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佛山导游词开场白

【图文】11、我来当导游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1、我来当导游
上传于||文档简介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课​件​丰​富​精​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大小:8.6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泰山导游解说词:红门路[2][中天门-十八盘]
泰山导游解说词:红门路[中天门-十八盘]
[中天门]中天门又叫“二天门”,双柱式石坊,题额“中天门”。它建在东西向横卧的黄岘岭之巅,这里既是泰山主峰的天然屏障,又是中、西两溪的分水岭。坊北有虎阜石,如虎卧伏;东北是二虎庙,里面祭祀着镇虎大将军骑着黑虎神,这座庙的西侧恰巧占压着虎头。古时在黄岘岭的北边是个大山坳,古木参天,荫荫森森,猛兽出没,虎狼伤人,特别是在夜晚,人们走到这里心里发毛,只好聚集在一起打着锣鼓、举着火把通过,于是后人便在这里建庙镇虎。
庙的东侧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茶楼和中天门饭店;庙的对过是售货亭;庙的西侧是宾馆,再往西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别墅旧址,现在是中溪山宾馆。1983年国家投资在黄岘岭的西北侧创建了泰山索道中天门站。
泰山客运电缆索道,下起中天门,上至南天门西侧的月观峰,全长2078米,落差602米。电缆车每车可乘座游客40人,上、下行两车相对而开,7分钟即达。2000年对其又进行了改造,引进奥地利循环吊箱式索道。索道的上、下站房是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富丽堂皇,与山色相映。
黄岘岭东侧是峨峨高耸的中溪山,因是中溪的发源地而名。山巅有慈恩亭,是1989年台湾陈英杰先生捐资创建的。亭内放置着台湾省澎湖县同胞捐赠的澎湖石,上书碑文,希冀海峡两岸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亭外悬挂着大铜钟,上面刻铸着《道德经》。站在中溪山可东观旭日,西望晚霞,南瞰城廊新貌,北瞻巍巍岱顶。北侧为东溪,俗称大直沟,为汉武帝登封古道,后来渐废,现在尚未开发。
中天门与岱庙相距5.5公里,与南天门相距3.5公里,至大众桥为14.35公里,是游人上上下下的汇合处:或沿盘路继续攀登,或乘缆车空中一游,或步行沿中溪盘道直达泰城,或是乘旅游车沿西溪公路到火车站,都非常方便。西溪公路沿途还有抗金运动时四面绝壁的九女寨,有赤眉军起义遗址天胜寨,有惊险奇绝的扇子崖,有号称“云龙三现”的龙潭奇观以及神奇的“龙洞甘霖”----白龙池。走进西溪窈然而深,蔚然而秀,别有洞天。
另外,在中天门后面还建有大型停车场和各种类型的商店、旅社及饭店,2000年又对其进行了整修。
中天门峻岭阔谷,风景秀丽,楼阁簇拥,登临可赏西溪诸景,可眺傲徕雄姿;可望徂徕似屏,汶水如带;可瞻群峰拱岱,林茂泉飞,缆车凌空,天然成画。清代道光十九年即公元1839年孔宪彝在此题刻:“长风莽荡日曛胧,回指天门又几重。云海平销三万里,朗吟人在众高峰。”
游人从山下至此一直是向上攀登,而中天门后却出现了下行的石阶,这就是“倒三盘”。东侧有吴大澄书写的大篆象形字“虎”,翘尾蹲坐,栩栩如生。
  [快活三里]由此向北至云步桥南叫做“快活三里”,又名“快活天”或“快活山”。人们久登盘道忽逢坦途,气爽景幽,舒畅欢快,大自然的神工造就了波浪起伏的节奏感。沿倒三盘下行是马蹄形的后弯,中途有名泉,崖壁上书刻着“玉液泉”三个字。此泉与山下的王母泉、广生泉并称为泰山三大名泉。泉水甘美无比,含氧量高,又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常饮此水能延年益寿,所以古人称之为“泰山神水”,现在是全国优质矿泉水之一。民国年间的医学家高宗岳在他的《泰山药物志》中,将此水列为泰山十二大名药之一。旧时泰山人流传着一首《名泉诗》:“云泉雾泉白鹤泉,青泉龙泉护驾泉。醴泉双泉大众泉,石乳肝花戏珠泉。圣泉福泉广生泉,香泉神泉王母泉。大珠小珠落玉盘,马跑明堂万福泉。”
  从后弯向北沿石阶而上就是增福庙,里面祭祀着福、禄、寿三尊神像。再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剑凌空,上刻“斩云剑”。此处是谷口,云雨变幻莫测,泰山主峰的寒云顺谷而下时与暖云相遇即化为雨,因此而名。前面路东又有巨石,纹理盘旋若龙,上书“蛟龙石”,又名“龙纹石”。北为月牙亭故址,东崖之上遍布大字题刻:既雨晴亦佳、云路先声、山辉川媚、人间天上、天下名山第一等等。在这里还有一篇与泰山无关的杂文题刻,是民国初年李星源撰写的。作者并非真正伤风遇寒得病,而是借题发挥,以“暴风甚多,寒暖不时”寓意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当时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已侵入华夏大地,他沉痛地批判说:“是物也何物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岂西人所谓人生之第二生命者耶,然英雄豪杰为汝坟,黑其心,灭其性,变易其操守,至死不悟。”
  碑刻作为泰山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会让游客回味无穷,而石刻字谜更增加了泰山的情趣。在斗母宫附近我们曾看到“虫二”,在这里又看到了民国年间李和谦书写的形似小松鼠的字谜。李和谦原来在泰城当饭店小伙计,在店主的熏陶下也略通文墨,经常借助抹桌子的机会渐渐练了一手好字。一天,他与几个伙计登山,走到这里一看:青山绿水,景色绝佳。便兴奋地在石壁上狂书了一个字谜:近看像松鼠,远看似玉兔,宛如在与游人逗乐。但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如果的“如”字,有的说是“如意”的草书,还有的说是“大好山河”的组合狂草等。
  从这里隔溪而望是拦住山,山势险峻,古松遮日,怪姿跌宕。在山腰横耸一峦,似悬似系,叫做“弄月岩”,明代人在此建半山亭。《泰山小史》曾载,亭下有李斯小篆碑,“字不多,而上官征取摩拓,殆无虚日”。后来古亭废毁,秦刻便沉埋荒山。这里的《斯篆碑》在志书中从来没有记载,所以怀疑是《秦刻石》的复制品。如今拦住山弄月岩上,有大字题刻“跛松隔溪奏笙簧”。
  [云步桥]原来在快活三里北头有木桥,叫“雪花桥”。1937年改建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在桥头西崖上大书“云步桥”。桥北大壑忽临断崖,壁立如削,这就是泰山三大断裂之一的云步桥断层。悬崖上石坪宽广,因传宋真宗曾在此搭帐驻跸,所以被称为“御帐坪”。如今柱窝仍历历在目。谷内诸水从云间奔流而来,飞瀑下泻,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蔚为壮观,因而命名为“飞瀑岩”、“天河”或“护驾泉”。崖壁上到处是大字题刻: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明代陈凤梧赋诗:“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
  桥头东有方形石亭,西侧额“酌泉亭”,北侧额“观瀑亭”。亭柱遍刻联语,西侧内联为清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刘光照撰书:“跋险惊心,到此浮云成梦幻;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销沉。”外联为同年刘振声撰书:“风尘奔走,历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亭内侧有清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刘光启题:“曲经通幽处,连山到海隅。”西侧有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段友兰书:“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入青冥端。”北侧有1920年种蔗老圃题:“且依门槛观飞瀑,再渡云桥坊爵松。”
  在石桥的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岩飞流、耸壑昂霄、快活天、气象岩岩等题刻50多处,真、草、隶、篆、行书、飞白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真是名副其实的天然书法展览。
  自桥头西沿石阶而上是三蹬崖,因为陡险难攀,俗称“三瞪眼”。崖之上有“排闼送青”、“栏环翠秀”等题刻。“排闼送青”语出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在上面的平地上有巨石如屋,柯绍皋题“飞来石”。明万历三十一年即公元1603年的盛夏,遇到暴风雨,巨石从山巅滚落至此。
  在御帐坪东北的山坡上,有巨石叠罗,如老翁拱立,这就是著名的接驾石。传说宋真宗封泰山时有灵石接驾。
  [五大夫松]飞来石北有五大夫松石坊,旧称“诚意门”,又名“小天门”。原来石坊已毁,1984年重建。坊西有古松,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大树下,护驾有功,被封五大夫。秦代官爵共有二十级,五大夫是第九级。东汉《汉官仪》、《泰山记》均说“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到了唐代,由于陆贽在《禁中青松》一诗中有“不羡五株封”之句,便演义成五棵松树了。后来暴雨冲走了三棵,至明代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又被洪水冲走两棵,所以清代雍正八年即公元1730年,钦差丁皂保奉皇帝之令重修泰山时又补植了五株松,如今仅剩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古松西侧是五松亭,又名“憩客亭”。古亭面阔五间,环廊卷棚歇山顶,今为历代帝王塑像展室。为保护古松,2000年在北侧建秦封殿,将秦松置于半封闭的院落中。五松亭后拦住山上有“望人松”,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邀客,这是泰山最珍贵的古树名木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
  [朝阳洞]望人松西北是朝阳洞,因有天然石洞向南而名,旧名“迎阳”,又叫“云阳”,洞的后壁有线刻元君像。如今朝阳洞前有一组现代建筑,是茶舍、饭馆。院北原是元君庙旧址,院南是乾隆驻跸亭旧址。
  朝阳洞东北有深涧大壑,高耸入云的绝壁上书刻着乾隆的《咏朝阳洞诗》:“迥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碑高20余米,宽约9米,字大一米见方,因名“万丈碑”,又叫“青摩崖碑”。在它的东面又有摩崖石刻,是张宗昌于民国间题书。洞北有巨石,上面有大字题刻:“峻极于天,发育万物。”这就是泰山的主题。
  巨石之北原来有古松独挺山崖,虬屈苍劲,有君子傲然不倚之姿,明代涂泽民为羞辱秦封五大夫,便在这里题书“独立大夫”,方元焕又题“处士松”。明代万历三十一年被风雨所毁,现在仅存题碣。前面就是新建“对松山”石坊。
  [对松山]请看,前面有两座大山,双峰对峙,古松万株,苍翠蓊郁,层层叠叠,这就是著名的“对松山”,又名“万松山”、“松海”或“十三层松”。下有千仞之渊,上荫百仞之松,云出其间,天风莽荡,虬舞龙吟,松涛大作,堪称奇观。李白有“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的诗句,乾隆则言“岱宗穷佳处,对松真绝奇”。谷口内外有:松门、松云绝壁、举足腾云、雄山胜景、松涛云壑、至此又奇、苍松翠霭等题刻。西崖上还有一组线刻画:一只粗壮有力的拳头将披发山鬼打翻在地,上题“永居九幽”,迥异众刻,为岱阳唯一摩崖刻画。前有对松亭,耸立西岩崖,是明代乾坤楼旧址。亭南旧有圣水桥,原盘路在溪东,清乾隆末年改盘路于溪水西侧。亭对岸绝壁如垣,大字题刻尽述其胜:龙洞、林远尘、明月松翠、涛声云影等。
  对松山至此,谷愈狭,崖愈危,松愈挺,景更奇。民国年间任克溥题诗西崖:“岩岩气象岱宗开,五岳首推信壮哉。势接沦溟藏雨露,形连霄汉起风雷。千丛脉秀龙鳞树,万丈骨高虎卧台。策枝重游堪纵目,盘桓懒去问蓬莱。”
在对松亭东南,沿大字石壁下的野径,盘旋百余米即见红庙一间,这便是神秘的“梦仙龛”。单脊硬山顶,悬坠于对松山南端绝壑危崖之上。清代道光年间封见亭游泰山至此,见翠岩壁立,松荫茅屋,恰与曾在泰安任过知府的先父所云梦游泰山仙境相同,便建龛纪念。龛前镶嵌着双碣记其事。若在谷内远眺小庙,真乃万绿丛中一点红,分外引人注目。
  [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东壁上题写着“问心朝山”,十八盘自此处开始。开山之北,西崖上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书一笔大草“龙门”二字。这里今有龙门坊,东为大龙峪,众水归峡,飞泉若泻。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因见春节后朝山者甚多,旧盘道拥塞不堪,往往有人被挤坠崖谷,于是就在这里跨溪建拱桥,名为“度天桥”。并且顺大龙峪源头修建新盘,直达碧霞祠神门,让登岱顶的游人分上下两道,以免拥挤践踏。桥与新盘均毁于清代乾隆年间,1996年泰山管理部门重建新盘,直达碧霞祠。
  在盘口之北有两山陡立,中为一线天,因名“石壁谷”。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为十八盘,上有南天门,下有双柱式升仙坊。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这就是著名的“天门云梯”奇观。古时泰山十八盘是专指升仙坊以北的紧十八,因为这里陡险奇绝,难于攀登,古人便在盘道两侧各树立十八根大铁柱子,共计三十六根,恰于周天之术相吻合,柱子上还挂着铁索链,这才是十八盘的真正来历。明清时以升仙坊为界,上为紧十八,下为慢十八;到了民国年间又出了三个十八盘,自开山至龙门坊为慢十八,龙门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升仙坊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00多级,2000年又予以整修。紧十八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云路千盘诸刻。中途有悬空巨岩,如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为“迎客佛”。三个十八盘不足一公里,垂直高度却有400余米,何等峻拔、何等艰险!登上中天门翘首北望,南天门象嵌在翠峰间的红宝石,十八盘像玉皇大帝的天绅玉带飘挂在天门下的峡谷中,神采飞腾,令人遐想。登上十八盘,仰望天门,近在咫尺,门若悬空,陡崖欲坠,这时虽汗流浃背,万分艰险,但两旁“天地交泰”、"如登天际”、“努力登高”、“共登青云梯”等题刻却在不断鼓励着你登峰造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明代诗人祁承业有《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
著名的“泰山十八盘”就从这里开始了。所谓泰山十八盘一“盘”,就是一段连续的石阶,从这里到南天门共97盘,1633级,乖直高度400余米,而两点距离却不足l公里,其陡峭便可想而知。“十八盘”共有3个,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过了对松山,盘道劈石而进,有一处两边残岩壁立,是开山修路的遗迹,像门一样,日称“云门”,亦叫“开山”,著名的“泰山十八盘”就从这里开始了。所谓一“盘”,就是一段连续的石阶,从这里到南天门共97盘,1633级,乖直高度400余米,而两点距离却不足l公里,其陡峭便可想而知。“十八盘”共有3个,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按中国的传统习惯,往往以9或9的倍数表示其多,3个十八盘即暗示着天门虽然在望,但“行百里者半九十”,道路依然很长,不能唾手即得。同时,它的紧紧慢慢又使得艰苦的行程并不单调,给人以在劳累中观赏、遐想与体味的余地。
踏上十八盘,“翔凤岭”."飞龙岩”一左一右扑面而来,欲倾欲坠,大有“”之势;南天门雄踞两山之间,扼守极顶要冲,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接天门的盘道,如天梯倒挂,如银河下泄,沟通了人间与仙境;天门之上,“摩空阁”红墙黄瓦神采飞扬,迎山风而傲浮云,令人望之动情。在这里人们才真正体会到了泰山的雄伟—漫漫来途说明了它的大,人云的顶峰说明了它的高,竖直的天梯则是它的险峻。只有在登攀中,人们才能识得泰山。
从升仙坊至南天门为“紧十八盘”,是登山盘路中最为艰难处,盘与盘之间的距离,只不过是两个台阶的宽度,人们到此常常汗流侠背,气喘吁吁,甚至有手足并用者,然而却无一人叫苦,更无一人退缩。是的,胜利的喜悦固然给人以动力,道旁石刻中古人留下的勉词“努力登高”、“首出万山”、“共登青云梯”……也给人以鼓舞。但再看一看那身负重荷的挑山工,再想一想当年无名无姓的凿石修路人,眼下的艰苦谁还能放在心卜呢?大山无言,它自能激励人们向上,而只有义无反顾地向上,才能战胜险阻,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
&石阶一个个地数过来,汗水一滴滴地落下去,当你最终站在南天门之下,清风徐来,疲劳顿消时,你是否已体会到了李太白登上顶峰后“天门一长啸”的快意?曲曲折折,花明柳暗的登天古道走到了终点,虽然我们并没有成为仙人,但是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掂量出了自我的价值。举目四望,寥廓江天无涯无际,我们更能领会到“登泰山方知天地大”的新的时代精神。古人喜登山,在登山中多有所悟,而我们若在攀登中把雄伟的自然之景同人生的奋斗要义结合在一起,不也能从中悟出人生的自我实现就犹如这登泰山一样吗?我们没有成仙,但我们得到了精神的升华。
------------------------
身居“五岳独尊”之显,接纳历代帝王封禅,它雄居华北平原大地。它崇高、神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在世界遗产中,大集自然文化于一身,是全人类的财富。
将行泰山,当是心怀敬仰之心,虔诚前往。在帝王走过的路上感受历史的沧桑,置自己于历史长河中游览如画的风景,此乃不枉泰山自行,也可对住“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之谓也。
&一、东岳泰山由来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山以岳遵,岳为东最”。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我国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封禅典礼,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观赏,吟咏赞叹。到泰山,既可以饱览历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异峰突起在华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势突兀挺拔,气势磅礴,颇有“擎天捧日”之势,通常被人们看做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泰山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鲁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内,外围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历城、长清、肥城和济南等地,起伏绵延达200多公里,总面积为426平方公里。人们通常把泰安境内的泰山主峰及其邻近的山地称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围的低山丘陵总称为“泰山山区”,它是鲁中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地质构造分类来看,泰山属于“断块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壳断裂上升作用形成的。从红门宫以南的一天门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仅5000米的距离,垂直升高竟达1300多米;其间形成了三个明显的阶梯,一个在一天门,一个在中天门,另一个在南天门。泰山是我国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的标准地区之一。它的古老岩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变质沉积岩层,以及各种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基性侵入岩体和岩脉等,它们统称为“泰山杂岩”。泰山杂岩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据同位素测定,泰山群的年龄在25亿年以上,杂岩中的岩体的年龄也在22亿年至17亿年之间。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为“玉皇顶”,又称“天柱峰”,其相对高度为1391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大陆口的第一高山。它山势峻拔高挺,素有
“泰山天下雄”之誉。泰山有“丽、幽、妙、奥、旷”五大游览区,即山麓的“丽区”、山顶的“妙区”、登山东路为“幽区”、西路为“旷区”,以及分布在山后的“奥区”。
&二、东路登山步步景:登泰山原有东、中、西三条路。自隋唐以来东路逐渐废弃,仅剩中、西两路,于是原来的中路就成了现在的东路。到泰山的游客大多习惯从东路开始登山,沿此线路自山麓的岱宗坊溯中溪至玉皇顶,行程近10公里,有约7000级石阶可登。岱宗坊是东路登山的门户,其余文物古迹多集中在道路两旁,主要景点有景色如画的王母池、富丽堂皇的红门宫,以及万仙楼、斗母官、三宫庙等;过了三宫庙,向东北拾阶而行,可达经石峪,这里有刻在大片天然石坪上的北齐石刻佛教《金刚经》,全文隶书,字大约50厘米,字体遒劲,被誉为“榜书之宗”、“大字鼻祖”,虽经1400多年的风雨侵蚀,现在仍存留着1000多字。从经石峪折回正路,过柏洞后,山势渐陡,在群峰对峙、峭壁矗立之处有悬崖欲坠的壶天阁,经“回马岭”、“峰回路转”石坊,迈过步天桥,越十二连盘就是中天门。中天门也叫二天门,海拔847米,正好为旅程的一半,它处在山腰间,仰观泰山陡立,云梯高悬,南天门遥遥在望;俯瞰奇峰幽谷,松柏苍翠,汶河流水似一条玉带;东西中溪山群峰对峙,西面凤凰岭蜿蜒起伏,令人心旷神怡。从中天门起山势越来越陡,过造型古朴的云步桥,经古树幽雅的五松亭,走如石如窟的朝阳洞,这里既能看到“斩云剑”、“飞来石”等奇异山石,观赏“迎客松”、“五大夫松”等景致,又能品味历代题字刻石。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乃遂上泰山,……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人们就称它为“五大夫松”。据说原树已在明乙历年间毁于山洪,现在的松树是清雍正八年(公元
1730年)补植的。后人因将五大夫松误认为五棵松树,就补栽了五棵,还修一个亭子,名“五松亭”。现在这五棵松树也只剩下了三棵。在五松亭上面的山崖上,有一株古松,传说它是秦始皇封“五大夫松”的见证,它有“俯望”、“迎人”之态,因名“望人松”,也就是泰山迎客松。五松亭北的朝阳洞,因其朝阳而得名,再往前就是对松山,也叫“万松山”,这里双峰对峙,万松叠翠,下临千仞深渊,上蔽千年古松,乱云飞渡,观松听涛,景味异常,乾隆曾称之为:“岱岳最佳处。”从对松山到南天门,行程不过1000米,却要攀登石阶1954级,相对高度达400米,几乎垂直上下,这就是登泰山的最艰险之处——十八盘,三个
“十八盘”称之为“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十八盘始悬梯直立,令人望而生畏,当地有一名俗语:“到了十八盘,游人心里寒。”
屹立在十八盘之首的就是南天门,是岱顶第一名胜,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回首俯视,“天梯”高悬,云涛汹涌,凉风徐徐,游人似觉悠悠欲飘,进入“仙界”。岱顶景色雄奇壮丽,有碧霞祠、唐摩崖石刻、玉皇庙、日观峰、瞻鲁台、探海石和月观峰名胜古迹。登泰山极顶,可尽赏
“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当年孔子游泰山时,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誉。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著名诗句更是脍炙人口。
岱顶以北的岱阴,有幽径清溪,怪石突立的后石坞,挺拔奇秀的天烛峰,尤以“石坞松涛”最佳。这里幽深雅静,人迹罕至,素有泰山“奥区”之称。
黑龙潭是泰山西部的重要名胜,三道瀑布飞泻直下,瀑以潭名,叫龙潭瀑布。潭上的长寿桥宛若长虹横跨西溪,桥下悬岩百丈,溪水奔腾,像倾倒万斛珍珠,水花四溅,如雨似雾,水声如击鼓撞钟,山鸣谷应。清光绪年间,泰安知县毛蜀云书一幅楹联云:“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普照寺位于环山路以北古柏蔽日、宁静幽雅的青山怀抱之中,是泰山现存最好的佛教寺庙。位于泰山西北麓玉符峰的灵岩寺,始建于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现在的灵岩寺是唐贞观中至大宝初,高僧慧崇所建。千佛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殿内有尊宋代大型彩色罗汉泥塑,它无一般佛教造像的固定程式,每尊塑像的姿态不同,性格各异,肤色、表情、动作、衣着均不雷同,神态逼真,气质刻画入微,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寺周有“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
“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雪”等胜景,难怪明代学者王世桢称“灵岩为泰山背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
-------------------
& 山东省泰山专辑
山东最著名的风景区是泰山,古代名岱山,巍立于山东省泰安市城北。自古号称“中岳”,居中国五岳之首。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全山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址2000多处。歌颂泰山的刻石、碑记无数。
自然地理  泰山位于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主峰天柱峰海拔1545米,方位东经117°6&,北纬36°6&。泰山雄伟壮丽,河溪纵横,植被茂密,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
风景名胜  泰山风景区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山文物& & 泰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现存主要古遗址42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5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石窟造像14处,近现代文物12处,文物藏品万余件。
封禅祭祀、宗教  封禅祭祀即是古代大山崇拜及郊祀天地的发展和嬗变。泰山雄踞东方,巍峨耸立于华北大平原,在古代被认为是“万物之始,交代之处”,因而被推为五岳之宗,成为历代帝王封禅、朝拜的圣地。
文学艺术  泰山的文学艺术活动源远流长。诗歌始于《诗经》,散文肇于先秦,小说起于魏晋,书刻艺术佳作辈出,被誉为“中国天然书法展览”。
第十三届泰山国际登山节
已经于日至9月9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该届登山节由泰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社、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中国登山协会、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山东电视台联办。
各路旅游区介绍
中路旅游区也称泰山幽区,是古今登泰山最主要的游览区域。风光秀丽,名胜众多。这里的登山道路宽阔整齐,它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登封古御道的基础上,经历代拓建而成的。自泰山山门岱宗坊始,至岱顶南天门,全长6.5公里。石阶千盘,峰回路转,林荫夹道,溪瀑争流,亭台楼阁,风景幽深。沿途两侧碑碣题刻触目可见,古代建筑最为集中。主要有岱宗坊、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云步桥、五松亭、望人松、对松山、梦仙龛、升仙坊、十八盘等胜景。游览本区,沿中路步行攀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游人可尽情领略泰山的壮美,体味它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岱麓旅游区也称泰山丽区,指的是泰山南麓东起王母池,西至樱桃园一带清幽明丽的游览区域。岱麓地处山城结合部,依山临市,环山公路贯通东西,交通十分方便。这里环境清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名胜古迹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主要景点有王母池、老君堂遗址、金山、范老墓、普照寺、冯玉祥泰山纪念馆、石堂遗址、烈士祠、滦州起义纪念碑、三阳观、五贤祠遗址、洗心亭、卧象石、冯玉祥墓、大众桥、樱桃园等。
 西路旅游区也称泰山旷区,是自西溪谷口大众桥至中天门的游览区域。这里,现已建起了旅游公路,乘汽车沿黄溪河溯流上行,可直达中天门。在公路的近旁还有一条登山小径,循阶而上,步行也可抵达中天门。西路游览区峰峦起伏,群峰耸秀,谷深峪长,潭静瀑飞,林木繁茂,景色旷秀。元代徐琰《萃美亭记》赞美道:“泰山胜景窈然而深,蔚然而秀者,西溪而已”。元王旭《西溪》诗曰:“我爱西溪好,披云屡往来。一川烟景合,三面画屏开”。的确写出了西溪的特色。主要景点有天外村、龙潭水库、建岱桥、香油湾、白龙池、黑龙潭、马蹄峪、顺天桥、通天桥、黄砚岭等。
 桃花峪旅游区,又称泰山秀区,位于泰山西北麓,因旧时桃林满谷而得名,是近年来新开辟的风景旅游区。这里,奇峰垒列、峰崖耸峙,林深涧曲,豁达空旷。峪底筑游览公路,逶迤长10公里。沿途千潭叠瀑,万壑汇川,丹英饰涧,纷飞如雨,故又名“红雨川”或“红甫川”。从季春到孟夏时节,绯红的桃花满山遍谷,与青山丽水交织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因此,又有“桃源仙境”之称。元代张志纯颂曰:“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桃源知不远,浮出落花红”。主要景点有元君庙、彩带溪、钓鱼台、一线泉、元宝石、海眼、黄石岩、老龙湾、鹦鹉崖、一线天、猴愁涧、桃花源等。
 后石坞旅游区称为泰山奥区,是以岱阴后石坞为中心的游览区域,后石坞自古即被称作岱阴第一洞天。这里,奇峰耸秀,怪石嶙峋,峰险谷深,旷远清幽。岱阴步行道独足盘环绕其间,为明万历年间所辟。沿独足盘攀登,行愈远,路愈险,山愈奇,景愈胜。主要景点有乱石沟、避尘桥、八仙洞、黄花栈、天空山、元君庙、灵异泉、莲花洞、玉女修真处、九龙岗等。后石坞景区内古松遍布,有的侧身绝壁,有的深居谷壑,有的直刺云天,有的凌空欲飞,千奇百怪,妙趣横生。微风吹来,松涛阵阵。古人曾赋诗云:“石坞松围万倾阴,纡回鹤径入萧森。凌晨海雾平清涧,向夜江涛卷碧岑。脂落悬崖收圃药,响连幽洞听鸣琴。耳根何幸尘缘洗,谡谡犹闻太古音。”
 傲徕峰旅游区也属泰山旷区,指的是自西溪黑龙潭至傲徕峰一带的游览区域。区内树木荫翳,盘路曲折,清泉奇石,瑰伟万状。山明水静,景色秀丽。主要胜景有黄西河、黑龙潭、西溪石亭、长寿桥、竹林寺遗址、无极庙、元始天尊庙、圣贤洞、地母宫、太阳庙、月亮泉、天胜寨遗址、扇子崖、傲徕峰、九女寨等。黑龙潭是西溪最负胜名的景观,夏日水盛时节,在此可见“龙潭飞瀑”奇观。长寿桥横跨西溪,宛如长虹卧波。扇子崖高耸峻峭,形如扇面,又像一个巨型“仙人掌”耸立眼前。傲徕峰是泰山西溪最高大的山峰,晴日在龙潭水库的水面上,可观“傲徕倒影”奇观。
在泰山的东北麓,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登山步行路可直达岱顶,沿着这条路,可游览以奥著称的天烛峰景区。天烛峰旅游区下起“天烛胜崐境”坊,主要景点有仙鹤湾、三折瀑、鲤鱼背、望天门、华山松林、大、小天烛峰、将军山、罗汉峰等。这是一个充满山林野趣的游览区域。这里,蓝天高远,大山空旷,松涛阵阵,白云悠悠,是寻古探幽的好地方。
 灵岩旅游区位于泰山西北麓,是以灵岩寺为中心的游览区域。四面环山,中间为谷,峰峦叠嶂,苍岩如堵,飞泉激越,溪水曲回,松柏苍翠,殿宇峥嵘,碑碣林立,名胜荟萃,素有“
灵岩奇异出尘寰,压尽江南万重山”之赞誉。游人至此,如入仙境。主要胜景有灵岩山,灵岩胜境坊、十里松、黄茅岗、崇兴桥、灵岩寺、墓塔林、辟支塔、甘露泉、可公床、白云洞、证明殿、一线天、朗公石、巢鹤岩等。
徂徕山为泰山支脉,位于泰安城东南20公里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诗经.鲁颂》中有“徂徕之松”的诗句,《水经注》中也有“山多松柏”的记载。徂徕山面积约250平方公里,最高峰为太平顶,海拔1027米。它背依泰岱,东接新甫,汶河蜿蜒西去,气候湿润,林木茂盛,峰峦嵯峨、风景秀丽。文物古迹众多,现存历代碑碣50余块,摩崖石刻100余处。主要景点有太平顶、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中军帐、竹溪六逸故址、独秀峰、光华寺、礤石峪、石介故里、北朝摩崖刻经等。
泰山地质构造复杂,地学内容丰富,地质现象典型,是一个天然的地学博物馆。泰山地学奇观旅游线分布于泰山上下及周边地区。主要景点有:张夏寒武纪地层剖面、红门至中天门的“桶状构造”、虎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普照寺细粒闪长岩、傲徕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蒿里山三叶虫、岱道庵断层崖、王母池泉水、大藏岭的红门岩脉、经石峪大石坪、万笏朝天、壶天阁双层谷、中天门球状风化、斩云剑来历、云桥飞瀑成因、仙人桥由来、岱顶拱北石、后石坞石海、阴阳界奥秘、黑龙潭迭瀑、灵岩寺箱状褶曲等。
泰山脚下的泰安城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因泰山而建,因泰山而发展,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山、城、水一体,是中国东部的一座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取“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之意。改革开放以来,中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古老的泰安焕发了勃勃生机,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目前,建成区面积44.3平方公里,人口38.5万。
  市区内既有古朴苍然的历史遗迹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又有栉比鳞次的现代化高楼和人流如织的繁华街市。游览、休闲、购物各随其便。城内主要名胜有东岳神府岱庙、双龙池、遥参亭、灵应宫、清真西大寺、火车站德式小楼、蒿里山、奈河公园、通天街、洼子街、红门路等。
 岱顶游览区也称,是自南天门至玉皇顶大约0.6平方公里的游览区域。攀越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就算进入了天府仙界,此处,“日近云低”,“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信步天庭,可尽览泰山绝顶的无限风光。虚无缥缈的月观峰,金碧辉煌的碧霞祠,直插云天的玉皇顶,扑朔迷离的无字碑,都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妙不可言。岱顶集中了泰山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的精华,是游览泰山的高潮所在。主要景点有南天门、天街坊、天街、白云洞、日观峰、探海石、仙人桥、瞻鲁台、玉皇庙、大观峰题壁、孔子庙、孔子崖、青帝宫、丈人峰、碧霞祠等。除此之外,还可欣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雾凇雨凇、碧霞宝光、云海玉盘等泰山奇观。
  东平湖位于泰安市东平县境内,总面积632平方公里,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描述的“八百里梁山泊”的仅存水域。东平湖山水相依,烟波浩淼,鱼帆出没,景色秀丽,素有“小洞庭”之称。198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东平湖沿岸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白佛山在县城西北,有佛窟四处,大佛窟刻释迦牟尼坐像,高达5米。司里山在湖西岸,主峰崖壁四周有造像470尊,最高一尊12米,为山东之最。旧县二洪顶崖壁刻《文殊般若波罗蜜经》,为北齐名僧安道一所书,总面积近千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佛”字达4.6米。湖中有土山岛,岛上有藏梅亭、洄源亭。湖西有腊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上有泰山行宫、玉皇殿、药王庙、三清宫、老虎洞等名胜。湖西石庙村,旧为石碣村,据考为《水浒》传阮小二、阮小七的家乡。
---------------
“泰山”一词的文化意蕴泰山十八盘
  郭沫若先生曾说:“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泰山为“五岳之首”,自古便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因此泰山成为历史上唯一有资格接受皇帝封禅的名山。历代文化名人无不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到此游览,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大量文化遗产为泰山文化的形成积淀了厚实、独特的传统文化意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形容重大的或有价值的
  传统文化中“泰山”一词常用来形容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物。例如:“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汉朝杨雄《解嘲》)“我与你情似泰山,恩同东海,誓同生死。”(《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最
  有影响的莫过于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写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以此赞扬因公牺牲的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猛兽吞狐,泰山压卵”
  强大的势力或绝对的优势
  人们常用“泰山压顶”来比喻强大的势力或绝对的优势。与此意相同的还有“泰山压卵”,即以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如:“况履顺讨逆,执政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晋书·孙惠传》)“六军之来,殄此丑夷,如泰山压卵耳。”(明·赵弼《何忠节传》)古人常用“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形容人胆量很大,修养到家,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仍临危不惧,镇定自如,如:“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宋·苏洵《心术》)
  “有眼不识泰山”
  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人们所敬仰的人
  “泰山”也用来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人们所尊敬的人。语出《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现在人们常用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有眼不识泰山”,来比喻因只看表面现象而没有认清对方的社会地位或是低估了对方的能力。传说鲁班在泰山下收了一个徒弟,名叫“泰山”,泰山因为年少贪玩被开除了。后来,鲁班到集市上,看到有人在卖竹器家具,每一件家具的样式都是鲁班没有见过的。经卖竹器的人指引,鲁班见到了那个工匠,原来就是泰山。鲁班向泰山说:“你做的这些东西太好了,当初真不该把你赶回家,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旧时人们用“泰山其颓”来哀悼大家敬仰的人。如:“梁实秋先生逝世,英美文学界皆感‘泰山其颓’”。“颓”意思是“崩塌”,喻众人仰望者去世。史载孔子将死之时作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歌中自称“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泰山崩塌。(《礼记·檀弓上》)
  “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安定稳固的依靠
  泰山雄浑苍劲的岩石,兀立千仞的绝壁,给人以坚固深沉、浑厚安稳的感觉。因此人们赋予它强有力的靠山之意。成语“泰山可倚”意为如泰山一样可以倚靠。出自《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年》:“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彖曰:‘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一些成语将“泰山”的“靠山”含义扩展为安定稳固,不可动摇。如“安于泰山”和“稳如泰山”这两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很广,其出处是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靠了泰山之力”
  岳父的别称
  我国有将岳父称作“泰山”的习惯,其出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泰山有丈人峰,另一说出自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二·语资》:当年,唐玄宗要封禅泰山,命张说为封禅使。按照朝廷老规矩,封禅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迁升一级。张说有一女婿叫郑镒,是九品官,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赐绯服。唐玄宗询问原因,郑镒一时无话可答。这时宫廷戏子黄幡绰接过话头调侃道:“这是因为靠了泰山之力”。
  “泰山石敢当”
  避邪化煞之风水镇物
  旧时,人家住房门对桥梁、巷口或道路要冲,屋主为求平安,就在墙外或屋脊立一小石碑,上刻“泰山石敢当”五字,用以避邪。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八:“吾邑人家门户,当桥梁巷陋之冲,则竖石碑,书‘泰山石敢当’五字,以镇之。”
  有关“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据民间传说,“石敢当”的起源与“黄帝”有关。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所向披靡,猖狂之极,登上泰山大呼:“天下有谁敢当?”女娲投下一块泰山石,喝道:“泰山石敢当!”蚩尤仓皇落败。黄帝于是遍刻“泰山石敢当”,用以震慑蚩尤,并最终打败蚩尤。
  唐宋以后泰山刻石流行于民间,这一习俗在浙闽粤沿海尤为盛行。“泰山石敢当”也表现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门神“吞口”。那里将“泰山石敢当”与门神结合起来,在门上钉木制虎头,在虎口中书写“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习俗在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也有传播。日本最早的“泰山石敢当”石刻在宫崎县,立于1868年。根据统计,日本全国的石敢当雕刻遗存总共有600多块。泰国首都曼谷多处可见“泰山石敢当”。马六甲众多的店铺门上方都有“泰山石敢当神之位”的碑石。
  “黄河如带,泰山若厉”
  用作誓词
  用“泰山如砺”作誓词,其意与“海枯石烂”相近。例如:《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汉高祖分封功臣时颁布誓词说:“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爱及苗裔”。意思是:即使到了黄河变成像衣带一样的小河,泰山变成只有磨刀石那么小块,汉朝江山也将永远安宁,你们的爵位亦可永葆,延及子孙后代。& 
--------------
徐霞客有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传颂数百年,可以看作最经典的风景区广告。不过就字面意思而言,这位大旅行家的结论似乎还是是有些片面了。不错,从自然景观的角度看来,黄山所拥有的奇松、险峰、怪石、云海,黄山上美得令人心醉的日出与晚险几乎涵盖了一座风景名山所应具备的一切,纵观海内名山,在这方面能出其右的的确不多。然而,在中华文化的氛围内,一座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除了和其自然景物相关,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气息。中华名山往往各在文化和历史空间中的拥有一个独立的坐标,就此而言,无论是“五岳归来不看山”也好,“黄山归来不看岳”也罢,都有些失之偏颇。
相对而言,五岳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难被任何一座山所取代的。也可以说,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我们,在内心深处,也许都或多或少有些“五岳情结”。当我们形容英雄死得其所,会用“重于泰山”;当我们决定义无反顾的向前,会用“自古华山一条路”;就连岳父也被我们尊为“老泰山”;自金大侠在《笑傲江湖》中创下“五岳剑派”,在《射雕》中开辟“华山论剑”以来,“五岳”更在人们心中增添了一分传奇色彩。
正是在这种“五岳情结”的驱使下,我在游览黄山后的第四年来到了五岳行程的第一站:泰山。相信我的同龄人都曾读过杜甫的“岱宗夫如何”和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想当年,坐在课堂内捧着课本大声颂读,心却在朗朗书声中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泰山之颠。试问谁又不想体会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
-----------
十岁男孩跌下泰山十八盘滚落30级台阶血流不止
------------------&
来源:齐鲁晚报
4日上午,一名10岁的河南籍男孩和家人在泰山顶看完日出后,下山至十八盘升仙坊处不慎踩空,滚落30级台阶后幸好被两名游客及时拦住。4日上午7时26分,山东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队泰山中队接到游客报警,一名男孩在升仙坊处不慎踩空滚落30级台阶,血流不止,救援官兵接警后携带担架、急救药箱火速赶往现场救援(上图)。
-----------
山东泰安:50名学子挑战十八盘 参加成人礼
8月24日,2009年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百名阳光学子中的50名相聚泰山,由省旅游局、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齐鲁晚报、泰山管委主办的“利群阳光学子励志夏令营”活动在泰山举行。50名学子共同挑战泰山十八盘、参加成人礼等,感受励志和成长。
22日,100名获得资助的阳光学子名单公布,为弘扬阳光学子们勇敢、乐观、坚强的品质,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助力,24日,组委会综合考虑后,邀请50名学子参加了本次“利群阳光学子励志夏令营”活动。
  24日上午9点,50名学子在泰山脚下天外村广场相聚,全国优秀导游、济南国信旅行社总经理张晓国在登山总动员时说,崭新的人生从攀登泰山开始,感恩的心灵从成人仪式起航。之后,学子们乘车赴中天门,徒步向泰山之巅进发。中午11点,学子们登抵泰山十八盘,陡峭的十八盘是学子们攀登中最为辛苦的一段,励志夏令营分别赋予“我十八勇攀泰山”、“银十八自立自强”、“金十八辉煌一生”的深刻含义。蒙蒙细雨中,学子们无一人掉队,都登上了南天门。
  下午1点,泰山大观峰下,“感恩自强、快乐成长——利群阳光学子中华成人仪式”将夏令营活动推向高潮。仪式上,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胡忠华代表主办单位讲话时说,截至今年,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在山东连续举办了8年,资助学子800名,他们中很多已成长为社会栋梁,“利群阳光学子励志夏令营”选在泰山举行,因为历尽沧桑挺拔的泰山与寒门学子们逆境突破的品质有着共同的意义。
  成人仪式上,学子们面向国旗庄严宣读“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成人誓词;宣誓后,学子们还在“泰山见证成年、攀登成就辉煌”纪念簿上签名,“泰山长者”为每位学子“正冠”,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等主办方嘉宾为每一名阳光学子颁发“成人证书”。学子卢嘉驹说:“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如同阳光洒在我们每个寒门学子的心中,你们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励,我们将更加发愤图强,报答所有好心人的恩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平白佛山大墓被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