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十年代纪录片纪录片制作21世纪的主观与80年代初及之前的主观有何异同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 12130字 投稿:董菈菉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于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在参加电大本科数学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这门课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所以,我不揣简陋…
两岸垂杨荫绿苔,风起荷香四面来——“东荷西柳”及“山东省博物馆”参观记 八月的济南,天空半阴半晴的,一派闷热。这个时候,大赛组委会组织我们参观济南奥体中心和山东省博物馆,真好,经十东路北侧,这就是新建的山东省博物馆;与省博物馆隔路相对的,就是济南奥体…
班主任工作总结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学期的工作已悄然结束,回顾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有苦又有甜,有忧又有喜。今年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班主任,班中44位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幼儿园。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都不同,以及对新学校的生活习惯不适应,这…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
纪录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寻求和反映社会变革、感悟人生与人性的载体。在大众传播时代逐渐向专业化、小众化迈进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做出一番新的思考,,以前瞻的姿态寻求新的高度,期待我国的纪录片最终能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纪录片;现状;不足;营销
The Documentary, the way that people acces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eek and reflect social change, understanding life of the carrier and human nature. When the era of mass communication is being a professional and small minority, we must think abo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ocumentary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experience, forward-looking attitude to seek new heights, look forward to our documentary will eventually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es, to be international.
D S L Marketing
,,,,,,,,,,,,,,,,,,,,,,,,,,,,,,,,,,,,,,,,,,,,,,,,,,,,,,,,3
2. 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分析
,,,,,,,,,,,,,,,,,,,,,,,,,,,,,,,,,,,,,,,,,, 3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3
2.1.1初期的纪录片(),,,,,,,,,,,,,,,,,,,,,,,,,,,,,,,, 3
2.1.2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期(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上半期),,,,,,,,,,,,4
2.1.3独立纪录片的崛起(1900—今),,,,,,,,,,,,,,,,,,,,,,,,,,,,,, 4
中国纪录片发展形成的鲜明特点,,,,,,,,,,,,,,,,,,,,,,,,,,,,,,,, 5
2.2.1 纪录片制作理念不断发展,趋于成熟 ,,,,,,,,,,,,,,,,,,,,,,,, 5
2.2.2专业性纪录片立足稳定,影响扩大,纪录片数量大增,,,,,,,,,,,,5
2.2.3试听并重,纪实方法的普及,,,,,,,,,,,,,,,,,,,,,,,,,,,,,,,,,, 6
2.2.4.反映现实的佳作,彰显舆论监督功能,,,,,,,,,,,,,,,,,,,,,,,, 6
3. 制约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因素,,,,,,,,,,,,,,,,,,,,,,,,,,,,,,,,,,,,,,,, 7
3.1选题狭窄,主题单一,重复性强。,,,,,,,,,,,,,,,,,,,,,,,,,,,,,,,, 7
3.2片面强调国际化,忽视了个性化,猎奇心理严重,,,,,,,,,,,,,,,,,,,,7
3.3故事性差,,,,,,,,,,,,,,,,,,,,,,,,,,,,,,,,,,,,,,,,,,,,,,,,,,,,,,8
3.4信息量少,,,,,,,,,,,,,,,,,,,,,,,,,,,,,,,,,,,,,,,,,,,,,,,,,,,,,,8
3.5表现模式僵化,艺术性差,,,,,,,,,,,,,,,,,,,,,,,,,,,,,,,,,,,,,,,,8
3.6制播一体化延缓了市场化进程的步伐,,,,,,,,,,,,,,,,,,,,,,,,,,,,,,9
3.7缺乏市场观念,营销面临重重问题,,,,,,,,,,,,,,,,,,,,,,,,,,,,,,,,9
4. 中国纪录片的生产与营销策略,,,,,,,,,,,,,,,,,,,,,,,,,,,,,,,,,,,,,,10
制作方面的改革发展,,,,,,,,,,,,,,,,,,,,,,,,,,,,,,,,,,,,,,,,,,10
4.1.1纪录片创作的起点:注重题材的选择。,,,,,,,,,,,,,,,,,,,,,,,, 10
4.1.2注重艺术表现形式:方法重于理论,想象力重于知识,,,,,,,,,,,,11
4.1.3吸收优质元素:纪实与娱乐的融合,,,,,,,,,,,,,,,,,,,,,,,,,,,,11
4.2市场化运作发面的改革发展,,,,,,,,,,,,,,,,,,,,,,,,,,,,,,,,,,,, 12
4.2.1加快纪录片制播分离的步伐。,,,,,,,,,,,,,,,,,,,,,,,,,,,,,,,,12
4.2.2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精心策划,以市场化眼光生产纪录片,,,,12
4.2.3规模化制作,给广告提供载体,,,,,,,,,,,,,,,,,,,,,,,,,,,,,,,,13
4.2.4跨媒体经营,多模式、多层次、多渠道营销,,,,,,,,,,,,,,,,,,,,14
5. 结论 ,,,,,,,,,,,,,,,,,,,,,,,,,,,,,,,,,,,,,,,,,,,,,,,,,,,,,,,,,, 14 参考文献 ,,,,,,,,,,,,,,,,,,,,,,,,,,,,,,,,,,,,,,,,,,,,,,,,,,,,,,,,,,15
新中国纪录片起步于1958年,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以其纪实本性所固有的穿透力、震撼力,日渐赢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心也透露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然而,随着上个世纪《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下的收视狂潮,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纪录片栏目的昙花一现和前仆后继,中国的纪录片成长之路也越来越迷茫。本文旨在剖析中国纪录片的现实状况,分析中国半世纪以来纪录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以及其营销策略作出相应的思考。
尽管已有相关文献对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营销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但那些文献很是侧重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史论述或者单纯效益理论的阐述,对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全面研究的文献不多,即使有,也更多的是从某个角度进行分析,缺乏全局观。本文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纪录片自其起步以来的辉煌及落魄,通过对其现状的成就、不足的全面分析,对中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展望,对其自身的改善提出若干建议,值得提出的是,本文对纪录片的营销特别是国际营销作出了相应的思考。笔者认为,这对全面了解纪录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与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分析
2.1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纪录片起步于1958年,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发展脉络和完整的风格群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1.1 初期的纪录片()
这一时期的纪录片以宣传为主导,其从理念、选材、主题等各方面都突出了纪录片的宣教功能,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和政治要求,其内容大多为国家社会的大事、英雄人物的赞歌,拍摄的模式大多为画面加解说。纪录片《海河战歌》 、
《黄河万里行》 、《红旗渠》、《泰山压顶不弯腰》 、《牧马姑娘》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是当时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和这一时代最真实的记录。其中《收租院》(1965)是这一时期公认的纪录片代表之作,也是这个特定年代文化、传播与教育面貌的文献纪录,其解说词更被收纳于语文教学课本中,成为那一代人的深刻记忆。
2.1.2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期(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上半期)
从上世纪的80年代始,中国纪录片逐步进入以纪实主义为主的黄金期,纪录片制作者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各类题材的影片蜂拥而来,如风光文化片《话说长江》(1983)、《泰山》(1984);历史纪录片《莫忘八·二九》(1990);政论片《让历史告诉未来》(1987);人物片《雕塑家刘焕章》(1983),这些优秀的影片,为中国纪录片史谱写了新的篇章,留下了辉煌的一笔。20世纪90年代的《望长城》开启了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新阶段,形成了中国纪录片的写实风格,这一次空前的成功探索,创新了这一时代纪录片制作的艺术观念、艺术形态,告别了传统的创作方法,博采众长,把西方多学派写实技法和艺术策略融入东方虚实相济的艺术传统中,铸成新的记录方法和风格,实现了“以拆散模式合成模式”。这种全新的艺术风格既与国内同类题材作品不同,也与同时摄制的日本版《万里长城》不同,生活化的模式、真实的自然效果、视听并重的创作理念都是其突出之处。《望长城》的播出,在同行和观众中引起了极轰动的反响,对我国纪录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1.3 独立纪录片的崛起(1900—今)
1990年,由吴文光制作的《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问世,这一纪录片的出现,标志着独立纪录片在我国的诞生,为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随后,在1999年,独立制作人杨天乙和朱明传的成功更成为独立纪录片进入“黄金期”的标志性时间。在这一年,两人分别拍摄的《老头》《北京弹匠》均在日本“山形电影节”荣获殊荣。他们的影片令影视界大为震撼,这透视着旺盛生命力的作品标志着新纪录时代——DV时代的到来:门槛低、作品多、视角广、激情高。在“人人都可以做导演”的宣言下,一时间,大量业余独立纪录片
制作人浮出水面,各城市的民间观影社团相继兴起,比如北京的实践社、上海的101工作室、南京的后窗看电影等等,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优秀的纪录片出现在人们的视角中,如2002年由贾樟柯编导的《公共场合》,获得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纪录大奖, 2003年,由王兵编导的《西铁区》荣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马赛电影节、日本山形电影节大奖等等。通过这些获奖的独立纪录片,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独立纪录片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2.2中国纪录片发展形成的鲜明特点
2.2.1 纪录片制作理念不断发展,趋于成熟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理念都充当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变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纪录片的制作理念也日渐成熟。早期纪录片的制作理念表现为教化,从选材、主题等方面都突出纪录片的宣教功能,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和政治要求。直到90年代,纪录片才开始出现客观与再现的创作方式,迎来了纪录片发展史上第一个春天。世纪之交,随着思维上的不断突破,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主观与表现的理念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日趋发展,符号语言的大量使用,故事化、戏剧化的明显突出,个性化创作的观念开始慢慢被认同,中国纪录片创作形态进入了一个多元融合的新时代,其创作理念逐步成熟。
2.2.2专业性纪录片频道立足稳定,影响扩大,纪录片数量大增
1993年,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相继开播,这两个纪录片专栏性节目以纪实的风格作品讲述了老百姓的故事,其播出的反映小人物的命运和市民悲喜的优秀作品更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话题。《德兴坊》、《十字街头》、《大凤、小凤》、《重逢的日子》、《下岗以后》、《毛毛告状》、《泰福祥日记》、《第一次上镜》、《姐姐》等,都是这两个平民题材纪录片专栏佳作的代表。2006年,我国第一个纪录片频道——上海纪实频道在开播三年后开始盈利,并拍出了《唐山大地震》、《风雨历程——中共中央早期在上海》、《董家渡》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北京的《纪录》、天津的《中国人》、山东
的《中华儿女》、吉林的《回家》等纪录片专栏节目,涌现了大批佳作,受到了观众和业内外的广泛好评。
2.2.3 试听并重,纪实方法的普及
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审看新闻片时曾向工作人员表示:“能不能让老百姓在片子里面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呢?”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国家领导人的期望,纪录片人的奢望,终于随着物质技术条件和艺术观念的变化成为了现实。《望长城》的出现,成为了试听并重、跟踪拍摄纪实观念普及的典范,堪称90年代纪录片发展提高的主要标志。从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的短片到大型系列政论片、文献片的优秀之作,人们无不品味到视听双信息源对纪录片的意义。在评论作品时,“视听效果双佳者优”已成公众和业内共识。1991年的《沙与海》正是以视听并佳的艺术效果荣获亚广联大奖,为中国赢得第一个国际纪录片大奖。国际评委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出色地反映了人类的特性以及全人类基本相似的概念。”同时,它也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人认识并掌握了新式影视纪实语言与世界沟通的标志。跟踪拍摄与视听并重这种创作理念,是中国纪录片人通过对国际写实学派的借鉴与消化后开创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东方纪实风格。
2.2.4 反映现实的佳作,彰显舆论监督功能
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用四句话褒奖和评价《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一对电视舆论监督的历史性总结,同样适用于纪录片,在新时期很多的纪录片创作都是深入社会深层,积极干预生活,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如:纪录片《报复的代价》(2000)、《一个艾滋病毒感染者》(2001)等作品,都是通过典型案例而深入触及社会负面现象,唤起社会对特殊弱势群体的关注;《世纪之患——新毒品》(2001)则是深入剖析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的官场腐败等社会问题,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黑肺》(2006)、《三里洞》(2007)等作品,曝光、批判了某些高危行业管理不善,只顾赚钱而不讲科学,不管职工健康,引发严重职业病乃至发生严重灾难等惊心动魄的现象。纪录片所
反映的种种丑恶现象多为百姓所熟悉、所痛恨的,因而一旦播出每每引起巨大反响,惊动了各级主管乃至国家领导人,达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3.制约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因素
中国纪录片的内容从以政治为导向的新闻记录,到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再到平民化的记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纪录片成为了记录社会变迁、审视中国现实生活的窗口,其拥有的辉煌与彰显的独特意义与价值不容忽视。进入21世纪,纪录片正退出黄金时段,纪录片的播放再也无法造成万人空巷的收视狂潮。我国纪录片从整体上存在的许多不足,成为了纪录片发展道路的阻力,相对于国际纪录片的发展与成就而言,我国所取得的佳绩,只能算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步点,我国的纪录片的制作与市场销售还存在着如下的不足有待提高。
3.1选题狭窄,主题单一,重复性强
题材是作品最基本的构成因素,选题是纪录片创作成败的关键。所谓纪录片的题材,就是创作者从客观现实或历史资料中选择出来组成作品的材料,具体展示在荧屏上的主要事件或生活现象。较长时期以来,我国纪录片一直存在着创作题材过于狭窄,视野不够开阔而且题材雷同现象严重的不足:如在1996年中国纪录片学术奖的参评作品中,关于弃婴题材的作品多达十几部;在每年的国际环保纪录片节中,在我国选送的三百多部片子中,有一百多部影片的内容是关于湿地保护的。
3.2片面强调国际化,忽视了个性化,猎奇心理严重
近年来,我国一些纪录片工作者为了能“走向世界”,迎合国际口味,纪录片出现了突出“老少边穷”的现象。于是,着重反映边缘群众、弱势群体、少数民族的纪录片占了大多数的份额,成为创作的主流,而反映日益发展变化中的农村和城市人民生活重大经济态度变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影片变得十分稀少,并不能满足当前许多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形象”的市场需求。西方某国曾经在电影节
上举办“中国纪录片放映周”的活动,一共放了十部片子,但这些片子反应的却是关于盲流、妓女、吸毒、艾滋病、行为艺术吃死孩子的内容。如此迎合国际口味的这些片子持续放映一周,大家难免会对中国产生许多不良的印象,往后还怎么去树立“中国形象”,真正地走向世界?
3.3故事性差
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维克兰·夏纳曾经说:“中国纪录片在拍摄的角度,描写人物感情和细节表达上有其独到与动人之处,但往往其思想性强、故事性弱、节奏缓慢,因而观赏性差,难以迅速吸引观众,也难以进入世界市场。”故事的叙述能力是纪录片的一大关键,中国纪录片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叙述能力差,不擅长讲故事,大多数以时间为轴线进行叙述,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之所以有趣,受观众追捧,在于它不会用枯燥的数据和采访来讲述,而是从故事入手,着重其故事性。
3.4信息量少
纪录片的第一个功能是信息传播功能,而传播的信息必须既要丰富又要精炼,无法传播信息,传播信息与社会需求背道而驰,是我国纪录片的一大弊端。国家地理,探索发现的纪录片喜欢选择世界性选题,比如地震、龙卷风、金字塔、著名人物等等。这些题材是全世界观众都需要了解而且有兴趣了解的,通过一部片长五十分钟的纪录片,观众既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又对专业领域有了深厚的了解,意义非凡。而现今中国很多的纪录片,都充满着主观的情绪,纪录片导演们将纪录片视为情绪宣泄的一种途径,而不论能否传播有效的信息。
3.5表现模式僵化,艺术性差
以率先采用长镜头、跟踪拍摄手法而著称的《望长城》出现以后,长镜头、跟拍的运用,俨然成了纪录片一种程式化的拍摄,在往后的纪录片中,千篇一律的拍摄手法令人啼笑皆非,表现模式僵化。中国的纪录片在其艺术性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不注重声音,特别是配乐的创作。在我国,纪录片的配乐很少会原创,最常使用的就是神秘园、班得瑞和燃情岁月这些著名的曲目。
更甚者是,燃情岁月更被誉为纪录片界的万能音乐,抗洪救灾可以用、亲情爱情温馨一刻可以用,只要是煽情时刻,就都可以用。如此一来,纪录片的艺术性便会降低,难以出现精品。
3.6制播一体化延缓了市场化进程的步伐
目前,纪录片由电视台(或频道)负责生产,生产之后由频道或栏目进行播出,是我国纪录片制作播出的普遍模式。从生产观念上来看,制片人的主要职责是为频道播出提供内容,并对内容的本地收视负责。本地收视率的压力与栏目的商业化运作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内容生产事先没有经过市场策划与调研,因此现在大多数的纪录片,播出一遍就封存在资料库,没有挖掘版权交易或二次发行潜力;从体制内运作来看,投资渠道缺乏商业化,制约了产品的商业化运作,纪录片资源没有得到深入开发,导致国内纪录片市场的萎缩。“制播一体”造成了节目制作为播出而生产而非以市场而生产;体制内的纪录片制作主要是为了满足播出需求,忽视了市场需要,这样一来,我国纪录片市场化进程的步伐停滞不前。
3.7缺乏市场观念,营销面临重重问题
缺少市场化观念和理念,缺少营销策略、方法和手段,是我国纪录片在市场化过程中明显的不足,其具体表现为:①在选题拍摄阶段,大多数纪录片往往忽视或者不做市场需求分析;在策划阶段,也只注重内容的策划而忽略关于包装、宣传和销售的策划。②纪录片市场空间尚未被认真挖掘,营销的渠道过于单一局限,栏目和频道通过广告完成第一次营销之后,二次营销的客户渠道仍以各地的传统以电视台为主;纪录片市场的流通环节也并不通畅,纪录片营销平台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如投资企业、制作公司、中介组织、营销公司、产品开发企业等并没有充分介入,产品资源和行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在融资、制作、营销等环节商业经验和动力不足。③纪录片市场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大多的营销人员缺乏对市场敏锐的感觉和意识,对自己发行的纪录片产品没有深入研究,不能高效快速准确地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④我国目前的纪录片市场的盈利模式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总量不高。传统的纪录片主要靠频道及栏目的运营,其形式主要
依附广告的投放。从版权营销来看,其主要的销售网络还是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
4. 中国纪录片的生产与营销策略
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在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这类西方成熟纪录片栏目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观众眼球的时候,中国纪录片界的心情复杂。但纪录片对中国电视媒体的重要性逐渐被国内所认识,这也应该是中国纪录片创作者难得的大好机会。实践证明,市场化道路是纪录片的唯一生存之道,也是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走市场道路,就必须从制作、运作这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对现存的纪录片发展模式进行改革。
4.1制作方面的改革发展
4.1.1纪录片创作的起点:注重题材的选择。
对纪录片来说,题材的选择非常广泛,可谓比比皆是。不过要在繁杂的题材中选准切入点,跳出只关注边缘人的框框,找出能准确反映百姓心声、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的人和事,还需要创作者的格外用心。一部好的纪录片很大程度归咎于选题,选题合适,片子就成功了一半。选好题材绝非简单的命题作文,更重要的应是要本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眼光,带着问题,在观察社会、感悟生活,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寻找值得观众关注和思索的题材。纪录片的导演不能只是一个跟踪记录者,更应该成为一个时代的观察者和社会问题敏锐的发现者。纪录片《故宫》的选题,就有别于只是一味的历史堆砌,而是通过镜头由外向内钩沉挖掘,穿越层层高墙大殿、长巷门阙,将那些世界级的宝物展现于世人眼前,并讲出每一件珍宝背后的故事,这样的选题,令人耳目一新,称道不已。于是,人们终于可以看见那以鲜嫩淡雅风格旷世古今的斗彩三秋杯,也终于拂开历史的面纱,知道君臣关系的另一面:在进贡的名家作品面前,贪心的大臣竟敢以卑劣的作弊手段欺上瞒下,看尽世间百态。
4.1.2注重艺术表现形式:方法重于理论,想象力重于知识
我国纪录片内容重复,角度雷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纪录片制作人的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于同样一个题材,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模式、不同的镜头语言、不同的理念和制作技巧,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听效果。比如在细节刻画上,一个人物、一段经历、一种知识,无不是由大量细节所构成,它使得整个节目更加清晰、明了、丰富,印象更深刻。长镜头、特写、同期声等都是很适合纪录片细节表现的形式。如《故宫》在制作过程中,积极借鉴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大量采用了延时拍摄,细致耐心地捕捉到了那光影移动留在红色宫墙上明暗变化的轨迹、风云际会行走于角楼上空的绚烂图画、四季更替岁月笼罩故宫时转瞬间的缤纷景象,巍然凝重中有了令人难忘的表情。这种有意识地在一部纪录片中大量采用同一摄影技巧的做法还不多见,表现了《故宫》的摄制者濡染故宫历史文化之久匠心独运的智慧和坚持创新的勇气。当年《望长城》普及了长镜头、跟踪拍摄、同期录音等技巧,丰富了中国纪实性纪录片创作的手法,如今《故宫》又让人认识了延时摄影的功用和妙处,探索出一条拍摄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心路。单纯的表现技法无所谓好与坏,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4.1.3吸收优质元素:纪实与娱乐的融合
面对变化的收视心理,纪录片人应做出合理的创作调整,将纪实与娱乐融会贯通。目前,电视屏幕上的娱乐节目纷纷主动借鉴优质电视形态,通过多种形态杂糅来实现纪实与娱乐的目的。湖南卫视播放的《变形计》就因其将纪实与真人秀两种形态进行整合,加上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主体选择,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再如曾经风靡一时的选秀节目穿插选手平时生活、排练等纪实片段,使屏幕上的秀与屏幕下的真实纪录共同展露,让节目显得更为丰富与饱满。
Discover国际电视网总裁慕珂女士曾在2004年就纪录电影过于“娱乐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纪录片要娱乐,Discover要让观众看到故事。娱乐化的倾向适应了纪录片在当代的发展需要,是合乎规律的。纪录片娱乐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故事化的讲述方式,重视纪录片的叙事功能,设置悬念,强化情节,让观众爱看、爱听,以精彩的故事吸引观众的眼球,成为当今纪录片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4.2 市场化运作方面的改革发展
市场化作为纪录片扎实生存根系,扩大发展空间的命脉,已被业界普遍认可。虽然部分媒体对此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对于中国纪录片市场欲保持旺盛生命力与持久魅力而言,还远远不够。要想让纪录片走得更好、更远,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
4.2.1 加快纪录片制播分离的步伐。
网台分离、制播分离,是美国三大电视网的基本运作制度,节目的制作、营销由专门机构负责,而电视台不直接参与,这种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制播分离应该是中国纪录片市场化的关键词,在把握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应把相当一部分节目的制作权转移到节目制作公司。我国现有大大小小几千家制作公司,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影视剧、娱乐节目和信息类节目上,竞争惨烈。如果开放纪录片市场,允许一些制作公司、中介组织、非媒体机构如企业参与生产和经营,就可以盘活资源,在融资、制作、营销等方面获得商业经验和动力。目前在这种体制创新上做得较好的是凤凰卫视的《DV新世代:中华青年影像大展》,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的创作力量,而是从一开始就以播出平台的身份与广大“中华青年”合作。这样不但栏目播出的作品活力十足,而且购买作品播出权每期只用元人民币,实现了栏目的低成本运作。
4.2.2 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精心策划,以市场化眼光生产纪录片
需求和市场是创作的源泉,将受众最需要的内容以最高的效率、通过最好的服务水平传播给他们,以满足受众最高质量的体验是营销的基本目标。了解和分析市场需求,牢牢把握有市场价值的纪录片创作和市场策划是做好纪录片营销的第一步。策划方案应包括:纪录片选题,故事内容梗概,制作人团队、所需投入资金、宣传方案、销售策略和模式、宣传包装方式、目标市场预估和风险控制等。制造适销对路的产品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策划的重心应该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市场)为中心,这才符合纪录片的生存现状。纪录片商业策划经常性的错误是追求内容上高贵的血统,而忽视,轻视受众的需求,没有完整的营销策略,手段和方法,把产品的失败归结于播出资源的缺乏。市场经
济的基本价值规律告诉我们,资源的流向取决于对市场的占有能力,否则获得的只能是市场的惩罚;对于纪录片而言,忽视营销策划,结局只可能成为披着乞丐外衣的贵族。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对于纪录片而言,正是解决其症结的良方。
4.2.3规模化制作,给广告提供载体
电视媒体经营的重点是广告。像美国的《国家地理》、《Discovery》、英国的BBC,他们往往会以非常大的投资去拍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形成良好的商业循环。不考虑商业动机的纪录片最终只能走到死胡同里。在新闻、娱乐、电视剧占据主要广告份额的今天,纪录片如何从中争取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如何获得到广告商的青睐呢?我们分析,借鉴广告商垂青的节目——电视剧广告介入办法,从中也许能够得到一些启示。打开电视机,我们就会发现所有的电视剧都有广告,不但是开头贴片,在片尾歌曲中也基本是广告覆盖了原本精心设计的总结性剧情画面。其原因一是电视剧是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我们看到的几乎所有频道黄金时间都在播放电视剧。另一方面是每一部电视剧都是长篇、多集连续三、四周播放,在剧上贴广告与之同步传播,这也是广告依附于电视剧的另一个原因——规模化制作,成为广告载体。
借鉴电视剧广告经营的模式,制作系列、多集专题片,扩展广告投放空间,成为广告传播的良好载体,使依附于专题片的商品广告获得较高的到达率,产生广而告知的目的。贴片广告体现的覆盖面广、渗透性强、播出时间好、延续频繁、暴露度高等优势,是其他广告发布形式无法媲美的。如深圳有线电视台制作的五十集电视片《话说香港基本法》、五十集《走近澳门》都是以贴片广告的形式发行,在全国两百多家电视台播出,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规模化电视节目经营体现出来的优势,在纪录片经营中也有成功运作范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三十三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再说长江》,不但晚间黄金时间在央视一套播出,还获得了1037万元的广告收入,雪花啤酒、隆力奇、吉林敖东、华晨汽车、广东宝洁等实力雄厚的知名商家投入了广告,雪花啤酒还以500万元拿下了《再说长江》的特约播映权,这是近2年纪录片中的最高赞助费。目前,
多集、系列的大型纪录片制作呈上升趋势,规模化经营为贴片广告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这种方式被大多的广告主所认可,并通过这样的广告投放方式达到了良好的商业效果。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十二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目前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签约出售,创中国纪录片海外销售新高。电视剧相比专题片而言销售时间较短,而《故宫》这样的历史大片不受时间局限,其播映权、DVD销售等营销活动还在不断产生,而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期待的。《故宫》的成功在于从制作、播出、推广到营销的整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策划:1、营销人员在节目策划时就开始介入,大到节目内容构成、小到宣传画册印刷,都由制作和经营双方合作完成。2、《故宫》在只有一页宣传单时就开始联系发行,并吸引了许都买家。根据媒体的实力和提出的条件,最终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被选为合作伙伴。《故宫》的社会效益是良好的,它的经济效益也正在经营的良性循环中不断的增加。
4.2.4跨媒体经营,多模式、多层次、多渠道营销
纪录片并不是“寂寞”的产业,要讲究营销策略。这方面,国外制作的纪录片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借鉴。在目前中国纪录片播出价格比较低的情况下,得有一种新思路。比如,取得企业赞助,做贴片广告。同时,注重纪录片本身的广告宣传,利用纪录片内容资源,做成相关书籍、DVD等,多次销售,媒体互动,跨媒体经营。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收入。深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就是这么做的。该片在未开拍前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研讨会,在制作同时又做了大量的宣传,播出时间同步出版了相关的书籍,因此形成了一定的轰动效应。
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影视艺术形态中,纪录片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贵族,它真实、客观、文化底蕴丰富而又理性、深刻,这些特点决定了纪录片比其他影视形式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而实践也证明,我国获得国际大奖最多的依然是纪录片,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创新,电视纪录片必将成为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的影响力也将惠及每个人。
[1] 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J].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 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J],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
[3] 钟海帆.走进美国电视传媒[J],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4] 李幸, 刘晓茜, 汪继芳.被遗忘的影像——中国新纪录片的滥觞[I],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 肖文.国产纪录片,敢问路在何方?[J].戏剧文学,2006.
[6] 李蔓.电视纪录片的战略突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危机与对策[J].声屏世界,2006,
[7] 周东元.纪录片的故事化品质,现代传播,2008年.
[8] 陆地.重新认识和发掘纪录片产业的价值,视听界,2006年.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 纪录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寻求和反映社会变革、感悟人生与人性的载体。在大众传播时代逐渐向专业化、小众化迈进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做出一番新的思考,,以前瞻的姿态寻求新的高度,期…
美文欣赏 广播员:杜雅旋广播开头 10月28日在水一样幽深的风景里,他们的文章如音乐般回荡;伸出我们弱弱的手指,去接触文学最美的地方。大家好,“文学乐园”栏目又跟您见面了。有一朵花开的时间需要去等待 于等待中细听花开的声音 有一盏茶浓的间隙需要去品尝…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责任承包合同甲方:乙方:依照《中华人国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监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以甲方与建设单…
大学生就业问题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这个数字在2006年为413万人,2005年只有338万人,万人,平均每年增幅20%左右,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好工作挤破头,不好的单位看不上,又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年代中国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