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图片及价格中间闽度支部宣统治造,有价值吗?

选择分类:
选择分类:
选择分类:
选择分类:
选择分类:
选择分类:
选择分类:
选择分类:
选择分类:
选择分类:
选择分类: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大清铜币 宣统年造十文 && 筛选条件更多
价格范围:-所在地城市省份
藏品描述:简介: 包真包老。
藏品描述:简介: 包真包老。
藏品描述:JX161--六枚精美大清铜币。 1. 大清铜币光绪年造户部丙午十文 “闽”,29mm, 精美。 2. 大清铜币光绪年造户部丙午十文 “闽”,29mm, 精美。 3. 大清铜币宣统年造己酉 十文 “粤”,29mm, 精美。 4. 大清铜币光
藏品描述:简介: 宣统年造已酉大清铜币,少的阴文粤字在圆片上的大清铜币
藏品描述:简介: 大清铜币 宣统年造
藏品描述:简介: 大清铜币 度支部 宣统年造 十文 极美品
藏品描述:清代 大清铜币 中心川 乙酉 度支部 当制钱十文 宣统年造 传世品 包老包真!
藏品描述:简介: 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巳酉”版宣统年造 直径28mm 品相好
藏品描述:大清铜币丁未当制钱十文,背“宣统年造”龙纹一枚
藏品描述:大清铜币,中心川字,当制钱十文,宣统年造,背面英文字母N上有一点,一般点在HI之间,直径28.3mm
藏品描述:大清铜币,中心川字,当制钱十文,宣统年造,背面英文字母N上有一点,一般点在HI之间,直径28.3mm
藏品描述:大清铜币,中心川字,当制钱十文,宣统年造,币字左上部内二点成一直线,直径28.7mm
藏品描述:大清铜币,中心川字,当制钱十文,宣统年造,背面英文字母N上有一点,一般点在HI之间,直径28.5mm
藏品描述:大清铜币,中心川字,当制钱十文,宣统年造,币字左上部内二点成一直线,直径28.5mm
藏品描述:大清铜币,中心川字,当制钱十文,宣统年造,背面英文字母N上有一点,一般点在HI之间,直径28.5mm
藏品描述:大清铜币,中间川字,宣统年造,当制钱十文,币字左上部内二点成一直线,直径28.4mm
藏品描述:简介: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 中心甯字 丙午户部 当制钱十文
藏品描述:简介: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 中心川字 己酉度支部 当制钱十文
藏品描述:简介: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 中心皖字 丙午户部 当制钱十文
藏品描述:简介: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 中心直字 丙午户部 当制钱十文
藏品描述:简介: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 中心浙字 丙午户部 当制钱十文大清铜币中间宝字值多少钱
大清铜币中间宝字值多少钱
09-05-29 &匿名提问
就你说的可能是2-10元,普品。不过作为爱好,可收藏。很难简单地说“大清铜币”是否值钱! 绝大多数“大清铜币”没有太大的价值,但价值在几百几千元也为数不少。如宣统三年“度支部”发行的“大清铜币”一厘、五厘、一分、二分,都有在 5、6 千元以上。至于铜元大十珍之一的“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价值更是在万元上下了。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当在千种以上。故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每每以搜寻不同版式铜圆为最大乐事,如笔者之流,酷爱铜圆收藏,偶有新版式铜圆发现,则欣喜若狂。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面对版式各异的近代铜圆,则往往不知该如何着手收藏。笔者收藏铜圆十余载,摸索出一点铜圆收藏由简至繁的方法。特撰此文,与诸位初入门的同好交流. 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清代末期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故本文所列铜圆收藏方法,仅就当十铜圆而 言。 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1、“光绪元宝”;2、“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现在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淮;18、皖;19、东;20、宁。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区当十铜圆之后,则可在此基础上注意各地省局名书写镌刻的不同之处,进行大版式的分门别类收藏。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福建省造铜圆有仅在其上缘书写“福建官局造”者,亦有在左右加镌“闽关”二字者。山东省造铜圆有将省名书写在上缘者,俗称“上山东”;亦有将省名分列于左右者,俗称“横山东”。四川省造铜圆有在其上缘书写“四川省造”者,亦有书写“四川官局造”者。四川省造铜圆上的省名,还有大字“四川”、小字“四川”之分;江西省造铜圆亦有大字“江西”、小字“江西”之分。“大清铜币”中,苏字、宁字有阴文、阳文之分。吉字、淮字、云字、皖字亦有大小之分。这种差别非常明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区分,可以逐一进行收藏。 二、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丑(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丑,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局名集齐十七省二十局当十铜圆之后,则可以按年号收藏每一局所铸造的铜圆。这是清代当十铜圆收藏必须首先进行的最基本的两个步骤,只有完成了按局名按年号的收藏,才能进一步进行较细区别的版别收藏。 三、以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当十铜圆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圆版别的重要之处。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为光边,但是 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圆 。亦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拣选铜圆时,应当注意其是否齿边,是否超厚、超大。如有厚度,直径超过普通常品者,以及齿边者,则应视为不同版别而入藏。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尽管明文规定铸造铜圆的材质为“铜九五铅四锡一”的红铜,而且,大多省局铸造的当十铜圆是合乎规定的红铜圆,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铸造了含铜量仅占七成的黄铜圆。现已在存世的当十铜圆中发现,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局铸造的黄铜圆。其中,奉天造当十铜圆绝大部分是黄铜质,红铜者极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黄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多,尚不难觅。其余省局铸造的黄铜质当十铜圆,存世极其罕少,现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四、以币背龙型图案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所以,首先必须从币背龙图明显区别之处着手。现存于世的清代当十铜圆,其币背龙图有多种,形状差别较大,即使是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亦能明显区别。但是,必须注意,以币背龙图不同为区别收藏当十铜圆,应当是在同一铸地的基础上进行收藏。即按同一省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的当十铜圆,所具有的不同背龙图案,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尤其是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这种现象相当突出。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如“鄂”铭“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则有“部颁大清龙”与“湖北大清龙”之分;“湘”铭“大清铜币”,也有“部颁大清龙”、“乙字龙”、“驼背龙”、“扫帚龙”之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活动,当进入到按背龙图案收藏当十铜圆时,最好手里有一本铜圆类收藏图谱。在对版式繁多的清代当十铜圆,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按图索骥,仍然是必须的。 当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已经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类龙型图案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收藏,更仔细地区分同一省局铸造,同一类型龙图当十铜圆的较小版式。一般来说对当十铜圆背龙图案小版式的区分,主要是看龙头(大头龙、小头龙、葫芦头)、龙尾(大尾龙、细尾龙、七尾龙、八尾龙)、龙角(角内弯、角外弯)、龙爪(四爪、五爪、龙爪下单宝、龙爪上下双宝)、龙珠(大龙珠、小龙珠、龙珠三火焰、龙珠五火焰)、龙刺(龙刺朝上、龙刺朝下),以及龙身周围祥云(大祥云、小祥云、云团多寡)等等细微处的不同。由于现今铜圆图谱拓制及印刷的关系,铜圆的细小差别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铜圆与铜圆的比较。以最普通,最常见的版式为基础,通过比较,拣选出与其不同的版式入藏。 五、以中花,边花,珠圈及字体差异等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圆时,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因此,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圆,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圆,也存在着差异。如中花,即有五瓣花、六瓣花、芙蓉花之分,还有中圆环、中金钱、中满文等等;边花,即有十字花、五瓣花、五点星、五角星、米字星等等;珠圈有大小之分,满文、英文也有大小之分;字体亦有书写及笔划不同等等。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的收藏到了这种程度,则已经不是初入门的,而是具有了相当的铜圆收藏经验。随着对清代当十铜圆各种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对小版式的区别亦会相应的逐渐熟练。以文饰,字体及龙纹细微处等差别,划分出的当十铜圆小版式,相当繁多。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细小版式的拣选收藏,最好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收藏当十铜圆的大小版式,多看多比较是必须的。收藏铜圆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搜寻自己所没有的版式。有兴趣收藏铜圆的初入门的爱好者,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去刻意收集较稀少的错版,合背,合面等等,而是从普通版式开始收藏。这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都是可取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pre&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当在千种以上。故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每每以搜寻不同版式铜圆为最大乐事,如笔者之流,酷爱铜圆收藏,偶有新版式铜圆发现,则欣喜若狂。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面对版式各异的近代铜圆,则往往不知该如何着手收藏。笔者收藏铜圆十余载,摸索出一点铜圆收藏由简至繁的方法。特撰此文,与诸位初入门的同好交流. 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清代末期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故本文所列铜圆收藏方法,仅就当十铜圆而 言。 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1、“光绪元宝”;2、“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现在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淮;18、皖;19、东;20、宁。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区当十铜圆之后,则可在此基础上注意各地省局名书写镌刻的不同之处,进行大版式的分门别类收藏。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福建省造铜圆有仅在其上缘书写“福建官局造”者,亦有在左右加镌“闽关”二字者。山东省造铜圆有将省名书写在上缘者,俗称“上山东”;亦有将省名分列于左右者,俗称“横山东”。四川省造铜圆有在其上缘书写“四川省造”者,亦有书写“四川官局造”者。四川省造铜圆上的省名,还有大字“四川”、小字“四川”之分;江西省造铜圆亦有大字“江西”、小字“江西”之分。“大清铜币”中,苏字、宁字有阴文、阳文之分。吉字、淮字、云字、皖字亦有大小之分。这种差别非常明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区分,可以逐一进行收藏。 二、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丑(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丑,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局名集齐十七省二十局当十铜圆之后,则可以按年号收藏每一局所铸造的铜圆。这是清代当十铜圆收藏必须首先进行的最基本的两个步骤,只有完成了按局名按年号的收藏,才能进一步进行较细区别的版别收藏。 三、以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当十铜圆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圆版别的重要之处。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为光边,但是 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圆 。亦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拣选铜圆时,应当注意其是否齿边,是否超厚、超大。如有厚度,直径超过普通常品者,以及齿边者,则应视为不同版别而入藏。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尽管明文规定铸造铜圆的材质为“铜九五铅四锡一”的红铜,而且,大多省局铸造的当十铜圆是合乎规定的红铜圆,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铸造了含铜量仅占七成的黄铜圆。现已在存世的当十铜圆中发现,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局铸造的黄铜圆。其中,奉天造当十铜圆绝大部分是黄铜质,红铜者极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黄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多,尚不难觅。其余省局铸造的黄铜质当十铜圆,存世极其罕少,现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四、以币背龙型图案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所以,首先必须从币背龙图明显区别之处着手。现存于世的清代当十铜圆,其币背龙图有多种,形状差别较大,即使是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亦能明显区别。但是,必须注意,以币背龙图不同为区别收藏当十铜圆,应当是在同一铸地的基础上进行收藏。即按同一省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的当十铜圆,所具有的不同背龙图案,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尤其是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这种现象相当突出。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如“鄂”铭“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则有“部颁大清龙”与“湖北大清龙”之分;“湘”铭“大清铜币”,也有“部颁大清龙”、“乙字龙”、“驼背龙”、“扫帚龙”之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活动,当进入到按背龙图案收藏当十铜圆时,最好手里有一本铜圆类收藏图谱。在对版式繁多的清代当十铜圆,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按图索骥,仍然是必须的。 当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已经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类龙型图案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收藏,更仔细地区分同一省局铸造,同一类型龙图当十铜圆的较小版式。一般来说对当十铜圆背龙图案小版式的区分,主要是看龙头(大头龙、小头龙、葫芦头)、龙尾(大尾龙、细尾龙、七尾龙、八尾龙)、龙角(角内弯、角外弯)、龙爪(四爪、五爪、龙爪下单宝、龙爪上下双宝)、龙珠(大龙珠、小龙珠、龙珠三火焰、龙珠五火焰)、龙刺(龙刺朝上、龙刺朝下),以及龙身周围祥云(大祥云、小祥云、云团多寡)等等细微处的不同。由于现今铜圆图谱拓制及印刷的关系,铜圆的细小差别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铜圆与铜圆的比较。以最普通,最常见的版式为基础,通过比较,拣选出与其不同的版式入藏。 五、以中花,边花,珠圈及字体差异等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圆时,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因此,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圆,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圆,也存在着差异。如中花,即有五瓣花、六瓣花、芙蓉花之分,还有中圆环、中金钱、中满文等等;边花,即有十字花、五瓣花、五点星、五角星、米字星等等;珠圈有大小之分,满文、英文也有大小之分;字体亦有书写及笔划不同等等。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的收藏到了这种程度,则已经不是初入门的,而是具有了相当的铜圆收藏经验。随着对清代当十铜圆各种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对小版式的区别亦会相应的逐渐熟练。以文饰,字体及龙纹细微处等差别,划分出的当十铜圆小版式,相当繁多。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细小版式的拣选收藏,最好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收藏当十铜圆的大小版式,多看多比较是必须的。收藏铜圆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搜寻自己所没有的版式。有兴趣收藏铜圆的初入门的爱好者,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去刻意收集较稀少的错版,合背,合面等等,而是从普通版式开始收藏。这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都是可取的. &/pre&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1、“光绪元宝”;2、“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现在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淮;18、皖;19、东;20、宁。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区当十铜圆之后,则可在此基础上注意各地省局名书写镌刻的不同之处,进行大版式的分门别类收藏。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福建省造铜圆有仅在其上缘书写“福建官局造”者,亦有在左右加镌“闽关”二字者。山东省造铜圆有将省名书写在上缘者,俗称“上山东”;亦有将省名分列于左右者,俗称“横山东”。四川省造铜圆有在其上缘书写“四川省造”者,亦有书写“四川官局造”者。四川省造铜圆上的省名,还有大字“四川”、小字“四川”之分;江西省造铜圆亦有大字“江西”、小字“江西”之分。“大清铜币”中,苏字、宁字有阴文、阳文之分。吉字、淮字、云字、皖字亦有大小之分。这种差别非常明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区分,可以逐一进行收藏。 二、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丑(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丑,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局名集齐十七省二十局当十铜圆之后,则可以按年号收藏每一局所铸造的铜圆。这是清代当十铜圆收藏必须首先进行的最基本的两个步骤,只有完成了按局名按年号的收藏,才能进一步进行较细区别的版别收藏。 三、以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当十铜圆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圆版别的重要之处。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为光边,但是 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圆 。亦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拣选铜圆时,应当注意其是否齿边,是否超厚、超大。如有厚度,直径超过普通常品者,以及齿边者,则应视为不同版别而入藏。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尽管明文规定铸造铜圆的材质为“铜九五铅四锡一”的红铜,而且,大多省局铸造的当十铜圆是合乎规定的红铜圆,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铸造了含铜量仅占七成的黄铜圆。现已在存世的当十铜圆中发现,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局铸造的黄铜圆。其中,奉天造当十铜圆绝大部分是黄铜质,红铜者极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黄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多,尚不难觅。其余省局铸造的黄铜质当十铜圆,存世极其罕少,现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四、以币背龙型图案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所以,首先必须从币背龙图明显区别之处着手。现存于世的清代当十铜圆,其币背龙图有多种,形状差别较大,即使是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亦能明显区别。但是,必须注意,以币背龙图不同为区别收藏当十铜圆,应当是在同一铸地的基础上进行收藏。即按同一省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的当十铜圆,所具有的不同背龙图案,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尤其是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这种现象相当突出。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如“鄂”铭“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则有“部颁大清龙”与“湖北大清龙”之分;“湘”铭“大清铜币”,也有“部颁大清龙”、“乙字龙”、“驼背龙”、“扫帚龙”之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活动,当进入到按背龙图案收藏当十铜圆时,最好手里有一本铜圆类收藏图谱。在对版式繁多的清代当十铜圆,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按图索骥,仍然是必须的。 当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已经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类龙型图案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收藏,更仔细地区分同一省局铸造,同一类型龙图当十铜圆的较小版式。一般来说对当十铜圆背龙图案小版式的区分,主要是看龙头(大头龙、小头龙、葫芦头)、龙尾(大尾龙、细尾龙、七尾龙、八尾龙)、龙角(角内弯、角外弯)、龙爪(四爪、五爪、龙爪下单宝、龙爪上下双宝)、龙珠(大龙珠、小龙珠、龙珠三火焰、龙珠五火焰)、龙刺(龙刺朝上、龙刺朝下),以及龙身周围祥云(大祥云、小祥云、云团多寡)等等细微处的不同。由于现今铜圆图谱拓制及印刷的关系,铜圆的细小差别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铜圆与铜圆的比较。以最普通,最常见的版式为基础,通过比较,拣选出与其不同的版式入藏。 五、以中花,边花,珠圈及字体差异等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圆时,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因此,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圆,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圆,也存在着差异。如中花,即有五瓣花、六瓣花、芙蓉花之分,还有中圆环、中金钱、中满文等等;边花,即有十字花、五瓣花、五点星、五角星、米字星等等;珠圈有大小之分,满文、英文也有大小之分;字体亦有书写及笔划不同等等。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的收藏到了这种程度,则已经不是初入门的,而是具有了相当的铜圆收藏经验。随着对清代当十铜圆各种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对小版式的区别亦会相应的逐渐熟练。以文饰,字体及龙纹细微处等差别,划分出的当十铜圆小版式,相当繁多。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细小版式的拣选收藏,最好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收藏当十铜圆的大小版式,多看多比较是必须的。收藏铜圆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搜寻自己所没有的版式。有兴趣收藏铜圆的初入门的爱好者,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去刻意收集较稀少的错版,合背,合面等等,而是从普通版式开始收藏。这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都是可取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嘉庆等通宝都是清朝的钱币,一种清朝钱币可能会有上百种之多,钱币的价值也受多方面的影响,如用途、品相、年代、传世数目等等.你的问题太笼统,不好回答。清代的钱币有价值比较高的,也有很便宜的。下面提供部分清朝钱币市场价供参考:名称 书体 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天命汗钱满文小平光背 40元  天命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80元 明万历四十四十年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头领努尔哈赤,改后金为大清,建元天命,其间铸天命通宝,面文为老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左右上下序读,光背无文,小平钱径2.7--2.8厘米,重5.46。4克,外郭不规整,赤铜,为女真族第一代贷币,距创有文字仅50余年。汉文钱,面文真书,直读光背,钱径2.6厘米,重4.6--6克,传世汉文钱少于满文钱,然较顺治以下诸钱为少。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 1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5元 顺治元年铸。1644年李自克攻入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清兵乘明乱入关,适逢吴三桂请兵书来,遂至山海关,败李自成于一片石,李败回北京,即皇帝位,第二天撤兵回陕,九月世祖回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撤兵回陕,九月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铸顺治通宝,面文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为五式,一式仿明钱,光背,径2.4厘米,重3.6克,二式汉字钱仿会昌开元,铸局各于穿上下左右。计22字,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荆延阳云襄。径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权银一厘钱,穿左一厘,穿右铸局名。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之十七字,径2.6厘米,重4.4克,五式为满汉文钱:临宁原同宣江东河蓟浙陕昌十二局,径2.8厘米,重4—5克。二式未见西广,一厘米同福江较少。另有合背钱,仿明制记重,记值当十大钱,径4.8厘米,重20克以上。顺治钱奠定了有清一代钱币基础,为嗣后各代所沿袭。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8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 4元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50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罗汉钱 10元 圣祖康熙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尚有巩西二字,径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数背星、月纹及合背钱,记地支钱。当十大钱径4.7厘米,传世以背巩,西,当十大钱罕见,背大字广,南,面文双点通背东者亦少见。记地支钱更罕。.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四种监局 3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小“台” 4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台” 15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西” 3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巩” 2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漳” 1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2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 3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广” 1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清” 8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星月 4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子” 25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丑” 25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寅” 25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巳” 25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干支“福” 250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源局雕母 12000元 世宗雍正年间铸,胤祯得隆科多,羹尧之助,以谋取得帝位。雍正通宝面文楷书,直读,背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满文记局,泉源浙武河昌云苏南安黥巩济晋台川。雍正钱按顺治四式,形态工整,规格统一。在清代诸钱中居少而精地位,一般径2.6--2.8厘米,重3.6--4.5克。存世尚有宝黔折二大钱,径3.1厘米,甚罕见,合背钱亦稀少。.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泉局雕母 1500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3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安局 1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晋局 1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济局 1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川局 8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南局 180元雍正通宝楷书折二背宝黔局 2000元名称 书体 特征 币形 参考价  文字说明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1元 高宗乾隆元年始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文沿雍正满文穿左为宝,穿右为铸局名,新疆红钱穿左满文,穿右为维吾尔文。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武南川济晋陕巩安云黔台伊,库车,叶尔羌,叶尔奇木,阿克苏,乌汁,喀会,和田。币材多用黄铜、青铜、新疆用红铜,一般径2.2--2.5厘米,重2.4--4.8克,分大样,小样,少数钱背有星、汉字,又有记年,记值,合背,吉语等钱。传世以雕母珍贵。...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50元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右“福” 220元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 5元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500元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 150元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陕局雕母 8000元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母钱 1500元乾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巩局 5000元乾隆通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 3800元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元 仁宗嘉庆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穿左为宝,穿右为铸局名;泉源直苏昌浙福武南川晋陕巩云东黔,伊,阿克苏,币材含铅锡各半,故钱质灰暗脆弱,一般径2.2---2.6厘米,重2--4克,少数钱可见星月纹,另有吉语钱,如福康寿宁,天下太平等。此时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传世元珍稀品。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500元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桂” 10000元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直局 400元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宽缘 100元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元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雕母 6000元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6000元嘉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川局 3500元道光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元   宣宗道光年间铸。形制同嘉庆钱,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名:泉源直苏南昌武川浙福晋陕广桂云东黔,伊犁,阿克苏,库车,宝新。道光钱制作粗糙,大小不一,轻重悬殊,一般径2.2--2.4厘米,重2.5--3.6克,清廷由于入不敷出,新疆阿克苏,库车,宝新三局始铸虚值析五,当十钱,亦是清钱虚值钱之始。传世几无稀罕之品。...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 300元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八年” 20元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精铸 500元道光通宝楷书折三背阿克苏局 1000元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雕母 8000元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元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4500元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铁母 2000元 文宗咸丰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满汉文记局,汉文记值,记重,种类繁多,小平钱称通宝,当四,五,八十,五十,称重宝,当八十,百,二百,五百,千称元宝,其时军费大增,国库空虚,使物价飞涨,货币严重贬值。小平钱径2.2---2.6厘米,重2.4---4.2克。同是重宝钱,当五十大者径6厘米,重80克,小者径4.6厘米,重30克,当百元宝钱更是尽出洋相,重者296克,轻者36克,形制极其混乱。咸丰钱品类浩繁,仅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达917种,铸局有:泉源直蓟福陕昌河德晋云东武桂浙济台苏巩川黔南广,伊犁,迪化,叶尔羌,库车,阿克苏,喀会,传世以小平雕母,宝福局计值,计重钱少见,新疆宝迪局当八十为珍品。.                            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当五”戴书 6000元咸丰重宝楷书大样背“伍文” 3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8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28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铁线珍宝背“当十” 2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雕母 5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 35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星月“当五十” 5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 3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星月 8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当百”雕母 1000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当五百” 500元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当千” 900元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当五” 2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五” 5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5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源局“当百” 40元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五百” 500元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千” 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1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直局“当五十” 6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直局“当百” 80元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五” 6000元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十” 8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蓟局“当十” 7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蓟局“当五十” 28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蓟局“当百” 1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济局“当十” 1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济局“当五十” 150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济局“当百” 1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德局“当十” 4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德局“五十” 25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五十” 20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百” 25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陕局“当十” 1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陕十” 220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陕局“五百” 3000元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陕局“当千” 3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8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巩局“五十” 35元咸丰重宝楷书大型背宝巩局“当百” 5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五百” 300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当千” 300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河局“当五百” 4200元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河局“当千” 5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浙局“当三十” 2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浙局“当二十” 18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浙局“当四十” 3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型背宝浙局“五十” 3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浙局当头“百” 20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浙当十” 5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浙四十” 5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五十” 2500元咸丰重宝楷书特大型背“浙当百” 7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当头十” 3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清背宝福局“一十” 25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二十” 15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桂局“五十” 8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昌局“五十” 25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安局“当五十” 28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云局“当五十” 3500元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八” 10元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十” 5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迪局“当五十” 500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伊局“当五十” 24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伊局“当四” 280元  名称 书体 币形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3800元穆宗祺祥年间铸。其时穆宗初登帝位,由载垣,肃顺八大臣辅佐政,改元祺祥,并铸祺祥通宝,重宝钱。未久慈禧摄政即改元同治,祺祥钱未及通行。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计局,小平径2.5---2.8厘米,重宝当十钱径35厘米,重12.5克上下。又有合背钱,祺祥钱传世均甚少。...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2800元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20000元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1000元祺祥通宝楷书小型背宝巩局35000元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3500元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6800元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35000元同治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2元穆宗同治年间铸。因咸丰大钱造成混乱,平钱用途日减,致使许多省局停铸,此钱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济云广桂巩川东武台陕南晋黔,伊犁,阿克苏,此钱铜差质轻,一般径2.2--2.5厘米,重2--3.6克,近期发现一枚背满汉文,宝东钱,径2.5厘米,重5.5克,以辅西氏古钱大辞典,套子钱20品描图之缺,重宝面文同小平钱,背有计值者,径2.3--3.8厘米,重6--12克,传世当十个别局较少见。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 15元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7000元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700元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 8元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 5元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10元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1200元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 2000元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 800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金”、“宇” 8元德宗光绪年间铸。通宝面文多为楷书,少数局亦有篆书,背满文记局名,汉文年叫记年钱。计有:泉源苏直浙昌福武南晋陕川广桂云黔津沽漳河吉宁东奉新,伊犁,库车,阿克苏。另有背记值,星月纹及合背钱,一般径2--2.4厘米,重1.8--3克。广东,福建,天津,吉林有机制钱,山西宝晋局铸大通宝钱径4.8厘米,重24.2克,吉语钱等。重宝面文较通宝钱清秀工整,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名,汉文记值,传世以雕母为珍品,贵州发现一枚通宝当百小钱,径2.4厘米,重2.73克,试问此钱何以流通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日”、“往” 8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来”、“列” 8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宙” 8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下“村” 100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苏”精品1800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白铜背上“福” 1500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250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星月2500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5500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800元光绪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雕母650元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当五” 10元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 10元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 10元光绪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当十” 1200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机制140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库平广一钱” 25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官板四分” 600元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直局机制500元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奉天紫铜机制币180元天子万年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5000元一统大清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3000元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泉局7元清末代皇帝宣统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泉源福广,小平钱径1.2---2.4CM,当十径2.5--3.7CM,近期发现库车当十钱,宝新当十钱新疆红钱,为宣统通宝增加新品,径2.2CM,重3.6克传世较多。.宣统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20元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巩局机制10元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福局机制25元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雕母宝泉局6500元天国通宝楷书折五背“通宝” 30000元太平天国于癸好三年占领南京时鼓铸的折十大钱,面文“天国”楷书直读,背文“通宝”横读,径3.75CM,穿0.95CM重27克,通宝者,表示太平天国通用之宝,因此钱为过渡性钱币,发行时间十分短暂,后改称“圣宝”“通宝”钱销毁改铸圣宝钱,故流传至今,亦极罕见,发现地区仅限南京附近。..天国通宝楷书折五背“圣宝” 230元太平天国楷书小平宋体背“圣宝” 200元太平天国铸。洪秀全于咸丰三年定都南京,并正式铸行太平天国钱,币材金,银,铅铁俱有,然以铜币为主,形制分小平钱径1.9厘米,重2.2克,折五钱径2.85厘米,当十径3.8---4.2厘米,当五十径4.8--5.2厘米,钱文多为宋体字,次为楷书,国字方框内从王,名称不一,有太平天国,天国,背文有通宝,圣宝,初期与后期相比,差别很大,实与国力有关,大花钱径33.5厘米,重达4500克,太平天国钱因其制作精美,广受喜爱,传世以面文:太平天国,背文圣宝者最为长见。太平天国楷书折五宋体背“圣宝” 600元太平天国楷书折十宋体背“圣宝” 1100元太平天国楷书折五十宋体背“圣宝” 1700元太平天国楷书折二背“圣宝” 120元太平天国楷书折五背“圣宝” 500元太平天国楷书折二十背“圣宝” 650元太平天国楷书小平背“太平” 150元太平天国楷书小平背“圣宝” 25元太平天国楷书小平大样背“圣宝”母钱7000元太平天国隶书小平大样背“天国” 220元太平天国隶书小平背“圣宝” 2000元太平天国楷书特大型背“圣宝” 70000元平靖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中” 1000元清晚其天地会铸币,三合会首领李文茂攻占广西和柳州,自称平靖王,并铸平靖胜宝钱,面文楷书直读,形制较通宝欠佳,背文按各军番号铸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及御林军,长胜军七种文字,径2.7厘米,重7--11克,此钱类似钱牌,以表明持有者所在单位。次年李文茂战败身亡。所铸不多,传世难得一见。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长胜军” 3800元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前营” 1200元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后营” 1200元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中营” 1200元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左营” 1200元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右营” 1200元太平通宝楷书小平背月“明” 300元上海小刀会咸丰四年铸,面文隶书,直读,背日、月、或穿下明字,日、月相合乃一明字,以示反清复明之目标,径2.4厘米,重3.2--4.5克,小刀会之太平通宝铸行仅一年,故传世不丰。太平通宝楷书小平背“文” 500元天朝通宝楷书小平背“永” 600元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隶书,直读,背穿上铭一永字或穿下永字,经2.3---2.4CM,重4克上下。传世少见。 皇帝通宝楷书小平小样背“浙” 400元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隶书,直读,背穿上圣,穿右圣,又有背满文宝汉文浙钱,径2.4CM,重5克。背满文者为混在清钱中携带,以避清军耳目。传世较多。皇帝通宝楷书小平背“圣” 2000元开元通宝楷书小平背“武” 1500元 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隶书,直读,开元较通宝大,背穿铭一武字,或穿上,或背右,径2.3---2.5cm,传世难得一见。嗣统通宝楷书小平光背1000元 咸丰十年天地会系统,贵州张保山起义军铸币,他自托大明后裔,号秦王,建元嗣统。面文拙补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径2.3--2.5CM,重4.5--7克传世不多。属罕见品。.明道通宝楷书小平背“天” 1500元 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楷书混厚拙补,直读,背穿上天字,径约2.5cm,传世不多见。
到古币网站上查一下!
要问知多少钱,打听央视经济频道的鉴宝栏目
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当五”戴书 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样背“伍文”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8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铁线珍宝背“当十” 2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雕母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 3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星月“当五十” 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 3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星月 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当百”雕母 10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当五百” 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当千” 9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当五” 2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五” 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5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源局“当百” 4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五百” 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千” 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直局“当五十” 6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直局“当百” 8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五” 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十” 8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蓟局“当十” 7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蓟局“当五十” 2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蓟局“当百”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济局“当十”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济局“当五十” 1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济局“当百”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德局“当十” 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德局“五十” 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五十” 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百” 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陕局“当十”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陕十” 2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陕局“五百”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陕局“当千”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8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巩局“五十” 35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型背宝巩局“当百” 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五百”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当千”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河局“当五百” 4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河局“当千”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浙局“当三十” 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浙局“当二十” 1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浙局“当四十”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型背宝浙局“五十”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浙局当头“百” 20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浙当十” 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浙四十” 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五十” 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特大型背“浙当百” 7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当头十”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清背宝福局“一十” 2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二十”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桂局“五十” 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昌局“五十” 2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安局“当五十” 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云局“当五十”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八”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十” 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迪局“当五十”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伊局“当五十” 24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伊局“当四” 280元 这个是哪年的价格了。给我进点好吗? 现在普通的当十的都15到30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本人有一枚大清銅幣,可是又不知道哪里收?求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清铜币度支部十文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