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家谈游戏论文抄袭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内容才算侵权

这样的抄袭我们的网站算不算侵权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我们一个同行也是做一样的服务。我们在10楼他们刚开的在9楼,而且他们做的网站和我们的几乎一样,而且网站里面很多图片的后缀名称也是一样的,这本来就是盗用抄袭,我已经电话联系他们了,让他们改,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依然还是一样,所以我想咨询下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侵权
我们的网站地址
他们刚做的网站www.
有什么相关的法律法规吗?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举报解决吗?可以帮我指点迷津吗?
我想请问一下有一家公司网站抄袭我们公司网站内容,内容几乎一模一样,这样构成侵权吗?
有什么相关的法律法规吗?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举报解决吗?可以帮我指点迷津吗?
我想请问一下有一家公司网站抄袭我们公司网站内容,内容几乎一模一样,这样构成侵权吗?
有什么相关的法律法规吗?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举报解决吗?可以帮我指点迷津吗
如题:我们是小公司,由网站设计公司给我们设计了一个网站,当时可能没有签合同;现在北大方正电子科技公司发来一个通知函,说我们网站上的字体有侵权,让我们协商购买他们的字体著作权,一年好几万,不买就起诉,这事整的,郁闷,方正在网上提供那么多的字体下载,也没有说要收费的声明呀,现在过了那么久,说侵权,要收费,也没人能告知到底哪些字体属于大众可以免费使用的字体,今后是否还会有别的公司把字体申请保护,过几年后再来索赔呢?再说这网站也不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呀,不...
我的域名马上备案到期了,不备案还可以用么
我是一个企业的普通员工,负责公司电子商务部门,本身不是作为一个美工聘用的,只是目前电子商务没有美工,所以目前的图片我自发去制作,以供给公司淘宝官方店使用,都是根据淘宝官方的要求制作的。上个月我处理了一批图片,这批图片只有我电脑上有,并且没有在局域网共享过,前几天我发现公司的一个领导在非淘宝平台开了一个店铺页面,说是挂在公司对外主页上的,但是我们整个电子商务部门却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情,该店铺里面的图片全都使用的是我处理的图片,由于我没有共享过...
我有一个朋友前天在公司打开一个表格,表格是员工工资,并且加密,出于好奇,然后他从网上下载一个解密的工具,但是还是没有解开,我想问的是这样是不是侵权?如果算,那应该怎么样补救,是否会打官司或者坐牢?是否会变成刑事案件?其二,如果这个工具有木马程序,而木马程序又把他这个表格COPY出去,第三方拿到这个表格公布到网上,是不是我这个朋友也有连带责任?
老公的前妻离婚后,多次打电话来骚扰,开始是频频发恶意短信来辱骂我,造谣生事,或者用陌生号码打给他(也有叫她的朋友打电话来骂过我),后在我们都不理也拒接电话的情况下,就常不分昼夜拨电话,拨通就挂掉。最近发现她在她空间以“爽歪歪女”这类的字眼做域名推荐,有自己拍的“写真集”(三点式“艺术照”)并以老公的手机号做为相册密码,因为刚改不久,暂时没有接到什么骚扰电话,但对这事件本事来说,对方是否已构成侵权?
把别家网站的资源放到自己的网站上算不算侵权
我想建个平面设计作品欣赏和素材下载的网站,刚开始起步网站资源很少,能不能在同行业网站拷贝些资源放到自己的网站上?这样算不算侵权或违法?法律专家谈游戏抄袭:什么样的内容才算侵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要评选当今最容易赚钱的行当,除已明文列入刑法的职业和开挖掘机外,网络游戏绝对名列前茅。司法实践中有不少法院支持著作权人、认定模仿游戏文字、图案、音乐等构成侵权的案例。
如果要评选当今最容易赚钱的行当,除已明文列入刑法的职业和开挖掘机外,网络游戏绝对名列前茅。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网络游戏行业里,著作权侵权已俨然成为很多从业者的&原罪&。中国网络游戏巨大的市场和利润滋生无数&山寨&游戏,浸淫在网络游戏的&业内人士&似乎也早已习惯网络游戏之怪现状。
但&山寨&和&抄袭&现象不会是中国网络游戏的常态。近几年,多个行业大佬逐步将重要的知识产权网罗到其门下。很明显,这一步棋后,行业大佬们就会利用手中的知识产权收网,捕捞顶风作案的抄袭者。如何避免成为网中鱼,应该是所有网络游戏从业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游戏开发过程中不注意著作权的布局,就等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何时这颗炸弹就会将多年的苦心经营炸的灰飞烟灭。本文试图根据目前网络游戏领域著作权侵权的案例,剖析如何避免著作权侵权,以及在被侵权的情况下如何维权。
一、游戏规则:模仿是最好的奉承?
游戏规则的相互模仿已经成为游戏界公开的秘密。典型的如&消除类&游戏,只要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搜索&连连看&,就能搜索出几千个搜索结果,游戏规则大同小异。具体到&水果连连看&类游戏,就有&水果连连看&、&Q版水果连连看&、&天天消水果&、&天天连连看&等多种版本。那么问题来了,游戏规则的模仿,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
某种程度上说,模仿游戏规则会导致同质化游戏的产生,从而碾压原创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但游戏规则的完全创新是非常困难的,有些游戏的原创者已经很难追溯;不少人也提出游戏规则属于思想的范畴,而著作权法只保护思想的表达,不保护思想本身,因此游戏规则不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畴。
当年沸沸扬扬的&三国杀诉三国斩&案件中,&三国杀&方面主张&三国斩&采取同义词替换、词序倒装的方式改变&三国杀&中的人物的选择、人物的技能、游戏牌的效用、游戏规则的文字描述,构成&剽窃他人作品&。&三国斩&方面则辩称游戏设计者所做的工作,包括确定设计大方向(将三国背景和杀人卡牌游戏联系起来)、设计框架(将卡牌分成身份、体力、角色和游戏牌,并确认游戏规则)、设计细则(游戏牌当中的分类、功用的确定、角色牌的技能赋予等)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思想,不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单纯从游戏规则而言,&三国杀&也非清清白白,正如&三国斩&方面提出的,《三国杀》整个的设计思路,模仿了意大利卡牌游戏&bang!&。当年游戏界人士曾期望&三国杀诉三国斩&案件为游戏业中游戏规则相似是否构成侵权指明方向,树立标杆。可惜的是,本案最终没能成为游戏界的里程碑,盛大方面在2010年底向市区人民法院申请撤回诉讼。
《三国斩》与《三国杀》有诸多相似之处
单就目前而言,中国司法实践中尚未存在因两款游戏的游戏规则相似而认定后开发的游戏构成对先开发游戏的侵权。因此,目前模仿其他游戏的游戏规则仍属于&安全区域&,但司法实践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游戏领域逐渐由蛮荒时代走向规范化,不排除将来模仿游戏规则被认定为侵权。
二、角色、图片、音效等游戏元素:模仿需谨慎
游戏产品不是代码的简单拼合,文字、图案、音乐、角色是游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游戏中的文字、图案、音乐等可能构成文字作品、美术作品以及音乐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的,属于侵权行为。
司法实践中有不少法院支持著作权人、认定模仿游戏文字、图案、音乐等构成侵权的案例。暴雪、网易诉上海游易就是新鲜出炉的典型案例,日上海一中院认定:上海游易在《卧龙传说&&三国名将传》中使用的标识和个别动画构成对《炉石传说:魔兽英雄传》的复制,侵害了著作权人对相关作品享有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再如,上海魔力游数字娱乐有限公司开发的《宝贝坦克》游戏中的部分角色形象和装备与深圳市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开发的《英雄岛》游戏中的角色形象和装备极为相似,后者在法庭上通过现场演示模拟上海摩力游如何剪接《英雄岛》中的角色,最终获得法院的支持。
《卧龙传说》(右)对《炉石传说》构成侵权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中大段的游戏背景、人物、世界观介绍可能构成文字作品。对于单个单词构成的角色或装备名称,由于单个名称的独创性认定比较困难,且著作权法对文字作品的独创性要求相对美术作品更严格,因此司法实践中倾向于不将角色或装备的名称认定为作品。举例来说,在NEXON等诉腾讯公司等侵犯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法院尽管认可&泡泡堂&和&堂&游戏的若干道具名称具有相似之处,但同时认定原告并不对诸如&太阳帽&、&天使之环&、&天使之翼&等名称享有著作权。前段时间,《大掌门》游戏因使用金庸小说中的&杨过&、&东方不败&、&天山童姥&等虚拟人物名称以及&倚天剑&、&屠龙刀&等装备名称,而被搜狐畅游起诉,最终双方以庭外和解结束纠纷。虽然庭外和解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但笔者认为《大掌门》方面因为使用小说角色姓名和装备名称构成侵权的可能性较小。之后《大掌门》修改所有涉嫌侵权的内容,但保留了人物名称,事件的处理结果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判断。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凤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游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2059
播放数:123730
播放数:173340
播放数:80199
48小时点击排行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怎样才算图片侵权
我使用了一些图片里部分内容的轮廓会不会造成侵权问题补充:图片我只用了一点点的轮廓,也就是形状,里面我填充了自己的东西,用途是准备用来参加一个公益广告设计比赛的,有奖金,轮廓主要是一些动物的轮廓,截止日期是15号啊,各位大神,帮帮忙~~~~~问题补充:我只在开始时获取了要的轮廓后,原图我一点都没运用在作品里。
律师回答地区:广东-广州咨询电话:帮助网友:4288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需要具体看图片的使用情况还有使用用途 15:11 16:49华律网用户图片我只用了一点点的轮廓,也就是形状,里面我填充了自己的东西,用途是准备用来参加一个公益广告设计比赛的,有奖金 17:07华律网用户轮廓主要是一些动物的轮廓
地区:广东-韶关咨询电话:帮助网友:1775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要看你的图片是否落入到被涉嫌侵权的权利人的保护范围。 17:07 18:08华律网用户请问什么是涉嫌侵权的权利人的保护范围?那么范围的定义标准是什么?
地区:广东-韶关咨询电话:帮助网友:3030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应该不构成。 18:13法律专家谈游戏侵权:如何避免侵权,如何维权
我的图书馆
法律专家谈游戏侵权:如何避免侵权,如何维权
作者:郭敬敬  如果要评选当今最容易赚钱的行当,除已明文列入刑法的职业和开挖掘机外,网络游戏绝对名列前茅。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网络游戏行业里,著作权侵权已俨然成为很多从业者的“原罪”。中国网络游戏巨大的市场和利润滋生无数“山寨”游戏,浸淫在网络游戏的“业内人士”似乎也早已习惯网络游戏之怪现状。但“山寨”和“抄袭”现象不会是中国网络游戏的常态。近几年,腾讯等行业大佬逐步将重要的知识产权网罗到其门下。很明显,这一步棋后,行业大佬们就会利用手中的知识产权收网,捕捞顶风作案的抄袭者。如何避免成为网中鱼,应该是所有网络游戏从业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游戏开发过程中不注意著作权的布局,就等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何时这颗炸弹就会将多年的苦心经营炸的灰飞烟灭。本文试图根据目前网络游戏领域著作权侵权的案例,剖析如何避免著作权侵权,以及在被侵权的情况下如何维权。一、游戏规则:模仿是最好的奉承?  游戏规则的相互模仿已经成为游戏界公开的秘密。典型的如“消除类”游戏,只要在应用商店中搜索“连连看”,就能搜索出几千个搜索结果,游戏规则大同小异,即点击消除相同的图像。具体到“水果连连看”类游戏,就有“水果连连看”、“Q版水果连连看”、“果蔬连连看”、“天天消水果”、“天天连连看”、“水果连萌”、“连连看水果版”等多种版本。那么问题来了,游戏规则的模仿,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  某种程度上说,模仿游戏规则会导致同质化游戏的产生,从而碾压原创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但游戏规则的完全创新是非常困难的,有些游戏的原创者已经很难追溯;不少人也提出游戏规则属于思想的范畴,而著作权法只保护思想的表达,不保护思想本身,因此游戏规则不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畴。  当年沸沸扬扬的“三国杀诉三国斩”案件中,“三国杀”方面主张“三国斩”采取同义词替换、词序倒装的方式改变“三国杀”中的人物的选择、人物的技能、游戏牌的效用、游戏规则的文字描述,构成“剽窃他人作品”。“三国斩”方面则辩称游戏设计者所做的工作,包括确定设计大方向(将三国背景和杀人卡牌游戏联系起来)、设计框架(将卡牌分成身份、体力、角色和游戏牌,并确认游戏规则)、设计细则(游戏牌当中的分类、功用的确定、角色牌的技能赋予等)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思想,不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单纯从游戏规则而言,“三国杀”也非清清白白,正如“三国斩”方面提出的,《三国杀》整个的设计思路,模仿了意大利卡牌游戏“bang!”。当年游戏界人士曾期望“三国杀诉三国斩”案件为游戏业中游戏规则相似是否构成侵权指明方向,树立标杆。可惜的是,本案最终没能成为游戏界的里程碑,盛大方面在2010年底向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申请撤回诉讼。二、角色、图片、音效等游戏元素:模仿需谨慎  游戏产品不是代码的简单拼合,文字、图案、音乐、角色是游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游戏中的文字、图案、音乐等可能构成文字作品、美术作品以及音乐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的,属于侵权行为。  司法实践中有不少法院支持著作权人、认定模仿游戏文字、图案、音乐等构成侵权的案例。暴雪、网易诉上海游易就是新鲜出炉的典型案例,日上海一中院认定:上海游易在《卧龙传说——三国名将传》中使用的标识和个别动画构成对《炉石传说:魔兽英雄传》的复制,侵害了著作权人对相关作品享有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再如,上海魔力游数字娱乐有限公司开发的《宝贝坦克》游戏中的部分角色形象和装备与深圳市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开发的《英雄岛》游戏中的角色形象和装备极为相似,后者在法庭上通过现场演示模拟上海摩力游如何剪接《英雄岛》中的角色,最终获得法院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中大段的游戏背景、人物、世界观介绍可能构成文字作品。对于单个单词构成的角色或装备名称,由于单个名称的独创性认定比较困难,且著作权法对文字作品的独创性要求相对美术作品更严格,因此司法实践中倾向于不将角色或装备的名称认定为作品。举例来说,在NEXONHOLDINGS株式会社等诉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侵犯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法院尽管认可“泡泡堂”和“QQ堂”游戏的若干道具名称具有相似之处,但同时认定原告并不对诸如“太阳帽”、“天使之环”、“天使之翼”等名称享有著作权。前段时间,《大掌门》游戏因使用金庸小说中的“杨过”、“东方不败”、“天山童姥”等虚拟人物名称以及“倚天剑”、“屠龙刀”等装备名称,而被搜狐畅游起诉,最终双方以庭外和解结束纠纷。虽然庭外和解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但笔者认为《大掌门》方面因为使用小说角色姓名和装备名称构成侵权的可能性较小。之后《大掌门》修改所有涉嫌侵权的内容,但保留了人物名称,事件的处理结果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判断。三、源代码侵权  互联网企业的跳槽极其常见,但员工走了,往往不是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是有可能盗用公司的源代码。  目前中国法院认定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标准为“接触 实质性相似”原则,具体而言就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审查:第一,侵权人是否曾接触过被侵权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第二,请求保护作品与被控侵权作品之间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1]。在员工侵权案件中,“接触”往往较为容易判定,如果被侵权人提供侵权人和被侵权人劳动合同并说明侵权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职责,或者提供证据说明软件已经公开发行或销售即可。在“实质性相似”标准的判断上,考虑到计算机软件的性质,司法实践中在相似性比对过程中一般会采用“逐句对照法”(即将软件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对照)、“全部观念及感觉对照法”(即从两件软件作品的整体风格、特点、感官等方面是否相似出发)以及“三段论认定法”(即从软件的输入、输出是否存在相似性予以判断)[2],具体的比对因素主要有数据结构、功能设计、源代码、文件、工具名等。  防止源代码侵权,取证至关重要,权利人要注意及时做好证据保全措施。纵观目前能查询到的司法判决,尽管在离职员工未经许可使用游戏公司源代码的案例中,游戏公司的胜诉概率很高,但游戏公司获得赔偿金额少的可怜,一般为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人民币。四、游戏著作权授权:暗藏玄机  “购买”著作权也暗藏玄机,绝不是很多想象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简单。同一思想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比如最近热播的《红高粱》就有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等表达形式,取得著作权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需要的是哪种表达形式,别傻傻分不清。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上海游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游趣”)从《鬼吹灯》漫画出版方上海城漫漫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漫”)以200万元的对价取得《鬼吹灯》漫画的网络游戏改编权,之后根据《鬼吹灯》中的人物、场景、图像等内容开发了网络游戏“鬼吹灯OL”,但在游戏参加“Chinajoy09”展会后收到盛大的起诉,在诉讼过程中上海游趣才发现,上海城漫并无“鬼吹灯”原作的转授权,而只能对自己改编、创作的漫画、形象本身进行授权,最终上海游趣只能通过支付450万元授权费的方式从盛大手中取得“鬼吹灯”网游的授权。  理论上讲,取得著作权的方式有两种:第一是从著作权人手中获得作品改编权;第二是从已获得授权的第三方手中取得转授权;第一种情况下要确保著作权人未独家授予过其他主体改编权,第二种方式要确保该等第三方有权进行转授权。对于游戏开发者而言,为避免“赔了夫人又折兵”,要着重审查被许可作品著作权的权属,演绎作品应当获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合作作品应当获得合作作者的许可,许可合同要注意约定著作权权属的权利保证条款以及相应的违约细则。另外,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许可使用权利要注意明确是专有权利,排除包括著作权人在内的任何人以同样的方式使用作品。五、维权——路漫漫其修远兮  游戏领域侵权肆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侵权易,维权难”。诉讼时间长,举证难度大,聘请律师等诉讼成本高,侵权人员的赔偿能力低,法院认定赔偿额不高,种种原因导致诉讼方的收益远高于成本,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准备三条维权攻略,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供奋战在漫漫维权路上的诸君参考。  著作权侵犯和不正当竞争捆绑诉讼  纵观目前的维权实例,我们不难发现,著作权人一般会将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放在一起主张。其实道理很简单,排除部分案件中律师买一赠一的业界良心做法,对于权利人来说,主张两个案由,只要一个案由被法院支持,案子就算胜诉了。如上所说,由于著作权侵权认定司法实践采用的是“接触 实质性相似”原则,在判断“实质性相似”时往往会涉及到游戏代码对比等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不正当竞争保护的范围更广,认定的证据相对容易的多。例如暴雪和网易诉上海游易案件中,上海一中院就首先就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判决,后对著作权侵权纠纷作出判决。  虚张声势、适时而动  由于成本高、耗时长,诉讼绝不是维权的最优选择。相比之下,成本较低的发律师函等方式更难有效维权,盛大就曾经一次性批量发出200多封维权公函,发律师函的最大优势在于能以较快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侵权行为。法律不是维权的唯一手段,很多情况下,借助媒体等公共力量,制造权利人将大规模、大力度维权的假象,虚张声势,也不失为良策。如果万不得已必须走诉讼途径,对于侵权对象的遴选也要慎重,要尽可能挑选体量较大、利润流水可观和侵权情形显而易见的公司作为诉讼对象。  起诉法院的选择  笔者在统计现有游戏公司著作权侵权案件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游戏公司都偏好选择上海地区法院作为管辖法院。腾讯起诉三七玩是向上海市普陀区法院递交诉状,上海盛大诉成都游外游科技有限公司侵权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件向上海一中院递交诉状,上面提及的暴雪、网易诉上海游易公司的胜诉判决也是上海一中院做出的。根据民事诉讼法,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侵权行为发生后,受害人既可以向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虽然侵权行为权利人对法院选择的自由度相对有限,鉴于上海地区的法院素有注重保障著作权人利益的优良传统,如果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地区且其中一地为上海,建议考虑在上海起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结论未经过严格的样本选择和统计,只是笔者的粗略观察,仅供各位参考。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搜索
发表评论:
馆藏&13594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抄袭的定义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