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载株潭修铁路株谭镇那村姓欧阳多

历史沿革/株潭镇
上坊宝塔株潭,初名槠树潭,设镇于1931年,日,设立株潭镇,其管辖范围为原株潭公社所属大队(赣府字79号)。198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县辖镇至今。株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镇内发现有西周时代文化遗址,自北宋迄清有进士、举人、知府、知县、将军等45人;民国时期有大学毕业生、官职人员131人;建国以来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大学毕业生有500多人。株潭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对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也较为有利。但也常出现一些不利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不利气候因素,如春季低温、阴雨,初夏小满寒、盛夏洪涝和干热风,夏秋干旱,秋季寒露风和烂秋天气以及冬季寒潮所带来的冰雪、霜冻天气等。年平均降水量为1742.5毫米,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2002年达2353.3毫米,最少的1986年仅1321.2毫米。各地雨量分布不均,山区多于平原。呈北多南少的降水分布。降水的季节性差异较大,由于季风影响,4-6月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2%左右。
行政区划/株潭镇
株潭镇辖15个行政村、425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办事处、1个林场。株潭镇辖株潭街居委会,红星、石塘、枣木、亭下、株山、后槎、获富、模山、杨源、上坊、同胜、车陂、丰林、石岭、长和等15个村委会。株潭镇
经济建设/株潭镇
株谭镇义务消防队消防车2009年完成财政收入3694.7万元,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706.9万元,2010年完成5100万元,其中地方收入完成352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009年达30338万元,2010年达39460万元。2011年,共完成税收总任务6847.3万元,同比增长34.26%。株潭是中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以花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加快工业化发展为核心,以扩大激活经济为主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小康目标步伐,经过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株潭镇经济建设全面稳定发展,株潭镇是中国重要的花炮生产区,烟花、鞭炮是株潭镇镇的传统产品,株潭镇镇共有花炮企业168个,民营企业350多个,2002年工业总产值9849万元,实现税收980万元。株潭镇是万载县传统花炮产业大镇,占全县花炮企业的30%,2005年全镇完成税收任务801.61万元。株潭镇2005年总户数14117户,总人口511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76人,株潭镇总面积达90.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87公顷,其中水田2342公顷。2005年,株潭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881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8363万元,农业总产值10454万元;财政总收入1495.81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380元。2002年进行了全面的硬化、亮化、美化和绿化工程改造,湘赣路、农民街、仿古街、建设路重新铺设沥青路面;街道两旁铺设彩色人行道地板,安装路灯和彩灯;新建垃圾中转站等,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齐全,街道整洁明亮、繁荣昌盛,整个集镇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新世纪二路、世纪广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汽修配载中心已动工兴建,计划建成一个占地8平方公里的商贸中心集镇。
对外经济/株潭镇
2007年, 对外贸易形势良好,我镇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180万美元,增长3.8%;其中外贸部门出口1763万美元,减少4.7 %,生产企业出口416万美元,增长66.4 %。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烟花鞭炮、食品、电子机械等。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全年招商签约资金199400万元,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96400万元,全年共引进工业投资项目139个,其中上五千万元的项目22个,上亿元的项目5个,引进市外资金137000万元,引进外资1800万美元。
人文历史/株潭镇
株潭镇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王首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军转战万载城乡。日,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其他省直机关旧址被评为“江西百姓喜爱的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如今,“红色旅游”、“古色旅游”和“绿色旅游”在株潭方兴未艾。周家大屋子株潭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时期,株潭镇是中共万载临时县委重点工作区之地,党在株潭的地方活动非常活跃。据《万载县志》“英烈录”记载:株潭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的烈士(包括无音讯者)就有403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株潭留下光辉的足迹。宜春市万载县株潭镇,有一处保存十分完好的古建筑群-周家大屋。周家大屋始建于清朝嘉庆乙亥年间,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江南保存的最完整的清代汉族民居之一。大屋占地七十余亩,成正方形排列;大屋有五进五直,大小十八个厅由天井和通道相连,最长的一条横巷长度越过一百米;大屋共有二百多间房间,相互联通又相互独立;正屋内直通三间大厅两侧各备有一条长十米宽半米的雕花长凳,精工细琢;大屋内的房门均超过三米高,雕花窗门和手绘楹联彰显宗源内涵;大屋建造共耗时三年多;大屋背后是一座名为“禁山”的小山,林木茂盛,古木参天,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周家大屋(周府)自然姓周,追溯宗源远接湘潭,其各宗支由湘迁往江西万载和庐山等地;周家大屋居住户仅仅十几户几十人,且年青人大都在外打工,余下的老人孩子组成的留守大军照旧过着平和的日子。丝毫不露祖上曾经显赫一方的丰功伟绩。老人们介绍,祖上也曾经经商,发迹得益于一夜暴富。先辈进了一大批桐油,没成想一夜桐油暴涨,价格几翻,因而奠定了周家大屋的建造资金。周家大屋是一处研究古文化,古建筑工艺,人文历史的好去处。
文化建设/株潭镇
学校1974年冬株潭镇共有16个农村俱乐部,并且都有阅览室等活动场所,集教育娱乐于一体。1984年株潭镇建立了8个工人俱乐部和14个图书室,除经常性活动外,每逢节日、集会还举行文娱体育竞赛活动。1974年成立了电影队。1978年建了万载县第一个集镇电影院,从1991年始,影院更新观念,引入竞争机制,除电影外,还设立了舞厅、录象厅,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影院。198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株潭公社株山大队周家大屋丁家桥桐车陂等处,拍摄《大泽龙蛇》影片外景,1991年,江西电视台在株山周家大屋拍摄《茶女》影片内外景。株潭有地方采茶剧、三角班、文明戏、傩戏等戏种。特别有名的为傩戏。每年正月地方群众接马鞍岭、桐树江菩萨“驱鬼、赐福”演出傩节目(俗称跳魈)。表演者头戴面具,身穿戏服,表演协作简单、古朴、粗犷,声调节奏自由。傩舞班每年腊月二十四日请菩萨“出案”,应一些农家的请求,进行上户表演或稍事停留(“落座”)。老年人活动1965年购进一部扩音机,1968年建立株潭广播站,1990年广播站改为广播电视台。1976年始组建了一支通讯队伍,仅1986年到1991年,先后在省、地、县报刊发表文章718篇。1988年办起了万载县第一个乡镇卫星地面接收台,1991年建立了一座电视卫星地面接收差转台。从此,株潭镇电视收视复盖面增加到95%以上,村级收视率达100%。1990年株潭镇老年活动中心成立,1991年株潭镇老年学校成立,1989年,由文化中心站组建成立了万载县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为活动群众文化生活,移风易俗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株潭中学坐落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西域的株潭镇龙冈山。其前身为龙冈书院,1827年由当地居民集资创办,其间几经变革,校名更迭。1991年经原宜春地区行署批准,正式列为地区重点中学。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株潭中学如今已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教学质量优良的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28人,教学班34个,在校学生2100多人.2009年被评为省重点建设中学2009年筹资新建获富小学、枣木小学、石岭小学等学校教学楼,2010年再建株潭初中的一栋学生宿舍楼,资金全部到位,新建中小学教师流转房和获富小学教学楼,新石岭小学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年底中心小学和同胜小学教学楼也将动工建设。株潭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全市同期列入的共有14个镇。据悉,全国重点镇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龙头,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按照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等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对其建设发展予以扶持,有关部委将建立全国重点镇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和支持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
便捷生活/株潭镇
株潭镇株潭交通便利,城镇距江西省南昌昌北国际机场198公里,距湖南省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28公里,距宜春明月山机场57公里,距“浙赣线”的宜春火车站62公里,距万载县城40公里。距“昌金”高速48公里。万上县道穿境而过,已经开工建设的昌栗高速经过株潭镇。 街道周边有大型超市,例如有建设一路年年香贸易批发超市、瑞丰大酒店,建设二路好利来购物超市、四海家电超市、金鹏百货等等!KTV、酒吧、网吧、娱乐城各类娱乐场所。服务行业有:农民街株潭申通快递(中心幼儿园巷内)荣兴广告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23:13:34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歌谭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