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丈夫不我是乌克兰人人,孩子在北京出生,大使馆说回去不我是乌克兰人孩子只能办理旅游签证,谁遇到过这种情况?着急!

<img src="/uploads/allimg/--lp.jpg" alt="组图揭秘古代妃子侍寝的过程,老皇帝都">组图揭秘古代妃子侍寝的过程,老皇帝都
<img src="/uploads/allimg/-150R5112943-lp.jpg" alt="东莞工人一夫多妻你敢信?东莞男人的天">东莞工人一夫多妻你敢信?东莞男人的天
<img src="/uploads/allimg/-150PQ-lp.jpg" alt="中国游客在越南泡美女,揭秘越南的真实">中国游客在越南泡美女,揭秘越南的真实
<img src="/uploads/allimg/-150P-lp.jpg" alt="少女坐出租车遇见色狼司机强摸大腿">少女坐出租车遇见色狼司机强摸大腿
飞机在我们的眼中一直是高大上的代名词,然而事实上飞机不过是一个比较便捷...
现在社会中出现一个新的人群,就做大龄剩女,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人相貌不俗...
鸡宝是什么东西,我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甚至是没有见过的吧,这么奇怪的...  真情实感,赞一个。
  好贴呀
  @蛋炒饭超好吃 2楼
21:03:06  俄罗斯毁了乌克兰  -----------------------------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西方和俄罗斯为了自己的利益,共同毁了乌克兰
  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可以说曾是乌克兰南部的一颗明珠,去那旅游的人很多,但是现在已是俄罗斯的领土。不知道俄罗斯人会不会更加好地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总之,这个地方是非常有潜力成为世界旅游胜地的。  美丽的雅尔塔  暑假不回国,我们一般都会几位同学相约去旅游,我曾经去过乌克兰国内的亚速海和黑海,黑海城市雅尔塔的美丽风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雅尔塔不仅自然风光美丽,更因为二战时美、英、苏三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而闻名于世,来到了这个国家,雅尔塔是必去的地方。  从基辅到雅尔塔,要先到位于乌克兰南部,黑海北部的自治共和国克里木半岛的首府辛菲罗布尔,大约要乘坐15个小时的火车。  我们选择了坐夜车,这样不仅可以省去旅馆费,还节省了白天的时间。一出火车站,许多拥有私人小巴的司机就笑脸迎了上来,纷纷问我们去哪里。我们因为早有打算,拒绝了那些“热心”拉客的司机,径直走向长途汽车售票处,买了开往雅尔塔的汽车票。前往雅尔塔的公路是不折不扣的盘山公路,时而上坡,时而下坡,蜿蜒曲折,很让人提心吊胆。当汽车驶入雅尔塔市区,放眼望去,两旁都是一座座高山,前方却是一望无际的蓝色,天也蓝,海也蓝,难以让人分清哪儿是海,哪儿是天,看到那些船只漂浮在高处,真会让人产生一种“舟在空中行”的错觉。
  一下车,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周围的美景,就和国内的火车站汽车站一样,一群群的人走过来向我们推荐住处,不过他们不是向我们推荐旅馆,而是专门租给外地游客的民房。那些人七嘴八舌地的,我们往往是一只耳朵听五、六个人说,那些信息刚从左耳进去,就从右耳出去了。最后我们选中了一套有三个房间,两个卫生间和浴室,一间厨房的房子,因为我们有6个人,而且出门就能看见商店和大海,交通也十分方便。  吃过午饭,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海边享受起海风带来的清新空气。我时而看着一望无际,波光粼粼的大海,时而盯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游客,此时我觉得自己就好比大海中的一滴水珠,是那样地渺小和透明。  2005年暑假,我曾去亚速海旅游,那儿的海虽然也是辽阔无边,浩瀚无际,但海水却是绿中带黄,比较浑浊,而黑海的颜色就和天空一样,蓝的让人心驰神往,恨不得一头扎进她的怀抱。而且那海水清澈见底,不管是小鱼,水母在海中畅游,还是砂石,海螺在海底沉睡,一切都能瞧得明明白白。海岸边除了停靠的十几艘小游艇供游客出海赏景外,还建造了许多娱乐设施供孩子们玩耍。我闭上眼睛听着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和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第二天早上9点,我们迎着高高升起的太阳来到了码头,乘船去已定好的景点游玩。船对我这个出生在海边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最后一次乘坐如此大的客船离现在也有七八年了,能够再次坐船出海,心里不免有些兴奋。刚登上船,我就找了一个观海的最佳位置,船儿开动了,我好像又找回了那久违的亲切感,那艘从宁波驶往上海的“民主号”大轮船的感觉。说起来也奇怪,我从小就容易晕车,船在海面上摇晃的感觉远比汽车在陆地上颠簸时强烈的多,我却从不晕船,而且还十分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它能使我放松,就像小时候躺在摇篮里一样舒服,摇晃的更加厉害的时候,还能尽情地享受乘坐“海盗船”时才有的刺激。  这艘大客船要经过数个景点,其中就有二战时期赫赫有名的三国首脑会晤的会址和燕子古堡。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阿鲁普卡沃龙佐夫宫,是一座建于公元1837年的皇家宫殿,由一位英国的建筑师设计,是当时杰出的建筑代表之一。宫殿的正北与整个群山起伏的背景浑然一体,是以英国哥特式晚期风格建造的,其外形酷似中世纪英国大地主的城堡;宫殿正南面向大海,是按摩尔式建筑风格建造的。虽然这儿早已物是人非,但依然可以想象到一个多世纪前,士兵们在高高的城墙上巡逻,宫殿内装饰华丽,皇族成员在此起居娱乐,时而安静无比,时而热闹非凡。二战时期,这里又成了美、英、苏第二次三国首脑会议英国代表团的下榻处,就连英国代表团团长,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十分喜欢这个地方,称这儿使他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宫殿主入口处的左右两边由上至下分别矗立着三对石狮:最下方的是睡狮,中间是刚醒的石狮,而最上方的是已经开始发狂的怒狮。宫殿内几经翻修,如今已成为博物馆,当时皇室成员所住的房间里,现在陈列着俄国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和沙皇用过的各种家具,供游客参观拍照。走出宫殿便是皇家花园,这花园的妙处在于一眼就能望见大海。我心想,虽然这沃龙佐夫宫的气势远不及北京紫禁城来的宏伟,但沙皇把宫殿建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也一定是享了不少福的。  从阿鲁普卡的沃龙佐夫宫出来,我们搭车来到了海边悬崖上的古堡——燕子古堡。这座城堡建在高高的悬崖之上,原本是一位将军的居住地,如今已成了一家全雅尔塔用餐价格最为昂贵的异国餐厅。有人说是土耳其餐厅,也有人说是意大利餐厅,而依我们的经济状况是不敢去品尝那些名贵菜肴的,所以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味了。  燕子古堡,你站在远处望着它,一定会觉得它是那样地精致小巧,好像一座玩具古堡,可以玩耍于手掌之上。但当你走近它,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古堡,结实的石头墙体,明净的门窗,古堡特有的尖顶和高低错落的石头围栏,在向人们述说着它悠久的年轮,当照相机把整个古堡揽入镜头之中,就好像人站在布景前拍照一样。是的,如果我没有登上燕子古堡,亲身体验到从上面往下看的独特景致,我也不敢相信它就是克里木半岛上的象征性建筑之一,是可以走进去的古堡。而且,站在古堡的围栏上观海,不仅能感到海风习习,清爽宜人,四周景色也都能尽收眼底,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享受。
  离开燕子古堡,我们又去了依山傍水的利瓦吉亚宫。这座宫殿的名字对大家来说也许有点陌生,但提起著名的二战时期雅尔塔三国首脑会议,就非常熟悉了。利瓦吉亚宫就是当年“三巨头”会晤的地点,也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所下塌的“宾馆”。而在这之前,这座宫殿也是大有来头的,它修建完工于1910年到1911年,曾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宫。宫殿外部全刷成了白色,因此这里又被称作“白宫”,继1945年三国首脑会晤之后,这儿又接待过许多位国际政要人物,近期如俄罗斯前总统普京,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和现任总统尤申科等。同时,黑海也是前苏联和现乌克兰国家领导人疗养度假的处所。  现在的利瓦吉亚宫成为了博物馆,里面的摆设还如当年,既有早期沙皇用过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著名俄国艺术家们的绘画作品,也有1945年三国首脑会晤时各位领导人留下的踪迹。我们参观时,发现有一个房间虽然不太大,却能从窗户一眼望到美丽的黑海,解说员介绍说那曾是沙皇办公的地方,如果办公的时候累了,可以欣赏一下海景,放松一下心身。  还有一个无比宽敞的大厅,看见摆放在那里的一张很大的长方形会议桌时,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当时三国政要在那儿会晤交谈的情形,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感觉里那应该是整个宫殿中最大的房间了。  在到利瓦吉亚宫之前,我们还苦苦找寻它的所在之地,不停地询问路人,走了许多冤枉路才找到这座依山傍水的华丽宫殿,参观以后,会觉得就算走再多的路也很值得。
  派猎鹰突击队  
    黑海的颜色是多么蓝,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叫黑海
  浅谈乌克兰的酒文化  当你走在基辅的街头,发现一些人手拿酒瓶,满嘴酒气,醉话连篇,招摇过市的时候,千万不要为此而惊慌,也不要因此而讨厌这个国家。这些人是酒鬼没错,但他们并非天生就是酗酒之人,他们经常喝得醉醺醺的,我相信这背后一定都有难以诉说的苦衷。据统计,乌克兰全国每年要喝掉10亿瓶伏特加白酒、60亿瓶啤酒和3.2亿瓶葡萄酒,是全球酗酒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我现在向大家介绍的并不是乌克兰人酗酒带来的不良现象,而是一些他们的饮酒文化和习俗。  大家也许知道,乌克兰和俄罗斯一样,冬天是非常寒冷的。由于室内安装了暖气管,所以房间里的温度一般都是26°c左右。但室外温度就十分低了,我亲身体验过一次寒流袭击基辅时的情景,当时大街上的温度低达零下30°c,在这种环境中,人们想要在室外行动自如而不被冻僵,就只有喝烈酒取暖了。冬季大多数人走在街上都会手拿一瓶啤酒,边走边喝,其中不乏一些青年女性和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大家见到这种情况可以不必太过吃惊。最夸张的一次,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一手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一手拎着啤酒喝个不停。
  啤酒对乌克兰人来说,就像普通的饮料一样,而伏特加才算得上真正的酒。“伏特加”,源于俄文的“生命之水”一词,是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白酒,不论婚宴还是葬礼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我的一些同学有过和当地人一起喝伏特加的经历。中国人喝酒都喜欢吃些“下酒菜”,而乌克兰人只要有一片面包,或一袋花生米就足够了。一般他们都是先喝一口伏特加,再喝一口其他饮料冲淡酒精的味道,有时他们也会用在酒中加一些柠檬片的方法来代替,而且喝酒时一边聊天唱歌,这样不知不觉地,整瓶伏特加就下肚了。  如果是男生,当地人和他交朋友时一定会请他喝酒,这一点倒是与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颇为相似。一个同学向我们讲述了他被乌克兰室友灌醉的经历。据他所说,当时他的室友拿出一瓶高度白酒问他敢不敢喝,他想都没想一口就把一小瓶盖的酒喝光了,结果不到两分钟就醉倒了。倒不是他不甚酒力,而是这酒实在太烈,当地人喝时都要兑上一些水。虽然他的室友是出于一片热情,但从此以后,他也不得不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了,不敢再轻易尝试那些度数高得吓人的酒。
  除了伏特加以外,在乌克兰比较受欢迎的另一种酒是就国产的玛桑德拉葡萄酒了。玛桑德拉葡萄酒厂位于克里木半岛上的雅尔塔市,建于1894年,是俄国沙皇时期最好的葡萄酒厂,自从2001年向大众开放以来,已有25万多人参观过它。其中一部分的藏酒时间已经超过了一百年,极其珍贵。2008年的暑假,我和几位朋友去雅尔塔旅游时,有幸参观了这座历史悠久的葡萄酒厂。当时我们进入了其中两个藏酒的地窖,那里放满了各种不同年份,不同种类的葡萄酒,并且到处弥漫着阵阵酒香,深深吸引着大家,就连我这样平日里不喝酒的人闻着都有种想尝一尝的冲动。那些藏酒的瓶子基本上都是被灰尘覆盖着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它们已经在那里沉睡了很久很久,许多游客在参观结束后都会购买一瓶自己喜欢的葡萄酒,以纪念这次玛桑德拉葡萄酒厂之行。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和残酷的今天,也有许多人选择了用各种不良嗜好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酗酒就是其中的一项。但在乌克兰和俄罗斯,这种不良现象存在已久,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醉酒而产生的暴力事件和犯罪行为也越来越多,但我相信,那些和酒有关的文化习俗却是永远不会变质的。
  乌克兰人叫阿尔焦姆的不少呀。  记得以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的哥哥就叫阿尔焦姆。  呵呵。  
  楼主好像初中生写作文,又长又乏味  
  @惨白一笑 116楼
20:31  除了伏特加以外,在乌克兰比较受欢迎的另一种酒是就国产的玛桑德拉葡萄酒了。玛桑德拉葡萄酒厂位于克里木半岛上的雅尔塔市,建于1894年,是俄国沙皇时期最好的葡萄酒厂,自从2001年向大众开放以来,已有25万多人参观过它。其中一部分的藏酒时间已经超过了一百年,极其珍贵。2008年的暑假,我和几位朋友去雅尔塔旅游时,有幸参观了这座历史悠久的葡萄酒厂。当时我们进入了其中两个藏酒的地窖,那里放满了各种不同年份,不同种........  ------------------------------  楼主继续
  有耐心的帖子  
  好贴,要顶的。  楼主行文很大气,看不出是个女生。
  @惨白一笑
  文笔很流畅。请继续。  --------------------------------------  请问:乌克兰语与俄语有多少差别?用俄语,能不能和不懂俄语的乌克兰人交谈?
  @流动在线楼
20:54:57  乌克兰人叫阿尔焦姆的不少呀。  记得以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的哥哥就叫阿尔焦姆。  呵呵。  -----------------------------  阿尔焦姆 昵称焦马。乌克兰人给我的解释是牛头怪的意思,我不是很懂,不知道楼主懂不懂,可能我歧义了
  @惨白一笑 114楼
20:30:25  啤酒对乌克兰人来说,就像普通的饮料一样,而伏特加才算得上真正的酒。“伏特加”,源于俄文的“生命之水”一词,是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白酒,不论婚宴还是葬礼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我的一些同学有过和当地人一起喝伏特加的经历。中国人喝酒都喜欢吃些“下酒菜”,而乌克兰人只要有一片面包,或一袋花生米就足够了。一般他们都是先喝一口伏特加,再喝一口其他饮料冲淡酒精的味道,有时他们也会用在酒中......  -----------------------------  楼主尝试过撒马洪没有,据说80度以上
  一个具备了完整的美式普选制度的国家,一个人民充满了自由主义思想和热情的国家,却不管怎样都只能在贪官之间选来选去,每次都要推翻自己选举出来的政府,这个难道还不足以使人深思一下当前这个所谓民主选举制度的弊端么?
  @yfy76
11:27:00  楼主尝试过撒马洪没有,据说80度以上  —————————————————  知道这种酒 没敢尝试 一般10来块的伏特加都是用来做菜的  
  @tyzzlong
09:19:24  请问:乌克兰语与俄语有多少差别?用俄语,能不能和不懂俄语的乌克兰人交谈?  —————————————————  一般情况下用俄语和乌克兰人交流是没用障碍的,靠西边的城市讲乌克兰语比较多,但是说俄语他们也能听得懂。乌克兰语的发音和俄语就有区别,硬辅音比较多,语法和单词同俄语也差别较多。学过俄语的话,能听懂一些词汇,但是说比较困难。  
  @惨白一笑 129楼
13:18:29  @yfy76
11:27:00  楼主尝试过撒马洪没有,据说80度以上  —————————————————  知道这种酒 没敢尝试 一般10来块的伏特加都是用来做菜的  -----------------------------  请问楼主,基辅现在茨冈人(吉普赛人)还多吗?有没被他们打劫过。
  @yfy76
16:06:00  请问楼主,基辅现在茨冈人(吉普赛人)还多吗?有没被他们打劫过。  —————————————————  现在不清楚 我在那儿的时候还遇到过几次,不过运气好,没被缠上,当地人提起他们也直皱眉头,但茨冈人好像也欺软怕硬,专找外国人  
  今天白天没开电脑,所以也没上来更新,现在继续
  乌克兰四季攻略之春夏篇  在我的家乡,三月已是一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好光景了。在基辅,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等到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才能到来,那时的天气才开始转暖,冰雪才会彻底融化干净。  一旦到了春天,我们就可以除去厚重的大衣、羽绒服,改穿薄外套了。一般来说,五月是乌克兰最好的季节,气候宜人,假期多,适合游玩和烧烤。说起烧烤,这也是我们每年五月的保留节目。烧烤的地点一般会在河边或者公园的某个地方,只要不是特别容易引起火灾或者人群聚集点就不会有人来干涉。大家带上烧烤炉、钎子、碳、腌好的肉类及蔬菜,选好地点就可以行动了。记得小时候我看电影,看到别人露营野炊的场景别提有多羡慕了,总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在基辅,我一共参加过四次烧烤活动,两次是在公园,还有两次是在我租的房子的门前。我们租的房前有河,有沙滩,来这里的人几乎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因此在这里烧烤受到的打扰是比较小的。
  沙滩上的沙子还算细软,我们可以光着脚在上面走。我们用的烧烤炉是比较高的,带腿的那种,只要把碳放到炉坑里点上火,燃烧一会,就可以把食物放到烤架上了。一般点火的活都是交给男生们的,女生则负责穿肉和烤。我第一次在烤架上翻动这些肉串时,心情是愉悦的,还不时地把蜂蜜、各种调料涂到肉串上,偶尔再洒一些啤酒,当诱人的香味钻进我的鼻腔时,我比自己吃到了肉还要享受。这种烧烤的乐趣更多在与烤,而不是吃。有时一阵狂风吹过,就算沙粒和炭灰落在了正在烤的食物上,我们也还是吃得开开心心。烤肉的香味不但引来了周围的野狗,也引来了过路人。有一个过路人想向我们买烤熟的肉,我们就慷慨地送给了他一串——看来烧烤的诱惑还真的不小。  五月份天气虽然转暖了,可还有一件比较烦人的事。基辅的空气中会飘浮着一种类似柳絮的东西,一会儿飘到脸上,一会儿钻进鼻孔里,弄得你痒痒的,直想打喷嚏。除此之外,这段时间算是基辅最美好的时光了。
  理论上,乌克兰的夏季从六月就开始了。但真正热的日子却不是很长,在室外的最高温度37-38℃,当地人就已经觉得有点受不了了。我的家乡在夏天时的最高温度能达到39℃以上,因此这点热对我来说并不算什么。房间里即便没有电风扇,干坐着也不太容易出汗。虽然是夏天,早晚的温差还是挺大的。一到晚上,气温就明显降了下来,有时出去还得穿一件外套,不然会觉得有点凉。  一般夏天都会有雷阵雨天气,基辅也不例外,只是这强对流天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有一次我在街上走着,天突然就暗下来了,雷声大作,我连忙躲进商场,没几分钟就开始下起暴雨,我好奇地向外看去,还有不少人来不及躲雨,被淋了个透湿。除了暴雨,老天爷贡献给大家的还有冰雹。冰雹的个头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小,威力却不小。有时我们在房间里都听到阳台上的雨棚被砸得咚咚作响,想想这些冰雹要是砸到人的身上,该多疼啊。暴雨离开的速度也出乎我的意料,十分钟后,雨停了,太阳又高调地出来照耀着大地。
  总得来说,基辅的夏天比较舒适,即使不吹电扇,不用空调,也能淡定地度过。极热的天气只是那么一小阵子,而且还只在白天。一旦到了晚上,就再也感觉不到白天的暑气了,所以在那边中暑的几率还是很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选择在暑假旅游,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全乌克兰气候的差别比较小,因此我们不需担心旅游时穿衣的问题。一次,我们去东部的一个小城市,上午还是艳阳高照,热气冲天,下午突然就变天了,到了傍晚开始下雨,降温,把我们几个穿短袖短裙凉鞋的游客冻得瑟瑟发抖。
  乌克兰四季攻略之秋冬篇  自从我去乌克兰留学以后,很多人和我聊天的时候都会问我,那里冬天很冷吧?要穿几件衣服?雪下得很大吧?当我回国后在家乡过冬,我总是会喊,冻死了。别人就会好奇地问我,冬天你在乌克兰怎么过的?那儿不是比这里要冷得多吗?  让我来解答一切疑惑吧。乌克兰的冬天的确很冷,但道理和北方是一样一样的,外面冷得不行,一般是零下二三十度左右,出去里三层外三层,包头包脚,裹得像个大粽子,但在房间里就轻松多了。一到十月中下旬,民房和宿舍就开始集中供暖。他们烧的是天然气,室内温度能达到20℃以上。脱去厚厚的大衣和臃肿的羽绒服、毛衣,耐寒的同学只要穿一件衬衫就可以,就连我这么怕冷的人最多也就穿一件薄毛衣足矣。
  因为我住在基辅,就以基辅市为代表来说说乌克兰的秋冬季情况吧。虽说基辅也是四季分明的,但明显秋天和冬天的时间比较长。一年之中,从九月中下旬开始天气就转凉了。那个时候有一些西伯利亚冷空气过来,气温突然就会降到十几度,甚至十度以下。这可一点也不夸张。基辅可能还好一些,俄罗斯的降温就更明显了。两年前我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出差,八月中旬的气温有35度以上,最高温度甚至达到了38、9度, 俄罗斯人都快热疯了。但一到九月份,气温就开始发生变化。记得九月中旬的一个阴天,白天气温居然只有零上8度,幸亏我在来之前准备了两件毛衣和一件小棉袄,那时还没开始供暖,在屋里也只好穿得多一些。要知道在我的家乡九月正是被称作“秋老虎”的时刻,每天的气温还是保持在37、8度居高不下。在我离开俄罗斯回国的那天,才九月底,我却已经穿上了棉袄还在机场外面被冻得哆哆嗦嗦。我和送行的当地朋友开玩笑说,等我下了飞机,如果有人看到我穿成这样,一定会觉得我疯了。
  言归正传。基辅的秋天好像是一下子来到的,没有过渡,那些叶子好像也是在一夜之间落光的。我在路上经常看见一些光秃秃的树干,凄凄凉凉。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冬天来了,春天却不一定近。这是我对基辅气候最直接的感受。还未集中供暖之前的这段日子是最难熬的,暖气一旦来了,也就离下雪的日子不远了。我在前面的篇章中介绍过基辅的雪,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了吧。下雪时倒还好,真正冷的是下完雪阳光普照的时候。那时白天的气温在零下10到20几度,尽管道路中间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但两旁都是厚厚的积雪。我所租的房子门前有一条河,每到这个季节,那条河就结起了冰,还有人在河上溜冰。我是不敢轻易尝试的,就连在河边走的勇气都没有。我既不会溜冰,也不会游泳,万一掉下去了,恐怕就要被冻成冰棒了。  冬天走在街道上是要做好保护措施的。一般我都会穿上羽绒服,戴上毛线帽子,找一条大围巾把我的脸严严实实地捂起来,就像你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东北大妈一样。其实从入秋开始,基辅的气候就变得干燥起来。如果不搽一些面油或者润唇膏进行保护的话,脸上的皮肤和嘴唇就会觉得非常干燥,手上也会开裂。即便是寒冬下雪的日子,也感觉不到一点湿润。我不怕别人笑话我,在基辅过冬,保暖才是硬道理。
  我来说说在那些寒冷的日子里,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头一天晚上下了一场鹅毛大雪,第二天的气温低达零下30℃,而且正好是我们系的期末考试日。要是在平时遇到这样的天气,我们就会逃课不去学校了,可这天谁也不敢逃。我走到楼下的车站,在寒风中等了一刻钟仍旧没有一辆巴士过来。我被冻得直跺脚,最后实在没办法,就只好和别人拼车。我们宿舍里的几个人一起叫了一辆出租车去学校,这才没有耽误考试。等到了温暖的大楼里,我才发现自己的睫毛膏完全晕开了(大学里一部分女生都会化一点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熊猫眼——可想而知室外有多冷了。  基辅的冬天总是又冷又漫长,春天真正到来的时间是四月底。运气好的话,路边还能看到一点点没有全部融化的积雪,它们其实是冰,仍旧硬梆梆的。尽管如此,与我南方家乡的潮冬比起来,基辅的冬天还是能够让人忍受的。也有人选择在冬季旅行,但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去西南部城市利沃夫边上的咯尔巴阡山滑雪,彻底来个透心凉;另一个去处就是度假胜地埃及。在下一篇章中,我会向大家介绍如何度过春夏季节的攻略。
  乘坐飞机有一定的风险,但像马航MH370这种情况是比较罕见的,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只要是留学或者去国外出差,都免不了当空中飞人。  坐飞机的那些事儿  乘坐俄罗斯、乌克兰航空公司的航班,真的需要一点勇气。国际航班还凑活,机身大,在天上飞行的时候还算稳定,安全性能相对来说也比较高。但乘坐由前苏联设计的“图154”客机对人来说还真是一种折磨,不但机身小,飞行过程中遇到气流晃动较大,安全性能也稍稍欠缺。每次在飞行途中我都是提心吊胆的,直到飞机降落地面的那一刻,我才安下心来。
  我在乌克兰留学期间,每年暑假回国一次,最难熬的就是这长途航班的旅程。也许有人会觉得,和去北美的十几个小时比起来,8、9个小时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我对那几次飞行的记忆深刻之极,有时我甚至在睡眠中梦到出远门要乘坐飞机,都会担心不已。  去基辅的头两年我都是在上海坐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中途需要去莫斯科的机场转一次机。转机前的航程时间是六个小时,飞机的型号是伊尔-96,横向三排位置,算是比较宽敞了。但是俄罗斯人一坐上来,你就会觉得比较拥挤了。这可不是开玩笑,有些俄罗斯人的身材十分魁梧,一个人就能占两个位置。一次,我的一个同学前边坐了一位俄罗斯大妈,她稍稍把位置往后移了移,我那可怜的同学刚刚倒好的咖啡就被顶翻了。他戏称,前面坐了一架“坦克”。第一次乘坐长途航班没有经验,我整整在飞机上干坐了六个小时,睡睡不着,无聊透顶。说到这里,我真的挺佩服那些能在飞机上呼呼大睡的人的。一旦进入高空飞行,机舱内增加的压力使我的肚子里也充满了气体,一直在那儿打转,出不来,也消不去。而且,一在飞行过程中遇到气流,我就会有种不好的感觉,这两个因素加到一起,想睡也睡不着。即使到后来乘坐长途航班的次数多了,我还是不习惯在飞机上睡觉,无聊到极点时就盯着手表看,数秒针走的圈数,这种感觉简直可以称为“度秒如年”。
  俄航上的空姐大部分都不再年轻了,要知道,俄罗斯航空公司的出事率相对来说也算高了,光是图154就掉下来过多少架,她们还能如此淡定地为我们服务,我是真心敬佩。当飞机安全地降落在莫斯科机场时,机上的乘客总是会高兴地鼓起掌来,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可是,对于我们这些转机的乘客来说,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呢。  曾经,在莫斯科转机要乘坐机场小巴到另一个小机场。去往基辅的飞机机型是最让人望而生畏的图154,飞行时间倒是不长,只有一个多小时,但我还是经常担心它们的安全性能。机舱极小,横向只有两排座位,舱内的宽度和一辆大巴相当,一旦坐满了人,就显得拥挤不堪。起飞的那一瞬间,机身摇晃得厉害,每次我都会不安地祈祷。当飞机开始降落时,靠窗的座位总能看见基辅美丽的夜景。我听前几届的同学说,我们已经算是幸福的了,因为以前从国内到基辅只能在北京飞,而且还是图134那种小飞机,到了西伯利亚停一下,加满油继续飞。一路上就听见匡当匡当的响声,可想而知有多恐怖了。
  后来,乌克兰航空公司开通了从北京、上海飞往基辅的直航航班,乘坐俄航的人就少了一点。直飞少去了转机的麻烦,机型改成了波音747,更加宽敞、舒适,还可以在机上点播电影,即使多增加了三个小时的航程,乘客也不会感到无聊,所以还是受大多数人欢迎的。当然,必须早点去订票,否则一放假机票就会被一抢而空了。
  巧遇马良行  要说在莫斯科转机时遇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就当属遇到著名的前女足教练马良行了。那时我和同学正在办理转机手续,需要转机的乘客都排成了长队等待领取登机牌。我一抬头,突然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想当年我也算是一个狂热的球迷,所以足球界熟悉的人物还是知道一点的。当时我脑子里的第一个反映就是真眼熟啊,好像是某个名人。然后心开始狂跳,脸上发热,但还是不敢确定。当我看见他的护照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马良行”三个字时,我居然激动地直呼他的大名,引得其他人也对我侧目,当他转过头来看我时,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鼓起勇气和他交谈,发现马指挺和善的,一点也没有架子。我问他为什么到莫斯科来,他爽快地回答我说是在这里转机去英国,挑选一些新的足球苗子。我开玩笑地对他说,如果下次要去基辅,就来找我当翻译,他也配合地回答“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真是太傻了,居然没有拿出相机跟他和一张影,也没有让他签名,大大地浪费了这次“偶遇”的良机。
  除了趣事,当然也有一些惊险的历程。记得那是我第一次乘坐乌克兰航空公司从基辅直飞上海的航班,先前的旅程十分顺利,原定到达上海的时间是北京时间早上八点多,爸妈和我约好去上海国际机场接我。早上七点时,飞机到达南京上空,已经在往下降了,却发现南京的天气情况实在太糟糕,云层太厚,无法达到降落条件,盘旋了好久还是降不到地面上。于是机长决定再次攀升到一万米的高空,转到北京机场降落。谁知去首都国际机场的路上油量过低,只能紧急迫降到天津的一个小型民用机场。一开始机上的所有乘客都不了解情况,以为真的到北京了,结果打开舱门一看,这哪是什么首都国际机场啊,旁边只有几架民用飞机,整个机场也是小得可怜,一点也没有首都的气派。正在犯嘀咕时,机长却淡定地告诉我们,现在飞机需要加油,起飞时间还未确定。  既然已经这样了,我反倒不慌张了。可是当我打电话给爸妈时,把他们给吓坏了。我告诉他们,现在飞机迫降到一个不知名的机场,什么时候能到上海也不清楚。刚打完电话,全体乘客就听到机长那浑厚有力的声音响起:已经加完油,我们继续旅程,飞往上海国际机场。  安全回到家,爸妈还是在后怕,因为当他们知道航班延误想再打回来询问时,我的电话却怎么也接不通了。遇到这种情况,家人都会非常担心,爸妈说,看着别家航空公司的航班信息一条条显示在电子屏幕上,就是没有我那架飞机的消息,心里真是着急得不行了。等我安全落地拨通他们的电话时,这才松了一口气。
  乌克兰印证了一句话:不作就不会死。  
  在没有开通直航之前,我从基辅乘坐图154去莫斯科转机,就经历过一次惊魂旅程。那时正值夏季,飞机起飞之前还是万里晴空,谁知快到莫斯科,正在下降时,空中一下子就乌云密布,眼看着就要下雷雨了,我担心这架小飞机经受不住可怕的雷暴天气。当时的情景真是太吓人了,望向窗外,整个机身都被黑得像脏棉絮一样的乌云包围了,时不时有雷声隐约地从远方传来。我慌张极了,连忙向邻座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危险。坐在我边上的是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一边哄着她的孩子,一边非常淡定地回答我:“气流而已,不用担心。”我却已经紧张得手心都快出汗了。在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闪过无数个飞机坠落、机毁人亡的场景,机身晃动的幅度也随着气流的波动而变得越来越厉害,惊险程度绝不亚于在游乐场坐过山车。几分钟后,起落架终于放下,触到地面的那一刻让我如释重负,再看看周围的人,他们一个个面不改色,耐心地等待飞机停稳打开舱门。看来这些人的心理素质已经被磨炼得非常好了,遇到这种情况早就见怪不怪。  我有一个同学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所有乘客已经登机完毕,做好起飞的准备了,却听见机长在广播里告知大家飞机出了点小故障,需要检修,全部乘客必须下机等候,重新登机的时候,他心里就有阴影了,一直担心飞机有没有修好,会不会掉下去等问题。  天上的事儿说完了,接下去我会再说说地上入关出关的那些事儿。
  坐飞机的那些事儿:出关黑幕  上飞机前需要办理登机手续,领取登机牌,然后入关,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么还有哪些事是你们不知道的呢?留学生和来乌的中国商人、务工者是怎么出关的,在出关的过程中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情况呢?  通常,留学生的出关是比较顺利的,尤其是你多次往返中乌两国后,海关人员都会非常爽气地放行。我想起第一次到乌克兰基辅鲍里斯机场的情景,实在有点尴尬。那时,有几个中介的工作人员和我们一起到的基辅,他们想在基辅逗留几天,游览一下,出关的时候却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那时候我的俄语还半生不熟,有一个单词海关人员说了好几遍,我就是听不懂。他问我,这些人(指中介人员)是来学习的还是来旅游的?之前这些中介人员说是来乌交流,其实就是来旅游的。一开始我没弄明白“旅游”这个词,我想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出国交流不就是“学习”吗,于是就说他们是来学习的。谁知道这些人做的是旅游签证,和我们的学生签证有着天差地别。海关人员看到这样的情况当然会把他们拦下来了,最后连机场安保人员都赶来了,我还从没见过这种架势,心里自然有点发慌。
  海关人员以为我是翻译,他们一定在想,我的俄语怎么这么差呢?就连那些被拦下的人也觉得我是半吊子水平,那一刻,别提有多丢人了。  第二次出关就有经验多了。下了飞机,先拿着入境单到关口盖章。这时候海关的工作人员会问一些问题,或者拿着你的护照盯着你看上半天,直到你心里发毛。我发现这样一个定律,也许是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缘故吧,如果盖章的工作人员是男性,他会用和蔼的眼神看着我,很快就让我通过,最多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你来这里是念书的吗,在哪所学校什么的;如果遇到女性的工作人员,她就会非常认真地核对我护照上的每一条信息,生怕弄错。在她们面前,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而且总是会忧心忡忡地怀疑是不是证件出了什么问题。
  @望舒之气 10楼
21:12  楼主别墨迹了,快更新,坐等  ------------------------------  坐等更新
  等盖完了章,领了行李,就剩下最后一道关卡了。如果你的行李中没有什么贵重物品,是不需要在报关单上注明的,一般海关人员对留学生开箱检查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因为学生没有什么油水可以让他们捞,他们盯住的都是来乌做生意的外国商人或者务工人员。如果是去国外参加展会的人就要注意了,当这些海关人员要开箱检查,而恰好你的行李中又有样品时,你大可不必老实地说这些是样品,否则的话,就需要缴税,要么这些样品全被扣下。至于交多少钱,是他们说了算的,其实就是想从你这拿点好处。当地的法律是规定了样品需要缴税,但具体的数目,谁也不知道,更何况你一个外国人,就算被海关罚钱了,也无处去申诉的。三年前我在俄罗斯出差,出关时就遇到这种情况。当时海关说要把全部样品扣下,把我的老板给吓坏了,最后还是客户出面,给海关人员塞了点好处,才把这件事摆平。事后他告诉我们,其实完全可以说这些东西是自己用的,或者帮别人带的,只要不是样品,他们就没办法讹钱了。
  我的同学在留学期间帮别人带了一些商品,主要是能在乌克兰地区往其他国家打电话的网络电话卡,装了满满一箱子。海关人员正在抽查行李,刚好轮到他。他打开行李箱,一沓沓卡片就这样暴露在他们眼前。当工作人员问他这些都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居然老实地回答是电话卡。这个可以揩油的机会他们当然不会放过,扣下了整箱卡,和他讨价还价,至于最后怎么收场,我是不得而知的,但海关的腐败情况由此可见一斑。很多情况下,中国人遇到一点难处,遇到一点麻烦,都会用钱来解决,也正是这种“中国式”的办事行为助长了许多国外海关的不正之风。  出关是否顺利和签证的种类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是学生签证,那相对来说会安全一些,通行更顺畅;如果是商务签,可能会想一些办法或找一些借口来获取一点利益,比如开箱检查,强行扣押样品等,虽然从他们的这些行为在当地都是合法的,但在外国人看来,就是故意刁难了。因此,大家出海关的时候都多长一个心眼吧,能调和解决的事,就尽量不要花那些冤枉钱了。
  中国留学生的日常饮食  说起乌克兰这个国家,很多人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前苏联土豆炖牛肉的共产主义时期,其实我到了那里一看,乌克兰人早就不吃土豆炖牛肉了,倒是中国人自己时不时地炖来吃吃。也有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你在乌克兰每天都吃什么啊?是不是黑面包加土豆?听说黑面包很有营养啊,好吃么?……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向我抛来,一开始我还能耐心地解释,到后来就被问烦了,于是就想在这里给大家好好地说一说我们留学生的日常饮食是怎样的。
  我们这个年纪,没出国之前在家都是不会做饭的,更别说去菜场买菜了。天天下馆子吃不起,多吃了也腻,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买菜。起先,我们成群结队地攻向超市,先买一些容易烹调的食物,比如鸡蛋、方便面等,当然像香肠啦、熏肉之类的也逃不过我们的法眼。但久而久之才发现,长期在超市采购食物成本实在过高,而且蔬菜种类不多也不够新鲜,还是得学着去菜场。  这个菜场所在的地区叫“莫斯科广场”,中国人就干脆把菜场简称为“莫广”。我那时候就在想,这个菜场和莫斯科广场扯不上半点关系啊,怎么就取了这个名字呢?从我们宿舍到莫广有直达车,还是比较方便的。第一次去,我觉得自己的眼睛都要看花了,一个个摊位上卖的果蔬不知要比超市新鲜多少。在国内,我很少进入菜场,我也不喜欢菜场的环境,人多,嘈杂,满地都是散落下来的菜叶,脏兮兮,湿漉漉的。莫广的整体环境要比在国内时我去的菜市场好一些,同样也是人多得不行。
  买菜的第一步是挑选。乌克兰时令蔬菜的种类在夏季是最多的,还比较便宜;冬季最少,果蔬的价格也上涨了,最常见的有大白菜、卷心菜和胡萝卜等。其他蔬菜都贵得不行,我们笑称在冬天卖到几美金一个的西红柿都是高帅富才吃得起的。土豆是乌克兰的四季主打食品,不过我自觉得东欧的土豆确实要比国内的好吃很多,可能是因为黑土地培育出来的缘故吧。  可以直接向摊主要一个袋子,把挑选好的菜装起来让他称,他们使用的都是电子称,应该不会存在缺斤少两的现象。我在莫广买菜的事已经过去几年了,那时的物价对现在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所以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付款的人多,是要排队的,这点人人都挺自觉。在选菜之前可以先问价,也可以在旁边几个摊位问一下,货比三家后再买,但我感觉价格的落差都不大,基本上不存在讨价还价的环节。
  莫广菜场的摊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室内的,菜价自然也高一点;还有一种是在室外,比较角落的摊位,也许租金便宜,菜的质量也要比室内差点,价格要实惠得多。如果有耐心,可以去室外的这些摊位淘到价格便宜又新鲜的蔬菜。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一些老太太在卖自己种的菜。我每次和同学去莫广,都要背一个大大的双肩包,回来的时候总是满载而归,这些菜,要是保存得当可以吃上整整一星期。  除了莫广,留学生们爱去的采购点还有位于里宾斯卡地铁站旁的中国人市场。那里有许多从国内带过来的调料、方便面、腐乳、辣酱等稀有食品,价格自然要比在国内时卖得更高,但偶尔尝尝鲜也是留学生们难得的幸福。在有些店里还可以购买到中国的青菜、芹菜等,就是非常贵。许多当地人也爱逛中国人市场。他们喜欢买中国的酱油、米醋或者辣酱,还有一部分爱买做寿司的食材(那些店里有卖,而且寿司在乌克兰当地比较受欢迎),这些在他们本地人的市场是买不到的。  留学生们的采购点除了超市基本上就是菜场和中国人市场了,当然采购只是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烹饪。
  中国留学生的日常饮食:玩转厨房  出国以前,我在家会做的食物也就是煎荷包蛋、西红柿炒鸡蛋和煮方便面了。但到了基辅总不能天天吃这些吧,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学做其他的菜。第一次做的肉菜是土豆炖排骨,还是别人教我的。也亏我悟性极高,之后边学边做,暑假回国的时候我还在家露了几手,给爸妈一个不小的惊喜。  我们在宿舍的厨房是公用的,一个厨房里的天然气灶有4个可供点火烹饪的位置,中午和下午五点是使用的高峰期,如果不早点拿锅去占个位子就等着饿肚子吧。四川和北方的同学喜欢吃辣,在烧菜前喜欢先用辣椒呛一下锅,厨房里没有油烟机,站在楼道里的人可遭了秧,不是被熏得直掉眼泪就是咳嗽,所以一闻到有辣味从厨房里飘出来我们就把房间门关得紧紧的,以防被呛。
  蔬菜还比较简单,洗洗切切一炒就行,一到冬天,蔬菜极少,所以我的菜单上一般都是土豆炖白菜、土豆炖牛肉、酸辣卷心菜等等,偶尔买几个西红柿吃吃已经算奢侈了。我是食肉者,自然不能放过一切吃肉的机会。所有常见的肉类当中,牛肉是最贵的,其次是猪肉和鸡肉。羊肉的价格也不低,但毕竟还是少见。刚开始时,我常看见一些学姐买鸡架子,就很好奇,这要怎么吃呢?后来才了解到,整鸡太大,一个人吃不完,也不好分解,鸡架比较便宜,上面还留有一些鸡肉,可以和香菇红烧,也可以炖汤,如果想吃肉,就往汤里加两个鸡腿。乌克兰人是不吃鸡爪、鸡胗、鸡肝和鸡心的,他们通常把这些放在超市的货架上是为了卖给养狗的人,可这些被我们中国人照单全收,不是我们的口味独特,而是乌克兰人实在不懂中国的美食。
  除了做普通的菜肴,我还学会了和面包饺子。以前在家时,我的包饺子水平属于中等偏下,但到了基辅,想要吃饺子还要自己动手来得香。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般几个人一起包才不会太慢。肉馅可以在超市买到,不过买的时候可要看清楚了:一种是包装上写的纯猪肉或者纯牛肉,还有就是两种肉馅搀在了一起,一定要买纯馅的才好吃。如果觉得肉馅还不够细腻,可以用刀子再剁一下,切好蔬菜,拌起来即可。吃饺子人多才热闹,吃着舒畅。一般过年过节时,我们都会包上几斤饺子,吃个痛快。当地也有速冻饺子可卖,但个头都很小,而且里面的肉馅不是纯肉就是奇怪的土豆泥,味道不佳。一次我去一个当地人家做客,专门包了中国的饺子给他们品尝,让他们领略到了中华美食的无穷魅力,不是自夸,每个人都竖起了大拇指说好吃。  我们在烹饪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着自己的水平,又不断创新,回国之后,人人都能成为大厨,这就是环境所造就的另一项技能。
  他们都吃神马  我在前面的篇章中粗略地介绍过乌克兰当地有代表性的美食。乌克兰人的饮食习惯可能和大部分欧洲人都差不多,一日三餐也没有我们中国人来的复杂,有时候非常简单的几片面包加黄油就能做一顿晚餐,就算宴请客人,也没有中国家庭这么隆重,但这并不代表不尊重客人,而恰恰体现了他们的随和与亲切。
  我经常看见乌克兰人在食品商店里排队买黑面包,那么这个就是他们的主食之一了。有人认为黑面包是粗粮,只有生活困难的人家才吃,其实不然。黑面包的做法十分考究,在家烘烤十分麻烦,为了节省时间,一般当地人就买现成的吃。我吃过几次,口感略酸,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味佳肴,但营养学家对它的营养价值一直有着较高的评价。乌克兰人会在商店里买一整只圆形或半只黑面包,看他们拿在手里的样子还真有点滑稽,因为它的质地十分结实,好像拿起来就能当武器抡人似的。吃的时候需要切成一片一片,可以在上面抹点黄油或者蜂蜜,口感会更好一些。  他们早上吃的都比较简单,有一种自制三明治,既保证了美味,也不失营养,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把白面包切成片状,在两片面包中间夹上一片薄薄的奶酪,由自己喜好,还可以加点料,比如火腿片等,不过加热味道更好,在微波炉里热上三十秒,拿出来,奶酪就拉丝了,吃到嘴里,香、滑、Q、弹,但是必须趁热吃,不然冷了会变得很硬。这种三明治被称作“布得尔布罗特”(俄语)。
  ******
  我去当地人家做客,他们并没有像国内一样烧了一桌子菜,又是好酒又是鱼肉的招待我,只有非常简单却丰盛的美味。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简单?为什么又是丰盛?这不是矛盾吗?晚餐是白、黑面包,丰盛的是面包先被烤了一下,被抹上了一层黄油,两片面包之间夹几块加了橄榄油的腌三文鱼,入口即化,鲜甜的味道溢满了舌尖……更高级一点的,就涂上鱼子酱。鱼子酱也分为几种,有纯粹的黑鱼子酱和红鱼子酱,还有一种是用蛋黄酱搅拌过的,口味香甜,抹在面包上最合适。吃到嘴里,一颗颗鱼子爆开,发出清脆的响声,带来一阵味觉上的快感。  当地人喜欢做腌卷心菜沙拉。卷心菜事先切成细丝,放到广口瓶里加入盐,密封。大概是这样罢,具体的做法我也不太清楚,只记得不需放醋,一段时间过后,白菜自然发酵,加点糖,味道酸甜可口。
  自由的国度。。。
  当地人的米饭是当作配菜来吃的。不像我们亚洲人把白米煮熟,他们只是在水里滚一下就捞上来,像是泡饭把水倒掉留下的米粒。浇上点肉汁,放两个肉丸就算一顿饭了,既简单又不失营养。  除了一日三餐的主食,他们也会喝下午茶。有许多种不同的口味,比如水果茶、茉莉花茶、红茶和绿茶等。我和当地朋友在一起时,他们更多时间还是喜欢红茶加糖,同时吃上几块小点心,但说来奇怪,茶也是甜的,和点心配在一起居然不会产生腻腻的感觉。  说到零食,就不得不提有代表性的面包干了。黑面包干价格较低,嚼起来是奶酪味,嘎嘣脆。白面包干就要贵一些,鱼子酱味,口感也更加酥脆。
    黑面包不配点料,还真的挺难入口
  @惨白一笑 163楼
19:35:22  我经常看见乌克兰人在食品商店里排队买黑面包,那么这个就是他们的主食之一了。有人认为黑面包是粗粮,只有生活困难的人家才吃,其实不然。黑面包的做法十分考究,在家烘烤十分麻烦,为了节省时间,一般当地人就买现成的吃。我吃过几次,口感略酸,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味佳肴,但营养学家对它的营养价值一直有着较高的评价。乌克兰人会在商店里买一整只圆形或半只黑面包,看他们拿在手里的样子还真有点滑稽,因为它的质地十分结......  -----------------------------  我喜欢刚出炉的黑列巴,那叫个流口水
  @惨白一笑 168楼
19:39:15    黑面包不配点料,还真的挺难入口  -----------------------------  楼主去过基辅动物园没,有次我居然看到老毛子饲养员拿黑列巴喂西伯利亚虎,我眼都直了
  @yfy76
20:28:36  楼主去过基辅动物园没,有次我居然看到老毛子饲养员拿黑列巴喂西伯利亚虎,我眼都直了  —————————————————  去过动物园 但是没见过这么奢侈的行为  
  @惨白一笑 171楼
20:49:28  @yfy76
20:28:36  楼主去过基辅动物园没,有次我居然看到老毛子饲养员拿黑列巴喂西伯利亚虎,我眼都直了  —————————————————  去过动物园 但是没见过这么奢侈的行为  -----------------------------  动物园边上的红与黑赌场还在吗?
  继续更新
  基辅交通:堵车大联盟  堵车一直是各大城市繁忙道路上的主旋律,在中国堵,在国外也一样堵。基辅是乌克兰的首都,有堵车的现象自然也不奇怪,而且每天都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点地点。  本科四年,我都是早上睡懒觉,下午1点才上的第一节课,家门口有直达学校的公交车,一般情况下4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但是也有堵车的时候,一旦接近市中心,路就变得不通畅起来。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坐在车上的人却只有干着急的份。所以我每次都要提前十分钟出门,以防上课迟到。这还算好,等到下课回家已是晚上七点,离到家门口还有两三站路的时候又开始堵了。夏天堵车是经常的事。六月份开始基辅的天就黑得晚了,直到晚上十点才彻底暗下来,所以车子堵在路上我并不太着急。一次,我记得清楚,六点下课,到家已快九点,原本四十几分钟的车程硬是被拖了两三个小时。有的人耐不住性子,干脆下车走路。我也随大流,正想走向门边,车子又开始动了。耐心好的司机干脆熄火,静心等待,急性子的,就把车一直往前开,跑到前边插队。自从我自己开车以来,一直对这些堵车时还要夹塞的人深恶痛绝,但坐车时,又希望司机能开快点,这种心情还真是矛盾。乌克兰人和许多欧洲人一样,做什么事都是排队的,而且很少有人插队,可一遇到堵车,他们就管不了这么多了,尤其是小巴车司机,有从街沿边过去的,也有一直开到最前面伺机夹塞的,作为归心似箭的乘客,当然是满心欢喜了。一到冬天,天就黑得特别早,四、五点太阳基本就没了影,我更多时候选择坐地铁,即使去地铁站要经过一段路和一个长长的地下通道。因为这一堵可伤不起啊,我宁可在冷风中走,也不愿在暖气里耗费时间。
  回家的时候堵车已经算是幸运了。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我换了一所学校,改成了早上上课。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早上8点半,这就意味着我必须早起,7点之前就要出门等车。这还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每次一到莫广菜场那里就会产生堵车的现象。天天早上如此,我在车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喂,我的车被堵在莫广了……”或者是:“我可能要迟到了,帮我和老师说一声……”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恨不得赶快下车,飞奔着去学校。小巴还能超车,遇到长得连弯都转不过来的公交车就悲剧了,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如果司机好心,你在车厢里大吼一声:“师傅,开一下门!”(意译)他就会爽气地把车门打开,这时,“唰”的一下一大群人站到门口,一转眼“呼啦”一下,半数人都下车了。  我回国之前,莫广附近在造立交桥,不知道现在完工了没有,如果车子能走高架或者立交,那个地区的拥挤交通应该能缓解一些了吧!
  基辅交通:四通八达  说实话,基辅的交通除了恼人的堵车现象以外,还是挺方便快捷的。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有公交车、地铁、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  公交车分为小巴、中巴、和加长车。据说小巴和中巴车都属于个人经营的,所以乘客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入,这种车一般都是挤得满满的才会开动。上班上学高峰期的时候,整个车厢就像一个闷罐子,下车的人少,上车的人多。后门是允许上人的,但上来之后必须自觉地买车票。这种小巴经营者很多都是夫妻档,丈夫开车,妻子负责卖票收钱。每次在车站,人们都非常自觉地排队等车,当车子缓缓开到站台,没有出现过一次一哄而上的情景。大家排着队上车,如果座位已满,着急回家的人就站在车上,不想站着回家人可以继续在这个车站等下一辆车。这样似乎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排队有先后,先上车的有位子可坐。当然,乌克兰人也是很讲究尊老爱幼的,遇到抱小孩的,哪怕是年轻力壮的男子,周围的人也会毫不犹豫地让座。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跌跌撞撞地上车,不用担心没有座位。车上的乘客都比较文明,不会在车厢里大声说话,即使接听电话也是轻声细语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车子快靠近站台时,乘客必须提前和司机说需要下车,等到了站台再喊就为时已晚,如果其他人也不下车或者上车,司机很有可能就不会停车了。
  除了私人经营的小巴车外,还有一些国有的公共交通工具,那就是加长公交车和有轨、无轨电车。那种拥有长长车厢的大公交车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去乘坐的。第一,速度较慢,第二,人多,虽然票价便宜,但大部分乘客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我不想全程都站着回家,要是遇到堵车,那更闹心。无轨电车要是出了故障,就等着吧,所以一般我也不乘。有轨电车我只乘过几次,有点像坐小火车的感觉,比较有趣,只是事先需要研究好路线,免得到时乘错站。   地铁是基辅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乘坐地铁可以买月票,不然就乘坐一次买一次地铁币。遇到换线的站,只要不走出地下通道,就不需要花额外的钱了。3-5分钟就有一班,只是车身大多比较陈旧,显得很有年代感。当然地铁上的人也经常爆满,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若要下车,必须提前走到门前,否则很有可能会因为人太多而来不及下车。无论是基辅还是莫斯科,他们的地铁站装修布置都十分有东欧特色。每个站的风格不一,从高高的电动扶梯下去,一边可以欣赏一下天花板上的画,我虽然不知道这些画的名称或作者,却也感受到了那种华丽的艺术气息。在地铁上偶尔会有一些乞讨、流浪艺人,他们往往是乘坐一站后走出,去往下一节车厢。虽然我不太喜欢这样的人,但是我很少从其他乘客的眼神里看到鄙视的目光,当乞讨者走到他们面前时,他们不会呵斥,或是微笑着摇头,或是爽快地掏出零钱。相比之下,我更容易接受流浪艺人,至少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才华获取钱财。在地铁上演奏的,都是以拉手风琴居多,地铁开动时的噪音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的表演情绪,此刻的车厢仿佛就是自己的舞台,如此认真、忘情的表演深深打动了我。可惜,当我想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听演奏时,他们已经要前往下一节车厢开始新的节目了,或许仍旧重复着先前的曲目,但我相信,在他们的脸上永远看不到自卑、担忧的神情,他们这样的人,才更值得尊重。
  在基辅,除了以上这些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还可以选择打车。打车也有讲究。一种是由公司运营的出租车,可以打电话去预定,告诉他们你的地址,需要车到达指定地点的时间等等。当然也可以在路上拦下,虽然有打表,但这种出租车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作为学生,我不敢轻易乘坐。另一种是由个人所驾驶的私家车,也就是我们国内所称的黑车。我不太清楚乌克兰的法律是否允许这样的黑车存在,但一般情况下,黑车的价格要比出租车便宜。最好是多人一起拼一辆车,在上车前先谈好路线和价格,有时还价也是必要的。像这种车子只要在大街上一伸手,就有很多会停在你的身边,不愁拦不到车,讨价还价才是关键。  在基辅的大街上很少看到自行车,因为没有慢车道。所以出行还是选择那些公共交通工具吧,只要在出发前把乘车的路线事先准备好,就不会出什么差错了。
  在基辅理发是件大事  我到基辅留学之前,想把自己打扮得成熟一点,就去理发店烫了一个爆炸头,结果可想而知,烫完就后悔得不行了。但又不愿意再花钱把头发拉直,所以就破罐子破摔,不再理会我的新头型。到了基辅几个月后,毛发并没有受到传说中的切尔诺贝利核辐射影响,可总归是要长的,我担心再长下去就会出现金毛狮王般的发型,于是盘算着去哪里修理修理我的毛发。  我四处向同学打听,他们告诉我在里宾斯卡地铁站附近的市场里有中国人开的理发店,一次只要几十格里夫纳,(乌克兰当地货币,具体是多少钱已记不清楚),比在当地人开的理发店要便宜许多,而且和中国人在语言上容易沟通,可以剪个好一点的发型。可遗憾的是,当时我并不熟悉里宾市场里的店面情况,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他们所说的中国人经营的理发店,倒是发现了另一家当地美发店。我在门口犹豫了半天,想着好不容易来一趟就因为没找到目标而回去,实在有些不甘心。反正是要理发的,就赌一把吧。之前听说当地人开的理发店价格都很贵,我小心翼翼地翻了翻包里的钱,心里在打鼓,这点钱到底够不够?万一这一剪子下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没了,可怎么办呢?
  一边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一边却又鬼使神差地跨进店门,女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我惴惴不安地坐在椅子上,理发店的女老板微笑着让我等等。她正在给一位四十来岁的女士做发型,先用摩斯把头发一撮撮梳起来,再用电吹风定型,手艺娴熟,却做得十分认真,没有丝毫马虎。我想老板娘有这样的手艺,我的头型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于是就放心地等待着。终于轮到我了,我满心欢喜地坐到理发椅上,大概描述了一下需要修剪的发型,就静下心来让她折腾了。理发的第一步当然是洗头,然后才是剪。她拿着剪刀在我湿漉漉的头发上“咔嚓咔嚓”地动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把我满头的卷毛给剪直了。头发不算太短,但是带有明显的乌克兰特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在大街上看到很多的当地女人都留着这种半长不短的发型,闹了半天原来当地的理发店只会剪一种头型,这还真让我郁闷。  吸取了这次教训,我再也不去当地的理发店理发了。本想着长头发就一直留着,结果有一次被我自己剪刘海给剪坏了。这下可好,对着镜子盯了半天,越看越不顺眼。最后没办法只好上理发店把长发也一股脑地绞了,这次去的是一个中国女人开的店,总算给我整了一个满意的头型。
  我在基辅总共剪过四五次头吧,后来里宾斯卡那家中国人开的理发店易了主,中年大妈换成了年轻小伙子。大家都说他的手艺要比原先那个大妈好得多,我就想去试试。结果剪得还真不错,就是这附近的中国人都找他理发,一天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光是排队就得排上几个小时。还有一些当地人居然也慕名而来,一到周末,他就停不下来了,想透个气,抽根烟的时间都没有。在国内,他也许可以开这么一家小店,或者去大型的美发店当个洗剪吹小弟,但赚到的钱绝不会像在这里这么多。可在基辅这块地方,他就成了一个香饽饽,人人都稀罕他。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基辅,只要是理发技术好的人都会名声远扬。一次中国年假期间,我又心血来潮想理发了。可是打电话给那小伙子却换来了深深的失望,他正在家中过年,理发店也关门暂停营业。我也不知道犯了什么毛病,长长的头发留在脑袋上就是不舒服,一定要剪掉才安心。这下该怎么办呢?有个好心的同学告诉我坐几站地铁再乘四五站小巴就能到一个音乐学院的宿舍,那里有个伊朗人的手艺还不错。可是,可是我不知道那人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住哪个房间,好在那伊朗人的女朋友是个中国女孩,我只要找到她就能找到那个理发师了。我打了电话给那个女孩,她说可以到车站来接我。我欣喜极了,连忙屁颠屁颠地去了。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尝试过为了剪个头跑这么远,在基辅,可去地方几乎都是固定的。  千里迢迢到了那儿,终于见到了理发师。我告诉他,想剪一个短一点的发型,他立刻点头答应。他理发的手段很奇特,不像店里先把头发用夹子夹起来,分层剪,他是直接一剪刀就下去,似乎拿捏得很准,最多最后再修一修。他告诉我,他的理想就是成为国际级的美发师,我看照他这样的技术一直练习、再提高,离实现梦想也就不太远了。我理发的时候,差不多那层楼的人都跑来看了,他们到底是好奇呢,还是纯粹地喜欢看他理发?我不得而知。我只记得,我回家的时候,外面的天已全黑,还是那女孩和她的伊朗理发师男友一起把我送到车站的。
  回到家,心满意足。别人问起来,我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而他们也惊讶于我的耐心和毅力,居然可以为了一个破头跑这么远的路,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区域。好吧,也许女人为了美会不惜一切代价,而我为了换个新造型,也不惜冒着在黑夜中被打劫的危险去那完全未知的地方,找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理发师——因为我觉得,在基辅理个发还真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yyxx楼
21:03:10  楼主好像初中生写作文,又长又乏味  -----------------------------  楼主叙事清晰,文笔流畅,用手机看可能分段长了点
  继续跟进!
  基辅大学心理系,俗称红楼,基辅大学的象征性建筑   这个我喜欢,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也有一座红楼
  占座从头看。
  回复第2楼(作者:@蛋炒饭超好吃 于
21:03)  俄罗斯毁了乌克兰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还真是,吓得反对派赶紧把33吨黄金运美国去了,你玛,好险,差点就没了。  
  回复第2楼(作者:@蛋炒饭超好吃 于
21:03)  俄罗斯毁了乌克兰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还真是,吓得反对派赶紧把33吨黄金运美国去了,你玛,好险,差点就没了。  
  @我本溪客
10:26:00  回复第2楼(作者:@蛋炒饭超好吃 于
21:03)   俄罗斯毁了乌克兰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还真是,吓得反对派赶紧把33吨黄金运美国去了,你玛,好险,差点就没了。   —————————————————  运过去国家多了去了,美国那里放着很多国家黄金,中国少说有几百吨  
  @老猪老猪楼
18:15:00  乌克兰烂成这样,几十年也不见得能缓过气来,是谁造成的?是乌原政府,还是乌现代理政府,还是乌闹事的反对派?   必火之贴,顺便广告   本群自即日起,开群十日,希望各位大仙,前来吹牛。   —————————————————  没有俄罗斯?  
  @惨白一笑:楼主高才,本土豪赏1金聊表敬意,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助楼主再造高楼神话。【】
  @蛋炒饭超好吃 192楼
10:47:05  @我本溪客
10:26:00  回复第2楼(作者:
@蛋炒饭超好吃
21:03)  俄罗斯毁了乌克兰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还真是,吓得反对派赶紧把33吨黄金运美国去了,你玛,好险,差点就没了。  —————————————————  运过去国家多了去了,美国那里放着很多国家黄金,中国少说有几百吨  -----------------------------  可不是咋地,放美国那是超安全,来去自由,账目普世。
  趁着中午来更一些。  大家怎么过年  在乌克兰的中国学生可以过两个年,一个是当地人最为重视的新年——1月1日,也就是中国的元旦,另一个就是中国传统的春节。
  对于当地人来说,元旦的前一天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们过年和中国人的传统基本一样,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晚饭,喝酒。酒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在干杯之前,一定要说一句祝酒辞,为了谁,为了什么干杯之类的话。我在基辅的外语补习中心参加过一次“年夜饭”,虽说这是比较重要的一次晚餐,但也没像我们这里搞得那么复杂。只是漂亮的摆盘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就这么简单的几片切成三角形的白面包上抹了诱人的黄油,上层是鲜亮橘红颗颗饱满的鱼子,以面包最尖锐的角为中心,呈一个圆圈依次摆开,半颗乌黑油亮的腌橄榄在每片面包的最上层作为点缀。另几盘也是面包,只不过上面的配菜不一样,有香味浓郁的熏肠,也有味道鲜美的腌三文鱼。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杯淡黄色的香槟,餐厅里播放着轻快的音乐,节日的气氛立刻体现出来了。我本想找个不会喝酒的借口,但大家说过年一定要喝点才行,我只好入乡随俗,说了一句祝酒辞,喝了一小杯香槟。
  元旦这天晚上人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庆祝新年。有人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新年晚会,喝酒聊天,守岁;也有人来到基辅市中心的赫利夏大街和自由广场,在那里有露天的新年演唱会,就算街上大雪纷飞,气温极低,也减退不了人们的热情。大家手里拿着酒瓶,一边喝着,一边跟着台上的歌手大声唱歌,这才叫真正的狂欢呢。他们就这样在大街上载歌载舞,直至深夜。过了零点,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在大街上遇见了,都会打个招呼,说一句“新年好”,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我们留学生在元旦时也会入乡随俗。有一次,我们在一位同学家中彻夜狂欢。晚餐很简单,从菜场买来蔬菜和肉类,一个电磁炉,一个钢精锅子就能搞定,你猜对了,就是美味的中国火锅。不用做复杂的菜式,只需把菜和肉洗净切好,就可以涮着吃了。吃完以后就开始玩游戏,打麻将打麻将,打牌的打牌,要么就干脆玩刺激的真心话大冒险,一直热闹到天亮才不舍地离去。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中国定居的乌克兰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