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套似乎很有名的瑞士保加利亚早期邮票儿童附捐邮票

邮票的筹资功能_中国集币在线_JiBi.Net_中国金银币投资收藏价值
您所在的位置: >>
邮票的筹资功能
发布日期:09-06-16 08:57:07
新闻来源: 作者:上海华先生
谈到的功能这个题目,一般的邮人立刻会想到它的三大功能。第一,可以寄信,有邮资凭证的功能。第二,可以欣赏,邮票画面上浓缩了百科全书般的知识,有文化收藏功能。第三,可以让你赚钱,邮票有增值保值的功能。其实还有第四功能:筹资功能。所谓邮票筹资功能,是指国家邮政当局借发行邮票筹钱。这种方法筹的钱,指邮票面值以外的钱,国家邮政是不用支付邮用劳务费的。它通常表现为附捐邮票的形式,这在欧洲比较普遍。在战争期间,附捐邮票筹得的钱用于救助伤员。在和平期间,用于社会福利,瑞士就是个比较典型的国家。瑞士是个高福利的国家,号称从摇篮到坟墓都是国家包下来的国家,它的福利费用,有一部分就是从邮票来的。从《中华邮票世界目录欧洲卷》查阅:在1912年到1978年的67年间,瑞士每年发行一套四,五枚的儿童福利基金邮票,有时一年只发一套邮票,也就是它。每枚附捐面额,随邮票面值增加而增加,一般占每套总面值的30%。1980年后改为青少年福利邮票。此外从1940年到1993年(后来的年份我没有去查外文资料)的每一年中,瑞士还发行慈善附捐邮票,也是四,五枚一套,30%的面值捐款。这样的国家,西欧,北欧较多。新中国邮票里含附捐的很少,大概因为中国不是一个讲社会福利的国家,好像只有JT邮票里有两套,一套是T92《儿童》,一套是T105《中国残疾人》,恐怕那也是沾了当时妇联,残联领导人的光,以后就风光不再,没见什么附捐邮票了。现在想搞,怕也不行了。人们不再寄信,很少用邮。哪去附捐邮票呀?但邮票的筹资功能,看来不限于邮票面值上的附捐,中国邮史上有两件出名的例子。一个是民国时代。1927年,当时有个科学考察团,要到西北考察,但是钱不够。邮政就发了一套4枚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的邮票,每套面值两角,印了25000套,按面值给了考察团20500套,结果考察团按5元一套出售,盈利约10万。由于邮票售价远远高于面值,所以买进邮票的就没什么实际使用。邮政留下的4500套,除少数在几个大城市销售和送给邮联会员,存档外,多数被邮局内部人员分掉了。这是一件丑闻啊,引起国内,国外人的哗然,一片抵制声。直到1950年,美国《司各特》目录才承认和登了这套邮票,那恐怕是为了反对新中国吧,我说过,美国是个很意识形态的国家。另一件事就是中国现代邮政干的了,大家想必都知道这事。邮政97年发行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50元的面值,加个壳,卖120元,这70元壳钱,就是邮民给邮政的捐款,2000万套,总共多少啊?14亿元,即使有些金箔盖销了,那起码也有10亿。从此,中国邮市一蹶不振。中国邮市低迷,集邮人口锐减,邮政这件事是有过的。现在,由于编年票的长期打折,很多曾经的爱好者,不再集邮;但是长期的离开,他们并不知道,邮票已经跌倒这样一个低谷,一旦知道,是会有一些人回归的。当然,光有政策还不够,还要有资金的的配合。现在很有些人士,有些资金,在邮市里努力,但力量有限,他们是邮市里的私募基金,所以对提振编年邮票这个大题目绕道走。邮市资金需要国家队。我觉得,邮政当局可以而且应该从以往发行邮票筹得的积累资金中调出一部分,建立编年邮票基金,来配合编年邮票的价值回归,促进邮市的上涨。股市里已有中邮基金,邮市也来一个,也不为特别吧?现在的国家邮政局和中邮集团,是新人新政,采取新措施,开创新局面,也很相宜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邮政使用邮票筹资功能的应有之义。上海华先生
评论加载中...
loading...
建国60周年金银章、金银条
 |  |  |  |  |  |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盘点儿童节系列邮票(图)_中外邮票_新浪收藏_新浪网
艺术名家高清图集
盘点儿童节系列邮票(图)
  “六一”儿童节总能让成年人回想起童年,尽管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吃过肯德基,没有摸过电脑,更没有玩过迪士尼,但对于许多人而言,童年依然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收藏和记忆。
  儿童节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节日,因为这个节日是属于他们的节日,每当这一天来临之即,邮政部门都会发行一些少儿题材的邮票以示纪念。我国儿童节邮票的选题,以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最多。在我国以往发行的众多节日专题邮票当中,儿童节系列邮票是发行最多的一个。
  1958年发行的特18《儿童》,全套4枚,邮票的图案有我国民间剪纸和木版水印艺术效果,这套邮票揭开了新中国儿童邮票的发行序幕。1963年发行的特54《儿童》一套12枚,撷取了儿童在学校、家庭和日常生活中的12幅画面,展示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日 T.51《童话―“咕咚”》邮票以四联张形式印制,另有一枚无面值的副票,上面印有动物图案和文字。此票既是我国第一次发行的带有副票的联票,其小本票也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种小本票。
  日,我国发行《儿童画选》特种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给妈妈抓痒”、“我爱长城”、“小猫咪”和“太阳、小鸟、花和我”,4幅画的作者分别出自4个民族的小朋友,即少数民族的小姑娘王娅妮、刘中、潭阿西和汉族小姑娘卜桦。
  日,我国发行《儿童生活》特种邮票。这是一套儿童附捐邮票,全套4枚上下连印,图案分别为“我的好朋友”、“企鹅,你好”、“我的鸟”和“拍球”。这套邮票的4幅画出自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美术组全体成员之手,他们是北京的小学生。
  日,我国发行《儿童生活》特种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欢乐心声”、“助人为乐”、“南极考察”和“绿化家园”。
  日,我国发行《世纪交替千年更始-21世纪展望》特种邮票,全套8枚,图案分别为“奔向新世纪”、“我造大桥通台湾”、“树上宫殿”、“保护地球”、“新世纪交通”、“遨游太空”、“地球变年轻了”和“世界和平”。这套邮票是国家邮政局为迎接和纪念新世纪到来计划发行三套邮票中的一套,采用儿童画为邮票图案。
  日,我国发行《祝福祖国》特种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我爱中华”、“快乐生活”、“热爱和平”和“从小爱科学”,原画作者全都是儿童,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
  记忆是我们脑海中的一粒粒珍珠,时间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线,纯真童年的记忆会长久地定格,伴随我们一生。江南春水附捐邮票_附捐邮票图片_附捐邮票赏析-票类图鉴-金投收藏-金投网
还没有帐号?免费注册一个吧!
若您已有金投网帐号,可直接登录
咨询热线:400-664-4881
用文字释义,用图片说话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您的当前位置: >
责任编辑:wujinghua
附捐也叫慈善邮票,这和邮票既用于邮政,也用来为某些慈善事业筹款,世界上最早的慈善邮票是1897年新南威尔士(现澳大利亚的一个洲)发行的,以比邮票面值高12倍的价格出售,所得收入除去邮票面值的金额外,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依照万国邮政公约的规定,邮票的面值写在前面,附加金在后,而且它的字体应较前者为小。
中文名:附捐邮票
又 名:福利邮票、慈善邮票、半邮政邮票
最早发行时间:1897年
最早发行地点: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
用 途: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筹集基金
我国发行时间:日
1附捐邮票简介
附捐邮票是在邮票的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小部分捐款费,用来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筹集基金而发行的附加捐资邮票,也叫福利邮票或慈善邮票,在附捐邮票上,邮资面值和附捐金额的表示方法是:邮资面值+附捐金额 。附捐金额不能充作邮资,故又称&半邮政邮票&。
中国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920年北京一版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所得捐款用于救济黄河决口区的灾民。新中国成立后,发行过多次附捐邮票。日我国发行的《儿童》和日发行的《中国残疾人》两套邮票是建国后发行的附捐邮票,每枚邮票由当时的8分邮资和2分捐资组成,捐资由邮电部门统一拨付给儿童福利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世界最早的附捐邮票是前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地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1897年6月发行的,面值为l便士,售价为1先令,超出部分即为附捐之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附捐邮票发行国家大为增加,多为赈济难民和伤兵而募集各项基金而发行,后扩展到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筹集基金,所以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个别国家认为附捐邮票售价含捐款金额,属非邮政因素,故以半邮政邮票、准邮政邮票命之。若干国家发行专项附捐邮票形成系列,如新西兰的健康邮票,法国的红十字邮票,芬兰的防痨邮票,荷兰、瑞士的儿童福利邮票等。
附捐邮票指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筹款而在邮资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半邮政邮票。它与普通邮票的区别是除邮票面值外,另加捐资。捐资部分用于福利事业。
依照万国邮联的规定,附捐邮票面值写在前,附加值写在后,且字体小于后者。
世界上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897年英属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的一个州)发行的。
附捐邮票的发行,不少国家有其传统。西欧国家每年发行的种数最多。比利时自1910年起至今已经发行了1千余种。有些国家每年春秋各一套,自成系列。芬兰自1930年起,连年发行&红十字邮票&,每枚邮票都印有一个鲜艳的红十字。新西兰自1930年起每年发行带有&健康&字样的附捐邮票,称作&健康邮票&。
2附捐邮票特征
按照万国邮政联盟规定,附捐邮票上的邮票面值在前,字体稍大,附捐金额在后,字体稍小,便于区别的特性。新中国附捐邮票面值标注存在不同形式:T92《儿童》采用8+2分标注方式,8大2小,符合万国邮政联盟公约;T105《中国残疾人》采用8+2分标注方式,但8和2同大;T137《儿童生活》采用8+4分面值标注方式,8大4小,符合万国邮政联盟公约。 但1998-31T《抗洪赈灾》邮票面值标注却另辟蹊径,该票分正票和副票两部分,正票标注邮资50分,副票标注附捐金额50分;特7&2008《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也分正票和副票两部分,正票标注邮资1.2元,副票标注附捐金额1元,并在下方注明&附捐&二字。但有邮人认为,附捐邮票分正票和副票两部分分开标注金额不太合适,因为副票标注的数字是附捐金额,不具备邮资功能,容易引起误会,会发生单独贴用副票实寄的现象,也不符合附捐邮票俭省节约的宗旨,改为&邮资+附捐金额标注&更为妥当。
另据有关规定,附捐金额高于邮票面值50%的被视为滥用。虽然T92《儿童》、T105《中国残疾人》、T137《儿童生活》遵循了此规定,但1998-31T《抗洪赈灾》的附捐金额却与邮票面值相等,特7-2008《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的附捐金额是邮票面值的80%。不知是现在的附捐邮票附捐金额设置过大,还是有关规定该与时俱进了。
旧中国发行过三套附捐邮票。1920年为黄河决口发行附收赈捐邮票,全套3枚,是在帆船邮票上加盖附加值。1944年为救济抗日战争难民发行的&赈济难民&邮票全套6枚,另有小全张1枚。1948年为防痨筹募基金发行的《资助防痨》邮票,分有齿、无齿两组,共6枚,主图是长城。
中国第一套附捐邮票发行于日,全套共计三枚是由当时的财政部印刷局用北京一版帆船邮票加盖&附收赈捐壹分&字样而成。这套邮票原来的面值分别为一分、三分和五分,加盖以后则相应改为二分、四分和六分,因此从形式上看它和目前成熟的附捐邮票有着明显的不同。1919年黄河决口,沿岸泛滥成灾,发行这套邮票的目的就是为了赈济难民,目前其新票和旧票的市场价格分别在一百元和四十元左右。
日,为了救济抗日战争中的难民,邮政发行了第二套附捐邮票六枚、小全张一枚,均为难民图,左右两侧分别印有&附捐邮票、赈济难民&字样,只是刷色有所区别,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印刷。这套邮票原来的面值和附捐金额分别为五十分、八分、二十一分、二十八分、三十三分和一元,但由于邮资调整并未发行,于日加盖改值以后发行,改值以后的面值和附捐金额分别为二元、四元、五元、六元、十元和二十元,目前这套邮票的市场价格约为一千五百元;同时还发行小全张一枚,内含全部六枚邮票,上面印刷有&共拯饥溺&字样,目前其市场价格在百元左右,漏盖变体票比较贵,值四千元左右。
日,中国邮政发行第三套附捐邮票&资助防痨&,全套三枚,同时发行无齿票一套,由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刷,图案均为长城,但刷色有所不同,面值分别为五千元、一万元和一万五千元,附捐金额均为二千元,无齿票的面值和附捐金额与之相同。这两套邮票的正票都很便宜,新票旧票均不过十元左右,但有齿票的第三枚有漏印红色标志的变体出现,价格比较贵,新票约值六百元,旧票约值一千元。
中国的第四套附捐邮票是新中国邮政日发行的T92&儿童&邮票,全套两枚,第一枚叫&在阳光下&,图案是一个抱着玩具球的小女孩,第二枚叫&健康成长&,图案是一个搂着玩具熊的男孩,发行量一千五百九十六万,面值均为八分,附捐金额均为两分,目前其市场价格两元左右。
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附捐邮票,即T105&中国残疾人&,全套四枚,发行量七百四十七万,面值均为八分,附捐金额均为两分,图案内容分别是与残疾人息息相关的盲文、哑语、假肢和轮椅,由吴建坤设计,目前其市场价格两元左右。
1989年的儿童节时邮电部再度发行了T137&儿童生活&附捐邮票,全套四枚纵向连印,面值和附捐金额的结构与&中国残疾人&完全相同,发行量一千四百四十五万。由于无甚特色,因此目前在市场上仍十分便宜,不过一块多钱。
本来附捐邮票是一个单独的类别,但新中国发行附捐邮票均排在的序列里。不过除了这三套邮票,还有一套邮票也与附捐邮票性质相同,那就是1991年9 月14日发行的T168&赈灾&邮票:这套邮票全套一枚,面值八十分,虽然没有印刷附捐金额,但其销售收入全部捐献给了遭受洪涝灾害的江苏和安徽等地灾区,因此从实质上讲也是一套附捐邮票。对于这套邮票,经历过1991年邮市狂潮的集邮爱好者肯定记忆犹新。有关方面本来计划发行一千五百万,因此遭到了炒家的狙击。为了对付炒风,管理层开足马力加印到了四千万,导致其市场价格一泻千里,由此形成了大量的套牢族,第三次邮市高潮也因此而不得不偃旗息鼓。
按照常规,附捐金额不能超过面值的百分之五十,刚刚发行的附捐邮票的附捐金额和面值一样,虽然有悖常理,但因为事出有因,集邮爱好者想来也能理解是邮电部门的一片爱心。
4附捐邮票表现方法
1.邮票上未印出附捐的金额,只是出售时要加收附捐,如1897年前英国大洋洲殖民地维多利亚(今属澳大利亚)发行的附捐邮票。
2.邮资面值与附加金额同时分别印出,如1897年南威尔士附捐邮票。
3.在邮票上加印&附收&&(金额)&字样,如中国1920年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
4. 瑞士1937年开始采用加法符号&+&来处理,如10+5,前面的10为邮政邮资面值,后面的5分为附加的捐款金额。目前这个一目了然的公式已普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附捐邮票上的附加捐款数值,起初无明确规定,有为面值十来倍,甚至上千倍的,现在规定附加金额高于邮票面值50%的被视为滥用。
5我国发行的附捐邮票
我国第一套附捐邮票发行于日。1919年黄河决口,沿岸泛滥成灾,为了赈济灾民,中华民国邮票发行了我国邮票史上的第一套慈善邮票---附收赈捐邮票。全套共计三枚,是由当时的财政部印刷局用早年发行的《帆船》普通邮票中的三枚,加盖&附收赈捐壹分&字样而成。这套邮票原来的面值分别为一分、三分和五分,加盖以后则相应改为二分、四分和六分,仍按邮票面值出售。这样每枚邮票的真正邮资等于邮票面值减去1分,而这1分则集资用语赈济黄河灾民。因此从形式上看它和目前成熟的附捐邮票有着明显的不同。
日,为了救济抗日战争中的难民,邮政发行了第二套附捐邮票六枚、小全张一枚,均为难民图,左右两侧分别印有&附捐邮票、赈济难民&字样,只是刷色有所区别,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印刷。这套邮票原来的面值和附捐金额分 别为五十分、八分、二十一分、二十八分、三十三分和一元,但由于邮资调整并未发行,于日加盖改值以后发行,改值以后的面值和附捐金额分别为二元、四元、五元、六元、十元和二十元,目前这套邮票的市场价格约为一千五百元;同时还发行小全张一枚,内含全部六枚邮票,上面印刷有&共拯饥溺& 字样。
日,中国邮政发行第三套附捐邮票&资助防痨&,全套三枚,同时发行无齿票一套,由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刷,图案均为长城,但刷色有所不同,面值分别为五千元、一万元和一万五千元,附捐金额均为二千元,无齿票的面值和附捐金额与之相同。这两套邮票的正票都很便宜,新票旧票均不过十元左右,但有齿票的第三枚有漏印红色标志的变体出现,价格比较贵。
新中国最早发行的附捐邮票是日发行的T92发行的《儿童》特种邮票,一套2枚。第一枚叫&在阳光下&,图案是一个抱着玩具球的小女孩,第二枚叫&健康成长&,图案是一个搂着玩具熊的男孩,发行量一千五百九十六万,面值均为八分,附捐金额均为两分。每枚邮票的金额写为8分+2分,邮局按一角出售,其中8分作为邮资,另外的2分则为邮政局收集起来后,捐赠给&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这套邮票全部售出后,可以为儿童的福利事业征集120万元的基金。
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附捐邮票,即T105& 中国残疾人&,全套四枚,发行量七百四十七万,面值均为八分,附捐金额均为两分,图案内容分别是与残疾人息息相关的盲文、哑语、假肢和轮椅,由吴建坤设计。
1989年的儿童节时邮电部再度发行了T137&儿童生活&附捐邮票,全套四枚纵向连印,面值和附捐金额的结构与&中国残疾人&完全相同,发行量一千四百四十五万。
日,为了进一步向汶川地震灾区提供社会援助,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决定于日特别发行《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附捐邮票一套一枚,售价2.20元,其中邮票面值1.20元,附捐金额1元,发行量1300万套。
本来附捐邮票是一个单独的类别,但新中国发行附捐邮票均排在特种邮票的序列里,还有一套邮票也与附捐邮票性质相同,那就是日发行的T168& 赈灾&邮票。这套邮票全套一枚,面值八十分,虽然没有印刷附捐金额,但其销售收入全部捐献给了遭受洪涝灾害的江苏和安徽等地灾区,因此从实质上讲也是一套附捐邮票。这套邮票本来计划发行1500万,为了对付炒风,后来加印到了4000万。按照常规,附捐金额不能超过面值的百分之五十,这套附捐邮票的附捐金额和面值一样,虽然有悖常理,但因为事出有因,集邮爱好者想来也能理解是邮电部门的一片爱心。
近日,法国塔桑拍卖行(TajanAuction)宣布了令世人震惊…
很多游戏玩家都喜欢收藏实体版游戏,他们视这些藏品为…
在收藏市场,连环画已经成为抢手的热门品种。近年来的…
在收藏市场,连环画已经成为抢手的热门品种。近年来的…
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内蒙古的收藏品独具特色。小小的石…
居住在新加坡的中国亿万富豪投资者陈天桥提议将艺术家…
中国人民银行于日起陆续发行2017版熊猫金…
菊花1角硬币直径22.5毫米,正面图案为菊花图案,面值1…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是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菊花1角硬币直径22.5毫米,正面图案为菊花图案,面值1…
说起袁大头,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不少人家里也有收藏一…
G20杭州峰会召开在即,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天正式发行201…
金投收藏网讯,笔洗是文房…
这件青铜熨斗(见图),是…
金投收藏网讯,手镯的历史…
金投收藏网讯,宋代磁州窑…
金投收藏网讯,中国瓷向来…
金投收藏网讯,18世纪中叶…
“猴子摘桃”大型镂空花钱…
金投收藏网整理,乾隆御制…
金投收藏网整理,金代青黄…
京瑞大厦二层(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7号)附捐邮票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附捐邮票也叫慈善邮票,这和邮票既用于邮政,也用来为某些慈善事业筹款,世界上最早的慈善邮票是1897年新南威尔士(现澳大利亚的一个洲)发行的,以比邮票面值高12倍的价格出售,所得收入除去邮票面值的金额外,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依照万国邮政公约的规定,邮票的面值写在前面,附加金在后,而且它的字体应较前者为小。
附捐邮票是在邮票的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小部分捐款费,用来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筹集基金而发行的附加捐资邮票,也叫福利邮票或慈善邮票,在附捐邮票上,邮资面值和附捐金额的表示方法是:邮资面值+附捐金额 。附捐金额不能充作邮资,故又称“半邮政邮票”。  中国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920年北京一版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所得捐款用于救济黄河决口区的灾民。新中国成立后,发行过多次附捐邮票。日我国发行的《儿童》和日发行的《中国残疾人》两套邮票是建国后发行的附捐邮票,每枚邮票由当时的8分邮资和2分捐资组成,捐资由邮电部门统一拨付给儿童福利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附捐邮票  世界最早的附捐邮票是前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地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1897年6月发行的,面值为l便士,售价为1先令,超出部分即为附捐之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附捐邮票发行国家大为增加,多为赈济难民和伤兵而募集各项基金而发行,后扩展到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筹集基金,所以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个别国家认为附捐邮票售价含捐款金额,属非邮政因素,故以半邮政邮票、准邮政邮票命之。若干国家发行专项附捐邮票形成系列,如新西兰的健康邮票,法国的红十字邮票,芬兰的防痨邮票,荷兰、瑞士的儿童福利邮票等。  附捐邮票指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筹款而在邮资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半邮政邮票。它与普通邮票的区别是除邮票面值外,另加捐资。捐资部分用于福利事业。  依照万国邮联的规定,附捐邮票面值写在前,附加值写在后,且字体小于后者。  世界上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897年英属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的一个州)发行的。  附捐邮票的发行,不少国家有其传统。西欧国家每年发行的种数最多。比利时自1910年起至今已经发行了1千余种。有些国家每年春秋各一套,自成系列。芬兰自1930年起,连年发行“红十字邮票”,每枚邮票都印有一个鲜艳的红十字。新西兰自1930年起每年发行带有&健康&字样的附捐邮票,称作“健康邮票”。
  19世纪末,欧洲正流行肺结核病。1897年,作为英属新南威尔士的政府(现澳大利亚的一个州),为了募捐款项资助肺结核疗养院开展结防工作,并帮助患者的家庭,曾发行了1套2枚的邮票,以邮票面值高12倍的价格出售,所得收入除去面值金额外,全部用于上述慈善事业,这确实是一项发明创造,开了附捐邮票的先河。据闻,这2枚世界公认最早的附捐邮票现在的价值约为400多美元。 附捐邮票是通用邮票的一种,一般可以贴用于各种邮件。附捐邮票较之其它票种的最大不同,就是其票面往往有两个面值标注数字,一般的常见形式为:邮资面值+附捐金额,且二者字体也有大小区别,大字为邮资面额,小字为附捐金额。附捐金额是不能计作邮资使用的。附捐邮票的这一特点,也使其有了“附加值邮票”或“附加金已付邮票”的别称。  自1897年至今,全世界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行了附捐邮票。纵观100多年来各国(地区)发行的形形式式的附捐邮票,可以归纳为赈灾、战地救护、慈善、红十字、改善福利、健康事业、护理事业、助残疾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医疗卫生事业、防疫、防癌、牙防、防病、募集各种基金,甚至还有抵偿国债等等。故附捐邮票又有“福利邮票”、“慈善邮票”、“自愿邮票”之称。因而邮票上大多数都有红十字标志,这样的附捐邮票也可称为“红十字附捐邮票”。  据说, 目前仍在发行并使用红十字附捐邮票的国家和地区有60余个。其中发行最多的是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士、芬兰、德国、等国家。如荷兰发行的邮票几乎40%都是红十字附捐邮票。比利时自1910年起至今已发行了1000余种红十字附捐邮票。瑞士的红十字附捐邮票一向闻名,不仅是因为发行年代较早(1913年起),可贵的是坚持每年都要发行1--3套,从不间断。法国自1950年起,也连年发行红十字附捐邮票,而且其附捐邮票附捐平均值最高,达1/3以上。以上这些国家常常每年春、秋两季发行,已形成系列,品种达到较大规模。新西兰自1930年起,每年都发行带有“health”(健康)字样的附捐邮票,别有一格,称作“健康邮票”。  中国在解放前曾发行过3套附捐邮票(赈灾、防痨方面),解放后也曾多次发行过附捐邮票(儿童、残疾人、赈灾、非典等),但未发行过红十字附捐邮票。
  按照万国邮政联盟规定,附捐邮票上的邮票面值在前,字体稍大,附捐金额在后,字体稍小,便于区别的特性。新中国附捐邮票面值标注存在不同形式:T92《儿童》采用8+2分标注方式,8大2小,符合万国邮政联盟公约;T105《中国残疾人》采用8+2分标注方式,但8和2同大;T137《儿童生活》采用8+4分面值标注方式,8大4小,符合万国邮政联盟公约。 但1998-31T《抗洪赈灾》邮票面值标注却另辟蹊径,该票分正票和副票两部分,正票标注邮资50分,副票标注附捐金额50分;特7—2008《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也分正票和副票两部分,正票标注邮资1.2元,副票标注附捐金额1元,并在下方注明“附捐”二字。但有邮人认为,附捐邮票分正票和副票两部分分开标注金额不太合适,因为副票标注的数字是附捐金额,不具备邮资功能,容易引起误会,会发生单独贴用副票实寄的现象,也不符合附捐邮票俭省节约的宗旨,改为“邮资+附捐金额标注”更为妥当。  另据有关规定,附捐金额高于邮票面值50%的被视为滥用。虽然T92《儿童》、T105《中国残疾人》、T137《儿童生活》遵循了此规定,但1998-31T《抗洪赈灾》的附捐金额却与邮票面值相等,特7-2008《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的附捐金额是邮票面值的80%。不知是现在的附捐邮票附捐金额设置过大,还是有关规定该与时俱进了。  旧中国发行过三套附捐邮票。1920年为黄河决口发行附收赈捐邮票,全套3枚,是在帆船邮票上加盖附加值。1944年为救济抗日战争难民发行的“赈济难民”邮票全套6枚,另有小全张1枚。1948年为防痨筹募基金发行的《资助防痨》邮票,分有齿、无齿两组,共6枚,主图是长城。
  有几个国家规定在一年之中一定的日期内,交寄邮件必须在规定的邮资外支付附加费,为此发行了强制性附捐邮票,以供这种邮件贴用。葡萄牙首先从1911年到1928年发行过这种邮票,用以为穷人、为里斯本节日、为在弗兰德的葡萄牙军队、为马尔基斯o庞巴尔纪念碑、为参加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葡萄牙运动员筹款。  希腊在1914年发行强制性附捐邮票,为巴尔干战争期间的红十字会和爱国基金筹款,从此一直到1956年继续发行了各种附捐邮票,援助过爱国慈善联合会、社会福利、邮政职工防痨基金、爱奥尼亚群岛地震受害者和马其顿文化基金。罗马尼亚(年),南斯拉夫(从1933年起),哥伦比亚(年)和厄瓜多尔(年),也使用过类似的邮票。葡萄牙、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部发行了欠资邮票,以备未贴强制性附捐邮票的邮件贴用作为处罚。有些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发行过强制性附捐邮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邮件都收取附加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许多殖民地发行了战争税邮票(参见此条),用以筹款。较近的年代里,有些国家发行了强制性税票,如联邦德国(为了柏林空运;1948年),伊拉克(救济巴勒斯坦难民,1949年),巴林(救济巴勒斯坦难民,1974年人塞浦路斯(救济难民,1974年、1977年)和印度(救济孟加拉难民,1971年)。墨西哥在1923年发行1分邮票,用以为灭蝗运动募款。
  1.邮票上未印出附捐的金额,只是出售时要加收附捐,如1897年前英国大洋洲殖民地维多利亚(今属澳大利亚)发行的附捐邮票。  2.邮资面值与附加金额同时分别印出,如1897年南威尔士附捐邮票。  3.在邮票上加印“附收××(金额)”字样,如中国1920年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  4.瑞士1937年开始采用加法符号“+”来处理,如10+5,前面的10为邮政邮资面值,后面的5分为附加的捐款金额。目前这个一目了然的公式已普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附捐邮票上的附加捐款数值,起初无明确规定,有为面值十来倍,甚至上千倍的,现在规定附加金额高于邮票面值50%的被视为滥用。
  仍在发行并使用附捐邮票的国家和地区有60余个。捐款多是为了公益事业,如为红十字会、防痨、防癌等团体,为儿童、妇女、老人或残疾人及各种福利事业等等。所以又称为“福利邮票”。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过4套附捐邮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T92《儿童》、T105《中国残疾人》和T123,每枚都印有“8+2”或“8+4”,即面值8分,附捐2或4分。1998-31《抗洪赈灾》(附捐邮票)则以正票50分加附票50分的形式为洪灾赈捐。除正常的附捐邮票外,还有一个与之相似的票种,叫邮政捐税邮票。有一些国家在指定的日子里,所有邮件在按邮资贴好邮票外,还必须加贴这种邮票,作为捐款,多供慈善团体和或科学事业使用。如巴西20年前基本上每年12月24日后的一周内,所有邮件必须加贴邮政捐税邮票,税款专供麻风病人治疗之用。这种邮票与附捐邮票不同,它是强制性的,所以称“捐税”。发行较多这类邮票的国家有土耳其、前南斯拉夫、巴拿马、多米尼加、哥斯达尼加等国。  日,法国邮政临时追加发行了一枚“支援海地”附捐邮票,以募集资金帮助海地大地震的受害者。 法国此次发行的“支援海地”附捐邮票采用的是在普通邮票左侧加印附捐附票的形式。该枚附捐邮票售价为1欧元,其中包括转交给法国红十字会的0.44欧元的附捐金额。该附捐邮票原票选用的是目前正在流通使用中的红色无面值法国国内邮资“玛丽安娜”普通邮票,该邮票目前价值为0.56欧元,可用于邮寄一封20克以内重量的法国国内平信。左侧添加的附捐附票上则印有“支援海地”、“捐助0.44欧元予法国红十字会”的法文字样和红十字标志。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日下午发生7.0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等多个地区大量房屋被震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在此次地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大多数建筑均在地震中遭到损毁,其中包括海地总统府、国会大厦、太子港大教堂、医院和监狱等。包括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团长赫迪o阿纳比和8名中国维和警察在内的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也在地震中不幸遇难。据海地政府内政部22日在一份公报中宣布,1月12日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111499人。而美国军队在海地的负责人估计死亡15至20万人。联合国估计受地震打击的灾民达到300万人。  为了帮助遭受地震打击的海地人民,世界多国政府和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向海地提供了援助。法国政府于1月15日呼吁一些国家免除海地数百万欧元的债务。法国民间也向海地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本次法国邮政发行的附捐邮票所募金额即由法国红十字会用于援助海地。 法国以前也曾采用过在普通邮票上添加相关图文的方式来发行附捐邮票。日,为了援助2004年底的印度洋大海啸受害者,法国利用了当时流通的“玛丽安娜”普票图案添加图文后,发行了一枚名为“支援亚洲”的附捐邮票。
  我国第一套附捐邮票发行于日。1919年黄河决口,沿岸泛滥成灾,为了赈济灾民,中华民国邮票发行了我国邮票史上的第一套慈善邮票---附收赈捐邮票。全套共计三枚,是由当时的财政部印刷局用早年发行的《帆船》中的三枚,加盖“附收赈捐壹分”字样而成。这套邮票原来的面值分别为一分、三分和五分,加盖以后则相应改为二分、四分和六分,仍按邮票面值出售。这样每枚邮票的真正邮资等于邮票面值减去1分,而这1分则集资用语赈济黄河灾民。因此从形式上看它和目前成熟的附捐邮票有着明显的不同。  日,为了救济抗日战争中的难民,邮政发行了第二套附捐邮票六枚、小全张一枚,均为难民图,左右两侧分别印有“附捐邮票、赈济难民”字样,只是刷色有所区别,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印刷。这套邮票原来的面值和附捐金额分 别为五十分、八分、二十一分、二十八分、三十三分和一元,但由于邮资调整并未发行,于日加盖改值以后发行,改值以后的面值和附捐金额分别为二元、四元、五元、六元、十元和二十元,目前这套邮票的市场价格约为一千五百元;同时还发行小全张一枚,内含全部六枚邮票,上面印刷有“共拯饥溺”字样。  日,中国邮政发行第三套附捐邮票“资助防痨”,全套三枚,同时发行无齿票一套,由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刷,图案均为长城,但刷色有所不同,面值分别为五千元、一万元和一万五千元,附捐金额均为二千元,无齿票的面值和附捐金额与之相同。这两套邮票的正票都很便宜,新票旧票均不过十元左右,但有齿票的第三枚有漏印红色标志的变体出现,价格比较贵。  新中国最早发行的附捐邮票是日发行的T92发行的《儿童》特种邮票,一套2枚。第一枚叫“在阳光下”,图案是一个抱着玩具球的小女孩,第二枚叫“健康成长”,图案是一个搂着玩具熊的男孩,发行量一千五百九十六万,面值均为八分,附捐金额均为两分。每枚邮票的金额写为8分+2分,邮局按一角出售,其中8分作为,另外的2分则为邮政局收集起来后,捐赠给“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这套邮票全部售出后,可以为儿童的福利事业征集120万元的基金。  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附捐邮票,即T105“ 中国残疾人”,全套四枚,发行量七百四十七万,面值均为八分,附捐金额均为两分,图案内容分别是与残疾人息息相关的盲文、哑语、假肢和轮椅,由吴建坤设计。  1989年的儿童节时邮电部再度发行了T137“儿童生活”附捐邮票,全套四枚纵向连印,面值和附捐金额的结构与“中国残疾人”完全相同,发行量一千四百四十五万。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日,为了进一步向汶川地震灾区提供社会援助,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决定于日特别发行《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附捐邮票一套一枚,售价2.20元,其中邮票面值1.20元,附捐金额1元,发行量1300万套。  本来附捐邮票是一个单独的类别,但新中国发行附捐邮票均排在特种邮票的序列里,还有一套邮票也与附捐邮票性质相同,那就是日发行的T168“ 赈灾”邮票。这套邮票全套一枚,面值八十分,虽然没有印刷附捐金额,但其销售收入全部捐献给了遭受洪涝灾害的江苏和安徽等地灾区,因此从实质上讲也是一套附捐邮票。这套邮票本来计划发行1500万,为了对付炒风,后来加印到了4000万。按照常规,附捐金额不能超过面值的百分之五十,这套附捐邮票的附捐金额和面值一样,虽然有悖常理,但因为事出有因,集邮爱好者想来也能理解是邮电部门的一片爱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最早期的老邮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