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弩没有弓弩滑轮上弦方法用的转轮

为什么中国的弩没有上弦用的转轮呢?_中世纪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7,604贴子:
为什么中国的弩没有上弦用的转轮呢?
如题。按理说不应该唉,连连弩都可以搞定……
『魅蓝 5s』天猫首发,2.2元秒杀手机
机械跟不上
机械跟不上
用手就能上 说明没有需要机械的需求 因此说明 威力不会很大
盔甲不好,要那么大劲的弩干什么?
个人猜想 用手上的弩矢能打穿盔甲 转轮就没人做了吧
打打西北的游牧民族足够了
机械生产能力堪忧
回 夜战斗士:那个威力我不懂到底有多大。不过装个上弦器总是可以节约士兵体力的吧,这比用手拉弦要轻松吧?而且弩射击的速度没法和比,射程也远不了太多。威力我不知道权且不提。那么在它大概只有精度能超过弓箭的情况下,一个简单的机械附加装置,当它可以大大提高弩的威力、和射程、和射速,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舍弃不装呢。
Harting连接器,工业4.0的推动者...
单纯的想不到?
的威力又不大,顶多是个人自卫武器罢了,射程近得可怜。中国甲防护力比较差,用不着上弦机械很精巧、力大的钢臂弩。
机械损坏拉不了玄怎么办?欧洲都是封建主制度,兵少且贵,装备也要求有一定的方便,机械坏了也可以有好的保养,而且被俘虏某些装备也能赎回。中国是中央分配制,需要的是大量且性价比高的武器,被俘虏了武器也被没收。就好比中国的大砍刀和日本的武士刀一样。一群2货在讨论。
踏张弩锻炼腰力,嫁人就嫁踩踏张弩的人
转盘是什么?是定滑轮吗?
估计是因为中国的护甲没发展到板甲那种防护程度,对于弩的力量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老祖宗的武备不咋地~
摆明了,拉力不大,直接用手拉,脚拉,再来就是腰开,就可以了。真要在单兵弩用开弦器。怎么就不见有书本记载?
又不是拉力变态的钢弩,复合弩而已。再说弩也要追求射速啊。
所谓莫非是指那个一根连杆推拉来去的玩意啊?
手臂力量本来就不大,还要打半折,并且要求得连续,目测这玩意顶着肚皮射也没啥杀伤力,5米开外射只耗子都勉强。 除非开弓的是超人,随手摇摇都是几百磅的力道。
这就是所谓的“连弩”,个人觉得应该划为玩具类。
都是人力弩,利用蹶张练练下腰肌足够了。整那些多余的东西没用。再说战场上碰不到好甲好盾,低磅数照样能射死人。
开弩方式,你让飞机用轮船的引擎试试看?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相关解答一:F和弦怎么按弦扫弦? 按f和弦主要是左手一抚,按了很多次,总是不能让一品六弦全部按紧。出来的声音很难听,一指都快痛死了还是按不紧,有什么技巧么?问题出在哪里?答:你可以不用大横按,用小横按也行。食指小横按1弦1品,2弦1品,中指按3弦2品,无名指按4弦3品。产生的和弦音阶为4,6,1,4初学吉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吉他质量差,琴劲不直(导致弦离品高,按弦吃力等问题),建议对新琴整一下,另外是,初学吉他我觉得手上的功夫没有出来,你可以尝试把吉他各弦降低半度音(不要小看这半度音,弦的张力会小得多,等到你慢慢按起来了,然后……) 还有请教下各位高手正确的扫弦是什么感觉,我总觉得自己扫弦不对,好像是力度不均匀,出来的音乐也不够清晰好听,高手指点下下吧,谢谢了~~答:首先我扫弦也不好,不过当时老爸教我是是这么和我讲的,你扫弦时就像刚洗完手把手上的水散干一样,就是再到位一点就是扫弦的动作了:)反复体验,我觉得多讲也不稀奇,其实吉他我也弄得一般,只是稍微讲些心得而已。相关解答二:吉他和弦都有哪些?和弦怎么来的呢?? 和弦就是由和声原理来的。最简单的是三和弦,就是由根音加上三度音和五度音,比如Do.作为根音,那么加上三度mi和五度so,就构成了一个一级三和弦。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变化出无穷无尽的各种和弦。是门大学问。。。够你研究的相关解答三:怎样的和弦叫三和弦 ◆由三个音按三度叠加关系组成的和弦叫三和弦,例如1 3 5; 246; 572 ; 613 等等。三和弦有大小之分,大三度音程在前的叫大三和弦,如135,572(高音)小三度音程在前的叫小三和弦。如246; 357等。相关解答四:弦的古语弦 xián名⑴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⑵  同本义。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说文》无待韦弦。——《文选·王文宪集序》故佩弦以自急。——《韩非子·观行》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抚弦登陴。——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⑶  又如:弦箭(弦上之箭);弦栝(弓弦和箭末扣弦处)。⑷  弓弩。如:弦刃(弓和刀);弦木(指弓);弦矢(弓箭)。⑸  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弦而鼓之。——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朝歌夜弦。——唐·杜牧《阿房宫赋》转轴拨弦。——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示例:小弦切切⑹  又如:弦徽(琴弦与琴徽;系琴弦之绳。后也指琴面上的标志);弦乐(丝弦乐器);弦子(胡琴);弦吹(泛称弦管乐);弦柱(乐器上绾丝的柱子);弦桐(琴的别名。以桐木为造琴良材,故名)。⑺  弦乐器。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吕氏春秋》⑻  又如:弦子(胡琴);弦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弦柱(乐器绾丝之柱);弦乐(丝弦乐器);弦子(三弦)。⑼  弦乐器弹奏出的声音。管清疑警鹤,弦巧似娇莺。——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⑽  又如:弦歌(歌泳诵读,也指儒家的礼乐教化);弦节(琴瑟之节拍);弦外之音(同“弦外之音”。喻指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⑾  [数]∶连结曲线上两点的直线;特指曲线上正割的两个交点之间的线段。⑿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所对的边)。勾三、股四、弦五。——《周髀算经》⒀  四分之一。⒁  地平圈按四分之一划分的一个部分或相当于这一部分的基本方位点。⒂  月球公转的四分之一。即上弦是月球在太阳之东90°时的位相,下弦是月球在太阳之西90°时的位相。如:上弦;下弦。⒃  半圆形的月亮。月中分谓之弦。——《论衡·四讳》⒄  又如:弦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七、初八、廿二、廿三日(弦日)和初一(朔日));弦晦;弦望(月相变化)。⒅  [天文]∶形成直角的三体的一种组态,尤指太阳系中太阳位于90°角顶点的组态。⒆  周代国名。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城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南。楚人灭弦,弦子奔黄。——《春秋》⒇  [方]∶发条。如:上弦;钟弦。(21)  弦脉。中医指脉气紧张,是脉象之一。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红楼梦》(22)  又如:弦怯(指弦脉虚弱);弦芤(切脉时如同指按丝弦、浮大中空)。(23)  姓相关解答五:一个七和弦最多能有几个等和弦? 楼主好,等和弦说的就是每个音的等音,也就是说钢琴上的键是一样的所以这样的音可以说很多,1个音都有2个等音,例如C=#B=bbD所以这样说就是一个七和弦有8个等和弦,但等和弦不一定是七和弦一个七和弦的等和弦只有2个是七和弦,剩下的都是七和弦转位了楼主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再来问我所谓的标准答案可能是不存在的总有一个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的一部分但是答案永远再生长,答案和答案之间,它会长出新的答案知识是一个生命体,不管你是采纳知道的哪位答题者,真心希望您能采纳一位帮助到您的人。相关解答六:哪个和弦有4个以上的等和弦 七和弦都应该有4个等和弦,结构相同或结构不同的相关解答七:什么是不协和和弦?所有的七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 是的,只要和弦内有不协和音程的,不论和弦转位与否,他都是不和协和弦,七和弦本身就是不和协的,属七,里面有和根音形成小七(不完全和谐),和三音形成减五(极不和谐)的音程的七音,怎么会和谐?minor7,也有和根音形成小七的七音,major7和根音形成大七(也是不和谐的),更别说在增减三和弦上建构的七和弦了,都是不和谐的和弦啊。和弦音程只有3,6度(不管大小)及完全和谐音程145,这些转位后还是和谐的。这样吧~~你去看看/...a.html说的比较详细,有问题再说吧。相关解答八:从1 到3 的主和弦,下属和弦和属和弦 题目有点模糊 不知道你说了个什么含义,什么叫从1到3啊? C大调的主和弦是1 3 5
下属是4 6 1 属是5 7 2
属七是5 7 2 4相关解答九:吉他和弦怎么用? 和弦一般是为音乐主旋律伴奏用的,你现在学习吉他的方向错误了,应该学习音乐的视唱练耳,学习吉他弹奏的基本功。。。。。。。。。。1,先学习五线谱。2,学习五线谱和吉他功位的对照。3,训练各调子的音阶。4,训练各调子的常用和弦。5,弹奏单音旋律,学习视唱练耳,掌握音准和节奏。6,弹奏带简单和弦的独奏曲,分清楚旋律和伴奏的声部。7,学习和声知识,复调知识,8,弹奏古典吉他名曲。9,弹唱学习分开训练,先抓住主旋律的唱,单独训练转换和弦,最后是弹唱。10,训练音阶的速度和准确,把音阶速度训练到疯狂速度,提高技巧。11,还有问题就找我。 .......最关键是找到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在没有找到正确方法之前不能过多的练琴,否则弊大于利,要勤于思考和研究,逐步把自己变成自己的老师来克服学习中困难。。。。。。。。。学习吉他方法应该多种多样,可以结交吉他朋友,到书店博览群书吸取精华,看大师的弹奏视频,在电脑查找吉他学习资料,向高手请教。。。。。。。如果你喜欢音乐,喜欢吉他,就要把吉他当做你一生的朋友,。。。。相关解答十:这几个吉他的和弦怎么按? GINSONCHEN的想法是好的,A/E和D/#F都是正确的,这两个和弦我顶他。但是他在#Fm/#C和Gadd9+的指法中有点小失误。#Fm/#C:X4432X或者X44322都是大和弦指法而不是小和弦,即他给你的这个和弦是#F/#C而不是#Fm/#C。正确的指法应该是:X4422X或X44222。根音都在五弦。Gadd9+:GINSONCHEN给你的是Gadd9而不是Gadd9+,他忽略了“+”。既然要"+",那么三弦2品的九音A就应该升半音为增九音#A。正确的指法是:X3。另外D/#F除了GINSONCHEN所述,但是最常用的指法应该是2X0232的指法,注意六弦2品那个音由左手大拇指来按。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秦骑兵如何在马上给弩上弦?
导读:昨天在IPTV里点播了《复活的军团》,里面的专家说秦骑兵主要的作战武器是弩,但是前面介绍秦弩时说到是要靠脚的帮助才能上弦的。哪位高手能说一下这是怎么做到的??
昨天在IPTV里点播了《复活的军团》,里面的专家说秦骑兵主要的作战武器是弩,但是前面介绍秦弩时说到是要靠脚的帮助才能上弦的。哪位高手能说一下这是怎么做到的??
猜你感兴趣
热门评论26楼42楼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弓弩上弦,刀剑出鞘_弓弩上弦,刀剑出鞘的意思_成语词典
&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拼音gōng nǔ shàng xián,dāo jiàn chū qiào简拼gnsxjcq近义词弓上弦,刀出鞘反义词&感情色彩褒义词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解释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产生年代古代常用程度生僻
【相关成语】追风射日:战国到两汉中国弩之演变
冷热军事史
原标题:追风射日:战国到两汉中国弩之演变公元前99年秋,俊稽山(今蒙古国境内)山谷中,骑都尉李陵一声令下,强弓劲弩千箭齐发,匈奴骑兵人仰马翻。俊稽山之战,汉军5千步兵与匈奴8万骑兵苦战10余日,矢尽粮绝,杀敌至少万人,虽败犹荣。汉军能以一战十六,李陵长期训练的精锐弩手功不可没。战国:强弩普遍装备军队弩是冷兵器时代威力极强的远射武器,《武备志·军资乘》有云:“中国之利器,曰弓与弩,惟弩之用为最”。弩由弩弓、弩臂和弩机三部分粗成。弩将射箭分解为装箭上弦和射击两个独立动作,弩手可以集中精力发射,不必向弓手那样张弓的同时瞄准,并因为有用于瞄准的望山,因此弩的射击精度比弓高。弩出现于春秋时期,楚国率先在军中配置。 战国时代,战争规模、持续时间和复杂程度都超过春秋,战国诸侯倾力投入军事改革和军备竞赛。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率先变革,任用名将吴起。在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率领其训练的5万“魏武卒”以少胜多力克50万秦军。 魏武卒“操十二石之弩, 负矢五十”,这是战国军队大量配置强弩的先声。赵武灵王(公元前340-295年)胡服骑射,建立起著名的骑兵部队“赵骑士”,能与强秦一较高下。七国之中最弱的韩国擅长造弩,所谓“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商鞅变法后,秦国打造出令六国胆寒的步兵“秦锐士”,强弩亦是标配武器。战国中后期,射程远、杀伤力强的铜质弩机迅速装备七国军队。单兵弩的上弦方式主要有臂张和蹶张,后者需要双手扯弦,双脚蹬弓杆才能拉开弓弦,蹶张弩的拉力在300-400公斤左右,射程能达到臂张弩的两倍以上。战国名弩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等都是蹶张弩。通常情况下有60-70公斤拉力就算是强弓,臂力大的武将能使用150公斤以上的弓。强弩的拉力远比弓强,射程也更远。但弩上弦费力耗时,故而发射频率低,这是弩明显的弱点。弓箭手发射三支箭,强弩手未必能射出一支。弓和弩可直射,也都能以仰角抛射增加射程,考虑到空气阻力,最佳仰射角度是38度和52度。战国时代的著名战役中,弩兵屡立奇功。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军事家孙膑埋伏一万齐国弩手于马陵道两侧,以减灶之计诱使魏将庞涓进入圈套,万弩齐发重创魏军。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赵军被秦兵分割成两股孤立的部队,粮草和后援也遭切断。赵军精锐主力突围,秦国的蹶张弩大显神威,乱箭射死主帅赵括。四十万投降的赵军被活埋。希腊罗马时期,欧洲也有本地起源的弩,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弩的制造技术似乎没有保存下来。从1066年(中国北宋中后期)的黑斯廷斯战役开始,十字弩(crossbow)才在欧洲战场上大规模运用。意大利城邦国家热那亚的十字弩雇佣兵一度为各国军队效力。十字弩的远距射杀对中世纪的贵族骑士构成致命威胁。1139年的拉特兰宗教会议上,十字弩被禁止使用,但战争中很难执行。欧洲弩当时欧洲的战争是由封建骑士主导的,战术相对单一,骑士的冲锋搏杀往往决定战斗胜负。因此中世纪中前期,无论是颇具威力的十字弩手,还是农民步兵都只能甘当配角。14世纪开始的步兵革命后,在英国长弓手和瑞士长矛兵冲击下,骑兵统治野战的历史终结。虽然英国长弓发射速度快,射程也远大于十字弩,但长弓需经年累月的力量和技巧训练才能成手,而一个农民只要几周就可以掌握十字弩,因此欧洲大陆的军队普遍使用十字弩。秦代:弩机结构成熟,工艺发达弩机结构在战国发展成熟,后代弩机继承了战国的基本形制。在战国后期和秦朝,弩机非常重要的演变是从无郭到有郭。木郭尤其是铜郭的出现,加固弩的机身,减少了最易损坏的弩臂的劈裂,提高了弩机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威力大增(《弩机机械学性能研究和受力分析》,张宝峰、崔亚辉、董雅文)。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大力促进度量衡的统一和标准。秦始皇时代,弩弓制造的通用、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加强,弩的部件甚至可以互换而不影响使用。通过秦始皇陵俑坑1号坑和2号坑的的兵俑能清楚了解弩在秦军队的重要地位。1号坑内是一个朝东的长方形军阵,主要由步兵、车兵和弩兵构成,没有骑兵。这个军阵可能是秦军兵种协同作战的主要阵型之一。位居军阵中央的是战车和步兵。弩兵处于军阵的前锋,皆身穿战袍,无盔甲, 作用在于以远射先发制人,使敌军“绝行乱阵“。前锋弩兵不着盔甲,可能是完成远程打击后,有利于轻装迅速撤离,给出击的步兵和车兵留出空间。在军阵两翼和后侧的兵俑则多穿铠甲,手执强弩,用于防备敌人攻击侧翼或包抄身后。2号坑有四个不同的小方阵,很可能是用于执行临时任务的战斗编组。独立的弩兵阵分为内、外圈, 内圈为跪射的弓兵,外圈为立射的弩兵。弓弩兵分别以跪姿和立姿轮番射击,避免伤及己方,又加强了杀伤力。秦俑坑挖掘出的箭镞,只有一枚是铁制,其余全是青铜镞。这些青铜镞不只光滑平整,表面竟然还有一层铬盐氧化层,以提高铜和其他金属的抗锈蚀能力,足见秦朝青铜冶炼技术与工艺的成熟发达。秦兵俑秦灭六国之前,北方的匈奴趁中原内乱,多次南侵占领大片领土。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令蒙恬率军30万北击匈奴。秦军主力是步兵和弓弩兵,小弩射程在150米左右,大弩射程可达800米。强弩对付只有皮甲保护的匈奴轻骑兵绰绰有余,秦军少量的精锐骑兵可独立冲锋陷阵,也可机动保护主力军队。蒙恬北伐大胜,“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两汉:弩进入第一个鼎盛期西汉和东汉两朝与匈奴、羌和乌恒的战争不断,弩机进入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两汉大多数弩机都有铜郭,望山变高且有标尺刻度,射击精度提高。西汉的炼铁技术成熟,汉武帝时期的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箭镞,绝大部分是铁制。早期铁制箭簇采用铸造,后改为锻制,锻制的缺点是不能制成复杂的造型,但锻制箭镞比铸造箭头锋利坚韧。铜制箭头的历史在东汉结束。西汉建立了装备弩的战斗编队,其士兵称为“撅张士”、“射士”、“迹射士”,并设置了”强弩将军”、“强弩司马”和“强弩都尉“等弩将官职。汉代弩弓射法和布阵也有高度发展,《汉书·艺文志》相关的记载包括李将军射法三篇,强弩将军围射法五卷,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等。尹湾汉墓出土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记录了西汉成帝时期武库中兵器装备的详细名目和数量。其中普通弩多达526,526件,可以装备50多万人的军队, 普通弓有77,521件,弩和弓的比例大致为7:1。据居延汉简记载,汉代边防据点储存的兵器里6成为弓弩,其他近战兵器占4成。弓弩等远射武器在西汉的重要性以及弩相对于弓的优势地位可见一斑。《集簿》还记载了装备弩的连弩车564乘、武刚强弩车10乘, 后者有车盖防护装置,应该是当时机动性最好、威力最大的远射武器。可以推测,武钢强弩车能攻城守城,甚至在野战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学者认为汉代1石相当于30公斤,西汉标准弩为6石的蹶张弩,其拉力已达180公斤。汉武帝时期10石以上的强弩作为战略物资禁止出关。两汉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大黄弩,“角弩色黄而体大”,故而得名。该弩既有拉力高达40石(1200公斤)、多人操作的巨型强弩(弩炮),也有十数石(300公斤以上)的单兵弩。单兵大黄弩只有强力军士才能拉开,射程可达400米。匈奴骑兵虽善骑射,在60米之内能准确地射中目标,有效射程估计不会超过100米,与汉军强弩相比,高下立现。西汉重型大黄弩公元前120年,飞将军李广率4千人出右北平,遭匈奴4万骑兵包围。匈奴人猛烈攻击,汉军危在旦夕 。李广以大黄弩接连射杀匈奴左贤王的数位裨将,匈奴军攻势减弱,第二天张骞的一万援兵赶到,匈奴人不得不解围北撤。”李广以射击术著称于世,他凭一己之力扭转战局,可见强弩在当时战争中的巨大战斗威力和心理震慑作用“。俊稽山之战,李广之孙李陵以连弩射击匈奴单于,可惜未中。在与匈奴激战的10多天里汉军一天最多射出50万支箭。保守估计俊稽山之战汉军消耗箭矢总量在250万支以上。西汉随军携带箭矢的庞大数量令人震惊。飞将军李广(?-前119年)西汉的骑兵数量和质量都比秦朝有巨大进步,汉文帝时期已可以出动10万骑兵阻击匈奴入侵,汉武帝在位期间,朝廷圈养了40万匹战马。历史学者王世平估计,西汉的骑兵比例可能高达40%。卫青和霍去病多次远征匈奴,以骑兵为主,而且动辄10数万。李陵的5千步兵兼弓弩手与十数倍的匈奴骑兵且战且退,然而终究不能摆脱。如果有足够骑兵及时援助,李陵或许能像其祖父一样有惊无险。与西汉积极扩张不同,东汉的总体对外策略倾向于守成,后者军事实力不及前者。不过由于技术进步,东汉弩机更加精良:首先是弩机的望山更高,刻度更精细,更有利于瞄准;其次,腰引弩出现,这种弩需要腰部、双脚和双手配合使出全身力气才能上弦,射程和杀伤力更胜蹶张弓,东汉后期的腰引弩拉力更强,上弦要两人协作,拉力超过500公斤;再次,东汉弩的类型更为丰富,适合骑兵的小型臂张弩已投入实战。最早的连发弩出现于战国晚期。江陵楚墓出土的双矢并射十连发驽,一次射出2支弩箭, 可以连续发射10次。连发弩在三国时期由诸葛亮改进,可以“一弩十矢俱发“,被称为诸葛连弩。相较于普通单发弩,连弩确实提高了发射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制造密集火力。但连弩结构复杂,弩机的制造和维护成本高昂,更关键的是连弩射程短,有效射程不超过30米,因此连弩并未广泛应用于军中。弩的射程和发射速度这两个指标一般不能兼顾,实战中可以通过轮番发射或与配合射速快的弓来扬长避短。诸葛连弩三国之后,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两宋时期终于达到巅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zngu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黑鹰弩怎么上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