习水的广告语和导游词

请帮我设计1句旅游广告词和导游词.要说明旅游地点,和以前发生过什么事或传说.(如果无可不填)导游词和广告词要同1个地方~(最好写海洋公园 )
c在奇迹0048
澳大利亚:令人心旷神怡的澳大利亚 佛罗里达州:佛罗里达,与众不同 宾夕法尼亚州:美国从这里开始 香港:魅力香港,万象之都;动感之都;我们是香港 上海:新上海、新感受 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 平遥:华夏第一古县城 北京密云县:山水大观与首都郊野公园——北京旅游卫星城 苏州、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深圳:畅游深圳,了解中国 海南省:椰风海韵醉游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多姿多彩的塞外主题公园 锦绣中华:一步跨进历史,一日畅游中国 中国民俗文化村:24个村寨,56个民族 世界之窗:世界与你共欢乐您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 苏州乐园: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 宋城: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美国好莱坞宇宙城公园:让游人进入侏罗纪时代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走玩赤水导游词(2)_贵州导游词_科教范文网
走玩赤水导游词(2)
导读: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鱼洞乡大洞口,流经云南的威信县、贵州的毕节市、金沙县、四川的叙永县、贵州的仁怀市、四川的古蔺县、贵州的习水县、赤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鱼洞乡大洞口,流经云南的威信县、贵州的毕节市、金沙县、四川的叙永县、贵州的仁怀市、四川的古蔺县、贵州的习水县、赤水市,最后在四川的合江县注入长江。赤水河共有40多条一、二级支流,大小支流352条,全长524公里,流域面积2040平方公里,共辖3省13个市县,数百个乡镇,故被称为川、滇、黔三省共享的“界河”。赤水市境内,有支流14条,总长230公里,流域面积1195.25平方公里。较有名的有大同河、习水河、中渡河、劳溪等,都可以分段通航,赤水河通航里程达700余华里,曾在川盐入黔的运输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由于河床落差大,从海拔1500米的发源地递降到海拔203.1米的入江口,故一路河岸峰峦叠嶂,滩险水急。明代诗人吴国伦在《赤虺河》一诗中作了生动描述:万里赤虺河,山深毒雾多;  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  筏趁飞流下,樯穿怒石过。  劝郎今莫渡,不止为风波。  吴先生劝我们莫渡赤水河,是因为这条如孽龙般的河,不知吞食了多少船只,吞食了多少人的性命!满江红,满江血,浩浩荡荡,奔流不回。这种长达8个月的红色汛期,是自然中一大奇观。其实,这是丹霞地貌岩石被风化、冲刷造成的,并不同于黄河,黄河浑浊是黄土高坡的泥土流失。因此,有人说:祖国母亲身上的真正“血液”,就是赤水河。 (大同桥·千鹤岛)  〔提示:建议凡去四洞沟的团队,因时间较充裕,可停车3分钟远观千鹤岛;去十丈洞、大白岩方向的团队则减慢车速,巡视一遍即可〕  这座桥叫大同桥。过桥就是黔北最大商城大同古镇,四洞沟景区就在古镇那边。  现在大家往左前方看,那条支流就叫大同河,河口一带叫截角丫,靠右山嘴,过去建有渡口码头,一边还有座“映江寺”,河口中间,那座翠竹覆盖着的沙洲就是四方闻名的千鹤岛。别看只有一百来亩,栖居的白鹤却多达千只万只。从古到今,祖祖辈辈,不知有多少上上下下的盐船、竹筏,凡经过千鹤岛,都要友好地向白鹤们打声招呼:“鹤们好啊!”据说就能保一路平安。有一年,一个姓查的船工,不信邪摸上小岛偷了几个白鹤蛋,这一下激怒了千百只白鹤紧追不舍,硬是让那只盐船撞礁人亡。当地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还记得,他在孩童时代就打过交道的一只老“白鹤王”到现在还活着,仍然统治着这块领土。在赤水河,这样不可思议的神秘故事随手可拈。古人讲“松鹤延年”、“鹿鹤同春”,白鹤作为长寿飞禽一直是中华民间风俗画的主题。今天,各位有幸看到这么多白鹤的舞姿丽影,相信有灵性的白鹤仙子们一定会保佑大家身体安康,事业有成,长寿永年!  (复兴场)  〔提示:凡去十丈洞、燕子岩方向的团队,建议在复兴场老街口下车,沿老街步行至红军烈士墓止,时间务必控制在30分钟之内。去大白岩、竹海公园、侏罗纪公园方向的团队路过烈士墓时,放慢车速,点出红军战斗遗址后,可插述复兴一段简史〕  别看我们的赤水市地盘并不大,但在历史上却建了3座县城,一座是今天的赤水市所在地留元坝,一座是今天的官渡镇,这第三座就是我们脚下的复兴场。  复兴场最早是一个小渔村,北宋大观三年即公元1109年,朝廷设仁怀县,县城就建在这里,至今已有890多年历史。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平播之战,县城被毁于战火,以后仁怀县城重新选址,就修到了现在的赤水市区。一片废墟的古县城,直到清代乾隆九年即1774年才重新修复,并正式改为“复兴场”,有“光复兴建”之意,但民间仍称这里是“老仁怀”。复兴场是赤水著名古商城,亦为黔北军事要塞,南宋绍定六年即公元1233年,苗民作乱,占领了复兴场、土城和唐朝坝等城镇。宋理宗端平二年即公元1235年,皇帝派总制袁世明率军征剿,最先攻下来的就是复兴场。这是赤水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苗兵作战十分骁勇,袁世明久攻不克,伤亡很大,只好向朝廷求助援兵。朝廷立即派袁世明的妹夫和妹妹袁世英助战。最后,袁世明中箭重伤,不久复发而死;妹妹、妹夫为解救袁世明双双战死。袁世明的两个弟弟也先后战死。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过境入川,先后两次攻占复兴场。清道光时,仁怀厅同知陈熙晋先生乘船考察赤水,在复兴场逗留一夜,留下了一首意境清雅的诗作:  &&&&&&&&&&&&&&&&& 绿荫浓幂一条街,风景城西分外佳。  &&&&&&&&&&&&&&&& &山色渐低滩渐少,橹枝摇到旧仁怀。  (万寿宫)  这栋气派豪华、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是复兴场惟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这栋房子是清代中期江西籍商人修的行帮会馆,又叫“万寿宫”,神龛上供奉的是许真人。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商贸经济,各地商人纷纷异地经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一个陌生地方能争得一席社会地位,也为了有一处固定的场地开会交流联络感情,同籍商人就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同乡会,后来发展到捐资修建会馆。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各地互相攀比,不惜耗费巨资打造,故而过去城镇最经典的建筑物一般都是会馆或庙宇。一个地方会馆的多少,反映一个地方通商开放的程度。不同省份或地域的商人对各自的会馆叫法和所尊崇的神祗各有不同。如广东人叫南华宫,供奉惠能菩萨;四川人叫西蜀宫(或川祖庙),供奉修都江堰的李冰;湖南、湖北人叫禹王宫,供奉夏禹王;福建人叫天后宫,供奉妈祖(又叫“天后”)等等。
走玩赤水导游词(2)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下一篇:没有了走玩赤水导游词
&& 走玩赤水导游词范文_第2页
走玩赤水导游词
本文由公文易网()编辑 tk 精心整理,可为2016年写作与“赤水,动物,红军,烈士,土地”有关的文章提供参考,需要更多范文资料请进
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资料,或从右侧的搜索框重新搜索,会有更多发现。
赤水”的千古绝唱。 所以有人又说:赤水河是国酒的母亲河,是中华酒文化的源头,是一条流淌着诗人豪气、英雄侠气、天地正气的“美酒河”!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XX县鱼洞乡大洞口,流经云南的XX县、贵州的XX市、XX县、四川的XX县、贵州的XX市、四川的XX县、贵州的XX县、XX市,最后在四川的XX县注入长江。赤水河共有40多条一、二级支流,大小支流352条,全长524公里,流域面积2040平方公里,共辖3省13个市县,数百个乡镇,故被称为川、滇、黔三省共享的“界河”。XX市境内,有支流14条,总长230公里,流域面积1195.25平方公里。较有名的有大同河、习水河、中渡河、劳溪等,都可以分段通航,赤水河通航里程达700余华里,曾在川盐入黔的运输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由于河床落差大,从海拔1500米的发源地递降到海拔203.1米的入江口,故一路河岸峰峦叠嶂,滩险水急。明代诗人吴国伦在《赤虺河》一诗中作了生动描述: 万里赤虺河,山深毒雾多; 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 筏趁飞流下,樯穿怒石过。 劝郎今莫渡,不止为风波。 吴先生劝我们莫渡赤水河,是因为这条如孽龙般的河,不知吞食了多少船只,吞食了多少人的性命!满江红,满江血,浩浩荡荡,奔流不回。这种长达8个月的红色汛期,是自然中一大奇观。其实,这是丹霞地貌岩石被风化、冲刷造成的,并不同于黄河,黄河浑浊是黄土高坡的泥土流失。因此,有人说:祖国母亲身上的真正“血液”,就是赤水河。 (大同桥?千鹤岛) 〔提示:建议凡去四洞沟的团队,因时间较充裕,可停车3分钟远观千鹤岛;去十丈洞、大白岩方向的团队则减慢车速,巡视一遍即可〕 这座桥叫大同桥。过桥就是黔北最大商城大同古镇,四洞沟景区就在古镇那边。 现在大家往左前方看,那条支流就叫大同河,河口一带叫截角丫,靠右山嘴,过去建有渡口码头,一边还有座“映江寺”,河口中间,那座翠竹覆盖着的沙洲就是四方闻名的千鹤岛。别看只有一百来亩,栖居的白鹤却多达千只万只。从古到今,祖祖辈辈,不知有多少上上下下的盐船、竹筏,凡经过千鹤岛,都要友好地向白鹤们打声招呼:“鹤们好啊!”据说就能保一路平安。有一年,一个姓查的船工,不信邪摸上小岛偷了几个白鹤蛋,这一下激怒了千百只白鹤紧追不舍,硬是让那只盐船撞礁人亡。当地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还记得,他在孩童时代就打过交道的一只老“白鹤王”到现在还活着,仍然统治着这块领土。在赤水河,这样不可思议的神秘故事随手可拈。古人讲“松鹤延年”、“鹿鹤同春”,白鹤作为长寿飞禽一直是中华民间风俗画的主题。今天,各位有幸看到这么多白鹤的舞姿丽影,相信有灵性的白鹤仙子们一定会保佑大家身体安康,事业有成,长寿永年! (复兴场) 〔提示:凡去十丈洞、燕子岩方向的团队,建议在复兴场老街口下车,沿老街步行至红军烈士墓止,时间务必控制在30分钟之内。去大白岩、竹海公园、侏罗纪公园方向的团队路过烈士墓时,放慢车速,点出红军战斗遗址后,可插述复兴一段简史〕 别看我们的XX市地盘并不大,但在历史上却建了3座县城,一座是今天的XX市所在地留元坝,一座是今天的官渡镇,这第三座就是我们脚下的复兴场。 复兴场最早是一个小渔村,北宋大观三年即公元1109年,朝廷设仁怀县,县城就建在这里,至今已有890多年历史。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平播之战,县城被毁于战火,以后仁怀县城重新选址,就修到了现在的XX市区。一片废墟的XX县城,直到清代乾隆九年即1774年才重新修复,并正式改为“复兴场”,有“光复兴建”之意,但民间仍称这里是“老仁怀”。复兴场是赤水著名古商城,亦为黔北军事要塞,南宋绍定六年即公元1233年,苗民作乱,占领了复兴场、土城和唐朝坝等城镇。宋理宗端平二年即公元1235年,皇帝派总制袁世明率军征剿,最先攻下来的就是复兴场。这是赤水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苗兵作战十分骁勇,袁世明久攻不克,伤亡很大,只好向朝廷求助援兵。朝廷立即派袁世明的妹夫和妹妹袁世英助战。最后,袁世明中箭重伤,不久复发而死;妹妹、妹夫为解救袁世明双双战死。袁世明的两个弟弟也先后战死。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过境入川,先后两次攻占复兴场。清道光时,仁怀厅同知陈熙晋先生乘船考察赤水,在复兴场逗留一夜,留下了一首意境清雅的诗作: 绿荫浓幂一条街,风景城西分外佳。 山色渐低滩渐少,橹枝摇到旧仁怀。 (万寿宫) 这栋气派豪华、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是复兴场惟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这栋房子是清代中期江西籍商人修的行帮会馆,又叫“万寿宫”,神龛上供奉的是许真人。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商贸经济,各地商人纷纷异地经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一个陌生地方能争得一席社会地位,也为了有一处固定的场
需要更多资料请浏览
关键词搜索:
您还可以返回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日 责任编辑:tk)
栏目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天后宫导游词
天后宫导游词
【天津导游词】&& 编辑:小绿&& 时间:
本文已影响人
  天后宫坐落在古文化街中心处三岔口西岸,坐西朝东,面向海河,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妈祖庙之一。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在民间俗称娘娘宫,据元史记载:&泰定三年(1326年)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元代建有两座天妃宫,一为原大直沽海河东岸的&天妃灵慈宫&,早年称东庙,建于元延佑年间,于庚子之战被焚毁,现仅有遗址。另一为天津市现存影响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而且是仅存的早年称西庙的天后宫,天后宫的建立与天津自古以来就处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密切相关。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2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350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佑三年(1316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从此天津进一步兴旺起来,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这座海神庙与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一位传说中的神女。天后宫内供奉的天后是一位保护海上航行的神,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被众人崇拜而附会为神的。古代航海技术很低,不少海员、船夫死于船覆,葬于大海。人们恐惧大海的凶险,乞求航行平安,把得以生存、平安渡海寄托于海神的保佑。天后原是福建蒲田湄州岛一位姓林名默的女子,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岁,据记载林默自幼&生而神异&,聪明伶俐,习水性,&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曾多次救助遇难船只,被众人称道,赞她为龙女。她逝世后,当地百姓十分怀念,每当在航海中遇到风险时,就幻想一种超人的力量来拯救,祈祷林默的保佑,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当人们航行闯过风险而平安渡海之后,就越加附会于神女林默的灵验。起初只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后被官方承认并启奏当朝,在南宋绍熙元年开始封林默为&顺济夫人&,元代至元十八年(1272年)晋封为天妃,经历代多次晋封至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又晋封为天后。民间尊称&娘娘&、&圣母娘娘&,南方新昵地称&妈祖&、&娘妈&。(快读网
  明永乐二年在天津卫设城,城廓范围日益扩大,南粮北运,南北物资交流进一步发展。天津盐业、渔业、航运业、手工业、商业日益发达,天津城东的天后宫香火越来越兴旺。到清代对于天后宫的信仰从保护航海扩大到成为保护天津地方的神灵,誉天后宫为&天津福主&,烧香膜拜的已不仅仅是船工、渔户、航海船家,而更多的是乞求子嗣的老媪少妇。随着天后宫道士(天后宫原属道教的寺观)为适应人们的迷信心理,不断在宫内增添各类神像及神殿,诸如天后宫圣母身旁的子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乳母娘娘以及王三奶奶等;正殿两侧设财神殿、龙王殿、河伯殿、关帝殿、火神殿、灶君殿等等,供奉大小100多位各类神像,适应了天津旧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人们的迷信需要,所以香火极盛。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很深的一种迷信习俗,就是为求子嗣去天后宫内&拴娃娃&。此外渴望发财的商贾,祈灵武运的军阀官兵,乞求消灾除病的妇孺,求福求顺的妓女等等都跪在天后圣母诸神面前虔心祈祷,烧香许愿。这光怪陆离的现象反映了旧社会落后的一个侧面,但是天后宫毕竟是天津地区的开发与变迁的历史见证。
  天后宫建成后,明代永乐、正统和万历年间先后重修,清代顺治、乾隆、道光和同治年间及民国年间都有局部重修和扩建、改建。解放后,195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天后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对宫内主要建筑进行了维修、油饰。&文革&中天后宫作为&四旧&被扫劫,前殿、牌楼和戏楼被拆毁,加之唐山大地震的损坏,宫内千疮百孔,变成破烂不堪的大杂院。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又再次颁布天后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在修建天津古文化街的同时修复四座古建筑,天后宫是重点之一。修复工程以保证天后宫中轴线上各殿建筑原有的面貌为主,重修了戏楼、牌坊、前殿,调整和重建了原来参差不齐、拥挤零乱的两侧配殿,最后重建了二层结构的皇经堂。修复后的天后宫,从东头的戏楼面向西与面向东的山门之间是能容千人的广场,戏楼上&乐奏均天&的匾额与山门门额整砖上镌刻&敕建天后宫&五个字遥遥相对。山门前两座号称九丈九高的幡杆(实际测量南杆26.2米,北杆25.94米)加固并保持原貌,两大幡杆每逢节日即将旗幡悬上,两面旗幡上绣着:&津门艺萃百肆迎春,溟波浴日济运通航。&
  天后宫坐落在古文化街中心处三岔口西岸,坐西朝东,面向海河,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妈祖庙之一。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在民间俗称娘娘宫,据元史记载:&泰定三年(1326年)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元代建有两座天妃宫,一为原大直沽海河东岸的&天妃灵慈宫&,早年称东庙,建于元延佑年间,于庚子之战被焚毁,现仅有遗址。另一为天津市现存影响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而且是仅存的早年称西庙的天后宫,天后宫的建立与天津自古以来就处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密切相关。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2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350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佑三年(1316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从此天津进一步兴旺起来,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这座海神庙与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一位传说中的神女。天后宫内供奉的天后是一位保护海上航行的神,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被众人崇拜而附会为神的。古代航海技术很低,不少海员、船夫死于船覆,葬于大海。人们恐惧大海的凶险,乞求航行平安,把得以生存、平安渡海寄托于海神的保佑。天后原是福建蒲田湄州岛一位姓林名默的女子,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岁,据记载林默自幼&生而神异&,聪明伶俐,习水性,&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曾多次救助遇难船只,被众人称道,赞她为龙女。她逝世后,当地百姓十分怀念,每当在航海中遇到风险时,就幻想一种超人的力量来拯救,祈祷林默的保佑,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当人们航行闯过风险而平安渡海之后,就越加附会于神女林默的灵验。起初只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后被官方承认并启奏当朝,在南宋绍熙元年开始封林默为&顺济夫人&,元代至元十八年(1272年)晋封为天妃,经历代多次晋封至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又晋封为天后。民间尊称&娘娘&、&圣母娘娘&,南方新昵地称&妈祖&、&娘妈&。
  明永乐二年在天津卫设城,城廓范围日益扩大,南粮北运,南北物资交流进一步发展。天津盐业、渔业、航运业、手工业、商业日益发达,天津城东的天后宫香火越来越兴旺。到清代对于天后宫的信仰从保护航海扩大到成为保护天津地方的神灵,誉天后宫为&天津福主&,烧香膜拜的已不仅仅是船工、渔户、航海船家,而更多的是乞求子嗣的老媪少妇。随着天后宫道士(天后宫原属道教的寺观)为适应人们的迷信心理,不断在宫内增添各类神像及神殿,诸如天后宫圣母身旁的子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乳母娘娘以及王三奶奶等;正殿两侧设财神殿、龙王殿、河伯殿、关帝殿、火神殿、灶君殿等等,供奉大小100多位各类神像,适应了天津旧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人们的迷信需要,所以香火极盛。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很深的一种迷信习俗,就是为求子嗣去天后宫内&拴娃娃&。此外渴望发财的商贾,祈灵武运的军阀官兵,乞求消灾除病的妇孺,求福求顺的妓女等等都跪在天后圣母诸神面前虔心祈祷,烧香许愿。这光怪陆离的现象反映了旧社会落后的一个侧面,但是天后宫毕竟是天津地区的开发与变迁的历史见证。
  天后宫建成后,明代永乐、正统和万历年间先后重修,清代顺治、乾隆、道光和同治年间及民国年间都有局部重修和扩建、改建。解放后,195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天后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对宫内主要建筑进行了维修、油饰。&文革&中天后宫作为&四旧&被扫劫,前殿、牌楼和戏楼被拆毁,加之唐山大地震的损坏,宫内千疮百孔,变成破烂不堪的大杂院。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又再次颁布天后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在修建天津古文化街的同时修复四座古建筑,天后宫是重点之一。修复工程以保证天后宫中轴线上各殿建筑原有的面貌为主,重修了戏楼、牌坊、前殿,调整和重建了原来参差不齐、拥挤零乱的两侧配殿,最后重建了二层结构的皇经堂。修复后的天后宫,从东头的戏楼面向西与面向东的山门之间是能容千人的广场,戏楼上&乐奏均天&的匾额与山门门额整砖上镌刻&敕建天后宫&五个字遥遥相对。山门前两座号称九丈九高的幡杆(实际测量南杆26.2米,北杆25.94米)加固并保持原貌,两大幡杆每逢节日即将旗幡悬上,两面旗幡上绣着:&津门艺萃百肆迎春,溟波浴日济运通航。&
  大殿后是面阔五间上下两层砖木结构的藏经阁,在阁内,分别镶在下层南北山墙上的壁碑,可见&重修天后宫后楼牌记&,是民国12年重修的记录。藏经阁前台基两侧也立有两座高大的石狮,其中一为1985年修建时出土,一为复制。藏经阁后是启圣殿,系供奉天后父母的面阔三间的小殿。在这次修葺时,在小殿南墙内侧发现壁画,内容是道教的&四值功曹&。正殿和藏经阁两侧重建共20间配殿,最后在启圣殿西北角重建面阔四间、上下两层外廓式的皇经堂。 &.cn整理该文章&&
  修复后的天后宫,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保留了明代重修后的风格。现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为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 在前殿与正殿呈复原陈列,各配殿举办了&天津历史民俗陈列&,于1986年元旦隆重开幕,同时在宫内和宫前广场举行了有20道各种花会参加的表演,受到各界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天后宫是古文化街的中心,修复开幕以来,参观游览的群众络绎不绝,每逢节日和天后诞辰日都举办民间花会表演,天后宫戏楼也时常演出戏曲,届时数以万计的群众和外国朋友来此参观。天后宫&&天津民俗博物馆已成为中外各界人士和港、澳、台胞参观、旅游的盛地。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最近更新的内容石榴红村导游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石榴红村导游词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