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土球梦见自己在路上滑行跑

研究生徒步行走18天 推土球去北京
  聊城小伙李知遥和他的土球在去步行路上已经行进了18天,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了沿途众多偶然相遇者以及网络很多人的&围观&,有人奇怪、有人会意,有人觉得无聊、有人嗤之以鼻,有人说这是闲得上,有人说这种徒步推滚土球方式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缘起 完成毕业创作 借此突破自己
  聊城到北京,488公里路程,他用双脚去丈量;不仅如此,他还要推着一个奇怪的土球前进;为了不让球体破碎,他用红麻绳捆绑,尽量选择土路行走,费尽心机&&他所做的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硕士的毕业创作。
  消瘦的身材,干净利落的短发,鼻梁上架一副眼镜,李知遥给人的印象&书生气&十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恐怕没有人能够将滚土球徒步进京的行为和这个28岁的年轻人联系起来。
硕士研究生李知遥
  今年7月份,李知遥将结束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学业,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毕业。根据学校要求,每位毕业生需要完成自己的毕业作品。
  进入研三,李知遥每天都在思考毕业作品设计。结合自己的专业,经过深思熟虑,&滚土球进京&这一创作形式在他脑海中变得愈加清晰起来。
  &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或是通过小聪明就能够达到的。我缺乏花很长时间、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完成一件事情的经验,我希望通过这个行动收获这种经验,通过这个作品突破自己,结果如何倒是次要的。&谈到这个想法的初衷,李知遥说。
  点子有了,具体该如何实施?考虑之后,李知遥发现,要付诸行动,遇到的困难不少。
  怎样让土球滚动起来?路线如何选择?中途碎掉怎么办?预期之外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他在学校拿土捏成球体,尝试着去滚动,但都失败了&&不是半路碎掉就是根本滚动不起来。三次试验失败之后,他心里反倒淡然了。&我想不可预期的事情就等它发生了我再解决吧,只要开始做了,什么事情都会清晰起来。&
  & 经历 道路崎岖不平 用手和脚推着土球前进
  作出了决定,李知遥开始查找路线,并尽可能考虑路途中会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最坏的结果。此外,他还需要带上足够的路费、吃的东西、衣物、地图、充电器&&这些都是此行必须要做的准备。
  当然,基本的工具比如锤子、剪子、刀子也必不可少。为了完整记录下整个行程,他还将照相机、小型摄像机、硬盘和笔记本电脑带在身边。
  李知遥摸出地图,用笔画了一条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他要在尽可能靠近这条直线的地方找路。一切准备就绪,4月3日上午9点,他从家乡聊城经济开发区的一处农田里攒了一块泥巴,开始向北进发。
  &&& 晚上6点,他徒步走了22公里,到达贾寨镇,在附近找了一家简陋的旅馆,住了下来。
  & 第一天,李知遥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道路崎岖不平,球体会破碎。路不好走他也得继续走,球体破碎就停下脚步,用红麻绳把球捆绑固定一下,用手和脚推着土球继续前进。用球滚动时粘起来的土让球不断变大,一天下来,土球已经有一个拳头大小了。
  第二天早上9点,吃罢晚饭,李知遥背上行囊,又上路了。在接下来的十余天时间里,他每天早上9点出发,晚上6点左右在附近找旅馆住下歇息,每天徒步行走二三十公里路程。按照他预想的正常行进速度和计划,在毕业展之前,20多天之后,他将推着一个比现在大得多的土球,踏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为了让土球更好地滚动,李知遥曾设计了一个耙子,耙着球向前走,不过耙子并不好使,很快坏掉了。在路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李知遥只能用手和脚让球滚动起来。
  最难熬的一天出现在4月14日。十天来的奔波让李知遥备感疲惫,傍晚时,他开始感觉头不舒服,找附近的一家小旅馆住下,推门进入房间之后,他一下子扑倒在床上。那天晚上,他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头疼,几乎没怎么睡着。出发前准备的头疼药发挥了作用,第二天他的头已经不那么疼了,一早吃罢早餐,李知遥又背上行囊出发了。
  感动 导师关注 同窗帮助 家人支持
  在这次&故土滚进京城&行动中,李知遥的同窗在细节的注意事项和整个过程的记录方式上,为他出了很多主意。
  父母也给予了他足够的信任。&父母对我这次的活动,首先是十分支持的,但也担心我在路上的安全。&李知遥说。
  不过,最令李知遥感到感动的,是导师一直在背后给他默默支持。
  &&& 4月6日7点27分,吕胜中在他的个人实名认证博客上写了《李知遥,&故土滚进京城&正在进行时》。文章图文并茂,记录了李知遥4月3日第一天出发到4月12日这十天的时间里,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精心挑选了网友的留言和评论,以及他与这些网友的留言记录,一并放在网上。
  吕胜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知遥的导师。从一开始,他就一直在关注着自己学生这次的毕业作品创作,不断更新微博和博客,记录下历程中的点滴。4月14日,他再次更新博客,将李知遥的最新进展公之于众。
  &吕老师一直引导着我明确这个行动的意义,他同意我实施这个行动就是他对这件事价值的肯定,也让我更有信心做下去。&李知遥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
  在吕胜中看来,他之所以关注这件事,并不是因为李知遥要完成毕业创作,而是他觉得在一路风尘中,一定会发生不可预知的故事&&那个泥球在滚动中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作者在体验中会经历怎样的精神历程?
  在吕胜中的博客中,记录有他与李知遥之间的对话,他一直在不断引导学生明白行动的意义,并且对行动具体如何实施和李知遥进行沟通,字里行间,像是两位老朋友在交流。
  李知遥行走第五天,有驴友余悦给吕胜中留言,要求对李知遥进行采访。出于对学生创作环境的保护,对于这个要求,吕胜中婉拒了。&刚开始的阶段还需要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他需要冷静,土球也很小,效果不好。建议最好不要陷入媒体干扰,在将进京的时候采访会比较好一些。&
  执着 面对各种争议 始终内心笃定
  4月20日,李知遥推着土球在路上已经行走了18天,半个多月来,他的行为引起了网友和路人的疯狂&围观&。有的奇怪,有的会意,有人觉得无聊,也有人感觉深奥&&
  有网友在吕胜中的博客中留言,说这更像&屎壳郎&的行为。吕胜中这样回复:屎壳郎给人类文明颇多启示,中国人的粪便肮脏心理导致对屎壳郎的贬辱。其实,人的粪便全部回归土地,肥沃嘉禾,生产食粮,营养生命。人类整天哭着喊着说要玩转世界、推动历史前进,说你像屎壳郎你还不愿意承认,人啊人!
  有网友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张力了得。要坚持,笃定。&
  有的网友为这个行为起了一个&霸气&的标题&&滚!这个荒诞的世界。
  甚至还有网友颇具戏谑意味地形容李知遥为&一只自带干粮想要北漂的屎壳郎&。
  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计划和行走的心情,除了导师吕胜中和同窗的留言,对于网络上的大部分评论,李知遥选择了忽略。&这些可以等到我完成目标之后回过头来慢慢看,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这件事情。&
  不过,对于在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他就不那么容易躲开了。
  李知遥说,18天的时间里,平均每天都有20人问他是干什么的。刚开始的几天里,他都如实地告诉这些路人自己的真实意图。有趣的是,对于李知遥的回答,只有少数人表示相信,大多数人认为他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或是不屑于告诉他们真相。
  &后来再遇到有人问我,就告诉他们我是修路的、测地下空洞的、减肥的、迎接世界杯的。&李知遥苦笑道。
  4月12日,李知遥走了全部路程的一半,4月20日,他距离目的地中央美术学院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接近完成自己的毕业作品创作。无论面对支持抑或遇到质疑,李知遥始终内心笃定。或许,&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也会成为他此行的完美诠释。
本文来源:极限户外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偏执狂在路上_天涯博客
今日访问: 2
总访问量:67135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24738位
(285)(7)(11)(52)(144)(10)(22)(27)
(1)(1)(4)(1)(1)(4)(1)(1)(1)(1)(2)(1)(7)(2)(2)(9)(6)(1)(3)(4)(2)(2)(3)(5)(4)(8)(8)(2)(2)(11)(5)(2)(7)(5)(16)(18)(15)(21)(17)(13)(8)(13)(13)(10)(2)(5)(10)(5)
??妈妈说花草和人是有缘分的。我相信。
??以前,我们家还住在一楼,后阳台圈了起来,足有五六平米。妈妈在阳台上养了好多的花花草草。固然这些花草都是爸爸从外面辛苦搬回来的,也浇水,也剪枝,但可以说,爸爸只是这些花的服务员。妈妈就甚为不满意爸爸对花草自作主张的修剪搬迁。
??妈妈是爱花的人,她也给花浇水,很轻很轻,总是担心浇急了花草们会感冒。
??妈妈经常站在花草前面,注视他们的目光犹如注视年幼时的我们,有时,妈妈还会伸出手摸摸那朵花骨朵,嘴里称赞着,“长的真的很美呀!”那种由衷我只有面对婴儿时才能保有。然后妈妈会走到另一株小花草前面,感叹小花草似乎有点情绪怎么无精打采?
??我自然不明白妈妈,妈妈乐在其中。
??我曾经称我们家的后阳台是个花园。花园花儿四季不断,因为妈妈不喜寂寞,她喜欢有花儿相伴,所以我们家的花有冬天的梅花,春天的映山红,夏天秋天也花香不断,至于吊兰,葱郁得令人对其生命力产生崇敬。
??搬到四楼新家后,空中花园也见不成了,原因是阳台太狭小,爸爸把所有空间利用到有效处,园主妈妈彻底下岗了。但我知道,妈妈和花有心语沟通。
??我在租住屋时,一点闲情逸致都没有,同居的女孩倒是养了一盆吊兰。吊兰养到后来真的如被吊起一样又瘦又干枯,女孩打算扔了之时我不忍收留下了那盆吊兰。
??我用整瓢水浇吊兰,有时还给他们喂糖水,引来众多蚂蚁,差一点把吊兰啃噬光了;有时我给他们喂牛奶,乳白的牛奶在土上方蔓延开来,后来几天,阳台上飘溢着一股大便的味道...
??吊兰在我的照料之下起死回生,女孩又把它搬回自己那了。我后来也弄了一盆吊兰,还是浇水喂奶饮糖水,吊兰花开一串一串累累枝条几乎印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现在它还在我的阳台上笑呢,和它在一起的还有一盆不知名的草,那年在“女友”买化妆品,超过500送一盆,3000元一共送了许多盆,我要了一盆养了起来,枝繁叶茂。那几盆,早已不知埋在何方。分类: |
| ??几百年没有逛街。心血来潮,和几个朋友晚上去走走。
??熙来攘往,这样的气氛也把自己感动了,以为世界因为熙熙攘攘也将郁郁葱葱。
??南方的夜,多美呀!
??突然几个女孩横亘面前,手中托着一面大纸板,不用细看就知道是超女周笔畅,因为那面牌子实在太大了!
??“支持周笔畅吧,我们有她的相片还有视频,可以送你们的!”言语殷殷。
??朋友无动于衷。
??周笔畅谁呀?我认识,我看过超女很多期。
??我们摇头侧身而过。
??当年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手捧伟人主席照片行走在祖国的大好山河间。分类: |
| ??他出差上海时给我一封信,我在家。
??我回到福州,给他信,他刚刚回家。
??他信的主题从我的姓到我的名,
??我的名听起来如此温柔,
??我想象他在敲打下那个字时,
??自己百回千转不能自已。
??我会永远记住您的好,
??向**同志学习。
??我试图看清那个模糊的身影飘向何方。
??飘向何方?
??飞蛾扑的还是一团火。分类: |
????最近才真正发现自己的可怕。我好像有一种看穿不如意事物本质的超能力,无论你掩饰多好,都能让我敏锐地捕捉到,并且,直到这样的预感真正成为现实,我的超能力才暂告消亡。
????但是谁知道这样的预感什么时候又冒出来?
????事例这样多,最近的一次是在医院里。
????这一个多月和医院的纠缠一直割不断。如果我不在上班的途中,就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医院、单位、家,三点一面,生活的重点就是妈妈早日康复。妈妈住的病房是两人一间,两人当然是临时组合,好在大家都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休戚,故此相处基本是好的。再有如妈妈这样的病人,因为是大疾病,表象反而是健康的,平和的。所以病房内和街头巷尾并无太多不同,除了对彼此病情关注外,家长里短也是少不了。
????妈妈住院时间很长,病友都换了几拨了,妈妈还在医院住着,前些日子,临床来了一位老太太,一直佝着身子呻吟,整夜整夜的呻吟。后来得知是宫颈癌晚期,已经扩散。陪她前来的是一位面色黝黑的中年男子,很沉默,和我们也一句话都没有,不过,对老太太的照顾可以说是十分细心。
????老太太入院第三天,我去医院看妈妈时,临床陪护多了一个女人,三十多年纪,挺白净,有点丰满,说话粗声大气,进进出出,做事十分麻利。她还带来一个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很不讨人喜欢,小女孩缠着那个中年男子,显是极为熟络。
????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那个女人是那个中年男人的相好。尽管他们如果是夫妻的话,也没有什么不妥,包括说那个女人是老太太的女儿也觉得很合适,女人对老太太真是尽心尽力,不是自己女儿很难能那样细心。
????后来几天,那个中年男人就很少来医院,想来女人的表现让他放心。而女人忙进忙出,对老太太饮食起居都照顾极好,每天要用晾好的开水给老太太擦好多遍身体,不是自己母亲,谁能如此呢?
????但我还是觉得女人是男人的相好。
????尽管他们在我们面前任何暧昧或者亲密的表示都没有。
????后来,老太太动了手术,刚下从重病观察室下来的几天,老太太滴水不能进,伤口更是折磨的老太太长吁短叹夜不能寐,那个女人只是小心地给老人揉呀揉。每每看到女为老太太所作的一切,我常常要暗自羞愧一番,我还从来没有为如此细心伺候过妈妈。
?? 那个男人还偶尔来,每次均匆匆忙忙,看看病榻上的母亲又匆匆忙忙走了。女人每次也是大声和男人说着我听不懂的话。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和其他夫妇或者兄妹有何不同,我还是觉得女人是男人的相好。
?? 老太太恢复很快。很快就同妈妈家里家外聊起来。
?? 男人是她的大儿子,女人是儿子的“二奶”。
?? 儿媳妇后来也来了,前后不到五分钟,从始至终站在门口,同行的还有一男一女,女人也没有让座,他们就那么一人在门口二人在病床前站一会儿,走了。
?? 走后老太太赶紧告诉妈妈,“门口的就是大儿媳妇,怕脏,连坐都不愿意进来坐!!!”
?? 我回想一下,大儿媳比眼前的女人要秀气些,张得都好。看不出他们之间是否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
?? 倒是老太太身体康复过程中时常向妈妈唠叨“二奶”的不好,当然都是在背后。
?? 女人还是同往常一样细致照顾着病人,大大咧咧。妈妈出院时大包小包的,她帮忙我们拎下楼,说我们是好人,不知再住进来的会是什么样的病友。
?? 很好的一个女人,老太太儿子的“二奶”。分类: |
| ?? 刚刚看过一部《昆虫世界》,法国导演作品,历时十五年拍成,全剧除了开始一点解说外,其余一应以拟音及配乐将大自然中昆虫的生存、情爱、争斗、协作细腻地展现。画面的唯美精致无需我赘言,音乐的使用我更是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好,好在哪,为何如此应用,我想您看过可以细细阐述让我知悉的。有几处地方,我感触最深,忍不住想和您说。
??两只蜗牛,轻轻探出触角,开始只是相互试探,渐渐融合为一体,柔软的肢体相互纠缠,曼舞晨曦。咏叹调随着蜗牛的律动越来越高,越来越深情,直至天地合一。我一直很害怕那些软体动物,不用说看,提到那些软体动物的名称,全身也要不由自主痉挛。但是,在那样的音乐和画面下,顷刻间我以为世界上不存在比这个更和谐更动人的一幕,连那个曾经让人心悸的柔软躯体都幻化为柔情注入心间。
??两只头上长着很强有力的钳子的昆虫(我实在不知他们叫什么名字),一左一右相向而来,看到画面的瞬间心里还掠过一丝疑惑:怎么越轴了?导演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吧!随音乐节奏起伏,明白原来是两只骁勇善战的昆虫间的角斗开始了!锋利的钳子抵着钳子,你尽我退,你退我进,互不相让,音乐一阵紧似一阵,紧张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突然,旁边一直带壳的昆虫(是屎壳郎吗?)被两只战斗中的昆虫踢下悬崖,镜头跟随屎壳郎下来,屎壳郎奋力翻身,随后镜头又转向两只战斗中的昆虫,镜头就在两只战斗中的昆虫和试图翻身的屎壳郎间跳动,音乐跟随画面一扬一慢,张弛有致。人类何尝不是被一个又一个无谓的战争波及,却无力抗争?
??真正的屎壳郎出现了,它雄心万丈推着一粒大过自己身躯的圆土球英勇向前,镜头逼近屎壳郎和那粒圆球,圆球因为惯性又向后翻滚带动屎壳郎往后倒退,停下之后屎壳郎又奋勇向前,推着土球……几经挫折挣扎,屎壳郎推着土球一往无前,镜头慢慢拉出来,拉远了,我们看到屎壳郎只是在一个洼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运动,那时想起了西西弗斯,那个不停向上推动石头的勇士。其实,在生命中,我们真正能够明白我们推动的圆球仅是沧海一粟?或者我们明白了依然义无反顾?看到这里我立马反应到的是苏东坡的一篇文章:
??吾始自海南,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经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间之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
??我们推动的也不过屎壳郎手中的一粒土球。不过,还是应该推,因为人类不只能成为屎壳郎,还可以成为西西弗斯:)
??开始一段的解说用的全是法语,好在我在一篇推介这部片子的文章中知晓大意,十分美的一段文字,对应法语优美的发音真是富有美感。
??分类: |
??妈妈终于可以出院了!在住院40多天之后,终于可以回到家里,安安稳稳睡个踏实的觉。
??不过,治疗并没有结束,更折磨人的化疗还在后面等着妈妈,最近妈妈似乎若有所觉,而我们只有安慰她鼓励她。
??妈妈的治疗原来可以不必要这样繁琐和漫长,被原先的医院误诊,又被现在医院耽搁,如今只能如此弥补,如此多受磨难。也许这是医疗事故,也许不是,我们说不清,而且,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说出去,妈妈知道病情那将是无比大的打击。
??其实,在现实的每一处,我们都是无助的弱者。
??分类: |
??最后还是我忍不住,写了几行字,当然,很不在意的样子。
??他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回了那封信。关于我信中的内容,他只字未提,尽管,我信中也无多言。
??我不喜欢他在信中对我的一些拜托,工作方面的。当然,最终我还是尽可能帮忙,也许帮不上,还是会很尽力,但是,我真是不喜欢。
??一直以来,我和他通信,是因为以为这是个谈话对手,而不是工作伙伴。工作中的人,我们每天都要碰到多少呀,工作是工作,我怎么可能把纯粹的工作关系和单纯的谈话对手混到一块呢?
??而且,多少,让我感觉到了他的现实和势利。我当初是以为我们绝无可能发生工作之外的利益合作,我们相识因为工作而起,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利益了,但现在他的工作需要把我拉扯进来,看看再说吧!
??最后还是回了信,真是一次没有激情的回信!
??分类: |
??最近在看王小波的《红拂夜奔》,王小波的文章看过不少,从小说到剧本到他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最早认识王小波应该是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开始,当时小波还在世,惊叹于一个人怎么能通过如此富有想象力如此有意思的方式讲一个思想故事,完全被这个人迷住了,当然也因此很认真看完那本《我的精神家园》,这是最初认识王小波。其后陆续看了《黄金时代》《青铜时代》《东宫西宫》等等。再后来,小波就仙逝了,或者在我读他小说期间他就已经仙逝了!实在沉迷于他的文字中,那份恣肆汪洋的才情无人可以比拟,所以对于有那么些人自称是“王小波的门下走狗”实在以为然,如果我对王小波理解能够更多点,更深入点,我也敢自称是其门下走狗,否则,那敢妄称是其走狗?
??《红拂夜奔》也不止看过一次,每次看都象是第一次翻卷拜读。王的小说行文极为随意但流畅,总是情不自禁被带走,仿佛走了不远,事实已经不知被带到哪里,但是无论行向何方,总是会一头栽进去,被一路美景所吸引,重重叠叠,无休无止,眼见着应该是行到水穷处,偏偏柳暗花又明。每次的收获,应该会有所不同,但那种收获在我倒已沦为其次,那些给人带来的阅读的乐趣才是自己真正迷恋的,不过这样的迷恋岂非也是小波所追求?
??当然这种总是趋新的阅读是由小波行文转承启合的天衣无缝构建的。他总是在现实和过去间跳来跳去,但这样的跳跃一点也无碍于你的阅读。我总是讶异于他这样一种讲故事的天分,你听他的故事,讲的是一段几百上千年前后的事,可是讲故事的人又常常现身其间,却没有人感觉突兀或者不妥。有点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叙事,“很多年之后,我……”“王二”是王小波小说不变的主人公,时而短小精悍,时而高大威猛似王小波,但万变不离“特立独行”的本质,最喜欢的是《黄金时代》中和陈清扬谈友谊的王二,呵呵。那样看着日落感觉有点悲凉的王二让我稍稍触摸到故作嬉皮之下有点忧伤的王小波,不过,我想,真正的王小波应该是很放达甚至有丝京痞的人,那一丝的忧伤是我的误读罢!
??原先总是在办公桌抽屉内放一本《沉默的大多数》,中午休息时随意阅读几页,读过不妨再读,每次均要为其让人发笑的寓言所迷醉。最近想起《红拂夜奔》以及《绿毛水怪》等,开始在临睡前读小说。《红拂夜奔》的超强幻想很似我们孩提时的漫无边际的想象,甚至连行文方式都象极我小时自己编的不能称为“科幻”“神话”还是“童话”之任一种但绝不是现实题材的故事,编的时候天马行空充满兴奋,说的时候两眼发亮充满激情,听的人心驰神往信以为真,我觉得小波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偶尔也处于这种癫狂状态,好在他还经常能抽离故事,把我们带到故事的真正内核,否则也许真的成了《红拂夜奔之幻想篇》了。
??还没有读完《红拂夜奔》,我觉得永远无法读完,因为我总是看过几页之后第二次捧读时又重新读起,再次被那些已经读过的文字折服。
??任谁的书都不能,包括马尔克斯也不能。
??分类: |
??据说中国又一名天才少年作家殒命了,年仅十八,死因:情感受挫死于自杀。天才作家名曰蔡小飞。死后不久他的博客大曝天下,实乃奇才一个!
??又据说蔡小飞参加了今年高考,因为不满高考作文命题,信手涂鸦了几句,该文居然得满分。对于天才我一向是佩服敬重,恨不能化为光,天天绕于天才左右成为其左右不离的光环的,所以看到这样的报道之后,立马上网百度一番,查出资料确实不少。至于那篇高考作文,也很认真拜读一番。
??如果哪位老师给这样的作文满分,这名老师不是脑子进水就是来自于外星球,外星球人只要看到优美的中国象形文字不管懂与不懂都先给个满分,以表明自己很有品位很了解地球这个外星球的文明。
??当然,后来又有人出来揭秘,说蔡小飞根本就是一个杜撰的人,网络上又一愚人节的礼物而已,虽然他并不诞生于愚人节!现在真是希望当年来自于网络的张国荣跳楼的消息也是愚人节的玩笑,偏偏历史不能改变。
??现实的欺骗有时比真实还要真实。
??现实的真实有时残酷过小说几万倍!
??分类: |
| ??今年和医院结下了解不开的结,从大医院到私人诊所;从西医到中医到民间草医,而且还在继续......
??中药吃了一个多月,当初找私人诊所看这种草医,确实是应了“病急乱投医”的老话。不是迫不得已,想我这种惜命的人哪里舍得将自己的健康交付那种什么都没有的江湖郎中手中?尽管据说那老中医医好了许多腰突患者,尽管老中医的诊室里挂满锦旗,但越是吹嘘厉害,越是不敢信,越是锦旗遍布,越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后来想想反正至死都是腰突,不如死马当活马医?好在开出药后,价钱不贵,比在正规医院便宜多了,纯当喝饮料吧!一连就吃了一个多月,其间还去盲人按摩,还去针灸,总之辅助各种手段。
??这次的药和前几次不同,那老中医的儿子小中医说再不管用得辅以针灸。我当时就下决心没有“再”了,正规中医院的医生我都针了大几百块钱,没见好转,你这小诊所莫误我性命。果然,中药还是不管用。更糟糕的是:连喝两幅,腰不见舒服,反而疼起来,估摸是太累的缘故,每天医院单位跑,不干活还是一种奔忙呢;停了两天药,再喝两副,症状又出现了,自己寻思着是“麦沙”到来,气候变化腰突加剧吧;再两天,重新熬上药,刚喝一副,又难受,第二副,熬了放在冰箱,今晚终于倒掉。
大敌当前,谨慎为重吧!分类: |
| ??原来可以利用自己的小职权请他来的,因着一种说不清的心理,人前还故意说他坏话,一定范围内,自己的意见还有一定的作用。
??他终于不得来:)
??也许,自己要的就是这种期待的过程!分类: |
| ??一个人,写着无所谓的字,想着无所谓的事,本来自己一个无所谓的人:)
??起台风了!
??现在,自己的老腰成了比天气预报更准确的预报仪,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事是:
??以后终于可以不用关心中央台的天气预报了:)分类: |
| ??妈妈住院二十多天,最近是爸爸在医院照顾。原来我们都反对爸爸去医院,将近七十的人了,万一有个闪失谁来照看?我现在的首要任务还是尽量不累着自己,别让自己躺下,何况爸爸?但是妈妈只要爸爸,她要吃爸爸给她做的饭,甚至说让爸爸睡她的病床,她自己睡陪护的那张小椅子。
??爸爸每日上超市买菜,每天换着买不同的,一种一点点:田鸡、青蛤、鲈鱼、排骨等等,一会儿端给妈妈吃一点。那天早晨我到医院,妈妈端着碗吃小肠,但是满脸的难受,问怎么回事,那里不舒服?爸爸也有点不高兴,诉起苦来,说妈妈哪是不舒服,就是怕花钱!想出院,就不高兴,问她要吃什么她也不理,做了吃的也不乐意吃,这样他煮东西还有什么意思?治病就治病,七想八想,让大家都不舒服。
??爸爸发发牢骚,我安慰父母,然后看着妈妈眉头舒展开来,爸爸心情好起来,即使病中,父母还是依然闹点小别扭。
??父母至今为止不知妈妈的真实病情。在医生配合之下,隐瞒的很好。父母都以为妈妈没什么大不了,多加强营养就能恢复,治病的巨大花费,妈妈说就当破财消灾,谁让我们家没有财运,有点余钱都守不住?我和姐姐已经交了几万的治疗费,父母不知,我们不敢让他们知。对一对穷了一辈子的老夫妻来说,有时命真的比钱贱。
??妈妈现在精神好多了,尽管一直在电疗,身体很虚弱,精神却好。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也许就是这样。年前,外公病危,执意回乡下老家,一向硬朗的外婆也变得痴傻了,六十几年的夫妻在顷刻间同时老去。大年初二,外公有点好转,我们搀扶着让他上了饭桌吃饭,外婆守在外公身边,用很脏很脏的手撕鸡肉喂给外公,那个情境,想到的只有一个词,就是“相濡以沫”,不是疾病,老夫妻永远都不可能表达那样亲昵的感情。
??突然想到自己,等自己老时,一旦病了该当如何?连个下一代都没有。或者,连老都活不到呢,呵呵!
??分类: |
| ??晚上接到以前一个领导电话,我不在他手下已经两年了,但时有联络。
??领导说:“怎么你不出来?你们组人全在呢!”
??后来知道是一位同事生日,请了一大群人,独独少了我们组领导和我,领导回丈母娘家情有可原,和我连声招呼都不打,呵呵,那种被遗弃感还是让自己不舒服。
??不知道怎么,活着活着就游离在人群外了,尽管对自己自嘲或者解脱:同事而已,又没有想继续在这里结交朋友。那也只是自说自话。
??究竟哪里出了差错?
??分类: |
| ??和他联系已经一个月,信件往来不算频繁,也不可谓少了,还是不了解这个人。
??现在的年纪,对人自然而然产生疑惧心理,往前一步害怕被人嗤笑,后退一步,又担心是否因此失落什么,患得患失,也许就是经年累月不自信积就的吧!
??很想快快了解他,然后快快放弃,一直不能,很憋得慌:(
??分类: |
共19页/285条记录
暂无更新博客
你关注的用户没有更新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在路上捡到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