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神仙下凡做厨师为民除害

天公真经歌
天公真经歌
以下内容已过滤百度推广
&&单视频&站点
天公真经歌 相关文章女娲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普通
日&-&天公真经
| 阅: 转: | 分享 一拜天地功恩深。二拜宝镜照明心。三拜世尊来教法。四拜爹娘养育恩。五拜五榖好充饥。六拜灾难尽脱离七拜南无...&&普通
答:现在比喻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它的准确来源如下: 五雷轰顶:古代认为五道闪电都以“雷元素”粒子为基础,其中除了“木雷”是纯粹的雷元素粒子外,其他四种闪电都...更多关于天公真经歌的问题&&&&专业问答网站
日&-&答案:无法无天横09:《西厢记》女主人公答案:莺莺...《射雕英雄传》梅超风所练的武功秘籍 答案:九阴真经...纵09:一个成语,也是江涛的一首歌答案:愚公移...&&普通
日&-&真父母,送元宫,木母金公两情通。 十二宫中蟾魄现,时时地魄降天魂。 铅初...十三、真经歌 真经歌,真经歌,不识真经尽着魔。 人人纸上寻文义,喃喃不住诵...&&普通
《悟空》,歌曲为歌手戴荃的《悟空》直接替换《从前...[01:47.05]誓与天公齐朝东 [01:50.26]天谴难...他们必须经过八十一难(81 disasters)来取得真经。 ...&&普通
潮歌 你在哪里第一次遇见汐风? 海船之上 你在哪里第一次遇见瞳溟? 出海港口...燎原天之炬 白帝神器是什么? 断终末之刃 黄帝神器是什么? 河图洛书 五帝中谁...&&普通
今期七七有戏作,八片中秋是佳节,天公作美成姻缘 ...090期:今期买龙输尽光,八仙过海各神通,取得真经成正果...102期:今期买龙输尽光,对酒当歌愁更愁,甲申之年行...&&普通
日&-&今天时代变了,天公不下雨,向江河塘库求,向科学...《玉皇列圣宝诰真经》一书,此经已在他家保存三代...和刘歌,是玉林地方的民众纪念山歌的歌祖、歌师、...&&普通
语义关联近似词猜&正规性45地理位置网址标题|网址|摘要F0略略分类信息&|&猜&非正规中略略略精确匹配1略略分类信息&|&猜&非正规中略略略精确匹配2略略分类信息&|&猜&非正规中略略略精确匹配3略略分类信息&|&猜&非正规中略略略精确匹配4略略分类信息&|&猜&非正规中略略略精确匹配5略略分类信息&|&猜&非正规中略略略精确匹配6略略分类信息&|&猜&非正规中略略略精确匹配7略略分类信息&|&猜&非正规中略略略精确匹配8略略分类信息&|&猜&非正规中略略略精确匹配9略略分类信息&|&猜&非正规中略略略精确匹配10
12时间限制猜&实时动态5相关检索词泛时效性8F1略略略略略略略略1略略略略略略略略2略略略略略略略略3略略略略略略略略4略略略略略略略略5略略略略略略略略6略略略略略略略略7略略略略略略略略8略略略略略略略略9略略略略略略略略10
url2345摘要前标题后标题F2略略略略略略略1略略略略略正文略2略略略略略正文略3略略略略略略略4略略略略略正文略5略略略略略正文略6略略略略略正文略7略略略略略正文略8略略略略略正文略9略略略略略正文略10
123原创猜&网址形式6相关词猜&相似度F3略略略略主页次优先&|&子页内容充实略略精确匹配1略略略略主页次优先&|&子页内容充实略略精确匹配2略略略略子页优先级较低略略精确匹配3略略略略主页次优先&|&子页内容充实略略精确匹配4略略略略主页次优先&|&子页内容充实略略精确匹配5略略略略主页次优先&|&子页内容充实略略精确匹配6略略略略主页次优先&|&子页内容充实略略精确匹配7略略略略主页次优先&|&子页内容充实略略精确匹配8略略略略主页次优先&|&子页内容充实略略精确匹配9略略略略主页次优先&|&子页内容充实略略精确匹配10中国上古神话体系(上)_中国神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987贴子:
中国上古神话体系(上)
前言 将中国古代神话整理集成专书这项工作,是由袁珂先生完成的。他是中国神话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古代神话专著,此书影响了此后绝大多数整理中国古代神话的人的思维方向。本文正是根据袁珂先生的改编精简而成的,其目的是试图整理出一套中国上古的神话体系——纵然无法像希腊那样的神代诗人,把这些零星片段的的神话熔铸成为鸿篇巨制,也至少让人一看就清楚明了,而不是零星散乱众说纷纭。这使得本文在同一主题的众多神话中只采纳最主流最合理的一种说法。譬如开天辟地的若是盘古,就不可能是儵忽凿开混沌;创造人类的若是一人,就不可能是兄妹,等等诸如此类。 中国神话只存零星片段的原因,鲁迅先生著的里列举了三点,袁珂先生在书中肯定了第二、三点,并另有阐述,这两点一个是神话转化成了历史,一个是神鬼不分。神话变作历史就会面目全非,渐渐地神话就会消亡,人们搞不清究竟那些传说是历史还是神话;而各种流派的神话传说混杂,又会相互排挤,两败俱伤,人们搞不清这段神话究竟是什么面目。鉴于以上两点,为了让中国上古的神话能够体系化,本文在引证时尽量舍弃历史资料,褪去其中的历史因素,而尽量采用原始的或者文学化发展的神话因素;同时排斥了同一主题中的支流神话,只采取本人认为的最佳说法,将其融汇衔接,并加以创新,以简练的结构使之能够成为体系。这样的做法,从坏的方面说,一部分原始的神话被无情地抹杀,而创新的部分情节可能不被认可,从好的方面说,先前零星散乱的神话渐渐有了系统,顺着一个主线发展下来。体系化,这正是我想做的。 中国上古的神话时代持续到,而从之后则进入了英雄时代。神话时代从开天辟地创世造人,到治世定论,混杂着诸神之战天帝纷争。英雄时代伴随着民族始祖的诞生,天神下凡为民除害伐乱禁暴,以及鲧禹治水安定天下。这样划分的原因,一则是因为是最后一个,从之后五方帝中已无他的位置;二则是因为颛顼之时派重黎将天和地隔绝,从此神和民的划分日益明显;三则从帝喾之后历史的气味越来越浓厚,我们不得不很努力地从历史中去推测古代神话的的本貌。而本文最大的创新,莫过于将帝俊重新定位。帝俊的神话零散而又片断,文字记录凌杂无序,但其声名却又非常显赫,长期以来人们很难将其定位。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史》第三章中推断帝俊部分是与殷人后裔封地宋国接壤的楚人所作,并说楚人受了殷文化的影响,故令殷先祖帝俊与楚先祖黄帝、并重。但这却依然无法解释为何同为楚人,像屈原这样的大诗人在辞赋中都未提及到帝俊。人们只强调帝俊之名只见于《山海经》,其他先秦古籍甚至连屈原的辞赋里都未提到,却忽略了其实两汉以后也很少有古籍中提到帝俊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和帝舜。而帝喾和帝舜早已历史化,实在无法和神话中的那个声名显赫的帝俊相提并论。本文将帝俊放在炎帝之后、黄帝之前,并通过他的不断化身,与黄帝之间发生了持续的纷争,构成了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的主线。 本文依然采用袁珂先生在中的每节后面加注释和引文的方式,除了说明所整理的神话有哪些资料依据,和为何如此安排和理解之外,也是对原著作者的尊重——要知道如果没有这些注释和引证的方式,很多佚亡的古籍我们就搞不清楚原作者和书名了,甚至书中的内容我们也无法再看到了。说到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书籍无法一一地浏览验证,所以本文大多数注释本都应该写成“《中国古代神话》引‘《某书》引《某书》’”,但如此一来实在难以入目,因此在此做统一说明——本文中大多数注释和引文都引自于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正文中不再区分说明。除此之外,在每一章节的最后,还加了一个篇末小结,来说明我为何选择文中的神话作为主流,又如何取舍,以及有哪些改编和另外创新。无论是注释还是小结,其目的都是让人能理智地去看待其中的内容——既非原创,也非完全按照前人的思维,当然也希望能引起人们对中国上古神话的兴趣。从中国古代保留下来的神话片段中所记述的事迹来看,中华民族毋庸自愧地说,诚然是一个博大坚韧、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话神」全新仙侠游戏再现,更纯正的侠客养成,更原味的江湖纷争,来试玩!「话神」升级版仙侠游戏!arpg经典大作!点击试玩新版「话神」!
一、盘古篇 鸿蒙时期,天地未分,整个宇宙黑暗混沌成一团,犹如一个大鸡蛋,有一神祇名曰盘古孕育生活在其中,如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醒来,看到眼前漆黑一片,非常不满。他拔下自己一颗牙齿,变作板斧,用力劈了出去,眼前黑暗混沌的世界突然破裂开来①。于是混沌之中轻而清的东西,上升成为天,重而浊的东西,下降变成地。盘古生得是龙首蛇身,他嘘口气就变成风雨,吹口气又化为雷电;他眼睛睁开,世界就是白天,眼睛闭拢,黑夜就会降临②;他高兴的时候,就是丽日晴天,恼怒的时候,天空就布满阴云③。盘古身处天地之中,唯恐它们合拢,于是一日九变,用自己的身体尽力撑开天和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而盘古的身体也每天增长一丈。如此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他将天地撑开九万里,不让它们重归黑暗混沌④。过度的劳累耗尽了盘古的神力,当天地最终稳固,盘古也终于倒下去了。盘古倒下去后,周身突然发生了变化——他口中呼出的气化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化成雷霆;他的左眼化成太阳;右眼化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化成大地的四极和五岳名山;他的血液化成江河;他的筋脉化成道路;他的肌肉化成田土;他的头发和丝须化成天上繁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化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和骨骼化成金属和石头;他的骨髓化成珍珠和玉石;他身上流出来的汗,也化成了雨露和甘泽。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换化成这个美丽的新生世界⑤。人们崇敬这个开天辟地的盘古,在南海建有绵亘三百里的盘古庙,用来追葬他的魂魄;并在南海建立了盘古国,一国之人都以盘古为姓⑥。 天地开辟,世上就产生了无数野兽和禽鸟。小次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但头是白色、脚是红色,名叫朱厌,一旦出现就会大起战事⑦。鉤吾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是人的脸、羊的身子,眼睛长在腋下,有老虎一样的牙齿和人一样的指甲,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哭啼,却能吃人,名叫狍鸮⑧。章莪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响,名字叫狰⑨。章莪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鹤,但只有一只脚,红色的斑纹、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张白嘴,名叫毕方,一旦出现就会当地发生怪火⑩。崇吾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鸭子,却只长了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要两只鸟合起来才能飞翔,名叫蛮蛮,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发大水(11)。丹穴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鸡,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叫凤凰,头上花纹是“德”字,翅膀上花纹是“義”字,背部花纹是“礼”字,胸部花纹是“仁”字,腹部花纹是“信”字。凤凰吃喝自然从容,常常自歌自舞,一旦出现就会天下太平(12)。 盘古死后,他的精气散落在世界各处,又孕育出无数神祇。雷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他一鼓起肚子就会响雷(13)。又有钟山之神,名叫烛阴,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全身红色,身子长达千里,竖立的眼睛正中合成一条缝。他吸收了盘古的部分神力,眼睛睁开就是白昼,眼睛闭上就是黑夜;吹口气便是寒冬,呼口气就是炎夏;他栖息在钟山下,不喝水、不吃饭、不睡觉、不呼吸,一呼吸就生成长风万里;他只以风雨为食物,能照耀阴暗的地方,所以叫做烛龙(14)。烛龙的儿子叫做鼓,长着人的脸,却是龙的身子(15)。在众多神祇之中,有位天神,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16),继盘古之后,又化育了世间万物(17)。她,就是女娲。 ①拔牙变板斧的情节根据民间传说。②《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③任昉《述异记》:“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④《太平御览》卷二引《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⑤《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里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⑥任昉《述异记》:“今南海有盘古庙,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氏之魂也。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⑦《山海经·西次二经》:“小次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⑧《山海经·北次二经》:“鉤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⑨《山海经·西次三经》:“章莪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⑩《山海经·西次三经》:“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11)《山海经·西次三经》:“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12)《山海经·南次三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13)《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按《史记·五帝本纪》“渔雷泽”正义引《括地志》引此经云:“鼓其腹则雷。”(14)《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二神盖是一神,故合为之。(15)《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人面而龙身。”(16)《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淮南子·说林篇》:“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17)《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篇末小结:《楚辞·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二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屈原发出的一连串问题,在盘古出现之后就迎刃而解了,没错,就是他了。盘古的横空出世,扫清了以往的各路开辟神,诸如儵忽为混沌凿开七窍,而混沌死世界诞生之类,研究者发挥联想,比哲学家还要哲学的开辟论。从此江湖一统,各路大神都活跃在盘古开辟的新生世界之中。女娲之前,有兽,为神兽;有鸟,为神鸟;有神,为天神,天生为神。袁珂先生在《中国古代神话》第三章中认为,在颛顼将天地通路隔绝之后,人间就产生了种种的不幸,各种奇异的飞禽走兽充满了人间。人们随时生活在忧患和恐惧之中,世界已让阴影和光明交织成了一片,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箱子被打开一样。但本文以为,在盘古之后世上就有了生命和奇异的飞禽走兽,那些给人间带来灾难和吉祥的神灵,只是在后来会偶尔呈现在人间罢了。有说盘古神话起源于盘瓠,也有说伏羲与盘古为变声,两者神话同出于一源。但观看盘古与盘瓠神话,除了都有个“盘”字,其他并无一处相似;盘古与伏羲神话更是毫无任何相似之处——倘若有任何相似之处,恐怕也是盘古之后新产生的神话。私人以为这都是研究者的胡乱联系,不敢苟同。盘古就是盘古,开天辟地,一统江湖。
三、伏羲篇 在中国西北几千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华胥氏之国。该国之远,无论坐船坐车或者走路都无法到达,只能心向往之。这个国家没有政府,没有首领,人民也没有欲望与嗜好,一切顺其自然,生活得幸福快乐。人们能够走进水里不怕水淹,走进火里不怕火烧,在天空中往来如履平地,云雾阻挡不了他们的视线,雷霆搅乱不了他们的听闻,实乃是地上的神人①。有一个华胥氏姑娘,有一次到东方一个叫雷泽的大沼泽游玩,看到一个巨大的足印在雷泽中,姑娘好奇用脚踩上去比划,一踩之后便感到有精气上身,后来就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叫做伏羲,又叫宓牺或庖牺②。雷泽中的足印正是雷泽之神,那位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的雷神,聚集天神的神力而踩下的,伏羲正是雷神的儿子③。作为天神和人间极乐国土之女所生的儿子,伏羲生来就具有充分的神性,他可以缘着一道天梯,自由自在地上下于天。 天梯有两种,一种是山,一种是树。山有昆仑山,它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④。由昆仑山再向上攀登,就是凉风山,登上凉风山就可以长生不死;再向上攀登,就到悬圃山,登上悬圃山就有了神灵,可以呼风唤雨;再向上攀登,就到达天庭,能登上天庭就可成为天神,那里是天帝居住的地方⑤。昆仑山下环绕着弱水的深渊,弱水轻得不能漂浮起羽毛;深渊的外边包围着炎火山,一投进东西就燃烧起来,想要登天何其困难⑥。树木之中只有建木可以作为天梯。建木高达百仞的树干直入云霄,两旁不生枝条,树顶上有九根弯蜒曲折的桠枝,树底下有九条盘旋交错的根节⑦。建木的树干一拉就会有树皮剥落下来,样子像缨带像黄色蛇皮⑧。建木在西南的都广之野,这里据说是天地的中心,百谷自然生长,冬夏都能播种;鸾鸟自由地歌唱,凤鸟自在地舞蹈;灵寿树开花结果,丛草树林茂盛,各种禽鸟野兽,群居相处;在这个地方生长的草,无论寒冬炎夏都不会枯死⑨。作为天梯的建木,更是居于天地中央的中心,正午太阳照不出影子,站在这里大吼一声也没有回音。各方天帝就在这里上下天庭⑩,伏羲也曾在此凭借建木登上天庭,后来黄帝将此树重新栽培(11)。 伏羲为了教给人民记事,发明了八卦,把符号?(乾)代表天,符号?(坤)代表地,符号?(坎)代表水,符号?(离)代表火,符号?(艮)代表山,符号?(震)代表雷,符号?(巽)代表风,符号?(兑)代表泽。用这几种符号,包括了天地万物的种种情况,人民就拿它来记载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12)。伏羲又把绳子编织起来,做成渔网,教人民打渔(13);他的臣子芒氏又仿照他的办法,做成鸟网,教人民捕鸟(14)。而伏羲对人民贡献最大的,就是把火种带给人民。他取到雷雨之后山林里燃烧起来的天然火,让人民将火种延续,能够吃到烧熟的动物肉,不再生病闹肚子。后来又有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15)。 伏羲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叫宓妃,在洛水渡河时淹死,就做了洛水的女神,她美貌惊人,引起诗人们对她最高的礼赞和颂歌(16)。世间纷争不止,当帝俊彻底失败离开天庭后,伏羲被黄帝请到天庭,代替帝俊做了东方上帝,是为青帝,管理着东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17)。辅佐他的是木神句芒,手里拿了一个圆规,掌管春天(18)。句芒乃是后来的西方上帝少昊金天氏的儿子,名字叫“重”(19)。他长着人的脸,鸟的身子,脸方方的,穿一身素服,乘驾着两条龙(20)。句芒象征春天和生命,春天草木生长之时,句屈而有芒角,所以叫做句芒(21)。又经历若干年后,另一位圣皇诞生,揭开了人类文明新的篇章。 ①《列子·黄帝篇》:“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距)齐国(中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几,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憎,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痏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林,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②《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诗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拾遗记》云:“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③《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④《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又《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⑤《淮南子·地形篇》:“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这一段话把从昆仑山上天的过程讲得极详细、清楚。⑥《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⑦《山海经·海内经》:“有木,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枥,下有九枸。”⑧《山海经·海内南经》:“有木,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名曰建木。”⑨《山海经·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盖天下之中。爰有胥菽、膏稻、胥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⑩《淮南子·地形篇》:“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爰,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11)《山海经·海内经》:“有木,名曰建木。太皞爰过,黄帝所为。”(12)《易系辞》:“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3)《憎夫论·五德志》:“伏羲结绳为网以鱼。”(14)《绎史》卷三引《世本》:“芒氏作罗。”注:“伏羲臣。”(15)《帝王世纪》曰:“(伏羲)取牺牲以充庖厨,故号庖牺氏。”《拾遗记》曰:“变茹腥之食物。”必是以火烧之,此火应取天然火,后来才有钻木取火。(16)《文选·洛神赋》注:“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诗赞请参看屈原的《离骚》和曹植的《洛神赋》。(17)《淮南子·时则篇》:“东方之极,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18)《淮南子·天文篇》:“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19)《吕氏春秋·孟春纪》高诱注云:“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20)《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郭璞注:“木神,方面素服。”(21)《礼月令》疏:“句芒,主木之官,木初生之时,句屈而有芒角,故云句芒。” 篇末小结:伏羲的神话,存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根据一些有关他的零碎的材料,很难在他身上看到创世神的影子。于是我们将盘古和女娲作为创世神,而将伏羲作为人文始祖,文明从他开始兴起。天地开辟之后,地上有了飞禽走兽,有天神,世间生灵都生活在地上,天地相通并不隔绝,后来女娲创造了人类。但自从伏羲凭借天梯上天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凭着自身的本领登天成神,从此文明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拉开了。成为神的高高在上,生活在天上,作为人的则继续生活在地上。人间在人中产生了首领,成为人王;天上在神中产生了首领,成为天帝。无论天上还是人间,渐渐地便产生了秩序,同时也产生了纷争。
四、炎帝篇 人类诞生之后,一直都是吃飞禽走兽的肉,自从伏羲将火种带给人民之后,人类繁衍发展迅速,人口众多,禽兽不足,已经没有足够的食物可吃了。当神农诞生之后,他便教人类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生活所需,并对人民进行教化,让大家共同劳动,互相帮助。人民感念他的功德,便尊称他为“神农”①。神农生得是人的身子,牛的头②,他诞生之时,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井水彼此相连,汲取任一眼井的水,其他八眼井的水都会随之波动③。当神农教人民播种五谷的时候,天上如下雨般撒落了许多谷种,他就把这些谷种收集起来播种在耕地上,以后就长出了供人们食用的五谷④。那时有一只丹雀嘴里衔一株九穗的禾苗,飞过天空时穗上的谷粒坠落在地上,神农便把它们拾起来种在田里,这种谷子长成以后,人吃了可以长生不死⑤。神农不但是农业之神,他同时也是医药之神。他曾用一种“赭鞭”来鞭打各种药草,这些药草经过赭鞭一打,它们有毒无毒,是寒是热,各种性质都呈现出来,神农就根据这些药草的不同赋性来给人们治病⑥。他为了进一步了解各种药草的性能,亲自去尝各种药草的滋味,曾经一天当中就中过七十次毒⑦。但是神农本身乃是玲珑玉体,身体透明,能看见自己的肝肺五脏,所以各种毒药都能化解⑧。在太原神釜冈,还留有神农尝药的鼎;在成阳山中,还可以找到神农鞭药的地方,那里就叫神农原,又叫药草山⑨。 人民衣食丰足了,身体也健康了,但生活上却还有不方便,于是神农让人民成立市场,以太阳为标准,日中太阳当顶的时候,大家把彼此需要的东西拿来市场上互相交换,各取所需,各得其所⑩。神农像太阳一样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让人们衣食无忧;他又像太阳一样给人们带来健康,让人们不再受疾病困扰。人们便将神农奉为炎帝,是为太阳神(11)。继帝俊做了东方上帝之后,炎帝被黄帝请到天庭,做了南方上帝,是为赤帝,管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12)。辅佐他的是火神祝融,手里拿了一支秤杆,掌管夏天(13)。祝融乃是炎帝的玄孙(14),长着人的脸,野兽的身子,乘驾着两条龙(15)。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瑶姬,还没有出嫁就夭亡了,她的精魂在姑媱之山化为瑶草。瑶草叶子都是一层一层的,开黄花,果实与菟丝子的果实相似,女子服用了就能变得漂亮而讨人喜爱(16)。炎帝怜她早死,就封她到巫山做了巫山的云雨之神。她早晨化作朝云,黄昏又变作暮雨,向着山水发泄她的哀怨。战国时期楚怀王到高唐云游的时候,梦见这位热情而浪漫的巫山女神,与之云雨。梦醒之后便在巫山之南给她建造了一座观,名叫朝云。后来楚怀王的儿子楚襄王重游高唐,也做了一个奇怪而又惆怅的梦。诗人宋玉便把这两次奇梦做了两篇赋,一篇叫高唐赋,另一篇叫神女赋(17)。炎帝另一个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去东海游玩,不幸淹死在海里,她的灵魂便化作一只鸟,形状像乌鸦,花头、白嘴、红足,名叫精卫,住在发鸠山上。精卫恨无情的大海毁灭了她的生命,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投到东海里去,想要填平大海,何其悲壮(18)!陶渊明有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在海边与海燕结成配偶,生下的孩子,雌的便像精卫,雄的便像海燕。如今东海还有精卫誓水的地方,因为曾经淹死在那里,发誓不饮那里的水;所以又叫誓鸟或志鸟,也叫冤禽,民间又叫她帝女雀(19)。 炎帝的妻子,即赤水氏的女儿听訞生下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火神祝融。祝融降临到江水居住,便生了水神共工。共工生了术器。术器的头是平顶方形,他恢复了祖父祝融的土地,从而又住在江水。共工又生了土神后土,后土生了时间之神噎鸣,噎鸣生了十二个年头(20)。炎帝有个孙子叫伯陵,与人间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私通,阿女缘妇怀孕三年,生下鼓、延、殳三个儿子。殳最初发明了箭靶,鼓、延二人发明了乐器钟,制作了乐曲和音律(21)。炎帝另一个孙子名叫灵恝,灵恝生了氐人。氐人国中的人长着人的脸、鱼的身子,没有脚,他们能乘云驾雾自由上下于天(22)。炎帝的六世孙土神后土又生了信,信生了夸父。夸父在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山中,耳上挂着两条黄蛇,手上握着两条黄蛇(23)。他不自量力,想要与太阳赛跑,追赶太阳的光影。夸父一直追到禺谷,已追上了太阳,却口渴想要喝水。他喝了黄河和渭河中的水,这两条河水却还不够他解渴,他又想向北去喝大泽中的水,还没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他死时所抛下的拐杖,化作了茂盛的桃林(24)。夸父死后,人间留下一座夸父山,山北面有一片树林,叫做桃林,这片树林方圆三百里,林子里有很多马(25)。周武王伐纣,天下既定,就把无用的牛马散放在这座山林里,所以此处很多野牛和野马。周穆王之时,御者造父曾在此得到骅骝、绿耳、盗骊等好几匹宝马,献给周穆王。周穆王就叫他驾着马车周游天下,到西方见到了西王母(26)。
①《白虎道号》:“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②《绎史》卷四引《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③《水经注·漻水》:“神农既诞,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水动。”④《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⑤王嘉《拾遗记》:“(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⑥《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⑦《淮南子·修务篇》:“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⑧《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卷十八引《释疑》:“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藏,此实事也。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⑨任昉《述异记》:“太原神釜冈,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一名神农原药草山。”《路史·后纪二》注引此作“一曰神农原,亦名药草山。”⑩《潜夫论·五穗志》:“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11)《白虎通·五行》:“炎帝者,太阳也。”(12)《淮南子·时则篇》:“南方之极,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赤帝、炎帝,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13)《淮南子·天文篇》:“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祝融),执衡而治夏。”(14)《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15)《山海经·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16)《山海经·中次七经》:“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17)《文选》宋玉《高唐赋注》:“《襄阳耆旧传》曰: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师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书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子巫山之南,号曰朝云。后至襄王时,复游高唐。”参看《文选》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18)《山海经·北次三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9)任昉《述异记》:“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20)《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21)《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同(通)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22)《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氐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是能上下于天。”又《海内南经》:“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23)《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24)《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毕沅注:“邓林即桃林也。”《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25)《山海经·中次六经》:“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26)《水经注·河水》:“湖水山桃林塞之夸父山,武王伐纣,天下既定,王巡狱渎,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之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篇末小结:作为炎黄子孙,我实在不愿相信炎帝和黄帝会在阪泉之野发生战争,这其中必定另有文章,否则神话权威《山海经》怎么可能没有任何炎黄战争的相关记录?另外以《史记》记载为例,也有明显的不合情理之处。按《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又说“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很显然,炎帝作为神农氏或其后世是有能力征伐诸侯的,其征伐应合情合理;但后面又说成是炎帝欲侵陵诸侯,轩辕反而代表诸侯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这前后明显自相矛盾、口径不一。历史上西周取代殷商得到天下,反映在神话上则是黄帝取代帝俊成为天帝,所以黄帝与炎帝之间不可能发生战争。我相信真相应该是像《周书·尝麦篇》中所说的那样,炎帝后裔蚩尤驱逐了炎帝,蚩尤打着炎帝的旗号与黄帝在涿鹿之野展开激战。关于神农和炎帝是否为同一人,历史上和神话中都有分歧,或者认为炎帝就是神农,或者认为炎帝是神农的后世。而本文将神农和炎帝视为同一人,理由很简单,倘若能追朔出炎帝是神农的后世,那么在历史上必定产生了酋长世袭制,反映在神话上必定出现了上帝,而神农作为上帝只能是炎帝,所以将神农和炎帝视为同一人更合理。神农由于种五谷,尝百草,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声望日益升高,因此在诸神中一跃而出成为一方上帝,被人们奉为太阳神炎帝。至于炎帝的少女追随仙人赤松子成仙的仙话,本文不予采纳,同样在以后的黄帝蚩尤之战中也不会采纳玄女传授黄帝兵法的仙话。试问炎帝黄帝就是天帝,炎帝之少女又何须修炼成仙?谁又能从哪里派遣玄女来助战黄帝?仙话的特色,总是将仙人凌驾于诸神甚至天帝之上,这一类的胡说八道,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比较积极的意义。
五、帝俊篇 在神农成为太阳神炎帝之后,天神之间的纷争便越来越激烈,众天神们都想在天庭占有一席之地。终于有一位天神脱颖而出,他一统天庭,成为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天帝,他就是帝俊①。帝俊长着鸟的头、兽的身子,却只有一只脚②,他本是鸟兽之王,善于驯化使用虎、豹、熊、罴这四种野兽③。帝俊在下界有两座祭坛,由一群羽毛艳丽的五彩鸟掌管着,五彩鸟翩翩起舞,帝俊便从天上下来和它们结交成为朋友④。这五彩鸟有三种,一种叫皇鸟,一种叫鸾鸟,一种叫凤鸟⑤。帝俊的神仙药,藏在巫山的八个斋舍中,皇鸟就在巫山西面,守护着帝药。在附近黑水的南岸,有一条大黑蛇伺机而动,皇鸟便在巫山上监视着这条黑蛇⑥。鸾鸟在女床山中,形状像野鸡却长着色彩斑斓的羽毛,它自由自在地歌唱,一旦出现就会天下安宁⑦。凤鸟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翅膀上的花纹是“顺”字,胸部上的花纹是“仁”字,背部的花纹是“義”字,它自由自在地舞蹈,一旦出现就会天下和平⑧。在北方荒野的卫丘,方圆有三百里辽阔,卫丘的南面有帝俊的竹林,竹子大得可以做成船⑨。在南方荒野中这种竹子叫做涕竹,长几百丈,粗三丈六尺,厚八九寸,也可以做成船⑩。 帝俊的一个妻子名叫羲和,她生了十个太阳,常常在东海之外的甘渊,给太阳们洗澡(11)。帝俊的另一个妻子名叫常羲,她生了十二个月亮,也常常在西方的荒野,给月亮们洗澡(12)。这十个太阳,其实就是十只三足金乌;十二个月亮,其实就是十二只蟾蜍(13)。三足金乌原住在东方海外的汤谷,那里有一棵扶桑树,树长几千丈,一千多丈粗(14),九只三足金乌居住在树的下枝,一只居住在树的上枝(15)。它们从不同时外出,一只金乌回来了,另一只金乌才出去,三足金乌飞出去后就栖息在太阳里(16)。帝俊经常与五彩鸟在一起歌舞,酷爱音乐。帝俊生了晏龙,这位晏龙最初制造发明了琴和瑟两种乐器(17)。晏龙又生了司幽,司幽生了思土,而思土不娶妻子;司幽还生了思女,而思女不嫁丈夫。他们能像白鶂一样只要彼此眼神相视交流,就能够情感相通,生出孩子来(18)。帝俊的子孙在下界的建立了许多国家,在大荒的东野,除了司幽国之外,还有中容国、白民国和黑齿国(19)。帝俊生了禺号,禺号生了淫梁,淫梁生了番禺,这位番禺最初发明了船;番禺生了奚仲,奚仲生了吉光,这位吉光最初用木头制做出车子(20)。 帝俊统一天庭之后,八方宾服,一时踌躇满志。然而,他的一个儿子的出生,却彻底改写了他的命运,他就是帝鸿(21)。帝鸿也叫帝江,他在天山上,形貌像黄色口袋,发出的精光赤红如火,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混混沌沌没有耳目口鼻,但却懂得唱歌跳舞,原本是混沌(22)。帝鸿,也就是混沌出生之后,帝俊就让他做了中央的上帝。当时南海之帝叫儵,北海之帝叫忽,儵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耍,混沌招待他们非常殷勤周到,儵和忽就在一起商量如何来报答混沌的恩德。按说每个人都有七窍,耳目口鼻用来听、看、吃和呼吸,偏偏混沌一窍都没有,就不如帮他凿开七窍。这需要冒极大的风险,然而混沌的野心却很大,他渴望通过重生来强大自己。于是儵和忽就帮混沌一天凿开一窍,七天凿开了七窍,混沌就此一命呜呼(23)。儵和忽看到混沌死了,就躲起来再也不敢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儵和忽离开之后,从凿开了七窍的混沌中却产生了一个新的生命,新生命长着四张脸(24),他从土地中不断吸取能量,神力变得异常强大,自居为中央上帝,有土德之瑞,故号称黄帝(25)。而混沌本身却神力尽失,样貌性情也发生了变化。他的样子像狗又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着,自己走路很艰难,但别人到哪里去他却知道。他有肚子却没有五脏,有肠子却直通到底。遇到有德行的人他就上去抵触他,遇到霸道的恶人他反而服服帖帖。平常没事的时候他总爱咬着自己的尾巴,回旋着仰天哈哈大笑(26)。黄帝见混沌变成这样,感到他有些可怜,就将他当作自己的儿子养着,人们将混沌视为四凶之一(27)。 黄帝重生之后,拥有了极其强大的神力,伴随着而来的是他不断膨胀的野心,他誓师于牧野,向帝俊的宝座发起了挑战。帝俊听闻黄帝向他挑战,勃然大怒,他与黄帝聚首于牧野,展开决战(28)。牧野之战极其惨烈,结果帝俊一败涂地。黄帝以中央上帝之位居为天帝,而帝俊被迫回到东方,做了东方上帝。为了牵制帝俊,黄帝把太阳神炎帝请到天庭,做了南方上帝。从此之后,帝俊与黄帝之间又发生了持续的纷争与较量,直至他最终彻底退出神话舞台。
①袁珂《中国神话史》第三章:“国家形成,阶级划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殷——在中国建立了威慑四邻的王朝,反映在神话上,这才有了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上帝(开始是帝俊,稍后是黄帝等)的出现。”②关于帝俊的样貌,请参照袁珂在《中国古代神话》第五章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仅取其简单的勾勒。③《山海经》凡记帝俊子孙在下方为国者,均有“使四鸟:虎、豹、熊、罴”或“使四鸟”的文字,推测帝俊本为鸟兽之王,故他的子孙均有役使百兽的能力。④《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婆娑)。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⑤《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⑥《山海经·大荒南经》:“黑水之南,有玄蛇。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此黄鸟即皇鸟。⑦《山海经·西次二经》:“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⑧《山海经·海内经》:“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见则天下和。”⑨《山海经·大荒北经》:“(卫)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⑩《神异经》:“南方荒中有涕竹,长数百丈,围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以为船。”(11)《山海经·大荒南经》:“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12)《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13)《淮南子·精神篇》:“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鸟”后人或称此三足鸟为三足金乌。(14)《十洲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15)《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国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16)《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17)《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晏龙,晏龙是(始)为琴瑟。”(18)《山海经·大荒东经》:“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郭璞注:“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此庄子所谓白鹄相视,眸子不运而感风化之类也。”郝懿行笺疏以为按《庄子》“鹄”当作“鶂”,“感”字衍。(19)《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司幽之国。”“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20)《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21)《山海经·大荒东经》:“帝俊生帝鸿。”(22)《山海经·西次三经》:“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毕沅注:“江读如鸿。”按帝江“浑敦无面目”可知,帝鸿即是混沌。(23)《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而混沌死。”(24)《尸子》(辑本)卷下:“子贡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25)《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26)《神异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转仰天而笑。”(27)《左传·文公十八年》及《史记·五帝本纪》:“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混沌。”此为后起的传说。按《史记·五帝本纪》解引贾逵云:“帝鸿,黄帝也。”(《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帝王世纪》:“黄帝一号帝鸿氏”)古宜当以黄帝即混沌即帝鸿。(28)黄帝与帝俊的战争在神话上没有任何记录,但是在历史上西周是通过牧野之战取代殷商得到天下。从历史中推测上古神话本貌,反映在神话上黄帝必定是通过一场战争来取代帝俊成为天帝,就不妨将其称之为“牧野之战”。 篇末小结:帝俊,是东方殷民族所奉祀的上帝,也是殷民族所奉祀的始祖神,卜辞中经常提到的“夋”或“高祖夋”就是他,《山海经》中称为帝俊,声威显赫。帝俊的声威显赫主要在于他的两个妻子,一个名叫羲和,生了十个太阳,一个名叫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本文的目的在于将中国上古神话体系化,这使得在同一主题的众多神话中只采纳最主流最合理的一种说法。既然我们认为太阳和月亮是由盘古的双眼化成的,就很难再承认帝俊的两个妻子生了那么多的太阳和月亮。考虑到后来广泛流传的羿射十日神话中中箭坠落的是硕大无朋的三足金乌,因此我们认定羲和所生的实际就是三足金乌。太阳是三足金乌,月亮当然就是蟾蜍了,否则那另外的十一个月亮又到哪里去了呢?如此一来帝俊方能回归成正常的天帝,而且依然声威显赫。帝俊神话的另外一个奇怪之处是他生了帝鸿,而帝鸿就是帝江,也就是混沌,也就是黄帝。那么帝鸿为什么要改名叫做黄帝?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纵观整部《山海经》,死后重生化身为其他生命的比比皆是。比如说颛顼,他曾死而复苏,趁着蛇变化成鱼的时机,附在鱼身上死而复活,变成半边是人半边是鱼的鱼妇。比如说窫窳,本是人面蛇身,被贰负神和他的臣子危杀死后,又被众巫师以不死药救活,却跳入弱水中化为龙头虎爪、牛身马足的吃人怪兽。其中最为神奇的是鲧,他死后尸体三年都不腐烂,用吴刀剖开尸体之后,就生出了禹,而鲧的尸体却化为黄龙跳入羽渊。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帝鸿作为混沌,被凿开七窍后死而复生,化为神力强大的黄帝,而混沌本身由于神力尽失,变成了天下恶之的四凶之一。历史上殷民族的始祖契和周民族的始祖后稷都是帝喾的儿子,同属一脉;那么神话中殷的始祖神帝俊和周的始祖神黄帝,当然也是同属一脉。从《史记·五帝本纪》中记录的黄帝能教化熊罴豹虎来看,他确实应该是帝俊的后代,帝鸿的帝号很显然就是黄帝重生之前从帝俊那里继承下来的。黄帝挑战帝俊,拉开了上古神战的序幕,从此天下纷争四起,三皇治世时代的理想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再复返。此后帝俊不断化身,与黄帝之间发生了持续的纷争,构成了后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的主线。
唉,第二节《女娲篇》发了两次都被系统自动删除了,搞不清用了什么不恰当的词语。我的注释数字编号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的可以显示,有的不可以显示。部分章节字数太多不让发,只能分段。
你这个顶多是加工而来的神话故事,文不对题了?
想要整理上古神话 首先要把先秦以后的典籍拿出来筛选 其次山海经淮南子之流明显是古人已经整理过的部分 要谨慎选择内容 之后要认识到 神话故事是很难定论的 但是神话人物确实能找到出处 该整理的是以神话人物的点 而不是所谓世系这种线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仙下凡的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