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音乐都不懂怎么报考上海音乐学院报考条件?

想找一个差不多的机构培训,但是不知道音乐考试会考什么内容?
,插入Flash动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英文歌。这不,这次的英语课件中,应英语老师的要求,
  插入了网上找来的一个Flash英文歌,果然为课件增色不少。但英语老师提出要在课件中控制这个英文歌,比如
  说播放、暂停、快进、快退等。呵呵,这倒也难不倒我,用Office中的相关信息A就可以做到。
  插入Flash影片
  单击"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选择"其他控件/Shockwave Flash Object",在幻灯片中用鼠标拖出
  一个方框,调整好大小。这样,我们用插入控件的方法插入一个Flash控件,选择当前控件,在"属性"面板中
  作如下设置:"Movie"中填入所需的Flash影片名称,"名称"就用默认的"ShockwaveFlash1",这个名称在
  后面的VBA编程中要用到。
  插入命令按钮
  1. 制作(播放)按钮
  在"控件工具箱"中选择"命令按钮",在幻灯片中拖动,即可拖出一个命令按钮。调...
,插入Flash动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英文歌。这不,这次的英语课件中,应英语老师的要求,
  插入了网上找来的一个Flash英文歌,果然为课件增色不少。但英语老师提出要在课件中控制这个英文歌,比如
  说播放、暂停、快进、快退等。呵呵,这倒也难不倒我,用Office中的相关信息A就可以做到。
  插入Flash影片
  单击"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选择"其他控件/Shockwave Flash Object",在幻灯片中用鼠标拖出
  一个方框,调整好大小。这样,我们用插入控件的方法插入一个Flash控件,选择当前控件,在"属性"面板中
  作如下设置:"Movie"中填入所需的Flash影片名称,"名称"就用默认的"ShockwaveFlash1",这个名称在
  后面的VBA编程中要用到。
  插入命令按钮
  1. 制作(播放)按钮
  在"控件工具箱"中选择"命令按钮",在幻灯片中拖动,即可拖出一个命令按钮。调整好大小,在"属
  性"面板中作如下设置:"名称"中输入"cmd_play","Caption"中输入"播放"。双击该按钮,进入VBA
  编辑窗口,输入如下内容:
  Private Sub cmd_play_Click()
  ShockwaveFlash1.Playing = True
  End Sub
  2. 制作(暂停)、(前进)、(后退)、(返回)、(结束)按钮
  按钮制作的方法同上。"属性"面板中分别作如下设置:暂停按钮的"名称"为"cmd_pause",
  "Caption"为"暂停";前进按钮按钮的"名称"为"cmd_forward","Caption"为"前进";后退按钮的
  "名称"为"cmd_back","Caption"为"后退";返回按钮的"名称"为"cmd_start","Caption"为"
  返回";结束按钮的"名称"为"cmd_end","Caption"为"结束"。
  分别为各个按钮加上VBA,命令依次如下:
  Private Sub cmd_pause_Click()
  ShockwaveFlash1.Playing = False
  End Sub
  Private Sub cmd_forward_Click()
  ShockwaveFlash1.FrameNum = ShockwaveFlash1.FrameNum + 30
  ShockwaveFlash1.Playing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md_back_Click()
  ShockwaveFlash1.FrameNum = ShockwaveFlash1.FrameNum - 30
  ShockwaveFlash1.Playing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md_start_Click()
  ShockwaveFlash1.FrameNum = 1
  ShockwaveFlash1.Playing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md_end_Click()
  ShockwaveFlash1.FrameNum = ShockwaveFlash1.TotalFrames
  End Sub
  说明:在(前进)、(后退)、(返回)按钮中,后面均加上一条播放命令,是因为在实际应用时,发现后面如
  果没有播放命令的话,Flash影片会停止播放,所以这句是万万不可少的。
  3. 播放幻灯片
  看看按钮是不是可以控制影片了呢?什么?没反应,那一定是你的宏的安全性设得太高了,单击"工具/宏
  /安全性",将"安全级"设为"低"。重新打开PowerPoint,可以了吧。
  pp中插入全屏flash无法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单击无反应,插入按钮被flash遮掉,无法进入下一张。___用鼠
  标中间的转轮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预报暂时做不到,你们力所能及地、实事求是地向政府打个招呼不行吗?”
  文/《?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中国地震局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汪成民,1935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留苏归国,一生从事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研究,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央地震办、国家地震局工作。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他是国家地震局负责中国东部震情的京津组组长,是唐山大地震中“青龙奇迹”的重要贡献者。
  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利用晚间组织了震情座谈会,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下半年可能有更强地震”的震情通报。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赶回县里,将震情报告给河北省青龙县县委书记兼县长冉广岐,冉广岐果断采取措施。三天后唐山地震,青...
  《?望》文章:周恩来面对面交代的任务
  “我们向周总理当面请示过,目前很难达到准确预报三要素:地点、时间、震级,怎么办?总理说,精确的相关信息预报暂时做不到,你们力所能及地、实事求是地向政府打个招呼不行吗?”
  文/《?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中国地震局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汪成民,1935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留苏归国,一生从事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研究,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央地震办、国家地震局工作。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他是国家地震局负责中国东部震情的京津组组长,是唐山大地震中“青龙奇迹”的重要贡献者。
  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利用晚间组织了震情座谈会,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下半年可能有更强地震”的震情通报。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赶回县里,将震情报告给河北省青龙县县委书记兼县长冉广岐,冉广岐果断采取措施。三天后唐山地震,青龙县47万人民无一人死亡,创造了中国地震预报史上的“青龙奇迹”。
  作为中国第一代地震预报工作者,汪成民退休后坚持地震预报研究,他是国家863“地震预测智能决策”课题的牵头人。
  汶川地震后,73岁的汪成民带领中国地震局退休老专家进行了较为成功的三次余震预测,并深入四川灾区调查震前预报预测信息,收集到预测意见二十多条,写下《对汶川大震的预测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一文。
  日,汪成民约谈《?望》新闻周刊记者,讲述了一个老地震工作者对中国地震预报工作的洞见、经历与反思。
  李四光独排众议
  《?望》: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地震预报的水平?
  汪成民:这是一个重要的也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我认为中国地震学界应该首先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现在的地震预报水平。
  假如最乐观者给地震预报水平打一百分,最悲观者是零分,在他们之间画上一条直线,那么在这条直线上就涵盖了所有地震学者不同观点的立足点。
  最乐观的人认为现在地震预报已经过关,不需要再进行多少研究,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只要有力地组织实施,地震预报就能实现。如果这一观点成立,预报失败就应该实施问责。
  最悲观的人目前不会非常明确地坦露观点,实际上从内心深处他们非常想说的是:地震预报绝对不是我们当代能做的事,是把共产主义的事情拿到社会主义来做。用新的语言表述:就是要十几代和几十代人的努力。那么,目前工作实际上就是打基础,收集情况,准备条件,现阶段不是讨论对地震怎么报和报不报的问题。
  《?望》:以上两种极端的观点,即非常乐观的和非常悲观的观点,都是少数派吗?
  汪成民:是的。虽然持以上两种极端的观点的人,都是极少数派。但是实际上几乎每个地震专家对地震预报的水平认识都不完全一致,因此历史上围绕地震是否可以预报,怎样预报一直有争论。
  1969年向周总理汇报的会议,说法跟调子也都不一样;1970年宣布国家地震局成立的那次会议,也是有争论的。有时周总理直接问:地震预测这件事能不能做?
  这一场争论里,李四光独排众议,这个独排众议的会议我没参加,可李老前前后后发表的意见我是知道的。他认为,地震预报是可行的,不能等到地震预报在科学上完全解决了以后,国家才能开展这项工作。
  《?望》:1969年渤海地震后,周总理为什么要让李四光来当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组长?
  汪成民:在这场众说纷纭的争论中,周总理的态度是明确、坚决的。他在几次会议上说过,我把李老请来,当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组长,就是让有信心的人来干这件事情,总理还说指挥这么一个大的攻克科学难关的战役,没有一个有信心的指挥员怎么能打胜仗?
  《?望》:中国地震局这个单位的设立,就是要把地震预报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吗?
  汪成民:邢台地震以后,总理明确要求我们,要在你们这一代解决这一难题。后来,他又指出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号召我们,要像蜜蜂一样,多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总结经验,寻找办法;应该利用我们现有的知识,尽量使老百姓解除痛苦,为国家分担地震袭击带来的各种问题。
  1969年成立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后来改成国家地震局,目的除了加速这个科学探索工作,就是把已经学到手的认识赶快应用,力争在大地震发生前,向当地打一个招呼。
  负罪感与失落感
  《?望》:有些乐观的人认为地震预报确实是过关了,现在地震预报就是地震局的责任问题。
  汪成民:依据这种观点,预报不出来就是失误。对地震预报的艰巨性,它的复杂性和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我觉得认识得都不是很清楚。
  也正是因为这种极端观点的存在,因此实际就导致这样一个结果。中国地震局系统,包括很多权威专家的思想,倾向于地震预报目前搞不出来。从各式各样的文章里,你能看出来,假如问得非常尖锐的话,就说地震预报没有确切的可靠的等等一大堆定语。
  地震预报本身,这个题目有太大的压力,在压力的背后,又有很多利益驱动。假如说是像唐山、汶川这样的地震,能够报但没报出来,那本身就是个责任问题,这个事情压力太大!几十万人的生死,这个责任谁来负?
  另外一些人,如果他说地震预报是完全可以的话,容易取得一些社会公众的赞誉。
  假如你有一个失误,你就要承担非常大的压力,假如有一个成功,你就有非常大的荣誉。这是非常大的诱惑力,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说话就有水分了。
  我想说明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所谓的某种预报,谁预报了,或者谁漏报了,这些观点与判断要非常地慎重,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走司法部门解决中国足球腐败的办法,由外界介入,采取调研查证的方式。由当事者自我评说,永远说不清楚。
  《?望》:唐山地震是否漏报有过争论,事实上,地震能不能预报和每次地震能不能报成功,都是有争论的。
  汪成民:地震发生之后,假如一个人没死,事情好办一些,死亡那么多人,提起这些地震,有一些人会有很重的一种负罪感,感到自己有罪;另外有些人有很重的失落感,正确意见没被采纳,与立功的机会失之交臂。在沉重的压力与巨大的愤怒情绪下,很难客观、公正地去恢复历史真实面貌。许多失误者千方百计辩解、推托,不少正确者不断美化、完善。这两个极端是中国地震预报工作者无法规避的抉择与命运。
  对大震预测失误的反思,不是回忆一段什么很普通的历史,它涉及到几十万人的生命,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客观、公正、公平地谈一些事实是很难的。你若想了解真情,唯一的办法是查证、落实。反复去查资料,尤其当时留下的文字资料,而不是当事者事后追记的回忆录。
  《?望》:如果预报成功了,就是一个天大的荣誉。如果有一点失误,就是一个最大的罪恶,这么大的压力把所有人都卷进去了?
  汪成民:都卷进去了,没有人逃得脱,包括我本人。
  为什么很多年来,我一直不愿谈这事,因为它太沉重。唐山地震后,有人写文章认为震前我本人没有什么预报,贴大字报、发调查表都是编造的。也有人认为:谁都没有老汪有水平,他事先有预报,创造了“青龙奇迹”。
  青龙事件,不是一个明确的预报,青龙事件就是打招呼,大家最近要注意一下。事前是有情况的,而且恰好就在唐山这个地区,我点到唐山地区了,王春青回到青龙县报信,又碰到冉广岐这么一个好领导。
  “只能采取‘可操作的实效预报’”
  《?望》:在汶川地震后,你们一批老专家成功预测了三次强余震?
  汪成民:汶川震后不久,科技部在香山举办了一次会议,我在会上讲到在四川预报了余震。
  一位专家详细问了情况。时间、地点他都承认是对的。我说预报的是7级左右,最后发生的是6级,这位专家说这算什么预报?从能量上来看相差30多倍。
  我说,知不知道海城地震怎么报出来的?海城地震,预报是5~6级,发生7.3级,那不是30多倍,而是能量相差300多倍。尽管如此,事先打了招呼,至少救了十万个人。老百姓与中央领导并没有苛求我们一定要报多准,而是要我们向党和政府打招呼,告诉大家最近不太安稳。老百姓非常满意,政府非常满意,政府出面直接表彰了辽宁省这样一支地震队伍,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海城地震成为世界上一个非常成功的预报实例。中国地震局系统在海城境内,树立了好几座丰碑。可这个成功并不是科学上严格的精确的预测,比如没有精确的时间、震级。
  《?望》:那么,在这个阶段地震预报应该如何进行呢?
  汪成民:我认为不能把地震预报的两个概念混在一起。一个概念是,“科学上的精确预报”,另一个概念是“可操作的实效预报”。
  “科学上的精确预报”,是科学家坐在计算机前。预测要求精度高,科学上说得很清楚。但地震没过关,要长期研究机理。所以专家提出,目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我就问,什么时候能报地震呢?他们说把所有机理搞清楚了以后,才能报地震。
  我说,感冒机理清楚不清楚?感冒本身,假如完全弄清机理,怎么会有非典、甲流?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研究透的机理,这个机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是不是感冒就不治了?非典就不治了?甲流就不治了?
  不可能,老百姓要治。就运用现有的经验与技术,你不能说我现在没研究透,暂时拒之门外,这跟地震预报的道理完全一样。
  所以要提出第二种地震预报概念,不是科学的精确预报,我把它叫做“可操作的实效预报”。
  在目前地震预测研究没有过关之前,我们只能采取“可操作的实效预报”,我们要取得效果,机理肯定要研究。但最重要的是运用目前的认识去做,有多少经验做多少事情。
  周恩来:打个招呼不行吗?
  《?望》:你认为要反对关于地震预报的两种极端观点?
  汪成民:一个方面一定要大力反对地震不可预测的观点。宣传地震预测我们现在无能为力,这是不对的;另外一方面,不能过于乐观,看不到科学上的艰巨、复杂性,一两次成功就认为地震预报已经过关,地震预报的基本问题已经解决。
  这两种极端观点,都不是实事求是。我认为既要认清地震预报没过关的现实,又要相信我们面临地震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假如工作做得好的话,也能使灾害避免,这个才是我的观点,也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望》:周恩来总理讲过,让地震预报工作者力争在大震发生前打个招呼。
  汪成民:我们向周总理当面请示过,目前很难达到准确预报三要素:地点、时间、震级,怎么办?总理说,精确的科学预报暂时做不到,你们力所能及地、实事求是地向政府打个招呼不行吗?
  假如预测得比较确切,地点比较明确,政府部门当然比较容易应对。如果只有一个预测方向,一个大体的时段怎么办呢?我也请示过总理联络员刘西尧,他说:若情况严重,就需给中央报告,实事求是说你们对此有几分把握,让政府心中有数。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才出现了例如1974年69号文的这种方式的打招呼;文中叙述了多数人的倾向性意见,也反映了少数人的特殊意见……这种打招呼的方法与“科学的精确的预报”当然有区别,但仍然能取得防震减灾的良好效果。
  《?望》:地震预报没有过关的情况下,又难以避免虚报。
  汪成民:我个人认为,要有思想准备,就是有可能有预报失误。要是政府领导能理解,就是失误几次以后,能换来一次比较大的成功,这个就值 牡丹江天气。有这样的理念,地震预报完全可以搞得非常好。这就是一种地震社会学,因为预报必须要通过政府,必须要通过群众。
  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就是中国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民动员起来做事情是世界第一的。我们为什么把这个优秀传统扔掉呢?现在老百姓积极性很高,专家们又瞧不起,说没有什么可行的依据。这样的话,白白地把资源推到门外去了,没法做好地震预报工作。
  “地震预报不会不搞,因为人民需要”
  《?望》:中国第一代地震预报工作者,如耿庆国、钱复业、赵玉林、李有才,退休之后仍然投入地震预报事业,最后却与大地震临震预报擦肩而过,他们为什么一直在坚持?
  汪成民:到过汶川就有体会了。我们年纪大了,按理说安度晚年,逛逛公园完全可以。可是有几件事情放不下。
  对我来说,周总理非常亲切严肃地面对面谈话,交待工作,到今天我都不能忘怀。邢台地震现场,总理嘱托中国第一代地震预报工作者,“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李四光离世之前的春节,他住在医院里却突然提出要听地震形势的汇报,我们带资料给他汇报。医生限制说十来分钟吧,后来不让走,汇报了一个多小时。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手段,都挂挂图,在李老病床前挂着。这个地方有变化,这是什么地点。
  日,周总理在八宝山送别李四光的追悼会上,还说搞地震的来了没有,我们在边上说来了。总理说你们要把李四光的精神传下去,“现在任务交给你们了!”就是希望这一代人能够尽快把地震预报搞好,等于面对面交代任务。
  《?望》:解决地震预报问题具体有哪些办法?
  汪成民:在地震预测指挥上,要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蛛丝马迹进行追踪、分析,地震预测的各级领导必须对预测具有充分的信心,把地震预测作为己任,不容许任何犹豫不决,若不搞地震预报,那还要地震局干吗?
  地震预报不会不搞,因为人民需要,国家需要,地震是客观的不断地发生,地震局这个组织既然成立了,也不会解散。那么地震局必须要有所作为,也就是在地震预测方面,帮助国家在减轻避免伤亡方面作一些应有的贡献。
  这个贡献,几十年以前我们做了很多次,地震局本身也对外宣传,一共报准过二三十次地震,那应该把汶川地震也纳入有可能预测的一个范围,不要过多宣传地震是不能预报的。我们面临这样严峻的事实,地震预报本身不是人为的要求搞还是不搞,地震它就不来。这个难题早晚总是要解决的。
  《?望》文章:“震前,确实有不同的意见”
  “在一条繁忙的街道上一定会发生车祸,但是每一起车祸,不可能预报。这是地震学家顾功叙的观点。我觉得地震预报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在一个强震之前,应该告诉人们要预防”
  文/《?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我当时震惊了,确实没有想到,也没有想到是龙门山断裂带。”韩渭滨向本刊记者说起日他得知汶川地震发生时的感受。
  身为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四川地震》主编,韩渭滨长期从事地震学及地震预报研究,被誉为川中地震学界的“领军人物”。
  日下午,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的一间平房里,韩渭滨并未有震感,但很快,他从内部人员那里知道了震级、震中。
  韩渭滨想起了一件事,“我们局里有一个李有才(是有预测意见的)。”
  汶川震前,地震局系统内部是否还有不同的预测意见?
  2010年2月至3月,《?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何永年、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仕宏,以及韩渭滨。
  在一些问题上,他们难得地取得一致,继而又在其他具体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震前发出任何一次地震预报意见的复杂与难度。
  不同的预测意见
  《?望》:汶川地震前,地震部门内部是否有不同的预测意见?是否据此能作出地震预报?
  孙仕宏:会商都会有不同的意见。震前,对汶川地区不同的预测意见,没能传递到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
  何永年:不同的预测意见。在地震局内部是有的。李有才的不同观点,学术上不同认识上是正常的。但时代不同了,海城地震今天就有可能报不出来。
  《?望》:如何评价耿庆国的旱震理论?
  孙仕宏:耿庆国旱震做了几十年,工作做得是很不错的,是中期尺度预测。他还用磁暴组合解决短期预报问题。但他的虚报是很多,在秦皇岛、锦州,他都有过虚报。
  耿的工作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他认为多预报是对的,哪怕有虚报的可能。
  何永年:防震减灾,怎么防法?如果学校停课,农民停工,社会生活停止就不现实。这样的做法不足取。以前在辽宁省锦州,耿庆国是虚报过的。
  《?望》:如何评价李有才震前的工作?
  孙仕宏:李有才做了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围绕着紫坪铺水坝烈度划定提出意见,提出的是合理的意见,这方面工作做得很好。有些地震局的专家没有很认真地对待他的意见。工程安全性评价,需要大大的改进。李有才的工作应该认可,但他采取的方式有些问题。
  韩渭滨:他事前有预测意见。他提出的问题是紫坪铺水坝的基本烈度定低了。上报上级甚至中央,都是有证据的。李有才是搞地震预报的,他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长期地震预报。
  他对紫坪铺这一地区的危险性看得比别人重,坚持这一看法很长时间。我自己的看法,定的烈度是低了。但是紫坪铺的实际设防烈度,也不是按七度。
  《?望》:为什么没有按七度设防?
  我理解的一个原因,是李有才提出问题,大坝开始提高设防了。建设不是按基本烈度设防的,因为是重要的工程。
  《?望》:中国科协地球物理学会天灾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有人认为他们是搞伪科学?
  孙仕宏:天灾委员会不是搞伪科学的。它属于中科协下边的地球物理学会,很活跃,自由度很大。它比较推崇中国传统文化。成员都比较敬业。有时经费也没有,还要搞防灾预报。
  所有的上报意见,包括天灾委员会的,台网中心都会一样处理。
  何永年:不能这样说。他们直接给中央写信,往往让人认为,地震局在压制不同预测意见。我是学地质的,我不主管预报。但情况我熟悉。天灾委员会,中国地震局预测咨询委员会,它也会上报,国家局、台网中心也会考虑他们的意见。
  人家也不是坏意,老同志预报地震。面对这种情况,地震局内部也有不同意见。科学探索,还要鼓励各种手段。
  预防不能仅仅理解为预报
  《?望》:汶川地震前是否有前兆?
  孙仕宏:2月14日,都江堰发生的小震群是需要关注的一个事实,其实四川省地震局关注了这个事实。成都地震局的洪时中上电视辟谣。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有小震群社会出现混乱,出来辟谣,是有必要的。洪时中讲的具体内容,有些不怎么妥当。他本身没有能力作出这个结论。
  小震群有很多,2004年云南省出现小震群。意味着什么?另外一方面,对异常监测不到位,在程序上是有缺陷的。临震预报是地方省局应该做的。需要以后在工作上加以改进。
  韩谓滨:小震群,是比较重要的前兆。前边有小震,但后边是否就一定会有大震?地震预测是比较难,但是要特别重视。也不要以为一定有地震,但以后要引起注意。科技比以前进步了,但预报水平提高并不明显。在预报的环境方面,市场经济使人的思想多元了。
  《?望》:震前是否有宏观的异常?
  孙仕宏:震前有前兆。对前兆的认识水平不一,不能正确判断。这就是地震预报的现实水平。多数专家不能判断,个别专家有不同意见。
  前兆信息是可以多解的,可能是构造活动引起的。地震前,需要在这方面努力。现在按这种方式,可能很难。应该进行会商制度的改革,在现有水平上应该做得更好。
  震前的三个宏观异常,出现的时间间隔很长。潘正权报了宏观异常,这个上来了。但宏观异常,经常出来的,云南有时也会出现几个。
  何永年:地震,还是有异常现象,汶川地震以后调查事前有没有动物异常,证明是有的。5月12日中午12半左右,绵竹市土门镇向阳村的一个村民,发现震前水塘有鱼蹦。全村老少70个人都跑出来了。客观上有,但百分百准也不可能,不是那么简单。宏观异常出现,不见得有地震发生。镇江、浦东,也曾出现蛤蟆搬家。必须认识情况的复杂性,这需要进一步探索。
  《?望》:有人认为,中国地震局的主要任务是预防,而预防不能仅仅理解为预报。
  孙仕宏:这个是对的。预防、预报,是两码事。地震局成立之初,是搞预报的。我记得看到一个地震局成立时的中央文件,对地震局职责描述就是一句话,很简单。后来,工作范围扩展了。
  何永年:前几年片面宣传,我们一直讲,中国地震预报水平在世界是领先的。这反映了各级领导对地震预报的水平是不了解的。今天的关键是全面科学理解,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能理解为预报为主。预报不等于预防,科学上还不成熟。大量中外震例表明,国外注意建筑设防,有时只死很少的人。而海地,死了几十万人,就是建筑没有设防。
  智利1960年发生8.9级地震,也只死了800人。汶川地震也说明这一点,陈家坝小学七度设防,没伤人。安县桑枣中学,地震前把房屋加固了,房子也没倒。学生两分半钟,都撤到操场,一个学生都没伤。都江堰聚源中学,根本的原因是设防不到位。唐山地震,整个唐山是不设防的,六度区,按照当时来讲是不用设防的。
  “今天早上的台湾地震不是也报不出来吗?”
  《?望》: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吗?如何解读海城、唐山的青龙奇迹、松潘平武预报?
  孙仕宏:地震是可以预测了,如果不能,地震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难度非常大。地震是非常复杂的。板块内地震一发生,理论上很难解释。至少有一点,地震是有规律的,在空间集中,发生在特定的地区。时间有丛集性。某些时段,发生比较多。
  说地震不可预报,理由是地球不可入?人类大脑也不可入,不等于不可以观测;世界难题,不等于不可以预报;三要素预报是很有难度的,不等于地震不可以预报;天气预报,非得要精确几点几分下雨?
  1990年亚运会,预报北京会发生一个中等有感地震,起到了社会效益。没有预报哪一天,地点是北京地区,范围大了一点。但依据比较充分,起到了减灾实效。
  何永年:在一条繁忙的街道上一定会发生车祸,但是每一起车祸,不可能预报。这是地震学家顾功叙的观点。我觉得地震预报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在一个强震之前,应该告诉人们要预防。
  震前肯定有很多异常出现。因此,能不能把这些异常的表现特征抓住,不是一般的难度。可以也应该为之努力。
  但是,我总结在宣传上要掌握个度。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能全理解为地震预报。预报是预防的一部分。因为以今天的科学技术,对地球的认识,符合三要素的地震预报,要做到比较准确相当困难。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很困难。海地、智利地震,今天早上的台湾地震不是也报不出来吗?(日台湾花莲海域发生5.1级地震,当天震后何永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望》:有人认为地震虚报的损失很大。虚报的社会代价是必须付出的吗?以山西地震谣言事件为例,政府、公众如何承担这一损失?
  孙仕宏:(虚报的社会代价是必须付出的)这种评价不合理,不客观。做了二十次预报,只一次准确。当然不是好的。虚报不可避免,地震预报水平很低,地震是能预测,但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应该考虑的是这次地震报对在哪个方面。
  《?望》:有人认为,预报不过关,中国的下一个地震是不能预报的。是这样吗?
  孙仕宏:国外地震预报不开展,所以,我国地震预报部门也没有中国大陆以外的观测资料,无法作出预报。
  美国是不搞预报的,美国政府依据兰德公司的报告,比较研究纳税人的利益,在得不到效益的情况下,美国决定不搞地震预报。美国人认为现在地震预报水平不高,是不是从抗震来讲更为合理。但美国人并不反对中国开展地震预报。
  何永年:好像不是这一代人能解决的。对地球不太了解,地球半径六千多公里,人类只钻到12公里。地震复发周期长,地球历史46亿年,有较长历史记载的中国只有上下五千年。应该综合防灾,把房子弄结实了。一个思想误区在于只是指望地震局。地震应该探索,但目前更多的还是在科学探索阶段。
  防雷注意9个小窍门
  最近,佛山市气象台有关专家对昨日天气分析后建议,目前,佛山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要注意防御强降水、雷电和雷雨大风等气象灾害。春天天气多变,请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最新天气预告。雷雨天气该注意哪些防御措施,市民可注意以下的9个小窍门。据气象专家提醒:1、雷雨时节,不要停留在楼面上晾衣服、种花等;2、要注意关好门窗;3、应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4、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5、不宜在旷野中打雨伞,也不要高举球拍、锄头等物体;6、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7、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8、不宜快速开摩托车、快速骑自行车;9、人体遭雷击时应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法”。在抢救的同时最好快速通知医院来抢救处理。
  关于防雨,防风,防雷,防雹,防雪方面的常识和案例
  1 怎样预防风害?
  前面我们谈了我国几种主要的常见的灾害性大风。虽然对于它们还无法控制,但是人们在它们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首先,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是避免或减轻风害的生态工程措施。选择具有抗风性能强、 根系强大的树种种植成行、成网、成带、成片的防风林,能 起到抗风、护岸、防风固沙、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水源,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效益。我国盛产葡萄的吐鲁番盆地位于百里风区之内,自从营造了1300公鱼的防护林,70%的农田实现林网化后,严密的绿色长城使8-9级大风吹来也形成不了灾害。其次,准确的预报是防风的前提,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部门目前已能较准确地监测和预报热带气旋(台风)和寒潮大风等天气。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大风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防风措施,如将船只驶回港口避风,抢收己成熟的作物,赶回放牧的牲畜等,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大风带来的损失。另外,当有大风时,在一些风口要道应加强人员巡视;工程要考虑大风特点等,并且制定有关防风法规,以便避免或减轻风害。2 人工防雹主要采取哪些方法?
  为了用人工控制或干涉的办法预防冰雹,减轻灾害,目前人们根据雹粒形成的基本条件,提出两种设想,一是让过冷却水滴尽快降落,以断绝雹粒增长的原料;二是促使过冷却水滴尽快冻结成冰粒,增加雹粒个数,减小其体积,以减轻其危害。根据上述设想,目前国内外在人工防雹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催化剂防雹法,就是利用火箭、飞机或炮弹将碘化银微粒等催化剂撒人云中,促使云中冷却水滴变成冰晶。由于碘化银的微粒很多,使冰晶大量增加,从而使冷却水滴减少,不易形成较大的冰雹。另一种方法是炮轰法。就是利用土炮、土火箭或空炸炮等在云中或云下爆炸,有的是用高射炮轰击。炮轰防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如"打云头,云转向;打云腰,雹云裂;打云尾,防不住"。还有"打早不打迟。打头不打尾" 等。目前,我国有内蒙古、甘肃、新疆、四川、湖北等10 多个省(区)开展了防雹,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当然,人工防雹工作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所用的方法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防雹工作定会取得新的进展。
  3 怎样预防雷击?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每一瞬间都有雷暴在轰轰作响。据统计,全球每秒有近百次雷电奔驰落地。有人估计,危害最大的击地闪电,其电压可高达几千万伏特、峰值电流高达1 万安培,有时可达10万安培。雷暴虽然有巨大的破坏力, 往往给人们带来很大危害。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它的活动规律和造成危害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就可避免灾 害。①凡属高大建筑物、烟囱、电杆、旗杆、铁塔等都要装 设避雷装置。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防雷击。②经常加强对避雷装置检修,消除隐患。③在雷雨到来之前,关好门窗,避免因室内湿度大而引起导电效应。④雷雨时,躲在室内或汽车内关好门。⑤在室外不要站在高大建筑物、电杆、大树下及空旷地带躲雨。不要把锄头、铁锹等带金属器物扛在身上,更不能奔跑。不要在水面停留,如正在划船,要上岸。 在室内,要尽量远离电线、广播线,电话线、水管等容易引雷物体;打雷时,最好不要用电话。遇到雷雨天气时在山区和农村要将家用电器关闭,拔掉电源与天线插头,室外天线最好加装避雷器。
  4 冷雨,怎样预防?
  冷雨是指降雨时或雨后紧接降温、大风天气袭来,危害牲畜的一种灾害天气。当放牧中的牲畜,遭受雨淋后,雨水渗人毛层,湿到毛根,使体温下降,加上寒风袭击,易染疾病和死亡。据调查研究,当日平均气温在5°C以下, 24小时降温大于6°C,日降水量为5毫米或以上,风速大于8米/ 秒时,就可产生冷雨害。冷雨主要发生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牧区,青臧高原牧区东部次之。出现季节以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夏雨季甚少。冷雨危害程度因雨后寒风强度和出现季节而异。一般春未夏初危害最重。因此时正值牲畜脱绒换毛时节,加之越冬后膘衰体弱,御寒能力较低,遇冷雨后易死亡。其他季节冷雨危害较轻。
  怎样预防冷雨危害呢?主要是注意收听和使用天气预报,当冷雨来临前,将牲畜赶回棚圈,并适当采取防雨防寒措施。例如,-23日,内蒙古出现一次冷雨天气过程,巴彦淖尔盟一户牧民,听到冷雨天气预报后,次日停止放牧,下雨前把羊群赶到棚内,有的用被褥、羊毛苫等盖在羊身上,结果他家承包的数百只羊无一受损,而在外放牧羊群死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冷雨过程冻死10多万头(只)。另外,当正在放牧时遇到冷雨,来不及赶回棚圈时,可将畜群赶到沙窝地、高草地,以便保暖避风,减免损失。
  5 预防暴风雪?
  暴风雪是伴随寒潮或冷空气侵袭而产生的。目前人类虽尚无法控制,但是减轻或避免它造成的危害还是可以实现的。①从降低草场风速本身出发,种草植树,营造防风林带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实践证明,大力种草植树,营造防风林带可以增加地表覆盖率,能减小草场风力。且其效果随着护牧林年龄的增长,防风效益增加。据观测,风通过林网草场后,平均风速减少30%左右。由于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有护林草场比无护林草场的牧草产量可增产18- 38%。②草料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建立饲料饲草基地和草库伦,适时储草备料,抓好秋膘,平衡冬、春饲草饲料供应,以提高牲畜抗暴风雪能力。③在冬、春季草场上 建设透光保温的棚圈是防御暴风雪对牲畜危害的有效措施。 在放牧转场途中,利用避风向阳、干燥的地形,垒筑防风墙、防雪墙,有条件的牧场可修建接羔房、育羔棚等,对牲畜避寒防冻、减轻暴风雪袭击是行之有效的抗御办法。最后,要努力做好暴风雪天气的预报,并及时传递到牧民中。 特别是春季牲畜转场时,使牧民能在暴风雪天气出现之前把牲畜赶回棚圈,对老、弱、病牲畜做好防御措施,减少损失。
  6 预防积雪对畜牧业的危害?
  积雪对牧草的越冬起保温作用;早春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对春季牧草萌芽和返青是非常有利的;同时积雪又是无水或缺水的冬、春草场的主要水源之一,可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但是,当降雪过多,积雪过深,掩埋牧草时能形成灾害,即所谓"白灾"。为趋利弊害,保证畜牧业的稳产高产,一般可采取以下防御措施。①建立饲料饲草基地,储草备荒。积雪过厚造成的灾,实质上是牲畜的一种"饿灾"。因 此,开发草料资源,发展饲料工业,建立草库伦,围绕以冬草储备为主的草原基本建设,适时储草备料,是预防积雪危 害的根本措施。②加强棚圈建设。修建牲畜棚圈,使牲畜在积雪时有个安身之地,这是保证牲畜安全越冬渡春的重要条件之一。③加强牧区气象预报和服务的组织等工作,使广大 牧区能及时收听收看到灾害性天气预报,以便做好各种防灾、抗灾准备工作。④根据牲畜破雪采食能力,适当调整畜群结构。在各种牲畜中,马的破雪采食能力最强,羊次之,牛最弱。所以,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积雪较厚时,就应适当调整畜群结构,将各种牲畜混合编群,先放马,再放羊,后放牛,使各种牲畜都可采食。以减轻积雪的危害。
  7 预防霜冻的危害?
  霜冻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必须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 目前主要防御措施有两大类,即农业措施和物理方法。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的农业措施有:①种植耐寒作物,培育抗寒高产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促使作物提前成熟;采取先进的 栽培技术,提高作物的耐寒能力;③根据气象预报,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及早熟品种,避过霜冻危害时期;④设置风障或使用暖房、阳畦等进行育苗及栽培作物。
  关于采取物理措施和药物来提高气温、土温,避免或减轻霜冻的危害。物理方法主要有:①灌溉法:在霜冻发生的前一天灌水,保温效果较好。据试验,灌水后的作物叶面温度在夜间可比不灌水的提高1-2°C。②熏烟法:即燃烧柴草等发烟物体,在作物上面形成烟幕,使降温慢,并能增加株间温度。一般熏烟能达到增温0.5-2.0°C的效果。也可用化学药剂造成烟幕,提高空气温度。据测定,燃烧1公斤红磷可为5亩地防霜,提高温度1-2°C。③覆盖法:即用草帘、 席子、草灰、尼龙布覆盖,或用土覆盖,可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
  雷雨天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一、雷电天气如何自我保护 ?
  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雷击伤亡,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呢?据专家介绍,雷击导致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旷野,在建筑物附近和室内也时有发生。那么,怎样防范雷击的伤害呢?
  1、在建筑物附近和室内时,应注意以下4点:
  第一,不能停留在楼(屋)顶。
  日下午4时,广东河源市孙某16 岁的儿子在家看电视,因电视接收天线有故障,便跑到楼顶摆弄天线,一声雷响,不幸身亡。这是因为大多数雷击都发生在建筑物的顶部。
  第二,要注意关闭门窗。
  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大多数球雷沿建筑物的烟囱、窗户、门进入室内,在室内运动数秒钟便逸出,逸出时易引起爆炸。日早上6时许,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石灰窑村一姓张的村民一家4口正在睡觉,一球雷沿窗户进入室内, 接着发生爆炸导致房子起火燃烧,4岁的女孩、9岁的男孩和妻子遭雷击不幸身亡。
   第三 岳阳天气预报,在雷击时不宜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更应远离专门的避雷针引下线。
  日下午,北京市某派出所干警办公室遭雷击,正在打电话的副队长被击倒,室内触摸到金属物的人均被过了一下电。
  第四、不宜使用未加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
  1986年,湖南便有5 人在室内照明电灯和开关下被雷击身亡的报道。 日晚,辽宁省新民县某村4名妇女围坐炕上看电视,雷电由室外天线引入,造成机毁人伤。这是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2、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当人们在建筑物的外面时,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呢?
   第一、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日,湖北省南漳县民工在工棚中避雨时,一工棚内66人遭雷击,造成重伤14人,轻伤25人。由于低矮的建筑物都没有防雷设施,并且大都处在旷野中,是开阔地面上较高的突出物,容易吸引闪电先导。
  第二、不宜躲在大树下。
  当暴风雨来临时,一般人都会很自然地跑到大树底下去避雨,殊不知,往往是避过了雨淋却惹来了灾祸。1995年7月, 广东省遂溪县乌塘镇十多名学生在一棵大树下避雨遭雷击,当场击死2人,伤6人。
  第三、不宜在旷野中打雨伞等金属物体。
  日下午,江苏省大丰县某村顾某在棉田打起雨伞便往家赶,被雷击中不幸身亡,其身上衣服被打成几十块碎片,胸部和腋窝各有一小孔,雨伞只剩下架子。日上午,一对在广东中山市打工的河南籍夫妇冒雨骑车而行,经过一桥面时,突遭雷击,夫妇二人均被击死,当时坐在后座的妻子手持一金属柄雨伞,雷电由伞尖导下,自行车后轮严重损毁,水泥桥面都被打了一个深5厘米、面积近200平方厘米的坑。国外也有报道,有人在高尔夫球场在挥动球棍指向空中的瞬间遭受雷击。
   第四、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在农村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水面及水陆交界处活动频率很高,雷击伤亡情况也特别严重。日,广东省顺德市乐从镇某管理区三个小孩刚刚离水上岸便遭雷击,一名11岁的小孩不幸死亡,其余两个小孩倒在地上。
   第五、不宜快速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在雷暴天气时,开摩托车遭雷击伤亡的事件不断发生。开摩托车而导致雷击伤害的人可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摩托车速度快,冲一冲便可避过雨淋了,其实,摩托车再快也不能快过雷电。 日下午4时,广东省梅州市丙村一位姓谢的女中专实习生, 搭乘摩托车回家途中遭雷击身亡。
  第六、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雷雨天进行室外、野外的球类活动,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这已经被国外的许多雷击灾害实例所证明。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的一场足球比赛中,有4名球员遭雷击身亡。日下午7时,广东工业大学机电系的一群大学生冒雨在学校足球场踢足球,一声雷响,5日被击倒,其中2人被送医院抢救。鉴于户外运动的雷击事故,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组委会在法国主要足球赛场地安装了一大批先进的防雷设备。
  除了前边所讲的几点注意事项之外,我们还向大家提出如下建议:夏季外出郊游或生产,最好携带非金属的防雨用具,如塑料雨衣、木柄或塑料柄雨伞;旷野中避雷时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放在几米距离之外;打雷时避雨切忌狂奔,因为步子大了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就大,容易伤人;不要随便在楼顶或屋顶设置金属天线,包括晒衣铁线,万一发生了不幸的雷击事件,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为伤员或假死者做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
  二、个人防雷击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切勿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桅杆等尖耸物体。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10、不宜驾驶、骑行车辆赶路。
真正可以防紫外线----------我估计没人可以给你肯定的答案。
只能相信雨伞的说明。
满街都是卖雨伞的,可以去问问。。。。
至于价格,几十...
都有的.首先要看你喜欢什么样的职业.去职业培训那看看都有什么咨询一下都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前途.象职业培训的吗一般不是要求有多高的文凭.只要认识字可以动手做就差不多...
不能,手机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导致飞机导航系统受干扰。极易产生空难。
答: 1935年,在田汉被国民党逮捕根据田汉留下的歌词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
答: 散步,打电话给朋友,听音乐,戴上耳机,唱歌,思考,呼吸
答: 鹤岗吃喝玩乐go三月二十号介绍金门烧烤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音乐学院报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