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如题,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更多相关内容】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89年政治风波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国内旅游人次(亿人次) 回笼货币数(亿元)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423.623万人,散客仍占86%。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   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论文库)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1992年这类旅行社己发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性服务差距很大。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   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了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州际旅游。   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在本世纪末,第三产业比重将达1/3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论文库)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瘘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80%,全国每天约有80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8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诅车里程有沥   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时出现1O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到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现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二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骑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人成本旅游。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时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  中国旅游的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势头,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 P的10.7%,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 ,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 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 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中国在线旅游既能挖掘原有存量市场,也受益大量的新增旅游需求,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更新,共同驱动中国在线旅游行业高速成长。根据艾瑞咨询统计,中国在线教育市场交易规模年达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年复合增长达35.3%。2013年国在线旅游行业渗透率7.5%,而同期亚太地区在线旅游行业渗透率约20%、欧洲约45%、美国近60%,虽然中国的渗透率数据可能存在数据口径的问题相对偏低,但预计即使考虑口径问题中国在线渗透率仍然低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未来提升趋势明确。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与美国发展阶段做对比:2012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42.1%,与美国2000年的43.1%大致相当(也恰是美国在线旅游进入高增长阶段);但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6071美元(仅与美国1972年的6109美元相当),美国2000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36437美元,若参照旅游消费阶段对应人均GDP的国际经验,即美国在线旅游爆发时期其旅游行业已早早步入度假旅游经济。因此,美国彼时在线旅游更多的是将原来线下的交易搬到线上,进行存量需求迁移;而中国目前则刚步入休闲度假旅游经济,旅游需求不断提升,同时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存量和增量同时更新,预计发展速度将明显高于美国同期。   美国在21世纪初经历了在线行业高速增长之后,逐渐步入中低速增长周期,2013年市场规模接近1600亿美元(增长约4%);而中国2013年市场规模为356亿美元(增长29%),与美国2002年类似;可见中国在线旅游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周期。   中国旅游行业总收入年复合增速达21%,同期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复合增速达35%,年均增速高于行业总体增速近15个百分点。随着中国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在线旅游市场整体交易规模的增长趋于平缓,但目前在线市场渗透率较低、上升趋势明显,未来一段时间内在线旅游市场仍将保持高于行业总体增长的增速运行。   保守测算预计,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2020年将达约9325亿元,较2013年增长2.7倍,年CAGR达20.5%,在线渗透率将提升至14.7%。具体测算假设如下:(1)基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年)》,参考业内专家预测,预计2020年中国旅游市场交易总额将达到6.36万亿元,年增长12%;(2)参照美国目前各项产品的在线渗透率情况,假设2020年中国旅游市场机票、酒店、度假、其他产品在线渗透率分别为50%/35%/15%/2%;(3)中国机票出票量过去20年年均增长12.5%,假设2020年之前年均增长12%,考虑到国际机票占比提升机票价格年均增长1%;(4)假设2020年之前酒店预定间夜量年均增长15%,考虑CPI上升推动酒店价格年增2%;(5)假设度假产品收入年增12%,与旅游总收入增速一致。
&  一、旅游度假村概述   国际旅游度假村的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然而,度假村业的大规模发展出现在上世纪后半期。而在中国,真真正正的旅游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的事情,而度假村业的兴起和发展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旅游度假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有大大小小2000多家旅游度假村。这些度假村形式各种各样,有风景度假村、温泉度假村、高尔夫度假村、滑雪渡假村、民俗度假村等等。   二、 我国旅游度假村行业现状分析   1、度假村地域分布格局   目前,我国度假村的区域性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局状况已经初步形成,区域内部竞争加剧。   2、中低档度假村供给相对不足   许多投资者认为度假村是一种高档、豪华的消费,因此纷纷按高档酒店的标准兴建度假村、别墅、俱乐部等,忽视了最大规模的大众化度假旅游。目前,大量的中高档度假村产品与市场的需求相去甚远,导致度假区出现了大量接待设施闲置,而旅游者又抱怨旅游目的地没有足够的接待设施的怪现象。   近几年,我国出现大规模中低档级自费旅游群体。作为国内旅游主体的家庭旅游、老年旅游等自费旅游群体,其消费在中档水平,学生旅游通常属于低档消费。从客源市场分析,城市旅游者消费水平高一些,农民旅游者受传统思维及消费能力影响,中低档次消费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旅游目的地来看,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其综合消费水平不会太高。基于旅游消费市场的这种消费趋势,建设中低档次的旅游度假村更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竞争太注重价格,档次竞争   当代西方旅游度假村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差异竞争上,注重产品的特色化、个性化;在度假村经营中注重用外部扩张来取得规模效益,同时采用品牌延伸方法来迎合顾客需求差异化的倾向,让产品而非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角。而我国度假村近年的市场竞争重点是价格竞争和硬件设施改造升级,对产品与服务的特性、个性方面不够注重。具体到整体活动组合上,我国多数度假村过多依赖硬件设施,娱乐、保健、旅游等项目的活动组合不灵活。因此,必须在软开发上要下功夫,要把相应的活动组织起来,随着度假需求层次的提高,这些软件方面的需求必然会产生,如果某些度假村开发经营者能洞察这种需求,引导、创造这方面的需求,就有可能为行业领袖。   三、 我国旅游度假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绿色度假村成为热点,可持续发展成为趋势   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并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绿色观念要求度假村在选择一个优越地理位置的同时,还要求它对周围环境的保持和改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旅游业的生命在于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度假村作为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创建绿色度假村,才能支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本身获得持续发展。创建绿色度假村既树立起企业关注环境的良好形象,又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这是一条有利于客人、有利于企业、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度假客源从以团队转向以散客为主   目前度假村的客源中,团体和会议客人占大多数,但是,由于散客旅游度假具有灵活、自由的特点,可以自由地选择度假的方式(包括时间、项目等),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散客度假将取代团体度假而成为人们主要的度假方式。我国有十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高质量的海滩,有众多适合开发为旅游度假地的山川和温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将进一步焕发活力,人均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将发生大的变化,外出旅游度假将日益深入人心。从这个层面来讲,未来中国的散客旅游将大为风行。   3、消费者的度假模式逐渐升级   1观光性度假让位于保健、康乐型度假   20世纪,很多人的“度假”属于观光度假。即:到风景名胜地休息、观光。21世纪,度假旅游的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即从观光性度假模式转向保健、康乐型度假模式。度假村根据个人游客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专门设计“度假套餐”,从而达到康乐和保健的目的。   2无主题的度假旅游向有主题的度假旅游转化   传统的无主题的度假旅游很难满足每位游客的特殊需求,根据度假客人的特殊兴趣、爱好、职业、身体状况设计的度假旅游产品对于度假客人则更具吸引力和号召力,如:“健康度假游”、“修学度假游”、“亲子度假游”、“民俗度假游”、“休闲度假游”等。   3后续教育将成为度假村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创造,人们需要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否则将难以继续工作,教育将成为人们的终身需求。现在的进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快速发展正是一个好的证明。在新的世纪,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将面临丰富多彩的选择,他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电影,或者上互联网来接触世界、接触知识,学校对学习的垄断力正逐渐减弱。因此,未来的度假村应满足度假客人后续教育的需求,强调在娱乐中健身,在度假中进行休闲式教育。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文字号:
国发〔2014〕31号
发布日期: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树立科学旅游观  (一)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兴旅,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二、增强旅游发展动力  (三)深化旅游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旅游领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切实发挥各类旅游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中介组织发展。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打破行业、地区壁垒,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稳步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现对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抓紧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统一国际国内旅游服务标准。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取消边境旅游项目审批,将旅行社经营边境游资格审批和外商投资旅行社业务许可下放至省级旅游部门。  (四)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对外合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完善国内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加强区域性客源互送,构建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区域旅游合作体。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采取有利于边境旅游的出入境政策,推动中国同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中东欧的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推动中非旅游合作。加强旅游双边合作,办好与相关国家的旅游年活动。  (五)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完善国家旅游宣传推广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实现国家旅游宣传促销专业化、市场化。建立多语种的国家旅游宣传推广网站,加强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研究促进外国人入境过境旅游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动符合规定条件的对外开放口岸开展外国人签证业务,逐步优化完善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数量适当、布局合理。统筹研究部分国家旅游团入境免签政策,优化邮轮出入境政策。为外国旅客提供签证和入出境便利,不断提高签证签发、边防检查等出入境服务水平。  三、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六)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在城乡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国民休闲度假需求。加强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合理优化布局,营造居民休闲度假空间。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运动场所面向游客开展体育旅游服务。推进整形整容、内外科等优势医疗资源面向国内外提供医疗旅游服务。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品。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有条件的城市要加快建设慢行绿道。建立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标准,完善旅居全挂车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推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铁路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海洋旅游。继续支持邮轮游艇、索道缆车、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国产化,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  (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八)创新文化旅游产品。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整合会展活动,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杜绝低水平的人造景观建设,规范发展主题公园。支持传统戏剧的排练演出场所、传统手工艺的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建设。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反对低俗、庸俗、媚俗内容,抵制封建迷信,严厉打击黄赌毒。  (九)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  (十)大力发展老年旅游。结合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规划引导各类景区加强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适当配备老年人、残疾人出行辅助器具。鼓励地方和企业针对老年旅游推出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和优惠措施。抓紧制定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旅游景区门票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措施要打破户籍限制。  (十一)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加大对老字号纪念品的开发力度。整治规范旅游纪念品市场,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鼓励各地推出旅游商品推荐名单。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可按照规定设立出境免税店,优化商品品种,提高国内精品知名度。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符合条件的地区。在切实落实进出境游客行李物品监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进境口岸免税店的可行性。鼓励特色商品购物区建设,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务,发展购物旅游。  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十二)完善旅游交通服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建设要统筹考虑旅游发展需要。完善加油站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建设。将通往旅游区的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范围,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推进旅游交通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重点旅游景区要健全交通集散体系。增开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列车和旅游专列,完善火车站、高速列车、旅游专列的旅游服务功能,鼓励对旅游团队火车票价实行优惠政策。加强高铁车站与城市、景区的交通衔接。支持重点旅游城市开通和增加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航线,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游支线航空发展,鼓励按规定开展国内旅游包机业务。规划引导沿江沿海公共旅游码头建设,增开国际、国内邮轮航线。制定旅游信息化标准,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十三)保障旅游安全。加强旅游道路特别是桥梁、隧道等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场所特种设备定期开展安全检测。完善旅游安全服务规范,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安全风险防范及应急救助技能培训。旅行社、景区要对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的旅游者进行风险提示,并开展安全培训。景区要加强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将其纳入当地统一的应急体系。重点景区要配备专业的医疗和救援队伍,有条件的可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基地统筹建设。  (十四)加强市场诚信建设。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加快完善旅游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记录。行业协会要完善行业自律规则和机制,引导会员企业诚信经营。建立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违法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价格欺诈的行为,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引导旅游者文明消费。充分发挥旅游者、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推动景区景点进一步做好文明创建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加大景区文明旅游执法,杜绝乱刻乱画、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行为。  (十五)规范景区门票价格。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景区应严格按照规定,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人、军人、残疾人等实行门票费用减免。所有景区都要在醒目位置公示门票价格、另行收费项目的价格及团体收费价格。要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管,坚决制止各类变相涨价行为。  五、完善旅游发展政策  (十六)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理念,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中小学可按有关规定安排放春假,为职工落实带薪年休假创造条件。  (十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游客咨询、标志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力量开发建设一批新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国家重点旅游区域的指导,抓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引导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十八)加大财政金融扶持。抓紧研究新形势下中央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做好国家旅游宣传推广、规划编制、人才培养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要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通过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加强债券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十九)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安排旅游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旅游设施建设占用耕地。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海洋功能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范用海及海岸线占用。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进一步细化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修建旅游设施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二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编制全国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建立完善旅游人才评价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导游评价制度,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建立一批国家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鼓励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等积极参加旅游志愿者活动。把符合条件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范围,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旅游科研单位和旅游规划单位建设,加强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本地区旅游业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各地要加强规划引导,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重复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要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落实配套法规。发展改革委、旅游局要定期汇总各地区及有关部门对本意见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开展督促检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协调配合,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国务院                             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工 作 任 务
稳步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现对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发展改革委等
2015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统计局、旅游局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完善国家旅游宣传推广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实现国家旅游宣传促销专业化、市场化。建立多语种的国家旅游宣传推广网站,加强国家旅游形象宣传
旅游局、财政部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研究促进外国人入境过境旅游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动符合规定条件的对外开放口岸开展外国人签证业务,逐步优化完善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数量适当、布局合理。统筹研究部分国家旅游团入境免签政策,优化邮轮出入境政策。为外国旅客提供签证和入出境便利,不断提高签证签发、边防检查等出入境服务水平
公安部、外交部、海关总署、旅游局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推进整形整容、内外科等优势医疗资源面向国内外提供医疗旅游服务。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品。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
卫生计生委、旅游局、中医药局等
建立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标准,完善旅居全挂车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
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旅游局、体育总局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发展改革委、旅游局等
2015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旅游局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抓紧制定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
旅游局、全国老龄办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符合条件的地区
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商务部、旅游局等
2014年12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完善加油站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建设。将通往旅游区的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范围,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
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
建立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违法信息共享机制
旅游局、工商总局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上涨
发展改革委等
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
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中小学可按有关规定安排放春假,为职工落实带薪年休假创造条件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国家重点旅游区域的指导,抓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引导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发展改革委、旅游局、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林业局、扶贫办等
2015年底前完成
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发展改革委、旅游局等
抓紧研究新形势下中央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做好国家旅游宣传推广、规划编制、人才培养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旅游局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
国土资源部、旅游局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海洋功能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范用海及海岸线占用
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海洋局、旅游局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编制全国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5年底前完成
建立完善旅游人才评价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导游评价制度,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旅游局等
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