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八度,为什么很多人用京剧中拇指扣无名指和无名指?

当前位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在钢琴教学中,初始练习一首曲子或解决某种技巧时教师时常要求学生进行“慢练”。那“慢练”到底指什么呢?为什么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慢练”,他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先解释“慢练”,它是指把乐曲或原有的音乐速度风格放慢后加以练习的习琴方法,它绝不是演奏心理惰怠,演奏状态松垮,触键随意的漫不经心地弹奏练习。我认为在‘慢练“的过程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慢练”不是越慢越好,要根据自己弹奏曲子练习的熟悉程度选择稍慢的速度,否则就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点上我感觉颇深,在一次演奏之前由于老练习不好乐曲中的一个难点部分,于是老师就要求我慢练,可是当时并没有真正理解慢练的意义,一直用最慢的速度练习,可到了演出那天也没有弹好,这令我非常苦恼,在失败后我总结经验,相对的提高点速度,在自己能完整弹奏的速度循序渐进,终于攻克了难关。这次的成功令我非常欣喜。通过这次比较,我也分清楚了“慢练”,可以说“慢练”前与“慢练”后的区别:在慢练前弹奏的音色比较硬没有弹性,而且颗粒感不强,模糊不清。加快速度就容易断或漏音,曲子的音乐性就不强,强弱关系出来不理不好,不能达到作品要求,而经过“慢练”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也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慢练”的重要性,因为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慢练”在钢琴练习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慢练可以解决以下的问题:第一.乐谱的准确性问题。在遇到大跨度的琶音和音位间的大跳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其原因是对琶音转指或音之间大跳的距离心中无数,不善于使用手腕、手臂的协调动作及某些不良的习惯动作所致。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对琶音及大跳音的距离做到心中有数呢?“慢练”就可以做到,因为在“慢练”的过程中思考的时间变长了,手指在键盘上的运动能充分放映到大脑,渐渐的手指、手腕、手臂配合的距离感就形成了运动神经的条件反射,从而解决了在弹奏过程中的准确性问题。第二.音乐的完整性问题。初练一首曲子,不仅要弹准音符的高度与节奏,而是要把乐曲中的节拍的速度、表情、奏法、指法、指序等音乐速度之外的全部音乐信息内容都应该整体关注完整性问题也是钢琴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贝多芬奏鸣曲中的p与ff的特质力度;《悲怆》(贝多芬)开始的第一小节就出现了ff与p,因此都需要在“慢练”的初步过程中加以认识并努力实践。心理效应和生理机能表明,弹奏学习中的“慢练”能使大脑从容地把演奏概念及要求想得清晰正确,继而弹得理性完整。这也是弹的好坏的基本条件。第三.手指的力度问题。表现为强弱不鲜明,渐强渐弱幅度不到位。其原因在声音控制的训练及多种触键方法的变化上,有的与和弦八度的用力方法有关。这样的问题同样可以用慢弹来解决。首先慢弹可以提高手指控制力,充分感受触键的感觉,这是因为在演奏歌唱性旋律的时候,触键则不同,要注意触键点和触键的速度。手指的触键不是靠近指甲的“点”,而是靠近指甲的“面”,手指放平一些,用肉垫较厚的部位去弹,触键要慢,触键的瞬间是缓冲。要慢慢的把力量送到底,用慢弹把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可以很好的感受触键的感觉,可以更加深刻的记住这样的感觉,提高手指的控制力。以上说到的八度和弦的用力也是可以做的更好的。通过“慢练”可以更好的注意“手架子”即1、5指及2、3、4指的掌关节要形成非常坚实稳定的拱形。弹八度时当1、5指触键时其它手指无论弹与不弹,却应处于积极状态,1、5指的有力支撑有助于增强手腕的力量。用慢速非连音反复体会手臂落重量落下,把力量均衡地支撑在1、5指上,下键后手臂、手腕立即放松。让手指明确地感受到力量下沉及指尖的支撑,只有在慢练的基础上练习才能把八度弹的得心应手。第四.演奏中的放松问题。其实演奏中的放松问题与紧张用力是相对统一的关系,就象说八度用力上一样,在手臂落下触键的瞬间是紧的而下键后就要立即放松,因此这个关系是相互存在的又如:车尔尼“849”练习曲第25首第一段右手是连续的琶音下行旋律,“力点音”的小指或无名指弹奏应该触键深透有力,而右手的虎口肌肉和拇指关节等应该松弛移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主部主题,右手是激烈升腾的琶音上行,指根联动指尖松弛贴键弹奏,但句尾强有力的和弦要有紧密反弹点。针对上述内容,只有聚精会神的“慢练”体悟,才能防止痉挛状态下弹奏的弊端。演奏中的紧张僵硬有“异域放应性”的特征,练习成功后的轻松流畅方可实现放松,也有的学习者在空间的变化上会产生紧张,特别是要面临演出,这样会使手指不听使唤,故而以演出失败而告终,这就需要在之前的慢练,使自己在最慌乱的场合也能轻松的演奏曲子。故“慢练”应贯穿在学习生崖的始终,它是解决艺术演奏“放松”问题的有效途径。第五.演奏的速度问题。表现为速度上不去不,达不到作品要求或者弹奏动作较慢速度一上去便出现双手不齐声音不清楚等。其直接原因往往是“慢练”练的不够。因为慢弹时的弹奏动作较慢,可以到位的使用手指,特别是4,5指在“慢练”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力度并可以加强,灵活度也相对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其实我在习琴过程中也遇到了速度上不去的问题,可以说速度问题是每个学习者的必经之路吧!实践表明,通过“慢练”4、5指的力度提高了,各个手指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解决了协调问题也提高了速度。第六.双手配合问题。追求双手声部的自然完美。配合问题包括不同声部的配合,双手不同声部、不同节奏、不同奏法的配合,手的演奏与脚踏板的配合等。各种配合问题首先是大脑对有关肢体的配合效率问题,其次也与具体的手指训练有关。双手声部结合关系有:(1)“复节奏”关系,如贝多芬第一奏鸣曲第四乐章第26-33小节右手是八分音符的三连音,左手是八分音符的常规进行,双手“三对三”的关系。(2)复调作品中的声部句法走向与句逗终止不同步的肢体形态,如巴赫创意曲中右手是“句法呼吸”,而左手却在正常的乐句进行中,或反之。(3)双手声部的不同弹奏风格,如:《红头绳》(江静编曲)第15-25小节,右手是十六分音符的连贯性跑动,而左手是“半连音”表情风格的旋律动机作低声部支持等。针对上述双手的声部结合关系,只有通过静心和耐心地正确“慢练”效能,才可以真正达到声部立体关系的和谐优美并且流畅,继而创造生动感人的音乐效果。第七.弹奏的均匀问题。均匀问题是指主要表现为节奏不均匀和声音不均匀。原因与转指和五指的下键的均衡感有关。在习琴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转指时特别是上上行大拇指转指时会有快慢的差别,而且由于大拇指特殊的生理特点下键力度特别大,使音与音之间产生了不和协,因此就利用“慢练”在每次转指的过程中都有意识的进行控制,这样慢慢的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会在大脑产生一种信息反射,使大拇指得到控制。我在实践的过程中,见过一些年龄比较小的习琴者,这样的问题就更容易发生也更加突出了。由于年龄比较小手指的,力度相对来说就差点,还有手指也没有成年人的硬度,对于这样特殊的生理条件在练习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节奏,尽量在大人的监督下进行慢弹练习,使每一拍都能到位避免前长后短、前重后轻弹奏力度不均匀,只有把每一拍的时值弹到位,力度才能更好的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要彻底的解决还要持之以恒将慢练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第八.掌握旋律指法和指序的规律性特点。旋律指法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之别。一般规律指法诸如顺指法、音阶和琶音式跑动等,他们都有弹奏“材料性”建设的音乐特点,可以信手弹来。然而,对于特殊性指法和指序需要针对性的“慢练”掌握。例如《欢乐牧童》(黄虎威编曲)第68小节十六分音符“一二四五”指法的高八度走向和第67、69小节 右手十六分音符指法突然变化绕弯的指序,只有细心“慢练”体悟,再如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99-118小节右手的三连音震音效果与左手交叉弹奏旋律,只有耐心“慢练”,才能使双手弹奏的平衡协调。第九.演奏中的技术难点。在演奏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个体的技术难点,比如莫扎特奏鸣曲中长时值音符的颤音、贝多芬的《悲怆》中的和弦的变化等。一般习琴者可以作为阶段性的“慢练”内容加以学习,消化并掌握。把乐曲中的技术课题或技术难点作为日常基本功,不断追求演奏质量的提高与升华,以使练习者真正达到熟练技术内容的目标,这是需要长期的锻炼的。这也恰恰反映出我们中国非常有名的俗话——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能在艺术学习中得到知识、技术以及成就感和愉快感。第十.掌握双音或和弦的把位指法及连接方式。这个问题也是常见问题之一,在弹双音时往往会发生下键不统一,音色暗淡以及连接难等问题,这就非常需要细心的慢练,因为只有细心并正确的“慢练”才能弹奏轻松自如且音乐表现流畅自然。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文章Relevant
■ 点击上面蓝字一键关注 ▲QIBU生活微刊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1、每一次接吻 会消耗体内至少12个卡路里科学家指出:...
我是主播 贝妮~(微信号:Voaoao)每天提供最热门、最火爆、最精彩的视频!口味有点儿重喔~笑死!笑死!笑死!如果觉得这些还...
【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
现如今,飞机以舒适、方便与节省时间等原因成为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之一.可你是否知道,为何不能喝飞机上的冲泡茶饮,又为何在...
感知CG,感触创意,感受艺术,感悟心灵 在CG世界的一期中我们展示了 Vince Low的一部分作品,今天再次翻看CG网站时发现他的...
因女儿未出世便患肿瘤,柴静离职后首发雾霾调查.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看完这些,才知道雾霾的真相.震撼!震...钢琴入门需要了解的9大事项1、家长陪同每当我提到要求家长上课陪伴的时候,有少数家长都会提出质疑“我们什么都不会,怎么陪!”大部学习钢琴的孩子只有几岁,第一节课孩子和家长都是零基础开始,如果课堂上连家长都没听懂,那您的孩子肯定没有学到东西。在最初级的阶段,家长其实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钢琴课时安排每周只有一次,有六天的时间是家长陪伴,这六天只有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才能很好的掌握孩子学习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效果。2、陪练老师很多家长对陪练老师有个误解,觉得自己不会就请个陪练,实际上陪练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好事。陪练老师的责任,协助主课老师完成每周的练习作业。但为达到效果,大部分陪练老师都会将孩子出错时错误直接点出,并帮助其改正,孩子在学习时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现错误的能力。3、识谱的重要性任何一门乐器都是一种语言,钢琴也不例外,既然是语言,我们学习顺序:认→读→弹。识谱放第一位,任何一首钢琴谱都是由五线谱组成,然而五线谱与琴键的关系就像我们电脑键盘与每个字母的顺序一样,每个字母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初级时每个音符对应琴键也当然是固定的。(后期出现升降号与升高降低八度记号时会有所改变)如果把钢琴比作课文的话,音符=文字我们学认字的时候也是一个个认,一个个读。读书用的是嘴,而弹琴只是把声音用手指弹出来而已。字都不认识,以后读课文肯定读不下去。4、坐姿良好的坐姿会让孩子更准确的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少走弯路。琴凳高度,琴凳与钢琴的距离,手腕正确高度,肘部正确的角度。在练琴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手指的训练,常见的长期错误坐姿导致的问题:a手腕过高b手指塌陷c手酸d耸肩5、音色与动作正确的动作会使钢琴发出美妙的声音,美妙的声音可以刺激我们的听觉神经让我们区逐渐学会分好的音色,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就会给孩子作业,无论多简单的作业在学习的时候,老师都要注意引导孩子如何分辨正确的音色,练习时,家长也应多让孩子学会倾听自己弹出的每个声音,很多家长转到琴行前都向我反映“我家孩子弹琴我都不敢听”“我根本听不出来他在弹什么”……相信很多这样的学生家长有同样的感受,这个问题就出在孩子学习时没有学会听!6、练琴时间不少学琴的孩子都有磨蹭的习惯,弹琴吃东西,上厕所,东摸摸西蹭蹭,很多家长都问我为什么。其实很简单,练琴时间局限造成的。这个习惯不是短时间的,从一开始,绝对不要和孩子提今天我们练多少分钟,多少小时。孩子有惰性,时间定死以后,孩子会想尽办法去磨蹭时间,反正你到时间了做家长的不能欺骗孩子吧。长年累月下来,毛病来了!7、钢琴考级钢琴考级属于社会艺术(业余)等级考试,虽然很多课本与证书都把业余字眼去掉,但是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和专业是绝对不能画等号的。(当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考级那水平毋庸置疑)什么是考级,在全国各类音乐院校都有考级: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等……。这些都大同小异,考级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觉得听到10级就羡慕的不得了,觉得很厉害!也不一定。考级每年的教程基本固定,也就是说只要你拼命练,谁都可以过。问题就出在练习时间。我们以高级为例子,如果你6个月甚至更久才弹下8级,那么你的水平远远达不到8级。等级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演奏水平没错,但是这个演奏水平是需要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般是3个月左右,拿中国音乐学院考级举例:音阶琶音6首,练习曲1首,二部/三部/赋格1首,奏鸣曲1首,乐曲1首,自选曲目1首。也就是6首音阶+5首曲子。按正常练习,一周一首曲子,5首就是1个多月,音阶作为基本练习,一周一首与考级曲同步。这样下来也就一个多月,加上背谱,技巧掌握,速度,前后3-4个月足够了。如果超过4个月,即使拿到考级证书,也不要太高兴。每个学钢琴的都能拿的到8、学术交流一个钢琴学者到一个钢琴家甚至钢琴大师绝不是在房子里关出来的,只知道关在家里练琴的孩子弹的再好最多也就是个琴匠。社会在变化,孩子们学习的环境也与以往大不相同。我们80-后练琴的时间每天可以达到3小时,暑假可以达到6小时,现在的孩子呢?一年级回家以后吃完饭,做完作业,动作快的也练不到1小时,动作慢的睡觉都打折扣。这种差异考验的是老师怎样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我们小时候3小时的效果?觉得不可思议?国际比赛的孩子年龄从以前的20岁到现在的9岁,这能完全说是神童?不完全是,除了他们的付出,更多的是教学方法。时代在进步,其实钢琴的教学方法同样在进步,20多年前的“高抬指”多年前在钢琴之城的深圳早已成为历史。我国著名钢琴家“李云迪”“秦川”都不使用“高抬指”,作为钢琴老师,应该结合现在的种种变化,把新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9、钢琴调律每年因为不适应考场钢琴与梦想音乐学院失之交臂的学生大有所在,参加大型比赛时音色的发挥就是没有平时好。这些真的是琴的问题吗?肯定不是,有人考上音乐学院,有人取得比赛冠军,问题出在哪里?很多学生都会说“这钢琴好硬”“这琴键好重”……其实因为比赛和学院用琴基本都是三角琴,由于构造的不同导致三角琴的琴键比立式琴的琴键要重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家里练习很好,参加比赛、考试却弹不出好的音色。买琴之后都要调律,首次调律注意哪些?第一就是音准了,这不用说了。其次重点是琴键触感,一般初学的学生琴键重一些比较好,日产琴琴键都很松,欧洲琴相对重些,以上是新琴首次调律注意的,以后根据使用的频率不同,摆放位置,南北区域性,钢琴选材构造不同,音色都会变化,有的会过亮,有的过闷,击弦机使用时间长了产生移位偏离琴弦,榔头弹回不够灵敏,这些都是每次调律时应该注意检查的。钢琴老师(gh_c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h_c1【钢琴老师】为您推送高雅音乐文化,高品质的资源共享服务;为你提供优质的钢琴音乐学习资讯,普及音乐教育,做专业钢琴教学!欢迎加微信邀请进入“学琴交流群”或“琴行.机构学习群”。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c1【钢琴老师】为您推送高雅音乐文化,高品质的资源共享服务;为你提供优质的钢琴音乐学习资讯,普及音乐教育,做专业钢琴教学!欢迎加微信邀请进入“学琴交流群”或“琴行.机构学习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拇指 无名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