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一首很伤感的纯音乐,听了都想哭(好)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Student Exchange
学习在财大
Study at SWUFE
Faculty Exchange
工作在财大
Work at SWUFE
校内新闻NEWS
通知公告CLASS
合作项目COOPERATION
西南财经大学 版权所有© Webmaster@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SHS(C) 渝ICP备号天后(陈势安演唱歌曲)_百度百科
?陈势安演唱歌曲
(陈势安演唱歌曲)
《天后》是歌手演唱的歌曲,由填词和谱曲[1]
,收录于陈势安2009年同名专辑《天后》[2-3]
。日这首歌获马来西亚娱协奖“娱协十大金曲”。
天后创作背景
歌曲《天后》,收录于陈势安2009年同名专辑《天后》当中[4]
,并作为台湾八大韩剧《》的片尾曲。陈势安坦言,往往失恋不开心时,都靠着音乐陪伴走过低潮,为自己的爱情故事写下情歌《天后》[3]
天后歌曲歌词
终于找到借口趁着醉意上心头
表达我所有感受
寂寞渐浓 沉默留在舞池角落
你说的太少或太多
都会让人更惶恐
谁任由谁放纵 谁会先让出自由
最后一定总是我
双脚悬空 在你冷酷热情间游走
被侵占所有还要笑着接受
我嫉妒你的爱 气势如虹
像个人气高居不下的天后
你要的不是我而是一种虚荣
有人疼才显得多么出众
我陷入盲目狂恋的宽容
成全了你万众宠爱的天后
若爱只剩诱惑 只剩彼此忍受
别再互相折磨
因为我们都有错
推开苍白的手 推开苍白的厮守
管你有多么失措
别再叫我 心软是最致命的脆弱
我明明都懂却仍拼死效忠
我嫉妒你的爱 气势如虹
像个人气高居不下的天后
你要的不是我 而是一种虚荣
有人疼才显得多么出众
我陷入盲目狂恋的宽容
成全了你万众宠爱的天后
若爱只剩诱惑 只剩彼此忍受
别再互相折磨
因为我们都有错
如果有一天爱不再迷惑
足够去看清所有是非对错
直到那个时候 你在我的心中
将不再被歌颂 把你当作天后
不会再是我[5]
天后歌曲鉴赏
陈势安的歌曲《天后》是疗伤失恋时最舒服的声音[6]
。歌曲荣登过各大歌曲排行榜,这首作品直到现在依旧成为了很多人在K房里点唱的心头好[7]
刘力扬以不同于原唱的、独属于女性内心力量的演唱方式重新塑造了《天后》,在原有的无奈、迷茫的情绪中,多了一份抚慰栖身在男女情感中的渺小一方的温暖语气,借以听起来曲势磅礴却怀有细腻情感的旋律线条,鼓励每一个情感中的卑微者试着找寻自我、在成长的历练中,学会爱自己、懂得爱值得爱的对的人,以温暖直达人心的力量,重塑了红遍全台湾的K歌冠军曲[8]
天后歌曲MV
刘力扬演唱的歌曲《天后》MV题材涉及校园“霸凌”事件[9]
。MV拍摄启用了香港新锐导演,选择极具冲突的三角恋情,并涉及校园“霸凌”题材。两个女孩对男主角同步的爱,让害羞内向的女孩只能远远的爱着他,却仍逃不过爱情“天后”的独霸气势,在骄横跋扈的女孩发现了害羞女孩对男主角默默的爱后,纠集了多位女生剪掉了她的长发[10]
天后歌曲影响
2010年歌曲《天后》蝉联KTV排行榜130余周点播冠军[11]
。2010年-2012年在台湾发展2年,靠歌曲《天后》接下305场校园演出、75场商业演出、发行2张专辑、1本写真书,并跨界参演偶像剧《花是爱》[12]
截止到2013年10月,《天后》一曲蝉连台北地区KTV排行榜130余周点播冠军[13]
天后获奖记录
时间奖项名称日  马来西亚娱协奖:娱协十大金曲[14]
天后翻唱版本
2011年,发行专辑《》,歌曲也被刘力扬重新演绎,作为该专辑的首播主打歌[2]
.搜狐音乐[引用日期]
.搜狐音乐[引用日期]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QQ音乐[引用日期]
.yes娱乐[引用日期]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yes娱乐[引用日期]
.21cn[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南海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姜夔_百度百科
姜夔(kuí) (),字尧章,号,汉族,鄱阳(今江西省)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1]
姜夔晚居,卒葬西马塍。有《》《》《》《》等书传世。
姜夔人物生平
姜夔早年经历
公元1154年(南宋绍兴二十四年),
姜夔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的一个破落官宦之家,[2]
他父亲姜噩,是绍兴十八年进士,先后官任新喻(今江西)县丞,汉阳(今湖北武汉)知县,在知县任上病卒。
姜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父亲死后,十四岁的姜夔依靠姐姐,在汉川县山阳村度完少年时光,直到成年。因为著籍饶州鄱阳,姜夔曾于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至1183年(淳熙十年),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3]
仕途不顺的姜夔四处流寓,曾涉足过扬州、江淮一带,后来又客居湖南。大约在1185年(淳熙十二年),认识了诗人,因为情趣相投,两人结为忘年之交。
萧德藻是福建闽清人,绍兴十一年进士,曾官任龙川县丞、湖北参议,后调湖州乌丞县令,擅长作诗,与、、、齐名。由于赏识姜夔的才华,他特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姜夔。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冬天,萧德藻调官湖州,姜夔也决定和萧家随行。第二年暮春,萧德藻正式去湖州上任,途经杭州,介绍姜夔认识了著名诗人杨万里。杨万里对姜夔的诗词嗟赏不置,称赞他“为文无所不工”,酷似唐代著名诗人,也和他结为忘年之交。之后杨万里还专门写信,把他推荐给另一著名诗人范成大。范成大曾官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当时已经告病回老家苏州休养,他读了姜夔的诗词,也极为喜欢,认为姜夔高雅脱俗,翰墨人品酷肖魏晋间人物。[2]
姜夔寓居湖州
得到杨、范两位诗坛大家的揄扬,姜夔名声籍甚,此后寓居湖州达十多年。湖州弁山风景优美,公元1190年(绍熙元年),他正式卜居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朋友潘德久遂称他为“白石道人”。  姜夔为人潇洒不羁,以陆龟蒙自许,当时的名流士大夫都争相与他结交,连大学者也对他青眼相加,不但喜欢他的文章,还佩服他深通礼乐。著名词人对他的词也深为叹服,曾和他填词互相酬唱。
姜夔四处游历
在湖州居住期间,姜夔仍旧时时四处游历,往来于苏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这些经历在他的词集和诗集中多有反映。公元1190年(绍熙元年),他客游合肥,寓居赤阑桥,和范仲讷为邻,在合肥,他有相好的两位歌妓姐妹,彼此之间情深意厚,后来他做了很多诗词,纪念这段美好时光。
公元1191年(绍熙二年),姜夔从合肥出发,泛巢湖,作《》词,以浪漫的笔法和想像,讴歌巢湖仙姥,兼怀古叹今。这年夏天,又到金陵谒见杨万里,期间作了《醉吟商小品》词,怀念合肥情侣。秋天,再度奔赴合肥,作《》词,通过对合肥城邑荒凉景色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思。姜夔和合肥姐妹的感情,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感情经历。从二十多岁认识这对姐妹以来,他有过多次合肥寓居之举,直到绍熙二年秋,那对姐妹离开合肥才止。他在这年作的《》中无可奈何的说:“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对她们的离去表现出无比伤感和眷恋。同年冬天,姜夔再次来到苏州,谒见范成大,作《》诗,范成大作诗见答。姜夔在范家踏雪赏梅,范成大向他征求歌咏梅花的诗句,姜夔填《》、《》二词,范成大让家妓习唱,音节谐婉,大为喜悦,特意把家妓小红赠送给姜夔。除夕之夜,姜夔在大雪之中乘舟从石湖返回苕溪之家,途中作有七绝十首,过苏州吴江垂虹桥之时,写下了“”的名句。
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姜夔大约三十九岁,他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家境豪富,在杭州、无锡都有田宅。他对姜夔的才华也很欣赏,因为姜夔屡试不售,曾经想出资为姜夔买官,但姜夔却不想用这种让人羞愧的方式进入仕途,婉言谢绝。此后姜夔经常出入张鉴家,相互作诗填词唱和。
姜夔移家杭州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萧德藻被侄子萧时父迎归池阳,姜夔在湖州失去依傍,遂干脆移家杭州,依附张鉴及其族兄,后不再迁徙,在杭州居住终老。张鉴是姜夔晚年最好的知己,两人友谊极深,姜夔自己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张鉴死后,姜夔非常悲痛,作诗哀挽,可见其情意之深。
是时南宋朝廷定都杭州已经六七十年之久,原来的乐典散落。公元1197年(庆元三年),四十三岁的姜夔曾向朝廷献《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希望获得提拔,但朝廷没有重视。两年之后,姜夔再次向朝廷献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这次朝廷下诏允许他破格到礼部参加进士考试,但他仍旧落选,从此完全绝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终老。[5]
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自张鉴死后,姜夔生活开始逐年走向困顿,公元1204年(嘉泰四年)三月,杭州发生火灾,尚书省、中书省、枢密院等政府机构都被延及,二千零七十多家民房也同时遭殃,姜夔的屋舍也在其列,家产图书几乎烧光,这对于姜夔无疑又是一个打击,由于亲朋好友相继故去,姜夔投靠无着,难以为生,六十岁之后,还不得不为衣食奔走于金陵、扬州之间。
姜夔最后结局
公元1221年(嘉定十四年),姜夔去世,他死后靠友朋等人捐资,才勉强葬于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这也是他晚年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6]
姜夔主要成就
姜夔诗词创作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
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他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7]
姜夔词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艺术特色可用张炎所下断语“清空”二字来概括。这种清空既不同于传统婉约派的绵丽软媚,不同于豪放派末流的粗犷叫嚣,也不同于苏轼以旷达为主要特色的那种清空。要而言之,姜夔更善于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且更多地以“骚”的手法入词,对客观对象不作更多的质实描写,而对灵气飘忽的心境则极善捕捉与表达。在以骚笔入词时,又善于吸收江西诗风注重锤炼、讲究瘦硬峭拔的特点,因而在清空之中带有一种刚劲峻洁之气。[8-9]
姜夔词具有“”和“”的特色。姜夔的清空出自苏轼,骚雅脱胎于辛弃疾。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10]
他根据自己对音乐精神的理解,改造唐宋乐谱,使市井俗乐与传统雅乐的精神相通;他总结化用才学的法度,从众多的典故中汲取其共同意义,把具体的情感升华为空灵模糊的意趣;他用近俗的题材,表现出雅正的情感。他从词体的特征出发,因势而利导,随俗而雅化,使清空与骚雅连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宋人以才学为词,抒发的情感比较空泛。沦落江湖,远离政治风波,使江湖词人抒发的情感多是一种清雅的意趣。姜夔词的情感是孤云野飞、去留无迹的意趣,由于它无所定指,以致《暗香》、《疏影》的主题千余年来尚无定论。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等风尘小吏的词作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感受,但主要还是以抒情为主,并具有结体为虚的特点。张炎、王沂孙等人抒发的是宋社既屋的亡国之痛、遗民故老的黍离之悲,这种情感很难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之上。散处江湖,与社会现实比较隔膜,促成了空灵情感与骚雅人品的结合。[10]
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是趋向“清空”的,而审美理想是趋向“骚雅”的。到了姜夔的笔下,才把它们绾结起来。姜夔恪守本色,一切从法度出发,这使清空和骚雅的结合成为一种必然。姜夔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雅化,南宋中后期词人极工极变,皆不出姜夔的划域,并且各具姜夔的某种风格特征。后来这些相近的风格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词学流派。这就是以姜夔为典范的南宋江湖词派。而江湖词派的三部词法,两部词选,还有频繁的词社聚会,都是在实践和传递姜夔的清空骚雅词法。像这样同时具备词人、词作、词选、词论、词社等五种因素比较典型的词学流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是不多见的。[10]
姜夔以有意的心态从事词的创作,认真探讨词的各种法度。因此,后人把以姜夔为代表的一些南宋词人合称为“骚雅派”。其中包括南宋中后期的姜夔、吴文英、史达祖、高观国、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人。这是继辛弃疾之后所形成的又一个词派。他们既不同于香而弱的婉约派,也不同于苏辛以来的豪放派。他们更注重人工思力的安排,和周邦彦较为相近。但他们在风格上有更明确和自觉的追求,更注重发挥传统的“雅”与“骚”的传统。所谓“雅”是指他们都受时代濡染,以雅相标榜,以雅为美学理想。所谓“骚”是指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侧重继承以《离骚》为开创和代表的,以表现自我、抒发自我的主观性描写为主要目的的抒情传统。注重抒写心境是这派词人的重要特征,也是这派词人对词的发展和贡献。骚雅派词人加强了词的表现自我的能力,丰富了词的抒情手段,在词史上有一定的开创之功,但为了追求骚雅,又走上了过于隐晦、细小、破碎、缺少开阔意境与开阔手段的道路,将词带入一个狭小的天地,这对词的发展又起到了不利的限制作用。姜夔是这一词派的最高代表。[11-12]
姜夔书法创作
姜夔也是一位书法家。
他的《》仿效孙过庭《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全卷分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等十八则,所论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实自抒其心得之语。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 姜夔“崇晋贬唐”,反对俗书,和提倡文人意趣的、、等相一致。但他对“唐法”并非不问青红皂白一概予以否定,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对“法”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并从肯定和解释引申了“晋韵”古法。[13]
姜夔音乐创作
姜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词调音乐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具有独创性。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继承了古代民间音乐的传统,对词调音乐的格律、曲式结构及音阶的使用有新的突破,并且形成了独特风格。
姜夔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其代表曲有《》、《》、《》、《》等,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
《白石道人歌曲》是历史上注明作者的珍谱,也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其中有10首祀神曲《越九歌》、1首琴歌《古怨》、17首词体歌曲(又称“曲子词”,这些“曲子词”又分为两首填词的古曲《醉吟商·胡渭州》和《霓裳中序第一》)、一首《王梅令》(这是诗人为范成大所写曲调填词)、14首姜夔自己写的“自度曲”。他突破了词牌前后两段完全一致的套路,使乐曲的发展更为自由,在每首“自度曲”前,他都写有小序说明该曲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的还介绍了演奏手法。
姜夔能娴熟地运用七声音阶和半音,使曲调显得清越秀丽,这与他独具一格的清刚婉丽、典雅蕴藉的词风结合得天衣无缝。杨万里称其有“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自唐末战祸四起,经过近半个世纪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宫廷雅乐大受挫伤,大部分的宫廷音乐、乐人流入民间。自商周以来规模盛大、气势恢弘、象征着皇权政治与王朝文化的宫廷音乐,到了宋朝则开始让位于正在崛起的民间音乐艺术。为改进宋时较混乱的音乐生活局面,姜夔曾写《大乐议》献给朝廷,希望复兴宫廷音乐,但未受重用。《大乐议》代表宋代民间音乐艺术最高成就,更为后人提供了一份了解当时音乐状况的可贵的资料。[14]
姜夔主要作品
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借咏叹,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之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后学晚唐,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姜白石编年笺校》等。卒年据《姜夔卒年新考》。有《》、《》、《》、《》、《》和琴曲《古怨》。代表作品如下:
《江梅引·丙辰之冬》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玉梅令·疏疏雪片》
《踏莎行·燕燕轻盈》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自度曲)
《庆宫春·双桨莼波》
《满江红·仙姥来时》
《一萼红·古城阴》
《念奴娇·闹红一舸》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自度曲)
《琵琶仙·双桨来时》
《玲珑四犯·
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自度曲)
《探春慢·衰草愁烟》
《暗香·旧时月色》(自度曲)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扬州慢·淮左名都》
《长亭怨慢·渐吹尽》(自度曲)
《淡黄柳·空城晓角》(自度曲)
《疏影·苔枝缀玉》(自度曲)
惜红衣·簟枕邀凉(自度曲)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自度曲)
《》(自度曲)
《湘月·五湖旧约》
姜夔人物评价
姜夔综合评价
姜夔是与并峙的词坛领袖,
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
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也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7]
姜夔各家评价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15]
: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羽翼之;、师之于前;、、、、、张炎、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16]
: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17]
: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18]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19]
姜夔轶事典故
姜夔生平有一段情事,铭心而刻骨。他早年曾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相遇,从此与其中一位结下不解之缘,却因白石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遂无法厮守终老。姜白石诗中提及此一情事的,只有《送范伯讷往合肥》绝句三首,而他的词中,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其费解,王国维甚至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可事实上,白石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差堪比拟。这也使得他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诚如夏承焘先生所说的,“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
.诗词在线
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附录一)321页
.中华诗词网[引用日期]
《绝妙好词笺》卷二:“东夫德藻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居吴兴之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自号白石道人。”
陆钟辉刻本《白石道人诗集》引《吴兴掌故》:“欲正庙乐。庆元三年,诏付奉常有司收掌,令太常寺与议大乐。时嫉其能,是以不获尽其所议,人大惜之。”
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袁行霈、莫砺锋、黄天骥.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编第十章
张炎《词源》:“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沈祥龙《论词随笔》:“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
.光明网[引用日期]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
.铁血网[引用日期]
谢采《续书谱序》云:“白石生好学无所不通,书法得魏、晋古法,运笔道劲,波澜老成,尤好临习《定武本兰亭序》。所著《续书谱》一卷,议论精到,用志刻苦。”
《丝绸之路》 2010年02期:王莉娜《浅谈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
(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齐鲁出版社出版,1983年
(清)朱彝尊 .词综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
彭玉平.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10年03月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慧首谈宋喆出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