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主持人夏雯宋英杰是哪里人

“气象先生”宋英杰在昌科普气象知识,说了一个秘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0月13日上午,在南昌航空大学附属小学红谷滩分校,省气象局、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举行“首席预报员进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启动仪式,著名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现场给师生们透露了一个秘密—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央视天气预报背景乐“起源”于南昌。,,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金路遥摄影报道:10月13日上午,在南昌航空大学附属小学红谷滩分校,省气象局、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举行&首席预报员进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启动仪式,著名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现场给师生们透露了一个秘密&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央视天气预报背景乐&起源&于南昌。宋英杰为孩子们讲解气象科普知识在活动现场,作为国内最知名的气象节目主持人,被誉为&气象先生&的宋英杰,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学校师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气象科普讲座。&南昌有个滕王阁,滕王阁因《滕王阁序》天下闻名,里面有一句叫&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宋英杰说,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恰恰就是《渔舟唱晚》,是用电子琴演奏的版本,表现出了王勃所写的滕王阁下美丽意境。据了解,《渔舟唱晚》自上世纪80年代央视天气预报栏目开播以来沿用至今,30余年来从未变过。有人说,它是央视迄今为止惟一没有改变过的背景音乐。据介绍,&首席预报员进校园&气象科普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我省校园气象科普,不断提升中小学生气象科学素质和防灾减灾意识,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活动将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充分利用全省科协、教育、气象系统的科普活动平台,由国家级首席预报员、省级首席预报员、市级首席预报员和市级骨干预报员为中小学生作科普讲座。此次活动选择南航附小红谷滩分校为起点,将在全省各中小学校逐步扩展,今年拟在全省选取20所中小学校作为首批活动单位。各中小学校可通过当地气象局、教育局、科协报名,也可直接向活动承办单位省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中心和省气象学会报名,社会公众可通过关注&江西预警发布&微博、微信了解活动有关情况。
[责任编辑:万文婷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宋英杰_访谈_新华网
[主持人]今日下午14:30,“金话筒奖”得主、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做客新华网,介绍我国天气预报的发展和变化,畅谈气象与百姓生活。敬请关注!
09:39:35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新华网和中国气象网的联合访谈,今天我们请到现场的嘉宾大家绝对特别特别特别的熟悉,因为我们每天都会在电视上看到他,而且他一陪伴我们就是已经20年的时间了,他就是我们特别喜爱的天气预报主播宋英杰老师,欢迎您宋老师。
14:18:51 ]
[宋英杰]谢谢,各位网友大家好,我觉得你的开场白太隆重了。
14:22:29 ]
[主持人]今天和我一起采访宋老师的是来自中国气象网的赖敏。
14:22:52 ]
[中国气象网记者 赖敏] 各位网友大家好。
14:23:08 ]
[主持人]我们合作采访了很多气象方面的专家,但是请到主播今天是第一次,而且宋老师来也不是白来的,今天有个非常大的原由就是在1月20日的金话筒颁奖上宋老师拿到了气象主播界的金话筒,您给我们来一段获奖感言。
14:23:23 ]
[宋英杰]其实比较偶然,对我而言比较意外,可能未必是我该得这个奖,应该是做气象、做气象服务的人该得这个奖,因为气象服务到现在为止在电视上已经有了20多年的坚守,理应有一个受到关注和认可的机会,但是我觉得众多的气象主持人大家都很优秀,我都建议你们应该请我的同事裴新华作客新华网多好,都叫新华。
14:23:46 ]
[主持人]其实您来也挺好的。其实我们主持人都一样,但是和我们有很大区别的就是气象预报的主播,可能不是一般从专业学校学主播出来的人能干的事,因为我们可能学不到在那几分钟传达专业、有用、实用的专业信息。您当初最初踏入这个行业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说它和一般的节目主持不太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14:24:15 ]
[宋英杰]当初我是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员,就是学天气出身的,只不过被人叫去说你能不能当主持人播播天气?我没有概念,说实话,也没有一种天气节目和其他节目有什么区别的意识,所以很懵懂就去播了,人家说你紧张吗?不知道紧张啊。然后事后发现这个节目收视率那么高,那么多记者开始采访和关注,有点后怕了。
14:24:30 ]
[主持人]收视率高是肯定的,大家每天晚上都会守着七点半那个点,从那个点儿的广告额度大家都能看出来,确实那个时间大家已经习惯成自然了,需要了解一下明天全国的天气是什么样的,我所在的城市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14:24:46 ]
[宋英杰]对,尤其现在有了微博,你能直面别人的反馈,别人有的是疑惑、有的是抱怨,有的是对你提出的各种询问,这时候你就发现其实别说你做了20年,可能你做了更长的时间,你依然有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所以真的名气和内涵常常不成正比,包括你的荣誉和你的学识也不见得能同步。
比如前几天做一个节目人家主持人想当然地说宋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翻斗式雨量剂的原理,我必须很诚恳地说“天啊,这个东西我从来没见过”,甚至很多人在微博上搞气象仪器的精彩,我真的不敢参加,因为我都没有见全。所以即使被别人贴上你是作气象的,但是气象里面的门类也很繁杂、很精深,我们只是对自己所做的这块比较熟悉,相对于别人比较陌生。你只有对同行所做的工作相对熟悉了才有更高的底气。
14:27:40 ]
[中国气象网记者 赖敏]那宋老师从事天气预报主持人有20多年的时间,您觉得天气预报主持人和别的行业的主持人有什么区别呢?压力是不是更大一些呢?
14:28:06 ]
[宋英杰]咱们就不做对比了吧,我只是说做自己的这个岗位这件事。每天就像游击队员一样,一会儿很飘忽地出现在这个频道,一会儿出现在那个频道,每次说的话很短,但是一个原则就是我们要努力地说真话,但是有科学的局限,我们想说真话但是也未必每一句都是准确的。但是我有自己的坚守就是看得清、记得准、说得对、用得着。现在科学水平提高了,第一句在今天的卫星云图上,第二今天晚上到明天,第三是明天晚上到后天,这是48小时之内的常规要素,大风、雨雪等等大家都认识的,不像现在我们要谈论雾霾,因为它越来越成为一种灾害性的天气了,那时候超过72小时的预报都要审批,你说得多了过犹不及,你的预报可参考价值没那么高。
14:28:33 ]
[宋英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经常在节目中谈论未来一周怎么样,未来十天怎么样,这个趋势是怎么样的,同时我们对这段天气的要素更丰富了,预测的表述可能更精准了,有的说这个降雨就是今天晚上,和明天没有关系;明天这个降雨是从下午开始的。甚至我都有一个心愿,比如今天北京出现冻雨了,我觉得从预报上来讲多多少少有一点遗憾或者说那种窝囊的感觉,因为之前的几天从专业的判断上来讲:今天北京肯定出现降水,并且因为有逆温层(音),逆温层恰恰就是因为雾霾能够产生并且维持的一个主要原因。正因为有它的存在,可能雪花在降落的过程中就会被这个逆温层融化了,下来的时候地面的温度恰好能达到这个水平,可能就出现不同的地方比较复杂的降水形态,有的地方是雨、有的是雨夹雪,有的就是雪,有的地方是冻雨,冻雨就是地穿甲,有的地方就像镜面一样,这个现象对人们的出行危害太大了。
14:29:03 ]
[宋英杰]如下我们在预报上除了报今天晚上到明天有小雪之外再加上并且存在着出现冻雨的可能性这就好多了。对地方的气象节目而言如果能多说一句话,哪怕是不敢肯定把第二种可能性能够表述出来,我觉得我的心里坦然一些。
今天面对镜头,面对你们俩的时候我觉得虽然不是我值班,但是我多多少少会有一种忐忑,觉得这个可能性没有道出来有点窝囊。
14:29:42 ]
[主持人]其实这也是天气预报的特性,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跟之后的事实那么精准和一致。但其实我觉得您刚才心思的表达我相信我们所有的网友都能够体会到宋老师真的是每一天都在为我们所有真正在天气上有更多需求的老百姓的出行有更多的考量。
14:30:10 ]
[宋英杰]预报的原则就是对要对得更精彩、错要错得更无奈。对要对得更精彩就是你要把你预报的能力都预报出来;错要错得更无奈就是我不怕错,但是我挑战的是科学的最顶层,而不是留给自己最大的预报边际上,让自己更安全而让别人承担更大的风险。这是一个预报思维,当预报能力不能百分之百让人满意的时候,你的公信力就来自于你的坦诚和更有担当。
14:30:36 ]
[主持人]那您的这种想法有没有向您的后辈或者和年轻的同志们来沟通?
14:30:53 ]
[宋英杰]我觉得这种思维应该算是一个共识吧,大家在心态上没有矛盾,大家尽可能地把危险留给自己,把话说得尽量更加清晰。因为就我的感知而言,几十年前的预报格式或者说是预报语言模式相对来说是比较晦涩、死板的。
14:31:09 ]
[主持人]有点书面的形式?
14:31:36 ]
[宋英杰]对,有一些是大家听不懂,有些即使对文字听懂了,对预报觉得好像报得不是那么清晰,比如部分地区、局部地区,或什么转什么。大家觉得语言为什么那么模糊?我记得以前美联储的前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话是提醒记者的:如果你认为你理解了我的话,那你就误解了我的话。很多记者都说他的话说得像乱码一样,为什么他会把话说得刻意模糊?他私下的生活一定不是这样,因为他的话可能关乎整个经济走势的研判,所以他担不起那份错误。
而我们在几十年前,在这种语言格式不断锤炼和优化的过程之中,那时候无论是我们的监测还是预测的能力都不像现在这样强大,所以不得不科学地把话说得模糊一些,其实那个时候的“模糊”也是和你的预报能力相匹配的。
14:33:48 ]
[宋英杰]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有了卫星,任何一个台风从猛升到运行到登陆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一次逃脱人监测的眼睛,那你为什么不把它说得更清晰一些,不能再沿袭以前预报能力低下的时候模糊的表述方式。所以必须要越来越清晰,并且原来可能是报纸、广播,说一遍过去了,现在有电视,电视声话同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画面把它指示得更加直观,让大家一看就看得懂。并且我们的语言要和公众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对位,不然的话你孤芳自赏的严谨等于没有任何社会生产力。所以预测天气首先要懂得接通地气才能聚合人气。我觉得这三气都特别重要。
14:34:09 ]
[中国气象网记者 赖敏]宋老师所说的是我特别想请教您的,气象是专业性特别强的学科,专业术语很多,在专业的预报中会涉及到,比如高压脊、低压槽、冷空气过境,对普通公众而言可能比较难理解,那在面对公众的预报当中如何转化成大家听得明白的大白话?
14:34:27 ]
[宋英杰]我预报的价值观就是不把预报的中间逻辑思维过程强加给关注,就是不强行地让别人跟你学气象学的课程。
14:34:41 ]
[主持人]只知道结果就行了?
14:34:55 ]
[宋英杰]经常有老百姓跟我们说:别废话,就告诉我明天下不下雨、刮不刮风、降不降温,剩下你怎么分析的?你是用这个模式来盐酸出来的,还是用图形研判出来的这是中间过程,对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这盘菜色香味俱全,至于你的厨房是什么样子的我对厨房没有兴趣参观。
所以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区格很重要,一两分钟的天气预报节目告诉大家结果,所以我经常说的是一定要从结果到结果,把结果说得尽可能的详细,并且能够提前研判别人的误解来自于何地,在自己一次传播的过程中就先避免误解。如果这是五分钟到十分钟的节目,有你稍微从容一点的空间,你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影响的,后续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可能你的这种从容就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也需要这样的节目呢?就是当一个人对你的研判过程相对熟悉一点的时候、理解一点的时候误解就减少了。
14:35:18 ]
[宋英杰]还有一些真的是气象学科的爱好者,我经常和我的同行也在说一定要善待他们、尊重他们,他们有一种特别痴迷的兴趣和我们一起做监测、做预报。
14:37:50 ]
[主持人]他就恨没进气象局干活。
14:38:10 ]
[宋英杰]对,一定要善待他们,别去打压,别去苛求别人的监测,他的监测尽管有时候和我们不一样,他的预报过于大胆或者引起误会,但是正因为他的痴迷应该得到尊重,正是因为他喜欢和你站在一起,你多么需要这样的同行者,因为有了喜欢所以有些可能就不太容易理解。
14:38:25 ]
[主持人]其实我们看天气预报的主持人像宋老师这样全国很多,其实每家电视台都会有这样的形式,这种人一种像您一样说我是学气象出身的,我站在镜头前给大家讲这件事情,其实现在还有很多年轻的您的同行先学的是怎么样主持,然后站在这样的岗位上给大家传播天气。您觉得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区别?或者说他会不会对传达的准确性,包括科普上的准确性有一些偏差呢?
14:38:41 ]
[宋英杰]这两种学院背景的主持人其实都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你要说有一些我的同事不是学天气的,他是学播音的、学主持的,其实他上节目去播报天气或者讲解天气的过程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他幕后有一个团队,大家共同来讨论天气、来把握口径,来诠释结果。
14:38:57 ]
[主持人]由他来做最后的呈现?
14:39:20 ]
[宋英杰]对,而且学这个专业的人有他先天的巨大优势:他长得好、有亲和力。
14:39:41 ]
[主持人]所以我觉得您是学这个专业出身的。
14:40:03 ]
[宋英杰]哈哈,尤其早间的节目当中,尤其是美女出现的话有很强的唤醒功能,比如我在那里播人家还很迷瞪呢还没唤醒,人家就把观众唤醒了,因为喜欢所以相信,这也是一个生产力啊,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外观带给这个节目的影响。
14:40:26 ]
[宋英杰]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他慢慢地也会懂得天气,而且即使他不懂得天气的话,他有一个先天的代言的优势,就是其实绝大部分的受众也是对天气现象和规律没有那么的了解,和他是有息息相通的感觉的。
14:41:41 ]
[主持人]最差也就是跟他一样了。
14:42:09 ]
[宋英杰]那么他在讲解的过程中他可能也会更敏锐、更细微地去捕捉到别人的疑惑来自于什么地方,如果这样讲解别人会听明白吗?可能在这点上会比我有更好的先天优势。这个群体有学天气的、有不是学天气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智慧集成其实这是最好的方式。
比如在台湾实行气象服务社会化快十年了,他实行证照制度,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能力,你就可以到电视台播天气,如果你老播不准自然收视率就下降了,不用别人剥夺你你就没有脸面去播了。
14:42:28 ]
[宋英杰]也有一部分学气象出身的伯伯学气象出身的,也有一部分“妹妹”是比较漂亮的,不是资深的,一般情况下伯伯是打不过“妹妹”的,只有天气特别复杂的时候伯伯才能打过妹妹,经过总结只有台风和寒流来的时候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只要台风和寒流不来“伯伯”是不能战胜“妹妹”的。
14:42:44 ]
[主持人]无论谁来播其实有咱们专业的中央气象台在这里都是会很准确的。
14:43:15 ]
[宋英杰]对,有专业气象台在进行后备。比如最近的雾霾天气,这个时候就会有采集的导向作用,比如这个地方温度下降二到四度这显然是混淆焦点,如果冷空气来大家都能看到,预报通稿大家都能看到,但是这次冷空气对雾霾的消除有多大的贡献其实对于口径和导向也是有细微的差别。
14:43:39 ]
[主持人]这是不是就是工作的经验问题?
14:44:02 ]
[宋英杰]会,当然我们不是个人在创作,也是一个讨论和取舍的结果。
14:44:15 ]
[中国气象网记者 赖敏]宋老师提到公众对信息有一个自行筛选的过程,那我们也注意到一个现象,这几年来一些谣言不断散播,比如前几年750年一遇的酸雨,去年极寒,还有世界末日,我们听起来很可笑,但确实有一部分人选择相信,这种社会盲目跟风的现象能够反映出什么问题呢?
14:44:32 ]
[宋英杰]我想过这个,并且针对这个事我还写过微博。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你所谓的“谣言”你因为专业你不相信,但常常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所以大家从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是可信的,虽然惊悚但未必不可信;第二就是和我们天气预报的职责有关系,什么是天气预报?本质上讲是聚焦坏天气的,为什么别人关注天气?因为有坏天气。所以我们是什么?如果说得最通俗一点是吃天灾饭的,因为有天灾别人才更关注你,如果整天都是平静的天气,整年都是风调雨顺,天气预报的价值就不存在了,正是因为有灾害大家才关注,正因为我们天气预报是坏天气预报所以我们要揭示那些天气的负面,每一次都是如此,别人也都是如此,你如果发一条消息说明天天气很好,你测算一下,你得到的反馈就很小。
14:47:58 ]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举的伯伯和妹妹是一个意思。
14:48:20 ]
[宋英杰]对,别人和你一样,也是更关注坏天气,因为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我们说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有两个表现特征:第一气温真的升高了,虽然曲折但是趋势清晰;第二,正是因为气温上升了能量水平提升了,震荡加剧了,也就是说在一个变暖的大背景下常常还能奇寒,才会特冷,也就是说不平常的天气平常、经常出现。可能多少多少年一遇的事情经常“不期而遇”,也就是说极端的、创记录的事情经常发生,也就是说天气气候开始遵循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原则,不平静、不平淡了,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对自己身边的天气和气候开始有了担忧。一有这样的消息大家马上就坐不住了,我觉得这样的心态可以理解,也不是非理性的。
14:48:37 ]
[中国气象网记者 赖敏]这种心态确实可以理解,但如果当谣言无休止地散布下去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那这是不是也给在做气象科普传播工作的人增加了一些压力呢?
14:49:02 ]
[宋英杰]是这样的。或许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做的科普还不是那么到位,大家对气象的现象、规律、原理还不是那么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所以大家才会相信这些,如果你的气象科普一点点渐进地优化,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不用着急,一点点来。但是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光是抱怨,我们也不能觉得“怎么会相信这样的无稽之谈呢?”你一定不要袖手旁观、不能无视,你能不能发一个消息,能不能参与这个讨论,让更多地人能够渐渐地离真相近一些?
14:49:27 ]
[主持人]其实现在的气象服务不单单是宋老师站在镜头前说明天刮风还是下雨,会有各种各样的指数,尤其在除了七点半以外其他的点的预报可能有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服务化的预报,确实这几年的变化很大,而大家也感受到了服务化气象预报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您觉得如果把服务化气象预报做得更好有什么办法给我们推行呢?
14:49:42 ]
[宋英杰]我倒觉得服务不是以指数的形式提炼出来,我不太相信。甚至我不太了解某一种指数达到三级是什么样,四级是什么样的。比如您今天穿成这样是符合穿衣指数的第几级,我们不见得有几个人能分辨出来。
14:50:03 ]
[主持人]指数还不像大雨、小雨一样更清晰。
14:50:23 ]
[宋英杰]有一种特别清晰的方式,比如你说大雨、小雨这样的,古代有很清晰的划分比如德雨有道德的雨、孽雨,是对我有无好坏来判断的,我们现在比较理性和科学了,小、中、大、暴、大暴、特大暴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更加理性、更加科学和更加自信的过程,可能古时候大家看待天气的时候没有专业人士,每个人必须都是专业人士,而且借助别人的眼睛和别人的身体去体会。比如古语当中说“巢居者知风、穴居者知雨”,在洞穴当中生活的动物可能对雨更敏感一些,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物种比人类在某些方面更敏感。包括天气谚语当中说“蚂蚁垒窝天气变,蜜蜂出巢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鸡不入笼阴雨来。”,有时候它们对天气的情商比人可能更高一些,人在漫长的岁月当中所做的都是靠自己的眼睛判断气候变化的规律。比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那么长的两个时间节点的对应关系我们都会去努力打磨。但是在很长时间内不是科学的,也的是文学的表述,有的仅仅是哲学的表述。我看古籍当中气象的很多记录其实一方面是不量化,另一方面是不连续,有事说事,记录事可能数字都不是特别清晰,今天几度没有,死了多少人不知道,干旱了多少天也不太清楚。只能是通过延伸的反演来判断。
14:50:46 ]
[宋英杰]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通过大量的记载,其实有了微博之后,每个人都是观测员,都是跟我们一样的对天气阴晴冷暖、雨雪风霜都非常敏感和敏锐的一群人,它的监测方式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原来都是全民化的,你总结你的谚语,我盯着我的节气,慢慢地变成了部门化,就是气象部门在做预报,别人都需要安心了,每个人都有抱怨的权力,我只要看这个就行了,自我推测的能力慢慢都退化了。可能有了自媒体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发言的能力、自己声音的体现,我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可能比那个来自于气象站监测的东西发布得更快、更直观。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爱好者大家都统合在一起,大家形成一股共同的力量,这就不是部门化了,是一个气象的社会化,气象服务的社会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点慢慢能体会出来,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大家的共同语言多了,理解起来更容易了,监测也更加丰富和细腻了。
14:54:57 ]
[主持人]您谈到微博、自媒体大家从上面可能能了解很多信息,针对天气也会有自己的看法,我相信您的粉丝里面不单单有天气预报的爱好者,也会有对咱们天气预报不满的人在您的微博里留言,那您怎么看待?
14:55:14 ]
[宋英杰]民以食为天,我以天为食。既然以天为食,做这个职业就要经得起别人的质疑和推敲,不可能期待赞美。我们这个行当里的人需要有一种敬畏心和谦卑感去工作。有很多的帖子以前我看了以后觉得心里有点难过,就是只要有天气预报不准的一定会有人骂,我觉得这个特别正常,学这个和作这项工作的人需要从容和理解。我看到相对比较案例的是什么呢?上面有人骂“天气预报胡说八道”,下面有专业人员回“要觉得你的准你也来报”。我觉得这种情况就很恶性循环。经常有同事抱怨说你看我们对的时候别人记不住,为什么错的时候别人老能记住呢?我觉得这种选择性的记忆是正常的反映,他对你的期待高才会这样,如果认为你不具备预报能力,某一次你预报对了人家奉若神明,他潜意识里就认为你应该是对的,所以当你错的时候人家才会说你。
14:55:33 ]
[宋英杰]所以我们的同行一定要尊重潜意识里的念头——你理应准确。这就是一种鞭策,他能把你放在理应准确的位置上,而且我们这个行业是纳税人供养的,那么你就应该准确。当然,科学的局限使得我们以及我们各个国家的同行都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精准,但是你不可能因为科学的局限而懈怠。美国的同行有这样一句话,我看到说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是80%,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上帝是完美的,因为上帝从来不做天气预报。别人可以理解你,但是你自己不能那样迁就自己,预报客观的准确率尽管艰难我们还在不断提升。我们24小时预报准确率能达到八成的准的,但是毕竟你有那些不准的,因为那些不准也同样是你的职责所在,这个不准往往对别人的伤害或者影响更大,因为别人是那样的信赖你,听信了你的话才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影响。你要对得起这样的一种信任,至少要懂得我们从职业人格来讲,我们要有这样一种不逃避,永远向科学局限天花板顶端挑战的心态,这样即使你不能完全准确,别人才能更加理解和认同你。
14:56:02 ]
[宋英杰]如果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别人指责、嘲讽天气预报的,我有时候都愿意加入那个讨论。希望有一个靶子去疏解别人的怨气,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逃避,因为这就是你的使命。要认命,先认使命;要读天,先读天职。
15:01:24 ]
[主持人]最后我们回到金话筒奖,中国支持金话筒奖,这个奖项在靠嘴说话的我们这类人里可能是最至高无上的荣誉,像您刚开始所说的不单单是给您个人的,也是对天气预报主持人这个行业的,您在这个行业里坚守了20年,绝对配得上这个奖项,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这样一个看似枯燥的,在播音主持整个行业里相对有些枯燥的小分项的工作您是怎么样坚守下来的?
15:02:15 ]
[宋英杰]我觉得一点都不枯燥。
15:02:43 ]
[主持人]还是我们真的不懂。
15:03:02 ]
[宋英杰]以天气预报为例,标准时长1分49秒。
15:03:25 ]
[主持人]这1分49秒是多少字?
15:03:38 ]
[宋英杰]不见得折合成字,有时候当天气旺季、灾害贫乏警报一页接一页的时候我们说得快一点,尽可能让大家感觉我们说得没有那么快,当天气淡季,也就是灾害什么都没有,整天很平静的时候,有的时候24小时预报就一句话,预计24小时今天到明天全国晴到多云天气。那你就要从不同的要素去看待,尽管从表象上看天气很平静,但总有一些不平静,未来总有一些悄然的变化,大家的期待是什么?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话题衍生出来,那在别人看来你也要凑够1分49秒。天气旺季的时候你也要压缩到1分49秒,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扩充和压缩的过程很艰难,另一方面在表述的过程中我们不戴耳机,完全凭感觉,你就在那里说。要求多不能多出3秒,经常开会大家经常说我说三点,两分钟,真的有人拿表掐吗?我们一定要精确,不能超过3秒。在说的过程中要表现得流畅、自然,重点突出,指点要同步,对位清晰准确,脑子里其实在想:还剩多少秒?
15:04:38 ]
[中国气象网记者 赖敏]看来这份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很有挑战性,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你想说的说出来,清晰地表达,没有什么好说的也得说出来。
15:05:02 ]
[宋英杰]但是我觉得一旦你做这个工作就不要给它附加那么多的崇高感、那么多悲壮的感觉,因为喜欢你要觉得它好玩,因为好玩你能享受这份工作,真的享受的话你不需要别人去钦佩、羡慕和尊重。我真的因为喜欢,所以我经常就想,其实什么过年过节领导来不来慰问,我自己都能慰问自己,节日加班这是我应该的,我自己足以慰问我自己,不需要别人去体谅,甚至别人去埋怨、责备的时候我也觉得这也是应该的,有的时候那份预报是我参与了,但是它的预报智慧更多的是来自当班的预报员,我在网络上都能看到,我常常去替他受鲜花,那我为什么不能替别人背背黑锅呢?
15:06:05 ]
[主持人]非常高兴今天宋老师能够作客演播室,让我们了解了1分49秒之外的宋老师是什么样的人,确实通过我们和宋老师的交流让我们不单单了解了他这个人,让我们了解到他为什么能得到金话筒奖,为什么能够每天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精准的天气预报信息。希望您在今后一直把这个事情做下去,我相信如果您做到“伯伯”那个年纪的话,我们的观众朋友和网友们一定都会还继续看,让您的收视率一定比“妹妹”高。
15:06:43 ]
[宋英杰]谢谢。
15:06:59 ]
[主持人]也感谢赖敏我们一起采访了宋老师,感谢各位朋友的收看,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15:07:1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气象台主持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