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前线杂志电子版软件这本游戏前线杂志电子版杂志大家还记得吗

1993 - 2012
创刊名《GAME集中营》国内第一本正规电子游戏杂志
编辑:佛萼千草 & &记者:尚 言
本文由多玩画报《网事百科》栏目原创,转载请保留此行。
日,《电子游戏软件》通过官方微博正式宣布杂志停刊。这次是真正的结束。《电软》,国内第一本正规电子游戏杂志、众多游戏媒体人入行的启蒙读物,满载着老读者们逝去的青春纪念驶入最后终点,不复返。
1995年《电软》曾有过一次被迫停刊,但并非财政问题,而是被上级主管部门列出了&封面太花哨&、&熏风主笔的卷首社论包含敏感话题&、&GAME集中营容易令人联想起二战&等15条罪状。所幸两个月后禁令解除,复刊后的《电软》继续引领游戏平媒,至2012年再度停刊,这次,就没有然后了。
loveathena365
&在杂志业不景气的这几年,偶尔路过书刊亭只要看到有电软还在贩卖,就会有种放心的感觉。突然听说停刊,竟措手不及,跑了好多家书刊亭,也没能买到最后一期电软作为纪念,这在我心中留下莫大愧疚。&
&还是怀念已经逝去的《集中营》时代。记得95年电软停刊的最后一期封面是小悟空,那时候已经认识了电软编辑KING,略知内幕也知道会复刊,于是并不担心。到今年再停刊时,熟识的小编大多不在了,物是人已非,却更觉得伤感。&
沙井胡同时期的《电软》,左起:发行大姐、特工黄、龙哥、阿King、熏风、软体动物、发行同事、SP。
是的,早在2001年,除主编熏风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初代编辑们已全部离开《电软》。而主编熏风认为《电软》是一本综合资讯类的杂志,强调的是信息量的丰富和全面,应挑选大众化的选题,在深度和精度上则只需&点到为止&。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蒙昧期,这一方针迅速培养了大量游戏杂志读者;但随着《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游戏机实用技术》等&硬派技术流&横空出世,尤其是网络的快速普及让玩家们有了更全面更快捷获取资讯的途径,电软式的白面馒头在咄咄逼人的蛋糕精品店和俯拾可得的免费窝窝头中,渐渐失去了市场。
没读者,没广告,不赚钱,这些从来只是结果,不是原因。
电软初代编辑们的青葱岁月,带着时代的烙印。左起:SP、软体动物(露半脸)、特工黄(未露脸)、龙哥、阿King。
1993年的夏天,《Game集中营》(即《电软》)创刊,封面则是《龙之战士》的海报。这本创刊号如同一面旗帜,迅速吸引了阿King、软体动物等老一批编辑加入。&这是一本尊重我们爱好的刊物。&阿King曾这样描述他对《电软》的第一印象。
经过两期试刊,1994年5月,《电子游戏软件》正式创刊,成为了国内第一本正式的游戏杂志,并在其后的十多年内发展成为国内销售量最大的游戏类刊物,也是80后的流行文化倡导者。《电软》那句&为游戏业指路,为游戏迷正名&的口号显露出舍我其谁的气势,是惟有那个时代的游戏玩家才可能具备的责任感。
&就好像一直生活在一片荒漠里面,很孤独,突然咔嚓一下,找到了心声,把我们这群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了一起。&
loveathena365
&依稀记得是97年夏天,在邻居张哥脏乱差的卧室里,只有床头一摞杂志码得摆整整齐齐,这里面就有好几本《电子游戏软件》。杂志页面以黑白为主,中缝彩页,但已经足以让我迅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那时电软还是5块6,后来涨到8块4,再后来9块8。8块4时代我买得最为汹涌,几乎期期必入。每到出刊那几天,放学就去书亭问电软到了没。到了,就开心付钱狂奔回家翻看;没到,没到就空着手回家咯。&
&94、95年开始看电软吧,那会儿美工水平实在不怎样,但封面是《孔雀王》啊,一看就觉得是同类。栏目里面最喜欢《电刑室手记》,看了惊叹原来杂志还可以这样做。后来我自己办《新干线》杂志,就多少带着《电软》的影子,那种编辑的亲和力和灵动的感觉,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办刊方式。文章里面最喜欢雪鹰的《兰古瑞莎历代记》,当年在穷哈哈的学生时代,就是为了《梦幻模拟战3》买了SS机。&
驰骋提到的《电刑室手记》被主编熏风定位为&不过将编辑部之鸡零狗碎,牛头马面,孤魂野鬼,搞笑乱弹,不登大雅之堂者,撮成一堆,以博一笑耳。&却至今有许多经典段子流传:如身为北京土著的阿King素不认路,被称为&良牙君&;爱耍宝的龙哥可以用脚控制手柄;玩硬件强力到令人羡慕的特工黄;电脑大拿软体动物等等。此外,《龙哥热线》、《三栖人》、《大墙画廊》等栏目也一直拥有良好口碑,其中《三栖人》更是国内首个集中介绍动画、漫画、游戏(ACG)的栏目。
9.8一本的《电软》对于各种当年还都是小屁孩的玩家而言绝对是一笔巨款,而且卖书的大叔往往都不会找回来那两毛,所以经常都是几个人省吃俭用买不同的期刊然后交换着看,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普及,与现在各种共享信息的智能通讯设备覆盖率天差地别的年代里,看着《电软》里形形色色的游戏介绍可能是少年们沉浸于梦想之中的唯一方式,虽身不能至,亦心向往之。
泰坦&《电软》很萌的。94年索尼发布了初代PS,《电软》报道完突然吐槽说,这游戏机按键都是△ □ ○ × ……真想不出来以后攻略要怎么写啊。& ness&我还记得《电软》屡次卖萌,跟《读者》争夺厕上极品称号。& sin&记得有回小编唯夜说她的体内存活着她的姐姐,是个圣骑士(武器是弓)什么的……&路易&大约96年《电软》登过一个编辑部勇者冒险的漫画,大致是说主编大魔王把所有的游戏机都收走了,编辑们就去讨伐他想夺回游戏。但是阿king和特工黄是主编的帮凶。阿king是个特自信的魔法师,站在魔法阵就飞走了,可是因为不断迷路,于是到最后也没能赶到战场。这个漫画没记错的话是akira画的,画得巨可爱,我一直觉得那个漫画应该算是电刑室手记的一个特别篇。&
驰骋&随着年龄增长开始喜欢社评,从那里我了解到原来游戏业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有很多的人和事。可以说《电软》是我成为编辑的启蒙杂志,知道编辑应该怎么做,做什么,可以形成怎样的风格,然后觉得自己做编辑的话也可以这样。&loveathena365&2001年的1月刊大红色封面喜庆至极,大概算是电软史上最深入人心的封面;龙哥热线被戏称为聋哥热线,因为来信太多不及刊登;世嘉世家和天堂任鸟飞是我当年最爱;看到了重装机兵的攻略我才买这盘卡带,让我体验到红狼的凄美……&
为了记住的纪念:在那些我们还没来得及变老的日子里中学时经常画漫画然后拿去跳蚤市场卖,一次有大叔过来说,他们要做本杂志叫《电子游戏集中营》,看我画画不错,问我想不想试试画插画。后来虽然没继续联系,但至少记住了这本杂志。后来在街上看到了《GAME集中营》第三期便买了下来,看着觉得很是不错,便又去熟识的书店找前两期,然后就开始一期一期的买了。
左下第一本是创刊前几期的封面,那时候封面设计水平普遍不高,但因为图片是《孔雀王》的,不禁让我认定做这本杂志的人应该是同类。左下第二本杂志是第一次停刊的那期杂志,算是永久的纪念了。
电刑室手记:当时画图的作者是拾穗人。这个栏目是那种编辑内幕的故事,对于看惯了传统杂志编辑高高在上的我来讲,能够看同龄人富有朝气的扯淡是很幸福的。另外说一句,这个拾穗人后来成了我的好朋友,一度我们差点组织了工作室一起画漫画。秘技天地:这个栏目必须是每期先看的,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秘技什么的全靠杂志才能获知。拿着杂志,第一件事是赶紧开游戏机,如果某个实用的秘技果然好用,那快乐是远比捡到狗头金来得快活。
大航海时代2:喜欢光荣,喜欢历史,所以这篇攻略很是喜欢。而且由于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富有激情的笔调,在攻略之外增写的历史段落令当时的我激情澎湃,感觉这才是最好的攻略。游戏攻略有时候不仅仅是个流程,还要增添更多的文化底蕴,让你反过来更加爱上游戏本身,那才算是成功。后来这个作者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写历史文,一起玩,而且我们还是同一天生日的。
梦幻模拟战2邪道攻略:毫无疑问,《梦幻模拟战》在我生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是我最爱的游戏之一。但当时还在辛苦的一点点苦战,完全不知道这个游戏有所谓的跳关秘技以及各种复杂的转职系统。这篇攻略对当时的我仿佛打开了所罗门宝藏的大门,感觉一下拥有了世界。后来,写攻略的KING对我说,他本来想写十万字的剧情,后来因为杂志容量问题被拒否了。最近我和King一起在用IPAD模拟怀旧玩这个游戏。
三栖人:在游戏杂志上看到很有深度的动漫栏目,这绝对是第一次。从这个栏目里我学到了许多动漫的知识,可以说这个栏目对我的未来起到了启蒙作用。负责栏目的AKIRA对当时的我好似神一样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敲响了我家的大门。(文字及图片提供:驰骋)《电软》早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些攻略,不止一个人感叹《电软》当年攻略可以当小说看。94年的街头霸王漫画、95年的十大格斗游戏出招攻略都是早期经典,还有世嘉版梦幻模拟战2连续攻略,阿king甚至为梦2做过完全对白剧情攻略,可惜最后没有登出来。《电软》创立的各种先河也不断为后来者模仿并发扬光大,书摊上各类游戏杂志一时间空前热闹。《电软》和《电电》必有一战,《游戏机》和《游戏日》必有一战,索青和任饭必有一战,地球人和那美克星人必有一战……但硝烟散去,尘埃落定,能最后被读者记住的,绝不是战争本身,决定成败的,也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在跨入战场成为失败者或胜利者之前,你做过什么。
如今在百度搜索关键词“电软”,跳出来的第一张图片却赫然是作为后生晚辈的《游戏机实用技术》。《电软》早期的办刊风格,吸引和培育了一代玩家,许多人不再觉得玩游戏是不务正业,从游戏中也可以学到知识;游戏编辑不再是非主流职业,并随着时间成为了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电软》开创了这样的先河,并坚持走了多年,直到它的读者们渐渐长大,渐渐成熟,渐渐知道得更多,要求得更多。于是我们知道,《电软》并没有在这条道路上成为&常胜将军&,领先于一个时代之前的,必落在下一个时代之后。跨入网络时代,不论是办刊方针的改变,还是团队的更新换代,《电软》都再未出现过90年代的鼎盛。
路易&那个年代,年轻人玩游戏都是瞎玩,即使你已经工作了,周围人多数还是看你成天玩游戏就觉得你怎么不务正业。但是吧,看到这些前辈能把游戏研究的这么透彻,看他们写的东西,你就会发现,就会感受到,这其实真的不是个肤浅的爱好,玩的深了,想的深了,一样能长见识,一样能获得很多知识。软体的英文水平,阿king的日文水平,特工的硬件水平,都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爱好带出来的。我的历史知识,包括中国的三国,秦汉,日本的南北朝,战国和幕末明治维新的知识,都是从电软时代玩游戏看杂志培养起的兴趣,如今工作写东西以史为鉴,也是那时继承下来的底子。&
ness&大约从中晚期开始,《电软》渐渐成为国内不少谣言的集散地,不仅言之凿凿地刊登过详细进入魂斗罗水下八关的秘籍。还曾经声称《生化危机2》中会加入街霸里的豪鬼,导致很多玩家真的用手枪和小刀通关了十遍……&
千草&记得当时武汉奥美软件代理魔兽争霸2的简体中文版,还给游戏配了中文配音,但游戏BUG较多。软体动物在电脑游戏月旦评的专栏里抨击了游戏的各项缺陷。但估计是电软当时影响力太大了……奥美立即致电电软,要求澄清批评。在下一期上软体动物发表了一条简短的道歉声明。在那之后这个栏目就很少批评电脑游戏了。&
06年之后,日本乃至世界的游戏市场陷入低迷,《电软》的忠实粉丝都已经长大对于游戏的幻想和对游戏杂志的依赖开始渐渐分崩离析,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单机游戏杂志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即使是很艰难的时期,《电软》的封底也都一直印着&死硬派,不涨价&的豪言壮语,但结果还是被经济的洪流所击垮,梦想终究敌不过现实,世间事大抵如此。今年9月,《电软》传来复刊的消息并出版了第一期。但风格与之前截然不同,刊名&游戏&二字放在&电子&与&软件&的中间,显得很不起眼。据悉,《电软》的期刊本身就归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子学会所持有,之前的内容并未受管辖,直至2月停刊之后重新归还,现由一批新招募的编辑打理,内容偏向产业与学术,很难吸引玩家关注。而曾经的《电软》,办刊思路单纯得近乎童话,没有商业数据、没有销售考量、没有用户心理学,只考虑玩家爱看什么,那是简单的真诚和掩盖不住的激情。这是一份游戏杂志最值得怀念的地方,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只能怀念它。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只是我们不知道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但在结束之后,我们还会记得那些和青春写在一起并闪烁着光芒的日子,并且,打心眼里感激。感谢驰骋、路易接受采访。另感谢tgbus论坛的loveathena365。一个时代的终结? 《电子游戏软件》宣布停刊
  【新浪游戏专稿,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新消息,《电子游戏软件》杂志在微博上公布了即将停刊,319期将会是最后一期。《电子游戏软件》曾经是国内销售量最大的游戏类杂志,创刊于1994年,前身为《Game 集中营》,是国内第一本正式的游戏杂志。目前,《电子游戏软件》停刊原因并未公布。
电软宣布停刊
  《电子游戏软件》官方微博():这本杂志,从94年创刊一路走到现在,有过辉煌也有低谷,感谢一直支持这本杂志的人,同样感觉那些曾经支持过我们的人,这几年电软着实不易,衷心感谢在这最低谷陪伴我们的人,也许结束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也是今早刚得知的消息,这算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吗?我爱你们,我爱电软!
  得知杂志即将停刊的消息,不少老用户微博留言,怀念杂志曾带给自己愉快的回忆。当我们一帮七零后八零后还挤在游戏室玩局域网游戏时,攻略除了高手老鸟的口传心授之外,游戏杂志成了最主要的“秘籍”来源。不过随着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内市场的主流早已从单机游戏转为了网络游戏,单机游戏和电玩的玩家群体也相对减少,网络带来了便利也让杂志的生存面临着挑战。
  也许如杂志微博所说,这可能算是一个时代的结束。2011年底,国内著名的游戏杂志《游戏基地》宣布停刊,停刊的原因对外公布为刊号合同到期,有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当前环境下纸媒前景不景气,投资方失去了继续投入的兴趣。
  《电子游戏软件》可以说是大部分80后、90后游戏玩家的启蒙读物,对于一本陪伴我们成长的杂志即将离开,让我们说一声:电软,走好!(编辑:Walok)
& 15:46:44
& 15:43:40
& 14:03:40
& 17:10:42
& 16:12:34
& 14:13:52
& 14:13:52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我们这些看书长大的孩子,对于游戏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杂志。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刊物,如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逐渐衰落,要么转型,要么消亡。自去年12月《游戏基地》停刊之后,《电子游戏软件》日在官博称正式停刊,这是半年内第二本停刊的著名游戏刊物。传统媒体的衰落让过来人唏嘘,感伤的回忆衬托着对书刊未来的迷惘――少年,还看书否?
----选择查看更多期微视点----
第一期:激活码该不该卖
第二期:你来CJ看美女还是游戏
第三期:showgirl的幕后生活
第四期:留下你的热情带走你的垃圾
第五期:全民微博 有我有你
第六期:请游戏尊重历史
第七期:从网游公司CEO见义勇为说开
第八期:细数那些身家过亿游戏宅男
第九期:纠缠不清的孙悟空
第十期:狼来了!郭美美进军网游!
第十一期:李阳老师家暴事件追踪
第十二期:脑白金式营销轰炸来啦
第十三期:网游业人才缺口严重
第十四期:网游企业铁腕治军
第十五期:纪念史蒂夫?乔布斯
第十六期:INF公司研发员工集体离职事件追踪报道
第十七期:陈天桥谋求盛大全盘私有化
第十八期:中国风席卷全球
第十九期:G-Star2011微博全民报道
第二十期:TGC2011品牌塑造是行业发展之路
第二十一期:天价屠龙刀VS“零”元买车房
第二十二期:悼念26岁病逝游戏编辑
第二十三期:游戏微博贺新年
第二十四期:一年之“跳”在于春
第二十五期:《电子游戏软件》正式停刊
第二十六期:游戏老不死 只是渐凋零
第二十七期:优酷土豆合并 我相信爱情了……
第二十八期:清明游戏怀念
第二十九期:膝盖中箭的电子竞技
《电子游戏软件》
《电子游戏软件》是国内著名的一家游戏杂志,半月刊,简称“电软”。始创于1994年6月,前身为《GAME集中营》,是中国第一本正式的游戏杂志。日微博宣布停刊。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我对电软说:
有点难受,当年捧着一本电软在课堂上看一个月的兴奋心情现在还依稀记得比较感概,以前经常买,年少时获取游戏资讯的渠道无奈的十八岁,悲怆的成人礼。孩子别说了,太凄凉了,哥看着杂志创刊号都快哭了略伤感。那些岁月是真实的。现在我日渐虚伪。默哀一下纸媒的寒冬,某些人一定特别唏嘘吧…死亡就在一刹那,时代的风太猛烈刚才删掉那条微博还以为是吐便当了……结果终究还是便当了……看到电软停刊的这个消息,还是觉得有点小怅惘小感伤,毕竟这陪伴过多少人的青春啊少年还看书的,总有一条路。
纪念我们的电软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关于刘文雨想卖掉电软的传闻,在江湖里已经飘扬了许久,听得多了,略感麻木。游戏平媒在苦逼角落里哼哼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偏偏最难念的是电视游戏这一本,所以当今天电软倒掉的消息传来,剩下的只有一声叹息。
月初的时候,曾有业内的一个朋友来找我过,说刘文雨又想把电软卖掉了(为什么要说又?),这次是真的要卖掉了,如果再卖不掉,就得停掉了。他有意收购,问我想不想一起合作,顺便探讨了一下电软以后的发展路线。我简单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并答应回头整理成文邮件给他。惭愧的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履行诺言,虽然这一定不是这位朋友最终放弃的原因,但在这关键时刻总让人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至今不好意思再联系这位朋友,不胜愧疚。
我加入UCG的时候,正是和电软的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双方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咬得死死的,最极端的时刻,在软件上,两家杂志甚至出现过互相“借鉴”专题企划的论题,在硬件上,赠品成本拼到了分的单位上,杂志售价也被逼到了绝路上。如果这是一场战争的话,那么和绝大多数战争一样,拼的是经济实力,从这一点上来说,电软败在了财政上的捉襟见肘,这或许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但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或许作为曾经竞争对手的一员,在这里哀悼电软会被人说“兔死狐悲”,但我在05年(或是06年)给UCG社长的年终报告中就说过这样的话(原话不记得了,大意如此):“电软作为UCG最重要的竞争对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不代表UCG的胜利,有了竞争对手才能证明这个市场的活力,也能让UCG更加努力前进。”到了今天这个时刻,我依然是这样的观点,电软的倒掉,与其说是UCG的步步紧逼,不如说是整个电视游戏平媒产业的悲哀。
这句话说出来自己都觉得好笑,所谓“产业”,基本存在于电视游戏玩家的意淫之中,这个产业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不会出现,而所谓现状,放眼望去除了水货和盗版,还能看见什么?神游基本是竹篮打水,索尼早已是被打过一记闷棍,而微软根本就是个缩头乌龟。媒体,在这个产业中,一方面要依靠正规的市场,另一方面要依托有消费力的群体,偏偏这两者都基本不存在,你让平媒怎么活?如果说电脑游戏杂志早期尚且能抱着厂商大腿拿点广告费撑下去,电视游戏媒体基本只能靠发行来挣钱,这日子过得有多么艰难真是“默默无语两行泪,凄凄风吹泪易寒”。没有正规的市场,所有的梦想都是空想。想想已经死去的《游戏基地》曾经说过的话吧……
我相信很多在这个行业里的同行和我一样,电软是早期入行的启蒙读物之一,电软曾经是我们梦想的栖息之地,虽然电软的倒掉不等于梦想的倒掉,但那些曾经一起傻逼过的青春,便是再也不会复返了……
杨雪飞,资深游戏人,前《游戏机实用技术》杂志著名编辑,昵称“多边形”,多次在E3,TGS现场为国内玩家发回现场报道。
且行且珍惜,向那些仍在坚持的游戏杂志致敬!
游戏刊物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公认的几个方面:
1、网游杂志重厂商、轻玩家,软文太多导致用户流失。如今厂商更依赖互联网营销,杂志逐渐失去吃饭的家伙。
2、单机杂志内容滞后,缺乏商业投放,国内单机市场萎靡,新兴游戏类型导致玩家兴趣转变。
3、阅读趋向改变: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天亡吾辈!
李波,业界评论员。前《电脑游戏攻略》责编,曾任《电子乐园》主编。&>&&>&正文
曾经有它们相伴左右 细数那些已停刊的游戏杂志
16:29:5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刀剑如梦 编辑:以陌 浏览:loading
  就在几天前,传来了一则令人十分惋惜的消息,国内著名游戏杂志《家用电脑与游戏》将在年内停刊,这无疑是对平面媒体的又一次沉重打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平面媒体则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受更新速度的影响,纸媒的压力日益剧增,不少都难逃停刊的命运。不知道你还记得那些年陪伴我们的游戏杂志吗?
《电子游戏软件》
  创始时间:1994
  停刊时间:2012年2月
  《电子游戏软件》是国内著名的一家游戏杂志,半月刊,隶属于次世代传媒联盟,简称“电软”。始创于1994年6月,前身为《GAME集中营》,是中国第一本正式的游戏杂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软》成为国内销售量最大的游戏类杂志,可是这本杂志在日在官博称正式停刊,虽然《电子游戏软件》停刊原因并未公布,但是很多人玩家都把这归罪于互联网的冲击,绝大部分的杂志媒体收入都依赖于广告,但是近年很多游戏公司的营销日渐倾向互联网,致平面媒体失血过度而陨落。
《游戏基地》
  创始时间:2002年
  停刊时间:2011年12月
  《游戏基地》是引进美国GameSpot版权创刊于2002年,是国内游戏行业老牌的游戏杂志之一,截止2011年该公司拥有包括《游戏基地》月刊、《游戏机实用技术》半月刊、《网友世界》半月刊、《游戏出版产权动态》(内参)等在内的行品牌杂志,建立了.CN网站,但是在2011年12月的时候,国内老牌平面游戏媒体《游戏基地》宣布停刊,原团队或解散,一个近十年的老牌杂志或与行业永远告别,《游戏基地》停刊之后,很多玩家都把希望寄托在《电软》之上,可惜不到4个月,《电软》也步入后尘。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相关新闻: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 不倒翁蜀黍
| 战术大米
| 明镜Mirror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电子游戏软件》的名人天师,风林等人的去向?
我的偶像天师干啥去了?
这个我稍微有一些发言权,毕竟题主提到的两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是和我在现实生活中有过密切接触的。这个人就是:GGB最高,沙木次之,HALO第三——天师此人本名李胜(如果涉及个人隐私,我会第一时间删去),天津人,今年大概得有四十三五岁了,清瘦高挑,头发斑白,为人低调,做事高调。我和他的接触是在2009年,朋友在天津开了一家做互联网产品的小公司,我在其中任职,公司正好缺一名php开发人员,我在某招聘网站发现此人简历(简历并没有提在电软的工作经历),不过当时并不知道他就是天师。看了简历觉得此人技术绝对大牛逼(各种框架啊架构什么的门儿清,我不懂编程,我那朋友跟我说的),曾在新浪任职,由于家在天津,所以回到天津发展,于是便约来面试,他也认可待遇和工作地点,后来就一起工作了。我和朋友当时26、7岁,天师已经30大几了,我们由始至终对他都是非常礼貌客气的,始终称为李哥。之后在我们这里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们相处的还算愉快。此人确有过人之处,也难免会有些自负,这都能理解,也没有过冲突。工作之余我们也会聊聊游戏什么的,从此人的观点得知,他爱玩GGB,喜欢沙木等等。。。我那几个同事不看电软,可我他妈看啊!平时通过聊天和套他话便得知,此人确是电软天师,后来我也当面得到了他的认同。(还想签名来着。。无论天师口碑如何,好歹算跟风云人物有过交集)他从电软离开后,好像是自学的编程开发,后进入新浪任职,在后来就回了天津,具体人家的工作历程我也知道的不太多,也不好意思多问。总之是离开电软就改行了,在后来的领域做的还不错。不过此人政治立场有些偏激,骂那啥的话说的多了去了,平时也总在墙外看一些咱这儿不让看的网站(所谓反那啥内容的)。曾经也有自己的个人网站,里面内容大概分三类,一类是骂那啥、一类是怀旧歌曲,此人特别喜欢凤飞飞和邓丽君、另一类是聊一些电脑硬件或耳机啥的(此人爱华控,对,就是那个aiwa...)。他的网站现在已经无法访问了,我记得域名好像是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八一下。好像叫卡兹赛帝的博客,反正他之后的id都用这个卡兹赛帝,这个没错。后来公司解散了,我们就失去了联系,再后来几年,有一次我路过他家附近,正好看见他下班路上买点菜,简单打了个招呼,老了,也瘦了,头发也变成灰白色了。总的来说我对这人印象不坏,他心眼挺好就是嘴不好,说话容易得罪人,态度有些傲慢自负,不过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待人方面分两种态度,一类是膜拜他的战五渣,他会传授一些小技巧小知识。对于外行或者不膜拜他的战五渣,他总是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比如我。。。(虽然当时我好歹算他领导)对任何事情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对自己认定的事情坚信到底,比如他深信中医不疑。至于现在,他好像在天津塘沽的一家软件公司工作吧,具体不详。不匿名,李哥要是能看到,私信联系,咱一起喝啤酒呀!(这个...不支持转载...谢谢)本打算公布他微博的,还是算了,不能打扰到人家。—————————————————补充——————————————————————刚才有朋友在下面回复,天师喜欢capcom。我想起来了,确有此事,天师还爱打街霸,平时也看街霸的比赛录像,他当时最爱街霸3.3,最喜欢的选手是用HUGO的黑田。PS:当时街霸4刚出pc版,我俩还切过几盘,我用键盘他用手柄,他基本没赢过我。—————————————————————————————————————————看见孟书记给我点了赞同,那么我就来个最新一更吧。前文说到了天师在天津塘沽工作,最新消息是,塘沽爆炸了,他所在的公司倒闭了,然后他又回到了市区工作,还是做程序开发。其实我跟他早就没联系了,至于我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我有个小兄弟在某电商公司做美工(对,我就叫他美工),那天跟我闲聊,我说我开始掉头发也有一根白头发了,他跟我说,他们公司做开发的大叔(注意:此处的称为是大叔)已经满头白发了,还奋战在编写代码的一线!我一想天津做开发的就那么几个人,能叫大叔的更是微乎其微,随口就问了一句是姓李么:答:大叔是姓李,叫什么不知道。。。于是我让他给我偷拍了一张照片,结果一看,果不其然!上图一张,偷拍可耻,偷拍可耻,偷拍可耻。侵权即删!侵权即删!
我记得ucg有一期专门纪念自己的对手电软以及对其停刊感到唇亡齿寒。(UCG vol.320)(感谢
天师我曾经在QQ上跟他聊过好几年。他表里如一,也就是说,他在杂志上和在现实中真TM是一个人。最后一次在QQ上跟他聊大约是2011年左右,他还是老样子,跟我吹了一大通GGB。所以可以得知他现在应该不再玩游戏了。他有极强烈的自我主张,比如认为很多游戏是屎之类的,不过他应该也没玩过,所以这点让人很不解。天师大约在2005年的时候有过一个个人论坛,里面都是他的粉丝,我跟一个朋友就是在里面认识并且至今还是极好的朋友。我以前也是一个天师粉丝,虽然他说的话我不是全认同,但是此人说话风格的确独特,而且对游戏的态度特别感性,是当时很少见的。所以在论坛上跟他交流了一会儿,问他要了QQ。不久后他把论坛关了,又开了个人网站,做得比较乱。里面塞着他喜欢的比如周星驰的电影,凤飞飞的歌曲之类的。天师那时开始信佛,开始跟我狂聊佛学,当然我不信这个,就他单方面说。对于游戏,他不信其它任何人,也不会赞同任何人的意见,如果你跟他有不同的见解他就要跟你吵,哪怕他没玩过这些游戏。他不服任何人。在他心目中基本上CAPCOM,任天堂,SEGA是铁三角。还有关于凤飞飞,其实我也很喜欢。知道天师喜欢凤飞飞后,我传了他不少凤飞飞的LP和磁带转的MP3,我有一大套。然后他马上说我向你拜了,这大约是他唯一服我的一次吧…除了凤飞飞外,许冠杰,Pink Floyd他也比较喜欢,热爱的音乐类型似乎比较随意……另外大约他开论坛那时,应该就是他开始学编程的时候吧,PHP也是他最爱聊的,还老是推荐什么书写得好,从他话里说出来像圣经似的。现在想想也是苦,三十岁的人了还开始学编程前端啥的,要不是这么偏激估计能在媒体这块混得很好吧,以他那风格,现在真是不多见的。杂七杂八说了很多感觉也比较乱,因为对他的印象是片段的,大家看着不烦就好……
perfect就住在我家隔壁小区,现在处于养老状态在家里逗逗猫 熬夜看球赛这样。
软体动物很活跃啊 关注玩具圈的经常看到他 微博id就是软体动物
好喜欢电软那种布袋人的画风画的各种小编,不要太萌!
创刊号至今还在我家某个箱子里好好的躺着,童年的回忆啊。我当时将近10年一期不落的买它。
总编风林辞职了,现在还是做媒体?看他微博(老杨牛掰)好像是叶子(最喜欢的唯叶主持的闯家)好像去了新京报?至于荇菜北斗大怪小沛龙哥猴子蔬菜汁肥皂翔武什么的,有的还是做老本行,有的在杂志停刊后已不在这个圈子了(ucg第320期,电软特辑,与电软有关的日子)
软体动物现任乐自天成(52toys)产品总监,该公司主营玩具等衍生品开发及销售。据悉乐自天成A轮融资上亿元,现正积极准备B轮。
是啊,正版龙哥风马,sp,无类,特工黄这些人都在哪里?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家健康杂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