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能安装涡轮增压发动机机吗?能增大多少马力

楼主所说的视频我也全部看完了,楼主听岔了,不是“四秒内发射4发炮弹,并让它们同时落在同一地点”而是“四秒内至多将8枚炮弹射向同一目标”。“同一目标”与你所说的地点“同一地点”可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从语言上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它的速率很高,并不是说它的精确度很高。因为实际上“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的圆概率误差为140米。它不可能几发炮弹全部命中同一个地点。另外,现在十字军战士火炮已经被淘汰了。日,布什总统支持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取消“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研制计划的决定,并敦促国会不要试图挽救这个计划。因为美国发明了高科技增程炮弹——“神剑”炮弹!“神剑”制导炮弹是美国研制成功的一种全自主式精确制导炮弹,采用全球卫星定位和弹载惯性导航制导系统,因而具有一般炮弹攻击威力的同时,更有了精确的点目标攻击能力。“神剑”炮弹能使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155毫米旧火炮的精度、射程超过未来的“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神剑”炮弹最初设计的圆概率误差小于9米,实验中圆概率误差小于5米。所以发射“神剑”炮弹的火炮才属于点穴杀伤的精确大炮。
追问:知道知道 是不是那个一发炮弹2、3万美金的那种??十字军虽然下马了但美军新一代非直瞄(NLOS-C)自行火炮不是一样有这个功能吗?、至于“四秒内至多将8枚炮弹射向同一目标”我很早在Discovery上看的是4枚PS:您的消息在哪看得啊?这么细致?补充:晕,你刚才给的视频上介绍的呀:四秒内至多将8枚炮弹射向同一目标。我刚才说的——“神剑”是一种改进型炮弹,不是火炮。你所说的非直瞄(NLOS-C)自行火炮一样可用这种炮弹,更先进的地方是全自动装填。追问:神剑?好像Discovery也介绍过他们还故意偏转发射角,造成类似人为发射错误的情况结果神剑还是基本命中目标了会正题啊为什么会四秒内至多将8枚炮弹射向同一目标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啊补充:“十字军火炮”使用全自动装填系统,整个系统反应速度较人工装填快很多。8枚炮弹射向同一目标,不是同一地点,楼主不要误会。目标指在范围比较大,比如一个山坡,一片敌地阵地。“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的圆概率误差为140米,也就是说,这8枚炮弹可有射在140米圆心范围内的任何地点,但都算是命中目标。“四秒内至多将8枚炮弹射向同一目标”指的是它的射速高,并不是指它的准确度高。
同样的初速度 角度可以不同啊
追问:那也这可能有两种抛物线弹道啊怎么会有4种呢?补充:我看过十字军战士的介绍
采用的是新型网络化处理技术 具备自动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能力 不过射速似乎没这么高
应该是 最高10~12发/分 正常4~8发/分补充:追问:不是这个意思初速度相同,角度变化这可能有两种抛物线落点在同一处啊要么高抛,要么低角度,那十字军战士哪里来的四种弹道啊??同时落地好可以想象,但同一地点是怎么回事啊???补充: 是我想错了
初速可以控制 记得是与填装方式和击发位置有关补充:补充:确实是两种弹道不过视频里说 可在4秒钟内发射8枚炮弹打在同一目标 没说同时 可以认为弹道不变补充:追问:补充:呃 也不能这么说啊 命中率自然是越高越好啊 这140M也有点太 那个了吧 炮兵对射可能成为靶子啊 确实 十字军战士的下马不只是因为重量 命中率确实不行 对于大量服役的老式155火炮 神剑炮弹确实能发挥他们的余温 因此 十字军战士下马 转为技术储备补充:…… 你自己看着办吧……补充:
已有答案 (10)
自行火炮:精确性与机动性相结合
  (澳大利亚)卡洛-科普 长弓 编译  走向轻型化  自二战以来,地面部队已使用过多种型号的履带式自行火炮,并使地面机动作战力量配属了具有高度机动能力的炮兵部队。近年来,轮式轻型自行火炮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崭露头角,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因部署45至60吨的履带式自行火炮而产生的战略机动性问题。  下述“典型”的现代化自行火炮仅仅在性能细节方面存在差异:  oM109A6“帕拉丁”于1994年服役,战斗重量28.8吨,公路机动速度64公里/小时,采用惯性制导,装备M284型155毫米加农炮;  oMSTA-S 2S19于1989年服役,战斗重量42.5吨,公路机动速度60公里/小时,装备2A64型152毫米火炮或北约标准的155毫米火炮;  oAS90“勇者之心”于1992年服役,战斗重量42吨,公路机动速度55公里/小时,安装了激光惯性火炮瞄准系统(LINAPS),装备155毫米火炮。 oPzH 年服役,战斗重量55吨,公路机动速度60公里/小时,装备L52型155毫米火炮。  上述自行火炮的庞大重量和体积对其部署提出了严峻挑战,它们无法用C-130运输机输送,只能采用公路/铁路和海运方式。  中型轮式自行火炮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新生力量,第一代该类火炮反映了用户的特殊需求。此类火炮中最著名的型号是南非研制的G6型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及其改进型G6-52。G6虽然采用了Alvis公司研制的OMC 6×6轮式底盘,但也继承了传统的设计模式,即使用大型炮塔为炮手提供防护。G6的公路机动速度高达85公里/小时,大大高于履带式自行火炮,但由于其自重仍达47吨且车宽为3.4米,使其与履带式自行火炮一样在部署时面临输送难题。  其他轮式火炮都具有前华约国家的研发背景。捷克斯洛伐克于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77型“达纳”(DANA)轮式自行火炮最初是用于替代苏制2S3型自行火炮。“达纳”使用Tatra 815型8×8底盘,安装了华约标准152毫米火炮。到1994年,“达纳”共制造了750多门,目前仍在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利比亚和俄罗斯等国服役。“达纳”的战斗重量为29.5吨(轻于G6系列自行火炮),公路机动速度80公里/小时。“祖扎纳”(Zuzana)是90年代研制的改进型,它安装了兼容北约弹药的155毫米火炮。  俄制A222“别列格”(Bereg)130毫米自行火炮主要用于海岸防御,该炮以MAZ-543系列8×8轮式车辆作为底盘,采用大型炮塔,从而使其战斗重量达到44吨,公路机动速度为60公里/小时。A222装备了特制的反舰火炮及火控系统,但它并未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露面。  作为履带式自行火炮的替代产品,大型轮式自行火炮系统以牺牲越野机动和战伤防护性能为代价,提高了公路机动速度。  自行火炮的最新型号为采用6×6底盘的轻型(战斗重量20吨)155毫米轮式系统,它设计由C-130或类似的运输机实施快速部署。显然,此类自行火炮因体积和重量较小而可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迅速部署。此类自行火炮与重型轮式自行火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未采用装甲炮塔,而且主要通过公路机动方式执行间接火力支援任务。目前的两种主要型号,法国Giat公司研制的“凯撒”和以色列Soltam公司研制的Atmos 2000的初始设计方案都源于轻型履带式155毫米自行火炮。  “凯撒”轮式自行火炮采用52倍身管的155毫米火炮,该系统由法国陆军订购,用于取代原装备的TRF1型牵引式火炮,其主要任务是为快速部署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法国陆军共采购72门“凯撒”,装备8个炮兵营。“凯撒”系统的设计源于早期安装于AMX-13型底盘的AM F3型155毫米自行火炮。  Giat公司声称,“凯撒”可由C-130运输机和CH-53E重型直升机输送。该型火炮的基本重量为17.7吨,战斗重量为18.5吨,实施空运时的结构重量为16.2吨。“凯撒”的设计目标是使其公路机动速度达到老式履带式自行火炮的两倍,据称在使用Unimog底盘(安装1台240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机)时,该型火炮的公路机动速度可超过100公里/小时,行程可达600公里。它可改装带空调系统的加长型6人座舱。  为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凯撒”的车载装备包括由SAGEM公司研制的Sigma 30型GPS/惯性导航系统,以及由泰勒斯通信公司研制的具有高度自动化水平的Atlas型火炮火控系统,后者包括1台弹道计算机和1座内置式ROB4型炮弹初速度雷达。旨在快速打击目标的火控系统包括位于卡车背部的辅助控制面板。Giat公司宣称,“凯撒”系统可在部署至发射阵地后到为规避敌压制火力而转移之前的2分钟内发射6枚炮弹,随后可在15秒内发射3枚炮弹或在1分钟内发射6枚。根据该系统的设计性能,它可在停车开始发射炮弹之前瞄准目标。“凯撒”采用了液压装弹托盘和撞针,并采用了自动化的发射药装填装置,可携带16枚处于待发射状态的炮弹。  这种52倍身管的155毫米火炮的最大射击仰角可达66度,可左右移动15度。Giat公司声称,“凯撒”在使用低阻全膛底排增程弹(ERFB-BB)时,射程可达42公里,并可兼容多种155毫米火炮。  与“凯撒”一样,以色列Soltam公司研制的Atmos 2000型自行火炮(代号SPWH 2052)也是设计用于快速部署并采用“打了就跑”战术的武器系统,它基于早期的Raskal履带式自行火炮研制,后者是一种战斗重量为20吨的轻型火炮。Atmos 2000目前采用捷克Tatra公司研制的815 VVN型6×6底盘,该底盘是77型“达纳”/“祖扎纳”自行火炮采用的815型底盘的缩短改型。资料表明,Soltam公司可根据用户选择的底盘安装火炮。  据报道,Atmos 2000的战斗重量虽然达到22吨,但仍可由C-130运输机输送。815 VVS型底盘基本型的空重为12.7吨,系统总重量为20.7吨,使用320马力发动机,最高公路机动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据称该系统在乘员为6人时的最大行程为1000公里。Atmos 2000装备了性能先进的数字化火控系统,但迄今为止仍未透露其性能细节。  Atmos 2000可提供39倍、45倍和52倍的155毫米身管,还可选用俄罗斯研制的M-46型130毫米火炮。据称,Atmos 2000发射底排弹(ERFB-BB)时射程可达41公里,发射北约制式的L-15弹药时射程为30公里,使用老式M107型炮弹时则为22公里。该型火炮采用液压式辅助装弹系统、助锄和火炮瞄准动能装置。据称其发射速度为每20秒3发或每小时持续发射70发。该炮的瞄准控制器可使其最大射击仰角达到70度,并可左右移动25度,它也可兼容所有型号的北约制式弹药。  增程弹药  数十年来,非制导火炮弹药的最重要技术进展一直出现在增程弹药领域,最常见的是155毫米炮弹。目前使用的增程弹分为两类,分别采用独特的技术增大炮弹射程。  底排(ERFB-BB)弹是通过减少弹丸沿弹道飞行过程中的阻力增大射程。这种方法是为弹药加装1个底凹药柱,该药柱装有高温气体推进剂,可通过环状排气孔排出燃烧废气。高温废气在弹丸后部形成泡沫式气体,阻碍弹底大气涡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弹丸的飞行阻力。一般情况下,采用这种技术可将弹丸的空气动力阻力减少一半,从而大幅度提高炮弹射程。与老式炮弹(如M107)相比,新型底排增程弹的射程可增大一倍。  火箭助推炮弹(RAP)为弹药加装火箭助推装置,由此增大弹药推力、减少阻力并增强身管动能,进而提高炮弹射程。相关数据表明,155毫米火箭助推弹药的射程约为50公里,最大射程取决于推进剂的特定推力以及弹丸重量与火箭发动机推力的比值。非制导或“愚蠢”型增程弹的主要问题是命中精度,因为增大炮弹射程将不可避免地使炮弹受到飞行弹道上不同侧风和大气密度的影响。在射程增大一倍的情况下,炮弹的散射公差至少会增大一倍。  因此,毫不奇怪的是,现役大部分155毫米增程弹都采用子弹药撒布式战斗部而不是常规的单一破片式战斗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下述现实,即实施炮火压制的重要性已等同于对敌方其他目标的火力打击。绝大部分现代化火炮的操纵者将使用压制或火力搜索雷达跟踪来袭炮弹,并测算出敌方炮兵阵地的方位。在采用子弹药战斗部的情况下,压制火力可用于对上一个已知的敌炮兵阵地实施“地毯式”轰击,从而使敌方自行火炮丧失作战成效或将其完全摧毁。  
追问:补充:研制国家:美国名称:XM2001 “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   研制单位:美国联合防务公司   现状:研制计划取消   概述:   美国联合防务公司研制的面向21世纪的美国陆军地面火力支援武器,也将是世界上杀伤力最强、战术机动性最强的火炮。年开始进行部件研制和样车试制,2000年1月研制出样车,计划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美国陆军,美陆军计划采购 824套。现在研制计划已经被取消。   性能:   该系统由XM毫米自行榴弹炮和XM2002供弹车组成,采用相同的底盘。具有24小时全地型、全天候作战能力。它采用了M1主战坦克的通用底盘,应用了最新的车载式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具备自动化火力控制和指挥控制能力。“十字军战士”在射程、精度、弹药补给、机动型、信息化、自动化等方面比现装备的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均有极大的进步。“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采用56倍口径身管155毫米火炮,最大射速10-12发/分,发射榴弹时射程为40公里,发射增程弹时最大射程为50公里。战斗全重55吨,单位功率27马力/吨,最大公路行驶速度67公里/小时,越野速度48公里/小时。乘员3人;供弹车可自动向自行榴弹炮的弹舱补充弹药,不需要人力,补充一个弹药基数48发仅需10分钟。自行榴弹炮和补给车通过战术火力控制系统联为一体。炮和车采用最新的车载式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具备自动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能力。   火炮:XM297E2式155毫米榴弹炮,采用了整体式中壁冷却身管,52-56倍口径。激光点火、模块式反后坐装置。弹药基数60发,供弹车上另有130发弹丸。   弹药:实现自动补给供弹,3名成员补给60发炮弹的时间不超过60秒。XM2002供弹车和火炮底盘通用。发射药采用了XM231和XM232两种可燃药筒装药模块,射程3.4~40千米可调。   战术运用:在接到命令之后的15秒后开始射击,60秒内发射10发炮弹,90秒后转移到750米外新的阵地,再过30秒开始新的射击。仅仅3辆“十字军战士”就可以在20分钟内实施180发炮弹的攻击,相当于18辆M109A2或者9辆M109A6“游侠”的威力。   性能参数:   射程:40千米(普通弹药);50千米(火箭增程弹)   射速:最高10~12发/分,正常4~8发/分   精度:45千米射程时圆概率误差140米   反应时间:(静止)15-20秒;(行军)30-45秒   计划车重:55吨   成员:3名(并排坐在车前部)   发动机:英国帕金斯公司CV1500柴油发动机,功率1103千瓦(1500马力),采用了燃油喷射技术,先进复合材料和复合增压技术。   公路时速:67-78千米/小时;越野时速:39-48千米/小时。(可以跟上M1主战坦克和M2步兵战车)   最大行程:465千米
秘诀可能在其激光点火和可燃药筒装药模块上,通过使用不同的装药模块可以达到改变初速,然后通过不同的炮管仰角达到相同射程(理论上是如此,但实际要达到这样的精度涉及的条件相当繁杂,炮弹的加工精度就是其中之一,还要考虑环境因素,而且我认为数枚炮弹在一个落点应该没有这个必要,是浪费。)
补充:肯定不会,炮管内的温度和压力是相当高的,要设计一个放气系统涉及到众多问题,经费、材料等等,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完全可以改变发射药筒的药量就能达到改变初速。追问:可装药模块上动手脚会是炮弹补给很成问题啊?到底是怎么做到四秒内至多将8枚炮弹射向同一目标?难道只有美国联合防务公司的专家指导方法吗???补充:
原理是,通过弹道计算机的计算,每次发射时炮管角度进行微调,这样发射出去的炮弹,速度虽然一样,但是由于角度的关系,飞行的距离不同,这样做到同时命中。
“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的圆概率误差为150米左右。是不可能几发炮弹全部命中同一个地点
这是正常的,多发炮弹同时命中一个目标的原因有很多,1混合弹种,2,射击角度,3炮口初速,4,气压比如:1,所谓的混合弹种的问题就是多种炮弹混合发射,穿甲弹和破甲弹的初速非常高,和这两种弹药混合很容易做到,2,根据设计角度调整弹丸的射击距离,3根据炮弹本身的装药量,和调节用来反后座力的燃气排放口来调整弹丸的初速,4,气压,同种弹药,第一枚炮弹需要破开空气,就会产生阻力,第二枚会按照被一枚的破开的空气的稳定弹道飞行(会有误差,因为这一点的误差,才真正的能做到同时集中目标)一次类推,第一枚弹的速度会受到空气摩擦的影响,地二个会小一些,第三那个会更小,以此类推,摩擦越小,速度越高,所以能做到同时命中目标,这只能相对于某种类型的武器,而轨道炮就做不到,因为轨道炮的弹丸飞行速度超过7马赫,基本受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轨道炮没办法做到多发炮弹同时 命中目标
1952年,美国陆军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行火炮的运用经验,认为有必要发展一种更具打击能力和机动性能的自行火炮,取代现役的M44 155毫米自行火炮,以满足未来战场上的非直射火力支援需求。1954年6月,美国陆军决定下一代自行火炮的研发计划内容,分别是T195 110毫米自行火炮及T196 156毫米自行火炮。1955年6月,研发计划修正,T196自行火炮的口径改为155毫米,并与T195自行火炮共用相同的底盘及炮塔,以简化后勤支援。1959年T196自行火炮第一辆原型车出厂,后因美国陆军于1959年决定未来所有装甲战斗车辆的引擎全部改用柴油引擎,T196自行火炮也进行必要的动力系统重新设计与更换,换装柴油引擎的T196改称T196E1。1961年10月,凯迪拉克汽车公司获得美国陆军授予的合约,于克利夫兰陆军坦克厂(Cleveland Army Tank Plant)进行T196E1自行火炮量产工作。1963年7月,T196E1自行火炮初期测评(IOT&E)及操作测评(OT&E)结束,美国陆军正式给予M109制式编号,全名是M109 155毫米中型自走榴弹炮(Howitzer,Medium,Self-propelled:155mm M109),并正式进入美国陆军服役。同年,M109量产合约改授予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编辑] 构型 M109A5自行火炮中开启的炮闩
车体结构由铝质装甲焊接而成,但全车未采密闭设计,亦未配备核生化防护系统,但具备两栖浮游能力。未准备的状况下可直接涉渡1.828米深的河流,如加装呼吸管等辅助装备,则可以每小时约6公里速度进行两栖登陆作业。全车可搭载乘员6人(车长、射手、3名弹药装填手及驾驶),驾驶舱位于车身左前方,设有3具M45潜望镜供驾驶使用,具有夜视装备可于夜间使用。车长舱口位于炮塔右侧,装有一具M2 12.7毫米机枪架,可360度旋转射击。炮锄无装置动力释放装置,射击前必须以手动操作。动力系统采用底特律柴油引擎公司M8V-71T液冷式涡轮增压、二冲程八汽缸柴油引擎,传动系统则采用通用汽车公司艾利森变速箱部门XTG-411-4A交叉驱动变速箱。火炮部分采用一门M126 155毫米23倍径榴弹炮,射击高爆榴弹时最大射程14,600米,射速1发/分,冲刺射速则为3发/分。炮塔两侧各有一扇舱门,后方有二扇舱门供弹药补给使用。辅助武装除1挺M2 12.7毫米机枪外,另可加装Mk19 Mod3 40毫米榴弹发射器、M60 7.62毫米机枪或M240 7.62毫米机枪。[编辑] 衍生型
[编辑] M109 越南战场上的M109
1963年开始量产,于M127炮座内装设1门M126 155毫米23倍径榴弹炮,炮塔内可携带28发弹药。辅助武装为1挺M2 12.7毫米机枪,备弹500发。[编辑] M109A1/A1B
以M126A1 155毫米23倍径榴弹炮取代原先使用的M126榴弹炮,以获得较长的有效射程。炮塔和携带弹药数与M109相同。部分于晚期外销的A1构型M109自行火炮,车体经过强化,称为A1B构型。[编辑] M109A2
可靠度、可运用性和可维修性中期寿限改良计划(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mid-life improvement),改良范围包括承载系统、驻退复进装置、主炮俯仰及炮塔回旋装置、弹药装填杆、引擎操作警告系统,并于炮塔后方增设储弹架。外观上最明显的差异,是改用1门M185 155毫米39倍径榴弹炮,装置于M178炮座上。射击高爆榴弹时最大射程增加为18,100米,发射弹底喷气弹时最大射程增加为23,700米。弹药携带量增加为36发,机枪备弹数仍为500发。[编辑] M109A3/A3B
A1和A1B构型以A2构型标准进行性能提升后,即为A3构型。除A2构型的配备外,并增加火炮归零调整器、引擎燃油空气混合调节器、驾驶仪表显示板、炮塔储物架、推进药包储藏舱、改良型扭力杆承载系统、改良型驻退复进缓冲活塞。由于仍沿用M185 39倍径炮管,所以射程方面与A2构型相同。部分A3构型经过装甲强化后,称为A3B。[编辑] M109A4
A2和A3构型经过核生化防护能力及可靠性暨维修性提升(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NBC/RAM)计划改良后,称为A4构型,提升计划主要针对炮塔液压回旋装置、动力组件液压控制系统的滤清器等部分进行改良,同时增加外接电力启动装置,大幅提升紧急状态时的备战能力。弹药和火炮部分与A2/A3构型相同。[编辑] M109A5
A1到A4构型所使用的火炮其射程已不能满足作战需求,美国陆军于1970年代决定进行火力方面的改良。此改良计划引进备用组件及改良型武器系统(Reserve Component/Modified Armament System,RC/MAS)套件,可直接运用于A0到A4任一构型上。这组套件主要包含M284 155毫米39倍径炮管、M182炮座、乘员核生化防护系统、新柴油引擎(440匹马力)及变速箱、引擎操控电子侦测设备,并改良炮管俯仰暨炮塔回旋液压制动系统。经过提升后的A5构型,射击高爆榴弹时最大射程22,500米,射击M203A1弹底喷气高爆榴弹时最大射程30,000米。[编辑] M109A6帕拉丁(Paladin) M109A6帕拉丁自行火炮于夜间射击的情形
1984年1月美国陆军决定整合榴炮延寿计划(Howitzer Extended Life Program,HELP)及榴炮改良计划(Howitzer Improvement Program,HIP)为单一计划,以确保在下一代自行火炮服役前,仍能拥有较佳战场存活能力的自行火炮,而经过HELP/HIP改良计划即是M109A6帕拉丁(Paladin,又译圣骑士)。A6构型的炮塔内部加装凯夫勒(Kevlar)防弹内衬,提高保护乘员的能力;增设半自动弹药装填系统,可维持较高的持续射速。此外,A6构型具有其他构型均未配备的自动射击管制系统(Automatic Fire Control System,AFC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系统(Global Position/Navigation System)、单频地空无线电系统(SINCGARS)、火炮自动射击管制系统等。因此A6构型可独立作战,毋需配合射击指挥车(Fire Direction Center Vehicle,FDCV)遂行射击任务;相反的,A6可直接由单频地空无线电系统获得射击命令,射击管制系统据此计算各项射击参数,再自动调整火炮俯仰角和射击方位,开始射击任务。从接获射击命令、完成射击准备到第一发炮弹发射仅需不到1分钟。[编辑] 周边支援装备
[编辑] 训练系统 FSCATT模拟训练装置
美国陆军使用的火力支援战术模拟训练装置(Fire Support Combined Arms Tactical Trainer,FSCATT)有2种不同的版本,分别用于训练A5和A6构型的M109自行火炮乘组员。该系统使用真实的炮塔结构,但使用的却是虚拟的弹药系统。瑞士陆军也使用同样的系统,但模拟的是KAWEST构型。[编辑] M992弹药补给车
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Field Artillery Ammunition Supply Vehicle,FAASV)其美军制式编号为M992,采用M109自行火炮的底盘,用来取代以M113装甲运兵车为底盘的M548弹药补给车。由于采用同样的底盘,两者的机动力和运动性能大致相同,可以一同在战场上运动。车内另装有2具辅助动力装置(Auxiliary Power Unit,APU),可使M992在不启动引擎的情况下,仍能提供电力进行弹药补给作业,大幅减少被发现和攻击的机率,也减少不必要的燃料消耗。车体后部的装甲外箱内部可以装载90枚各式炮弹(分装在2个储放柜内)、3枚M712铜斑头(Copperhead)终端雷射导引炮弹、99个推进药包和104个各式引信。M992上装置一套自动转运装置,可以在人员不离开车辆的情形下,将M109所需的炮弹、推进药包和引信由M992转送至M109。这种装置使M109的乘组员与M992的乘组员不必在敌火的威胁下于车外活动,大幅提升人员的安全性。依据美国陆军的规划,每辆M109A6帕拉丁自行火炮都将配属一辆M992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用以支援自行火炮于战场上的弹药需求。[编辑] 使用国家
原有76辆A1构型。
因性能已不符作战需求,于1989年向美国FMS公司购买76组A3套件,提升后称为A3DK构型。 埃塞俄比亚:17辆A1
希腊:33辆A1/A1B
科威特:5辆A1B
利比亚:18辆A0
阿曼:15辆A0
秘鲁:2006年时有12辆A2构型服役中。
沙特阿拉伯:28辆A1
突尼斯:11辆A1
伊朗:390辆A1
比利时:2006年时共有48辆A3构型服役中。
原有609辆G构型,使用德制射控系统与不同形式炮口制退器,炮塔前方左右两侧各有三联装烟雾弹发射器。
1983年向美国FMS公司购买586组A3改良套件,改良后称为A3G构型,但炮管改用莱茵金属(Rheinmetall)公司生产的39倍径炮管,最大射程24,700米。
在PzH-2000自行火炮尚未服役前,A3G构型将提升至A5构型,改良后型号为A3GEA1/A2作为过渡车种使用,此批过渡车种于日全数退役。 希腊:132辆A2
埃及:279辆A2
中华民国:2006年时有225辆A2/A5构型服役中,预计将全数提升为A6构型。
韩国:2006年时共有1,040辆A2构型服役中。
摩洛哥:84辆A2/A3
挪威:于1983年向美国FMS公司购买126组A3套件,由挪威WFT公司进行改装作业,改良后称为A3GN构型(性能与德国A3G构型相同),已于1990年全部完成。
巴基斯坦:150辆A2
葡萄牙:6辆A2
泰国:300辆A2/A3
原有135辆A0、3辆A1B及91辆A2构型。
于1980年由RDM公司使用美国FMS公司A3改良套件,将其中的136辆提升至A3构型。
目前已逐步由PzH-2000自行火炮取代,2006年时尚有120辆服役中。 巴西:40辆A3(比利时售予)
智利:24辆A2(瑞士售予,已升级为M109A5?构型)
加拿大:76辆A4+(已除役)
奥地利:2006年时共有189辆A2/A3/A5?构型服役中。
希腊:12辆A5
埃及:201辆A5
以色列:600辆A5(又称为Doher)
葡萄牙:18辆A5
西班牙:96辆A5
泰国:20辆A5
共有473辆A1B构型,分别采购于1968年(146辆)、1974年(120辆)、1979年(207辆)。
以A1B构型为基础,换装L47 47倍径炮管、半自动弹药装填系统、定位暨导航系统、加长型储弹舱、遥控炮管固定架、全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射控系统等,并于1994年完成测评,命名为M109 KAWEST。
2006年时有348辆服役中。 美国:2006年时有1,137辆A2/A3/A4/A5构型服役中,另有950辆A6构型完成生产并进入现役。
补充:弹道轨迹是应为车上装载了自动射击管制系统,火炮自动射击管制系统,至于为什么可以在4秒钟内发射8枚炮弹,这个可能是跟因为它是激光点火发射有关。好像美国坦克只有这个型号的坦克是是用激光点火的~上面的资料的是它的前身,
它的前身都那么厉害了,
1分钟4发,跟它一比也不足为奇阿
通过改变发射药的装量实现炮口动能的变化,即使不在一个抛物线内也可以落在同一个很小的区域,但是不是同时,一般都在15秒以内
可能是有制导能力
世界上没有哪坐炮可以4秒打4发炮弹,在研的也没有〈用液体当发射药的也不可能没秒一发〉。
还有不可能4发弹同一个弹着点,两发都不可能〈同一坐炮每次发射都会产生震动每次震动都会改变下一发弹的弹着点〉。
那是用到衛星定位的情况下的。U.C.中可沒有那種東西。 但是惯导加复合制导的精度已经很高了,不可能没有那种东西,大不了最后来个电视制导
略懂社热议
去略懂看看
问问青春版,什么都略懂一点
去略懂看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涡轮增压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