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周裕农庄现在还有葡萄火龙果葡萄汁吗?

#ONE话题#我们广汉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太牛啦!_微新广汉-爱微帮
&& &&& 【ONE话题】我们广汉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点击蓝字|关注新姐近年来,广汉市坚持“改革创新、稳中有进”农业发展总基调,不断强化政策支持,创新发展思路,培育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先后取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省级科普示范市等诸多荣誉。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广汉市农业科技人才的辛勤付出。正是他们大力实施科技兴农、科普惠农,通过创新生产方式、示范优质新品种、推广农业高产技术,为粮油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提质等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了广汉农产品知名度。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广汉市科协于今年4月起在全市启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荐评选活动”。经层层推荐和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审,目前共评选出21名候选人,其创新事迹先后在《广汉手机报》进行了展播。经评审委员会研究,于9月13日-20日通过“微·新广汉”进行微信投票评议,请广大市民踊跃参与,为“我心中最能干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投上宝贵的一票。届时,评审委员将采用网络评议、现场考察等方式综合评选出10名广汉市“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进行表彰。NOW新姐带你们来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以下候选人按照姓氏(A-Z)顺序排列陈效-&专注于“红味坊”的味道&& &陈效,39岁,三水镇人,广汉腾祥食品有限公司CEO、广汉大仓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红味坊创始人。&& &&2008年,汶川地震改变了陈效的职业轨迹。因为对家乡的关切,他毅然放弃了在南京拥有的5家犬佳福的宠物连锁店,回到了四川。当时,四川并不是电子商务特别发达的地区,考虑到竞争优势,陈效选择率先在淘宝上开一家专做川味的牛肉店。&& & &为了保证口味一致,避免因厨师不同导致味道变化,陈效特意将核心配方量化出来,由厨师长设定一个标准,其他厨师只需按照步骤执行就好。陈效希望,在保证味道和品质的前提下,红味坊可以做成中央厨房那样分工明确的流水线操作。&& &&&2011年,正是新浪微博最火爆的时候,陈效用互联网的思维在新浪微博做“川味美食牛肉干十万袋的赠送”活动,这成为新浪微博营销的经典案例,掀起了新浪微博川味美食的高峰。同年,红味坊成为全球电商前三十强。&&& &&创业之初,仅有陈效与朋友两人操持店内的一切事务。现在,他已拥有一个近30人的团队,这里面有大学生,也有下岗工人。&& &&&近两年&,受大环境的影响,陈效所在的食品行业也遭遇困难。厂里一年光是设备换代、厂房租金和人工工资就需支付100余万元。缺乏资金是陈效面临的最大问题,他除了向淘宝贷款,还有就是加强自身经营&、拓展销售渠道&、加速产品更新,力求占领多变的市场。&& &&今年4月,陈效与四川旅游学院合作,研发了“羊肚菌”项目。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益肠胃,市场销售价为数百元一公斤。此次陈效与高校合作,创新地将羊肚菌经过烘培加工,加入牛肉当中,使产品的口感和营养得以双重升级。这个项目因此获得了“2016四川省食品产业青年人才产学研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预计可创收40万元。&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黄昌满-粮食种植也可“私人定制”& &&& & & & 2009年,黄昌满毕业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从事了三年机电一体化工作后,黄昌满按捺不住对农业的渴望,毅然辞职回乡做起了职业农民。2012年,黄昌满参加了广汉市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田间管理能力。 & & & 基于对绿色有机粮食的认识,2013年,黄昌满建立了广汉市兴隆黄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76亩进行大规模机械化耕种。他在广汉率先提出和实施可视化追溯体系建设,在田间设立监控设备、传感器,收集田间温度、湿度、PH值等,传输到后台进行分析后做出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同时,将田间监控摄像实时画面传输到互联网上,让管理者和消费者可实时查看田间粮食生长情况。 & &&&&可视化追溯系统“追溯”的水稻中,其中有30亩是按全生态方式种植的,绝大多数是私人定制,全方位的“追溯”让消费者心服口服。正因如此,黄昌满的30亩6000斤生态大米,以60元/公斤的价格全部售罄。2015年,黄昌满入驻“小镇星期六”电子商务平台,开设了以“满多多”大米、面粉为主的粮食销售特色店铺。同时,合作社由最初的5位成员发展到现在的123位成员,种植面积增加至1130亩,辐射带动周边1525户农户发展优质水稻、小麦种植。2015年水稻亩产达到600公斤,小麦亩产达到450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1180吨,实现销售收入276.8万元,可分配盈余43万余元。其合作社先后获得广汉市创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先进农民合作组织、市级示范合作社和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称号。& & &&&下一步,黄昌满计划建立田间管理智能系统和绿色有机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利用网络平台技术和云计算,实现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管理智能化,构建低碳节能、高效生产、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体系。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黄达安-倾情果蔬花正红& & &&& & & & 黄达安,44岁,兴隆镇鸹林村人,主要从事有机蔬菜、特色果蔬种植,现任四川篱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广汉市垦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垦丰果蔬种植协会理事长。 & &&&&2013年,经过实地考察和论证,黄达安在樊池村雒金路旁流转土地26亩,建立垦丰果蔬种植专合社,因考虑市场风险,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只选择了番茄、玉米等几个品种试种。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前期规划的果蔬试种试验基地,面临缺乏技术、资金短缺的局面,不服输的黄达安于是只身前往北京、成都等地学习果蔬种植技术,并与世界知名种子公司-荷兰瑞克斯旺、美国圣尼斯和台湾农友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年,黄达安引进新品种番茄,经过协会技术改良后进行规模化种植,把番茄从传统亩产1万斤左右提高到2万斤,优质商品果从传统的60%提高到95%,平均单价提高1-3毛/斤。2016年,黄达安与一家番茄酱厂建立合作关系,其商品尾果成为制作番茄酱的合格果。目前,在黄达安的带动下,科技种植番茄的农户达300多户,平均亩产增收2000元以上。 & &&&&2016年,垦丰农业果蔬种植面积达510余亩,投资金额近400万元,果蔬栽种品种50余个。由于品质上乘,垦丰农业与东汽、二重、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等大中型企业达成长期供货协议。今年年初,垦丰获得了蔬菜配送1500余吨的集团订单,全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无公害优质蔬菜7000余吨,销售金额逾1500万元,利润近百万元。因效益突出,其合作社荣获广汉市创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先进农民合作组织、广汉市先进农民合作组织等荣誉称号,黄达安本人更是受邀在2016年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蔬菜培训会上作交流发言。 & &&&&当前,黄达安已不满足单纯搞种植,他有一个大胆想法:改良传统果蔬种子,开发培育、生产、销售适合四川地区气候条件的果蔬种子,带动果蔬种植户增收。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黄良军-把握住粉丝生产的精髓& &&&&&& & & & 黄良军,35岁,重庆市人,四川粮之髓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公司主要利用全新的生产工艺生产酸辣粉丝、火锅鲜粉。&&&&在传统市场中,粉条的质量参差不齐,添加剂的使用普遍超标,消费者很难买到货真价实的纯红薯粉条。2013年,拥有多年家族式粉条生产制作经验的黄良军怀揣梦想,只身来到广汉,投资1600万元,在连山镇双堰村建起了四川粮之髓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与西华大学合作,致力于手工粉条的制作,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价值观,着力塑造“推进产业现代化、提升消费理念、奉献美味食品、健康回报大众”的形象,逐步向国内粉制品行业的领军品牌迈进。&&&&在生产过程中,黄良军为了让粉条中的淀粉更加融入,他通过数百次实验,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并自行研发了螺旋制粉机,通过三次搅拌成型,使得生产的粉条更加精到。另外,黄良军将自动蒸汽锅加长至10米,便于更好地控制水温,使之受热更加均匀,最后通过冷冻分离法,让粉条急速降温,从而使粉条更加爽滑。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粮之髓的粉条逐步占领了市场。&&&&如今,粮之髓公司拥有三条自主研发的生产线,8台生产冷冻设备,年产量达1.5万吨,年销售收入达3000余万元,并解决了连山镇附近70余人就业。公司目前与无名缘、皇城老妈、海底捞等多家大型餐饮和代加工企业达成了合作,产品供不应求。今年8月,公司被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信息中心和四川省防伪技术推广中心评为“2016年四川名优产品”。下一步,黄良军将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实行线上销售,将自己生产的新工艺粉条销往全国各地,让广大群众享用更健康、更美味的粉条。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李杰:南果北种的践行者 & & && & & & 李杰,27岁,新疆阿克苏人,广汉女婿,在新平镇从事台湾红心火龙果、红心猕猴桃、蓝莓实验种植和技术推广。 & & & 2012年,李杰毕业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技学院,还在求学期间,他就获得了无骨架充气塑料膜温室和充气塑料膜帐篷两项国家专利,在设施农业保温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且每亩可节约成本5000元左右。此外,他还先后在当地获得科技创新人才奖、青年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 & &李杰针对许多水果种植户想改变种植条件、实现南果北种的需求,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反复实验,结合自己的充气膜保温技术,在红心火龙果等热带高端水果的种植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 &2015年,李杰在成都高新区成立四川特农亿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针对缺少技术的农业公司进行全程服务托管。其中服务猕猴桃客户5家1300亩,蓝莓3家120亩,红心火龙果4家200亩。 & & & 同年,李杰在广汉市新平镇紫荆村流转土地40余亩,建立特色热带高端水果实验种植和技术推广基地,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在电力、道路和新型设施农业补助上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在两座单体跨度24米的温室里种植台湾火龙果8亩,计划种植避雨栽培红枣、新品种蓝莓、种源猕猴桃和新疆特色葡萄。 & & &目前,李杰的红心火龙果种植技术是全国最先进的,花期在全国最早。2016年4月,李杰成立广汉特农一百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在广汉、什邡、成都发展400余亩。如果按火龙果丰产期5000斤/亩、每斤25元计算,这一技术将为这一批客户带来400余万元的收入。 & & &下一步,李杰计划成立一个火龙果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协会,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基地打造成为农旅一体的热带观光园。陆家国:“以销促种”天地宽& &&&&& & & & 陆家国,男,1962年出生,中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金轮镇蔬菜协会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广汉市金铃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嘶村村主任。 & & & 早在2002年,陆家国的蔬菜基地就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无公害蔬菜基地”。2013年8月,陆家国组建了广汉市金铃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社员采取以种植大户为示范,成片规划蔬菜种植,各自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植合作社建议的品种,以促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并为机械化操作创造条件作为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陆家国坚持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蔬菜长势,针对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独立解决的绝不劳驾别人。如遇到新问题,他总会与蔬菜种植户一起探讨、交流,直至问题圆满解决。 & & &为推广种植技术,陆家国举办了蔬菜协会会员夜校,每周利用2-3个夜晚开展讨论、交流蔬菜种植经验。活动要么邀请本村、本镇的种植大户介绍经验,讲解技术要点,要么通过看光碟,学习蔬菜种植知识,掌握声、光、温、肥等对蔬菜的影响。此举使全村乃至全镇种植户、蔬菜协会会员的技术普遍得以提高。 & & & 陆家国认为,蔬菜种植市场波动大,只重“种”不重“销”,是不能保证村民利益的。在蔬菜营销过程中,他将本村本镇所种植的蔬菜通过直销、包装销售,避免了菜贱伤农。在他的带动下,金轮镇已有200多名蔬菜经纪人。作为蔬菜营销领头人,在过去的一年中,陆家国经手收购的蔬菜达10000余吨,主要销往省内各大城市,以及青海、陕西汉中、重庆等地,品种包括西红柿、莴笋、茄子、辣椒等20多个品种。陆家国的做法,解决了村民卖菜难的问题,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专合社申请注册的“摇亭”牌蔬菜商标,更是提高了金轮乃至广汉无公害蔬菜的知名度。廖兴华:名不虚传的“农机大王”& & & & & & & 廖兴华,46岁,连山镇锦花村人,1989年高中毕业后从事农机操作与维修。& & & &2007年,廖兴华开始进行全国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插秧和收割跨区作业。&&& 2009年3月,牵头成立了德阳第一家农机合作社,以自有资金和农业机械入股组建了集机耕、机播、机收、植保、粮食烘干、运输、维修等为一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 & &2011年,在广汉市科协的指导下,廖兴华成立了连山镇农机服务协会。目前,协会会员700余户,资产达1300余万元,拥有农业机械700余台套,涵盖了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全部机械,带动农户1000余户,每年为连山镇及周边农户节约土地耕作费用800余万元。& & & &2012年,廖兴华拥有了全市第一台秸秆打捆机,每年捡拾秸秆5000余亩共900余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 & &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廖兴华在广汉市农业局和广汉市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参与各种项目的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同时,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促进了农机和农艺的深度融合。在水稻育秧、机插秧、小麦田的开沟排湿、小麦的精量播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 & &近年来,廖兴华利用协会示范基地组织培训广汉及德阳部分县市的农机手600余人次,配合上级农机部门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义务接受相关农机技术咨询500余人次,推进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 & &&2014年,广汉5位受到国务院表彰的种粮大户,其中有4位承包的土地基本上由该合作社统一作业,带动了全市其它乡镇的土地逐步向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经营。而今,广汉机插秧面积由最初的60亩发展到11万亩,每亩水稻产量由原来的5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每亩节本增效300元左右。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罗晓兰:果蔬立体套种增效益&& && & & 罗晓兰,女,36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主要从事果蔬立体种植和研究。& & & 1999年,学医的罗晓兰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村医,但她对农业一直很感兴趣。2014年,罗晓兰当选为太阳村村主任,上任后的她一心想着怎样提高农民收入,她认为地里只种果树,土地利用率不高,于是查资料、去外地取经,在别人的种植模式基础上形成了果蔬立体栽培。& & & &2014年,罗晓兰开始种植桃、李、梨、柚等水果。2015年,又种植了蔬菜,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罗晓兰种植的蔬菜是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比如花菜、毛豆等。如今,太阳村已形成果蔬立体套种,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平均亩产值2.5万元,比传统种植增加了2万余元,总收入达700万元。果蔬立体栽培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 & &刚开始,果蔬立体栽培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果树和蔬菜的需水量不一样,在灌溉上不好掌握时机和水量,罗晓兰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咨询技术人员,最终以滴灌的方式解决了难题。罗晓兰对滴灌机器做了改进,减少了水管的弯头,发动机也由通常的水平安装改成了竖立安装,改进后的机器减小了水的阻力,提高了出水量,也减小了电量的耗损。& & & &罗晓兰的果蔬立体栽培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市镇两级都派技术员到现场指导,协助贷款10余万元用于示范园的发展。随着个人经验和技术的不断提升,罗晓兰承担起了全村有发展致富愿望的农民的业余技术培训,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有120多户农民走上了特色种养的路子,所收果蔬通过网络、直销店销往全国。由此,罗晓兰连续几年被松林镇评为优秀村干部。& & & 下一步,罗晓兰将增加无花果、车厘子的种植,使太阳村一年四季都有水果蔬菜上市,她将种植目标转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计划打造一个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农业区。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李益发:研究折耳根30年的土专家& & & & & & & 李益发,59岁,广汉市高坪镇园龙村九组农民,四川食源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国野生折耳根驯化至田间种植第一人。& & & &1986年,李益发首次把野生的折耳根引到田间,开始规模化种植,良好的效益引得村民们纷纷效仿。但种植面积的增加也带来了病虫害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多年来,爱琢磨的李益发一直致力于研究折耳根的生长习性、种植技术、品种培育和加工工艺,先后推出了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折耳根产量不稳定、病虫害侵蚀、品种老化、加工工艺粗放等一系列难题,既增加了产量,又提高了效益。& & & &1990年,李益发首次推出“三膜双层保产稳产技术”,使折耳根早发早收、高产稳产、防虫防病、优质优价,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1992年,他推出“稻折1+2水旱轮作模式”,解决了重茬连作土传病对折耳根的危害,提高了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1993年,他推出“黑膜软化纤维”技术,出产的折耳根商品性极佳,且能在短时间内增加75%-85%甚至翻倍的收益。2012年之后,他相继培育了3个折耳根新品种(系):茎叶型(益发紫色一号)、根用型(益发根香一号)、药茶兼用型(益发叶香一号),其绝佳的品质和强大的抗病害能力比老品种增效25%-30%。他潜心多年研制成功的折耳根花茶、根芽茶、根叶饼茶系列,因其纯天然、无公害、零添加、纯手工,2014年在四川省农博会、西博会、茶博会上一亮相就倍受追捧。2014年,李益发研发了泡折耳笋、折耳根饼干、折耳根糕等系列产品,2015年在广汉市高坪镇农产品展示会上广受好评。折耳根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将极大地解决折耳根季节性大批量上市的销售矛盾。& & & 在李益发带动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广汉及周边县市的折耳根种植面积已达1万余亩,年产值超亿元,许多农户因为种植折耳根盖了新房、购了新车。李益发也多次被评为德阳市、广汉市的种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农民拔尖人才等。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苏静:创建传统农耕的乐园& & & & & & &苏静,25岁,南丰镇人,广汉市庄稼汉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广汉市南丰果蔬协会会长、广汉市农耕四季家庭农场负责人、广汉市亲子时光自然科普基地创办人。& & & 大学毕业后,苏静做过华润集团成都分公司店面销售人员,因表现出色担任过集团督导中心主管。工作的历练让她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策划、团队建设、经营管理等经验。& & & &2013年,苏静毅然回乡创业,租下60亩土地种植葡萄。2014年,注册成立了广汉市庄稼汉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水果的种植和销售,并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因合作社搭建的是广汉最标准的葡萄种植大棚,在硬件设施和种植技术方面都非常先进,合作社采用“避雨栽培技术、有机肥种植、滴灌施肥、连栋大棚”等先进模式,深受当地村民及水果种植者的关注。& & & &同年11月,苏静又牵头成立了南丰果蔬协会,协会成员达100户,她被推举为协会理事长。自有了这个农业种植经验分享平台后,越来越多的农户前来交流经验,学习免费的农业技术。& & & &在经营过程中,苏静发现了另外一个商机:如今的孩子们普遍存在“自然缺失症”,家长们则都希望有一个能让孩子从小学会动手动脑、亲近自然的地方。于是她决定建造一个集各种传统农耕体验项目于一体的儿童乐园。2015年4月,广汉市亲子时光自然科普基地建成,成为德阳首家专注于科普教育、亲子体验的农场。基地一开业,即受到孩子与家长们的热情追捧。今年,亲子时光节假日平均日接待量达500人,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成都、德阳地区的家长和孩子。同时,她还坚持与公益项目同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50余场,接待近万名青少年前来农村了解农业、体验农耕,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因成效突出,该基地先后被评为“广汉市现代农业青年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四川省休闲农业会员单位”;苏静则被评为“广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我能飞’大学生创业培训优秀学员”等称号。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吴春:用科技助长高产小麦& & & & & & &吴春,男,1983年出生,金鱼镇菱角桥村人,2006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小麦栽培科研工作。2015年11月,成立艾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 & 吴春作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区栽培岗位团队的核心成员,取得的科研成果“西南小麦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12年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创造了一系列小麦高产典型,其中2011年小麦最高亩产达到710.7公斤,打破了20余年来小麦亩产500公斤的徘徊局面,为提升该区域小麦产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 & &吴春研制改良的稻茬田小麦播种机和丘陵坡台地小型小麦播种机,实现了系列化开发,3项产品通过鉴定,被列入农机推广目录,为小麦生产每亩节本增效100余元。吴春通过生产试验,为广汉“米老头”集团筛选出了适宜企业加工生产的弱筋小麦品种,解决了企业生产原材料全靠外来采购的问题。& & & &2013年,吴春的个人项目“甘蓝型油菜JA系列不育系的创制与应用”荣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2014年,吴春获得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全球保护性农业耕作技术培训合格证书。& & & &此外,吴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农业科研论文34篇,其中sic发表5篇,取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编写农业专业书籍2本。其部分发明专利解决了旱地玉米秸秆还田保墒、旱地小麦机械化播种施肥一体化问题,以及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机插秧立苗等问题。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吴大海:全力打造新型农业4S店吴大海,书名吴旭敏,江西赣州人,广汉女婿,80后小青年,35岁,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就职于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互联网+农业”新型农业高端定制中介服务电商平台、实体体验式基地-“TownSat.小镇星期六”的打造和经营者,SYE(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注册认证创业导师。“TownSat.小镇星期六”新型农业高端定制中介服务电商平台运用目前最新的“众筹模式”,以“预购+团购”的形式,实现“互联网+农业”的O2O模式。2016年5月,吴大海通过“TownSat.小镇星期六”互联网众筹澳洲龙虾养殖项目,成功众筹30万元人民币,并于当月与10位塘主正式签约。该项目实体落地在三水易家河坝实体体验式基地,预期2016年9月底收获,13亩地,按每亩产出350斤、市价100元/斤计算,合计收益455000元。目前运用众筹模式与农业实体经济深度结合的,该项目属广汉第一,全省前列。落地于广汉三水易家河坝的TownSat.小镇星期六”实体体验式基地,将打造成为新型农业4S店(即Sale销售、Service服务、show展示、Survey数据):以众筹、团购、预售的模式,过互联网电商销售农产品;完善策划、设计、品牌、管理、运营、融资、仓储、物流等中介服务体系;展示新型种植、养殖业的农副产品,以及农业加工机械等,创新农业技术交流方式;收集大量农业数据,为即将来到的农业大数据时代做好对接工作。目前,吴大海运用“TownSat.小镇星期六”模式尝试的项目还有“大海的野葡萄”,以及远在江西赣南的“脐橙基地”、“荷莲基地”。其中,“大海的野葡萄”让葡萄完全纯自然生长,虽然产量不高,但价格却是市场上同品种的数倍,且大受德阳、成都地区自然饮食爱好者的热捧。吴大海致力于打造一系列“互联网+农业实体经济”的样板,即以一个平台、一个品牌、一个基地的发展模式,通过不断复制,挖掘乡村特色,开拓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智能农业王国”的梦想。文培理:让鱼游进大市场文培理,47岁,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人,长年从事水产养殖,现任广汉市三水镇养鱼协会理事长。2006年1月,三水镇友谊村90户养殖专业大户共同发起成立了广汉市三水镇养鱼协会,文培理被推选为该协会理事长。自文培理担任协会理事长以来,他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注重规范协会的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有力增强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改变了过去养鱼生产管理技术落后、鱼病防治知识淡薄等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文培理将协会会员由成立初期的90户发展为现在的228户,水产养殖面积达2400余亩,主要养殖四大家鱼、名优特鱼,为会员提供养鱼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服务辐射金鱼、和兴等乡镇,以及德阳市旌阳区、绵阳市、成都市金堂县、青白江区等市县。同时,他积极依托水产养殖,发展乡村旅游。协会年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带动户420户。成员户均收入10万元/年,带动户均收入3.7万元/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文培理带领协会成员实行“五个统一”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友谊村鱼场(易家河坝)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他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科普知识宣传与普及、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建立网络销售模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该协会拥有独立的“易江”牌注册商标,所产方正银鲫在历年德阳市农博会上被评为“名优产品”。协会所在村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四川省优秀科普示范基地;他先后荣获德阳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广汉市营销大户和养殖大户等称号。下一步,文培理将着手引进鲟鱼、花谷、桂鱼等新品种,扩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以垂钓、观赏为主的乡村观光旅游产业,进一步提高养殖户收入。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谢次勇:娃娃鱼胜似“金娃娃”谢次勇,45岁,高坪镇人,广汉市壹洞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常务理事,拥有四川最大、产量最高的娃娃鱼(子二代)养殖场。2004年,谢次勇先后在广汉兴隆、绵竹汉旺办起了野鸭、野鸡养殖场。然而,2008年的地震,让他的整个养殖场被毁。灾后重建后,谢次勇意识到养殖的风险,开始寻找新的养殖项目。而后,谢次勇通过朋友介绍,前往陕西汉中学习娃娃鱼养殖技术,由于谢次勇既吃得苦,又重情义,师傅将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2014年,在检测了家乡的水质、气候达标后,谢次勇返乡创业,并在广汉取得了特种养殖许可证,继而投资600余万元在高坪镇建立了娃娃鱼驯养繁殖基地,修建了规范的娃娃鱼养殖场。同时,谢次勇特意开凿了深水井,用干净、无污染、常年恒温的地下水饲养娃娃鱼。另外,他还办起了农家乐,将养殖与餐饮相结合,把娃娃鱼推向餐桌。2015年,谢次勇的养殖基地销售上万条娃娃鱼,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帮助当地村民增收,谢次勇成立了娃娃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资金或土地入股等形式,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基地采取全资代养或传授技术自养的形式,带动德阳周边群众参与娃娃鱼养殖,实现了高坪镇40余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谈及未来的发展,谢次勇信心十足,他准备增加养殖面积,培育种鱼,自行孵化,以降低采购成本,完善产业链,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中来,实现共同致富。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谢丰瞻:单手撑起葡萄种植一片天谢丰瞻,43岁,三水镇人。广汉市残联第六届主席团副主席,肢残协会主席;广汉市友谊田园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06年,一场意外事故导致谢丰瞻右手截肢,成为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2009年,在三水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他率先在当地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葡萄,成立了广汉市友谊田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以种植巨峰葡萄为主。在种植过程中,谢丰瞻本着“做良心人、良知人”的宗旨,坚持使用安全高效、低残药物和施有机肥,利用新技术提高产品外观和果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2012年,专合社申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并于2013年6月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证书”, 成功申请注册“友谊田园”商标。同年12月,谢丰瞻得到全国土壤修复专家梁玉祥教授的技术指导,并与新疆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土壤修复,减量降残,治理重金属,走在了同行的前列。今年8月8日,谢丰瞻利用“互联网+特产”的思路,在“微海汇”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网店。在自主创业的同时,谢丰瞻不忘带动周围群众,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就业,目前解决当地村民就业36人、互联网兼职就业8人。2012年,谢丰瞻被广汉市残工委评为“自强模范”;2014年,被四川省残联授予“四川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园区”。下一步,谢丰瞻将扩大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增加草莓、小番茄等品种,建成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使消费者吃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果品。肖猷国;用新技术“催化”粮食种植肖猷国,现年53岁,向阳镇双柏村人,现任向阳镇双柏村党支部书记,广汉市吉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发起人。为了搞活农村经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深入推进现代农业。2014年,肖猷国在向阳镇双柏村流转农村土地1000亩用于种植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作物,并成立了广汉市吉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单家独户分散种植效益低的问题,又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三年来,专合社不断运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如小麦浅旋机播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等,选用优良的小麦新品种和水稻新品种,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仅2014年、2015年两年就向国家交售小麦80余万斤、黄谷130余万斤。2015年,雨水较多,收天不好,合作社不仅利用自身的烘干场解决了粮食收储问题,还为其他种粮农户解决了1000余吨粮食收储问题,为他们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2015年,专合社被广汉市委、市政府评为“创新农户利联机制先进农民合作组织”;2016年,获“三星堆首届农耕文化节机插秧比赛二等奖”“秸秆收集比赛二等奖”。通过三年的发展,合作社不断壮大,从一无所有到现有收割机2台、拖拉机12台、育秧流水线2条、插秧机4台、旋耕机8台、秸秆打捆机20台等现代化农机具,还建有3500平方米的烘干场,日均烘干粮食45吨,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向元俊:棚室孕育甜草莓向元俊,1977年出生,小汉镇峰昌村人,现任广汉市新发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荣获“德阳市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带头人”“广汉市优秀种养大户”“广汉市优秀种养营销大户”等荣誉称号。2011年,向元俊成立新发果蔬专业合作社进行棚室草莓种植,走出了一条创新创业之路。在五年的时间里,向元俊陆续引入了奶油、玫瑰、冰糖等近20个品种,专合社也由最初的24亩,年收入20余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46亩,年收入350余万元的规模,并带动周边近800户农户参与草莓种植,种植面积1700亩,向元俊也因此成为全市棚室草莓种植的领军人物之一。2012年,新发果蔬生产的优质草莓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并成为德阳市唯一进入四川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品牌草莓。同年,向元俊在广汉率先引入蓝莓进行种植,目前蓝莓种植技术较为成熟,有望在全市推广。在向元俊的带领下,新发果蔬还荣获2014年度“广汉市创新农户利益链结机制先进农民合作组织”、2015年度“市级示范合作社”称号。向元俊采用“草莓+苦瓜”的轮作技术代替原有的“草莓+水稻”轮作技术,使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达到原来的1.5倍;用825型大棚替换原有的小拱棚种植草莓,极大地延长了草莓的上市时间,并使草莓产量由1000斤/亩增加到3000斤/亩;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了草莓酒、草莓浆,并对原有的草莓鲜果进行包装,拓宽了草莓销售渠道。向元俊积极尝试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通过淘宝网、阿里巴巴、一亩田等网络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微店等渠道销售草莓。目前,专合社的草莓远销北京、河北、甘肃、内蒙、深圳、江苏、西藏等地,为全市棚室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姚鹤丽:有机农业的积极推动者姚鹤丽,43岁,广汉市花果新村生态农庄总经理。花果新村生态农庄成立于2012年,位于和兴镇国防村二社,占地1600余亩。目前农庄的品牌企业有广汉市润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广汉市花果新村种植家庭农场,广汉市昌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广汉市金色阳光农家乐。姚鹤丽坚持“鲜、土、活,新、奇、特,真、善、美”的经营理念,提倡“回归自然、随顺自然、天人合一”的健康生活方式,把“有机”和“循环农业”作为农庄的经营基础,成就了自己的经营特色。有机生态农场的所有蔬菜、水果,在生产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而是采用农场自产的有机肥料和利用厨余垃圾制作的酵素进行施肥、杀菌;不采用基因工程和离子辐射技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农作、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来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害。农庄规划了近千亩有机种植体系,涵盖有机植物工厂、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芽苗菜等。姚鹤丽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巧妙嫁接成新型“农旅合一”基地,并坚持“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方式,推动农家乐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通过建立蔬菜观光园、农事体验中心和农产品展销中心,让游客体验采摘、种植等活动,现场选购果蔬产品和各类土特产等,体验“食养”、“药养”、“体养”、“文养”等养生文化。2016年,农庄着力打造“花果新村农副产品连锁超市”,布局周边城市“农社对接,社区配送”市场,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完成连锁销售渠道建设,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农庄自成立以来,通过技能培训、产业辅导、协会联合,共培养成熟产业工人300余人。目前农庄固定用工160余人,季节性临时用工每年达1000人次以上,助农增收年均10000余元。农庄先后被评为“德阳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德阳市四星农家乐”、“四川省省级示范休闲农庄”、“四川省四星级农家乐”、“德阳市带动农户增收先进农业龙头企业”。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杨萍:“稻鸭共生”成效显杨萍,37岁,连山镇锦花村人,主要从事粮食规模化经营和农机作业。杨萍是广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风鹏行动-典型新型职业农民获奖者。2009年,她凭借从父辈手中掌握的农机技术开始服务周围的农户,同时承包了农户的土地,探索规模化生产之路。2014年, 杨萍成立了金穗丰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400余亩,种粮收入达70多万元、农机收入20多万元,被农业部、中组部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5年,杨萍租种200多亩还耕地,进行循环农业、体验农业的开发与示范。近年来,她投资添置的各类新型农业机械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产问题,还为其他大户进行水稻插秧、病虫害防治、粮食烘干、秸秆收集等社会化服务。为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标,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杨萍通过不断试养,探索出了“稻鸭共生”模式。如今,杨萍结合自己在农业生产上的专业技术和现代化技术设备,通过可视化系统追踪,规模不断扩大,将稻鸭共生由以前的一家一户转变为千亩规模化饲养。在农机管理服务上,杨萍实行统一签订服务合同、统一作业质量、统一作业价格,从而带动了其他种粮大户。同时,对流转土地给农场的农户在保底800斤黄谷收益的基础上,把农场经营的部分收益让利于村民,进行二次分红。目前,在杨萍的带动下,有300余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下一步, 杨萍将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以粮食和水果的品牌化为目标,搞好与龙头企业的订单合作,深化机械化作业与产业化经营,为市场提供高品质农产品。&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尹燕刚:用机械“玩转”土地尹燕刚,男,41岁,中共党员,现任新平镇桂红村村主任、新平镇水稻制种协会副理事长、广汉市宏悦家庭农场主,主要从事粮食种植和销售。2004年,尹燕刚通过土地流转,从最初的50亩增至现在的1000多亩,从水稻制种、药材生产、多种经营的种植到粮食生产,家庭年收入达40余万元,全年解决本村及周边剩余劳动力2500余个,为打工农户增收10余万元,十二年累计向国家售粮3600吨,他还带动2户村民流转土地2300亩,共计收入100万元左右。尹燕刚深知科技是生产力的内涵,2004年,他开始尝试机插秧,因技术不成熟,在温度和用种量上控制不好,有过失败,中断过几年。但尹燕刚没有放弃,他不断探索,不断学习,花了不少心思,最终克服了困难。机插秧不仅不耽误插秧时机,每亩还能节约170元的人工费,提高产量80斤。在他的带动下,全镇机插秧从30亩扩大到现在的3000亩。俗话说“三分栽插,七分管理”。对于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倒伏现象,尹燕刚通过请教专家,刻苦自学,得出只有科学选肥,科学用肥才能解决倒伏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尹燕刚还是最先使用飞防打药的农户之一。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尹燕刚毫无保留地把用药配方告诉大家,为粮食稳产、农户增收做出了贡献。尹燕刚知道只有机械代替人工才能使收入最大化,所以从2010年开始他就不断购进农业机械。目前,他拥有水稻插秧机6台、拖拉机3台、农作物植保机1台、粮食风干设备2台套、秸秆捡拾机2台、能储备粮食达800余吨的仓库一座。机械化生产不仅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问题,还节约了15%的成本费,提高了5%的产量。因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尹燕刚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2015年、2016年被评为“广汉市先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及“先进科技示范户”。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曾创:阳光灿烂照田园曾创,24岁,广汉人,目前在西外乡田园阳光生态园从事大棚水果种植及配套乡村旅游建设。2015年,曾创带着他的田园梦想,两次前往山东,成功引进了蔡英明教授的大棚葡萄种植“一边倒”技术。相比传统种植,新品种、新模式、新生物防治虫害的技术能使挂果时间更长,果质更好,让每亩增加200-500斤。在节水灌溉方面,田园阳光生态园与大禹节水公司合作,全园采用滴灌、喷淋技术,建立施肥浇水科技化管理,减少水肥、人工成本;一键施肥浇水、分区灌溉等科技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曾创因此荣获“广汉市最美创客”称号。仅仅一年时间,经由一番努力,田园阳光生态园就初具规模,并承办了广汉市首届果蔬采摘季,获评“青年农旅创业示范基地”。2016年,田园阳光引进广东鲜花培育技术,在园区内栽种了矢车菊、陆兵哈、芍药花、虞美人等20多种鲜花,一片花海逐渐形成。“五一”假期,到田园阳光赏花摘果的人数高达5万人,一时间,被网友传为“广汉颜值最高的赏花地”。田园阳光生态园解决了周边150余名村民就业,不远处的四川航天职业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广汉校区的学生也时常来这里兼职,人数最多时达100余人。今年7月29日,田园阳光生态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飓风袭击,园区内的大棚、设施、房屋被毁,葡萄遭受毁灭性毁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余万元。灾情发生后,广汉市委、市政府领导第一时间亲临受灾现场指导工作,组织民兵参与救灾。短短一个星期,园区内的生产得以基本恢复。下一步,曾创将继续引进新的种植技术、更先进的田间管理模式,切实抓住第二绕城旅游环线,打造广汉乡村旅游品牌。投票方式:1.关注广汉市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新广汉”公众号。2、进入“微·新广汉”主页面,点击底部导航“科技人才”按钮出现投票链接,即可投票。投票需知:投票通过“微·新广汉”进行,每个微信账号每天可投10票,可以投给一个候选人或者多个候选人。(活动严禁采用技术性刷票方式投票,一经查实,将关闭其投票平台并取消候选人参选资格。)投票时间:日0:00时——日24:00时主办单位:广汉市科协&协办单位:广汉市广播电视台 &广汉市新闻传媒中心新姐喊你来留言哦寻觅记忆中的广汉美味投稿有奖即日起,微·新广汉正式开设新栏目【老味道】,主要寻觅记忆中的广汉美味,展现广汉民间饮食文化。广粉们,如果你晓得有坚持老传统、长时间受到大家认可的广汉民间美食,请记录下来,拍摄下来,或者向我们提供线索,投稿微新广汉【老味道】栏目,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精美礼品。猜你喜欢1.2.3.4.5.6.7.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微新广汉由广汉市委、市政府主办,广汉市新闻传媒中心负责发布管理。第一时间发布广汉新闻资讯、政务服务、人文广汉等信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汉雨涵农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