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士的武功的境界是什么境界

书包网所收录免费小说、书友评论、用户上传文字、图片等其他一切内容及书包网所做之广告均属用户个人行为,与书包网无关书包网所收录免费小说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在本站留言,书包网会在24小时之内删除您的作品。谢谢!Copyright &
Beta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号-1《选修课德国史答案》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选修课德国史答案
选修课德国史答案
范文一: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1、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出处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释义 和:和睦; 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泰而不骄--解释:出处:1《论语·尧曰》:“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论语·子路》:子曰:“君子 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态度舒泰而不骄傲。也指有地位、有权势后不骄傲。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2.四端、四德四端即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四德即妇德: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妇女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女子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妇功:出嫁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做3、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 ,即“无状之状”的自然。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其本身。1 最高实体范畴;道法自然——这是 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方法论。 2 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准则--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4、心斋、坐忘“心斋、坐忘”出现于庄子。是用孔子与其学生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修行方法。 “心斋”的原文是“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者,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就是抛弃了感官,用虚无之心去对待万物。“坐忘”的原文是: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是通过废除肢体,停止思想。开窍而去真正感知宇宙,与道大通。“心斋”的境界是虚以待物,“坐忘”的境界是同于大通。“心斋”“坐忘”是庄子思想的基本范畴,其修养历程是由外而内层层递进的内省过程,主要内涵是虚静空明,终极目标是与道合一。5.兼爱、非攻“兼爱”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由儒家的“仁”和“礼运”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而来。”。“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墨子的“兼爱”还要禁止“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反对贵族、富人欺压下层民众。“非攻”反映了墨家学派反对发动不义之战的和平愿望.但他不反对“汤伐桀,武王伐纣”那样的“革命”战争,认为“彼非所谓攻,谓诛也”。二、孔子仁学思想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1.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仁者爱人”,这种爱是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爱人是仁之本的推衍和泛化,是从血缘关系中外化出来的一种认识,它的具体方法是“推己及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矣2.孝、悌孔子所说的仁,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而是有其心理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孝。3.克己复礼为仁仁的根本:“孝悌”。孝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孔子在这里首先说明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这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其次说明仁的一个特点,这就是求仁完全是自觉的,是由自己决定的,并不依靠他人。最后说明求仁的具体条目,达到仁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地符合礼的一种全面的道德行为。3.为仁之方“为仁由己”这是强调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为仁之方是强调实践仁爱思想要靠个人的自觉,要从自己做起,严于律己。 为仁之方包括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说,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即所谓“忠”。从消极方面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即我不愿他人如何对待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人,这就是所谓“恕”。忠恕的综合是为仁之方,也是仁的本身,所以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四、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假说的理论1.孟子强调的是人性善,是为了推广他的以仁治国的主张.而荀子强调人性是恶,是为了说服治理国家要与时俱进的主张,也就是推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的主张.2.两人都认为人性是先天的,孟子认为人性中善来源有待于后天扩充,而荀子认为人性善需要后天努力.孟子认为人性是人本来就带来的美好的天性,荀子认为人性只是人做为人的物性,美好的东西都是后天才有的.所以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则主张“性恶论”。孟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四端,四端如果能够发展起来就是仁义礼智四德.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由人们先天固有的本性决定的,并不是任何外力强加给每一个人的,所以它是不可改变的.孟子的性善论,不仅为他的仁政学说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为封建剥削制度下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做了论证.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定的社会一定的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应当遵循的标准.它不是先天的本性,而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荀子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性恶论,首先明确了善恶的含义.所谓善,就是一切行为都符合封建的道德规范;所谓恶就是破坏封建统治秩序.因此他认为,就这种善的含义来讲,在人性中是没有的,事实上人生来的本性就是恶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圣人,礼义制度和道德规范去引导人们.这种思想有唯物主义的因素,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孟子讲的性善只有圣人君子才能保持,而荀子讲的性恶只有圣人君子才能去掉.他们所谓的性善性恶的含义,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的标准.他们都有明确的阶级界限,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五、(一)中国哲学有六个特点:(1)、合知行(2)、一天人(3)、同真善(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二)中国哲学(文化)优秀精华1,天人关系上----天人合一;2,人人关系上----人际和合;3,知行关系上----知行合一。原文地址:
范文二:大学选修课《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中国通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
)A.三四千年
B.四五千年C.五千年
D.六七千年2.商、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C
)。A.陶文
B.甲骨文C.金文
D.小篆3.我国铁器开始应用于农业是在(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C. 西周晚期
D. 西汉时期4. 公元前342年,孙膑攻魏救韩,置魏大将庞涓于死地的著名战役是( C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5.康熙帝率兵粉碎了噶尔丹分裂祖国的活动后,清朝控制了( A
)。A、漠北蒙古
B、漠南蒙古
C、漠西蒙古
D、新疆地区6.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的是(
)。A、陈胜
D、项羽7.
713年,被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的是(
D )。A、骨力裴罗
C、尺带珠丹
D、大柞荣8.南朝末年,士族势力衰弱的根本原因是( D
)。A、皇帝起用庶族
B、皇帝利用佛教
C、士族庶族通婚
D、士族极端腐朽9.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点是(
)。A、涿郡
D、江都10.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政权,国号是( D
)。A、大蜀
D、大齐11. 1856年,英国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A )A.亚罗号事件
B.马嘉理事件
C.马神甫事件
D.曹州教案12. 1895年2月,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自杀殉国的北洋水师提督是:( C ) A.邓世昌
B.刘步蟾
C.丁汝昌 D.林永升13.在《辛丑条约》中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由列强派所驻守的地方是北京的:(
) A. 西什库
B. 紫禁城
C. 宣武区
D. 东交民巷14.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直、皖、奉三派,其中直系军阀的首领是:( C ) A.黎元洪
B.段祺瑞
C.冯国璋
D.张作霖15.
1926年蒋介石为篡夺军权,制造了(
)A. 中山舰事件
B. 马日事变
C. 整理党务案
D. “四一二”政变16.红军在遵义会议后完全跳出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的壮举是( B )A.飞夺泸定桥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越夹金山17.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解放军部队是(
)A. 刘邓大军
B.陈谢大军
C. 陈粟大军
D.陕北部队18. 1953年7月,中朝两军代表与“联合国军”代表签署《朝鲜停战协定》的地点是( C
D. 汉城19.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是在( A ) A.1965年11月
B.1966年5月 C.1967年1月
D.1968年10月20.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理论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 B
)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四项基本原则C.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D. 走群众路线1.我国奴隶制鼎盛时期是(
D、西周2.南朝时在数学方面为世界科学作出伟大贡献的数学家是( C
)。A、商高
D、郭守敬3.唐期科举中最受重视,容易取得做官资格的是( C
)。A、秀才科
D、明法科4北宋前期出现“交子”的地区是( C
)。A、浙江
D、江苏5.我国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对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是( B
)。A、《农桑辑要》
B、《农书》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6.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 C
)。A、抵抗东胡
B、扬名后世
C、防御匈奴
D、炫耀强大7.从汉武帝开始,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8.《九章算术》成书于(D
)。A、春秋
D、东汉9.北朝末年,( B
)统一了中国北方。A、北齐
D、西魏10.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的皇帝是( C
)。A、唐高祖
D、唐玄宗11. 1866年在福州创立船政学堂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是(C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胡林翼12.
翻译《天演论》,阐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的维新派人士是(
) A. 谭嗣同
B. 康有为
D. 刘光第13.辛亥革命时期,曾写作《警世钟》、《猛回头》的革命家是:(
)A.陈天华
B.廖仲恺
C.胡汉民
D. 黄兴14.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是在( C
)A. 1911年
B. 1913年
C. 1915年
D. 1919年15.共产党领导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 A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百色起义16.抗战时期在缅甸抗击日军,为国损躯的中国远征军师长是( D
)A. 史迪威
B. 张自忠
C. 佟麟阁 D. 戴安澜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任命周恩来为:(C)A. 内阁总理
B. 国务总理
C. 政务院总理
D. 国务院总理18. 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新式炸弹是(
A)A.原子弹
C.中子弹
D.洲际导弹19. 1966年8月初,给清华附中红卫兵复信,对他们的行动表示热烈支持的是(A
) A.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陈伯达
D. 张春桥20.1986年6月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教育的重要法规是( B )A.《教师法》
B.《义务教育法》C.《高等教育法》
D.《中等教育法》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流求隋朝时称今台湾为流求。隋炀帝先后派朱宽、陈棱、张镇周等到流求。从此,流求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2.《史通》我国第一部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专著。唐代杰出史学家刘知几撰。该书对过去的史书从体例、史料、文字到人物评价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批判,强调直笔,认为史学家须兼才、学、识三长。该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3.兴中会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反清革命组织。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在会员入会誓词中提出了4.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一个大规模的全线出击战,即百团大战。先后有一百多个团几十万兵力参加了战役。这次战役总计大小战斗一千八百余次,歼灭敌军2万余人,伪军陷入一片混乱。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威信。5.五·一六通知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16日,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 一六通知》)。通知撤消原文革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设文化小组并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撤消同年2月批转的《文化大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要求全党夺取文化领域的领导权;批判混进党政军及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指出1. 甲骨文2. 张骞通西域3.虎门硝烟4.百日维新5.改土归流1.商代的文字。现在已发现的商代的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今人称之为甲骨文;又因内容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2.西汉武帝时,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及其副使先后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把这些国家的情况介绍到国内,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3.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烟贩走私输入中国的鸦片迅速递增,烟毒泛滥成灾,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祸害。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后,采取各种措施收缴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率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收缴获的2万多箱,共200多万斤鸦片全部当众销毁。此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开端.4. 1898年6月,光绪帝在维新派帮助下,颁布5.明清时代在少数民族废除世袭土司,改为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元、明、清时,在云贵、两广地区推 行由少数民族首领世袭的土司治理地方的制度。明政府在平定一些地区的土司叛乱后,把土司废掉,改为“流官”,称为“改土归流”。清雍正时,云贵、广西总督 鄂尔泰积极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改土归流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同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由于土司的反抗以及封建官吏的粗暴蛮横,也出现过流血事件。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隋朝的府兵制答:府兵制原为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原为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不列入州县户籍;家属也随营居住,编为军户。隋文帝对府兵制做了 重大改革。军人仍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又与其家属一起编为民户,隶属于州县;有了固定的住处,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从事生产;同时还要按规定轮番到京城 宿卫,或执行其它任务。从此,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为兵农合—、寓兵于农的制度。2.简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答:(1)明朝的建立和富强,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巨大的物质保证。(2)我国自秦汉以来就与南洋有密切的关系,为远洋航行提供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和航海人员。(3)造船技术的发达。(4)过去曾有人根据自己在海外的见闻写成书示之于众。如汪大渊的《岛夷志略》。3.长征胜利的意义答:(1)宣告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消灭红军的企图彻底破产。长征变失败的退却为胜利的进军,开辟了革命的新局面。(2)纠正了4.简述“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教训答:1.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答:(1)建立“中朝”,做为决策机构,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的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2)设置“刺史”,以监察地方。(3)颁行《推恩令》和《附益法》,用众建列侯的办法分割诸侯王国的疆土,不许诸侯王招纳宾客,限制诸侯王政治势力的发展。(4)严刑峻法,重用酷吏。2.略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内容。答:(1)整顿吏治,始班俸禄,惩治贪污。(2)实行均田制。(3)实行三长制,以其作为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治制度。(4)实行户调制,废除九品混通制。(5)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统治。(6)改易习俗。改穿汉服,在朝廷上使用汉语,以洛阳为籍贯,重定门第等级。3.析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英《南京条约》在日签订(亦称《江宁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内容是:(1)五口通商。准先英国人及家眷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并允许英人在五口地区贸易通商。(2)割让香港。自此以后,香港成了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军事和商业基地。(3)勒索赔款。赔偿英国的款项总数为二千一百万元。(4)关税协定。中国海关如要增减进出口货物税率,需经双方同意。(5)废除公行。英国商人可以通商口岸与中国商人进行自由贸易。4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者。(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3)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道路。(5)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途。四、论述题(20分)简评洋务运动答: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官僚,在外国入侵与国内农民起义双重打击下,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维护和 巩固封建制度的一种自救运动。其内容以练兵和兴办军用、民用工业为中心,包括洋务派官僚所进行的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及外交 等各方面的活动。洋务派没有脱离封建地主阶级本性,仍代表腐朽落后的地主阶级和封建生产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进行政治制度上的改革,决定了洋务运动 不可避免地归于破产。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便利了清王朝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持自己的封建统治,维持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秩序。由于洋务派 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些人对外妥协投降,以及洋务派所办近代工业自身的各种严重弊端,军用工业、新式海军都没有真正起到抵抗侵略的作用,民用工业也没有真 正抵制外国的商品倾销。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生产,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略述“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派别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答:(1)社会背景:①文化教育开始普及于民间。②人们对于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各有自己的态度和主张、愿望和要求。这是产生“百家争鸣”的阶级基础。③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并“皆有所长,时有所用”,成为各阶级在思想上的代言人。而各国的封建君主对各家亦是“兼而礼之”。由于不主一家,并允许各家之间展开相互的批判和论战,便出现了“百家急鸣”的局面。④礼贤下士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使各个学派有了发展的机遇。(2)当时主要的派别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在思想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儒家:春秋时代表人物是孔子,其主要言论被弟子辑录成《论语》一书。战国时代表人物为孟子,主要学说多收在所著《孟子》一书中,荀子的主要学说多收在所著《荀子》一书中。道家:春秋时代表人物是老子。相传其写了《道德经》,但该书约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著有《庄子》一书。墨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一书基本上保存了他的思想。法家: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和申不害,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阐明他的思想和主张阅读详情:
范文三:选修课中国围棋史话答案人大中国围棋史话答案一、选择题:1. 清代三位棋圣:黄龙士,范喜平,施襄夏2. 五部古典文献:左传,世说新语,晋书,艺经,三国志 3. 围棋文献:棋经十三篇、《棋决》、《忘忧清乐集》4. 围棋四大家: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林家5. 日本七大新闻棋战: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十段战、王座战、天元战、碁圣战二、名词解释1.当湖十局①当湖十局,我国清代围棋国手范西屏、施襄夏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在浙江当湖下的十盘对局,体现了当时围棋的最高水平,十局棋谱是围棋艺术的宝贵财富。从棋局看,可说是出神入化,景象万千,关键之处杀法精妙,惊心动魄,将中国围棋的传统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湖十局”不仅是范、施的绝诣,也是我国古代座子制的巅峰之作。反映了我国棋艺水平当时所达到的最高境界。3. 吴清源时代出身:吴清源出身贫寒,但天资过人,11岁时就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的棋客,并以“围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13岁在国内无敌手,14岁东渡日本,师从濑越宪作,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贡献: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吴清源却在日本所向披靡,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他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吴清源定式,晚年又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他还提出“二十一世纪围棋”概念,提倡二间挂等余地更大的序盘下法,拓宽了棋手的思路。新布局法:吴清源20岁,与木谷实共同创造了《新布局法》,基于稍损局部以图大局的想法创了围棋新布局法,打破了以前“金角银边石肚子”的观念。吴清源不但在布局方面做出了思维突破,而且还在定式的下法上进行了大胆革新,独创了许多吴清源定式。其中尤其以大雪崩内拐定式最为令人震撼。争棋: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吴清源在十次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同时代最顶尖的七位高手,并把所有的对手打到降级。吴清源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被誉为“昭和棋圣”,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5. 中日围棋擂台赛始于1984年,是中国和国外开设的最早的围棋对抗赛。该项赛事由日本NEC公司资助。至1997年,中日围棋擂台赛共进行了11届,结果中国队以7:4获胜。比赛规则:最初由两国各派8名选手,各设一名主帅,采用打擂台的形势,决出最后的胜负。该项赛事于1997年被取消,改由中日两国围棋赛冠军进行三番棋对抗赛(中日围棋冠军赛)。首届比赛,先有中国江铸久过五关,逼出日方副帅“超一流”小林光一,但小林随即来了个斩六将,将中方主帅聂卫平请出。聂卫平面对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三大“超一流”高手,将三人击败,创造中国棋手首次击败日本“超一流”的纪录。第二届比赛中,岁然中方整体实力不济,聂卫平力挽狂澜。中日围棋擂台赛对中国围棋的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围棋而言,中日围棋擂台赛是一台播种机,它在中国的民众中播下了无数的围棋种子,使中国的围棋人口在短短几年内翻了两番,大量的青少年涌入围棋殿堂,孕育了下一代围棋人才。在最初的三届比赛中,中国棋手聂卫平保持九场不败的纪录,并使中国队力挽狂澜,连续击败日本超一流棋手,夺得了头三届比赛的胜利。聂卫平也因此被封为“棋圣”称号。三、简答中国围棋近代衰落的原因在近代面临衰落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概从以下四点讨论:首先,围棋与国势有很大的联系。王蕴章在《天香面砚室弈选·序》中说:“降至陈、周,世变稍稍暗矣。士或怀才不得逞,则奔走为衣食计,手谈坐隐,余事蓄之,”较深刻地揭示了棋事衰落与世事败坏的关系。道光年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帝国主义国家的欺凌掳掠,使中国沦为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很多读书人面临满目疮痍的国家,忧国忧民,没有心情下棋。而时局动荡,很多文人食不果腹,不得不为生计奔波,而围棋又不能带来收入。显然,人们对围棋的热情和太平盛世相比相差甚远。其次,中国围棋一直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自明清开始,我国一直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固步自封,自高自傲,忽视了国际间的应有的交流。围棋的规则、制度也一成不变,一直沿袭着旧传统,很少有人能够提出新的围棋的理论。然而,与此相反,围棋传入日本后,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取消了座子制,布局变得变幻莫测,推进了围棋的发展。当日本围棋走向巅峰之时,我国棋手丝毫没有危机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第三,围棋兴衰与天才是否存在也有很大关系。一个领域内,天才的传奇故事,强者与强者间巅峰对决,往往能吸引人们的空前巨大的兴趣。自黄龙士、施襄夏、范西平离世后,再也没有天才出世。而围棋的兴盛离不开天才的诞生。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虽然我国实力整体较弱,但作为围棋天才的聂卫平力挽狂澜,夺得冠军,激发了无数国民学习围棋的热情,开启了中国围棋的新篇章。而当时的晚晴,再也没有能与盛清时期四大家相提并论的棋手,更没有能够横扫天下的奇才。第四,围棋的兴衰也与国家、政府的扶植有很大关系。在清朝,围棋作为传统文化,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翰林院的棋待诏,仅仅在陪皇帝游戏,没有当成一门技艺来发展和传承。然而,在日本,在中国围棋还纯业余的时候,日本的幕府时期,就已经有了专门的职业围棋官员和以围棋为生的棋手。德川幕府时,建立了名人棋所,为棋艺高超的棋手发放俸禄,并建立了竞争、淘汰机制,这样的机制和体制下,围棋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样,我国围棋的复兴,也没能离开国家体制的帮助。阅读详情:
范文四:大学选修课国际关系史作业的答案一、简述国际关系理论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派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它们各自在国际关系实践中的价值。(30分)答:1、理想主义:认为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利益可以调和;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公众舆论也可以确保世界和平。理想主义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国际社会对自由、平等、人权等问题的关注;促进了国际社会的机制化。负面:⑴它将维持世界的希望寄托在道德、法律和正义上过于理想化,未免太不现实。⑵忽视权力在国际关系的作用。2、现实主义:人性本恶;国家是国家体系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强调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道德和有关的价值概念是相对的;维护国际和平最好的方式是依靠均势。现实主义的积极作用:⑴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系列的研究框架。如权力、利益、均势等。负面作用:对国际关系的现实过于悲观,加剧了国际社会不证自明的无政府状态。现实主义所强调的均势思想往往成为帝国主义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会遭致非正义战争的爆发。过分强调权利和政治而忽略了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二、简述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及其价值。(20分)答:1、建构主义认为人、组织或国家的行为都是社会建构的,并不遵循一个不变的秩序或原理。建构主义包括:一是人类的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的主流观点塑造成的,而不是由物质力量驱使成的;二是社会舞台上出现的角色受到的影响来自于他们的身份和兴趣、而不是本性。三是权力和利益是国际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但是权力和利益之所以起作用是受到在文化环境中建构起来的观念的影响。文化不仅是行为者行为的原因,更建构了行为者,因此文化既有因果作用,也有建构作用。2、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的价值:建构主义强调文化,也就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国际关系理论来说是有开创性意义的。其一,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建立公正、合理、互利的国际新秩序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其二,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加强和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互信,有利于树立新安全观。其三,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环境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三、简述维斯特伐利亚体系在国际关系史上的历史地位。(20分)答: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1、它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和约扩大了的德意志帝国选侯、邦君和各邦的主权。事实上是对主权国家的存在及国家享有主权的确认。2、和约的签订开创了以国际会议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和约涉及领土划分及赔款、宗教等复杂问题。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有效地处理了这些问题。这就为和平商议、协调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3、对违约国家可以实行集体制裁。和约初次规定了缔约国不得破坏和约条款,对违约国家可以实行集体制裁4、它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5、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约促成了现代国际法体系的诞生。和约建立了国家之间关系的新秩序,标志着欧洲近代外交史的开端。四、简述俾斯麦体系的建构及其评价。(30分)答:(一)、俾斯麦体系建立的背景:德国的统一,打破了得欧洲旧有的均势格局,德法矛盾是焦点。法国的目标是寻找反德同盟,推翻《法兰克福和约》。俄国就是潜在的盟友。而俾斯麦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孤立法国,构建了一个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集中全力巩固和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也已取得的霸权地位外交。(二)、体系建立的过程:俾斯麦首先争取的是俄奥两国,因此德奥俄合作最先开始。1873 年,俄奥签订《兴勃隆协定》,德加入《兴勃隆协定》协定。俾斯麦促成了俄、德、奥第一次三皇同盟。 年俄土战争爆发。近东危机和柏林会议使俄德奥三皇同盟分崩离析。为了继续控制欧洲局势,俾斯麦开始采取正式结盟政策。1879 年 10 月德奥签订《德奥同盟条约》,德奥同盟建立,德奥的接近使俄国担心被孤立,于是主动与德奥订立一个条约。1881 年 6 月,德奥俄签订《三皇同盟条约》,新的三皇同盟建立。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建立,以及1883年的德奥罗同盟。卑斯麦建立起一个以德国为核心,包括德、奥、俄、罗等国在内的结盟体系。为了进一步牵制法俄力量,阻止两国结合,俾斯麦又通过《三国同盟体系续约》,英、意、奥两次签订的《地中海协定》和俄德《再保险条约》,至此完成了俾斯麦体系的调整,进而促使俾斯麦体系的最终完成。(三)、俾斯麦体系的评价:1、保证德国的安全,提高了德国在欧洲的地位,一段时期内德国成为欧洲的政治中心。2、俾斯麦外交政策推行的二十年间, 欧洲进入了不稳定的三极均势格局时期。“三极”是指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为一极、被孤立的法国以及光荣孤立的英国各为一极。使德俄、德英矛盾保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俾斯麦体系维持了欧洲的均势, 保证了德国的安全与稳定, 也为 19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3、推迟了法俄结盟的时间4、俾斯麦体系的局限性:首先,体系也包括联盟与反联盟, 各国关系错综复杂, 各参与国互相猜忌, 致使体系内危机重重, 难以长久地维持。其次, 俾斯麦在构建大陆同盟体系时, 处处把德国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地位, 如德俄、俄奥之间的利益和矛盾没有真正解决,造成这就导致了这种大陆同盟体系的不稳定性。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只是一种拖延问题的权宜之计,这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最后,这一体系的太过于依赖俾斯麦的个人高超的外交能力。一旦俾斯麦离职、死亡或有什么变故,这个体系就面临危机。随着威廉二世的继位、俾斯麦的下台,德国的对外战略开始实行“新路线”政策。主动放弃与俄国结盟。1894年,法俄同盟成立,标志着俾斯麦结盟体系开始瓦解。欧洲出现了以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相互对峙的局面,而一战的爆发使俾斯麦结盟体系彻底瓦解。阅读详情:
范文五:审美文化史选修课答案[第01讲]
绪论:文明与文化作业:请阐述你如何理解“文明”与“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一元与多元之间的辩证关系。文明是思考复习题:分析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多元化文化的优缺点。中国如何应对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优缺点(1)中西合璧(2) 西方就是彻底的西方,传统就是彻底的传统[第02讲]
艺术、审美、文化三题(上)作业:为什么“艺术”也是生产力?思考题:请谈谈学习“审美文化史”的意义。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为主旨[第03讲] 艺术、审美、文化三题(下)作业:谈谈艺术审美对 “人类终极关怀”的意义思考题:为什么说文化也是一种资源不同地区的文化 、不同文化的地区, 对我们的生产效率产生影响是不一样的[第04讲] 儒、释、道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作用(上)作业:从符号学角度出发,谈谈儒家与道家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的特殊意义。思考题:儒学对中国艺术史的影响体现在那几个方面?文化的意义,道德,礼教,仁义[第05讲] 儒、释、道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作用(下)作业:阐述佛教在传入中土之后的“重构”努力,及其这种努力对中国古代艺术境界论的独特影响。佛家的重构: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佛教在产生之初也是以一种批判和解构的姿态出现的,只是其批判和解构的对象不是代表宗法制度的儒家,而是代表种姓制度的婆罗门教。
这种“重构”的努力是多方面的,为了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佛家在追求“涅槃"的同时却又发扬了婆罗门教的轮回思想;为了给轮回的思想提供理论根据,佛家在否认自性的同时却又承认佛性的存在。影响:如果只承认空而不承认色,就不可能有辉煌的寺庙、优美的佛像、动人的壁画、曼妙的音乐;反之,如果只承认色而不承认空,这些艺术作品也就会流于感官的享受和刺激,从而失去佛教的内涵和意义。思考题:阐释儒、释、道对中国审美艺术产生了哪些影响,呈现了哪些审美特征?影响:儒家从维护文明秩序的角度出发,以建构的方式来装点逻辑化、秩序化、符号化的美学世界;道家从反抗异化现实的目的入手,以解构的方式寻求着一个非逻辑、非秩序、非符号的审美天地;佛家则从人生觉悟的高度出发,以重构的方式创造一种具有深度模式的审美意象。特征:儒家的努力是一种从无到有、由简而繁的过程,其追求的是充实之谓美、不纯不粹之不足以为美的境界。道家的努力是一种删繁就简、去蔽澄明的过程,其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境界。佛家的努力是一种外繁内简、似有实无的过程,其追求的是明心见性、因色悟空的境界。[第06讲] 彩陶绘饰中的生殖意味作业:史前时代彩陶绘画中常见鱼蛙鸟纹饰,试论其中可能蕴含的生殖崇拜意味。1.史前彩陶
彩陶绘饰中的鱼蛙鸟占据了整个彩陶文化的中心画面。2.人面鱼纹彩陶盆 鱼之灵 蛙纹彩陶盆 蛙鱼纹彩陶盆 鱼鸟纹彩陶葫芦瓶 鱼鸟纹蒜头瓶
鱼蛙鸟变形图
鱼-直线纹-扁菱纹-三角纹
鸟-螺旋纹。3.远古造人文化都与卵生有关
神话传说中的蛋卵意象 蛋卵与生殖的关系 鱼蛙鸟都是生殖力很强的卵生动物 鸡子、鸟蛋、鱼籽、蛙卵、种子...
日鸟神话 鱼蛙鸟图纹中都有蛋卵
物我不分、以己推物、万物有灵的时代
睡梦、疾病、幻觉--灵肉分离--灵魂思考题:联系“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等原始信仰, 分析其中的可能蕴含的生殖崇拜意味。图腾,原是美洲印第安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亲族。原始人基于万物有灵观念,往往认为自己的氏族和某种动物、植物乃至自然物之间有亲缘关系,认它们为自己的祖先和来源,这种动物、植物。、自然物就是这个氏族的图腾。这个氏族便已这个图腾命名,作为氏族的标志。生殖崇拜与图腾崇拜 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认为祖先是物 认为是自己的女祖先感应了某种物之灵而孕
殷商以殷鸟为图腾
鹳衔鱼纹彩陶缸 鸟大鱼小 是表示鸟氏族吞并了鱼氏族
鱼鸟纹彩陶葫芦瓶 鱼鸟纹蒜头瓶 有可能是两个氏族通婚的象征[第07讲] 商周青铜艺术审美风尚的变迁作业:在审美文化背景下分析商代青铜饕餮的狞厉之美特征是殷人崇神尚力的物化形态,给人以威慑、压迫、敬畏之感的效果,是殷商艺术所独具的更集中的形象。就装饰纹样而言,它是兽面形象的总称,具体又有多种形式,有的分别以牛羊为原型,主要截取其首足部分,经过夸大尖角、巨目、獠牙、利爪而成。更多的是一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拼成一个正面的饕餮,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呲牙咧嘴、利爪大张的状态。口中含着头人的凶兽则是真正具象化的饕餮,青铜饕餮以其繁密、混合、极尽雕饰之工的效果,把人们殆尽一个怪异神奇、眼花缭乱的世界思考题:1、在审美文化背景下分析周代青铜艺术呈现的文质彬彬特征。在器皿里面,内刻有整齐的铭文。雕刻的纹饰朴拙写实、平和温顺。2、从审美文化背景分析商周审美趣尚变迁的原因。商器饕餮的“狞厉之美”。商代铜器全身布满图案,并且没有那么写实。周代的青铜器文质彬彬,商代青铜器朴拙写实,平和温顺殷人尊神的具体表现:隆重的祭祀,重占卜,人牲,人殉、人头祭。帝俊是至上神,帝喾是祖先神,夔是二者合一的图徽。殷商至周文化最大的变迁反映在青铜器上。[第08讲] 秦汉之际的大美景观作业:秦汉之际的审美风气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大 :规模、体积、力度多 :数量全 :种类、门类、方面思考题:从秦代西汉的造像、乐舞、汉大赋的审美特征出发,分析这种审美风气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秦的造像又高又大,壮观;西汉造像环境宏阔、体积巨大、种类繁多,雄厚。 乐舞特点:声音大、力度强、规模大、种类多汉大赋:大、多、全 1、“大一统”与秦汉之际的外向眼光和阔达胸怀,人们视野是开阔的,思维是统一的继暴秦后,第二个中央专制集权大一统的大汉国家建立,吸取了前朝统治者灭亡的经验教训,通过一段时期的休养治理,工商业经济日益繁荣,国势逐渐强盛,政权更加巩固。同时对外交流的频繁开展,开阔了人们的地理视野。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于是空前兴旺发达起来,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统治者迫切需要颂扬他们的文治武功,需要文学家和文学作品来润色鸿业"为他们歌功颂德,以满足他们精神要求。[第09讲] 自我超越与“魏晋风度”作业:分析“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文得自觉”然后“人的自觉”,自我超越是主体人格的自我化,本体化,个体的人向自我、人性、真情、自然的回归,即个人自我的觉醒。个体对伦常、名、理发、俗规、节操、功业等外在价值目标的疏淡、超越。 原因:社会政治:魏晋之际,险象环生,社会混乱黑暗,一方面给人以恐惧感,另一方面使人们对王道理想、皇朝权威、正统道德、伦常秩序被怀疑被否弃社会阶层:门阀士族,相对独立,冲击皇权社会意识层面:玄学崛起,儒家独尊的结束思考题:分析“魏晋风度”的形成与魏晋时期自我觉醒、超越礼俗的文化追求的内在关系。魏晋之际是文的自觉的时期,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人的自觉,个体意识逐渐觉醒, 出现了自我超越,“文得自觉”然后“人的自觉”,自我超越是主体人格的自我化,本体化,个体的人向自我、人性、真情、自然的回归,即个人自我的觉醒。 个体对伦常、名、理发、俗规、节操、功业等外在价值目标的疏淡、超越。[第10讲] 儒、释、道对唐代诗歌的影响作业:儒、释、道对杜甫、李白、王维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并呈现出怎样的个性特征?从创作过程上看,杜甫依靠的是勤奋,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李白仰仗的诗天才,是“灵敏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王维则是凭借的是悟性,是“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从创作结果来看,杜甫以功力胜,所谓“为人性癖枕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以激情胜,所谓“笔满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王维则以境界胜,所谓“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杜甫善凝聚、善浓缩,能将包罗万象的世界汇集成只言片语,李白善渲染,善夸张,能把微小的事情搞得轰轰烈烈,王维善隐藏,善含蓄,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思考题:杜甫、李白、王维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各自的生活阅历有什么关系? 杜甫受儒家的影响(安史之乱)他的诗主要不是面向自然的,而是面向社会的,不是抒发个人的理想的,而是描写时事苍生的,他的“民本思想”使之有了“忘我境界”在那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时代,他能够以一种真正的“仁者之心”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化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能以“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立场来痛斥人间的不平。沉郁顿挫的忧患意识李白受道教的影响,游览山川,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奇异的夸张,常常语出惊人、行文跌宕,其中一些作品带有明显的游仙色彩,显然手道教的直接影响。放荡不羁王维的母亲是个笃信禅宗的佛教徒,王维本人在六祖圆寂之后亲笔撰写过《能禅师碑》和佛教有很深的关系,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方净土,借助佛家的修养而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第11讲] 宋代的教育与审美文化作业:。宋代的审美文化具有什么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独特时代风尚的原因。 1书院出现,四大书院2服装学子直裰,女士裙子加长衫都体现出文雅的气质3五大民谣:定窑(白瓷)、龙泉窑(青瓷)、哥窑(碎瓷)、汝窑(青)、钧窑(绚丽)4绘画:题材多样,不再以人物为主。有意蕴,充满诗意。5宋词:派别众多,李清照的婉约和辛弃疾的豪放等。宋代是一个强势和弱势非常明显的时代。弱在军事,科技、文化发达。印刷私学以及大量的书院的出现,四大书院各有名师。思考题:谈谈宋代的教育对审美文化的影响。宋代教育是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的需要发明了活字印刷,出现了私学,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从而带来了科技,手工艺、商业等整体的发展。[第12讲] 元代青花瓷的文化意蕴作业:元代的审美文化具有什么的鲜明特征?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理想?
答:鲜明的游牧名族特点统一的多民族的大融合思考题:分析元代青花瓷形成多民族审美元素融合的原因。首先,元朝军事上极其强大,不但统一了中国的全境,不仅带来了我们国家境内多民族的一个多元混合同存共居的局面,也带来了北方,西部,南方,这一点是过去没有达到的。而且成杰思汗到达过欧洲,这一块地方便的非常畅通,文化在中西的这个通道也是非常的畅通。在这个基础上中西的交流也逐渐的发达起来了,随之,中国的文化也就传入西方,所以元代的青花瓷很受外国的青睐。[第13讲] 明代的文化转型与审美新变作业:为什么说明代的审美风气既有保守复古的一面,也有趋新和叛逆的一面? 思考题:阐释明代后期的奢华、时尚对文化的嬗变起到的开启性作用。作业:明代社会处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渡状态,一方面封建制度、统治思想走向僵化、保守,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高度繁荣。这两方面的原因互相交织,导致了既有保守复古的一面,也有趋新、叛逆的一面。 思考题:明代中后期文化充满矛盾与冲突。从十六世纪(即正德初期到万历中期)开始,兴盛的商品经济,对以往的传统文化产生明显的冲击。一是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二是加剧了政治腐败;三是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四是对思想道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逐利拜金、去朴从艳的影响下,传统社会道德收到冲击,一切以金钱为中心。[第14讲] 清代的文化集成与审美大观作业:从绘画和建筑入手谈清代的审美文化具有什么明显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思考题:分析清代审美文化特征形成的内在原因。作业:绘画方面:清代初期的绘画特点:以顺治以及康熙初年为中心的绘画史学,一方面随着明清的改朝换代,政治因素的影响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画史著述的内容上,多为近现代史(明代断代史)。是受明末绘画史学传统与清初逐渐形成的较为强烈的存史意识的双重影响;清中期的绘画特点:康熙后期至雍乾是清代绘画传统的形成时期,也是它的繁荣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史籍从数量到体例形式上都较以往极大丰富,在清代断代史籍的写作、官修绘画著录、独特绘画门类专史等领域具有开创性。清代晚期的绘画特点:清代末期的绘画以嘉庆道光光绪为主,可以“增其新而添其旧”概括之。这个时期著述非常丰富,记录更为详细,绘画:前期,复古派居于画坛主流,代表是江南的“四王”,清代画坛还存在着一支反传统画派,清初有"四僧”,乾隆,嘉靖时期有"扬州八怪”,声势之大,足与复古派相抗衡.他们反对宗尚古人,主张自主性情.建筑:建筑风格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宫殿式建筑;另一个就是园林建筑.宫殿式建筑理性、秩序、权势的象征。代表了儒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园林建筑则与之相对,尚自然、淳朴、自由,表现了与自然山水相亲近的审美倾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道家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清代的园林讲究“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讲究朴素,同时也存在的提名楹联的存在。阅读详情:
范文六:选修课化学史大题答案波义耳的重大贡献与名著是什么?? 重大贡献:给化学元素提出了科学的定义,“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恩格斯)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发明了减压蒸馏器,最早使用有刻度的仪器来测定气体和液体的体积.在大量的气体特性实验中总结出著名的气体定律-----现称为波义耳定律.? 石蕊试纸即波义耳的发明? 墨水的发明? 发现硝酸银的性质:白色的硝酸银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黑色。为后来把硝酸银、氯化银、溴化银用于照相术上,做了先导性的工作.? 磷的研究:波义耳指出:磷只在空气存在时才发光;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白烟,这种白烟很快和水发生作用,形成的溶液呈酸性,这就是磷酸,把磷与强碱一起加热,会得到某种气体(磷化氢),这种气体与空气接触就燃烧起来,并形成缕缕白烟。 名著:《怀疑派化学家》炼丹术与炼金术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炼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 炼丹术与炼金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炼丹术通常指的是炼制长生不老丹药.? 主要目的是乞求长生不老之药,炼金术通常指的是将贱金属转变成贵金属,主要以乞求财富为目的,着眼于点石成金。? 原因:炼金术注重于元素之间的转化以及了解物质的性质,为化学这门学科打下了基础。尽管炼金术有其荒谬的一面,但从炼金术中,人们发现了一些金属元素和化学反应,也完成了不少化学转变,积累了某些化学知识和一些实验方法与手段。所以说炼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什么是“燃素说”?由谁提出?如何客观评价“燃素说”?? 用以解释燃烧现象的学说就是"燃素说",它由贝歇尔、施塔尔提出。? "燃素说"几乎解答了当时生产实际和化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全部理论问题。它取代了炼金术思想在化学中的统治地位。正是从这点看,它有仅是必需的,而且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然而,"燃素说"虽是化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但它毕竟是一种错误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它便漏洞百出。为什么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为什么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球形的质点,强调原子的重量,认为不同原子的体积不同,尤其是重量不同。而以往的原子论认为各种原子的本质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它们的形状。此外,道尔顿还把元素概念同原子概念结合起来,从原子学说演绎出倍比定律,用实验证明这一定律,使原子学说有了实验基础,可见,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与以往的原子论有着本质区别,因而是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
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它为以后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促进了化学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化学全面、系统开展的新时期。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所以,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蔡伦、葛洪、李时珍的历史贡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古代化学没有发展成为化学? ? 历史贡献:蔡伦是古代良纸的监制者和推广者。葛洪是晋代著名炼丹家。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其中《抱朴子内篇》是他的主要炼丹著作,.包含许多化学知识,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留下了较完整可靠的炼丹资料,对研究古代的炼丹术具有一定意义。?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世称“医中之圣”。著《本草纲目》,著作里记载着许多矿物化学知识, 对无机药物进行了分类。 对金属与非金属单质,一些化合物的性质和制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做了详细的记述。对金属和合金也做了区别知识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水平。? 中国古代的化学炼丹术和炼金术在实践中屡遭失败,炼丹术在中国逐渐让位于本草学;炼金术在欧洲转移到冶金化学和医用化学方面。而在中国主要是为了研究长生不老,炼丹是主要的,他们只是在炼丹的过程中出现了化学,并没有特别的去研究。所以,没有发展成近代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提出与发展中,许多杰出科学家做出了贡献,试列出他们的名字与贡献;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何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 1789年拉瓦锡发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元素表》,? 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提出“三元素组”规则? 1862年法国化学家尚古多创建了《螺旋图》? 1863年,英国化学家欧德林发表了《原子量和元素符号表》? 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发明了“六元素表”,?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发现“八音律”? 1869年门捷列夫制出元素周期表并对化学元素周期律做出比较完善的解释? 元素周期律不仅在化学上有重大意义,而且在物理学上也有重大意义,它是把化学和原子物理学联系起来的纽带。元素周期律还在哲学上有着重大意义,它用科学事实证明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客观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它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在哲学、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哲学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从自然科学上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把元素纳入一个系统内,反映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曾经认为元素是互相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支撑我国民族化学工业的两大支柱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有何贡献?? 范旭东、吴蕴初? 范旭东,杰出的化工实业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30年代,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我国化学工业的先导者? 开拓纯碱工业的爱国志士? 发展实业 ,功在中华? 化工科学研究的先驱? 吴蕴初研制成功“味精”? 创办我国第一家氯碱厂? 创办合成氨及化工陶器厂? 氯碱工业挺进大西南重视科技事业积极培养人才苯环结构学说有何意义?简述其提出年代前后煤焦油工业(染料、医药、炸药)的发展概况。(自己写吧)阿佛加德罗、拉瓦锡等均学习法学,却因兴趣而改行,终有大成,这些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看兴趣、学业、职业和成就的关系?人生经常因为种种原因,面临学业、兴趣、职业的困惑,你将如何理解?(同上)如何评价戴维的一生?他人生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启示?? 戴维热情奔放,年轻时就做出了不少惊世之举而成为举世瞩目的化学家。他擅长演讲,而且十分勤奋,先后在电化学、建立酸的氢学说、发现碘元素、发明矿用安全灯、创制电弧灯等方面做出贡献。后又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出任皇家秘书。总体来讲,戴维的一生在事业上很辉煌。在健康,婚姻等方面由于全身投入科学事业,所以不如人意。? 他成功源于他的"天资 + 勤奋 + 机遇",他的失败则由于他过度的虚荣心。虚荣心可以有,但不能过度。阅读详情:
范文七:【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9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含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4高中历史 第9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1、课前导学(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原因: ______.2、表现:1)农业:① _____改进, _______提高,兴修水利; ②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加;③适应 种植发展; ④ ____得到发展。2)手工业: ______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 直接影响了 时期 制瓷业。3)商业: ______出现许多大市场,交易活跃;政府铸造 ______,使 ____代替实物交易; ______有长足的发展。(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背景: ____2、措施:1) _____,在洛阳建立 ______,兴办 _____等学校,教授______2)恢复汉族 ____;3)采纳汉族_____.(三)、民族的交流和大融合:1、表现:1)鲜卑族:内迁的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 _____,贵族成为中原的 的变化促使 _____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汉族: _____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在 ___广泛传播汉人从服饰或风度上深受 ___的影响2、意义:加速了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2、课堂识真1.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2.“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李悝改革
C.吴起改革
D.孝文帝改革3.(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民族的融合
B.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4.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C.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
D.①②③④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
D.①②③④7.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8.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3、课后见功9.阅读下列材料汉人胡食画像砖请回答:⑴图中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图中哪一现象能体现民族融合?⑵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5、拓展空间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族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民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暮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请回答:⑴把北魏均田今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⑵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⑶指出北魏均田制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能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说明理由。11. 争鸣:对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第10促进民族大人融合)1、课前导学
略2、课堂识真1-8 A
A3、课后见功答案:⑴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汉人使用叉子吃肉。 ⑵没有。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⑶盖世英雄。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使了政权的封建化。不同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改革应当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者应当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改革者应当勇于与落后的旧势力斗争到底等。5、拓展空间答案:10.⑴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受田;农民、奴婢、官吏均受田;耕牛受田;因轮耕而加倍受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任意垦荒;鼓励地少人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⑵鲜卑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今中奴婢、耕牛受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加速封建化进程。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地少地的农民可按劳动力的多少得到土地,北魏政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占有权。11.答(1)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2)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阅读详情:
范文八:【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8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含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4高中历史 第8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1、课前导学(一)前期——制度创新(冯太后主持):1、重点:建立
,取代旧制度。2、措施:(1)制定
,整顿吏治:原因: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时间:484年,下诏实行俸禄制。内容:俸禄由
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作用:使吏治有所好转。(2)推行均田制:前提: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使均田制的推行成为可能。时间: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
的土地平均分给
耕种,土地
买卖。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
,推动了北方地区
的恢复和发展。(3)设立三长制:目的:为
的推行,强化对
的控制;内容:五家立一
、五邻立一
、五里立一
。性质:北魏
组织。职责:检查
。作用: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
,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
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
;二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目的:适应均田制,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内容: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
。作用: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使农民负担大为
,成为国家的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影响:这些改革措施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二)后期——迁都和移风易俗(孝文帝亲政后主持):1、重点:移风易俗2、措施:(1)迁都洛阳:
年,北魏正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移风易俗:(后期改革的重点)①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
。孝文帝自己带头穿戴汉族服装,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②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
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下令
时要讲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
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改鲜卑原有姓氏改为
。将拓跋氏改为元氏。他还参照汉族
的做法,来确定鲜卑族的门第高低,并按照
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④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
。⑤改籍贯: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后必须葬于洛阳附近的邙山,不得还葬平城。作用:上述措施,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
对北魏政权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
转化。2、课堂识真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促进北方各民族大融合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引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3.下列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提倡鲜卑贵族说汉话
B.上前议事不准说鲜卑话C.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D.在朝廷上不说汉话免官4.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5.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7.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①任用汉族地主
②推行三长制
③胡汉服装融合
④接受汉族文化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8.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3、课后见功9.阅读下列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请回答:⑴文中的魏主是谁?(2分)⑵此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4分)⑶此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5分)⑷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5分)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5、拓展空间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一〈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请回答:⑴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⑵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⑶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⑷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参考答案(第8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课前导学略2、课堂识真1-8 D A A B C C D D3、课后见功答案:⑴孝文帝。⑵改鲜卑姓为汉姓。⑶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⑷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5、拓展空间答案:⑴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⑵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上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⑶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⑷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并从事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阅读详情:
范文九:【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6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含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4高中历史 第6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1、课前导学[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商鞅之死和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之死:____________下令捕杀了商鞅。2.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商鞅变法的作用①改革使秦国废除了________,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________。②改革为秦国的____________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③改革对秦国以至____________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3)表现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____________制度,健全了________________的职能,并开始建设________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②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③军事上:____________,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____________。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______与______。3.未与旧的制度、______、习俗彻底划清界限。2、课堂识真知识点一 商鞅之死1.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辩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2.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贵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主要是因为(
)A.商鞅不是秦国人B.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C.商鞅有谋反野心D.商鞅的严刑峻法束缚了旧贵族知识点二 富国强兵的秦国3.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4.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威武的秦军A.奖励耕织
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5.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移风易俗
B.富国强兵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
D.重农抑商6.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 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知识点三 变法的历史局限7.商鞅在被人诬告后,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呼!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推行县制
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
D.焚烧诗书8.下列哪些做法或措施对秦国历史的长久发展不利(
)①废井田 ②普遍推行县制 ③连坐法 ④按军功大小赐爵位、赐田宅、赐奴婢 ⑤轻罪重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课后见功材料二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商鞅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2)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3)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鞅所为的历史作用。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5、拓展空间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刑”,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请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的“轻罪重刑”持何种态度?(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3)以上材料反映出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以后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参考答案(第6课富国强兵的秦国)1、课前导学一、1.秦惠文王2.(2)①旧制度 新制度 ②富国强兵 ③中国历史(3)①血缘宗法 封建国家机器 中央集权制度 ②土地私有制 ③奖励军功二、1.轻罪重罚
2.剥削 压迫
3.文化2、课堂识真1-8 D B A D C D B C3、课后见功9.(1)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2)“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3)“倾邻国而雄诸侯”。解析 主要结合材料分析组织答案。(1)问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性质;(2)问主要考查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3)问主要结合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理解进行分析。5、拓展空间10.(1)赞扬态度。 (2)“连坐”与什伍相结合。直接目的是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3)使秦朝法律严苛、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阅读详情:
范文十:【人教版】历史选修一:8.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课时作业及答案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13·苏州高二检测)17世纪初日本进入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时期。这一时期(
)A.天皇掌握了日本实权B.武士构成幕府的统治基础C.打破了身份等级制度D.政府格外重视工商业发展2.下列对日本锁国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B.造成了日本的落后C.完全隔断了日本与世界的联系D.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3.(2013·长春高二检测)幕府时代,日本统治者曾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这表明(
)A.日本统治者提倡节俭B.日本统治者关心民众的生活C.日本农民的生活困窘D.日本农民被剥夺了政治权利4.黑船事件发生的根本动因是(
)A.日本幕府统治的腐朽B.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C.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D.佩里要打开日本国门5.(2013·广州高二检测)“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吉田松荫这段话表明(
)A.幕府统治阻碍了社会进步B.美国叩关唤醒了民族意识C.天皇专制阻碍了日本发展D.封建藩国林立成为了束缚6.“黑船事件”和下图事件客观上对日本产业的积极影响是(
)A.议定关税B.日本能获得欧美国家的廉价工业品C.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D.使日本社会更加动荡7.(2013·武汉高二检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在(
)①生丝和茶叶出口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②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得到改进③一些有识之士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④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8.(2013·昆明高二检测)右图是日本版画所描绘的佩里,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但日本没有把他当作侵略者,反而将其塑造成英雄,民间每年都自发地举行开国纪念活动。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日本人没有民族意识B.日本缺乏远见卓识C.日本认为开国非常重要D.日本崇拜对外侵略的人二、非选择题9.(2013·宿迁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各地农村里,称作上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人手上;在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材料二 这些商人日日夜夜地赚钱获利,聚积着财富,,,,商人家中陈设的华丽,以及生活奢侈,倾笔难尽。,,,,商人本在社会的最下层,可是到了如今,商人已不把农民放在眼里,甚至于商人中已有了超凌武士身价的大豪杰了。材料三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之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世事见闻录》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作者关于“武士,,,,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主教来到东方,与殖民主义相联结。,,,,1633年,幕府从单纯禁教转化为锁国政策,曾先后五次颁布《锁国令》。,,,,鉴于外国船只不断前来叩关,1825年幕府又发布了《驱逐外国船只令》。,,,,锁国政策恰如一个密封的外罩,把封建的木乃伊与新鲜的空气相隔绝,它阻碍了经济可能取得的更大发展。——《简明日本古代史》材料二 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策;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与发展雄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穷,非之又何待耶?——《日本政治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及的日本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2)与材料一的政策相比,材料二的主张有何进步意义?答案解析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在德川幕府时代,将军掌握了日本实权,在对内政策方面,将军推行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歧视工商业者。因此,A、C、D的叙述都不正确。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锁国政策没有完全隔断日本与世界的联系,日本还与中国、朝鲜、荷兰通商。3.【解析】选C。在幕府时代的日本,农民要终年为领主耕作,要把收获物的大部分交给领主,很多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的生活十分困窘。题干中日本统治者要求农民把作物的叶子当成食粮,就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反映。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日本也逐渐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受人束缚”“岂能忍视”等,可知由于美国的叩关唤醒了日本的民族意识。【规律方法】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的步骤第一步: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把握其本质含义。第二步:通过对引文的出处及作者等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并对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态度进行科学判断。第三步:结合所学的知识及其相关理论与之挂钩。第四步: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6.【解析】选C。“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大门,西方商品大量的涌入进一步破坏了日本的自然经济,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7.【解析】选A。西方列强向日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生产的需要,一些地主和农民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水平。故①②正确。同时,国门被打开,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日本与西方的差距,开始投资设厂,经济实力增长较快。故③④正确。8.【解析】选C。在日本,人们认为美国强迫日本开国,给日本带来了富强,因此,日本每年都要自发地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以纪念日本的开国。9.【解析】本题以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应重点答出日本的土地状况、阶级状况等方面的变化。第(2)题应点明此种说法不正确,只看到了西方侵略的消极影响。答案:(1)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开始出现,商人逐步成为一种政治力量;武士阶层走向没落,要求改变现状,由维护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一支反对幕府统治的力量。(2)不正确。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的冲击的积极作用,而是站在守旧的立场上,只看到某些消极因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题,由材料信息“天主教来到东方,与殖民主义相联结”,即天主教与殖民主义勾结侵略日本来分析外因,从“锁国政策”阻碍了经济可能取得的更大发展来分析内因等。第(2)题,首先分析两则材料体现的变化,材料一体现的是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二“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穷”体现的是锁国政策的弊端,即主张开国,然后结合所学回答。答案:(1)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活动日益猖獗,威胁东方国家;东方国家此时已逐渐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锁国隔绝对外交往,有利于强化集权,维护封建统治。(2)意义:批判闭关政策,主张实行对外开放,通过通商交流来发展工商业,增强国力,抵御外敌,顺应了历史潮流,具有时代进步性。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功境界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