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做出肯德基炸鸡翅的配料外面的酥皮

因为他们生吃的鱼都是急冻过的,冻到零下几十度,寄生虫都死光光了。
签名中无法识别的完全没有道理的笔画,是蓄意的。是为了避免被别有用心之人轻易模仿…
由于小时候的一项特殊经历,导致我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对于效率的追求,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br&&br&&b&简而言之,我是在赌场的环境中完成重点小学、重点初高中的学业,考上了一所上海985的。&/b&&br&&br&当时我家里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场。每到晚上和周末,父母都会在客厅里摆上两桌麻将。吆喝声,麻将牌稀里哗啦声,笑骂声,争吵声,不绝于耳。&br&&br&而当时我们的老式房屋里,我是没有单独卧室的,只能在阳台上学习,完全没有隔音设施。于是我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不论是要背诵语文英语历史,还是钻研数学物理化学,我都只能在这样历史级别的噪音中竭尽所能的集中精力,以图不受其滋扰。&br&&br&那时候麻将桌上都铺着一块布。我无数次想过,以至于无数次在梦中梦到,把这块布猛的扯下来,让他们无牌可搓。&br&&br&如果换了别人,可能已经自暴自弃。但由于从小有着极强好胜心,加上重点学校的压力,我只能奋然前行。&br&&br&最后,我练成了以下技能:&br&&br&1. 在每局麻将进行过程中(噪声相对较小时期)以最快速度解出数理化题目,或者背出一段课文。这样在之后的换局喧闹声中,便可以完成相对机械的作业。这其实就是优选统筹法。&br&&br&2. 排除一切其他因素的干扰。由于麻将的存在已经是极大的障碍,我的体系里不能容忍再追加任何其他干扰。所以就养成了在复习功课时候不做一切小动作、不开一切小差的习惯。其实我那个年代没有手机还好。在现在有手机的时代,我真难想象学生们是如何在做功课的时候能够完全屏蔽手机的诱惑的。&br&&br&3.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习惯。&b&这种能力练到第九层以后,我终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叫声骂声麻将声,声声不入耳。&/b&这种逆天能力带来的副作用,是我之后进入大学开始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由于实在忍受不了图书馆的静寂无声,以至于我大学七年里除了期末复习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屈指可数(一般在寝室里,室友们打牌声玩游戏声的喧闹中看书)。&br&&br&以上技能,自然会给学习和考试带来莫大好处,此处按下不表。&b&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技能居然也对我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助力。&/b&&br&&br&上周和客户开完会,吃饭的时候客户连连赞叹:“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像你这样高效工作的!” “谢谢。”对此我已经麻木,毕竟这样的话听得太多了。&br&&br&我一天的工作节奏一般是这样。如果事情比较多,那么我会从早上进办公室坐下一刻开始,一直到下班离去,当中全过程高度集中注意力。只有午饭时候机械化的出去吃半小时饭。&b&只有这样我才可以避免长时间的加班,回到家还能带带孩子追追番弹弹琴。&/b&&br&&br&而如果是同样的工作量,换了一个低效的人一般会怎样呢?早上来到办公室,坐下,泡杯咖啡,打开网页,浏览一下新闻。然后慢慢悠悠的处理邮件,等邮件差不多处理完上午也结束了。然后出去吃饭,吃完饭街上逛逛。下午回到办公室,开始处理较难的事务,当中顺便玩玩手机,聊聊微信,接个电话,打个电话,泡杯咖啡,泡杯下午茶,吃个甜点。然后发现事情处理不完,出去吃个晚饭,再逛逛。最后披星戴月的半夜回家,对人号称:“我们单位很忙的,每天加班到半夜。“&br&&br&&b&所谓高效,除了使用必要的优选统筹方法之外,更多的只是很简单的高度集中注意力,避免一切干扰而已。&/b&
由于小时候的一项特殊经历,导致我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对于效率的追求,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 简而言之,我是在赌场的环境中完成重点小学、重点初高中的学业,考上了一所上海985的。 当时我家里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场。每到晚上和周末,父母都会在客厅…
很多人心怀远大目标,想要成为至少有一方面专精的高手,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br&找不到入道之门,只能整天看着高墙一味悲观消沉下去&br&心中的障壁也越磊越高,直到某天终于化作一滩废墟&br&&br&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具体可实现的方法而已&br&&br&&i&网图,真实社会的技能树图片,点击放大&/i&&br&&br&&img data-rawheight=&534& data-rawwidth=&1024& src=&/4eec28661baa39a13c544d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4eec28661baa39a13c544d8_r.jpg&&&br&&br&这里要推荐给各位知友 自己一直在用的自学法,符合&b&简单、具体、可实现&/b& 这三项&br&个人命名为:&b&txt学习法&/b&&br&&br&&i&其实,这个自学法已经在&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某个自学日语的方法介绍里&/a&大致说过了&br&不过对日语没兴趣的知友怕是不会点进去看的,所以这里把自学法要点提炼出来&/i&&br&&br&这是一个通用于各种学习的方法&br&无论你是想要学&b& 语言、平面设计、绘画、写作文写段子编故事,&/b&&br&还是&b&锻炼出八块腹肌好身材 &/b&,txt学习法都可以适用&br&&br&个人过去经历过三大绝症的折磨——&b&懒癌、拖延癌、松鼠症&/b&&br&经历过地狱,所以也知道如何走出地狱(&i&想起了《巨人》里面马尔科对让让子的评价...&/i&)&br&&br&这个方法,正好可以应对三大绝症&br&&br&————&br&&br&有一种有趣的说法,高考的本质就是个筛选机器&br&它可以很有效率地筛选出以下三类人&br&&ul&&li&极端聪明的人&/li&&li&极端勤奋的人&/li&&li&既聪明又勤奋的人&/li&&/ul&不符合以上三种条件的人,基本上都被筛掉了...&br&因此高考确实是个很有效的系统,至今也没有能够代替它的新制度&br&&br&大家可能回想起了高考前的地狱生活,每个人都在玩命学&br&你可能会觉得那些学霸天赋超群,自己终其一生也无法赶超,是吧?&br&&br&但实际上,无论天赋超群,还是资质平庸,其实以上帝视角来看,都差不多&br&不要轻信某句名言,以为重要的只有那1%的那啥玩意&br&实际上&b&以大多数人的努力情况来看,根本还没达到拼天赋的程度&/b&&br&&br&你需要先确立信心——影响结果的不是意志,而是科学&br&&br&这是治愈懒癌第一步...&br&&br&在培养习惯过程中,很多人把意志力的因素看得高于一切,而这正是很多人失败的主要原因&br&你以为学霸们个个都是邱少云,身坚如钢铁,心硬似磐石?&br&实际上他们也有七情六欲,跟一般人一样, 看片听歌刷微博玩游戏一类的欲望,他们心里也有&br&&br&那他们为什么优秀?&br&&br&“&b&影响结果的不是意志,而是科学&/b&” 正是个不错的回答&br&培养一个习惯时,意志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br&重点是科学的分析和计划,外加不断的尝试&br&&br&————&br&&br&一个非学霸的休息日会是怎么度过的呢?&br&可能就像下面的情况:&br&&br&冬天的话太冷不想起,夏天的话前一日晚上又容易熬夜...&br&结果基本都会赖到9点之后才起床&br&洗漱吃完早饭&br&刷微博上知乎&br&上A站读新闻刷评论&br&上B站看新番补日剧&br&结果不小心看到了还算不错的电影&br&一个上午过去了...&br&边吃午饭,边看讨论版的撕X与灌水&br&吃完后有点犯困,但还是继续上网&br&上着上着到了两点,撑不住了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br&醒来之后发现快四点了...&br&天黑了就越觉得自己没有学习的动力&br&现在都没有时间了,开始学有什么意义?&br&然后...该睡觉了&br&&br&...&br&&br&中枪的知友不必羞愧,这是人之常情,老祖宗传下来的本能&br&茹毛饮血的年代,吃了上顿没下顿,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我当然要先选择最舒服最安逸的事情来做咯~&br&&br&可是现代的环境已然改变,这种本能已经成了人生的负担&br&借用《团长》里的一句台词&br&&blockquote&&b&“&/b&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b&”&/b&&/blockquote&&br&想摆脱困境的知友,需要先认识到现状的严峻,然后...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br&标黑的是需要养成的思维习惯,括号里的是需要改变的想法&br&&br&1.&b&我选择/我要&/b&...(vs.&i&我必须/我一定&/i&得好好...)&br& 2.&b&这个任务我可以每次做一小步&/b& (vs.&i&这个任务太大了&/i&)&br& 3.&b&我今天要开始做&/b&.... (vs.&i&我今天必须&/i&把...)&br& 4.&b&我也可以是平凡人 &/b&(vs.&i&我必须完美/出类拔萃&/i&)&br& 5.&b&我一定要休息娱乐/休息娱乐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b& (vs.&i&我没空休息娱乐/休息娱乐就是偷懒&/i&)&br&&br&这是治愈拖延癌第一步...&br&&br&卸下了心灵负担,但是光这点还不够&br&如果学习方法落后,那么学习习惯自然不佳&br&习惯差又导致很难接触到好方法,结果恶性循环...&br&所以还是需要&b&操作性强&/b&的好方法&br&&br&很简单,充分利用身边就有的小工具就行&br&对我来说,自学的话,一台个人电脑足矣&br&&br&————&br&&br&很多人都有梦想&br&想成为能出书的名作家&br&想被人称作画画的大触&br&想学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br&想当个随时能抖机灵的段子手&br&想拥有一身可以媲美 比利·海灵顿的肌肉...&br&&br&但是这些目标看起来都好遥远...要实现它们,好似老虎吃天,无从下口&br&&br&所以要学会拆分,如何把一个大如天的目标,拆成一个个并不难做到的小任务&br&如果把学习想象成一种游戏,那么达成某个成就,就像是打倒大魔王&br&想想看,平时做什么赚取经验值,才能不断升级到Lv99?&br&&br&这很简单,比如:&br&&br&我虽然是零基础,但是我要学门新外语,和歪果仁轻松交流&br&看外语生肉不费劲,从此再也不需要汉化翻译&br&然后高分考得最高等级的证书,几年后要成为牛逼无比的同传翻译,按分钟收费!&br&&br&那就可以拆分出四项日常任务&br&1.听读外语教材课文 &br&2.背单词 &br&3.学语法 &br&4.口语交流练习&br&————&br&&br&我虽然作文考试一般只有及格分,但是我一定要考得高分,受人敬仰&br&进可当个小文青,能创作缠绵悱恻的传奇故事&br&退可做个段子手,每天能写十数个文采幽默兼有的创意&br&成名之后就可以出书抽版税了...说不定还有电影公司请我去当王牌编剧...&br&&br&这也可以拆分出三项日常任务&br&1.读书摘抄 或网络摘抄 &br&2.概括总结各类作品的 神剧情 &br&3.每日笔耕不辍 随便写点东西 &br&&br&————&br&&br&我虽然画画水平堪比小学生,但是我想当一名绘画大触&br&小说插画,封面插画,鸡汤绘本,王道漫画&br&咱的画技都能解决~&br&&br&拆分出四项日常任务&br&1.学习绘画软件技能 如 PS、sai、csp&br&2.临摹高手画作 &br&3.观看高手绘画讲座&br&4.自由绘画练习&br&&br&————&br&哪怕是体育锻炼、演讲交流,甚至就算你要把&b&大象塞进冰箱&/b&...&br&你都可以如上面的例子一样,拆分出细小的任务&br&&br&可是懒癌加拖延症缠身的我们,似乎动弹不得...&br&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懒癌加拖延癌晚期,不能坚持去做事...结果只能愈加恶化&br&&br&要解决问题很简单,一个txt足矣(随手贴、笔记本等其它能记录东西的工具也可以)&br&想要点燃 启动导火索,每天只需记录一个数字而已&br&&br&如果每天向txt里记录一个数字都做不到,还嚷嚷“好麻烦啊”的话,那么还是不要继续了&br&这点执行力都没有的话,已经没什么希望了&br&所谓脑内千山万水,不如脚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br&&b&&i&&br&图例,本人在日语学习时用的txt文档&/i&&/b&&br&&br&&img data-rawheight=&565& data-rawwidth=&396& src=&/e0d5ada79a3d2fa8461b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br&&br&其实无论什么技能的学习都可以用10000小时法则来解释——回报与时间成正比&br&把握方法,持续一万个时间单位的学习,&b&无论天资高低,都能有较大或较小的成就&/b&&br&&br&重点在于,怎么能保证我一定能坚持一万个时间单位呢?回忆过去,有的只是三分钟热度后的心理创伤...&br&&br&三分钟热度的兴头上时,你遗世独立,登凌绝顶笑看众人&br&热度一过,你便只能缩在角落,自怨自艾,最终只能安静地当个墓碑&br&&br&解决方法已经说了,很简单:&b&每天记一个数字&/b&&br&这一行行记录的分数,就是你走向成功的路标&br&&br&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坚持下去,只是因为前路漫漫没有尽头&br&如果这时候有个量化的标准告诉你,再坚持多少天就会有什么结果,那你是不会放弃的&br&&b&每天记录一个数字的意义,就是为了在仿佛无尽头的学习过程中,打上里程碑,告诉你离成功的终点其实很近&/b&&br&&br&所谓10000小时法则,我们就把终极目标定为10000分吧&br&其实只要是个很大的数字就行...定为6000分、8000分也没大碍&br&告诉自己,当你达成这个终极目标,你就有登堂入室的技能水平了&br&&br&以学日语为例&br&可定为&br&&blockquote&1.背单词十个记2分 &br&2.学语法一条记1分 &br&3.和他人日语交流(在日语学习YY群)记10分左右&br&4.背课文一篇记5分&/blockquote&&br&&b&将自己每日学习的总分数,记入txt(如上图所示)&/b&&br&每行七个数字,代表一星期七天&br&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一个&b&学习定额&/b&,比如一天尽可能拿下20分&br&&br&按自己的条件&b&酌情处理,不要死板&/b&&br&&br&当然很多知友都能轻松做到这点&br&无法克服的是执行无能地狱——第一步就迈不出去&br&&br&打开电脑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学啥学,咱先上个半小时网好了...&br&脑子中千般不愿万般不舍,无论怎样就是不肯一开始就学习&br&然后biang地一下,很神奇,这一天的时间突然就消失了...天黑洗洗睡吧&br&&br&这里给出解决办法&br&把这每日定额的分数,拆分成三到四份,第一份定为2到3分即可&br&告诉自己,每日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学习&br&不过是先赚得2分而已,也就是背10个单词嘛,非常简单&br&很简单就能完成的2分任务,就是启动的导火索&br&&br&&b&如果你决定出发,那么旅行中最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b&&br&&br&附加一条限制规则:没有先学习就要上网娱乐的话,每半小时需支付1积分&br&&br&完成这项小任务后,你就可以给自己奖励,比如上网娱乐半小时,使用一些时间管理插件,很容易做到&br&&br&比如火狐浏览器的神插件——&b&LeechBlock&/b&&br&可以自由设定某些网站每天只能上一两个小时(比如知乎),或者限定某个时段不能访问&br&如果你网瘾大发,想要改设定,那你就先得输入128位的乱码...等你输入完,心中的燥热大概早已冷下来了&br&&br&&i&话说用了这个插件之后...我打字的速度明显提升了...&/i&&br&&br&谷歌浏览器等也有类似的时间管理插件,大家可以搜索下,用工具来改善生活&br&&br&...&br&&br&娱乐完之后,继续学习&br&完成一部分的定额,就得到奖励&br&把看似很大的任务,拆分成简单无比的小任务,就很容易做到最后&br&这是因为,积分法把学习的&b&反馈频率&/b&,降低到了一个适合自己&b&反馈周期&/b&的程度&br&&br&当然有的知友纵然用了以上方法,依然无法专注学习&br&很多时候,学了五分钟,脑子里就会跳出“上网刷一下好了”的杂念&br&&br&要解决这个问题,给自己的电脑安装个&b&计时器软件&/b&即可&br&可以设定30分钟后提醒,这30分钟内你可以没有顾虑地学习&br&当闹钟响起时,就是你可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br&&img data-rawheight=&392& data-rawwidth=&282& src=&/115caccb4ed00df6f05c3f99ad20913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br&&br&千万别忘了给自己一个休息娱乐的指标&br&——比如平均每星期,可以痛快玩一天,&b&不必有任何学习的想法&/b&&br&那天的分数,就记作X即可&br&因为如果一直学下去,没有放松的休息日,我敢保证即使是钢铁的意志也会崩溃...&br&不愿休息也可以,多学点很好。但要一定记住,自己是有休息娱乐指标的,娱乐是必需的&br&&br&还可以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比如【最短能在几天内赚到100分?】&br&每四个星期(可自定周期),就将零散的分数加起来看看自己的总得分,看看离最终目标还有多远&br&&br&还有,就算途中因为不可抗力荒废了一段时间(比如身体原因、家庭原因)&br&只要txt还在,就可以断点续传&br&&i&听起来咋那么像某下载软件的功能呢...&/i&&br&&br&这个方法也不是永远都固定的,完全可以依靠个人情况作修改&br&大致按照以下五条步骤做出优化&br&&br&&ul&&li&
记录学习步骤 按自身情况调整得分情况&/li&&li&
从实践应用中感受 是否有不足之处?&br&&/li&&/ul&是否学习强度过低,比如学外语每天光看课文 却不背诵&br&是否有方向性错误,比如学画黑白漫画,却一直在优先学习彩色上色法&br&&ul&&li&多和其他学习者交流,多个渠道了解是否有巧学妙法&/li&&/ul&&p&《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p&&p&每日不懈练习就是“正”,巧学妙法就是“奇招”,例如某些巧记口诀&br&&/p&&ul&&li& 修正错误 简化冗余&/li&&li&
过一段周期后重新审查本流程&/li&&/ul&————&br&&br&优化并缩短学习周期,可以学得更高效,轻松&br&&br&每日完成学习定额之后,就不必再学习,也不用再扣分&br&上网娱乐那叫一个舒畅,没有内心的自责悔恨,单纯美好的娱乐~&br&&br&对了,还可以给自己来点&b&分数奖励机制&/b&&br&&br&每日完成定额之后,每完成一项,酌情增加分数&br&比如我今天已达成20分定额,虽说已经可以放心娱乐了&br&但如果这时候背10个单词,不是得2分,而是能得到3个积分&br&分数奖励,更能有效锻炼“意志的肌肉”,提高每日学习量&br&&br&...&br&&br&意志力虽然重要,但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br&重要的是科学(多说几遍...)&br&不要再把学霸们都当做完美天神了,你完全可以赶超他们&br&&br&——————&br&&br&txt除了计分,还有很多妙用&br&&br&有这么个笑话:&br&&b&据我所知,除了yes,no和ok,在我国最被广大学生熟记的单词就是abandon了&/b&&br&&br&不懂这个笑话意思的人,可以去搜索一下&br&为了不让自己是个只会背“abandon”的人,这里教大家如何避免这种类似的窘境&br&&br&请掌握以下快捷键&br&【Home】 光标到达本行最前面&br&【End】 光标到达本行最后面&br&&br&【ctrl】+【Home】 光标到达txt文本最前面&br&【ctrl】+【End】
光标到达txt文本最后面&br&&br&【ctrl】+【shift】+【Home】 选中光标所在位置到txt文本最前面的部分&br&【ctrl】+【shift】+【End】
选中光标所在位置到txt文本最后面的部分&br&&br&【Delete】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br&【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br&&br&【ctrl】+【C】&br&【ctrl】+【V】&br&【ctrl】+【X】&br&这三个还要我说吗?...&br&&br&假设你想要当一个作文满分的好学生,或者成为段子手、名编剧、名作家之类的高手&br&当然要准备一个 &b&素材本.txt&/b&用于积累素材&br&&br&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平时先找对材料做好摘抄&br&&br&读书时看到有用、有趣的段落就立刻【ctrl + C】&【ctrl + V】加入素材本...或者键盘打字打出来...&br&&br&&b&网络段子、专业书籍、科普文章、剧情概括、小说段落&/b&,只要觉得是很优秀的素材,且对自己写文有用的,一概粘贴进txt&br&&br&&br&&i&顺便给大家看下,我自己用的txt素材本,已经积累各类素材519KB...&/i&&br&&br&&img data-rawheight=&833& data-rawwidth=&407& src=&/d471bffed28ff558f8c5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br&摘抄了素材也不是放在那就拉倒,需要每日翻看,有个大致印象,你就可以使用【ctrl + F】大法了...&br&别人总是以为牛人肚子里干货较多,其实他可能仅仅是善用搜索而已&br&无论什么人 都不可能成为人肉谷歌或人肉百度,他们只是拥有一个小型的搜索系统罢了——通过平时的积累&br&&br&如果说现今的趋势是知识碎片化,那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积累足够多的碎片&br&然后把这点碎片做成一幅拼贴画&br&&br&好高骛远可以,但不要小看了手边的材料&br&也许在你看来它们很琐碎,但试着拼凑它们、丰富它们,你会发现,它们的力量比你想象中的强大许多&br&&br&...&br&&br&有很多人学习时会犯这样的错误,一直在开头部分来来回回&br&比如英语四六级单词本,前面几页都翻烂了,后面大半本都还是历久弥新...&br&&br&解决的方法就是:滚动记忆&br&记得利用上面说的快捷键&br&比如你今天看了一大段素材,就把这一大段选中&br&剪切粘贴到txt文本最后面&br&&br&长期滚动重复记忆,肚子里有了干货,自然文思如泉涌&br&智者说话是因为有话要说,愚者则是想说话,前者有吸引人的内容,后者只有单纯的宣泄&br&&br&其他,&b&学外语背单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b&&br&鲸吞海量单词,轻松可做到&br&&br&&img src=&/dab0af27e6a40c7e0da4d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b&学软件教程&br&PS也好、AI也好,方法通用&br&&/b&&i&这是我自己的软件学习txt&/i&&br&&br&&img data-rawheight=&819& data-rawwidth=&374& src=&/d54ae56fd93e4eebaae057c73adeee0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br&&br&————&br&&br&最后说一说,三大绝症中最后一条:松鼠症&br&我就是个松鼠症重症患者&br&&br&学画画,曾经到各大图站,花费整天整天的时间收图,分门别类,放进硬盘...&br&哇,我临摹了这些大触的图的话,之后我就是大触啦~&br&然后...就没有然后了&br&&br&学美工,买了一些PS教科书,找了一些教程网站放进收藏夹&br&然后...也没有然后了&br&&br&我们最经常犯的错误:&br&.把别人的当成自己的&br&.把老师嘴上的当成自己脑子里的&br&.把未来的当成现在的&br&.把有可能的当成真实的&br&&br&各种学习资料收进硬盘,貌似落袋为安&br&实际上,只是囤积进电脑,没有任何东西真的变成属于你自己的!&br&&br&买了很多书,很有成就感是吧?&br&却忘了书应该读到灵魂里去,升华为其中的一部分&br&而不是放在架子上受霉潮蠹虫侵蚀,最后都变成了令人悔恨的人生重负...&br&&br&解决方法也很简单,&b&定期扔东西&/b&即可&br&&br&可以将清理工作加入txt积分表,每日清理一次电脑内学习资料,可以大概得到两个积分&br&&br&比如:素材本里素材越来越多,记得及时清理&br&在文章中用过的素材,或者判定为无用的素材,立刻删除,清理一次 给一点分数&br&&br&人生就像一场旅程,整理好行装再轻松上路&br&每当因为生活节奏被打乱,从而失去目标的时候&br&记得拿出txt看一看,&b&勿忘初心&/b&&br&&br&希望大家都能走上成长进步之路
很多人心怀远大目标,想要成为至少有一方面专精的高手,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 找不到入道之门,只能整天看着高墙一味悲观消沉下去 心中的障壁也越磊越高,直到某天终于化作一滩废墟 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具体可实现的方法而已 网图,真实社会的技能树图片…
看了一会儿各位学霸的答案。发现大部分学霸们都是在说如何通过&a href=&///?target=http%3A///view/175183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劳动密度&i class=&icon-external&&&/i&&/a&来提高产出,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个如何提高&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T88Wi-l5ksQQcVemnK5Ix_dkQ06XDXY8JRDNUWqRzpUC9poZZ-KPOrs6WiePP9bb0gVz5_x9aRjJCVp_Z7EPK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劳动生产率&i class=&icon-external&&&/i&&/a&的问题不是么(如何高效率地)?&br&&br&另外,各位学渣(如我)看完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后大部分人的情况应该是“好麻烦啊好懒啊”。(对,说的就是你!)&br&&br&我人肉实验过所谓GTD的各种时间管理工具(打卡啦番茄啦四点网统计时间啦),失败原因:&br&1. 懒到连统计都不想做,你今天看到楼上各位学霸密集时间表,充满了一次性鸡血,明天就用完啦好么。相信我你照样该干嘛干嘛。&br&2. 你以为你不知道你的时间都上哪儿去了吗? 你知道的,刷微信刷知乎打游戏瞎晃荡。。。你要是能控制这些你也不用做什么时间统计了好嘛。&br&&br&&b&时间统计是给勤快人的工具。不是微懒界的福音。&/b&&br&&br&所以我来谈谈适合学渣进化成学霸的可行方法吧。你可以继续刷微信刷知乎打游戏。。。不妨碍。&br&&br&先上一张真相:上面发白的成绩单是我本科经济学GPA 2.75(大一GPA 1.6。。。)下面发黄的是我硕士交互设计成绩单GPA 3.87,最后两学期都是满分通过。&br&&br&同班的同学本科大都是一流院校(清华复旦上交北航中山同济),我等学渣突出重围也是不容易。&br&&img src=&/64e076defa7a19bf6b162d49b16f6240_b.jpg& data-rawwidth=&1248& data-rawheight=&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8& data-original=&/64e076defa7a19bf6b162d49b16f6240_r.jpg&&&br&&br&最后是以全班唯一Distinction毕业的。&br&&br&&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355& src=&/a0eb69ace658e53a70b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0eb69ace658e53a70b0_r.jpg&&&br&&br&&br&(自学了心理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做了用户研究员,然后又自学了交互设计又从用户研究员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做了交互设计师觉得自学水平还不够需要深造就申请去了传说中的polyu读了交互。)&br&&br&&b&#论学渣们该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变成学霸#&/b&&br&企业管理和GTD都流行说魂道术器,图样图森破,不敢谈魂,器也没什么好谈的,各领域的器都不一样,没有太多普遍性。&br&&br&只谈道,术。&br&&br&&b&【道】&/b&&br&&b&在每做一件事之前请问自己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杠杆率?&/b&&br&&br&又要上图了。(此图来源于:《&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9581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8c461c97b099b7e230afef9aecf8ad4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8c461c97b099b7e230afef9aecf8ad45_r.jpg&&&br&&br&学霸般高产出的杠杆率影响因素如下(我自己定义的,欢迎大家补充纠正):&br&&br&&br&&b&学霸般的高产出=浓厚的兴趣+&/b&&b&高智商&/b&&b&+高效学习方法+高劳动密度&/b&&br&&br&&ul&&li&兴趣是最大的杠杆率,想一下你为什么可以不休不眠刷淘宝,不休不眠打游戏吧。。。&br&&/li&&li&高智商就不说了,不是一种生物。但其实你也可以拼一下(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智力或智商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高吗? &/a&)&br&&/li&&li&劳动密度大的生物,也就是狭义上的学霸,也是很多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的原因,但是一般这种勤奋也和流体智商一样是天生的,和我们这种天生微懒界的生物也是不一样的。你很少听说有人以前很懒后来很勤奋的,你也很难上个月很懒,这周看了以上学霸的时间表就变得勤奋了起来。&br&&/li&&li&而学习方法则天生是微懒界的福音,一旦掌握,你就可以尽情偷懒了。&br&&/li&&/ul&&br&所以你可以做的两件事是:&br&1. 趁年轻,多找点事情做,拓宽你的人生宽度,然后发现你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再加深你的人生深度。&br&2. 找到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去提升你做某件事的杠杆率。&br&&br&所以比尔盖茨说:&b&我总是会选择一个懒人去完成一份困难的工作。因为,他会找到捷径。&/b&&br&&img src=&/a941e642ac06e2a524d5b2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a941e642ac06e2a524d5b2_r.jpg&&&br&&br&明白“&b&提高杠杆率&/b&”这个道理后一定记得时刻把它作为最高纲领铭记于心。防止资源不必要的浪费。&br&&br&另外,还有一句话值得记住:&b&人生是一场开卷考试&/b&,请充分利用你所能拿到所有资源来答题。&br&&br&&i&(说个老故事:一小孩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最终孩子未能搬起石头,他告诉父亲:我已经拼全力了!父亲答:你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请求我的帮助!)&/i&&br&&br&&b&【术】&/b&&br&学习方法听起来挺虚的,所以来举几个实际的例子吧。&br&&ul&&li&提高记忆力&/li&&/ul&&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学过的东西马上就忘了怎么办? &/a&&br&&ul&&li&&b&学英语&/b&&br&&/li&&/ul&当时写了一篇在太傻上突然爆火了的经验贴后来被留学生杂志转载再后来xdf打电话来问我去不去当老师。。。&br&&a href=&///?target=http%3A//bbs.taisha.org/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不断进化中】两周搞定TOEFL,附时间表-IBT备考经验&i class=&icon-external&&&/i&&/a&。&br&之后复习了一下雅思也是大概花了两周时间,考了7.5。虽然俩分都不算高,但是相对于我自身基础、智商和复习时间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了。&br&&br&最推荐的是杨鹏老师背单词的方法,知道了以后简直重获新生。不买书的话网上搜这个关键词也能看到这个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br&&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7天搞定GRE单词 &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ul&&li&&b&完成一个全新领域的项目&/b&&br&&/li&&/ul&我们当时有个变态的互动建筑课,做一个互动装置。这个课只有答疑辅导和阶段性检查,没有讲授。&br&&br&这是一个两周的任务,我们是全班人数最少而且唯一没有本科相关专业(工业设计、机械、计算机)的团队,我本科学经济,另一个队友本科学的是导演(摔),但最后却是班里两队A中的一队。&br&&br&就是这玩意儿。&br&&img src=&/0bb6dbdc20edac01ab35fa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0bb6dbdc20edac01ab35fa_r.jpg&&&br&&img src=&/28685cfb5bae9ddca2994edb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8685cfb5bae9ddca2994edb_r.jpg&&&br&&br&&b&明确目的: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做出一个可以顺利工作的装置来。&br&&/b&&br&&b&排除目的:不是技术考试,技术创新不加分。&/b&&br&&b&问题:如何提高杠杆率?&/b&&br&&br&&br&&b&1. 宏观思考提高杠杆率&/b&&br&&br&学设计出身的设计师有个爱好,就是头脑风暴,不受限制的头脑风暴,但做紧急项目的时候这种爱好经常会步子跨大了扯着裆。工作的时候会有项目经理来控制项目层面的东西,一旦脱开项目经理,自我项目管理的时候就会摔跟头。&br&&br&许多组有很多特别好的想法,但是在前期没有考虑过实现的难易程度的成本,结果一次一次实验,最后非但没有做成,而且还花了好多钱。&br&&br&我们一开始就考虑到了成本预算和技术实现难度,决定一定要用最少的钱最简单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效果。亚克力是非常低成本的东西,学校的激光切割又是免费的,我们就咬死用这种材料做,并且开始原型尝试的时候都是用最便宜的板子做单体小模型尝试。&br&&br&有了这些限制以后我们就开始看大量作品,然后找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机械装置,根据难易程度,筛选了以后确定了我们的作品方向。&br&&br&&br&&b&2. 借鉴、临摹提高杠杆率&/b&&br&做这个需要用到简单的Arduino编程。下图为我当时到处找现成代码可以篡改并抄写的桌面。我现在都不怎么会写Arduino,但是我可以抄和改写别人的代码来做东西。。XD,当时好多同学真的是抱着书啃啊自己学写原创出来的代码。好几队都到最后一刻了写的东西还是跑不起来。很多人下意识会觉得抄别人的代码是不对的,因为从小被教育不要抄作业,不要抄袭,要原创,但请弄清楚你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我当下的目的是,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做出一个可以顺利工作的装置来,不是让你秀你多快能学会编程!&br&&img src=&/61ab12a1a36bdcd4bc21e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61ab12a1a36bdcd4bc21e2_r.jpg&&&br&&b&3. 场外经验求助甚至代工&/b&&b&提高杠杆率&/b&&br&还需要会简单的机械原理,知道怎么设计和画出各种亚克力零件并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搭成你想要的原型。我找了俩学机械的高中同学电话求助,一个帮我脑测我设计的东西能不能工作,另一个直接帮我画了运转非常润滑的齿轮,许多周围的学工业设计已经忘记了怎么画齿轮的同学自己画齿轮结果导致最后出来的东西跑起来疙疙瘩瘩的。电路方面也找了学EE的同学帮忙看哪里出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br&&br&下图是激光切割机在按照我画的图纸切亚克力板。&br&&img src=&/5d522e1aad2a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5d522e1aad2a_r.jpg&&&br&手工黏合亚克力,哥罗芳挥发性太强劲,黏完整个人都不好了。&br&&img src=&/c8ddb486c27f563c29ff0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8ddb486c27f563c29ff0f_r.jpg&&&br&&img src=&/144b2846d7dcc4a9291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144b2846d7dcc4a9291d_r.jpg&&&br&&br&&ul&&li&&b&读书&/b&&br&&/li&&/ul&我看书的速度平均3天一本扫读类书籍(下文会说我是如何把书分类的),每天花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之前是在通勤路上。我的阅读速度在中上,你们应该也可以这样做。有些书是我催眠读物比如说。。。GEB。。。睡眠再差的夜晚,看着看着就睡着了。&br&&br&&b&1. 选一本你感兴趣或者能解决你问题的好书&/b&&br&如果之前没有读书习惯,但是想养成读书习惯的同学开始的时候可以找点好玩好看的书来看,不要装逼去买什么手机坏了的时候也不会想看的书。。。(血的教训)。&br&&br&最好是带着疑问去看书,比如说我最近就想学学怎么写文案,就买了本《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来看,因为你有问题了,所以感觉就像看知乎找答案一样带劲儿啊。&br&&br&&br&&b&2. 学会“读”书方法&/b&&br&一定要放弃读书就是“从头到尾每一个字都不放过”的读书法。&br&首先把书分类,我会分成这几类:&br&&ul&&li&精读:非常经典并且薄的书,价值很高,需要一遍遍反复读。&/li&&li&通读:一些新的专业领域需要扫盲的书籍,有些内容出现后可能不明白,但不死磕,保证能囫囵吞枣过一遍就行。&/li&&li&查读:功能性大部头。比如说《消费者行为学》《营销管理》,我都是查读的,碰到相关领域的问题才会去查相关章节。&/li&&li&扫读:小说,传记类和一些畅销书。比如说乔布斯传什么的,还有lean in之类的畅销书,其实精髓就那几句话,随便翻翻,碰到废话就跳过去了,领会精神就好。&/li&&/ul&&b&&br&&br&3. 选对教材&/b&&br&有的时候你一门课学不好不要埋怨自己,有可能是因为教材的原因。我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有一段时间感觉入不了门,看一会儿书就想睡觉了(用的高教的教材),后来自己去搜有没有别的教材,发现了《 &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13835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统计学的世界 &i class=&icon-external&&&/i&&/a&》和《 &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29859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爱上统计学》 &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两本神书,发现真的是给我这种没有什么抽象思维的人看的,大量实例,深入浅出,一看就懂了。&br&&br&后来自学实验心理学,也是看杨治良的教材入不了门(没有黑这位老前辈的意思,我天性愚),后来看了《&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21942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 &i class=&icon-external&&&/i&&/a&》和 《&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4441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实验心理学教程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两本书就果断康复了。&br&&br&编程学渣应该都知道head first系列,当学霸们看O'Reilly动物封面的时候你看head first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因为真的很有用啊。&br&&br&其它很多学科入门也可以看有名的傻瓜入门教程For Dummies系列。(我得是有多渣)&br&&br&&b&4. 其它&/b&&br&&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01320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阅读一本书 &i class=&icon-external&&&/i&&/a&应该是我读书方法的启蒙读物。大家可以通读一遍。读研究生的同学也可以找一些文献检索方法论还有如何做综述的文章来看,会很有帮助。&br&&br&另外推荐一些能提高杠杆率的书:&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些书让你觉得真正跳出了思维框架,观点新颖深刻,对你造成了影响? &/a&&br&&br&其它学习方法类书籍推荐:&br&&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8243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习的艺术&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313884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思考的技术&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a href=&/hibetterme& class=&internal&&进化论 - 知乎专栏&/a&&br&情商、智商、职业、外貌,生活的全面提升。 多来这里,你整个人都变好了。 &br&【我们是】 两个女博士, 一个非主流前微软设计师, 还有一个辞了麦肯锡的创业狗。 &br&【我们产】 80%干货+20%鸡精&br&&br&公众微信号:hibetterme&br&&br&微信【女神进化论】ID:hibetterme&br&&img src=&/0362fbc4c95c31c212fdf39b66af13ea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0362fbc4c95c31c212fdf39b66af13ea_r.jpg&&
看了一会儿各位学霸的答案。发现大部分学霸们都是在说如何通过来提高产出,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个如何提高的问题不是么(如何高效率地)? 另外,各位学渣(如我)看完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后大部分人的情况应该是“好麻烦啊好懒啊”。(…
多图靠谱带instruction&br&做好的办法是和美国的孩子们一样去读书。&br&美国学校普遍的做法是AR
(Accelerated Reader) Program. 这种阅读可以帮助你进行英语阅读进阶,项目内的书籍都是非常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体操作如下:
&br&1. Google搜索AR book finder,首页如下&br&&img src=&/2d019a34726aaf2343765_b.jpg& data-rawwidth=&802& data-rawheight=&8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2& data-original=&/2d019a34726aaf2343765_r.jpg&&2. Go to Collections &br&&img src=&/9ef16a5cb8_b.jp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9ef16a5cb8_r.jpg&&下面有几个大的分类&br&3. 按你自己的喜好点进去,我选的是State list - CA&br&&img src=&/9b8fc97be590eba7aa03bd07c223373a_b.jpg& data-rawwidth=&779& data-rawheight=&9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9& data-original=&/9b8fc97be590eba7aa03bd07c223373a_r.jpg&&继续按你自己的需要选择,里面的数字是grade level, 比如K-3是幼儿园到三年级,6-9是初一到高一,9-12是高一到高三。 &br&我选的第一个sublist示意一下。点进去如下:&br&&img src=&/e43cbbbaecb639_b.jpg& data-rawwidth=&774& data-rawheight=&9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4& data-original=&/e43cbbbaecb639_r.jpg&&这时候会出现图书信息,我拿第一本示意一下: &br&&img src=&/e2f455ba2bfd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1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e2f455ba2bfd_r.jpg&&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IL, BL这一行,这一行的信息帮助你自己决定要不要读或者断定一下自己的reading level的地方, 点左边那个问号,出来以下注解: &br&&img src=&/9c6242bae0b12dabe7d1993c_b.jpg& data-rawwidth=&734&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4& data-original=&/9c6242bae0b12dabe7d1993c_r.jpg&&IL代表了这本书的interest level, 也就是是否幼稚,建议阅读IL在高中左右的书,基本都比较深刻和严肃,但是既然你是读英文的,在语言程度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高中level的书其实并没有特别不合适,因为如果书的语言和内容难度都比较高,阅读起来会很辛苦。&br&BL是book level,也就是语言难度,4.5代表这本书对于在美国上四年级的第五月的孩子没有难度。其实四六级水平基本上也就是7-8年级左右,所以建议找BL在6-9左右的开始阅读,再慢慢增加难度。&br&4. 找到书以后就读吧,有的可以网上找到PDF,有的可以在kindle,Google, 苹果book store买,有的可以Amazon,thriftbook买。。。。人在美国的会比较方便,学校图书馆区市公共图书馆一般都可以借到。如何在国内取得书的话大家自己想办法吧,我不是很知道国内怎么买,如果有人知道的话欢迎留言。&br&5. 《五十度灰》这种情色作品在AR program里面是没有的,想看的话可以在苹果book store上找这类的,记得有很多免费的可以看。个人感觉看了也没什么卵用,不过娱乐身心也不是不可以,况且XXOO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吧。。。&br&&br&PS: AR是一个项目,美国的学校们会整体买一个AR考试系统,学生看书开始然后拿到AR points,我们在这里没法take quiz但是可以用这个检索系统来找书。一般人哪怕完成一个sublist英语也可以提高一个大层次,对美国的文化的认识也会深入很多。 祝大家阅读愉快~
多图靠谱带instruction 做好的办法是和美国的孩子们一样去读书。 美国学校普遍的做法是AR (Accelerated Reader) Program. 这种阅读可以帮助你进行英语阅读进阶,项目内的书籍都是非常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体操作如下: 1. Google搜索AR book finder,…
马桶上坐到快脱肛
马桶上坐到快脱肛
试问:如果高考数学降到小学数学的难度,然后你得了满分,这就代表你能藐视那些初中就把大学数学吃透了的人了么?
试问:如果高考数学降到小学数学的难度,然后你得了满分,这就代表你能藐视那些初中就把大学数学吃透了的人了么?
&p&我非常认同排名前几位答案的观点,也非常感动于中国科研人员在如此诸多困境中的坚持与执着。作为一个在美国完成本科学习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人,通过和身边大量中国学生,中国教授的交流,我也想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如果有失偏颇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可以批评指正和交流。&/p&&br&&p&&b&首先,从媒体到学校,对于科研水平(博士教育)的评价标准都是非常单一和落后的。&/b&社会对于科研工作的了解不到位,对于科研人员尊重(从精神到物质)的缺乏,以及对于整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种现象从下图中即可窥见一斑。打开搜狐新闻主页搜索“中国科研人数”,出来的结果竟然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20多年就走完了美国100多年”为主题展开,这种盲人摸象似的无知也许可以忽悠一下领导,但是作为科研主体的我们,完全应该有能力分辨,我国的设备,人力,社会和经济资源还远远不能够匹配相应数量科研队伍的需求。&/p&&br&&p&图片来源:搜狐新闻&/p&&img src=&/0c217a7308225aaed405c21081dd8cfc_b.jpg& data-rawwidth=&1251& data-rawheight=&8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1& data-original=&/0c217a7308225aaed405c21081dd8cfc_r.jpg&&&br&&p&&b&中国博士生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一部分高质量科研人员的流失(去海外或者直接工作)&/b&&/p&&br&&p&我们可以将国内在读博士生的收入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博士生的收入水平做一个对比。在国内,博士生的收入相对于其他职业的收入是极低的。我国普通高校博士生的国家津贴和学校补贴每月大概2000人民币左右, 而北京职工每月平均收入是7000元左右,而拥有博士学历的职工平均工资会更高。这就是说,在中国PhD们的工资是拥有相似教育程度社会工作人员的四分之一。 在美国,PhD平均年薪两万五千美元(税前),以收入水平较高的纽约为例,纽约人的平均年薪七万美元,还不到PhD工资的三倍。另外,作为在读博士生在不同的州还会有有不同额度的退税,再次保障了博士生的合理薪资水平。&/p&&p&尽管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品上的购买力是和美元类似的,但是如果要买个iPhone的话,中国博士生不吃不喝三个月能攒一个iPhone6,美国平均收入水平的PhD每个月的收入也基本能买三部iphone,也难怪我们要卖肾了。&/p&&br&&p&&b&已有的科研人员选择科研的目的不单纯,对于现有PhD缺乏必要考核&/b&&/p&&br&&p&鉴于国内的就业压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社会,拖延找工作的进程。高等教育的普及虽然圆了很多人的大学梦,但是也导致本科生就业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也间接导致一些并未打算潜心学术的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读研/博。并非是要歌颂资本主义世界的学生多么单纯,在美国当然也有一些人为了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继续深造读博。然而由于美国博士生的淘汰率在20%~30%左右,系里哪个学长第一次preliminary exam没过,都让我们听着捏一把冷汗。读博这个选项不但不是个舒适的“备胎“,反而是相当难追的“女神“。国内现在除了几个高校的一些专业有毕业硬性指标(发几篇paper,在什么级别的journal上发)以外,相当一部分考核形同虚设。我认为要想提高国内科研的竞争力,在博士第三年开始前,国内高校也需要进行一次很严格的考核,pre-candidate需要展示自己对科研前沿的把握,自己未来3年的计划和过去两年的实验成果,在各方面都要到达很高的标准才能继续往下读,淘汰率设在15~25%左右。升高淘汰率并提高PhD工资,这样教授在挑选PhD的时候就会更加慎重,毕竟如果第三年的考核fail的话,之前的投资就都付诸东流了。&/p&&br&&p&&b&部分教授在PhD身上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严重不足&/b&&/p&&br&&p&据我观察,在国内有一部分导师只花了很少的一部时间在指导学生上。这点从每个组的size上就能大致看出。举个例子,某中国top2大学里搞电子传导和发光材料的物性电性计算的组,一个大教授手下3个小教授,小教授手下6个博后,再往下6个PhD和2个MS。而CMU相关领域的一个组 &a href=&///?target=http%3A//ntpl.me.cmu.edu/publication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anoscale Transport Phenomena Laboratory&i class=&icon-external&&&/i&&/a&,只有1个PI一个博后6个PhD一个MS,paper数量和质量和国内科研组的水平是类似的。难道是实验设备有差距?这俩组都是做计算的,对这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这就牵扯到博士生这五年所做work的质和量上的差距。PhD研究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受教授的影响,毕竟教授在这个领域是专家,对科研前沿的把握要成熟很多,能不能和导师进行频繁而有效的沟通直接决定了这个PhD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水平。其实,如果教授只是想让一个PhD用五年的时间把实验室已经比较成熟的项目稍微拓展一下或是作些补充,他/她是不用耗费什么时间精力在这个PhD身上的,只有做新项目,做很难但也很exciting的项目,才有充足的动机来和学生讨论。除非真是在相关领域里最top的组,做几个新项目哪里用得着一大把博后一大把PhD的,在美国搞微观电子声子的组,算上教授自己都不会超过8个人。这就是在能保证与学生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教授能承受的极限了。 这又和上一点联系在一起了,即,招PhD的投资低风险小--&多招PhD--&没时间管每个PhD--&PhD研究质量下降--&教授不很有所谓因为本来也没投资很多&/p&&br&&p&当然,我承认我对国内教授在其PhD身上花费精力多少的了解没有一个很大的sample,其实在国内读博的同学们可以在留言时提一下自己每周能见老板多少次,每次多少时间,我对这方面的数据很有兴趣。&/p&&br&&p&&b&科研资金分配环节不合理,导致科研的功利化现象较严重&/b&&/p&&br&&p&说中国科研总资金投入不够,其实不准确,2014年中国研发投入13400亿元,占GPD 2.1%,这个比例超过了欧盟。但是,这么多资金所换来的成果却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科研资金的分配不合理,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发到该发的组里。这个问题仅仅从大项目(一千万以上)的立项步骤就能看出来,下面是饶毅教授写的一篇文章,里面就提到了他作为立项专家组成员的经历。&a href=&///?target=http%3A//www.1000plan.org/qrjh/article/5945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千人计划”专家饶毅:科研经费大项目指南是怎么立项的&i class=&icon-external&&&/i&&/a& 所谓“立项”,就是从一个列满不同科研项目的单子里选出最promising的项目,然后在每个被“立项”的项目里会有2-3个研究组来竞争经费。这里的项目一般都覆盖很多领域。&/p&&br&&p&&i&“那么单子给了专家组成员,他们可以看到什么?每个项目有两段介绍,“国家战略需求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每段大约250中文字,共500字,有时还有另外一些文字介绍,不过内容也有限。&/i&&/p&&p&&i&如果不懂科学,不懂中国科学界现状,可能会觉得这好像真有规则和程序。&/i&&/p&&p&&i&我在此要不谦虚地说明,我的知识面要算比较广。但是,如果要我看单子上的文字,依赖如此少的信息,除了对少数一两个有点感觉,对绝大多数项目,我无法知道哪个项目优于哪个项目。因为,很有深度的项目可以体现不出来。而很一般的项目,如果会写短小精悍的标语口号,也能很动听。而实施的可能性,多半也无法比较。”&/i&&/p&&p&&i&
--饶毅&/i&&/p&&br&&p&这个随便想想也明白,一千万科研资金的用途仅仅凭借几个专家的打分决定显然有失偏颇。专家再厉害也是“专”家,在A领域里是大牛的人,可能对B领域的理解还不如一个B领域里average教授的水平,更何况是通过草草500字的介绍就要做决定。所以说,科研资金跟研究小组之间精确的匹配甚至比资金总量的多少还要关键。在美国,教授每篇proposal的写作水准(以及篇幅)是要超过publication的,而审核者一定是同领域里的顶级专家。最重要的,整个评审过程虽然采取匿名形式,但是投票也好评分也罢,最后的结果都是内部公开的。&/p&&br&&p&跟充足的,被有效利用起来的研究资金直接挂钩的就是科研质量。每个组的研究从长远来看都是有一个主攻方向的,在这个方向上研究得越深入,失败的风险就越大,但相对的如果成功了成果会很丰硕。然而,出于资金方面的顾虑,很多组都倾向于打安全牌:有成功率较高的,能稳稳申到资金的项目,就不会做一个风险大回报高的高难度项目。于是很多组会避免涉足科研项目的纵向发展,而开始做起其它领域里的分支项目。这就导致了下面这个现象。&/p&&br&&p&在各种论坛上会看到人说:中国学生的creativity不行啊,人家欧美科研组的成果都是“A”,然后发nature/science,我们就屁颠屁颠地把A' A'', A'''都鼓捣出来然后发3篇灌水文。问题的表象是对的,但原因不对。&/p&&br&&p&&b&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就是当我有底气把能出10篇灌水文的资金用来做两三个可能完全没有成果的项目上,这种项目如果搞出来一个就发一篇top journal,然后在别人看来就是“有创造力”。&/b&&/p&&br&&p&其实,同样的问题美国也存在。在美留学的很多学生都听过这个理论:从top 3毕业的pPhD,有一部分能在top 3找到教职,其他的就去top 15找教职, 从top 15毕业的就只能去top 40找教职,以此类推。前几天跟旁边实验室的一个PhD聊到这个,他的想法很在理:只有当PhD去一个很top的组里干活儿时,教授才有底气让他/她放开了去做一个全新的project,失败了算他俩倒霉,要是做成了,这个PhD就牛了。如果导师只敢让新PhD做老PhD啃过的东西,你怎么可能超越他,又怎么可能把后续研究说带走就带走,自然而然平级找教职就变得困难了。绕了这么一大圈,教授让学生“创新”的底气是哪儿来的?资金和生源质量。&/p&&br&&p&可能有人会说,如果把钱都给了那些做得出来做不出来谁也不知道的项目,科研不就成了一场赌博了么?&/p&&br&&p&&b&对,科研这事儿它就是一场赌博。对于PhD们而言,把自己五年的青春奉献给科学事业,没时间找女朋友,挣不了大钱,毕了业前途还一片渺茫,那这难道不是一场赌博么?我只是希望这场豪赌不要都让PhD们买单。&/b&&/p&&br&&p&随便转载,注明作者@李晨& &a data-hash=&eb06e5b6b66dafbe55c26& href=&///people/eb06e5b6b66dafbe55c2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b06e5b6b66dafbe55c26& data-hovercard=&p$b$eb06e5b6b66dafbe55c26&&@张小幺&/a&&/p&&p&PS:我发现这篇文章的收藏数比赞数的三倍还多...大家一定抽出时间读读这篇又臭又长的回答啊!!&/p&
我非常认同排名前几位答案的观点,也非常感动于中国科研人员在如此诸多困境中的坚持与执着。作为一个在美国完成本科学习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人,通过和身边大量中国学生,中国教授的交流,我也想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如果有失偏颇的地方也…
不知道题主说的是什么领域的文献,是理工还是文史?是学术文献还是英文报道?不同领域的文献,阅读方法肯定也存在区别。我是做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研究的,结合自身经验来谈一下。&br&&br&什么叫高效阅读?可以提出一个量化的指标:一篇6-10页的单栏排版会议文章,或一篇5-7页双栏排版的杂志文章,能够在拿到文章10分钟之内,搞清楚以下几点:&br&&ol&&li&做了关于什么的研究?即大方向,一句话总结即可。&br&&/li&&li&提出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必须十分清晰&br&&/li&&li&用的什么模型和方法?用该方法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br&&/li&&li&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分别是什么?&/li&&/ol&这应该是一个合格研究者能够达到的基本阅读效率。我的导师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拿到一篇文章半小时内能够写出审稿意见(review)。而我导师在学术界招的第一个学生(我们的大师兄)的水平是,3小时解决30篇文献,并能够从这些文献中找到research gap(对研究者而言,不能忘记读文献的目的,不是为了读而去读,而是&b&拿着别人做得好的东西,想自己的事儿&/b&)。&br&&br&首先,&b&良好的英文阅读功底&/b&,是保证高效阅读文献的基础。如果题主在英文阅读方面还有硬伤的话,建议先从单词开始,到句型语法,逐层把英文基本功打扎实。&br&&br&然后,是大量的练习。拿到一篇文献,快速读完abstract,了解研究大背景和科学问题。扫过introduction,了解一下数据来源和基本格式,然后进入方法的部分,以连接词(and but however yet等等)为基本线索,理清前后的逻辑关系。先不要看方法的具体细节,因为对于快速阅读而言,了解方法的细节毫无意义。直接找模型的输入、输出。建议在开始的时候尽量用半小时完成以上过程。用acrobat把中心句标注出来,但不要添加文字标注(会打断读文献的思维流)。重点的地方可以用纸笔快速写下,回头再看。&br&&br&最后,用笔记工具(OneNote, evernote等)或者思维导图软件把你的笔记按照上述4点记录下来,再整理一遍,这样就形成了你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b&基本逻辑结构。&/b&&br&&br&&br&总之,读文献也是熟能生巧的活儿,离不开持久的练习。
不知道题主说的是什么领域的文献,是理工还是文史?是学术文献还是英文报道?不同领域的文献,阅读方法肯定也存在区别。我是做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研究的,结合自身经验来谈一下。 什么叫高效阅读?可以提出一个量化的指标:一篇6-10页的单栏排版会议文章,或…
平时只要注意以下三点,芭蕾气质我不敢保证,但气质是一定会有的。 &br&&br&一是头不要向前探 &br&很多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会把头往前伸,就这一点已经很难和气质挂上勾了。&br&平日里自己要有意识的去收紧脖子,下巴稍微向上抬,练习久了就会养成习惯,脖颈的线条就会慢慢变的更优雅。&br&平时在桌前坐的时候也可以前后左右的转脖子,可以拉伸脖颈,觉得自己脖子短的人多练练这个还可以长脖子(?o??o?) ?我是认真的&br&&br&二是肩要向下沉&br&不要怂肩,不要含胸,肩胛骨打开向下压。记住一点,只要肩沉下去,脖颈就出来了,离气质又近了一步(?o??o?) &br&平时可以多做一些压开肩的动作,比如这样&br&&img src=&/8ef3d85ce5c1e4a2b97ae17c0572a33c_b.jpg& data-rawheight=&376& data-rawwidth=&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8ef3d85ce5c1e4a2b97ae17c0572a33c_r.jpg&&&br&&br&注意压的过程中胳膊要伸直,肩往下沉,脖颈放松&br&&br&也可以多做转肩的动作,这里有个小视频讲解的非常详细,也包括一些颈部的练习动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br&上海舞蹈学校芭蕾舞系形体基训教师周瑾&a href=&///?target=http%3A///programs/view/xZxXnk4LXj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rograms/view&/span&&span class=&invisible&&/xZxXnk4LXj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三是背部挺直 &br&这个平时可以多练习背贴墙,正确的姿势是双脚脚跟并拢,双腿收紧,膝盖窝用力向后贴,双肩平行向后打开,双手自然下垂,脖颈挺直。&br&注意身体接触墙壁的部位是脚后跟、小腿肚、臀部、肩胛骨及后脑勺,其它地方不要乱贴&br&&img src=&/666a3ef198fa28f7e240a_b.jpg& data-rawheight=&469& data-rawwidth=&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4&&&br&&br&练习这个会很累的,但一定要多坚持一会儿,不要以为站两分钟就可以了,最少也要站个20分钟吧,加油(?o??o?) ?&br&&br&练完这个也不要直接瘫成一团,多做一些伸展性的动作来放松身体&br&&br&可以做一些瑜伽动作,有一个动作貌似是叫眼镜蛇式,也特别有助于背部的练习&br&&img src=&/bbc5913cda46119e8efaf7ef2d8846d9_b.jpg& data-rawheight=&209& data-rawwidth=&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br&&br&这个动作我也练过,需要双手扶于身体两侧,过程中胸部要贴着地面,然后头部向上钻。比较好笑&br&&br&大家一定要多坚持,一天两天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加油~&br&&br&&br&(图片均源自网络)
平时只要注意以下三点,芭蕾气质我不敢保证,但气质是一定会有的。 一是头不要向前探 很多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会把头往前伸,就这一点已经很难和气质挂上勾了。 平日里自己要有意识的去收紧脖子,下巴稍微向上抬,练习久了就会养成习惯,脖颈的线条就会慢慢…
&p&林徽因与陆小曼,两个典型按照当下“富养女儿”的标准,培养出来的民国闺秀。&/p&&br&&br&&p&同样出身富贵之家,同样从小读诗书、精外文、学钢琴跳舞、习山水绘画、拿著名女校的文凭、请举止优雅的外教;且是同样的天生丽质和天资聪颖,又出落的仪态万千且才情兼备……&br&&/p&&p&可是如果纵观两人的一生,或者林徽因更符合我们今天“富养女儿”的期待,她是真正把富养转化成了&b&“高起点”和受益一生的“高姿态”&/b&。而陆小曼却&b&把富养当成了“挥霍”&/b&,挥霍着钱财与容貌,挥霍了才情与爱情,更挥霍了自己这独一无二的青春与一生。&/p&&p&究竟,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p&&br&&br&文/小富女&br&-1-
真正富养的教育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找到自己的一生志趣&p&林陆二人,从小就接受着当时最优质、最丰富,且是中西结合式的教育;从后来看,俩人在诗歌、外文、绘画、钢琴上的造诣,也是各有见长,难分伯仲。&/p&&p&那么她们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吗?&/p&&p&答案是:&b&教育的目的和境界不同&/b&。&/p&&p&陆小曼的教育,是那个年代里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那时“交际花”一词(非贬义)刚从西欧舶来,在中国的上流社会里极为推崇,且在意识形态中强化了“血统”的概念,由此催生了“名媛”的阶层。&/p&&p&&b&家有一名媛&/b&,不仅意味着此女貌美婀娜、修养高贵、风华万千,更是豪门之家的“象征”和“荣耀”,甚至可能通过她们在社交场合的盘旋,带来家族更深的权利结合和社会影响。&/p&&p&所以那个年代里,如唐瑛、盛爱姬、章含之、王映霞等,多半自小就朝着名媛的标准来打造,她们学习诗词歌赋,&b&或者本身没有特别目的(打发下时间),或者是从众心里(跟随主流形态),甚至带着一些功利和虚荣色彩……&/b&总结起来,即是为学而学、附庸风雅。&/p&&p&而林徽因则不同。其父林长民在当时也算是个与众不同的官员,不仅是清官一枚,且犹如清风一缕,满身正气。他好结文人雅士、工诗文墨法,他那个时候培养女儿,&b&也是有意朝着学者的方向,而非名媛而去。&/b&&b&&/b&&/p&&p&林徽因在16岁那年随父游历欧洲,正是&b&吻合了今天“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以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的富养女儿观念。&/b&她在“放眼看世界”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建筑形象和设计艺术大开眼界,由此,成了她一生的志向和兴趣所在。&/p&&p&&b&教育的最高境界正是为了获得一份真正的志趣&/b&。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个谋生手段、一项经济来源,它&b&更是一个人一生提纲挈领的灵魂,扯着一个人的精气神,让人总有奋斗的梦想和着眼的落脚。&/b&&/p&&p&而没有这份真正的志趣,则如同陆小曼,即便养尊处优和衣食无缺,精神世界也是荒芜而寂寥的,需要拿更多的声色来填满。&/p&&br&&p&-2-
真正富养的品味&br&&/p&&b&不是时尚奢华,而是懂得装扮和用心体会&/b&&p&民国的名媛们,在置衣打扮上也绝对不遗余力。陆小曼爱漂亮的衣服,穿着华服忙着赶场、听戏、打麻将。而与之有着“南唐北陆”之称的唐瑛,更有一段与之有关的详实记录:&br&&/p&&blockquote&她有十口镶金大衣箱,昂贵的裘皮大衣挂满大橱;最喜欢的一件旗袍,上面镶满红宝石和金丝线;有专配的裁缝;但凡法国贵族小姐所有,她一应不缺……时髦和前卫水平,旁人无法企及。&/blockquote&&p&而林徽因呢?倒也是个极其爱美之人。但恰巧也有段记录,说明着她的品味:&/p&&blockquote&她穿一身合体的旗袍,既朴素又高雅,自从结婚后,她就这样打扮。质量上好、做工精细的旗袍,穿在她均匀高挑的身上,别有一番韵味,东方美的娴静、端庄、轻巧,魔力全在里头。&/blockquote&&p&看到这段文字,不由让人想起其祖父林孝恂。时为翰林的他,常喜欢以一身青衣布衫,像普通百姓一般出入街头巷口,很是低调却又难掩一身儒雅之气。&/p&&p&女人对美丽有追求,这事本身应点赞。包括今天富养女儿的观念里,也十分强调拥有品位和经营外表的重要性。但品味不是时尚骄奢,不是拥有LV、GUCCI、PRADA,&b&而是懂得通过更高的审美情趣,去选择与自己真正相宜的东西。&/b&美人与美物,本是相得益彰,而不是为其所累。&/p&&p&&b&而更高一个层次的品味,是懂得用一双质朴的眼和一颗细致的心,去发现万事万物所蕴藏的原生美好和独特所在。&/b&一花一草皆是美,品味的高低在于有没有能力去体会。&/p&&br&&b&-&/b&3- 真正富养的圈子&b&不是达官显贵,而是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b&&p&说起林徽因的圈子,人们不难想起那闻名遐迩又饱受争议的“太太的客厅”。且不说这客厅是不是女主人的一份别有用心,且单看这厅中的座上客:&/p&&p&有政治学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有文学家沈从文和、胡适,有艺术史家邓以蛰,哲学家金岳霖,大诗人徐志摩.……还有清华、北大和燕大的教授和名重一时的学者,&b&还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b&&/b&&/p&&p&他们谈文学、谈思想、谈流派,笑谈中西古今,&b&林太太的客厅,俨然是京城最有名的文化沙龙。而客厅的女主人,则成为京派文学的中心人物。&/b&&b&&/b&&/p&&br&&br&图片发自简书&br&&p&巧的是,同一时期在上海,以陆小曼为中心,也有一个的“太太的客厅”(当时的另一种说法,冰心“太太的客厅”或指陆小曼)。&/p&&p&&b&陆太太的客厅&/b&,往来的则是富贵公子和社交名媛,她们有钱又有闲,在一起无非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觥筹交错间,她们享受着跳舞、打牌、听戏带来的欢愉,还有男男女女的刻意恭维……&b&这样的圈子,带给她的是麻木萎靡和纸醉金迷。&/b&&/p&&p&要说圈子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潜移默化有多重要?看看林徽因和陆小曼就知道。今天我们强调富养,拼命的择名校、择小区,自己也挤进更好的圈子,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人脉环境。这些本身或者没错,&b&但真正有营养的圈子,不是要多富贵,而是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b&&b&&/b&&/p&&br&-4-
真正富养的高贵不是世界唯我,而是自尊自爱并拥有大爱&p&记得曾经在富养的理论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父母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不是一定要给包装上公主的身份、豪门的背景、华丽的服饰和贵族的教育,只是希望她有一天独自走入这繁华社会,不至于被有心男人的一粒糖拐走。&br&&/p&&p&或者说,我们富养女孩所期待的真正高贵,只需要做好一件事,&b&就是像花蕾一样把自己严严的包裹起来,和那些臭小子保持距离,永远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心灵。&/b&&b&&/b&&/p&&p&如果说&b&离婚、堕胎、吸大烟,将本来万般美好的陆小曼,一步步推入万丈深渊。&/b&那么这背后的根源,是她自我身体的不够保护和重视。作为已婚女人的“翡冷翠一夜”(虽然没有带来什么影响),是她在思想上任性、在身体上无畏的开始。接着,为了爱情而仓促堕胎、在堕胎中又伤及了身体,为了让身体减少痛苦而染上大烟,此后更是欲罢不能、缠绵烟塌,离不开烟、钱和那个带她吸烟的男人。&/p&&p&可以说陆小曼,是真正热爱自己的灵魂,在思想的国度任性游走,却不真正爱惜自己身体的女人。而相较之下,林徽因确实要做得好的多。&/p&&p&她在豆蔻年华之时,遇到徐志摩的猛烈追求,没有一味的跟着感觉走,而是先与父亲沟通商量,&b&视为懂得自重与自爱&/b&(虽不敢说林长民的选择一定对,但就这种坦诚沟通的家庭氛围,却是我们所真正期冀的);后来她在老北京的建筑保护面前和战火纷飞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巾帼不让须眉,勇敢、坚决和满腔热爱,&b&可视为心中有大爱&/b&。&/p&&p&我们所希望的富养和高贵,不正是懂得身体的自尊自爱,在精神境界却又博大而宽怀吗?&/p&&p&&/p&&blockquote&富养与富养的差别,看似毫厘,却又相距千里。与其说穷富、富养、散养、用爱养,都是爱的方式,不如说这是爱的分寸与技巧。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平衡、和谐,在爱的国度里也是一样。本文不在于非要拿林徽因和陆小曼一教高下、说个淋漓,而只在于,在那条通往爱的路上,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用尽一生去体会。&br&&/blockquote&作者:小富女,作者授权发布
林徽因与陆小曼,两个典型按照当下“富养女儿”的标准,培养出来的民国闺秀。 同样出身富贵之家,同样从小读诗书、精外文、学钢琴跳舞、习山水绘画、拿著名女校的文凭、请举止优雅的外教;且是同样的天生丽质和天资聪颖,又出落的仪态万千且才情兼…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肯德基炸鸡翅培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