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班里要庆元旦,我想表演一个科学小实验,还比较有观赏性植物、有趣的,材料简单一点,因为我没时间准备了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明确2014年商务工作主要任务 12月27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2013年工作,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商务…2014年陕西省高考数学文科真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共5分,共计50分)1. 设集合M={x|x?0 X∈R}.N={X|X2<1 X∈R}。则M∩N= ( )(A) ?0,1…建筑 工 程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 与路基工程施工 管理 王 燕 黑龙 江省 工程 咨询评 审 中心【 摘哈 尔滨 1 0 0 508要】在我 国沿江, 沿湖 ,沿海等 处广泛分布着软土。而这些地 区一般 又是经济发达地 区。对公路 交通 需要迫切 ,尤…
在家里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第二辑) ( 21:44:29)转载▼标签:
分类: 精彩文章转载科学实验育儿有孔纸片托水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操作: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 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 将热水(约 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科学小实验(4)——气球的实验 ( 11:37:41)转载▼标签:
分类: 卓然爱科学科学小实验实验1:藏猫猫的气球
实验材料:不带盖的玻璃瓶、气球、剪刀
实验步骤:1、给瓶中加满热水,放置一会儿,然后将热水倒出。
2、将气球的吹气口剪掉
3、将气球套在玻璃瓶口上
4、将套了气球的瓶子放进乘满凉水的大容器中。
猜猜会发生什么事?瞧,气球钻进玻璃瓶里藏起来了! 实验揭秘;空气受热会膨胀,瓶子中的空气就会被挤走一部分。这时,将气球套在玻璃瓶口上,外面的空气进不到瓶子里,瓶子里的空气也出不去。将套了气球的瓶子放进乘满凉水的大容器中,瓶子快速冷却下来,瓶子里面的空气也遇冷收缩,因为无法抵抗外面的大气压力,所以,气球就被瓶子外面的空气压进了玻璃瓶里藏起来了! 实验2:不怕火的气球 实验材料:一个气球、打火机实验步骤:1. 首先向气球里灌一点水,差不多就行,这个你肯定玩过吧!2. 把灌了水的气球吹大。3.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小心地把水气球拎起来,用打火机来烧气球。 猜猜看,会怎样?气球居然不怕火!神奇吧 实验揭秘:气球不怕火,是因为气球里面的水把火的热量带走了。 家庭科学小实验:热水冷水动起来 ( 15:29:18)转载▼标签:
分类: 学习笔记育儿科学小实验热传递对流 日,星期五,优优3岁8个月8天。 优优在幼儿园上的是科学班,一直对科学小实验充满兴趣。哪怕是她最排斥幼儿园的阶段,上实验课也始终是支持她去幼儿园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家里,优爸有时也会陪女儿做实验,有时是化学的,有时是物理的,有时生物的,但是没有什么计划性。不过每次优优都特别开心,经常说:“咱们做科学实验吧!”一直想买一套有关科学小实验的书,没有淘到满意的,优爸也在网上下载过相关的资料,但是那些资料对现在的优优而言也有些难度。那天看恺妈的博客受到启发,优优现在的很多科普书里都有科学小实验的内容,简单易操作,还与孩子熟悉的书籍内容相关,做起来效果一定不错。 我们家做实验这类活动,一般都是由学理科的优爸承担的,优优从幼儿园带回的实验材料,一般也是优爸陪她完成,对理科向来一窍不通的优妈通常更多地负责读绘本,各有所长嘛。但是优爸每周只有一天在家,平时工作又非常忙,让他有计划地给优优上科学实验课不知能否实现。于是优妈决定自己试试看。1月22日晚上的三本睡前故事之一是《逃跑的热量》,讲的是热传导的内容,里面的一个叫做“让热水冷水动起来”的小实验引起了我的注意,讲的是水传递热量的方式——对流。跟优优约好,明天晚上我们一起做这个实验。 1月23日,我俩吃过晚饭,开始准备我们的实验楼。实验器材:两个一模一样的玻璃杯、两种颜色的颜料、一小张塑料纸、一个筷子。当然,拿出书来再读读有关实验的细节是必要的。不过优妈实在是比较笨,虽然是个小实验,却做得一波三折,反复了好几次才勉强成功,下面慢慢道来。 优优对实验总是很感兴趣,抢着操作每一个细节。当然,除了倒热水之类的危险工作,其它优优能完成的,优妈都会交给她做的。先接一杯凉水和一杯热水。凉水杯中放入紫色颜料,热水杯中放入红色颜料。 用筷子搅拌均匀。优优一边搅拌一边说:“搅拌搅拌小颜料......”从朵拉的“搅拌搅拌巧克力”改来的。 两杯都搅拌好了。 用塑料纸盖住热水杯。书中写的是“塑料薄膜”,我首先想到的是保鲜膜,但是盖上发现不行,因为塑料纸一会儿是要抽出去的,保鲜膜盖上根本抽不动。于是我从购物袋上剪了一张很薄的塑料纸。 按住塑料纸,把热水杯倒扣在凉水杯上。必须是一模一样的杯子,否则会留缝隙,水会洒出来。抽掉塑料纸时我们的实验出了问题,塑料纸太大太软,杯子我也没有按住,所以红色的热水随着塑料纸洒了出来,第一次实验失败告终。 锲而不舍,我俩总结了前面的教训,再来一次。优优再次在冷热水杯中加颜料,我则剪了一张稍硬一些的小张塑料纸。 “搅拌搅拌小颜料......”优优同学的心情没有因为第一次实验失败而受影响啊! 这次把冷水杯扣在了热水杯上,优优在仔细地观察。 抽掉塑料纸,上面的冷水流进了下面的热水杯,两种颜色迅速混合在一起。 我以为这应该算是基本成功了,热水往上走,凉水往下走,就是这个效果吧?但不知为什么,就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儿。其实做得并不成功,但我当时没注意跟书上的效果对比,查找自己的问题。 实验的下一步,该颠倒杯子顺序了,优优又搅拌了两杯颜料,虽然优同学对于被妈妈指导出的实验效果有些茫然,但此时依然兴趣不减。 把热水杯放在冷水杯上。优优协助妈妈小心翼翼地抽掉塑料纸后,红色的热水咚地一声掉进了紫色凉水杯里,居然混合在了一起,虽然没有凉水倒进热水里混合得那么均匀吗,但也根本没有做出热水在上,凉水在下的,很久都不混合的效果。 优妈以为是红色和紫色对比不鲜明的缘故,因此又让优优换成了红色和绿色,但是效果跟上面一样,依然失败了。笨优妈开动脑筋,好不容易猜出了失败的根源——为了不让杯子里的水流出来,我们把两个杯子里都只倒了不足半杯水,上面的小半杯热水掉进(确切地说是“砸”进)凉水中后,因为重力作用也会混合在一起。 优妈建议重新开始,但是下一次操作时抽纸又出了问题,不小心洒了颜料,实验再次失败。就这样反反复复很多次,热爱实验的优优同学终于被妈妈折腾得不耐烦了,宣布她不做实验了,要去给芭比娃娃剪头发。优妈考虑了一下,知道强迫优优继续做收不到良好效果,但是也不想让她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所以答应优优坐在桌子旁边,给她的娃娃剪头发,而优妈自己继续操作,优优一边玩一边观摩妈妈的实验过程。这次优妈到了两满杯水,只有热水里放了红色颜料,凉水里没放任何颜色的颜料。 抽掉塑料纸,当当当当!成功喽!终于出现了书中的效果——因为热水往上走,凉水往下走,所以抽掉塑料纸很久,两杯水液没怎么混合。本来应该把热水在下、凉水在上的过程再按照这个成功的方法操作一遍,但是太晚了,优优的兴趣也转移到了给娃娃剪头发上,所以没有做。 这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因为优妈的糊涂,把实验过程搞得一波三折,乱七八糟,严重影响了效果和优优的情绪,以后优优有兴趣了,还真的要认真再操作一遍。优妈一定要继续努力,做个合格的科学实验老师! PS:1、优妈第一次带优优做科学实验的心得:提前备课很重要,如果对操作过程没把握,家长应该提前试一试,才可以在带孩子做的过程中,达到最好的效果。有些细节我们感觉很容易,在具体操作时却可能会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如果反复失败重做,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降低孩子的专注力。 2、关于“让热水冷水动起来”这个小实验的注意事项:(1)塑料纸要选择有一定硬度的,而且不要太大,否则不易抽出来。(2)抽纸是最难的步骤,杯子要按住,否则水很容易流出来。(3)两杯水一定要倒满,尤其是放在下面那杯,否则抽掉纸后,上面的水会越过空隙“砸”进下面的杯子里,即便是热水砸进冷水也很容易混合,达不到实验的预期效果。 ——————————————————————微薄记事本—————————————————————火箭[哈哈]
一进门,收到优优送我的礼物﹣她做的纸花串。
跟优优一起读<>,读到卷象宝宝大口大口吃树叶,我说:“明天早晨你扮演卷象宝宝,大口大口吃饭吧!”我们经常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每次优都欣然参与,没想到她这次竟着急地说:“不行!”我问为什么,她委屈地答:“因为卷象妈妈生完宝宝就飞走了!”[泪] 今天优优自己创作的第二个作品:棒棒糖。
优优独立创意完成的手工作品:刷牙的小妖怪。
用吸管喝枇杷花煮的水,剩下一点点时优优开始吹着玩,我觉得不太卫生想阻止,忍住了。她专注地玩了好久,然后笑着对我说:“妈妈你也吹试试,小泡泡都跑出来跟你打招呼了!”孩子诗一样的语言,我庆幸自己没有阻止她。
拿愤怒的小鸟当球,一个扔一个用拍子打,爷俩玩美了。 我的更多文章:春节前奏曲:爱贝花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 09:44:27) ? 开心小友年末欢聚( 08:53:28)? 留一个童话在你心里:我们俩的圣诞节( 15:44:16) ? 入园纪实(五)——第三周小结,状态越来越好( 14:03:32) ? 秋高气爽——我们野餐去( 14:49:50)
在家里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第二辑) ( 21:44:29)转载▼标签: 分类: 精彩文章转载科学实验育儿有孔纸片托水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操作: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2、…花城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第1课 爱我老师,爱我学校教学目标:1、对学生进行爱师爱校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为老师献一份爱心。2、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感…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公共营养师高考考前问答:水果怎么加 水果怎么加? 富钾水果最合适 李群主任建议高考期间最好由父母亲自选购食物,为孩子制作三餐,少吃冷饮和凉菜;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就不要给他吃油腻煎炸的东西;如果孩子容易上火…建筑门窗工程分包合同甲方: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甲方决定将已承包的 的铝合金门窗分项委托乙方制作、安装,经双方协商订立以下合同条款共同遵守。一、 工程量及价格:一期工程量按设计图纸计算按 ;总价为 元。在施工过程…就爱阅读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百科知识,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转载:
推荐:    科学小实验
&&&&&&&&&&&&&&&&
/ 科学小实验 
再闭上一只眼睛试试,准确性更差了。 视堂的立体感是由双眼的“视觉差异”产生的。人的双眼在一个水平线上,对竖立火柴的视觉差异大,立体感强,容易判断火柴的位置,自然容易 刺中火柴;对横卧火柴的视觉差异小,立体感弱,难以判断火柴位置的远近, 就不容易刺中。闭上一只眼睛,双眼视觉差异消失了,所以就更难刺中。(包泉根)针 孔 眼 镜  找两个直径 30—40 毫米的软塑料瓶盖。用烧红的针尖,在瓶盖中间扎一 个小孔(直径约 1 毫米)。再在瓶盖两侧各扎两个小孔,用线穿起来就是一 副眼镜(如图)。戴上这副眼镜,便能看清楚周围的一切。奇怪的是,不管是 300 度、500 度的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戴上它都能看清楚物体。  这是运用了小孔成像原理。当光线通过小孔后,不管光屏远近,成像总 是清晰的。人眼睛的视网膜,就好像是个光屏,一般情况下近视眼的人,成 像在光屏之前;远视眼的人,成像在光屏之后。成像不在光屏上,所以看不 清楚。加了小孔之后,不管近视远视,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了,所以看得清 楚了。(包泉根)“查颜观色”看事物  吃过一颗糖,把包糖的红玻璃纸蒙在眼睛上向外一看,啊!整个世界都 染红了。太阳用红色光线照耀着大地,而沐浴在红色光中的绿树叶却变成黑 色的,闪着异样的光;如果再把一张绿色玻璃纸蒙在眼睛上,世界又变了样: 绿色退了一点颜色,显得很亮,而红色的花朵变成黑色,几乎消失在灰暗的 背景里。  找两支彩色铅笔,一支红的,一支绿的,要与玻璃纸的颜色尽量一致, 在一张白纸上轻轻地写两行字,字迹不要太深。用红色笔写“我是一名好学 生”。用绿色笔写“我是一名坏学生”。当你用绿色玻璃纸看时,纸上写着 一行黑字“我是一名好学生”;而用红色玻璃纸看时却变成了“我是一名坏 学生”的黑色字。  这个小实验能否做成功的关键是玻璃纸的颜色要浓,一张不够可以几张 叠起来用,另外,字迹要写得淡一点。彩色玻璃纸是一个光的筛子,红色玻 璃纸只让红色光通过,绿色玻璃纸只让绿色光通过。科学上叫滤色片,用处 很多。当我们透过绿色玻璃纸看白纸时,纸是绿色的,所以纸上用绿铅笔写 的字看不清,而红色字反射出的红光穿不过来,因此呈现黑色。滤色片在摄影中很有用,当你站在古老的长城上,想以蓝天的白云为背景照一张照片(指黑白的)时,其结果常会使你失望,因为照片上人物背景 上是灰色的天空,白云跑到哪儿去了?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在镜头前加装一 片黄色的滤光片,这回你就会捉住漂亮的白云了。原来,天空和白云都是非 常明亮的东西,射来的强光使底片充分曝光,所以分不出来。黄色玻璃可以 削弱蓝天射来的蓝光,使天空变暗,白云就突出出来了。俗话说:“查颜观色”。颜色常常能暴露事物内在的本质。火焰越明亮说明它的温度越高;海水越蓝说明这个海域越深;树叶越绿说明树木长得越 好。人造卫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地面“查颜观色”。例如,它能提前一 周向地面报告棉田中发生了蚜虫病害,而此时,在地面上就是用放大镜也很 难找到蚜虫的影子。原因是卫星发现棉田的颜色有点不对劲,通过对棉田颜 色的分析断定有病虫害产生。(沈宁华)巧测近视眼镜度数  取一张白色卡片纸,上面画一个眼片的图形,大小是实际眼镜片的两倍 (指长度)。把它与眼镜片平行放置,正对太阳光,调节镜片和纸片的距离, 投影光斑恰好和纸片上画的图形重合,这时,用尺子量出镜片与纸片间的距离,它就是镜片的虚焦距f(单位米)。代入换算公式D = 100 ,f就算出了镜片的度数。根据相似图形,各对应线段成同一比例的原理,可以 推算出镜片与纸片之间的距离就是镜片的焦距。(包泉根)巧认旋转的字  用卡片纸剪一个直径 30—40 毫米的圆片,上面写上你的姓,把玩具电动 机轴插过圆纸片的中心,用一节电池使它高速转动。不管在阳光下还是灯光 下(包括日光灯),你是无法看清圆纸片上的字的。但是,你把电视机放在 空频道上,并用深色布遮住上面大部分屏幕,下部只留约 10 毫米宽的窄缝 时,在窄缝屏幕光的照射下,只要用手指摩擦电动机轴,调节转速到一定值 时,就能看清楚圆纸片上的字了。有趣的是,字看上去是静止不转的。  电视机的屏幕光,是一种每秒闪动 50 次的频率闪光,遮掉大部分屏幕, 就使每一次闪光的持续时间变得极短,这就使字在眼中的映像不致因“视觉 暂留”所模糊,只要圆纸片的转速和闪光频率一致,字看上去就是不动的了。(包泉根)手指变多的秘密  一般人,一只手有 5 个手指,但这个实验可以突然使你的手指多起来。 你相信吗?实验方法是在晚上打开电视机,然后把屋子里的灯都关掉,只剩 下电视机发光。张开手的五指在电视机的屏幕前快速地晃动,这时你会发现 手上的手指变多了,可能是 6 个,也可能是 7—8 个,手掌晃得越快,手指的 数目越多。  这个实验也可以在屋里只有日光灯照明的情况下做。以白墙为背景,晃 动你的手指,可以有同样的效果。在大街上对着只有日光灯照明的橱窗做这 个实验效果更好。  上述实验中,也可快速晃动一根细木棍,你可以看到木棍像打开的一把 扇子,手握处是扇子轴所在地方。  如果在阳光或白炽灯下做这些实验,就看不到如此的效果,这是为什么? 这个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秘密,这就是电视屏幕和日光灯发出的光是 闪烁的,电视屏幕在一秒中要闪烁 50 次,也就是亮灭 50 次;日光灯则在 1秒中亮灭 100 次。 平时我们在日光灯下看书或其他静止的物体时,没有闪烁的感觉是因为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我们看到的东西可以在眼睛的视网膜上保留 0.1 秒左右,在日光灯灭了的一瞬间,我们的视网膜上还保留着前面亮时的痕迹,灯 亮后被看的东西还在同一个地方,所以我们不会感到灯光的闪烁。(沈宁华)力学小实验奇妙的气泡运动  取透明玻璃瓶一只装入一些自来水,拿在手上一摇晃,产生的气泡纷纷 上浮。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大气泡上升得快,小气泡上升得慢,有些极小的 气泡要过很久才能浮到水面。这是因为气泡越大,它所受到的水的浮力也越 大,所以大气泡自然上升得快(如图)。  在一段玻璃管中装入水,摇晃使水中产生气泡,你会发现小气泡比大气 泡上升得快。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由于管子细小,小气泡上升时反而阻 碍了水的流动,水流动慢,大气泡的上升也就变得很难了。(余雁辉陆劲松)浮球之谜  在一些游艺宫里,有种游戏是海狮将一个球吹起浮在空中。这个球既不 落下也不飘走,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做个实验来揭开这个谜。  用纸卷一个细长的筒,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筒口上举起来,你在下端吹气, 就能把球吹浮却不会吹飞。  乒乓球被气流顶起来后,气流便沿球与纸管之间的空隙向四周扩散,由 于气流速度快,气压会变低,而乒乓球背着气流一面的气压相对较大,上部 气压控制乒乓球不被吹走。(余雁辉陆劲松)吹不掉的纸  找一个缝纫机上用的线轴,裁一张手掌大小的方形硬纸片,中间钉入一 枚大头针(或图钉),用手掌托住纸片,使针尖对准线轴的孔。你从线轴的 上方使劲往下吹气,同时移开托纸片的手,你会发现纸片不会往下掉而会自 由地漂浮(如图)。  当你用力吹气时,气流急速地从线轴下端和纸片中间的空隙中通过,空 隙间的气压相对小于纸下面的正常气压,纸便被下面的空气托住。  飞机上天的原理也是如此。机翼设计成上面为拱形,下面为平直,当飞 机前进时,机翼上面的气流速度要大于机翼下面的气流速度,飞机便得到了 较大的升力。(余雁辉陆劲松)拔火罐的秘密  中医大夫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常常使用拔火罐的办法。就是用一个小 瓷罐或一个小玻璃罐,在罐里放上一个小棉花团,点燃后,稍停一会,立即 把小罐扣在病人的疼痛处,罐子就紧紧地吸在那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找一个水杯或一个玻璃罐,再找一块破棉布,在 水里湿过后,迭成几层大小比罐口大一点的方块,放在桌子上。把一只点燃 的蜡烛固定在桌子上,用一只手拿着倒扣的罐子,在上方把里面的空气烤热, 然后,迅速地把罐子扣在湿布上,罐子就能把湿布吸起来。  这是因为瓶子里面的空气,有一部分受热膨胀以后跑掉了,瓶子扣上湿 布后,里面的空气很快地凉下来,瓶内的压强小于外面空气的压强,在内外 压强差的作用下,湿布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住一样,掉不下来。拔火罐 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拔过火罐的人都会感觉到,在罐口有一股向上的拔劲, 这股拔劲有活血化淤的奇效。拔火罐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个实验也证 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沈宁华)火苗变火球  把一段蜡烛头粘在广口瓶底,瓶子用细绳吊起来,提在手中。现在,点 燃蜡烛,盖上盖,用手提着瓶子,突然,手拉着绳子向下降(当绳子松软时, 就说明瓶子是自由下落),这时,你会发现,本来朝上的火苗,很快缩成了 小火球。  火苗,本是冷热空气对流造成的,在失重情况下(自由下落的物体处在 失重状态),冷热空气不对流了,火苗自然就缩成火球。由于得不到氧气的 补充,火球又会很快熄灭。(包泉根)吹不大的气球  准备一只气球和一个长颈瓶,将气球塞进瓶内,拉大气球的吹气口,反 扣在瓶口上。嘴对瓶口用力吹气,尽管你使出最大的劲,吹得面红耳赤,气 球只不过大了一点点,但却怎么也鼓不起来。  原来,瓶子内本来有空气,当把气球的吹气口反扣在瓶口上后,这些空 气就被密封在瓶内。当吹气时,瓶内空气的体积被压缩而减小,因此,瓶内 的压强增大,所以对气球的压力也增大,当瓶内的压力与吹气球产生的压力 相当时,气球就再也吹不大了。(夏国祥)“烟 圈”炮  找一张长约 250 毫米、宽约 150 毫米的硬纸,卷成一个高约 150 毫米的 圆筒,并用胶水粘好。将圆筒两端用硬纸封好,在一端的中央部位剪出一个 直径为 10 毫米的小圆孔,这样,“烟圈”炮就做好了。在桌上点燃一支蜡烛, 在距蜡烛 300 毫米处架好“烟圈”炮,使炮筒中央的小孔对准烛焰。然后将 筒内充满烟雾,你在炮筒底部轻轻弹几下,炮筒射出一串串的烟圈,蜡烛就 被烟圈“炮弹”打灭了(如图)。  当你轻轻地弹炮筒底部时,底部的硬纸受到挤压产生振动,这个振动引 起炮筒内的气体产生一股向前的气流。这股气流挟带着烟雾,来到炮筒口部 时,由于圆孔周围的纸对这股气流的阻碍,使气流迅速地向圆孔集中,然后 沿着圆筒边缘冲出。加上圆孔中心部分气流较急,烟雾相对较稀,所以,一 串串翻滚的烟圈就形成了。远处的烛焰不得不向这小小的“龙卷风”低头。 其实,炮筒内不充烟同样可以做上述实验,充烟是为了便于观察,同时也增 加了趣味性。(黄祖曦)听话的火柴  取一根木梗火柴,在火柴头上包上橡皮泥,仔细调节橡皮泥的重量,使 火柴能竖直悬浮于水中。把火柴放入盛满水的细口瓶中,用拇指按住瓶口, 保持拇指与水之间不留气泡。当拇指稍用力下压时,火柴就沉入水底;减轻 拇指的压力,火柴又从水底徐徐上升。控制拇指压力的大小,可以让火柴反 复上升下降。  这是一个简单的沉浮实验。木梗火柴是多孔的,其中吸附着一定量的空 气,随着瓶口拇指作用于水上的压力的改变,火柴中吸附的空气体积也随着 增大或减小,使火柴的密度减小或增大,从而在水中出现浮、沉的变化。(蔡擎元)“关”住水泡  找一个废旧热水瓶铝盖(罐头瓶盖也可),在底部中心打一个直径 3—4 毫米的孔。放入脸盆的水中灌满水,然后将瓶盖慢慢垂直提起,提到约 100 毫米高时,从小孔中流出的水柱开始在水中激起水泡。马上把铝盖放低一些, 这时奇妙的现象就产生了:刚才被水柱激起的一些水泡被“关”在水中升不 上来了,而且还不向周围扩散。  气泡不上来的原因,是水的冲击抵消了水泡的浮力。那么水泡为什么不 会被水冲散呢?这是因为水柱冲入水中是有速度的,根据流体速度大、压强 就小的道理,周围静水的压强比水柱底下压强大,这就把水泡限制在水柱底 下了。(包泉根)自动转轮  找一个直径 30 毫米左右的瓶盖,中心钻一个小孔。用薄铁皮剪一个小叶 轮,直径与瓶盖直径一样。在叶轮中心钻一个小孔,并把叶片扭转一定的角 度,将火柴棍的两端分别插入瓶盖和叶轮的小孔中。  在玻璃杯中倒入开水,使水齐杯口。把叶轮小心地放入水中,瓶盖浮在 水面上。过一会儿,叶轮便带动瓶盖慢慢地旋转起来。  为什么呢?原来叶轮旋转是水对流造成的。杯口和贴近四壁的水比杯子 中心的水凉得快,使周围的水向下流动,中心的热水就向上流动,水的流动 推动叶轮旋转起来。小叶轮旋转是由于受到动力的作用,不过它的能量是贮 存在热水里的。(包泉根)乒乓芭蕾  在水龙头上连一段胶管,手捏胶管口,打开龙头,调整水流大小,使管 口喷出直径约 10 毫米竖直向上的水柱。把乒乓球放在水柱上,它不会被冲 走,而在水柱顶端不断翻腾、旋转,像在跳水上芭蕾舞。只要水流的大小和 压力适当,乒乓球可以长时间在水柱上表演“舞蹈”而不会跌落。这是为什 么呢?  原来,喷到乒乓球的水流有较快的流速,所以相对于周围静止的空气来 说,水流处是低压区。乒乓球始终受到周围指向水流中心的压力,这样乒乓 球就被水柱“吸”住了。(蔡擎元)水中滑翔机  用薄铝片,按照图示尺寸和形状剪一架小飞机,以机身为轴,两边稍微 向上弯成凹形。在机头夹上一个曲别针,用来调节飞机的重心位置,这架小 飞机就做成了。  把小飞机放入水中,它就能在水中滑翔。如果将它放入装满水的脸盆内, 要是调节得好,可从这一边起,不着底,一直滑翔到那一边,可见它的滑翔 性能是不错的。  水和空气一样,都属于流体,所以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力学性质。根据这 个道理,飞机就能够在水中滑翔了。(包泉根)水中“烟 圈”  找一个空玻璃眼药水瓶,去掉橡皮帽,里面装进少许水,再加进几滴蓝 墨水。用左手拿稳眼药水瓶,把尖口伸进脸盆的水中,略等片刻,使水盆中 的水平静不动。这时,用右手十分短促地按一下瓶后的橡皮帽(注意不要推 动瓶子,也不要碰动脸盆中的水),一个美丽的蓝色“烟圈”就翻滚着向水 下射出了。不断按动橡皮帽,就能在水下形成一连串清晰的“烟圈”。这种 水下“烟圈”由于没有冷热空气对流的干扰,比嘴吐出的烟圈更持久。  烟圈是气流漩涡的一种形式。任何一种流体从小孔内高速、间隙地冲出 来时,都会形成一个个烟圈似的漩涡,这就是我们在脸盆中看到的水下“烟 圈”。(包泉根)硬币漂浮  在一个装有水的盆中小心平放一枚硬币,你会发现硬币竟然漂浮在水面 上。  你还可以用铁丝围一个椭圆环,把一段棉线松松地系在铁丝圈上,然后 把铁丝圈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拿出来,圈上就沾上了一层肥皂水的薄膜。 如果你破坏了棉线左侧的肥皂膜,棉线就被右侧的肥皂膜拉成向右的弧形; 如果你破坏了右侧的肥皂膜,棉线就被左侧的肥皂膜拉成向左的弧形。  如果系在铁丝圈上的是一个棉线圈,用针破坏棉线圈里的薄膜,棉线圈 就会张紧成一个圆形。  这些现象表明,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使液体表面收缩的这个 力,我们称它为表面张力。  硬币漂浮的原因正是因为水的这种表面张力,你看到硬币周围的水面是 下凹的,这说明硬币想往下沉,可绷紧的水面却把它托着。此外,由于硬币 的面凹凸不平,使硬币下方形成一个空气垫,这也是硬币漂浮的一个不可忽 视的原因。(余雁辉陆劲松) 水中魔力实验时先准备一块冰糖,一小块肥皂,碎木屑,脸盆两个,水。 在两个脸盆中各盛半盆清水,把碎木屑撒在两个水盆中,碎木屑均浮于水面上,然后把冰糖放入一个水盆中央;另一盆中央放入一块肥皂。放有冰 糖的脸盆中,水面上的碎木屑会被吸引到中央部位。放有肥皂块的水盆中, 碎木屑远离中央,即迅速向外扩散。  这是因为:冰糖是一种渗水性较强的物质,把它放在水中,水立刻就被 它吸引过来,碎木屑便慢慢地向冰糖溶解的方向(即正中)移动。肥皂遇水 便慢慢地溶解,在水面上慢慢地形成一层极薄的皂液薄膜。在其周围水的较 大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浮在水面上的碎木屑立即向外扩散,远离肥皂块。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证明,冰糖溶于水时,具有吸引力,而肥皂溶于水 时,具有扩散力。(张明俊李传瑛)自动小船  剪几只吹塑纸或硬卡纸的小船,在小船尾部再开出一个小缺口,往小船 尾部涂上点圆珠笔油,放到脸盆的清水中,小船会自己往前航行。  小船会往前航行,完全是水的表面张力干的。圆珠笔油会使水的表面张 力变小,小船前边的水的表面张力便把小船拉了过去,直至圆珠笔油把水的 表面张力全破坏了,小船便会停止不前。再来做一个实验。 把一小段棉线的两头打结,投到盆中的水面上,棉线一定是个不规则的图形。现在拿一根火柴在肥皂上擦几下,再插进棉线圈中,你发现了什么? 线圈自觉地变成了圆形。 原来肥皂也会破坏水的表面张力,线圈中的水的表面张力被破坏以后。圈外水的表面张力依然存在,从各个方向拉线圈,直至线圈变圆为止。(余雁辉陆劲松)在水上“奔跑”的石子  秋天的湖水,迷人极了,湛蓝的天空和游动的白云映在一平如镜的湖面 上,令人神往,此时,连大人也会禁不住捡起一块石片抛进水里,望着那激 起的涟漪向远方慢慢地散开。来,让我们做一个科学实验——打水漂。 请你解释一下,石片比水重,进到水里应该下沉,为什么能在水面上蹦蹦跳跳呢? 这个科学实验会告诉你打水漂的窍门是什么。关键是要选一块薄而平的石片,贴近水面用力迅速地抛出去,此时石片才会在水面上一次又一次地弹 起,直到它的速度减慢,才沉入湖里。啊!明白了,是速度使石片不沉。 其实这只说出了表面现象,没有说到本质上,水在这里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那么再做一个实验:用手掌的侧面击水,然后再把手掌伸开,用正面击 水。两次的感觉如何?你会感到这两次的阻力不同,手掌伸开的时候,水的 阻力要大,原因是手和水的接触面大了,这说明水的阻力和面积有关。继续实验,张开手掌击水,一次用力迅速地击,一次慢慢地击,感觉怎样?  迅速击水的时候,水的阻力更大一些,这说明了水的阻力还和速度有关。 我们常常说“柔似水”。似乎水是最柔的东西,但是,从跳板上跳水的 同学都有被水拍过的经验,为什么有时会被水拍伤呢?那是水的阻力造成的。  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水的阻力和物体接触水的面积有关,接触面 积越大,水的阻力越大,入水的时候如果整个身体是展开的,就必定挨拍无 疑,因为身体和水的接触面积太大;同时还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 大,从高处落下,到水面的速度很大,在速度很大的时候阻力和速度甚至不 是成倍增长的关系,而是增加的更多。这回明白了吧!是水的阻力,使石片在水面上奔跑,石片扁一点是为了增大和水的接触面积,用力抛出是获得速度。(沈宁华)蹼脚的作用  我们从电视或电影中看到潜水员在潜入水下前,都要穿上紧身衣,戴上 一副蹼脚,俨然一个“人蛙”,这是向自然界中的青蛙、鸭和其它游禽学习 来的。  现在请你准备好大半盆水,一只手中拿住两根筷子,分开一点在水中划 动,然后在筷子上套上一只塑料袋,再伸入水中划动。你已经感觉到光靠两 根筷子是没什么推动力的,套上塑料袋后,就会得到较大的推动力。(余雁辉陆劲松)潜水艇的原理  有些物体放在水中会沉,如石头、铁块等。有些物体放在水中会浮,如 泡沫塑料、木块等。还有些物体在水中既可以沉又可以浮,如潜水艇。那么 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和什么条件有关系呢?  找一只玻璃注射器,先将活塞推到底,在装针尖的药水出口处套上一根 较长的气门芯,把注射器放入有水的盆中,注射器就沉入水底。用力往气门 芯里吹气,活塞被气渐渐推出,注射器就慢慢浮上来了,把空气吸走,注射 器就又沉下去了。  在实验中,注射器的重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它的体积发生了变化,而物 质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它所受到的水的浮力也越大,当浮力超过注射器所受 的地球吸引力时,它就向上浮起。否则就下沉。(余雁辉陆劲松)冲天水柱  在半个乒乓球里装满水,使它平着掉到地上,这时,溅起的水形成了一 根水柱,这个水柱比乒乓球下落时的高度还高哩!  原来水落到地面时,会被地面反弹回去。又由于乒乓球壳是有弹性的, 撞击到地面时,底部被挤成了扁平形状,它要恢复原来的样子,也会把水向 上挤出去。所以形成的水柱很高。(包泉根)逃出体外的重心  人的重心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因为重心很“不 安分”,随时随地都在变换着它的位置。站立的时候,重心在你的腰部;但 是当你举一下胳膊或抬一下腿的时候重心就变了;向前或向后弯腰时,重心 还会跑到身体的外面。所以,重心的“不安分”,是来自你姿势的变化。  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方便地了解身体重心的变化,你可以用硬纸片做一个 人体模型(图一),这个人体模型是由头、上身、下身、和四肢组成的,人 体模型的各个关节可以用按扣连接,能够转动做出不同的姿势。体育教练也 常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重心。  测量物体的重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绳把模型吊起来,顺着绳子的方 位向下画一条线;然后再换一个地方吊起,再画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 模型的重心。如果画的两条线在模型上交不在一起,就要延长交在模型的外 面,这时重心就在体外。知道了这种方法,你就能测出人体的各种姿势的重 心位置。  下面我们用这个模型来研究跳高运动员的重心,我们都知道世界的跳高 记录在不断地刷新,是不是现代人的弹跳力比古代人更好了呢?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人的弹跳力都相差不多,大约在 1 米左右,即使优秀的跳高运动员也高不了多少。人体的整个重量可以认为集中在重心 上,所以弹跳力只决定重心升高的高度,如果站立时重心距地面 1 米高,弹 跳高度是 1 米,在你跳起来时重心升起的高度就是 2 米。但是跳高的规则是要求人体通过横杆,而不一定是重心,如果我说许多跳高选手都是从横杆底下“钻”过去的,你一定认为这个说法十分稀奇。当 然,我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应该更准确的说,跳高运动员的重心是从横杆的 下面钻过去的,而不是人从下面钻过去的。这就是跳高的记录在不断提高的秘密。  跳高有许多姿势:跨跃式、滚式、背跃式等,目前优秀的运动员都采用 背跃式,没有人再用跨跃式,这是为什么?现在让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把你的人体模型折成跨跃式、滚式、背跃式三种形式(如果你不能使模 型四肢很好的转动和固定,也可以做 3 套人体模型),然后来测量它们的重 心。你会发现运动员用跨跃式过杆时,他的重心在臂部上;滚式的重心比跨 跃式要低一些;背跃式的重心最低在身体的下面(图三)。  原来。在过杆时,重心越低,跳高的成绩就会越好,当你正确地使用背 跃式过杆的时候,重心会低于身体 300 毫米左右。一个身高为 2 米的人,弹起 1 米,他的重心高度可以达到 2 米,这时他就能跃过 2. 30 米的横杆,而 他要是使用跨跃式,连 2 米的横杆都过不去。(沈宁华)蛋壳飞轮  用剪刀把鸡蛋壳的大头剪成碗形,鸡蛋壳飞轮就做成了。把它放在一块 表面沾上一层水的滑的板上。把板慢慢倾斜,蛋壳飞轮就会旋转起来。如果 不断地变换板的倾斜角度,飞轮就像飞车走壁那佯,表演起令人惊叹的“杂 技”来。  原来板面上的水把它沾住了,又由于蛋壳的重心低于蛋壳的球心,所以, 当板倾斜时,它不会翻倒过来,而只会旋转。(包泉根)不倒翁的秘密  用硬纸剪半径为 130 毫米的半圆,对剪成两块,把其中一块剪成弧形, 然后粘贴成不倒翁身体(如图)。把一根竹筷,方端朝下,垂直粘在不倒翁 身体上,腰部(底面的圆心处)系上一段线,筷子的上端粘贴上用厚纸画的 头。筷子的背后,夹上一个铁夹,不倒翁就做好了。  如果铁夹夹得低,提起线,身体下垂,这时不倒翁放在桌上能来回摆动 不会倒;如果铁夹夹得高,提起线,头下垂,这时不倒翁就站不稳。  由此可见,要使不倒翁不会倒,其重心必须低于底面的圆心。这样,当 不倒翁倾斜时,触地点比重心偏离得快,重心就能促使不倒翁摆回来了。(包泉根)失 重  物体一般不会出现失去重量的现象,但当物体在高空中所受地心引力变 小或者当物体向地球中心方向作加速运动时就会发生,例如人们乘电梯从高 层降下或乘坐大型游乐场的单轨滑车从高处滑下时会感受到失重。下面我们 通过两个简单的实验来研究一下失重现象。  找两块砖,上下迭好,中间夹入一张狭长纸条,再用棉线将砖块吊挂空 中。划燃火柴去烧断棉线,让砖块能自由落下,左手同时抽拉纸条,就可将 砖块压着的纸条容易地拉出。可见砖块在自由落下时处于失重状态。  找一只铁皮罐,侧面开几个光滑的小孔,用细线牵挂。往罐中装水后, 水便  从孔中流出。让罐从阳台上垂直落下,你会发现罐在下落过程中,水几 乎是停止流出的。水不对罐内壁产生压力正说明水失去了重力。(余雁辉陆劲松)仿真潜艇  将一个长形彩色气球灌足水(可将气球口套在自来水龙头上灌水),灌 水的多少以气球壁呈半透明状为宜。找一个直径约 15 毫米的塑料瓶塞(或瓶 盖),在它的中心处钻一个直径为 1—2 毫米的小孔,套在气球口上,用橡筋 扎紧。气球内的水在气球壁的作用下,能从小孔中喷出。  然后将这个灌足水的长气球平放入水中。由于气球和瓶塞的比重差不 多,所以水中的气球不浮出水面,又不会沉入水底,在喷水的反冲力作用下, 徐徐前进,就好像一艘航行的潜水艇。由于水往后面喷出,反冲作用使气球向前。(包泉根)会旋转的口袋  在塑料袋两个底角处,各剪一个黄豆大的喷水孔。用一根长 600 毫米的 线,两端分别系住袋的上两角,线中间打个结,使两股线合成一股。  然后在一个水盆里,把塑料袋装满水,用手提起袋子,它就会一边喷水, 一边飞快地沿喷水的反方向旋转起来。  塑料袋之所以会朝喷水的反方向旋转是由于喷水的反作用,当水柱受到 压力从孔中喷出时,水柱对塑料袋同时有一个反作用力,由于反作用力是作 用在塑料袋边上的,所以塑料袋就会发生旋转。(包泉根)飞轮拉簧  用 500 毫米长的细绳,串上 2 颗纽扣,绳子结紧形成绳圈,就做成了一 只双飞轮拉簧(如图)。 你用双手继续地拉动线绳,而且松动的时候不要让绳弯软,这时两个飞轮是 贴在一起转动的。现在,你用手拉、松的频率几乎增大一倍,而且每一松要 松得彻底,这样,两个飞轮就分开了,而且它们旋转的方向始终相反。更奇 妙的是,在绳子上串了 3 颗纽扣,当拉绳的频率再增大到一定值时,3 颗纽 扣(飞轮)都各自旋转了——一个朝前,一个朝后,一个又朝前。  这实际上是一个反作用的问题。炮弹往前打,炮受到反作用力就会后退。 作用和反作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包泉根)捏不碎的蛋  鸡蛋壳很薄,一磕就破,现在请你挑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掌心,用你的 五个手指去握住并用力捏碎它,看你能不能做到。害怕蛋清溅出的话,可用 塑料袋把手套住。  结果是,你尽管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有把蛋捏碎。你还可以用蛋壳来 做实验,把半个蛋壳放在桌子上,凸面向上,然后用一支铅笔来戳它。铅笔 的笔尖不要太尖。把铅笔举到离蛋壳 5~10 厘米高处时撒手,让铅笔自由落 下。瞧,蛋壳并没有被戳坏。然后,把蛋壳翻过来,让它凹面向上,下边垫 一个小酒杯,再用同样的办法一戳。看,蛋壳竟然破碎了(如图)!原来椭 圆形的蛋和凸面向上的蛋壳,能把外来的力沿着表面分散开,所以能承受住 较大的压力。拱形桥梁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余雁辉)螺帽荡秋千  用一根长约 800 毫米的线,把两端系在螺丝帽(或小铁圈)上。左手在 桌沿边按住一根筷子,右手拿着线的中部,绕过筷子,吊起螺丝帽(如图)。 然后,一上一下牵动线,使螺丝帽来回摆动,当牵动的动作和摆动步调一致 的时候,螺丝帽就会越摆越厉害——螺帽荡起秋千来了。  反复试验,仔细观察,你一定会发现:当螺帽摆到两头时,正是你拉线 的时候。这和人荡秋千一样,秋千摆到两头人要站起来,摆到中间人要蹲下 的道理完全相同,是在补充运动的能量,就像有人一次一次推动它们一样。(包泉根)硬币陀螺  取一枚硬币,在它背面贴上一小块胶布,用铅笔尖在中心处胶布上戳一 个小坑。然后让小坑顶在圆规尖上,两指一扭,硬币就在圆规尖上慢慢地转 动起来。用嘴顺着旋转方向吹气,就能使硬币越转越快。你不再吹气,硬币 还会旋转很久才掉下来。  因为转动的硬币,就像是一个陀螺,陀螺具有稳定性,只要它旋转着, 就不会倒下来。(包泉根)滚动比赛  两只同样的圆柱形瓶子,一只装满水,一只装满泥砂、木屑等杂物,它 们的重量一样。  把两只瓶放在斜板的顶部,让它们同时向下滚。哪一只瓶子滚得快呢? 一定是装水的瓶子。  这是因为瓶子下滚的时候,水是不滚动的,而泥砂会随着瓶子一起滚动, 瓶子要带动泥砂一起滚动,所以也就滚得慢了。(包泉根)给空气称“体重”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气体,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 空气,地面上有空气,矿井里有空气,土壤、岩石、木头里面有空气,水里 有空气,植物物体内也有空气。我们生活在空气之中,那么空气有没有重量 呢?做几个称空气重量的小实验,就知道了。 准备小气球若干、天平一只、大头针一枚。 将大小差不多的两个气球用细线拴起来,挂在一根钉子上,并使两边保持平衡。把其中一只气球的气放掉,另一只充满气的气球便会把细线往下拉。 把充满气的两只气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里,增添小砝码使左右两 边平衡。然后将一只气球里的气放掉(或用大头针尖轻轻地戳破气球),这时天平不再保持平衡,会向充满气的气球那端倾斜(如图)。  实验说明,气球吹得越大,里面的空气越多,重量也越大。空气每立方 米重 1.29 千克。(周伟浩)声学和电磁学小实验声音与振动  我们参加文艺晚会,能听到演员动听的歌声和各种乐器的伴奏声,那么 歌声和乐器声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不妨来做几个小实验。  把手放在咽喉处,然后发声,手有发麻的感觉;用鼓槌敲铜锣,用手指 接触锣面,手觉得很麻;用鼓槌敲鼓,马上往鼓皮上放一些爆米花,爆米花 落在鼓皮上,一跳一跳的,蹦得老高。这些现象证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 生的。那么声音高低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再来做两个小实验: 取一根长钢尺,将一端按在桌子边缘上,拨动另一端,当钢尺很长时,振动频率很小,声音很低。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伸出部分越短,振动 就越快,频率越高,钢尺振动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将橡筋单根或数根绷在硬纸盒上,在纸盒和橡筋之间插进铅笔。由于橡 筋绷得松紧不同,拨动时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  原来声音是由声源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得越厉害,发出的声音就越强, 音调就越高。(周伟浩)奇妙的声音传播  如果用录音机把你的说话声录下来,再放出来,你会觉得,这不是自己 在说话。而别人则认为,这声音就是你的,这是为什么?  原来录音机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播过来的,而你所听到的自己的声音一 部分是从空气中传来的,另一部分是由头骨传来的,所以听起来有所不同。 声音不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而且可以通过固体和液体传播,但是有一些不同。 用牙咬住闹钟的提环,然后用两手堵住耳朵,你可以非常清楚地听到钟表里的摆轮来回摆动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头骨传到你的耳中的,它比通过 空气传进耳朵里的嘀嗒声响得多。  还有一个实验,可以证明固体能够传声,在一段小绳的中间栓一个金属 汤勺,用两个手指把绳子的两头按在耳朵眼上,然后让汤勺摇来晃去,不断 和桌子相撞,这时你会听到一种低沉的轰鸣声,仿佛在你的耳边敲起了大钟。 我们的头骨是传播声音的好材料,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损失很少,所以通 过头骨传来的声音大得多。游泳的时候,你和朋友们,可以比较一下,声音 在空气里传播和在水里传播的区别。一个人在距你 15 米左右的地方敲击两块 石头,先在空气中,你在空气中听,然后在水里,你蹲在水里听,你会发现,在水里听,敲石块的声音更响。  声音在固体和液体里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里快,在有铁路的地方,有的 人趴在铁路上能听到火车轮的声音,知道远处的火车就要来到,而在空气里 则听不到,这是由于声音在铁轨里传播的速度比空气里的快,而且不容易变 弱。但是,声音不容易通过软的、松散而没有弹性的材料,它们往往会把声音吸收掉,所以,为了不使声音传到隔壁房间里,人们常常在门上挂上厚厚 的门帘,地毯、沙发对声音也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沈宁华)耳廓的功用  在安静的环境里,把一只手表放在鼻子前面约 17 厘米的地方,很难听到 手表的“嘀嗒”声。如果把一只大勺斜罩在耳朵上,适当调整勺的方向(如 图)  就能听到手表的“嘀嗒”声了。很多动物都有很大的耳廓(生活叫耳朵), 有的耳廓还会随意转动,跟踪声音的方向。原来耳廓能起到反射和收集声音 的作用。(包泉根)魔术螺旋桨把一根竹筷从上到下剖去一半,成为一根扁筷子。用小刀在 4 条方棱上刻 4 排槽,槽的间隔约 20 毫米。另外,用卡片纸剪一个 40 毫米×10 毫米的 叶片当作螺旋桨,中心钻一个小孔,把它套在筷子端的大头针上能够自由转 动。  当你手拿另一根筷子,在槽口来回摩擦时,螺旋桨就会飞快地旋转。摩 擦另一条棱边槽口,螺旋桨马上会反过来旋转。再摩擦一条棱,又会反转?? 螺旋桨是松动地套在大头针上的,大头针不可能严格地位于重心上,所以,筷子振动时,就有可能把螺旋桨带转。 另外,由于摩擦是在棱边上进行的,而筷子是扁的,这就导致筷子的振动,不是简单地来回振动,而是椭圆式振动。换摩棱边时,椭圆振动的方向 反了,螺旋桨自然就会反转。(包泉根)水下音乐  找一个小气球,把收录机(或收音机)的耳塞装进球内,吹鼓气球,用 线扎紧气球口。然后,打开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音量要开得稍大一些。这 时候你能听到从气球处传来了音乐声。这是因为空气能传播声音。  打一盆清水,将带有耳机的气球完全侵入水中,声音很快便消失了。这 时候,如果把耳朵贴在水盆壁上,又能听到悦耳的音乐,比在空气中还清楚 哩(如图)!  原来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在水盆里,声音的振动引起周围 水分子的振动,并撞击盆壁,引起盆中分子的轻微振动,使声音能够传播, 所以,耳朵靠在盆壁上,能听到音乐声。  但是,由于水面有一层薄膜,声音的振动又太小,不容易越出水面,结 果,把声音“关”在水里,外面自然就听不到了。(包泉根)纸蜘蛛  剪下一张笔记本大小的报纸,竖向剪出 8 个窄条,上部相连。把剪好的 报纸竖向贴在墙壁上,用塑料袋从上至下摩擦几次,你发现报纸贴在墙壁上 了吗?把纸揭下,你会发现 8 个窄条向外伸开并来回摆动,就像一只蜘蛛。  纸片一经摩擦便带上了电荷,因为每个纸条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它们 表现出相互排斥并尽可能分开。(余雁辉 陆劲松)简易验电器准备一个瓶子,一根金属线,一个塑料梳子,一些薄而软的箔条。 将金属线弯曲,挂在瓶口上;将箔条弯曲后挂在金属线上。然后,用力将梳子在羊毛织物或皮件上摩擦,再将梳子触到金属线上,箔的两端会张开。 我们知道:梳子因摩擦而带电,当它接近金属线与箔条时,就产生感应电场。因箔条的两端带有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因此两端会张开。 不过,如果空气湿度较高,这个实验就不能做。将各种材料在烘箱中烘一会儿,就可以做了。在有空调的房屋里,或者冬天有暖气的屋里较容易进 行。箔条是用镀铝的薄膜制作的,镀铝的一面必须与金属线接触。(吕健)铁钉变磁铁  找一个 3—4 寸长的铁钉,把它放在火上烧红,再把它捂在沙里慢慢冷 却,这叫退火。待铁钉凉透之后,把它靠近大头针,它对大头针没有一点儿 磁力。然后,你左手拿着铁钉,一头对准北方,另一头对准南方,右手拿起 木块,在钉头上敲打 7—8 下,你再把铁钉放进大头针盒里,它就能吸起一些 大头针了。这说明,就这么敲打几下,铁钉磁化成磁铁了,虽然它的磁力不 大。如果把它朝东西方向放好,再敲几下,它的磁力又会消失。  原来铁钉没磁化前,它内部的许多小磁体,杂乱无章,磁力相互抵消, 所以没磁力。当你把铁钉朝南北方向放好,敲打它,内部的小磁体受振,在 地磁的作用下,就会规矩地排列起来,铁钉就有磁性了。当你把铁钉朝东西 方向放好,再敲打时,铁钉内部的小磁体又会变得乱七八糟,所以铁钉又没 有磁性了。(宏浩)怎样使磁性加强  找两段约 50 毫米长的钢锯条,让它们吸在磁铁的同一磁极上,用锤子把 其中一段猛击几下(钢锯条不能离开磁极),然后取下锯条,分别来吸小铁 钉。结果,经过敲击的锯条,磁性明显增强。  另取两段锯片,也吸在磁铁的同一磁级上,将其中一段(不离开磁极) 放在蜡烛火上加热半分钟,然后移开。用这两片锯条来吸小钉,显然,加热 磁化的锯条,磁性大大加强。  加热、敲击,都能使分子“活跃”,因而在磁化时更容易在外强磁场作 用下排列整齐,所以磁性就增加了。(包泉根)磁带指南针  录音机上用过的废磁带,可以做指南针。将磁带剪下一小段,用它的一 端在磁铁上摩几下,然后放在水面上。这一小段磁带在水面上会转动。最后, 一端向南,一端向北,停在水面上。  原来磁带涂的是硬磁性材料,这种材料被磁化以后能保持磁性,正因为 磁带具有这种特性,录上声音后,能将磁信号长期保存。如果磁带不在磁铁 上摩几下,没有被磁化,当然就不能当指南针用了。就如空白磁带没有磁信 号声音一样。  有些材料,电动机、变压器的铁芯,收音机的磁性天线等,被磁化后不 能保持磁性。这些材料称为软磁性材料。(包泉根)立体磁针  找一个废旧刮须刀片,中心塞入一小块软木,软木中垂直插一枚缝衣针, 要求插在重心上,这样,用一个剪出缺口的火柴盒架起刀片,刀片应在任何 角度都能平稳。  把刀片两端分别在磁铁的两极上摩擦几下,放回火柴盒套上,再把火柴 盒套立在瓶盖内,瓶盖又浮在水面上。这样刀片就成了一个能指向空间任意 方向的立体磁针了,它不仅指出了南北,而且显示出了磁倾角。  因为刀片既能在水平面上任意转动,又能在垂直面上任意转动,所以它 必然最终静止在当地的磁力线方向上。(包泉根)水流偏了  打开水龙头,让自来水龙头里流出一股极细的水流(可以用一小块纱布 扎在水龙头上),接着把塑料尺迅速地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拿尺子靠近细 水流,这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细水流被尺子吸引过来了。把尺子转一个方 向,细水流也会跟着偏转,如果把尺子放在水上冲一下,就不会吸引水流。  大家知道摩擦会使尺子带电,我们把这种电叫做静电。人们现在还不清 楚静电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过科学家认为所有物质的组成都包含两种带电粒 子,一种叫质子,带正电,另一种叫电子,带负电。一般情况下,质子和电 子的数量相当,所以物体不带电而呈中性。细水流的偏转就是因为带电的塑 料尺吸引不带电的水流而产生的。当尺子伸入水流中,尺上的电荷就被水流 带走而不能继续吸引水流,所以这时水流就不会偏转。平时空气中飘浮的极 小的水滴也会吸收电子。所以静电实验一般在干燥的环境中做才会有效果。(余雁辉 陆劲松)电流指示器  电流指示器是一种指示电路中的电是否流动的装置。电流是看不见的, 而我们却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作用来确定它。把指南针盒放在火柴盒大小的硬纸盒或塑料盒中,用漆包线紧密地绕上40 圈,用透明胶带在盒子一侧固定,两端留出 200 毫米,末端 20 毫米用小 刀除漆后浇在曲别针上,也用透明胶带粘牢。  当线圈中有电流流过时,线圈周围就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影响 小磁针原来的指向,而使指针发生偏转,即使线圈中流过很小的电流,磁针 也会发生偏转。  再拿来一节干电池,一只 1.2 伏的小灯泡,一只揿钮,组成一个简单的 电路,把电流指示器也串连接入电路中,检查用来连接的导线,保证各处良 好地接触。合上揿钮,小灯泡发光,磁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如果把电池的正负极对换,小灯泡依然发光,磁针偏转的方向却相反, 这说明磁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系。利用这点,我们可以把电流指示器 当作极性指示器使用。电流指示器还能测出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指针偏转角度越大,说明电流也越大,往电路中再接入一节电池你会发现这一点的。(余雁辉陆劲松)电动机变发电机  找一个 WZY—131 直流玩具电动机。在一个手电筒用的 1.5 伏小电珠的铜 螺纹上绕一段铜丝。把另一个铜丝焊在灯头顶端的锡帽上。把这两段铜丝的 另一端,分别绕在小电动机的两个接线片上(图一),电路就接好了。这时 手指去转电动机的轴,小电珠没有发光。电珠不亮,并不是电动机没有发电, 而是电流太弱了(图二)。  如果设法使电动机的轴转得快一些,小电珠就会发光。方法是,截取一 小段自行车气门芯套在电动机轴上,再把长约 100 厘米的缝衣线绕在气门芯 的胶管上,用力一拉,缝衣线带动小电动机的轴飞快地转动,小灯泡就会微 微发光。这说明小电动机发电了(图三)。  因为这种玩具电动机是永磁式直流电动机,所以能当发电机。它的构造 和直流发电机的构造相同。在电动机转子线圈的外面,有两块瓦形永久磁铁。 当外力带动电动机的转子转动的时候,线圈中的导线在磁铁的磁场中会产生 感应电流,电流使小电珠发光。(包泉根)电池的构造  准备钳子、钉子、剪刀等工具和一节旧电池,我们把这节电池解剖,了 解电池的构造(如图),以便弄清楚电池里怎么会有电。  用钳子把电池的“外衣”撕下,外层是铁皮或纸,里边是银白色的锌皮, 把它进一步撬开,你会看到顶部圆环形塑料片中间有一根黑色的棒,叫碳棒, 底部有铁片和锌壳相连接,充满碳棒和锌壳间的是浆糊状的化学药物。  人们发现在化学药物中分开放入两种不同的物体,如碳棒和锌皮,化学 药物对它们的作用就会有强弱,并且在碳棒周围和锌皮周围产生高低不等的 电势。如果用导线连结,高电势碳棒上的电就会流向低电势锌皮这边。这样, 人们就得到了流动的电。  电池内的化学药物和锌皮一直在发生化学反应,电池用久了,外壳就比 较软。(余雁辉 陆劲松)西红柿电池  准备两根铜芯电线,一只曲别针和一只西红柿,我们来做一个西红柿电 池。  先把曲别针的一头弄直并插入西红柿里,把电线两端的塑料皮剥去,在 曲别针的附近也插入西红柿。曲别针和铜芯线尽量靠近但不能相碰。把另一 根铜芯线与曲别针很好地连接。现在用你的舌尖接触从西红柿中引出的两根 线,舌尖会有酸味与刺痛的感觉。换个桔子再试一试,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接上电流指示器看看指针的偏转情况,你就知道为什么了。(余雁辉 陆劲松)蚯蚓对电的反应  挖一条蚯蚓,把它放在湿透的纸上,现在拿两节电池,从电池的两个极 上接出两根电线,把电线的两端放到离蚯蚓头尾分别 2 厘米左右的湿纸上。 过一会儿,你可以颠倒电池的极性,再试验一次,比较两次的结果有何不同。  实验表明,蚯蚓对电是有反应的。你可以把纸浸入盐水中取出后重复刚 才的实验,比较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余雁辉陆劲松)发光二极管  现在许多家用电器上用的指示灯是发光二极管,有红、黄、绿等多种颜 色,我们到无线电商店买一个来研究一下。  发光二极管有两根脚,一根长,另一根较短。找一节电池,一段导线, 把电池的正极与长的一脚相连,负极与短的一脚相连,你会发现二极管发光 了;将电池的两个极颠倒一下,二极管则不会发光。  原来二极管具有独特的单向导电性,它只允许电流从一个方向通过,反 过来接几乎没有电流通过。(余雁辉陆劲松)电光现象  拧开试电笔上的金属螺丝,取出里面有玻璃外壳的氖管。捏住氖管一端 的金属帽,把另一端的金属帽在泡沫块上快速摩擦,你便会看到管内放出微 光,在光线较暗的屋子里会看得比较明显(如图)。  氖管摩擦时带上很强的电,电子流入氖管内使里面的金属片产生放电现 象,而玻璃管内充有氖气,它在放电下发出桔红色的光。(余雁辉陆劲松)奇妙的闪光  把一只 8 瓦或 12 瓦日光灯的镇流器,和一个氖泡(可从测电笔里取出) 联成一个回路,将一节 1 号电池并联到氖泡上,再断开。在断开的一瞬间, 氖泡会闪一下红光(如图)。  我们知道,要使氖泡启辉,其两端至少要有 70 伏电压,一号电池的电压 只有 1.5 伏,不可能直接使氖泡发光,因此,发光是镇流器线圈产生的瞬间 高压引起的。日光灯就是依靠镇流器产生的上千伏的高压来启动灯管的。(包泉根)比比谁亮  请你设计一个这样的电路:把一颗 2.5 伏的小电珠和一颗 3.8 伏的小电 珠,串联后接到两节 1 号电池上,这时 3.8 伏的电珠要亮一些;如果把两个 电珠并联后接到电池上,这时 2.5 伏的电珠要亮些。  什么原因呢?因为 3.8 伏电珠的电阻比 2.5 伏电珠的电阻大,串联时, 由于电流一样大,电阻大的电压就高,所以 3.8 伏的电珠亮些。并联时,由 于电压一样高,电阻小的电流就大,所以 2.5 伏的电珠亮些。(包泉根)奇怪的影响  把两个玩具电动机串联后接到电池上,它们都缓慢地转动着,用手捏住 一个电动机的轴,则另一个电动机便飞快地旋转起来。如果捏住第二个电动 机的轴,第一个电动机又飞快地旋转了(图一)。  相反,如果把两个电动机并联后接到电池上,这样,两个电动机之间的 影响就很小(图二)。由此可见,串联的电器间影响较大(用电器的电压不 能稳定),而并联的电器间影响较小(用电器的电压始终等于电源电压), 所以日常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包泉根)简易自动电动机用直径 0.4 毫米、长 2000 毫米的漆包线,在火柴盒上绕成 50×35 毫米2 的长方形线圈。两线头在线圈上扎几圈后,从线圈的同一面拉出,并处在 同一直线上(如图)。电动机的支架用两个曲别针弯成,然后固定在小木板 上。把线圈放在支架上,它的一面朝下,刮光两线头朝下半边的漆。最后把 磁铁固定在线圈的一侧。接通一节 1 号电池,线圈就能自动旋转起来;交换 电池正负极,线圈又会自动变换旋转方向。  因为线圈两线头是从线圈的同一个面拉出的,所以线圈的重心不在转动 轴上,这样的线圈,总是有一面朝下。由于朝下的那一面线头的漆是刮光的, 所以接上电池,线圈就能转动。当然,后半圈线圈是靠惯性转过去的。(包泉根)电流和生锈  找三只铁钉,用砂纸打亮,平行放置在几层滤纸上(可用卫生纸代替)。 再将两只铁钉分别与串联的两节干电池相连,第一只铁钉接正极,第二只铁 钉接负极,第三只铁钉不接电源。用盐水浇湿滤纸,并保持湿润。两天后观 察,第一只铁钉和第三只铁钉生锈变黄,第一只铁钉锈得最厉害,而第二只 铁钉却没有锈(如图)。  金属生锈是被氧气氧化的结果,被氧化的金属在反应中实质上是失去了 电子。容易失去电子,就容易生锈。当金属与直流电正极相连后,在电流的 驱使下,失去电子的过程加快了,所以第一只铁钉生锈最快。相反,金属连 在负极,电流的作用会阻止它失去电子,因此就不容易生锈。  根据这个电化学原理,工业上常常通过电流来防止金属生锈,也可以用 电流来促使其氧化。(蔡擎元)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性 艺术性 观赏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