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去旅游都那里

  天龙镇  位于中国西南面,距城约13公里,北邻,东连城关,白云两镇,西南与大西桥镇接壤。&  贵昆铁路、株六复线、贵黄公路、滇黔公路、清黄公路穿境而过,为西行的交通扼要,是黔中的“黄金通道”。辖11个行政村,97个村民组,5350余户,2.14万人。&乡情简介&天龙屯堡  位于西南面,距县城约13公里,北邻,东连城关,白云两镇,西南与西秀区大西桥镇接壤。贵昆铁路、株六复线、贵黄公路、滇黔公路、清黄公路穿境而过,为西行的交通扼要,是黔中的“黄金通道”。镇境内资源丰富;有石灰石、镁、煤碳、大理石、山砂、高岭土等矿产资源,有保存六百年的屯堡文化旅游资源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全镇总面积65.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34亩,其中土1.14万亩,田6643亩,辖11个行政村,97个村民组,5350余户,2.14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农牧稳镇,旅游强镇,文化兴镇,商贸活镇”的工作思路,带领全镇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科技兴农为先,结构调整加快。天龙镇在积极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镇“一村一特”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农产品种植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正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形成芦车坝错季节蔬菜,雷家硐晚熟西瓜,二官辣椒、天台酸辣椒加工,屯堡生态养殖场“五大产业”龙头,带动村民致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着。自日文化旅游首游式将天龙旅游推出后,得到了同行业和国内外有关部门的认可,屯堡文化旅游被誉为打开华东市场的“金钥匙”,推动黔中经济增长的“印钞机”,产业结构调整的“聚宝盆”。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发以来,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多万元,经济效益良好。一业兴,百业旺,以屯堡文化旅游开发为龙头,拉动各行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以农为主向以商为主的转型。从事旅游业的人员500多人,人均月收入700元以上,多者上千元,从事 三产业的人员增加。去年,商业、饮食服务业收入1020万元。占旅游景区农民总收入的75.2%,其它收入186.8万元,占13.76%。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镇境内资源丰富;有石灰石、镁、煤炭、大理石、山砂、高岭土等矿产资源。  旅游资源:有保存六百年的屯堡文化旅游资源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  土地资源:全镇总面积65.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34亩,其中土1.14万亩,田6643亩。基础建设&  全镇64个自然村寨,97个村民组11个行政村,村村通闭路电视,寨寨通公路,86个用上自来水,11个村通程控电话,11个村的干部通移动电话,电视电话覆盖全镇。镇村办公用房、职工住房明显改善,生活条件、办公条件良好。总之天龙镇党委坚持围绕"五个好"创建活动,严于律已,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紧紧围绕基层组织这根主线,推动了天龙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赞誉。经济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天龙镇在积极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镇“一村一特”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农产品种植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正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形成芦车坝错季节蔬菜,雷家硐晚熟西瓜,二官辣椒、天台酸辣椒加工,屯堡生态养殖场“五大产业”龙头,带动村民致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过去天台的酸辣椒加工,雷家硐的西瓜种植,芦车坝的错季蔬菜扩大到蔬菜、西瓜、辣椒、花椒种植,酸辣椒加工,种草养畜,旅游产品,商贸饮食服务业,屯堡产品加工出售兼营并收的局面,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仅2006年天台、雷家硐、二官村种植加工销售酸辣椒1000多万斤,收入1000多万元,天台村80%以上的农户经营酸辣椒,占家庭经济总收入和80%以上;芦车坝、新华、雷家硐的瓜果蔬菜种植达6000多亩,收入1000多万元,天龙、山背后村兼营旅游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收入1000多万元;高院村、竹林村种植的脱毒洋芋,退耕还林1000亩,新华、打么等的花椒、果树、糍粑叶也得到很好的发展,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旅游经济: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着。自日天龙屯堡文化旅游首游式将天龙旅游推出后,得到了同行业和国内外有关部门的认可,屯堡文化旅游被誉为打开华东市场的“金钥匙”,推动黔中经济增长的“印钞机”,产业结构调整的“聚宝盆”。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发以来,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多万元,经济效益良好。一业兴,百业旺,以屯堡文化旅游开发为龙头,拉动各行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以农为主向以商为主的转型。从事旅游业的人员500多人,人均月收入700元以上,多者上千元,从事 三产业的人员增加。在景区,各种交通运输车辆上百台,商业铺面上百家,饮食饭店、农产品、旅游工艺品商店上百个,从事旅游业的农户700多人,商业、饮食服务业收入1020万元。占旅游景区农民总收入的75.2%,其它收入186.8万元,占13.76%。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旅游业的发展给天龙人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提高了天龙的知名度,增强了人们保护屯堡文化的意识。文化名镇&屯堡风光  ,是贵州民俗旅游胜地之一,天龙镇曾是明太祖军队迁徒屯兵之地,至今仍保持古扑厚重的明代遗风古俗。这里的天龙地戏演绎的是600年前、等故事。戏剧粗犷、独特,耐人寻味,被世人和专业人士称为:“戏剧活化石”。演员头戴木雕傩戏脸壳,面遮黑纱,身穿长衫,肩插令旗,手持刀棍,或群舞或单搏,透露出英勇顽强与善战克敌的精神。  从2001年至今的荣获了联合国乡村旅游观察点,全国文化先进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先进村镇,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村镇,小康村,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9年4月被国务院和建设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精神文明&  党委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考虑,并制定了精神文明创建计划,创建措施。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如"天龙屯堡妇女之家"、"天龙龙狮队"、"天龙业余合唱团"等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评选清洁巷、卫生街、“十星级文明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美德进农家”等活动,倡导了社会新风,在全镇形成崇尚科学反对邪教,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子孝孙贤的良好风气。通过普法宣传,加大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全镇无“黄、赌、毒”现象发生,被评为无毒社区。如今的天龙环境绿化好,街道清洁卫生,镇容村貌明显改善,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相关评论中国屯堡旅游第一村:天龙镇  屯堡地戏  天龙村地处与名城之间,座落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山五龙寺脚下,是明朝皇帝“调北征南”、“屯田戍边”时建立下来的屯堡村寨,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村现有21个村民组,1215户,4362人,村镇占地2平方公里。有一个党总支,辖4个党支部,共103名党员,2006年7月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1年开发乡村旅游以来,全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集体经济从几千元壮大到九十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翻了一番,人均逾越3000元,村容寨貌焕然一新,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气象。2007年,全村实现了“六个100%”即电视入户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农户农机械使用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儿童遇外伤亡保险参保率100%(所需经费由村负责),村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100%(所需经费由村负责)。90%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达到每户1.5台,部分农户还安装了电脑,并开通互联近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全村现有摩托车2700多辆,家用轿车60余台,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一、村班子充分发挥火车头的带动作用  在2001年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天龙镇党委经过走访党员,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后,遵照《》,组建了村党总支,下设农业党支部、旅游业党支部、商业企业党支部和老党员支部,同时,建立健全老协会、旅游协会和科普协会等群团组织。通过“两推一选”重新调整充实村级班子成员。调整后的村级班子成员年龄降了下来、文化水平升了上去,村支两委班子换发出活力。  该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推广科技兴农,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旅游支部主要宣传落实国家的旅游开发政策,为屯堡旅游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商业企业支部主抓第三产业的发展,协助旅游支部有序地解决本村富余劳动力,增大村民收入;老党员支部主要围绕“乡风文明”,做好树家庭文明新风的典范,教育子女和睦相处,爱国守法,勤俭持家。  该村确定了“支部领航,农业夯基,旅游强村,商贸富民”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在如何实现“旅游强村”方面,村党总支一班人经过反复讨论,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天龙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屯堡文化资源优势,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咨询有关专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加快、拉动天龙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渠道。为了打消群众顾虑,增强大家信心,该村先后组织了2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到、、等地实地考察,学习旅游开发成功的地方办旅游的好做法,进一步树立开发乡村旅游的意识和决心。多次上省城请教有关乡村旅游专家,并邀请省内外研究屯堡文化的专家到天龙开屯堡文化研讨会,借机向专家们问计问策。在屯堡文化研讨会上,省教育学院人文学教授、省旅游局副局长等专家学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特别是该村从请来具有一定旅游经营管理经验、热心屯堡旅游开发的天龙籍商人陈云,组建了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公司,形成了“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协会”的运作模式,经过一番打拼,2001年,第一家乡村旅游公司在天龙村正式挂牌成立。“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开发首游式”当天,就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门票收入上万元。  初次尝到旅游开发的甜头后,村里更加坚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从村干部到村民,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走上了旅游富民的新路。为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加快旅游发展步伐,村里举办了普通话、日常英语对话、旅游礼仪和板画等培训班20多期,培训村民5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素养和开发旅游商品的能力。现在村里沿街从事旅游商品经营的村民,无论是身穿“大袖子”的中年妇女,还是刚上学的小孩,大多都能用普通话与游客交流,遇上“老外”,还能说上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村里也建起了办公楼,有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配备了一个对外联络的电话、微机室,改善了工作环境,提升对外形象,推动了天龙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该村大力开展治理“脏、乱、差”,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在村里修建农用车辆停车场和旅游车辆停车场,对街上占道堆粪、车辆乱停乱放、撑棚打伞进行彻底整治,主要场所和交通干道种上了行道树和绿化观赏苗木,重点场所摆设了花卉盆景,大街小巷安装了路灯,村道古巷错落有致,村民住宅清洁卫生,商业店铺整齐有序,路面整洁,排水畅通。&  此外,还注重抓好的保护与开发。为保护好旅游开发的命脉——,村支两委一班人在分片管理屯堡民居的前提下,对完好地保存了六百年的屯堡语言、饮食、服饰等习俗,制定严格的激励约束措施加以保护,如:穿屯堡服饰的村民才能从事旅游商品经营;会跳地戏玩花灯的村民由旅游公司优先安排就业;从事风味屯堡饮食,地戏脸谱、屯堡服饰加工等由村党总支提供培训、考察学习经费。五是加快旅游商品的加工、经营,解决富余劳动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此,村党总支先后组织200多村民到花溪青岩、黄果树石头寨等地学习旅游商品开发和经营。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屯堡文化旅游不断壮大,发展成为贵州西线旅游的新亮点、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  二、新措施推动屯堡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2000年,天龙镇被列入全省重点保护与建设的13个民族村镇之一。全省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天龙镇强抓屯堡旅游的同时,强练小城镇建设的内功,提出了“远学,近学,推出屯堡精品”的口号,先后请省建设厅、省规划院、省测绘院等单位对天龙屯堡进行测绘、规划,先后完成了旅游区6平方公里的地形测绘。由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天龙屯堡文化村年保护建设规划》;由省市部门完成了《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规划》,并纳入全省旅游总体规划;由贵州工业大学完成《天龙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天龙镇屯堡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在此基础上还完成了《天龙后街河防汛污染规划设计》和《天台山景区环境保护与绿化设计》,镇人民政府出台了《天龙屯堡遗产保护与建设暂行规定》、《天龙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保护屯堡文化的通知》等,这些文件的颁布实施,从政策和法律上科学地规范旅游村镇的建设,对于加快天龙民族村镇建设,保护屯堡文化遗产起到较大的作用。  该县以为品派,加大对屯堡文化的宣传投入力度,抓住“”“屯堡文化研究基地”落户平坝之机,于日至10月28日一个多月来,开展了以“山里、屯堡之乡、秀美平坝”和“中国的平坝,世界的屯堡”为主题的“2007中国?安顺(平坝)屯堡文化节”系列活动,亮点频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山里江南屯堡韵”文艺演出,拉开了文化旅游节的序幕;屯堡文化暨高峰论坛,学术专家云集,文化交流热烈;纪念沈万三诞辰700周年暨沈万三后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再续周庄沈氏与天龙沈家同宗之源;百名中国着名文学书画摄影艺术家相约屯堡,看、说、写、画、拍平坝、千名大学生走进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万名屯堡人屯堡山歌大对唱,让更多的艺术家、大学生、民间艺人的才能充分涌流;为屯堡文化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  坚持“保护老区,建设新区”的开发原则。在省、市、县、镇的支持下,从2003年到2007年,天龙镇先后投资1700万元进行基础建设,通过一系列有效投资建设,天龙镇基础设施初见规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各种接待能力。在此之外,天龙率先在全省组建一支村镇城管队,环卫队,彻底治理景区“脏、乱、差”和“马路市场”。重要场所装上电子闭路监控预警系统,使得天龙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纯朴屯堡民风让人留连忘返。  三、屯堡文化的升温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屯堡老人  产业结构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村级经济实力加强。天龙镇的村民从传统的种植业中解放出来,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和与旅游相互配套的服务业。从日开始接待旅客以来,天龙镇共接待中外112.78万人次,其中团队、散客86.34万人,各种会议参观考察5万多人。世界各国以及港、澳、台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游客先后到天龙观光旅游、考察。中外有180家新闻单位,120家旅行社,28家科研院校先后到天龙研究,报道屯堡文化。天龙屯堡成功举办了“2002中国贵州民间艺术游首游式暨屯堡文化节”、“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屯堡文化周天龙屯堡《》”实景演出、“2006年中国?贵州节天龙屯堡文化活动周”、“2007年中国?安顺(平坝)首届屯堡文化节”。参加活动的有省内外、市、县300家党政单位及企业单位,省内有关群众团体和各地州市旅游部门,参加人数达12万人次。中外有120家媒体,80家旅行社作了宣传报道,新华社网上现场直播。  到目前为止,通过旅游,一是较大提高了文化的知名度,同时也提高了市、县、镇的知名度。省内外多家媒体先后多次报道天龙屯堡。旅游让更多村民真正了解外面世界,同时增强了自身的素质 ,开阔了视野。二是推进镇域经济的发展,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政府、公司、农户有一定收入的同时也使天龙经济的加速循环,活跃天龙的市场经济。现在,全村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153人,间接就业人数400多人,月收入500元—1500元不等,天龙村从事第一产业的有70%有农户兼营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有52%有农户从事旅游服务配套产业,三是推动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全镇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业兴,百业旺,通过旅游市场销售农产品,促进我镇种养植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芦车坝、雷家硐、新华三个村的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已达5000亩,其中种植西瓜的农户最高收入可达4万元,种蔬菜的农户最高收入可达2万多元,芦车坝80%的农户种蔬菜,占家庭经营收入的50%,天台村酸辣椒加工销售达1000多万斤,获利500万元,农户最多收入16万元,天台村50%的农户经营酸辣椒,占家庭经营收入的50%。天龙村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从事商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农副产品、旅游商品加工等人数越来越多。天龙村80%农户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收入占家庭收入80%。  开发屯堡旅游带动精神文明发展。在,随着旅游的增温,人流带动物流,物流带动经济流,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活动正在健康快速的进步,屯堡人精神文化生活在迅速提高。屯堡景区先后组建了“天龙屯堡妇女之家”、“天龙龙狮队”、“天龙天台山篮球组委会”、“共青团天龙青年联合会”、“天龙农民旅游协会”、“天龙屯堡象棋协会”、“天龙村应急分队”。丰富本村文化的同时,提高了天龙的知名度。“天台山杯组委会”成功举办了八届“天台山杯篮球运动会”累计观众几十万人(次)。在提高村民对屯堡文化保护方面,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收集整理了两万多字的屯堡历史、文物建筑、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料。征集整理了100多个民间屯堡故事,出版了《天台诗词楹联》专辑。邀请省级的旅游、建筑、行政管理的专家到天龙授课,提高村镇干部的旅游、建筑、管理水平;举办英语、普通话、礼仪培训班,提高对外交流和服务质量。精神文明的发展,村民心态健康,和睦相处,言行规范,礼貌待客,文明经营,呈现出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治安良好,民事纠纷减少,民风好人心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从2001年接待游客以来,景区旅游接待情况:万人,收入76.8万元;万人,收入592.9万元;万人,收入621.6万元;万人,收入1561.1万元;万人,收入2332.2万元;2006年,接待游客43.16万人,收入3550.8万元;2007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21.80万人次,收入1800万元,合计:接待总人数134.58万人,总收入10535.4万元,税收90万元。其中团队、散客104.64万人,门票收入1291.25万元,餐饮接待34.44万人,收入516.06万元,购物接待112.78万人,收入7280万元;2006年,全村农户家庭经营收入达2332.2万元,人均收入2980元,村级经济实力增强,比开发前每年增30万元,村干部报酬提高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带动各方面的发展。&  一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景区安装了古装路灯,街道进行了绿化,河道进行了治理,重现小桥流水人家,卫生干净,无乱丢、乱占、乱堆现象,呈现了村风好、民心顺、村民和睦相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是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天龙村成立了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即农业支部、企业支部、旅游支部、老干支部。2002年以来,申请入党的村民越来越多,特别是年青人,天龙村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先进基层组织建设单位”。&  三是促进了资源的保护,旅游未开发前,村内无规划、无要求,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屯堡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旅游开发后,村民对自己的老房子加以保护,认识到屯堡文化的内涵和实质,素质得到提高,全村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治理。四是天龙村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六个100%”,天龙现在已经取得了“治旧变新、治脏变净、治乱变安、治差变好”的可喜变化。  旅游真正被市场所接受,形成了西部旅游线上新增的人文景观的亮点,被华东12省誉为打开华东市场的“金钥匙”;中外学者誉为产业结构调整“聚宝盆”;名商大贾誉为拉动黔中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的“印钞机”。  四、乡村旅游助推新农村建设  旅游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日趋壮大,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步伐逐步加快,公益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村民所办的一件件好事实事成为了村党总支凝聚人心的法宝。近三年来,由各级补助60万元,村两委投入60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0余件。村党总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并投入资金10余万元,新修、维修农用机耕道25公里,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环境,使全村农业机械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打造“亮丽工程”,村集体投入30余万元在村内主要干道安装大小路灯86盏,硬化道路一万余平方米。村寨的生活垃圾实行专人专管,街道全天保洁,村容寨貌焕然一新;2002年,投入60万元新建了天龙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活动中心有篮球场、棋牌室、阅览室等,功能齐全,成为村民休闲娱乐、锻炼健身的好地方。&  2005年春节,村委举办天台山杯篮球赛,省内外不少高水平的篮球爱好者在这里同场竞技,深受四邻八寨的好评;每年六月六,村里都要出资5万余元,举办屯堡文化活动节,组织山歌比赛、花灯调演、卡拉0K等文娱活动,弘扬屯堡文化,促进旅游发展,让日益富起来的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2006年,村党总支广集民意,与时俱进,效仿了“NBA”、“CBA”两大篮球联赛的做法,以“健康、快乐、时尚” 为主题,牵头成立了“DBA”篮球联赛(地方篮球联赛),丰富了广大体育爱好者的业余生活。8月1日至2日,20支地方篮球队汇集天龙,竞展风姿。  面对村民看病难,少数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的现状,从2004年起,每年村里出资6万余元为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入学儿童办理遇外伤亡保险,对本村考取大学的学生,负责单程火车票及部分入学费用,防止村民因病、因读返贫。同时,村里全部负责孤寡老人的生活费用。如今,全村农民有“医保”、学生有资助、就业有门路,电话电脑进村入户,村民出门以车代步,整个村寨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景象。相关报道 天龙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地戏表演  今年,顺利通过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专家的评审,被评为“”。3月29日,在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举行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揭牌仪式。当天,屯堡石文化馆“镇馆石”揭幕仪式、 “地戏博物馆演武堂”搬迁仪式 、 “紫袍玉带石雕坊”和“屯堡生活展示馆”开馆仪式也先后举行。  天龙古镇  在这里,我们看到全国唯一的地戏博物馆,难得一见演武堂跳神开馆仪式(开箱、开脸子、开财门)。同时走进“紫袍玉带石雕坊”亲睹大山深处的宝贝;步入“屯堡生活展示馆” 共品屯堡特色餐,感受600多年的屯堡生活;放眼“中日樱花园”,共赏繁盛的樱花。漫游贵州天龙古镇  屯堡花灯节  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但省内却还有一群独特的屯堡人。来到当地的天龙古镇,便可看到屯堡人独一无二的建筑,这些由一层层石头叠起而成的房子,恍如一座座堡垒般,600多年来一直在此反映着大明王朝的盛况。  要说屯堡人,以及屯堡建筑,还是要从历史说起。时间回到明朝,当年朱元璋建国后,西南边陲的一带仍有动乱,为了稳定局势,跟云南接壤的便属重要据点。明初时候,历代皇帝便派遣大量士兵屯驻,岂料一屯便是600年。如今,屯堡人已在贵州落地生根,并成为拥有独特历史背景的族群。距约60公里的天龙镇,便是着名的屯堡人居住地之一。现在这里已发展为旅游古镇,设有导游及观光路线。虽然对外开放,但内大大小小不同的石头建筑,600多年内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屯堡人世世代代保卫家族园地的民族特色。例如其中一条“九道坎”,便属天龙镇内最早期的石头建筑,置身其中,真有点像走进迷宫一样的城堡中,煞是有趣,但如果你是昔日前来侵袭的敌军,走在这里肯定会迷路。  昔日的屯堡男人身负保卫城镇等任务。而屯堡女人则安守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性。她们除了主理日常家务外,还会念经祈福,祈求上天保佑随时须候命往战场拼命的家中男士。即使到现在,这习性仍然未改。例如上的三教寺,这里前来上香的绝大部分都是镇内的女士。她们身穿传统屯堡的女装蓝色长袍,袖口尤其大,看上去实有点像少数民族的服饰。上完香、祈过福后,她们总会围在一起聊天、编织布鞋、衣服,待时间差不多便回家煮饭。  要认识屯堡人的生活,除了看石头建筑外,还要欣赏他们独一无二的“地戏”。昔日地戏是在军中表演,所有演出者全属男士。直至今天,屯堡地戏仍是男性专利,不过性质已转变为辟邪除妖、保佑丰收,当然还有让游人一开眼界的“功能”。地戏最大特色是演员带上的面具,其实并非带在脸上,而是挂在头顶。原来这是为迁就坐在高处的观众,好让他们能看到演员的“脸部”。这些面具是地戏的精髓所在,每个戏班起码需要数十个款式,以应付不同剧目所需。  虽已发展为旅游古镇,前来观光的外来游人确实是比以前多了,但如果和这种游客泛滥的重灾区相比,我们应当庆幸天龙仍保留有古镇该有的古色古香气质。随意徜徉在街上,或可看到小摊子正在贩卖地道小吃,等待馋嘴的小朋友上前光顾。古亭上又会遇到亲切的婶婶,为游人递上热茶止渴。如果你是2、3月份到访,还可看到古镇四周尽被甘黄的油菜花包围,比平时多了一分温馨浪漫气氛。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1.人民网:
2.腾讯旅游:
3.新浪财经网: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先进事迹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