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歌声的古诗句音乐的声音的成语

描写音乐的成语
您当前位置: &
描写音乐的成语
发布:&|&分类:&|&
  描写音乐的成语  1、游鱼出听: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2、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3、丝竹管弦: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4、甘酒嗜音:甘:嗜好。嗜好喝酒和音乐。形容只顾酒色享乐。  5、郑卫之曲: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6、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7、击节称赏: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8、钟鼓之乐: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9、弦而鼓之: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10、肉竹嘈杂:竹:管乐;肉竹:泛指音乐;嘈杂:声音喧闹,杂乱。形容音乐杂乱无章。  11、千部一腔:部:唐代管音乐的机构,按所管音乐的性质,区分为若干部。演奏的都是一个声调。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  1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3、驷马仰秣: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14、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15、丝竹八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指音乐。  16、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17、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18、袅袅不绝:袅袅:声音宛转悠扬。形容宛转悠扬的音乐声连绵不断。  19、巴人下里: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20、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21、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  22、戛釜撞翁: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敲打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的音乐。  23、弦歌之声: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24、吹篪乞食: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25、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26、乐以道和:乐:音乐。音乐能够表现中和之气。  27、靡靡之乐: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28、妖歌曼舞:曼:柔和。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29、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30、吹竹调丝: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  31、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32、吹弹歌舞: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33、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34、五音六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35、丝竹陶写: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36、郑声乱雅:郑声:郑国的音乐。郑国靡乱的音乐扰乱了优雅的音乐。比喻邪扰乱了正。  37、乱世之音:指扰乱世道和人心的音乐。  38、朱弦玉磬:弦:乐器上的丝弦;磬:一种打击乐器。借指用乐器演奏的优美音乐。  39、独自乐乐:乐乐:欣赏音乐。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比喻自己享乐必然导致脱离群众。  40、干酒嗜音:甘:喜好;嗜:嗜好。沉溺在喝酒和听音乐之中。形容享乐腐化。  41、一倡三叹: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42、知音识曲:指通晓音乐。  43、龙言凤语: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44、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  45、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46、一片宫商: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47、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48、引商刻羽: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49、顿挫抑扬: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50、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51、举酒作乐:举:举办;乐:音乐。举行酒宴,奏起乐曲。  52、囚拧浚好音:囚牛:胡琴头上所刻的兽。刻在胡琴头上的兽,表现出一副喜爱音乐的样子。比喻冒充内行。  53、洪钟大吕:大吕:阳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54、初试啼声:本指初生婴儿啼声宏大,将来一定不凡。后也比喻音乐会歌唱者初次登台。  55、狗马声色: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56、大乐必易:指最美妙的音乐一定简单,雅俗共赏。  57、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58、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59、引商刻角: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同&引商刻羽&。  60、轻歌妙舞: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61、钟鼓之色: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62、知音谙吕:吕: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此处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  63、箫韶九成: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64、桑间濮上: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①古指淫靡的音乐②后也指男女幽会。  65、五音不全:五音: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指人缺乏音乐细胞。  66、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67、丝竹之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指音乐的声音。  68、靡靡之声:指柔弱、颓靡的音乐。同&靡靡之音&。  69、弹丝品竹: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70、回肠伤气: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71、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72、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同&桑间濮上①&。  73、肠回气荡:回:曲折,迂回;荡:摇荡。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  74、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75、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76、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77、音与政通:音:音乐;政:政治。音乐与政治是相联系的。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78、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79、感心动耳:感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80、钟仪楚奏:仲仪:春秋时楚国乐官。钟仪奏楚国的音乐。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当前位置:
>>>下面四个成语都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表示响度较小的是()A.如雷贯耳..
下面四个成语都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表示响度较小的是(  )
A.如雷贯耳
B.窃窃私语
C.引吭高歌
D.震耳欲聋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面四个成语都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表示响度较小的是()A.如雷贯耳..”主要考查你对&&响度的概念&&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响度的概念
定义: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响度的单位:分贝(dB),人耳感觉到的最弱声的响度是0dB,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测量响度的仪器:分贝仪影响因素: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也是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也越小。 (2)响度与距离的关系:响度还跟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3)声音的响度跟声音发散程度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4)声音的响度还跟人耳的主观感觉和声音在传播途中是否遇到障碍物有关。①声源的振幅,所谓的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②离声源的距离: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方法:①增大振幅②减小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③减小声音的分散
发现相似题
与“下面四个成语都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表示响度较小的是()A.如雷贯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882413437427443928348956464202642相关热词搜索: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音乐的成语
查询形容人多的成语 输入人多 页面提示:已经搜索到人多的成语 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查看形容人多的成语的详细内容
第一个字发音为da 第三个字发音为yi的成语 在第一个框和第三个框分别输入da yi 可用于
按首字母查询
形容音乐的成语
关于音乐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音乐的成语55条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出处: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出处:见“北鄙之音”。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出处:《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杨柔胜《玉环记?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同“断章取义”。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靖节?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出处: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出处: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出处:《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
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李善注:“言上诸声,能回转入肠,伤断人气。”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出处: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出处: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出处: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之中央;广乐:优美而雄壮的音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出处:《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出处:《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指柔弱、颓靡的音乐。同“靡靡之音”。
出处:《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出处:《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出处:《左传?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一折:“似大姐这般玉质花容,清歌妙舞,在这歌妓中可是少也。”
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指淫靡的音乐。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出处: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
指淫靡的音乐。
出处:《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不健康的歌曲。
出处:《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五音: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指人缺乏音乐细胞。
出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出处:《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出处:《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出处:《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韦八座岫谓朝贤曰:‘此赋乃一片宫商也。’”
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同“引商刻羽”。
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纯正优雅的音乐。
出处:唐?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人之鼓a,不能过也。”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出处:《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指称音乐的美妙。
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音乐的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