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奥斯卡获奖电影的电影都有哪些?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 (2015)的获奖名单
奥斯卡奖 / Oscar
最佳影片 / Best Motion Picture of the Year
最佳导演 / Best Achievement in Directing
最佳男主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最佳女主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最佳男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最佳女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最佳原创剧本 / Best Writing, Original Screenplay
最佳改编剧本 / Best Writing, Adapted Screenplay
最佳外语片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of the Year
最佳动画长片 / 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 of the Year
最佳纪录长片 /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s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最佳剪辑 / Best Achievement in Film Editing
最佳视觉效果 / Best Visual Effects
最佳音效剪辑 / Best Sound Editing
最佳混音 / Best Sound Mixing
最佳美术指导 / Best Art Direction ( 最佳艺术指导 Best Production Design )
最佳服装设计 / Best Achievement in Costume Design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 Best Makeup and Hairstyling
最佳原创配乐 / Best Music, Original Music Score
最佳原创歌曲 / Best Achievement in Music Written for Motion Pictures, Original Song
最佳动画短片 / Best Short Film, Animated
最佳真人短片 / Best Short Film, Live Action
最佳纪录短片 / Best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s
终身成就奖 / Honorary Award ( 荣誉奖 )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奥斯卡奖内幕:最佳影片是怎样产生的?
奖是如何选出来的?腾讯娱乐专稿(文/唐甜甜、李迅 编辑/三替)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含金量极高的奖项,它的各种奖项、提名是怎样产生的?而奥斯卡奖的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一个拥有6000名会员的庞大机构,面对全球的众多电影作品,又是如何高效、公正、独立地评选所有奖项的,而最受关注的最佳影片、最佳外语片奖项,又是怎样出炉的?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研究院李迅老师,在2014年与学院前执行总监布鲁斯·戴维斯、学院资深工作人员陈女士进行一次对谈,详细分析了奥斯卡奖的评选机制。腾讯娱乐为您带来最权威的独家解读。谁来决定一部电影的提名、获奖?奥斯卡奖没有评委,所有奖项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下文简称“学院”)的6000名会员投票选出。想成为学院会员,你必须是电影的某个领域中最杰出的人士。在通常情况下,你还需要同一领域中2名会员的推荐。一部电影怎样才能获得某项提名?影片获得入选资格很容易,只要在洛杉矶郡(Los Angeles County)的商业中放映一周,然后将相关文件发给学院。不需要花任何钱。对于专项奖(如最佳化妆、最佳视觉效果等),由学院内分属不同分支(Branch)的专家们投票产生,获得最多票数的5部影片获得提名。提名采用“偏好投票制”(Preferential Voting)。最为重要的最佳影片奖有些不同,在2010年的改革后,它的提名数量不限于5部,最多可以有10部影片获得提名。任何分支的会员,都可以提名最佳影片。提名后,奥斯卡的奖项怎样产生?当影片、影人获得提名后,再由学院全体成员投票,选出最终获奖者。最佳影片要求第一名得票过半(50%),因此仍然采用“偏好投票制”。其他的奖项不要求过半数,得票最高者获奖。因此,假如选票比较分散,可能某些作品获得25%的选票就赢了。这时,很多学院成员会觉得奇怪,因为有75%的人没投票给它。而其他电影节,通常是由几个、十几个评委评选某个奖项,相比之下,奥斯卡有6000名会员投票,任何人都没办法控制票数、结果,显然更公正。什么是偏好投票制?为什么采用它?偏好投票制(Preferential Voting),是从美国的政治选举中借鉴过来的,因为效率高、省钱。在候选人超过2名的情况下,投票者按个人偏好,在选票上给候选人排序:最支持的排第1,第二支持的排第2……直到第N。计票时,首先依照选票上的第一选择来计算候选人的得票,如果排名第一者得票未超过50%,就把得票最少的候选人淘汰。然后,将被淘汰的候选人的选票,按票面的第二选择,重新分配给其他候选人,再重新排序。假如第一名得票仍未超过50%,则重复此过程,直至有候选人取得过半数选票为止。假如不采取“偏好投票制”,学院会面临长时间的多轮投票。学院会员如何投票?每个会员,都有资格对任何奖项投票。但有一个简单的要求,你必须看过获得提名的5部影片,否则就不允许投票,因为这对其他提名的作品不公平。对于某个奖项,一人只能投一票。学院会员怎样才能观看这些影片?会员可以在提名期间,凭会员卡,在洛杉矶、旧金山湾区、纽约的商业电影院中免费观看这些电影,还可以带一名朋友。除了商业电影院,学院有2家电影院在3周加4个周末的时间里,持续放映所有获提名的电影,方便会员观看。此外,电影公司为了获奖,也会主动给学院会员寄送自己的电影光碟。在更早的时候,公司会寄录影带。对于电影公司来说,这很重要。是否有机制,确保投票的会员看过所有提名的影片?没有。这是一个名誉体制,主要看会员的自觉。如果一位会员没看过所有提名的影片,或者对某个领域不熟悉,那么就不应该投票。但总的来说,这是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体制。毕竟,这些会员都是电影界最杰出的人士。 一部电影,是怎样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任何会员都有资格提名最佳影片。从1944年开始,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只有5部。在2010年规则修改后,最高可以有10部电影获得最佳影片提名。但学院规定,按照“偏好投票制”,一部影片必须获得至少5%的第一排序的选票,才能获得提名。因此,有可能某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有9部,某届只有6部、7部,数字会变动。这样做是避免某部电影只获得了1%的第一顺序选票,却获得提名的情况。毕竟,获得最佳影片提名是很高的荣誉,不能强求。最佳影片,是如何选出来的?由全体会员投票选出。但和其他奖项不同,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项的作品,得票总数需要超过50%。这时就是“偏好投票制”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假如投票没有超过50%,那么就将最后一名的选票,按照第二喜好,分给其他提名影片,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产生得票超50%的作品。这和奥斯卡其他奖项非常不同。会员投票后,如何计票?学院内部不出面,由世界著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负责计票工作。这个传统从1935年就开始了。普华永道的信誉,保证了计票的独立和公正。普华永道并不向学院内部、外界透露具体投票的情况(即使是学院执行总监也不知道),只是给出结果。有2个人作最后的投票统计,将结果装进信封、封好,直接送到奥斯卡颁奖典礼现场。奥斯卡奖的评选,是否会受传媒、公关的影响?一旦提名公布,电影公司就会开始为投票作宣传。但学院认为,电影公司的公关行为,并不能影响奥斯卡的评选结果。毕竟,所有投票的学院会员都是杰出的艺术家、电影工作者,对电影艺术很高的审美,不会轻易被外界操纵,更不会受媒体、影评人的影响。同时,因为计票工作由第三方负责,没有人知道谁投了哪部影片,这也使投票更公允。 最佳外语片是如何入围奥斯卡奖的?一个国家只能选择一部影片,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评选(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则作为3个地区,分别申报)。这由各个国家决定,学院不会干预。这种类似“”的参赛方式,主要是精力所限,否则看不完。所有申报最佳外语片的影片,经过筛选,形成一个“短名单”,最后再选出提名的5部影片。最佳外语片,学院怎样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当申报结束后,学院会在洛杉矶招募志愿者(要求懂外语。因为时间关系,很多是退休人士),通常320-400人。然后将志愿者分组,通常每组80-100人,同时将参选的外语片分成对应的组。每组的志愿者必须观看各自的影片。分组是为了节省看片量,但有兴趣的志愿者可以观看更多的电影。看片后,志愿者会对影片打分,最高10分,最低7分。普华永道会将所有的得分汇总,得出平均分数,排名前6名的影片,进入短名单。这个过程至少耗时3个月。最佳外语片提名前的“短名单”是什么?“短名单”包括两部分,一是志愿者打分,选出的前6名,叫“选6”;二是由外语片执委会成员选出的另外3部影片,叫“加3”。“选6、加3”后,得到9部影片,即“进9”,就是完整的短名单。和志愿者不同,外语片执委会成员约20人,都是杰出的电影人,他们看过的片子,比志愿者要多。设计这样的规则,是为了平衡,防止志愿者团队漏掉好电影。之前巴西的、罗马尼亚的《4月3周2天》这样的优秀作品,都没能得到最佳外语片提名,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的进入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短名单”,但没被提名。短名单里的影片,怎样得到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在公布提名前的周末,学院在洛杉矶、纽约、伦敦组织3个提名工作组,其中洛杉矶20人、纽约10人。3个工作组利用周末3天时间,观看短名单的9部影片,然后匿名投票,得出5部最佳外语片提名。两个工作组的成员,都是非常著名的专家,如()。最佳外语片奖如何产生?最佳外语片同样由全体会员投票产生。但根据规则,会员需要看过所有提名作品后,才能投票。为了使更多人给最佳外语片投票,学院会给会员送去提名名单。但在获得提名的外语片中,通常只有1-2部在美国公映,往往最好的外语片,并没有在美国发行。因此,最佳外语片奖有可能变成“最佳已知外语片奖”的风险。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是否有偏好、倾向性?媒体对此也有一些猜测,也存在一些国家在申报影片时,试图“投其所好”——比如申报一些二战题材的影片,因为以前的志愿者、工作组中很多人有二战经历。但总体上看,最佳外语片与政治、题材关系不大,更多的是电影本身的品质。中国导演()的参与了最佳外语片的评选,在放映到地震的片段时,观众热烈鼓掌,认为拍摄得很真实,这在放映中十分罕见。在影片结束时,则没什么人鼓掌,最终《唐山大地震》也没有获得提名。李迅与学院的资深人士戴维斯、陈女士奥斯卡三人谈以下为日,中国电影学者李迅与学院的资深人士戴维斯、陈女士的访谈文字实录(翻译、整理:陈阳,李迅)。访谈大致可分为两部分,详细介绍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外语片提名、评选的台前幕后。时间:日地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玛格丽特·海瑞克图书馆(Margaret Herrick Library,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受访人:布鲁斯·戴维斯(Bruce Davis 学院前执行总监)陈女士(学院资深工作人员)采访人:李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迅(以下简称李):我先作个简要介绍。这次“奥斯卡奖三人谈”的第一人是布鲁斯·戴维斯(Bruce Davis)。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前执行总裁,自1990年起执掌奥斯卡奖21年,2011年退休。现在他正在写一本关于奥斯卡奖历史的书。第二人是陈女士。对她我要多说几句。陈女士是我入行后的领路导师,也是三十多年来的挚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她是中国电影界多产的作家、翻译家和特约记者,以本名和笔名“彬华”发表过百万字的著作和译作。陈女士赴美后不久,便以卓越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供职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至今已二十余年。她身为资深工作人员,平日非常低调,从不借学院名义出头露面。自《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来,国内观众和媒体对这个奖项乃至整个奥斯卡奖的兴趣有增无减。然而,在国人的谈论话语中,也存在着一些误解,比如长期口口相传的“奥斯卡评委”一说。陈女士对此深感不安。学院前主席希德·甘尼斯(Sid Ganis)2009年访华前,陈女士曾面授“没有评委”四个字的汉语发音,托他告知国内有关方面。我在2014年2月访美时,陈女士又特别安排我拜访了布鲁斯·戴维斯先生,就奥斯卡奖(特别是最佳外语片奖)的规则和流程做了相当深入的访谈,以期国内观众和读者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布鲁斯·戴维斯(以下简称戴维斯):我们从哪些内容谈起?你们的主要兴趣点是什么?外语片还是所有那些奥斯卡?我什么都可以谈,看你们的兴趣。陈女士(以下简称陈):我觉得谈什么都行,但是以外语片为主。戴维斯:那我们先从传统分类开始,即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四个演员奖,两个编剧奖,等等。入选资格很容易,不需要花钱。对上述类别入选影片的资格要求只需在洛杉矶郡(Los Angeles County)的商业影院(凭票入场的那种),放映一周。洛杉矶郡很大,比洛杉矶市要大,所以有很多影院,如果在这些影院连续放映一周就够资格了,其他都不需要,只需要把相关文件发过来,告诉我们制片人是谁,导演是谁,编剧是谁等等。年底的时候,我们发一个提示名单,告诉会员当年全部合格的影片名单,并不是说所有影片他们都看过,没有人会假装他们看过所有的电影,因为太多了。很多影片都想获奖,有些很好,也有不怎么样的片子……李:请先讲讲学院会员(Academy Members)。戴维斯:学院会员必须是某时期在某电影专业领域中最杰出的一员。必须要证明这一点,才能成为会员。比如你是美术设计,你必须是最出色的美术设计之一。如果你是编剧,那你得是令其他编剧景仰的那一位。有三种方式可以成为会员,比如说你是个20岁的演员,在一部影片中表演出色,被提名了,第二年春天,你可能因为这个角色被接纳成为会员,但这是比较特殊的例子。一般情况下,你需要你所在领域中的两名会员,比如演员,你需要其他两位演员说 ”我见过这个人的表演,很不错,她应该成为会员。”又比如,美术设计师,你需要有两位美术设计师的约请,但这并不是说你自动就成为会员了。我们有一个委员会审核一年中被提名的人。他们可能不会接纳名单上所有的人,可能觉得某些人资格不够,还没有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每年只有一小部分人被接纳。全世界只有6000名学院会员,大部人在洛杉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纽约,旧金山,伦敦,还有20名在意大利,哪儿都有。这是很小的一个群体,你必须证明你是最优秀的艺术家才能被接纳成为会员。陈:你看是不是从最佳影片谈起。戴维斯:好,先说最佳影片。任何一个分支(branch)的会员都有权提名最佳影片。过去只允许5部,但最近允许可以接受5-10部提名。要看你获得多少票,如果你只得到很少的几票,那就没什么机会。如果很多会员都认为你的影片很好,那你有可能被提名。李:这5-10部的提名票数有最低要求吗?比如得多少票以上才行?戴维斯:有的,但计算起来有点复杂。比方说“加权评分制”就比较复杂,比如每票有10个档,第一档得10分,第二档9分,等等。这种评分制有问题,至于什么问题我这里就不讲了。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一种“偏好投票制 ”(Preferential Voting)。这种制度是从美国的政治选举中借鉴过来的,因为可以省钱。大多数地区惯常的做法是,比如有三个候选人,第一轮选举中,两个候选人胜出,但得票都没超过50%。于是几个月后,他们必须再经过一轮选举,看看两个人中谁胜出。但选民可能厌倦了,不想第二次投票了,而且选举是很昂贵的。如果采取偏好排序投票制,你就不是把票投给一个候选人(这意味着这一个就是我的唯一选择),而是按照你的偏好选择顺序把票投给三个候选人,把你最认可的候选人排第一,次之排第二,再次排第三。这是偏好投票制的基本意义。按照第一名的得票计算并将选票分类:这是第一个候选人获得的第一名选票,这是第二个候选人获得的第一名选票,这是第三位候选人获得的第一名选票。哦,但是这第三个候选人,他只得到100票,看来没有很多人认为他是最强的候选人。于是,他获得的选票将重新分配给获得最多选票的前两名候选人。也就是说,在这100票的重新分配中,就是按照选票上的偏好排位顺序来决定这张选票的归属。最后,就会清楚谁是胜出者,而不用重新做一次选举了。 李:学院会员是怎样投票的呢? 戴维斯:你问如何决定哪部影片将获得最佳影片奖?首先要看一部影片获得了多少第一名选票, 你必须至少获得5% 的第一名选票。所有选票中,必须要有5% 以上的选票把你作为第一选择,才能获得提名。有些年份或许只有6部或7部影片获得了5%以上的选票,因此,这些年份只会有6、7部提名影片。我们已经这样做了3年……你确实需要向会员证明你的影片很优秀。如果只有少部分选票,比如整个学院只有两名会员认可你的影片,那恐怕是不够的。必须得有大多数会员认可你的影片才能获得提名。这只是说最佳影片这个类别。在其他类别的奖项中,一般只有5部影片获得提名。这些奖项由某一分支的专家来投票,比如发型师和化妆师分支决定化妆奖提名。这些提名也是通过偏好排序投票制获得。获得最多票数的5部影片获得提名,比如编剧、表演等等。 这些就是基本规则。知道了提名影片后,下一步就是去影院观看那些你没看过的影片。你可以去商业影院观看,也可以去指定影院观看。陈: 会员可以在提名期带一名客人免费观看,凭卡。不一定非去指定影院观看,可以去任何影院观看。戴维斯:也不都是这样看片。在过去二十年,他们会收到录影带,或者影碟……李:是学院寄给他们吗?戴维斯:不,我们不寄,是电影公司寄送。当然,我们不会把会员名单告诉电影公司。他们自己都有名单。我们有两家影院,一个小的在好莱坞,另外一个是你去过的那家塞缪尔·戈尔德温剧院(Samuel Goldwyn Theatre,此为学院主场)。在三周加四个周末的时间里,放映所有类别被提名的影片。如果你住在洛杉矶,你可以去那里的影院看。陈:学院会员卡也可在旧金山湾区和纽约使用。戴维斯:洛杉矶以外的地区,包括洛杉矶郊区,影院的工作人员可能不知道学院会员卡这回事,可能不会让你免费观看,你得买票。你可以想象如果你去一个根本没有电影工业的城市, 他们不会让你免费入场的。他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不得不买票。但你也可以等着影碟寄过来,也同样可以看到所有类别的提名影片。但这也是艺术家们会担心的,特别是在录影带时代,摄影师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通过屏幕被评判,因为电视屏幕太小,甚至可能连颜色都不准。他所拍摄的东西不能通过电视屏幕得到正确表现。录音师也不希望自己的工作通过电视机的扩音器被评判,虽然以现在技术的发展,来自摄影师和录音师的这种担心越来越少了。所以,有些电影,比如《地心引力》,你可能希望在影院看大银幕3D效果。有些更偏于室内剧的影片,你可以选择在家里观看。只看那些被提名的电影在时间上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最终投票的时候,每个会员可以给任何一个类别的提名影片投票,并不是编剧投编剧奖,演员投表演奖,摄影师投摄影奖等等。但是,如果你没有看过全部的五部提名电影,你就不被允许投票,因为这对提名影片来说不公平。陈:从五部提名影片里边选一部获奖的时候,是全员投票。戴维斯:是的,最后是全员投票。你只有一票,投的就是那个类别最终获奖的片子。这些是基本规则。一旦提名结果公布,电影公司的公关就开始做投票宣传了,但我们不会让他们太咄咄逼人,不会让他们强行施加影响。他们不能给会员发有利于自己公司影片的影评。基本上他们能做的只是推荐影片。我刚才说过,学院并不对外寄送影碟,但电影公司都有学院会员名单。他们会给会员发广告,问你是否想要比如派拉蒙公司这部影片的影碟。如果想要的话,请留下你的姓名地址,我们会发过去。有时会员的确想拿到影碟,于是就会请他们寄过来。陈:这是个主动和被动的过程。我们不会分发影碟,也不会主动提供会员名单。但会员名单并非秘密,电影公司搞到名单并不难。戴维斯:我更希望每年提名公开后,根本没有公关公司介入。会员只是去影院看电影,然后投票。但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总是有很强的公关活动介入。电影业之外的人认为投票肯定是受影响的。因为公关很昂贵,如果对投票人没有影响,那公关公司为什么这样做呢?但我想说的是,你必须记住这些投票的人是谁。他们不是普通的电影观众,他们不是普通的人。他们是非常出色的艺术家,对电影艺术有着很强的自己的观点,不会轻易听从别人的意见。哦,你看看我的电影多好啊,投我的票吧。不是那样的。陈:这些都是专家,行家。这点很重要,花多少钱都没用。因为这些是专业会员,不是一般的公关说服能够起作用的……戴维斯:对,他们有自己的观点,他们是专家。但是业外人员,甚至媒体,都会带着嘲讽的态度认为,花了昂贵公关费的电影公司,他们找了些会员,肯定会占先机。其实这很难说,因为没人知道总共有多少票,只有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人才知道。我担任执行总监二十几年,连我都不知道。如果总监都不知道,那就没人知道——除了两个人,有时是一男一女,他们负责做最后的统计。他们把投票结果装进信封封好,送到颁奖典礼现场,打开。只有他们两个才知道。除了这两个人,没人知道。你讲有篇文章()说,那些公关公司,或者电影公司的公关,会有内部消息,知道到底有多少选票等等,那不是真的。普华永道从1935年就开始负责计票工作,如果有任何作弊或信息泄露,那作为一个公司来说,将会是极大的丑闻。他们不可能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陈:这些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揣测。不可能。监票的那两个人绝对不会说。戴维斯:简单来讲就是这样,还有问题要问吗?李:有没有什么措施保证投票人看到要投票的片子?戴维斯:没有。对大多数类别的奖项来说,这是一个名誉体制(honor system)。我们要求会员如果没有看过某一类别的申请影片,就不投票。如果认为自己对某一领域并不是特别熟悉,也不投票。比如一个演员可能说,我不能分辨什么是好的录音,那就不要在该奖项投票,留作空白好了。每年我们鼓励普华永道告诉我们,不同类别奖项的投票人数,最佳配角奖有多少人投票,最佳录音奖有多少票。不同类别奖项的投票人数是有差异的。这就意味着有些人在某些奖项是没有投票的,但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是谁。陈:主要还是要看会员的自觉,没有把握就不投。这是一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体制,毕竟会员都是一流的专业人士。李:提名投票是每个分支自己选自己的。提名之后,最终投获奖影片的时候就全体会员都可以投票。这会不会有个问题,比如1999年我在这儿的时候,,还有意大利的《美丽人生》( ),谁都觉得好,却没有获得最佳影片奖。获奖的是不太令人看好的《恋爱中的莎士比亚》。我的意思是说,这种投票方式是不是有个弊端,即最后获奖影片有可能并不是提名影片中最好的。因为有些会员在专业水准上并不一定全面,或者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会不会得到一个不那么专业的结果。也就是说,提名基本是公平的,获奖就有点……包括2005年得了最佳影片,而没得……戴维斯:那两年颁奖后在学院内部就有争议。《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和角逐,后者9月、10月和11月一直放映,大家都觉得它会得奖。但是突然,提名公布之后,米拉迈克斯公司的Harvey Weinstein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每天业内媒体上都是《恋爱中的莎士比亚》铺天盖地的广告,然后它真的赢了。随后很多人都觉得它是买来的奥斯卡奖。他广告做的足,然后大家就认为它是最佳影片了。但实际上,你不知道总共有多少选票,也不知道谁投了票。其实《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还真的是部好电影,是学院喜欢的电影。他们不喜欢《拯救大兵瑞恩》。《恋爱中的莎士比亚》既幽默又感人,他们喜欢这两种元素结合得很好的作品。后来大家谈论那年这部片子获奖的时候,好像觉得这部电影很不值,但其实它是部好电影。想想Harvey Weinstein花那么多钱做广告宣传的确令人尴尬。当然我不知道如果他像《撞车》和《断背山》那样不做广告会不会赢。有传闻说他那时候是个科学论派(scientology)信徒,但他现在很反感这个信仰了。当时有人说科学论派信徒操纵了投票过程。这种说法太愚蠢了,根本不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撞车》是个好电影。陈:没人能控制投票。美国的电影人,特别是业内行家,是天下最难左右的。他们不是影评人,不是媒体记者或作家,他们是真正的职业电影人。戴维斯:那时候在我们5个主要类别中,每个类别只有5项提名,你不必非得有50%的投票才能赢。所以,如果某个类别奖项的投票很分散,你可能只需要25%的选票就赢了。这时候人们会互相问,你投这片子了么?你投它了么?我怎么找不到底谁投给了它?那是因为75%的人没有投给它!即便如此,投它票的人也足够多了。所以,有时候奇怪的情况确实会发生。陈:如果票比较分散,赶上什么算什么了。戴维斯:所以最近我们修改了最佳影片的投票规则。这是因为我们现在可以有10部影片获得提名,比以前多了。如果按照以前的规则,得到16%的选票就可能获胜。现在,在最佳影片的投票上,我们希望能够吸收更多的、更有说服力的票数。按照现行规则,如前所述,如果每部提名影片得票比率不足,我们就会重新计票,把得票最少的影片的选票按照偏好排序重新分配给获得较多票数的影片,看看有没有超过50%。如果没有,就把票数排名最后的影片得票再重新分配。不够50%就不断地这样做。陈:你在说选最佳影片提名吗?戴维斯:不是,我在说最佳影片的最终投票。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内情:现在选最佳影片的时候不是一票投谁算谁。因为现在有10部提名影片,投最佳影片看前5个就行了,从1到5排序,如果第1名已经到了50%,下面就不用管了。如果第1名的选票不够50%,那就按照偏好排序制把第二选择中选了第1名的票往上补,像中国的高校报名,第一志愿没报满,可以用第二志愿往上补。李:电影节一般都是重新投,比较费劲。陈:你那是电影节的选法,电影节只是几个、十几个人坐在一起评选。奥斯卡奖完全不一样,完全是靠投票选出。戴维斯:是不一样。因为电影节有评委会,人数并不多,我们称之为“利益交换”——我把最佳演员投给你,你把最佳导演奖投给我喜欢的影片。陈:好多电影节都是这么干的。当然也有别的方式,但奥斯卡奖确确实实是比较公允的。即使戴维斯是执行总监,也没法影响和控制票数。这就是这种投票体制与其他评选体制最大的区别。戴维斯:我想强调一下,只有投最佳影片时候才这样做,因为要保证最佳影片有50%的选票。普华永道跟我们说,在所有类别的奖项中,影片选票低于50%而胜出的情况很少。尽管个别时候获得45%的票就可能胜出,但不会太低于这个水平。获奖者一般都超过50%。李:作为执行总监,你会得知一些投票细节么?戴维斯:普华永道从来不告诉我总票数是多少,即使在整个活动结束之后也不说。我做执行总监时,在不同年份提过3次要求,我需要一些情况。但是他们只给我个总数,但不告诉我片名。我只知道排位第一名影片的得票数,第二名影片的得票数。当我们把最佳影片提名从5部提高到10部时,我开始想,必须非10部不可有点奇怪。其实不一定非得是10部。也许某年学院认为没有那么多值得获提名的影片,因为获得最佳影片提名应该是很荣耀的一件事。于是我要求他们提供过去十年的数字,如果我们实行10部影片提名制,获得第一名的选票比率如何?很有意思,我发现总有6-7部影片获得最多选票支持,但也有一些影片,只获得1.5%的第一名选票就获得提名了,纯属幸运。这是在改为10部提名制之后第一年做的调查,是我要他们做的,因为他们知道过去十年的投票情况。我认为,最佳影片的投票不应该是这样的情况。你的影片背后要有足够强大的人气才能获得最佳影片的殊荣。因此我向理事会提出把名额改为变数,而不一定是10部。如果某年的确有10部影片获得超过50%的第一名选票,那当然很好,我们当然就提名这10部。但如果只获得40%、30%、25% 甚至垫底的只有1%的第一名选票,它们就不应该获得最佳影片提名。因此,你会看到有的年份我们有9部提名,有的年份8部或7部,就是说必须要有足够的选票支持才行。陈:有时候到了第6、7、8名,票数就已经很低了,就不勉强了。以后出现6、7部影片获得提名都是可能的,不一定都像今年(2014年)这样总是9部。戴维斯:我们下面转到外语片话题吗?李:好。戴维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历史,始于二战以后。1946开始酝酿,1947年颁出了第一个奖,德·西卡的。我了解到在最初几年里,根本没有字幕和配音,状况比较尴尬。他们看德语、荷兰语或中文电影时,可能观众里只有一个人能听懂。就这么开始的。李:最佳外语片与其他类别奖项的投票有哪些区别?戴维斯:最佳外语片的投票程序与其他类别的不同之处首先是,学院并没有这个分支,所以不是分支会员先投提名,最后全体会员终投最佳。我们先是在洛杉矶由懂外语的志愿者工作组观看所有的申报影片。每个国家只能申报一部影片,不管是来自每年生产400-500部影片的中国,产量更大的印度,还是每年只有两部影片的冰岛。只能出一部,听起来不太公平,特别是对大国。就像世界杯足球赛,不管国家大小只能出一个队,巴西只能有一个队,冰岛也只能有一个队。其部分原因是出于可操作性的考虑。我们也不干预哪部影片可以申报,每个国家都是自己决定申报哪部影片。今年我们接受了76部外国影片的申报。必须找到足够多的懂外语的志愿者来观看这些影片。从10月中旬到12月后半月观看76部影片,量太大了。如果允许一个国家申报多部影片,恐怕连看都看不完。李:具体的工作流程是?戴维斯:比如这届(第86届奥斯卡),我们把300多个志愿者分成4个工作组,然后把申报影片分到4个组里,每组十几部影片。愿意多看的人可以多看。这种做法的用意在于,所有影片都要由相当多的人数看过。陈: 76部影片分成4个组,红黄蓝白之类的,每组大约19部影片。在这儿谁有那么多时间看电影?有兴趣和时间的人可以多看。一般每组80-100人。李:每组应该多少人有没有一个规定的数字?陈:一般是平均分配。要看当年有多少志愿者,然后随机分配。总人数一般是320到400人之间,平均分配,每个组应该80多人。戴维斯:所以投票也是不同的,因为不同数量的人观看了不同的影片。这部影片可能有300个会员出席,另一部影片可能只有80个会员看过。这样的话,仅仅依靠票数取胜对于观者少的影片就不公平了。所以,会员看过一部影片要打分,10,9.5,8分,最低7分。陈:自己组的影片必须看,其他组的有兴趣的也可以来,所以有的影片看的人多,有的影片看的人少。李:别的组的人来看片的话有权投票么?陈:可以,因为你是这个大工作组的成员。戴维斯:工作人员知道每部影片有多少人看过,有记录的。几个工作组都看完后,普华永道会把每部影片的所有得分汇总,7分,8分,9分等,总分除以看片人数,就得到了影片的平均分。这个过程至少三个月完成。最后,普华永道给出平均分最高的6部影片,得分最高的6部进入短名单。另外还有个执委会,由最杰出的电影创作人员组成,其中有些人自己就得过奖。执委会再加进3部影片。这样总共有9部,所谓“进9”,就是一个完整的短名单了。李:“选6”是从最高得分排下来的,“加3”则是一个执委会所为。陈:是的,外语片执委会成员的名单会登在奥斯卡颁奖典礼节目单上。第一阶段影片按得分排序排到第6名。这是大工作组非常民主的提名。7分以下的基本就没戏了。而这个执委会,在这段时间要贡献很多时间。他们真的“有瘾”,心甘情愿干这个工作。执委会的人,比大工作组里的每个人看的影片要多。他们可以再加进3部排名前6部以外的影片,形成短名单。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进入了短名单,但最后还是未获提名。戴维斯:我们从来不对外公布哪些影片是靠得分进入前6的,哪3部是由执行小组加进去的。媒体会猜测,甚至会产生一个说法,认为执委会加入的通常是比较特别的影片。这个说法是真是假我不能说,但是,至少有一次,他们加进了一部大家都认为会被提名的影片,而这部影片并不在前6部里。李:有人非议过执委会的特权么?那四个组的人会说我们并没选这个片子,怎么会进入提名名单呢?陈: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每个组的人并不知道其他组选的什么片子。戴维斯:过去的制度是,大工作组只是选出前5部。陈:短名单开始于10年前?还是15年前?戴维斯:没那么久,大概10年前。我得承认,有那么多影片要在短时间(特别是在假期)内看完是很辛苦的事。如果你还在工作,还在拍片子,或者是有小孩子要照顾,就很难在参加这个工作组。你根本没时间每天晚上来看电影。所以,工作组成员通常都是退休人士。当然不是所有人,但工作组成员年龄偏大倒是真的。虽然他们受人尊敬,但是我们感到可能有时候会漏过一些更有意思的电影。当然,他们选的排名第一的影片确实不错,但是,排名第三或第四的提名影片可能在艺术上就不是那么有意思了。有一年,有部南美影片,英文名叫做
(注:《上帝之城》,巴西,2002年),申报外语片角逐,却没有得到外语片提名。但是学院其他会员,却投给了这部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剪辑四项提名,几乎都是竞争激烈的类别里获得了提名。然后大家就说,怎么回事?整个学院都认为这部片子很棒,外语片工作组却不这么认为。外语片的提名标准为什么和学院的主流认知不一致?因此,引入6+3的制度就是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如果一部确实有意思的影片没能进入前6,加3程序就会使我们有第二次机会提出那些有可能漏掉的好电影。陈:最有争议的影片是罗马尼亚的《4月3周2天》(2007年),居然连短名单都没进入。那是一部相当出色的电影。戴维斯:的确令人尴尬。李:执委会只能增加3部电影,却不能改换那6部么?戴维斯:尽管他们有时候会希望这么做,但是不能。李:执委会有多少人?戴维斯:大概20人。他们中有些年轻人比较忙,比如去拍片了,有可能不在,但至少会有十几个人在场工作。陈:我查了下,这几年外语片执委会每届的出席人数从13人到21人不等。戴维斯:嗯,投出9部影片的短名单是提名工作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就要从这9部影片中选出5部提名影片。我们在提名公布前的那个周末,周五,周六和周日,在洛杉矶和纽约组织两个提名工作组,洛杉矶组20人,纽约组10人。每天放映3部影片。最后,这两个工作组匿名投票,5个提名由此产生。也就是说,最终的提名名单并不是通过讨论而达成一致意见的评审团制度(jury system)的结果,而是匿名投票选出来的。这两个工作组由非常著名的专家组成。比如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曾两次参加纽约组的工作。有些人没时间看72部影片,但拿出一个周末的时间看9部影片还是可以的。 李:最佳外语片投票还有那些特别之处?戴维斯:有一点正好这时候给你们说很有意思。因为从今年这届(第86届)开始,我们将改变最终投票规则。我有点担心,对这些做法不太有信心,尽管我很尊重会员们的人品。在过去,投票就要先看片,你来学院看片的时候,无论是看外语片,还是看长纪录片和短纪录片,必须签到。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你是否已经看过这些影片了。你事先拿不到选票,因为这些类别的选票不在主流选票里。在看完所有5部影片后,你才会得到特定的选票。尽管这意味着最后投最佳外语片奖的人少了,但至少你会确信他们都看过影片了。今年,我今早才知道,我们会给每一位会员送去5部外语片提名、5部长纪录片提名、5部短纪录片提名,5部短动画片,5部真人动作短片提名,这五个特殊类别的提名名单。这个做法倒是不错,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投票,且给那些没时间进影院看电影的人提供了方便。但是,也会随之出现另一种可能。通常在外语片提名里,可能只有1-2部是在美国公映的。会员们或许熟悉或许只是听说过这一两部影片。我担心的是,他们可能只会去看这两部听说过的影片。然而很多时候最好的影片并没在(美国)电影节露过面,也没在美国发行过。而这是唯一一个可以让这些从未在美国发行过的影片露面的机会。所以,我担心最佳外语片最后变成了最佳已知外语片,而不是真正的最佳外语片获奖。陈:至少大工作组、执委会和提名组的工作还是很严谨的,但是到最后一轮投票选出最佳外语片时仍可能有人没看过影片,那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了。李:从直观的统计数字看,欧洲影片获得最佳外语片的时候比较多,或者说比较温馨保守的影片,比较小规模的艺术片,获奖的机会比较多。是否可以说工作组成员们有口味上的偏好?陈:这也属于媒体揣测。针对外语片似乎更向欧洲影片倾斜(戴维斯:嗯……也许),或者比较浪漫温馨的影片(戴维斯:有一段时间是,但不再是了),或者小艺术片容易获奖这些说法,有没有一些措施,确保公平,而不让结果迎合了外面的揣测?戴维斯: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今年(2014年),有两个国家向我们申报动画片角逐最佳外语片。可以啊!如果你认为那是你们(国家)最好的影片,还有申报纪录片的,我们也可以接受。虽然没有获得提名,但是其中的一部动画片很好看。哦,申报的影片数量太多,获得提名真的很难。你可以看到有些国家在选择申报影片时有投工作组所好的情况,比如有很多二战影片申报,因为以前的工作组里有很多人都经历过那段时期。或者猜测工作组可能喜欢有可爱孩子的电影,那就选有小孩子的影片申报,等等。确实有这样的事。陈:你看过今年中国的申报影片吗?《1942》。戴维斯:没有。我看过另一部中国电影,我忘了名字,挺长的,描写一个家庭的故事,开场没多久发生了地震(李:是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地震那个片段,观众热烈鼓掌。那个片段拍的技术很棒,不像美国电影描写地震很夸张。观众为其拍摄技术所倾倒,觉得很真实。你知道住在洛杉矶的人对地震是很熟悉的,通常会员们也很少在片子放映中间鼓掌。他们看到那个片段鼓起了掌,这是很罕见的。我看到那个场景时心想不错,可惜后面的故事就不是那么强了,所以没被提名。陈:那是三年前的事了(戴维斯:是么?)。到影片放映结束时,倒没什么人鼓掌了,但是那个片段很精彩。戴维斯:今年(2014年)有部巴勒斯坦电影(李:《Omar》)。学院里有很多犹太人。有人会想,哦,这片子希望不大。其实能否获得提名,与其说跟政治相关,不如说跟电影的品质相关。结果这部影片还是获得了提名。李:最后一个问题关于电子投票。它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改成电子投票,会有什么影响?陈:为什么?因为与时俱进。戴维斯:那是在我退休之后发生的事,我不是这方面专家。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其动机主要是为了加快程序,因为我们想把整个活动提前到年初完成。以往奥斯卡奖活动直到3月甚至4月才结束,到那个时候很多影片都公映完了,人们对(去年的)这些电影已经厌倦了,而新的电影也已经出现了。更重要的是,从1月到4月有很多电影节,人们看厌了电影颁奖典礼。到奥斯卡颁奖的时候,人们已经相当烦了。我们的两轮投票,提名投票和几个星期后的全员终投,加上计票时间,周期真的很长。用电子投票我们就可以节省几周时间。但电子投票挺吓人的,我们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英国影视艺术学院(BAFTA)开了电子投票的先河。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想象一下如果电子投票系统被攻击,这些人可能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吹牛。攻击奥斯卡奖投票系统,颁奖典礼前两天把结果捅出去,那可是爆炸性的!就像看世界杯,有人事先告诉了你结果,就没有了惊喜的乐趣。所以,我们采用电子投票,一定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李:这次访谈太有收获了!这些信息非常有助于中国观众和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奥斯卡奖,了解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谢谢戴维斯先生!谢谢陈女士!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娱乐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娱乐”,获取更多娱乐资讯。
[责任编辑:tiantang]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奥斯卡获奖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