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玉鱼的寓意图什么样

[转]古代玉鱼佩饰浅谈
[转]古代玉鱼佩饰浅谈
鱼除了是人们美膳之食,又因鱼谐音同“余”,故古人爱用鱼表示美好的愿望,用玉鱼做佩饰,以示富裕,年年有余,吉祥有余。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鱼形玉器出现,但大量出现还是在商、西周、春秋、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时期,尤以宋之后为盛,一般以圆雕、佩饰的形式出现。  宋以前的玉鱼可见的很少,多数藏家仅能从历史文献中可知其各时期的特征:新石器时代的玉鱼一般都比较小,雕琢简单,朴拙简练;夏商周三代在雕琢上较前期更婉转流利,具有更强的动感;而汉代的玉鱼则比例更合适,纹饰更细腻,雕琢更精巧;汉代之后,玉鱼雕刻进入低潮时期,直至宋代,随着玉雕艺术进入发达时期,更为满足各阶层人们的需求,玉鱼雕刻又开始复苏,并且在创意上有了新的突破,一直延续至清代。  我们身边能见到的宋代传世玉鱼也不多,这个时期的雕琢技艺对后期的影响颇深。宋代玉鱼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鳞玉鱼,头小,长身,鱼身素面,多呈跳跃状,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鱼尾分叉不大,眼多数为凹形小坑,腮部以短而粗的阴线勾出,鱼尾阴刻线挺拔整齐;另一种是鱼身有鳞纹的玉鱼,饰网格纹,鱼嘴张口厚唇且前伸,嘴与头之间有阴线相隔,腮的边缘也有阴线将腮与鱼身相隔,眼睛多为阴刻圆眼和凸圆眼,背鳍呈锯齿状,鳍、尾细部均用阴刻线条表现,鱼尾呈摆动状,富有动感。此时期的玉鱼常以水草、荷莲作为陪衬物,但一般为单线刻划,如鱼衔莲荷的器形,荷叶边缘向内翻卷,在宋代极为流行,是一种寓意吉祥之物,此风一直延续至元、明、清时期。&  &图1 宋代玉莲鱼佩,因身边没有实物,只能从宋鱼图片中看出,其玉质白腻油润,鱼头小,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上有细阴线勾饰,鱼身伴一荷莲,长梗弯曲盘成环状,与鱼身缠绕,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辽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此时期的玉鱼采用圆雕、片雕、镂雕相结合,雕琢工艺非常精湛,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鱼身素面或网格纹,其中金代鱼鳞刻痕较粗重,辽代鱼眼用细阴刻线勾饰,而金代则多用刻痕较粗深的阴刻圆圈表现,造型多以左右对称的双鱼或单鱼且伴有水草荷叶作陪衬的形式出现,用阴线勾饰出细细的荷叶脉络。&  图2 金代墨玉鱼含荷佩饰,也无实物,只能从金代玉鱼图片看到,黑褐色的鱼形似鳜鱼,圆圈眼刻痕较粗,网格纹,鱼尾分叉,边缘有锯齿状,鱼口微张衔一莲梗且紧连鱼身一侧,莲梗的一端连有小荷叶,鱼巧妙地藏匿于一支大荷叶之下,阴线勾饰叶脉,叶脉如伞骨,造型自然,惟妙惟肖。  元代玉器不仅吸收了宋、金高超的镂雕技艺,同时浮雕技法也被用得出神入化,创造出气势大、雕琢精、装饰巧的一代玉器新风。所以,元代玉鱼失去了宋代玉鱼的纤细秀丽的精致之美,尽情地以质朴粗放的形式表达生命的跃动,纹饰多采用重刀,雕工粗犷,气魄豪放,造型比较固定,趋于写实:鱼身扁宽饰网格纹鳞,常雕成鳜鱼形,厚唇,唇和眼为半浮雕,隐隐凸起,鱼眼旁有月牙形,鱼尾呈扇形,上有锯齿形阴刻线,背鳍雕出脊骨纹。&  图3 元代和田白玉鱼,现藏于安徽省文物总店资料室,长8.1厘米,宽3.9厘米,玉质白润细滑,有黄沁,鱼身宽扁素面,厚唇微张且向上翘,鱼眼凸起且伴有月牙形,脊骨纹的背鳍上琢一小穿孔,扇形的鱼尾饰以阴线,双面雕 ,刀工简洁大气,体态饱满,富有动感。  由于皇室的重视及民间赏玉之风盛行,明代玉器生产发展很快,琢玉工艺也日趋完善,其种类、造型丰富多彩,雕琢精益求精,表现手法复杂多样,将中国古玉推向新的高峰。明代玉鱼存世量大,种类很多,造型各异,不强调生态写实,而逐步趋向图案吉祥化:鱼眼为管钻制或刻痕粗深的大圆眼,部分为双眼皮即半月形眼眶;鱼身出现“米”字纹,也有“水”字纹,鱼鳞种类较多,有素面、网格鳞、叶形鳞、双钩鳞等;鱼身由鳃至尾部有一阴刻线横贯,腹鳍较长,超出体外,背鳍为阴刻双线;鱼尾有扇形,锯齿形和分叉甩水形。&  图4 件明代和田青玉镂雕鱼莲镶件,器形较大且比较厚实,长16厘米,宽7.8厘米,玉质较青,有黄色沁。鱼头小,管钻圆眼,半圆形鳃,鳍短,鱼身细长,头尾上翘,呈圆弧状,双叉尾,全身饰网格纹鳞,四周雕出枝叶缠绕的一池莲花,多层透雕,荷叶莲花叠压掩映,极富层次感。荷叶有“和顺”之意,而鱼自古就被视为吉祥与富贵,显而易见,其寓意为年年有余。纵观整器,构图布局严密且赋有动态之美感,特别是阴线勾饰的荷叶卷边非常有力度,应该是典型的明代玉雕作品。&  图5 寓意极好的明代和田白玉莲鱼挂件,长7.4厘米,宽4.6厘米,玉质白润纯净,正面浮雕一鳜鱼形,鱼嘴厚唇,微张,上翘并琢一穿孔,管制双圈眼,鱼身饰有“米”字纹,鱼鳃至鱼尾有一横线贯穿,背鳍饰有阴刻双线,尾鳍弯曲呈甩水状并与腹鳍相连,背面浮雕荷叶,荷花相互缠绕于鱼身,阴线勾饰荷花的茎叶,寓意为年年有余,构思巧妙,造型自然。  清代玉器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由于社会安定,经济腾飞,城市繁荣,加上这一时期玉器作坊星罗棋布,名匠层出不穷,工艺先进,最终导致清代玉器成为中国古玉的鼎盛时期,其中玉鱼的发展也到了巅峰时期,其雕刻技法极其精湛,纹饰繁褥,造型生动,几乎能看到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鱼形的影子,线条流畅集历代之大成:玉鱼多琢为鳜鱼、鲤鱼、鲶鱼,鱼鳃开始用锯齿状来表现,米字纹刻痕粗深,鱼尾美化夸张,玉鱼立体感极强,颇为写实。到了后期玉鱼制作不仅玉料次,缺磨工,而且工艺粗糙,见棱见角。&  图6 清代和田白玉双鱼磬,长12.9厘米,宽3.3厘米,玉质光洁白润,呈长扁平体,正反两面图案一致,采用镂雕和双面雕相结合的技法,巧妙地雕出一对双鱼深情对吻,口微张,双圈眼,锯齿形鳃,鱼鳃至鱼尾有一横线贯穿,鱼尾展开。双鱼头顶部勾饰卷草纹,两边琢有莲荷,鱼嘴下部饰怒放的荷花,两边饰荷茎、莲蓬勾连至鱼尾,阴线勾饰鱼纹、荷纹及尾纹,其寓意为吉祥如意,刀工细腻,形象生动,生趣盎然。&  图7 清代后期和田青玉鱼,长6.8厘米,宽2.7厘米,玉质青泛灰,有糖色,厚唇微张上翘,管钻圆眼,网格纹鳞,鱼尾呈分叉甩水形,阴线勾饰鳍纹、尾纹,刀工粗,造型简单单板,没有生机。这类玉鱼在清晚期至民国特别多见。&  古玉之美,在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造型之美、雕琢工艺之美及内在蕴含之美,难怪直至今天,古玉在人们心中人仍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古玉所代表的一种玉文化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见证。
发表评论:
馆藏&2018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高古老玉鱼挂饰一组_价格500元
高古老玉鱼挂饰一组
品种:和田玉-和田玉
属性:唐朝之前,青白玉,其他首饰,花鸟鱼虫,,,,,,,,
简介:包老缺了一条小鱼,有一个小鱼尾部断裂,包真品如图,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店主询问!
店主 || 还未回复
商店【郭家店铺】“和田玉”目录下其他商品:
¥1,200.00
¥1,200.00
¥1,200.00
¥88,880.00
¥98,000.00
¥200,000.00
¥9,000.00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和田玉 >> 高古老玉鱼挂饰一组_价格500元
Copyright &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最好为,IE5.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中国收藏热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客服电话:8, (白天接听:9:00--17:00)古代玉鱼佩饰浅谈_翡翠玉石_新浪收藏_新浪网
古代玉鱼佩饰浅谈
  鱼除了是人们美膳之食,又因鱼谐音同“余”,故古人爱用鱼表示美好的愿望,用玉鱼做佩饰,以示富裕,年年有余,吉祥有余。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鱼形玉器出现,但大量出现还是在商、西周、春秋、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时期,尤以宋之后为盛,一般以圆雕、佩饰的形式出现。
  宋以前的玉鱼可见的很少,多数藏家仅能从历史文献中可知其各时期的特征:新石器时代的玉鱼一般都比较小,雕琢简单,朴拙简练;夏商周三代在雕琢上较前期更婉转流利,具有更强的动感;而汉代的玉鱼则比例更合适,纹饰更细腻,雕琢更精巧;汉代之后,玉鱼雕刻进入低潮时期,直至宋代,随着玉雕艺术进入发达时期,更为满足各阶层人们的需求,玉鱼雕刻又开始复苏,并且在创意上有了新的突破,一直延续至清代。
  我们身边能见到的宋代传世玉鱼也不多,这个时期的雕琢技艺对后期的影响颇深。宋代玉鱼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鳞玉鱼,头小,长身,鱼身素面,多呈跳跃状,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鱼尾分叉不大,眼多数为凹形小坑,腮部以短而粗的阴线勾出,鱼尾阴刻线挺拔整齐;另一种是鱼身有鳞纹的玉鱼,饰网格纹,鱼嘴张口厚唇且前伸,嘴与头之间有阴线相隔,腮的边缘也有阴线将腮与鱼身相隔,眼睛多为阴刻圆眼和凸圆眼,背鳍呈锯齿状,鳍、尾细部均用阴刻线条表现,鱼尾呈摆动状,富有动感。此时期的玉鱼常以水草、荷莲作为陪衬物,但一般为单线刻划,如鱼衔莲荷的器形,荷叶边缘向内翻卷,在宋代极为流行,是一种寓意吉祥之物,此风一直延续至元、明、清时期。
宋代玉莲鱼佩,因身边没有实物,只能从宋鱼图片中看出,其玉质白腻油润,鱼头小,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上有细阴线勾饰,鱼身伴一荷莲,长梗弯曲盘成环状,与鱼身缠绕,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辽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此时期的玉鱼采用圆雕、片雕、镂雕相结合,雕琢工艺非常精湛,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鱼身素面或网格纹,其中金代鱼鳞刻痕较粗重,辽代鱼眼用细阴刻线勾饰,而金代则多用刻痕较粗深的阴刻圆圈表现,造型多以左右对称的双鱼或单鱼且伴有水草荷叶作陪衬的形式出现,用阴线勾饰出细细的荷叶脉络。
金代墨玉鱼含荷佩饰,也无实物,只能从金代玉鱼图片看到,黑褐色的鱼形似鳜鱼,圆圈眼刻痕较粗,网格纹,鱼尾分叉,边缘有锯齿状,鱼口微张衔一莲梗且紧连鱼身一侧,莲梗的一端连有小荷叶,鱼巧妙地藏匿于一支大荷叶之下,阴线勾饰叶脉,叶脉如伞骨,造型自然,惟妙惟肖。
  元代玉器不仅吸收了宋、金高超的镂雕技艺,同时浮雕技法也被用得出神入化,创造出气势大、雕琢精、装饰巧的一代玉器新风。所以,元代玉鱼失去了宋代玉鱼的纤细秀丽的精致之美,尽情地以质朴粗放的形式表达生命的跃动,纹饰多采用重刀,雕工粗犷,气魄豪放,造型比较固定,趋于写实:鱼身扁宽饰网格纹鳞,常雕成鳜鱼形,厚唇,唇和眼为半浮雕,隐隐凸起,鱼眼旁有月牙形,鱼尾呈扇形,上有锯齿形阴刻线,背鳍雕出脊骨纹。
元代和田白玉鱼,现藏于安徽省文物总店资料室,长8.1厘米,宽3.9厘米,玉质白润细滑,有黄沁,鱼身宽扁素面,厚唇微张且向上翘,鱼眼凸起且伴有月牙形,脊骨纹的背鳍上琢一小穿孔,扇形的鱼尾饰以阴线,双面雕 ,刀工简洁大气,体态饱满,富有动感。
  由于皇室的重视及民间赏玉之风盛行,明代玉器生产发展很快,琢玉工艺也日趋完善,其种类、造型丰富多彩,雕琢精益求精,表现手法复杂多样,将中国古玉推向新的高峰。明代玉鱼存世量大,种类很多,造型各异,不强调生态写实,而逐步趋向图案吉祥化:鱼眼为管钻制或刻痕粗深的大圆眼,部分为双眼皮即半月形眼眶;鱼身出现“米”字纹,也有“水”字纹,鱼鳞种类较多,有素面、网格鳞、叶形鳞、双钩鳞等;鱼身由鳃至尾部有一阴刻线横贯,腹鳍较长,超出体外,背鳍为阴刻双线;鱼尾有扇形,锯齿形和分叉甩水形。
件明代和田青玉镂雕鱼莲镶件,器形较大且比较厚实,长16厘米,宽7.8厘米,玉质较青,有黄色沁。鱼头小,管钻圆眼,半圆形鳃,鳍短,鱼身细长,头尾上翘,呈圆弧状,双叉尾,全身饰网格纹鳞,四周雕出枝叶缠绕的一池莲花,多层透雕,荷叶莲花叠压掩映,极富层次感。荷叶有“和顺”之意,而鱼自古就被视为吉祥与富贵,显而易见,其寓意为年年有余。纵观整器,构图布局严密且赋有动态之美感,特别是阴线勾饰的荷叶卷边非常有力度,应该是典型的明代玉雕作品。
寓意极好的明代和田白玉莲鱼挂件,长7.4厘米,宽4.6厘米,玉质白润纯净,正面浮雕一鳜鱼形,鱼嘴厚唇,微张,上翘并琢一穿孔,管制双圈眼,鱼身饰有“米”字纹,鱼鳃至鱼尾有一横线贯穿,背鳍饰有阴刻双线,尾鳍弯曲呈甩水状并与腹鳍相连,背面浮雕荷叶,荷花相互缠绕于鱼身,阴线勾饰荷花的茎叶,寓意为年年有余,构思巧妙,造型自然。
  清代玉器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由于社会安定,经济腾飞,城市繁荣,加上这一时期玉器作坊星罗棋布,名匠层出不穷,工艺先进,最终导致清代玉器成为中国古玉的鼎盛时期,其中玉鱼的发展也到了巅峰时期,其雕刻技法极其精湛,纹饰繁褥,造型生动,几乎能看到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鱼形的影子,线条流畅集历代之大成:玉鱼多琢为鳜鱼、鲤鱼、鲶鱼,鱼鳃开始用锯齿状来表现,米字纹刻痕粗深,鱼尾美化夸张,玉鱼立体感极强,颇为写实。到了后期玉鱼制作不仅玉料次,缺磨工,而且工艺粗糙,见棱见角。
清代和田白玉双鱼磬,长12.9厘米,宽3.3厘米,玉质光洁白润,呈长扁平体,正反两面图案一致,采用镂雕和双面雕相结合的技法,巧妙地雕出一对双鱼深情对吻,口微张,双圈眼,锯齿形鳃,鱼鳃至鱼尾有一横线贯穿,鱼尾展开。双鱼头顶部勾饰卷草纹,两边琢有莲荷,鱼嘴下部饰怒放的荷花,两边饰荷茎、莲蓬勾连至鱼尾,阴线勾饰鱼纹、荷纹及尾纹,其寓意为吉祥如意,刀工细腻,形象生动,生趣盎然。
清代后期和田青玉鱼,长6.8厘米,宽2.7厘米,玉质青泛灰,有糖色,厚唇微张上翘,管钻圆眼,网格纹鳞,鱼尾呈分叉甩水形,阴线勾饰鳍纹、尾纹,刀工粗,造型简单单板,没有生机。这类玉鱼在清晚期至民国特别多见。
  古玉之美,在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造型之美、雕琢工艺之美及内在蕴含之美,难怪直至今天,古玉在人们心中人仍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古玉所代表的一种玉文化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见证。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您当前的位置是:
古玉鱼 (两件)
“思源堂”珍藏
编号:7799
估价:60,000-80,000
编号:7800
估价:30,000-50,000
编号:7801
估价:120,000-180,000
编号:7802
估价:80,000-120,000
60,000至80,000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北京亚洲大酒店
两件玉鱼外形基本一致,呈规整的薄片状,大斜刀雕鱼眼,阴刻极简线条做鱼鳃及鱼鳍,尾部末端开叉。鱼身修长,丁字形嘴上有一穿孔,勾线遒劲利落,简洁而形意全出,结构紧凑,飘逸洒脱,略带土沁。为商代典型玉鱼的造型,类似者可参见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殷墟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馆馆藏。该品历经数千年保存至今而完好无缺,实为不易,古意盎然,更为难得。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日正式成立。依托中国保利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产业链条以及前瞻...…[]
联系电话:86-10-联系地址: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三层所属地区:北京拍卖品:
估价RMB 700,000--700,000
估价RMB 38,000,000--38,000,000
估价RMB 2,800,000--2,800,000
估价RMB 2,800,000--2,800,000
估价RMB 8,000--8,0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5,000--5,000
估价RMB 5,000--8,000
估价RMB 15,000--28,000
估价RMB 25,000--38,000
估价RMB 30,000--38,000
估价RMB 15,000--28,000
估价RMB 1,280,000--1,280,000
估价RMB 2,200,000--2,200,000
估价RMB 3,000,000--3,000,000
估价RMB 6,600,000--6,600,000
估价RMB 2,800,000--2,800,000
估价RMB 1,080,000--1,080,000
估价RMB 800,000--800,000
估价RMB 2,800,000--2,800,000
估价RMB 1,000,000--1,000,000
估价RMB 4,000,000--4,000,000
估价RMB 1,280,000--1,280,000
估价RMB 2,200,000--2,200,000
估价RMB 3,000,000--3,000,000
估价RMB 6,600,000--6,600,000
估价RMB 2,800,000--2,800,000
估价RMB 1,080,000--1,080,000
估价RMB 800,000--800,000
估价RMB 2,800,000--2,800,000
估价RMB 1,000,000--1,000,000
估价RMB 4,000,000--4,000,000
估价RMB 1,280,000--1,280,000
估价RMB 2,200,000--2,200,000
估价RMB 3,000,000--3,000,000
估价RMB 6,600,000--6,600,000
估价RMB 2,800,000--2,800,000
估价RMB 1,080,000--1,080,000
估价RMB 800,000--800,000
估价RMB 2,800,000--2,800,000
估价RMB 1,000,000--1,000,000
估价RMB 4,000,000--4,000,000
估价:成交价RMB 80,500时间:公司:北京保利
估价RMB 30,000--50,000
成交价RMB 92,000
成交价RMB 138,000
估价RMB 80,000--120,000
成交价RMB 57,500
成交价RMB 345,000
成交价RMB 322,000
成交价RMB 172,500
成交价RMB 517,500
估价:成交价RMB 402,500,000时间:公司:北京保利
成交价RMB 115,000,000
成交价RMB 78,200,000
成交价RMB 70,150,000
成交价RMB 63,250,000
成交价RMB 62,100,000
成交价RMB 59,800,000
成交价RMB 54,050,000
成交价RMB 51,750,000
成交价RMB 46,000,000
估价:--时间:公司:北京保利
估价RMB 100,000--150,000
估价RMB 3,000--5,000
估价RMB 30,000--50,000
估价RMB 25,000--50,000
估价:成交价RMB 1,000,010,000时间:公司:东方艺都
成交价RMB 883,200,000
成交价RMB 672,000,000
成交价RMB 625,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00
成交价RMB 425,500,000
成交价RMB 403,2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00
估价:估价RMB 1,000,000--1,000,000时间:公司:汇诚国际
估价RMB 2,380,000--2,380,000
估价RMB 1,680,000--1,680,000
估价RMB 12,800,000--12,800,000
估价RMB 2,800,000--2,800,000
估价RMB 1,000,000--1,000,000
估价RMB 2,400,000--2,400,000
估价RMB 3,000,000--3,000,000
估价RMB 2,500,000--2,500,000
估价RMB 1,200,000--1,200,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代玉鱼鉴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