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科恩兄弟最新电影的电影

谁害怕科恩兄弟|科恩|电影_凤凰时尚
谁害怕科恩兄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1984年的处女作《血迷宫》到2008年的《阅后即焚》,科恩兄弟拍了十三部电影。从80万美元两个月拍就的处女作《血迷宫》,到斩获戛纳、奥斯卡等主流电影节的奖项,看起来科恩兄弟走上的是一条先叛逆后归顺的道路。实际上,既然科恩兄弟的黑色美学已经成为了西方电影文化中“路障”,搬不开也绕不过,那就干脆给他加冕,让它从马路移到殿堂。那部被奥斯卡所接纳的《老无所依》依然是典型的科恩式命运结局:杀手依然在逃,警察在那里喃喃自语而没有结果。
科恩兄弟的电影旅程本身就是式的:被命运所驱赶,在偶然性的漩涡挣扎,始终面临无处不在的诱惑,但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忘记出发的地方。从1984年的处女作《血迷宫》到2008年的《阅后即焚》,科恩兄弟拍了十三部电影。从80万美元两个月拍就的处女作《血迷宫》,到斩获戛纳、奥斯卡等主流电影节的奖项,看起来科恩兄弟走上的是一条先叛逆后归顺的道路。实际上,既然科恩兄弟的黑色美学已经成为了西方电影文化中“路障”,搬不开也绕不过,那就干脆给他加冕,让它从马路移到殿堂。那部被奥斯卡所接纳的《老无所依》依然是典型的科恩式命运结局:杀手依然在逃,警察在那里喃喃自语而没有结果。“无辜者应受苦,罪者应受惩罚,人饮血而为人。”这是科恩兄弟的宣称,听起来这非常希区柯克。其实,在他们看起来最像希区柯克门徒时,已开始了漫长的背叛。科恩兄弟和希区柯克有着全然不同的方式。希区柯克这位惊悚电影的大师,曾经也被视为黑色电影的父亲,骨子里却是一个理性主义者。黑色是希区柯克的肉身,蓝色才是他的灵魂。环环相扣的戏剧动机,正邪分明的角色设置(也许表面的设置只是迷惑),以及大多数电影的结局,基本上符合观众的道德感期待。就像那幅著名的照片,希区柯克肩上的黑色乌鸦,只是他的经典标志而已。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中,这一切都被颠覆。那些类似三岔口的错打误撞,不仅是人物命运跌宕的外在因素,更是因为引发了人性深处化学反应的致命线索,使得那种冷峻和黑色变得有深度。尤其令观众不舒服的是,科恩兄弟不仅漠视了那些肤浅的道德感的期待,而且把人内心的恐惧揭示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即便和很多归类于黑色美学之下的导演相比,如大卫·林奇,盖·里奇等,科恩兄弟的“黑色”也呈现不同的质感。大卫·林奇更热衷于公路片样式,像《我心狂野》、《斯特雷特的故事》,还有一部电影干脆以《迷失的高速公路》命名。而科恩兄弟的电影几乎每一部都有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那些地域已经变成了科恩兄弟电影中人物的调色板。《血迷宫》中的德克萨斯州,《冰风暴》中明尼苏达州,《巴顿芬克》中的洛杉矶,《金钱帝国》中的纽约,《老无所依》又回到处女作的德克萨斯州。这些地方本身具有的性格就提供了故事的动机,无论是其中的沙漠、冰雪和大风还是繁华城市中的迷宫般的街区,都隐含着科恩兄弟的一个结论:这就是世界本身。除了极少数电影,如《米勒的十字路口》,科恩兄弟的电影的主角都是一些反英雄。有的淹没在偶然性的事件中,有的却又因为偶然的因素而得救。《血迷宫》的四重奏的原始动机是嫉妒,然后引发贪婪、背叛、死亡。在这组雷依-艾比-马迪-威斯组成的纠缠的人物关系中,这些元素就像影片酒吧里的风扇,不停地转动。《巴顿·芬克》中的剧作家,即使拥有泛滥的想象力,仍然被囚禁在自己的命运中,无法写出一部B级剧本。在那个污秽狭窄的旅馆中,这个纽约客在洛杉矶的生活完全是一种被既有体制所诅咒的局外人状态。当最后他因为一桩真实的凶案而写出了他自己的代表作,却受到了无处不在的嘲笑。《老无所依》中的从越战归来的猎人,被一笔意外之财所诱惑,和冷血杀人展开一次又一次的追逐。这些追逐扣人心弦,但是结局却令人意外。《阅后即焚》中的前情报局密探,陷入的同样的是一种意外困境:被开除,被背叛,被追杀。那些卡夫卡式的噩梦,原来就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只要细读那些影片的设置,就会发现,科恩兄弟的人物是反英雄式的,却都是不断行动,不断挣扎,虽然大多数时候被命运淹没,但是科恩式人物的激情正是有赖于此。正如有句话所说,从一个更高处的角度看来,那些在命运中挣扎的人,其实是最为平静的呼吸。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时尚官方微信
播放数:565081
播放数:366059
播放数:71453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许多经典电影都是严格的“分镜化的”,看科恩兄弟的御用分镜师是如何工作的吧!
翻译:林诗钊
编辑:影视工业网 木堇视频来源:/watch?v=IQ7ZKhT_WCw
在电影拍摄中,故事板(Storyboard)用途广泛,绝不仅仅是为了阐明故事那么简单。在你打开摄影机拍摄之前,他们可以帮助你提前“看到”电影的画面。他们可以帮你很快地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在你兜售创意或故事的时候,他们可以祝你一臂之力。故事板还可以让全剧组的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在同一进度上齐心协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下这个分镜师。从《抚养亚历桑那》起,一直到最近的《醉乡民谣》,他一直是科恩兄弟的御用分镜师。对于很多独立电影和小成本电影来说,分镜故事板一般是由导演或者摄影师来负责的。甚至有时候,某个会画画的熟人就担当了分镜师。预算很少的话,我们很可能不会把太多钱花在分镜师上。但是这并不是说,分镜故事板是不重要的。故事板能帮助导演在开拍之前预知画面,在拍摄的时候也能提高效率。对Anderson来说,他的工作就是把导演脑子里的想法转化在分镜板上,而不会去管这个这个那个镜头该怎么拍。对于分镜师来说,工作就是把镜头语言转化成视觉语言,把他们画在纸上,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一来,剧组的人就都知道他们应该干些什么,而不只是想象着他们应该干些什么。下面这个视频里Anderson解释了故事板的作用:以下为视频翻译内容:***Anderson 在他的工作室里,把他方才的出场镜头逐个地在分镜板上画给了我们看。Anderson 不仅仅为BBC的艺术纪录片做分镜,他很多时候也在科恩兄弟这样的大导演工作。例如《逃狱三王》里的分镜就是Anderson一手完成的。在电影工业中,分镜板是很重要的工具。它使得整个电影制作过程创意迸发,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就是把导演脑子里的想法转化在故事板上。我不会去管这个这个那个镜头该怎么拍。我的工作就是把镜头语言转化成视觉语言。把他们画在纸上,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一来,剧组的人就都知道他们应该干些什么,而不只是想象着他们应该干些什么。”一般来说,一个剧情长片大概要6周来完成分镜。它有自己的符号来表示人物的动作和摄影机的运动。对于Anderson来说,他一般用实心的细箭头来表示人物运动(进入画框或离开画框),用空心的粗箭头来表示摄影机的移动(像是向前推进或是自左下角向右推进)。他还会用大号的字体来标出声音,例如汽车刹车的声音和枪的“蹦”。他也会在某些分镜的上方写出该用的镜头,例如在04:15处,上面标着的这个镜头要用“广角镜头”。画了差不多以后,分镜表就像一本漫画一样的。正是这样的分镜让整个拍摄流程变得顺利。拿Anderson自己画过的最爱之一《危险性私隐》(Confessions of a Dangerous Mind ,2002)为例。这是一个Anderson本人称之为“很酷”的场景。情节是: Chuck第一次杀人。(以下为分镜)一个林肯轿车正在墨西哥中部的某个地方乱逛。Chuck正在和一个墨西哥人说话,让他不要杀他。镜头往下移。我们看到Chuck拿出了他的枪。于是他们扭打起来。他们扭打着,争夺着那支枪。枪走火了。蹦。打到了副驾驶座的人。接着打到了司机。司机倒下。车慢慢的移动着。Chuck拿到了枪。向墨西哥人开枪,但是没打到,打到了车门。墨西哥人人想逃走。Chuck再一次开枪,射到了他的右侧屁股。街道上的人们都跑来看发生了什么。Chuck嚷嚷着:“闭嘴!赶紧给我死!”墨西哥人死去。)***
视频里说了,一个剧情片的故事板大概要6周完成。不像动画,故事板有它自己的语言。各式各样的箭头代表了不同的动作和移动。希区柯克的电影很多都是严格的“分镜化的”。他曾经说过,剪辑后的电影对他来说就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因为他已经在分镜故事板上体验过他们了。分镜故事板帮助希区柯克得以逐个画面逐个镜头地准备他的电影,让他的想象力付诸实践。Anderson为科恩兄弟的工作也是如此。本文为作者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stream/24794/ 更多教程/技巧资源,请点击访问
扫一扫,快速分享到微信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帖
17:46:42 .cn/深圳影视公司
10:27:00 大爱科恩哥弟
10:42:27 值得学习,做独立电影起家 的
23:56:02 正在努力拾起丢失好久的手绘
作者:个人普通会员
我无法代表谁,谁也无法代表我。
人气:1551427
作者的其它文章
扫一扫,即可添加影视工业网为微信好友.
还可添加微信账号:Ilove107cine QQ号
加我们为微信好友
今日热销产品
【京公网安备16号】《三枪》海外版评价两极化 科恩兄弟谢张艺谋
科恩兄弟曾发Email向张艺谋表示感谢
孙红雷笑称海外版《三枪》是另外一部电影
  柏林当地时间2月14日,也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终于在柏林电影节亮相,举行首场放映和新闻发布会。据悉,早在《三枪》还未在国内上映之前,张艺谋和海外发行商就已经开始讨论海外版本的剪辑,最终商定的结果是,为了有助于外国观众的理解,删掉了片中许多语言性的笑料,节奏上也加以控制。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原作者科恩兄弟是否看过《三枪》,又是否喜欢时,张艺谋表示科恩兄弟看过《三枪》,两人还曾写Email来表示感谢,称张艺谋将《血迷宫》改编得很成功,他们对此很意外又十分开心。
  《三枪》打响柏林 观众反应不一
  来到柏林电影节之前,《三枪》已经在国内作为贺岁片上映过,然而反响并不太好,争议很大。尽管如此,张艺谋作为世界大师级的导演,依然有能力把柏林的观众号召到影院观影。此次电影节放映的是一个删改过多处的海外版。删掉了许多语言类笑点,把节奏控制得更接近一个惊悚片而不是喜剧。从现场观影的反应来看,语言类笑点确实不太能能引起共鸣。不过一些通俗的肢体语言,或是戏剧冲突的笑点,到是赢得了许多不分国籍的笑声。在柏林电影节上放映的这个海外版,孙红雷笑称已经是另一部电影。
  散场之后,我们采访了许多观众,他们的反应各不相同。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评价起来毫不客气,说不懂它好笑在哪里
有个白人小女孩说,她觉得特别棒,比科恩兄弟的还要好!而一位来自非洲的朋友说,他特别喜欢张艺谋的电影,每一部都看过。但是这一部让他很失望。
  不管怎么说,拍摄一部风格独特的电影,导演必定有他想表达的东西。但是观众能接够收到多少,大约是此片在海外寻求市场时首先需要了解的问题。
  “科恩兄弟很感谢我” 张艺谋不怕冒险
  放映后,张艺谋孙红雷两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尽管到场的记者不多,只坐满了发布会现场的三分之二。但大家都积极地提问,气氛十分热烈。许多外国记者都是标准的张艺谋粉丝,一开口便能说出好几部他的作品。一个外国记者提问说,此片是否意在为女性树立一个反抗男权的榜样。
张艺谋表示这部片子的构思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因为是重拍,想要与原版有一些不一样,加上上映档期定位在贺岁期间,于是加入了许多好笑的桥段进去。另有人问,他一直青睐拍摄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这部是否也属于其中。张艺谋回答,喜欢选择女性题材,是因为他认为在某些特定的时空里,女性的地位命运,更能体现出时代的特点。这一部电影中当然也有这些部分,但不是主要的。
  改编其他人的电影,是张艺谋的第一次。他认为这比拍普通严肃电影还要难,因为这是中国电影中没有出现过的风格和题材。当然,片子出来也难免会被别人拿出来比较。科恩兄弟的好,还是张艺谋的好。是个问题。有记者问道“觉得如果科恩兄弟看到会喜欢么?”张艺谋说虽然一直没有机会遇见科恩兄弟,但他们看完《三枪》给他写了Email,表示很喜欢,而且很惊讶他能改变成一个跟原电影完全不一样的片子。很感谢他能拍这部《三枪》。他们很喜欢剧中甩大饼的片段,也很喜欢大门牙这个新加进去的人物。张艺谋也很喜欢科恩兄弟的电影,两方如此惺惺相惜,张艺谋脸上一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他表示,这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冒险。
  至于导演自己,更喜欢哪个版本,张艺谋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倒是男女主演孙红雷闫妮都大方表示更喜欢海外版本,看过之后相当满意。孙红雷透露说,整天的官方行程结束后,剧组将一起庆祝《三枪》顺利亮相柏林,共度情人节和新年。
责任编辑:李娜
设为辩论话题
黄晓明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需要改变。……
杨丽萍提菜篮逛车展 时尚与村姑仅一线之隔…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娱乐?大视野
娱乐大事件
影讯&&& 电视节目
今日焦点关系:
已有58,329人关注
“我问:智慧还在不?你曰:女子无智慧,德也……
刘涛微博晒孩子照片,女儿清秀儿子可爱……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恩兄弟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