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纪念馆门票票是多少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_新华网山东频道_山东新闻
山东网群-
 您的位置:
新华社倾力推出权威手机媒体服务,天下大事让您尽在&掌&握!欢迎订阅《新华手机报》《新华快讯》!
订阅《新华手机报》:移动发&XHSJB&到,联通发&KX&到,电信发&NEWS&到。
订阅《新华快讯》:移动发送&KX&到,联通发送&01&到,电信发送&KX&到。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
17:53:35      来源:临沂宣传网
&&&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在艰苦的抗战时期,王换于是著名的山东抗日堡垒户。她曾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并创办了战时托儿所,抚养了四十余名革命后代,舍生忘死地保存了《联合大会会刊》,掩护了许多抗日干部和战士。王换于家曾是八路军第一纵队、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山东纵队所在地之一,罗荣桓、徐向前两位元帅和近百位将军在王换于家生活工作过。1947年,其事迹曾在世界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作过宣传,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2003年修建的王换于纪念馆,修复老房5间和展室7间,并塑王换于铜像一尊。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馆题名,军旅作家李存葆撰写了百年老屋赋。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与沂蒙红嫂明德英、祖秀莲纪念地、沂蒙六姐妹村等众多红色胜地一起,成为养育沂蒙精神的摇篮。
实习编辑 张瑞
  【】 【】&
新闻热线:(77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 母爱无疆演绎沂蒙精神
来源:齐鲁网
关键词:山东红色老区行 沂蒙母亲 王换于 沂蒙精神
[提要]“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来到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近距离了解了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热情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创办战时托儿所、率全家拥军支前的沂蒙母亲王换
  齐鲁网临沂6月19日讯 今天下午,&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来到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近距离了解了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热情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创办战时托儿所、率全家拥军支前的沂蒙母亲王换于。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东辛庄村。全馆分为百年老屋及纪念馆两个部分。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百年老屋,不仅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故居,同时也是八路军第一纵队、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的旧址。纪念馆占地2700平方米,共有展室7间。室外部分主要有王换于铜像、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造田的题词及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所撰写的百年老屋赋。室内部分主要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王换于主要事迹展览。
  王换于事迹展览部分通过大小二十余块展板,主要反映了王换于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热情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创办战时托儿所、率全家拥军支前的主要事迹。从而表现了沂蒙人民为抵御外来侵略而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已被国家审计署、山东省审计厅、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工作委员会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编辑:勇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齐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齐鲁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验证码验证码:
|||||||||||
淄博新闻网
走近“沂蒙母亲”王换于
感受战争年代军民鱼水情
Http://www.zbnews.net
字号:&&&& 【】【】
王换于享年101岁,这是她晚年的照片
1983年,大众日报社原工作人员白铁华看望当年曾救护过他的王换于
王换于塑像
王换于和托儿所小孩的塑像
王换于当年生活过的地方
&&& 2009年11月起,一部弘扬沂蒙精神的电视剧《沂蒙》相继在全国各电视台热播。该片女主人公于宝珍以朴实、善良和坚强打动了无数观众。于宝珍的原型就是有着“沂蒙母亲”之称的王换于。
&&&& 6月19日,记者随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采访团在临沂沂南县王换于纪念馆采访,聆听王换于的感人故事,感受战争年代子弟兵和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精心照料烈士子女
&&& 1888年,王换于出生于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一户贫穷的王姓家里,直到出嫁也没有自己的名字。19岁嫁到马牧池乡东辛庄于家,她就被称为于王氏。
&&& 抗战爆发后,于王氏因性格直爽、办事干练,思想比较先进,被当地党组织培养成了抗日积极分子。据说于王氏嫁到婆家时,于家用了两斗谷子。于王氏入党时有个干部说,从王家嫁到于家,是用两斗谷子换的,就叫王换于吧。
&&& 入党不久,王换于被选为村妇救会会长和艾山乡副乡长,还担负起了抚养革命同志孩子的任务。当时,由于日寇疯狂扫荡,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首长徐向前、朱瑞来到了东辛庄。因为战乱,部队干部的孩子都很消瘦,王换于就向徐向前建议说:“这样下去不行,得给孩子找奶娘。既能照料好孩子,打起仗来也好掩护。”
&&& &在当地党组织协助下,王换于办起了战时部队机关托儿所,第一批转来了27个孩子。这些孩子中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生下来才3天,其中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的女儿罗琳,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
&& 那时候,大人们都吃不饱,也没有多少奶水喂孩子,许多孩子体质很差。王换于就挨村挨户打听,谁家孩子夭折了,就动员哺乳期的妇女不要把奶退回去,把需要哺乳的孩子送过去抚养。
&&& 对战时托儿所里的每一个孩子,王换于都细心呵护。有一次,王换于去西辛庄看望寄养的革命后代,发现孩子瘦得不像样,她看了非常心疼,就将孩子抱回家。当时,王换于的儿媳正在哺乳期,在抚养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喂养这些孩子,奶水不够。她对儿媳说:“这些孩子有些是烈士的后代,让咱的孩子吃粗粮,把奶给这些孩子喝吧,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抗战期间,王换于先后有4个孙子夭折。在王换于及其儿女们的精心呵护下,托儿所的孩子个个都健康成长。新中国成立后,遍布全国的王换于的“儿女”们,纷纷来看望这位革命母亲。
机智保护干部名册
&&& 1940年夏,山东各界代表冲破敌人封锁,在沂南县青驼寺召开了山东省各界代表联合会,选举成立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会后,出版了长约20万字的《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集中登载了山东省行政机关和群众团体所有领导成员名单。
&&& 在日寇扫荡最疯狂的时期,有一天,山东省参议会副参议长马保三把《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这本书交给了王换于,对她说:“现在把这本书交给您保管,要比掩护一个战士或干部还要重要。您要千方百计保存好,等战争胜利了我们再来取。”
&&& 王换于用一块印花棉布把书包好,有时候在家里挖个地洞,放在地洞里;有时候又把它转移到山洞里,当敌人扫荡危急的时候,就把书揣在怀里。抗战时期,王换于凭着多年的斗争经验,用生命保护着这本书。抗战胜利了,国民党又发动了内战,这本书让王换于再一次处于生死边缘。
&&& 1947年冬的一天中午,国民党还乡团到解放区抢掠,王换于带上这本书准备转移。突然,还乡团闯进她家,拿着明晃晃的刺刀恶狠狠地问道:“你叫王换于吗?听说你给共军藏过东西。现在还有什么?快交出来!”
&&& “俺听不懂你们的话。过去打鬼子的,到俺家不过是喝水、吃饭,俺没见过什么东西。”一个还乡团匪徒打了她两个耳光,并把刺刀架到她脖子上威胁说:“要是交不出东西,就要你这条老命!”
&&& 王换于虽然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可心里扑通扑通直跳。这本书正放在她的棉裤腰里,要是他们搜身怎么办?恰巧这时,有个还乡团匪徒捣了她一枪托子,她疼得猛一缩肚子,那本书就滑到裤筒里去了。她双腿缠着腿带子,这本书反而安全了。
&&& 在搜身时,王换于急中生智大叫:“你们想干什么?我一个老妈子都60多岁了,日本鬼子都没能把我怎么样,你们想怎么样?你们是不是爹妈生的?”说着,解开大襟扣子,接着做出要解裤腰带的样子。还乡团灰溜溜地走了。
&&& 就这样,王换于机智地救了自己,也保住了这本书上的党员干部。直到1978年,王换于见没人来取,便把这本书交给了当地有关部门。随后,这本书被征调到山东省档案馆,填补了关于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士代表联合大会资料的空白。
悉心救助抗日干部
&&& 1941年11月,日寇对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式扫荡。有一天下午,依汶村的王洪山推着独轮小车,把一名伤员送到王换于家里。伤员浑身血肉模糊,前胸、后背和四肢的皮肉都像烙熟了一样,看不出什么样,就剩下一口气了。
&&&& 王换于和儿媳抱着一丝希望,对伤员立即进行抢救。她们一人撬开伤员的嘴,一人用匙子慢慢给他喂红糖水。经过数天细心照料,伤员终于睁开了眼。这时,她们才知道这名伤员是以前曾在这里住过的大众日报社的毕铁华(后改名白铁华)。
&&& 原来,当年11月“留田突围”时,大部分敌人被罗荣桓的部队牵着鼻子离开了根据地。有一天下午,毕铁华、王雁南等同志回到依汶村,查看大众日报社埋藏的印刷材料和其他物资。不料,这天敌人突然包围了依汶村。毕铁华被捕后,日寇对他严刑拷打。最后,把毕铁华的衣服全脱光,用点燃的香在他身上一点一点地烧,并用烧红了的铁锨烙他的身体,但敌人没有从他嘴中得到任何东西。后来,敌人误认为毕铁华死了,就把他扔到野外,结果他又苏醒了过来。
&&& 为了给他治伤,刚开始用蜂蜜抹得跟琉璃似的,但不见好转。后来,王换于听说獾油拌头发灰能治烙伤,就找到一家猎户托他打了一只獾,王换于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来烧成灰,给他搽敷。后来又听说‘老鼠油’是专治烧伤的特效药,她又想法弄来。除了这些土法子,还有蛤蟆草啊、车折子啊,都是消炎的,给他熬水喝,给他洗伤口。一直到第二年夏天,毕铁华才好得差不多了。
&&& 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中,王换于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并救治了一大批八路军伤员。每当附近有战斗结束,她便和儿媳去收容掉队的干部战士,为他们化装,送他们归队。
&&&& 1947年,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畅在第一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国妇女做了王换于事迹的专题报告。王换于的名字从此名扬中外。
2003年,在王换于去世14年后,当地政府修建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正式开馆。来自当年战地托儿所的“孩子们”跪在王换于铜像前,喊一声“妈妈”,泪流满面。如今,王换于纪念馆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游人,人们缅怀这位伟大的母亲,感受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晚报记者伊茂林)
淄博报业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香港:+852-
海外:+86-21-
&&&热门城市&游记正文
天数:1 天
和谁:亲子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当时根据地420万人,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了“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到了革命老区,一定要让女儿感受一下历史,接收一下爱国主义教育,长大后好好建设我们的国家。
惨烈的战争场面,胜利来之不易啊
一辆辆前赴后继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敬畏人民的力量。
学会感恩,吃水不忘挖井人。
参观了一个多小时,有点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
感谢无数的革命先烈带给我们的和平年代,让我们有如此幸福的生活,愿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最美的微笑!
请输入评论内容!
带着女儿看世界之沂蒙革命纪念馆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我们正在为你喜爱的游记制作PDF中,
需要几分钟时间,请耐心等待。
近3个月内累计点评80条以上
在任一旅行目的地下,发表点评数超过5个即可获得
成长值满50,(每篇游记被编辑设美图+10,实用+20,精华+30,典藏+50)
对某一领域/目的地特别熟悉,且乐于帮助他人在问答版块回答问题
账号注册于5年前的社区老用户,且发表过游记、点评、问答
临沂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临沂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临沂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临沂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山东旅游攻略导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沂蒙母亲”王换于与战时托儿所
&&来源:党史纵览
王贞勤在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的腹地,坐落着一个三面环水一面连山的村子——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抗日战争初期,山东根据地领导人罗荣桓、徐向前等经常住在这儿,使这里一度成为了山东抗战的指挥中心和抗日“堡垒村”。村中有家“堡垒户”(堡垒户,指在抗战时期斗争环境极端残酷的情况下,群众中舍生忘死、隐蔽保护共产党干部和人民子弟兵的住房关系户,是保护和积蓄抗战力量的基地),带头人是著名的“沂蒙母亲”王换于,人们尊称她“于大娘”。王换于为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在抗战时期创办起战时托儿所,先后抚养了86位革命后代。“堡垒户”创办战时托儿所1888年,王换于出生在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一户贫穷的王姓家庭里,因为是女孩,重男轻女的父母一直懒得给她取名字。她19岁那年,父母在收了两斗谷子的“彩礼”后,将她嫁到马牧池乡东辛庄一个姓于的人家。自此,她便被当地人按本地习俗称为于王氏。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引导下,沂蒙山区各地掀起了抗日热潮。于王氏因性格直爽,办事干练,思想先进,逐步被当地党组织培养成了抗日积极分子。1938年11月,50岁的于王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填写党员名册时,党组织作了难,总不能发展一个无名氏做党员吧。一个干部在询问了她的经历后,说:“你是夫家用两斗谷子换来的,干脆就叫王换于吧。”入党后的王换于更加积极,不久被选举为村妇救会会长和艾山乡副乡长。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其大儿媳张淑贞和长子于学翠、次子于学荣先后入党,她家成了著名的抗日“堡垒户”。日,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委朱瑞等率领机关人员,转战来到东辛庄。因为这里“三面环水水连山”,日军三番五次经过这里,却都不敢在村子里驻扎。但是共产党人不怕,只要依靠群众,绝处也能求生。徐向前和朱瑞毅然在这里安营扎寨,指挥抗战,并将“帅帐”安在了王换于家。此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省战工会(省政府前身)、鲁中区党委、省妇救会、大众日报、北海银行和姊妹剧团等机关曾先后住过王换于家,山东党政军的其他领导人罗荣桓、萧华、郭洪涛、黎玉、张经武、马保三和高克亭等也都曾住过她家。徐向前他们不仅带来了指挥山东抗战的首脑机关,还提溜了27个(后来增加到41个)小“跟屁虫”——抗战将士的儿女们,这些孩子由徐向前的夫人黄杰等照料。他们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出生才3天,其中还包括罗荣桓的女儿罗琳、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等孩子。这些孩子长期跟随部队转战奔波,生长环境十分恶劣,再加上大人们都吃不饱,也没有多少奶水喂孩子,因此许多孩子的体质很差,大都发育不良,个个黑瘦黑瘦的。王换于看了很心疼。1939年9月底的一天,她找了个时间,向徐向前提议道:“这些孩子整天跟着你们不是办法,大人们整天忙着打鬼子,哪有时间照顾他们?我看不如成立一个托儿所,将孩子们分散到各个可靠的群众家中代养,这样孩子们能有个好照应,首长们也能专下心来打仗!再说,遇到鬼子来‘扫荡’,也便于孩子在各家各户隐蔽。”徐向前一听,非常高兴,说:“我们也都有这个想法,只是怕给群众增加负担。再说,一下安置这么多孩子,可不是说着玩的,让谁去做这项工作呢?”王换于说:“这个地方三村五里我都熟,谁家适合养小孩我最清楚,首长如果信得过我,就将孩子们交给我吧!”徐向前被她逗笑了,说:“我们都住在你家里,还能信不过你吗?只是……”说到这儿,他收敛了笑容,停顿了一下,动情地说,“又要给你和群众添麻烦了!”“麻烦什么?照料好孩子也是为了抗战!”王换于拍了拍胸脯。1939年10月,东辛庄抗日战时托儿所正式成立,王换于任负责人。从此,她在做好其他抗日工作的同时,又挑起了抚养和照顾抗战将士子女的重担。为了完成这项任务,王换于便挨村挨户打听,谁家的孩子夭亡了,就动员做母亲的不要把奶水退回去,把需要哺乳的孩子们给她抚养,稍大一点的孩子则送到可靠的人家照料。她在发动群众的同时,自己以身作则,主动安排长媳张淑贞和次媳陈洪良承担抚养罗荣桓的女儿罗琳,徐向前的女儿小何,胡奇才的儿子胡鲁克、胡鲁生,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7个孩子。在她们的感染和带动下,5天不到,机关27个孩子就全被她安排好了。$[page]$亲骨肉饥病交加早夭折张淑贞和陈洪良本来都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家里突然来了半个班,吃饭一下子就成了大问题。王换于家里的粮食很快就被吃光了,最后连种子粮也吃了,怎么办?王换于就发动全家人向亲戚家借。后来,组织上主动接济她家一些粮食,帮助王换于一家渡过了缺粮难关。创办战时托儿所,最大的问题是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抚养这么多孩子,要担很大风险。王换于一家出生入死,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个“鬼门关”。一次,日军“扫荡”东辛庄附近的大梨峪。王换于闻讯非常着急,因为那里有战时托儿所寄养的一个孩子。她立即抄近路跑到大梨峪,通知孩子的奶娘带着孩子迅速转移到亲戚家里。奶娘和孩子刚刚转移出去,敌人就来了,强派这户人家漤柿子。王换于如果走开,这户人家少了家庭主妇,柿子漤不出来,全家老小就会遭到生命危险。王换于果断地说:“不用害怕,我最会漤柿子,一切由我来应付。”于是,她将生柿子下到锅里,点上火……经过巧妙周旋,终于摆脱了一场危险。那时敌人常来“扫荡”,王换于家抚养的孩子多,又是领导人的子女,目标大。为保证安全,王换于和儿子秘密在南山和北岭挖了两个较大的山洞,遇到敌人来“扫荡”,就带着孩子藏在里面。年间,敌人3次来“扫荡”,王换于都带着孩子躲进山洞,其中一次在洞里住了两个多月。每次进洞,王换于都在外面站岗,由张淑贞和弟媳陈洪良在里面哄孩子,于学翠利用夜间出去帮大家补充粮食。第一次进洞时,孩子们由于害怕,小的哭,大的闹。没办法,她们把最小的搂在怀里吃奶,给大点的讲故事,以后孩子们适应了,不再哭闹,才慢慢安顿下来。那段时间,他们最怕的是遇到孩子们得病。如果哪个孩子生了病,王换于或儿子、儿媳就立即下山去请医生。1942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大雨倾盆,有两个孩子发了高烧。看着孩子病情十分严重,于学翠决定冒雨去请医生。考虑到一个人去太危险,弟弟于学荣决定和哥哥一块去。兄弟俩经过一番波折,终于请来了医生。两个孩子的病治好了,但于学翠全身多处被树枝划伤,有的伤口感染化脓,直到秋后才痊愈。对战时托儿所里的每一个孩子,王换于都细心呵护。一次,王换于去西辛庄看望一个寄养在那里的半岁婴儿,发现孩子瘦得不像样,非常心疼,就将孩子抱回了家。当时,王换于的二儿媳陈洪良正值哺乳期,因当时生活条件差,奶水哺乳一个孩子还不够。王换于对陈洪良说:“这个孩子是烈士的后代,让咱的孩子在家吃粗的,把奶给这个孩子喝吧,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于是,陈洪良就接过了这个孩子。在婆婆的影响和带动下,张淑贞、陈洪良妯娌俩也都尽心尽力呵护着这些革命后代,舍不得用奶水喂自己的孩子,尽量哺乳那几个弱小的。有时看着自己的孩子饿了,哭着闹着要喝奶,她们心如刀绞,但一想到那些孩子的父母在前线舍生忘死打鬼子,便把心一横,硬是不让自己的孩子吃。时间久了,妯娌俩的孩子由于长期疏于照顾,一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1940年秋,陈洪良的儿子秋江突然拉肚子,由于体质差,病情越来越严重。可陈洪良忙着照顾托儿所的孩子,没腾出空来管秋江,也没来得及找医生,结果秋江一天拉了十几次,造成严重脱水,于第三天晚上不幸夭折。1941年,张淑贞又痛失爱子春海。春海当时已经8岁,常帮大人照看托儿所的小朋友。这年11月,天气突然变冷,春海患上了感冒。正在这时敌人突然来“扫荡”,全家人忙着在山洞里转移托儿所的小朋友,春海也来帮忙。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春海全身淋了个透,过河时又遭敌机轰炸,他没命地往家跑。连受凉带惊吓,到家一头倒在床上,浑身发抖,高烧不止,后因感冒转肺炎,最后亲人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弱小生命离去。后来,陈洪良又先后有了秋潇、冬马两个亲骨肉,但均因营养不良而夭折。于家连失亲骨肉,王换于和儿子儿媳们无不痛断肝肠。她们用自家巨大的牺牲,换来了革命后代的安然无恙。从1939年秋到1942年年底的3年多时间里,战时托儿所的41名孩子均健康成长,并陆续被父母和组织领走。1943年后,又陆续有革命将士的45名孩子由王换于抚养长大,最晚的到1948年才离开。抗战胜利后,山东保育小学600多名学生又安置在东辛庄,王换于全家受组织委托,竭尽全力为保育小学服务。1947年,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蔡畅在第一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国妇女作了王换于事迹的专题报告。王换于的名字从此名扬中外。$[page]$“儿女”们重返沂蒙谢恩人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遍布在祖国各地的王换于的“儿女”们,时刻不忘沂蒙山区的养育之恩,而王换于作为沂蒙山区母亲的代表,亦接受着来自全国各地亲人的关爱。他们在来信中,常常称呼抚养他们的老人是“父母大人”,有的家长和“儿女”还抽空千里迢迢来到东辛庄看望王换于等人,有的一年一度将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团聚,还有的不间断地往山区寄送东西……原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的夫人潘彩琴专程来看望王换于,见到王换于时,她禁不住落泪了,她的儿子抱着张淑贞叫妈妈。当年,朱瑞的妻子陈若克和他们刚出生不到一月的女儿被日军残酷杀害,是王换于卖了三亩田买来了一大一小两口棺木,将她们安葬的。后来,朱瑞和潘彩琴结婚,洞房就设在王换于家的南屋,是王换于亲自给他们布置的新房。潘彩琴生下孩子后,也交由张淑贞抚养。1945年抗战胜利后,潘彩琴和孩子随朱瑞转战到东北。1948年10月,时任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的朱瑞在东北解放战场触雷牺牲。消息传来,王换于一家都十分难过。这次,潘彩琴故地重游,触景生情,不禁抱着王换于失声痛哭。1989年,王换于这位为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付出过无数心血和汗水的老人,因病逝世,享年101岁。2001年春,东辛庄突然来了11辆小轿车,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来者是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中将。罗东进首先来到王换于老人的遗像前,深深鞠了三躬。一听罗东进来了,张淑贞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罗东进也很激动,两代人紧紧抱在一起叙家常。有时候,人越老对往事的记忆越深刻,张淑贞老人说:“当年罗荣桓政委和夫人林月琴经常住到我家,他们来了我就忙着做饭,罗政委夸我做的饭好吃。他平易近人,喊我的婆母叫大娘,你母亲和我姐妹相称,可惜你爸走得太早了,你妈还好吗?”“还好。”罗东进说,“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参军支前,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办托儿所为我们这些人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感谢您对我们的抚养之恩!”日,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建成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纪念馆占地2700平方米,分室外和室内两部分,室外主要有王换于铜像,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的题词及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撰写的《百年老屋赋》。室内展览部分通过大小20块展板,展陈了罗荣桓、徐向前、朱瑞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在20块展板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有关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时的内容。开馆这天,来自当年战地托儿所的胡奇才之子胡鲁克等人,长跪在王换于铜像前,纵情地喊一声母亲,泪流满面。“我们出生在沂蒙,如果没有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的养育呵护,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胡鲁克在发言时的这句话,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山东沂蒙革命老区调研时,亲自来到年近百岁的张淑贞家里,代表中共中央,感谢她和她的婆婆王换于等人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做出的杰出贡献。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山东临沂调研时,也会见了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等模范人物,并深情地说,他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主办 云岭先锋杂志社 承办
滇ICP备号 云新网前审字2013-05号
未经云岭先锋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举报电话:(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沂蒙革命纪念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