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谱字辈大全敬子辈是多少世

李氏家族续家谱找字辈的请看过来_衡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2,131贴子:
李氏家族续家谱找字辈的请看过来收藏
各位宗亲:李氏是大家族 全球共有1.3亿人,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都想找到亲人 家族 《世界李氏族谱》出版了,河北籍的信息寥寥无几
衡水李氏的信息几乎没有
难道衡水李家人少吗?
全衡水李字开头的村庄有200多个 (不包括村名含有李字的) 大多村都有李姓居住。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且因为上世纪60年代大多家谱被烧毁 ,至今找不到族亲 派应 李氏有寻字辈排序的请在这里留下你的 地址或联系方式
私信也可以 宗旨: 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强化根土文化教育. 目的: 弘场李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口号: 和谐族群.惠我宗亲
纯正血统 精心培育
优质服务 诚信经营 同城送货 货到付款
河北冀州李家庄迁到枣强金子 九 朝 和 长 茂262 河北(祖籍):启承必尚志,继发永存之。 263 河北保定:凤书景存,青玉秀庆,维林振宝发。 264 河北保定:景、相、广、宗。 265 河北承德:焕、德、占、春、庆、福、永。 266 河北丰润:昌、印、大、 庆、 忠、 孝、佐、家、邦。 267 河北高邑:发荣从晋,钟秀在高;世继昌盛,光裕永昭。 268 河北广宗:玉、存、自、华。 269 河北衡水:天、朝、明、玉、庆、宝、福。 270 河北蓟州祖籍:振、凤、玉、树、国、永。 271 河北李氏:仁义礼志信,温良公简让,万世绪荣昌。 272 河北李氏:耀、庆、维、静、学。 273 河北李氏:一、之、承、国、庆。 274 河北李氏:自、守、进、宝。 275 河北临西:天、殿、振、汝、华。 276 河北南宫:建、祥、宝、西、同。 277 河北南宫:寅支登文金,培一学武艺。 278 河北南宫:英支登文金,培一令召博,孟祥学武艺。 279 河北石家庄李:树、丙、宗、士。  280 河北唐山:德、广、志、春。  281 河北唐山:子、承、祖、德、远。 282 河北威县:金、玉、汝、恩、子、元。  283 河北吴桥:庆、书、兴、彦、金。 284 河北献县李氏:文仲大天继,江应可之汝;永怀其德景,广朝世克有;兴学堪国宝,建义绍恩荣;海林照增金,清植烈坤锡;鸿桂炳培钜,淑相焕均钟。 285 河北盐山:贤良义泽,孝友传家。 286 河北永府:显、万、鸿、清、荣。 287 河北永年:藩赓先德绪,经世重文章,永守修家业,延年毓庆昌。 288 河北玉田:百、连、瑞、荣、自。  289 河北正定:国有继士 清殿尚书 文雪昭贤。河北省衡水李北台庄人,爷爷闯关东来到东北,爷爷是“芳”,父辈是“春”,我这辈是“金” 据说爷爷上辈是“振”。河北衡水李北台 振、芳、春、金 学,五,廷,三,善 天津静海县李,:知 古 丰 鉴 成 世 文 士 永 朝 珍 之 茂 荣家 声 振 宗 光 国 富庆 云 慕 兆 信 达 新
《李氏字辈排序10000例 》一定会有你的和你需要的
没有就请写下你的字辈 和地址 一定会找到的
【河北】1.
36、 河北玉田:百、连、瑞、荣、自。2.
96、 河北泊头:炳玉井风,万维新瑞。3.
182、 河北丰润:昌、印、大、 庆、 忠、 孝、佐、家、邦。4.
204、 河北沧州:朝清殿化景云肖,世纪丰恒远岱昭;嘉第芳明心点邵,堂廉燕意建动超。5.
349、 河北承德:??春西景,国泰民自安。6.
474、 河北唐山:德、广、志、春。
550、 河北东光:等田山荣祥广。8.
555、 河北乐亭:殿、秉、绍、怀。9.
563、 河北冀州:殿庆有余利,富贵福禄寿,仁义礼智信。10.
611、 河北高邑:发荣从晋,钟秀在高;世继昌盛,光裕永昭。11.
663、 河北保定:凤书景存,青玉秀庆,维林振宝发。12.
700、 河北阜城:福、庆、长、耀。13.
779、 河北沧州:光风登全相,本培现艳芳。14.
899、 河北正定:国有继士 清殿尚书 文雪昭贤。15.
948、 河北海兴:汉兴思明金,繁心仁恩五;吉学广英连,文德择玉庆。16.
1013、 河北卢龙:鸿云联(连?)绍,(维)树志福。17.
1045、 河北承德:焕、德、占、春、庆、福、永。18.
1237、 河北保定:景、相、广、宗。19.
1256、 河北威县:金、玉、汝、恩、子、元。 20.
1398、 保定涞源:李明国春,万元振连新。21.
1486、 河北邯郸:梦、庆、中、国。 22.
1516、 保定顺平:明国春万,元振连新,然在德智。23.
1563、 河北永年:藩赓先德绪,经世重文章,永守修家业,延年毓庆昌。24.
1571、 河北昌黎:培(佩)、龙、春、庭。25.
1588、 祖籍河北:启承必尚志,继发永存之。26.
1653、 河北吴桥:庆、书、兴、彦、金。27.
1674、河北永年:球璧延前代,簪缨发后昆;克家常德建,经国远谋存;一本亲惟笃,同寅宜尚敦;门威知允茂,不负陇中人。28.
1697、 河北李氏:仁义礼志信,温良公简让,万世绪荣昌。29.
1748、 河北临西:如今玉继庆,洪嘉凤吉祥;兴学百事善,积德万宗昌。30.
1951、 河北黄骅:士邦长松,文国金春。31.
2012、 北直小兴:思昙(仿)世凤,书景存青;玉秀庆维,林振宝发。(河北滦平)32.
2068、 石家庄李:树、丙、宗、士。
2117、 河北威县:太尚之宗,昌化步清,红朝期方。34.
2133、 河北献县:腾、树、宝、金。35.
2142、 河北衡水:天、朝、明、玉、庆、宝、福。36.
2151、 河北临西:天、殿、振、汝、华。 37.
2154、 河北盐山:天凤云东,明寿九效。38.
2308、 河北唐山:万、树、贺、士(佳)、品。39.
2346、 河北任丘:文景年昌继,兴盛达吉祥。40.
2430、河北献县:文仲大天继,江应可之汝;永怀其德景,广朝世克有;兴学堪国宝,建义绍恩荣;海林照增金,清植烈坤锡;鸿桂炳培钜,淑相焕均钟。41.
2516、 河北盐山:贤良义泽,孝友传家。42.
2530、 河北永府:显、万、鸿、清、荣。43.
2704、 河北李氏:耀、庆、维、静、学。45.
2754、 河北李氏:一、之、承、国、庆。44.
2725、 邯郸和村:一本同宗,正义序清,???行。46.
2756、 河北承德:已志运事道,**德大同。47.
2800、 河北南宫:英支登文金,培一令召博,孟祥学武艺。48.
2861、 河北唐山:永、泽、鹏、路。49.
2895、 河北广宗:玉、存、自、华。50.
3091、 河北沧州:桢成田恩子洪连,锡汉权炳增钧润。51.
3165、 河北唐山:子、承、祖、德、远。52.
3205、 河北李氏:自、守、进、宝。53.
3282、 河北正定:忠、振、吉、文。
永、群、振、中、华、增、宪、光
关于启用世界李氏百字派行的通知(一)
世界李氏百字派行在国际笫一届李氏文化论坛北京峰会上征求意见后,反响强烈,《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编纂委员会接到大量来信和来电都强烈要求在笫二届李氏文化论坛上杭峰会上行文通过。经国际笫二届李氏文化论坛上杭峰会代表研讨决定,将《世界李氏族谱全书.衟公卷》编委会的意见从日始至12月3日刊发,已接收世界各地来访来信来电47300余人(件)次(只有一份反对意见),都一致强烈要求行文通告全球李氏,后经《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编纂委员会和世界李氏文化研究总会主要成员讨论,并函经世界各地李氏机构,一致认为《世界李氏族谱全书.衟公卷》编委会的意见符合派行操作实际,遵从自皋陶起下自101世开始套用李宗仁先生生前所撰写的百字派行,即日起颁行。特此通知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编纂委员会
世界李氏文化研究总会
第一.二届李氏文化论坛组委会
李氏统一用百字谱!!!
陇西开统绪, 冠冕盛大唐。
将相功勋伟, 经书道德详。
守成嗣续职, 创业祖宗光。
诗礼家声显, 君师世泽长。
学文兼习武, 修纪并立纲。
孝友充庭宇, 臣邻重赞襄。
平居讲仁让, 报国效忠良。
积善有余庆, 承先自永昌。
箕裘欣克绍, 兰桂喜腾芳。
燕翼贻谋远, 椒蕃万载香附件2
关于启用世界李氏百字派行的建议
族谱续修,一为尊宗尚祖,求根溯源;二为序长幼,辨尊卑。而序长幼,辩尊卑之要,莫善于合派行。我族族大人众,虽各支有谱,但因大成未合,派行不一,仍长幼无序、尊卑莫辨,宗亲相聚,无以称谓,形同路人。
今我中华李氏,创世界大同之盛举,共襄李氏族谱全书,尊李宗仁先翁之遗志,合世界李氏之派行,实为吾族之盛举,后人之福音也。
经世界李氏宗亲代表峰会一致赞同,决定统一启用李宗仁先生生前所撰写的百字派行。对此,我们无任何异议。然在如何与世界各地李氏不同派行衔接上,各地意见不一,为此,特介绍一下我们的意见和具体操作方法,供总部和诸位宗亲参考。原总部提出,自皋陶起,一百六十代启用百字派行。我们认为,因世界李氏各地世数差别很大,有的地方也许已达160代,但也有的地区目前尚只有130世左右,如自160世开始接百字派行,尚需等待600年以上,启用百字派行并无实际意义。如若规定自130世接百字派行,那么,有的地区已达160或160世的,涉及几十代人需改派行,仍无法操作
我们经再三斟酌,广泛征求多方意见,提出自皋陶一世起,按一百世轮转,即从皋陶起,开始套用百字派行,一百世后即轮转至初。这样,各地可自101世开始套用百字派行。如我支阳新李氏,目前最小的辈份已至143世,即从百字派行中的第43字“兼”字开始启用。这样,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确定启用百字派行。如此,即可全世界统一,且长幼有序。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非常科学的。
有人或许提出,100世轮转使用百字派行,岂不100世以后的后人与先人同派行?但100世尚隔2—3千年之远,如此遥远的重复,绝对不会导致派行紊乱。孔、孟、曾、颜四姓即是采用60世派行轮回,何况我们实行的是100代轮回。因此,这种担心是无必要的。
另外,我们对李宗仁先生撰写的百字派行总体无任何意见,但“士师世泽长”一句中的“士”与“世”同音,如此祖孙辈份同音,在农村中是非常忌讳的。因此,建议将“士师世泽长”改为“君师世泽长”。是否妥当,敬请总部和诸位一并审定。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衟公卷》(湖北)编委会
联系方式:010-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编纂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414室
邮编100053
桃城区彭杜乡仲景村
游戏特效培训,毕业年薪20w,来CGWANG吧!
看到这个帖子,我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忍不住好奇进来看看。看了觉得还是蛮精彩的,真的很想留言给楼主,但是又怕楼主不开心。我经过了强大的思想斗争之后,还是给楼主留下了一句话,希望楼主见谅。我是来打酱油的
天下宗亲聚一堂,李氏文化广弘扬。千呼族裔修家谱,万应源流世系长。继往开来成就显,承前启后展辉煌。求真务实文风树,正本清源永不忘。原创:九狮七条龙
甘肃临洮天下李氏寻根敬祖的圣地
发布时间:1:57 根据中国统计局的资料表明,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李姓占整个中国汉民族的7.9%,在全世界有李姓人口一亿三千多万人。在李姓人氏中自称为“陇西人”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而陇西李氏发祥地、即陇西李氏祖籍地就在今甘肃省临洮县。一、李氏元祖李耳(老子)飞升临洮,始有“陇西李”李氏远祖源于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皋陶为尧的大理,于是因官命族为理氏。殷末理氏中理徵得罪于纣,被纣杀,其妻携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李得保全性命,因姓李氏,这就是李氏得姓始祖。利贞十一世孙李耳,史称“老子”为东周守藏室史,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说创始人。据史料记载、民间传说,春秋末老子西行时带领儿子李宋、李宝出函谷,经散关,为关令尹喜写下《道德经》,游河湟,涉流沙,访陇西十七年而终。李耳临终飞升于狄道(今临洮)岳麓山凤台。李耳八世孙李昙,生四子,崇、辨、昭、玑。崇为陇西郡首任郡守,是陇西房李氏始祖。李玑及子孙初居山西晋阳,后迁河北邯郸,成了河北赵郡房始祖。这样就形成了以李崇为首的陇西房和以李玑为首的赵郡房,为李姓的两大支柱。西部历史文化名城临洮,战国后称狄道,是人文始祖伏羲后裔的食邑地。周朝称陇西邑。自秦献公(公元前384年)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为临洮建县之始。从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陇西郡的郡治就在狄道。战国秦长城的西端起首就在今临洮县的三十里墩。从战国到秦汉近五百年间狄道一直就是陇西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地域约为今日甘肃中部、宁夏南部、青海东部的广大区域。这就是说,那时的陇西,是以狄道为治所的陇西郡辖地。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所载,老子的曾孙叫李昙,李昙的儿子叫李崇。李崇“建功北狄道讨西羌”,“受封南郑家素昌(狄道)”,在秦时曾任陇西郡守,驻防郡治狄道(今临洮)。李崇就是为后世所称颂的李氏陇西房始祖。这样,从老子西行飞升临洮,到老子九世孙李崇以后,就开始有了“陇西房”李氏,即“陇西李氏”。二、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古陇西的得名,就因狄道故城其东有陇坻,陇水而得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中明确的指出:陇水源于鸟鼠山西北高城岭,流经陇坻、陇坂,注入洮水,秦昭王二十七年,因狄道古城在陇坻之西而得名,故曰“陇西”。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陇水,今名东峪河,源出甘肃渭源县西,北流入临洮县境,注于洮水”。由于历来的图书典籍对无专门文字的反映,加之对古陇西与现陇西县的片面理解,使人们在研究古文化时往往将古陇西和北宋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由襄武县更名的陇西县混为一地,造成了新的疑团。从狄道建县开始,临洮古城历经2300多年,城池大小虽有过三次变化,但始终没有离开过陇坻和陇水以西的地理位置。狄道县名也一直沿用到1929年的民国时期才改为临洮县。因此,古陇西即今临洮。为四海著族”。李暠七世孙李渊,为大唐开国皇帝。《旧唐书·高祖本纪》载:“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七代孙也”。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修《氏族志》定“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的关龙簪缨的陇西李氏家族达到了鼎盛时期。在李唐宗室出土的墓志铭中,李渊从弟及其后裔,李寿、李贞、汝南公主、长乐公主、新城公主、兰陵公主、李贤、李惠仙、李惟一、李侃侃、李思训、李珪等均刻有“陇西郡狄道县人”。大诗人李白自称“白,陇西布衣,凉武昭王九世孙”,充分证明了他们都是陇西李氏,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这些记载与史料,既表明天下李氏人才辈出,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说明,从秦汉到隋唐,在绵延一千多年的家族兴衰历程中,伴随着这一时期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从古陇西这块土地上征战杀伐,走向全国,或以文治,或以武略,建功立业,闻名于世,终于创建了李唐王朝。从汉代边将到唐朝帝王,涌现出一大批叱咤风云,英姿独标,伟业赫赫,彪炳史册,留芳百世的英雄人物,因而也使临洮成为李唐故里而声名卓著,历史辉煌。
五、临洮是陇西李氏寻根敬祖圣地漫长的李氏岁月中,李氏已经发展到一亿多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姓氏,今天在临洮也有不少。现在临洮的56万人口中,有8万人姓李,占全县人口的七分之一。整个临洮境内,以李姓命名的村庄达76个,可以说遍地都是“李家庄”。仅仅是“李家湾”就有10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村庄叫纸坊李家、窑头李家、瓦坊李家、大户李家、小户李家、单庄李家、河下李家等等的名称。现在临洮仍保存李氏元祖李耳(老子)飞升地凤台、陇西李氏祖居地槐里村,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作陇西郡守时兴筑的战国秦长城遗迹,现存最早的陇西李氏祖坟—西汉太尉李仲翔家族墓群(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凉武昭王李暠衣冠冢、唐西平王李晟父左金吾卫将军李钦墓等遗址及“陇西李氏”根在狄道的诸多墓志铭等史料。2005年12月,由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审编,根据大量史料和遗址考证后,临洮是陇西李氏祖籍地已编入甘肃史话丛书《临洮史话》一书,2007年4月也收编入《甘肃史话》。由甘肃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写入史册。狄道是李氏陇西房的始居地,陇西李氏在此繁衍,兴起,登上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舞台,创下了盛唐伟业。纵观中国古代史,“自贯狄道,布在方策”的李姓帝王有27位(西凉李暠父子三王,唐朝李渊家族21帝,南唐李昪祖孙三帝)籍贯狄道的宰相12位(北魏2人,唐朝10人),至于狄道籍的侯王将帅、郡守县令和文化名人更是数以百计。所以,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定四海望族时,“以(陇西狄道李)宝等为冠”;宋代,就有“故言李者称陇西”的定论;今日,海内外的李氏后裔仍以“陇西堂”为堂号、自己祖先源于“陇西”为荣。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经过10多年的研究,通过广泛宣传,加强了同海内外李氏宗亲社团及后裔的联系、交流,使李氏宗亲组织和后裔真正认识到,临洮就是陇西李氏发源地,因此到临洮来寻根祭祖的李氏宗亲组织和后裔逐年增加。沈阳李氏李铮弟兄自2001年8月来临洮寻根后,为李氏故里临洮敬赠了一尊老子(李耳)雕像。2006年有南京的韩国籍的李氏后裔一行三人;有福建闽南李氏宗亲联谊会一行13人;福建长乐陇西李姓海外宗亲联谊会一行16人;2007年江苏常州李氏;2008年江西省丰城市李氏;新加坡李唐宗室后裔李传业等来临洮寻根敬祖;他们有的给本会捐助了资金。有的赠了李氏族簿等资料。另外同我会来信联系;打电话互相交流资料;准备来临洮寻根的还有北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山东等地的。多年来通过联谊,寄发资料,收到各地李氏宗亲会赠送的李氏族谱有十多种。大多数李氏族谱中,关于李氏先祖的记载上,都写有“西汉太尉李仲翔葬于狄道东川”,这同本会研究的史料,临洮现存李氏先祖遗址是一致的。这进一步证明,古陇西即今临洮,甘肃临洮就是陇西李氏之根,真正是陇西李氏寻根敬祖之地。六、有关媒体、专家对“古陇西”,“陇西李氏祖籍地”的结论(一)《今陇西非古陇西》—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的问题(摘自《兰州晚报》日第13版《探访李氏文化之二》记者王文元)“今天全国许多地方都修建了李氏宗祠。同时,为了纪念他们来自古陇西,许多人在使用的器物上标有“陇西”二字。而修建的家族祠堂取名为‘陇西堂’,以示他们的祖先来自陇西。几乎在每一个祠堂门口都有这样一幅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东向,一联聊寄子孙心。’以示他们不忘根本。如今的陇西县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也是定西市所管辖的一个县。毫无疑问,有很多人知道“今陇西”这个地方,但是能真正了解“天下李氏出陇西”的古陇西的人并不多。因为在历史上陇西郡管辖的地方非常广大,今天陇西县的地位远远不能同古陇西的地位相比“……古陇西是甘肃最早设置的郡。“‘陇西’一词引人注目时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这一年秦昭王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
“战国秦长城就是将秦人的发祥地礼县及其周边地区围在了里面,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自然就成为陇西郡的郡治。西汉时,陇西郡管辖今天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汉水上游的广大区域。所有的史料证明,陇西郡治所在地狄道就是今天临洮县。”……今陇西为古襄武“今天的陇西县,因为沾了‘陇西’二字的光,就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古陇西’。其实,今天的陇西县仅仅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才在今天陇西所在地设置了陇西县。也就是说,今陇西县得名比古陇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宋置陇西县。从这些记载来看,今陇西县就是汉代的襄武县,虽然曾经也做过一段时间的陇西郡治,但并不是史籍记载中李氏扎根的陇西狄道。著名史学家史念海说:‘陇西李氏在狄道’。“……(二)《临洮槐里:陇西李氏始居地》(摘自《兰州晚报》日第十四版《探访李氏文化之三》记者王文元)槐里:陇西李氏的始居地“近日记者采访了兰州大学专门研究李氏文化的张书城老先生。张老先生是甘肃渭源人,1950年夏天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李白和李氏文化,为中国李白研究学会、国际李白文化资料中心特约研究员。他给我们详细讲述了陇西李氏的前前后后。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故槐里,迁成纪。’千百年来,槐里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地方。可以说,槐里是李广的第一故乡,成纪是李广的第二故乡。而在李广和他的父亲李尚前往成纪之前,李氏就已经在这个名叫槐里的地方生活了几百年。”……“尽管今天的槐树里已旧迹难寻了,但许多专家的研究表明,这个槐里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张书城老教授认为,槐树里就是《史记》中记述的槐里。几十年来张老先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曾经两次到过此地。他认为,大量的史实已经证实,今天临洮县的槐树里就是记载中的‘槐里’。同时,张老先生从唐五代西北方言以及今天临洮的方言入手,彻底破解了李暠子孙的墓志中记述的‘都乡风华里’的历史迷雾,最后确证李氏子孙口传手记的‘都乡风华里’就是今天临洮的‘东乡槐树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可以这样说,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铺的槐树里。汉墓为陇西李氏作证《晋书》记载,‘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战殁。仲翔子伯考奔丧,故葬之于狄道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据记载,1929年在这个地方曾经出土了一块特别的铜镜。在秦汉时,只有位居三公以上者才会有这样的铜镜。人们据此推断,这可能就是朝廷赏赐给征西将军李仲翔的。大量的史实已经证明陇西狄道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和郡望,李氏就是从这里走向天下的。“(三)《老子西行落户甘肃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的定论》日《甘肃日报》一版《大“道”经纬光华闪耀》一文报道:“老子西游入甘,对甘肃影响极大。专家说,老子之八世孙李昙生四子,长子李崇即老子第九代孙,约在公元前280年作了陇西郡守治所狄道,始为陇西李氏之祖。子孙遂居陇西郡,即今临洮县。由此可断李氏之一脉,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这也表明,老子西行落户甘肃之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的定论。”……旅居台湾的学者李牧华先生,潜心研究注释的《百家姓》中指明:“(秦朝)陇西郡—(现在的)甘肃省临洮县”就是李氏的发祥地。著名历史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念海题“陇西李氏在狄道”。西北努力。”
甘肃临洮天下李氏寻根敬祖的圣地
分类: 李谱文化|字号 订阅 临洮文化网发布时间:1:57作者:李瑞麟、张祖印、李胜贞 根据中国统计局的资料表明,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李姓占整个中国汉民族的7.9%,在全世界有李姓人口一亿三千多万人。在李姓人氏中自称为“陇西人”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而陇西李氏发祥地、即陇西李氏祖籍地就在今甘肃省临洮县。一、李氏元祖李耳(老子)飞升临洮,始有“陇西李”李氏远祖源于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皋陶为尧的大理,于是因官命族为理氏。殷末理氏中理徵得罪于纣,被纣杀,其妻携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李得保全性命,因姓李氏,这就是李氏得姓始祖。利贞十一世孙李耳,史称“老子”为东周守藏室史,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说创始人。据史料记载、民间传说,春秋末老子西行时带领儿子李宋、李宝出函谷,经散关,为关令尹喜写下《道德经》,游河湟,涉流沙,访陇西十七年而终。李耳临终飞升于狄道(今临洮)岳麓山凤台。李耳八世孙李昙,生四子,崇、辨、昭、玑。崇为陇西郡首任郡守,是陇西房李氏始祖。李玑及子孙初居山西晋阳,后迁河北邯郸,成了河北赵郡房始祖。这样就形成了以李崇为首的陇西房和以李玑为首的赵郡房,为李姓的两大支柱。西部历史文化名城临洮,战国后称狄道,是人文始祖伏羲后裔的食邑地。周朝称陇西邑。自秦献公(公元前384年)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为临洮建县之始。从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陇西郡的郡治就在狄道。战国秦长城的西端起首就在今临洮县的三十里墩。从战国到秦汉近五百年间狄道一直就是陇西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地域约为今日甘肃中部、宁夏南部、青海东部的广大区域。这就是说,那时的陇西,是以狄道为治所的陇西郡辖地。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所载,老子的曾孙叫李昙,李昙的儿子叫李崇。李崇“建功北狄道讨西羌”,“受封南郑家素昌(狄道)”,在秦时曾任陇西郡守,驻防郡治狄道(今临洮)。李崇就是为后世所称颂的李氏陇西房始祖。这样,从老子西行飞升临洮,到老子九世孙李崇以后,就开始有了“陇西房”李氏,即“陇西李氏”。二、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古陇西的得名,就因狄道故城其东有陇坻,陇水而得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中明确的指出:陇水源于鸟鼠山西北高城岭,流经陇坻、陇坂,注入洮水,秦昭王二十七年,因狄道古城在陇坻之西而得名,故曰“陇西”。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陇水,今名东峪河,源出甘肃渭源县西,北流入临洮县境,注于洮水”。由于历来的图书典籍对无专门文字的反映,加之对古陇西与现陇西县的片面理解,使人们在研究古文化时往往将古陇西和北宋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由襄武县更名的陇西县混为一地,造成了新的疑团。从狄道建县开始,临洮古城历经2300多年,城池大小虽有过三次变化,但始终没有离开过陇坻和陇水以西的地理位置。狄道县名也一直沿用到1929年的民国时期才改为临洮县。因此,古陇西即今临洮。三、临洮东川槐里是陇西李氏发祥地、始居地。秦国首任陇西郡郡守是老子九世孙陇西李氏始祖李崇,居家狄道。李崇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李瑶之子李信官封秦大将军、陇西侯。此后李崇的后裔就繁衍生息于狄道(今甘肃临洮县)。据考证,现存陇西李氏最早的祖坟,是古狄道东川之汉墓,也就是今临洮县东廿铺现存的西汉太尉、征西将军李仲翔的家族墓群,1954年就被列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东廿铺西边的槐树里村,是李仲翔之子伯考安家狄道东川的家园和生息地,也是有史可考的陇西李氏安家的第一个村落。西汉时,李信之子李超为大将军,李超次子“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战殁”。葬于狄道东川,“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晋书·列传》)。其家就在狄道东川。李伯考的儿子李尚生飞将军李广(是李仲翔曾孙),李尚任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县令后,史称“成纪李氏”。在《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广父李尚,乃伯考之子,而伯考之家在狄道东川故里,在李尚任成纪县令时才迁居成纪的。自从李崇(陇西房始祖)在公元前280年首任陇西郡守家居狄道起,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陇西李氏根在临洮,据史料记载和大量现存墓志铭考鉴表明槐里是陇西郡狄道县东乡槐树里。西凉武昭王李暠是西汉太尉李仲翔十九世孙,上世纪初临洮北关外,竖着一块大碑上刻“西凉武昭王李公讳暠之故里”。李暠子孙李蕤(李宝之孙、武昭王玄孙)、李彰(李冲之孙、武昭王五世孙)、李媛华(李冲之女、武昭王玄孙)、李艳华(李蕤之女、武昭王五世孙)等这些人的墓志上都详细指出其族来自“秦州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或“华风里”。按兰大教授张书城先生的《陇西李氏源流考辨》中分析,“都乡和(华)风里”是“东乡槐树里”,即李暠子孙把“东乡槐树里”说成是“都乡和(华)风里”,于是写墓志的也就写成“都乡和(华)风里”了。以上史实也进一步说明临洮东川槐树里就是陇西李氏发祥地、祖居地。
四、临洮是李唐故里东晋时李仲翔十九世孙李暠,《魏书》载:“陇西狄道人”,史称“西凉武昭王”。他是一位通经史,知兵法,文武兼备的政治家,是陇西李氏发展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李暠之孙李宝,重孙李冲都是北魏重量级人物。在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陇西李)宝等为冠”。时李宝家“人位兼举,因冲宠遇,遂为当代盛门”,“自凉武昭王以后,一门三公,为四海著族”。李暠七世孙李渊,为大唐开国皇帝。《旧唐书·高祖本纪》载:“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七代孙也”。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修《氏族志》定“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的关龙簪缨的陇西李氏家族达到了鼎盛时期。在李唐宗室出土的墓志铭中,李渊从弟及其后裔,李寿、李贞、汝南公主、长乐公主、新城公主、兰陵公主、李贤、李惠仙、李惟一、李侃侃、李思训、李珪等均刻有“陇西郡狄道县人”。大诗人李白自称“白,陇西布衣,凉武昭王九世孙”,充分证明了他们都是陇西李氏,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这些记载与史料,既表明天下李氏人才辈出,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说明,从秦汉到隋唐,在绵延一千多年的家族兴衰历程中,伴随着这一时期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从古陇西这块土地上征战杀伐,走向全国,或以文治,或以武略,建功立业,闻名于世,终于创建了李唐王朝。从汉代边将到唐朝帝王,涌现出一大批叱咤风云,英姿独标,伟业赫赫,彪炳史册,留芳百世的英雄人物,因而也使临洮成为李唐故里而声名卓著,历史辉煌。
五、临洮是陇西李氏寻根敬祖圣地漫长的李氏岁月中,李氏已经发展到一亿多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姓氏,今天在临洮也有不少。现在临洮的56万人口中,有8万人姓李,占全县人口的七分之一。整个临洮境内,以李姓命名的村庄达76个,可以说遍地都是“李家庄”。仅仅是“李家湾”就有10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村庄叫纸坊李家、窑头李家、瓦坊李家、大户李家、小户李家、单庄李家、河下李家等等的名称。现在临洮仍保存李氏元祖李耳(老子)飞升地凤台、陇西李氏祖居地槐里村,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作陇西郡守时兴筑的战国秦长城遗迹,现存最早的陇西李氏祖坟—西汉太尉李仲翔家族墓群(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凉武昭王李暠衣冠冢、唐西平王李晟父左金吾卫将军李钦墓等遗址及“陇西李氏”根在狄道的诸多墓志铭等史料。2005年12月,由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审编,根据大量史料和遗址考证后,临洮是陇西李氏祖籍地已编入甘肃史话丛书《临洮史话》一书,2007年4月也收编入《甘肃史话》。由甘肃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写入史册。狄道是李氏陇西房的始居地,陇西李氏在此繁衍,兴起,登上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舞台,创下了盛唐伟业。纵观中国古代史,“自贯狄道,布在方策”的李姓帝王有27位(西凉李暠父子三王,唐朝李渊家族21帝,南唐李昪祖孙三帝)籍贯狄道的宰相12位(北魏2人,唐朝10人),至于狄道籍的侯王将帅、郡守县令和文化名人更是数以百计。所以,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定四海望族时,“以(陇西狄道李)宝等为冠”;宋代,就有“故言李者称陇西”的定论;今日,海内外的李氏后裔仍以“陇西堂”为堂号、自己祖先源于“陇西”为荣。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经过10多年的研究,通过广泛宣传,加强了同海内外李氏宗亲社团及后裔的联系、交流,使李氏宗亲组织和后裔真正认识到,临洮就是陇西李氏发源地,因此到临洮来寻根祭祖的李氏宗亲组织和后裔逐年增加。沈阳李氏李铮弟兄自2001年8月来临洮寻根后,为李氏故里临洮敬赠了一尊老子(李耳)雕像。2006年有南京的韩国籍的李氏后裔一行三人;有福建闽南李氏宗亲联谊会一行13人;福建长乐陇西李姓海外宗亲联谊会一行16人;2007年江苏常州李氏;2008年江西省丰城市李氏;新加坡李唐宗室后裔李传业等来临洮寻根敬祖;他们有的给本会捐助了资金。有的赠了李氏族簿等资料。另外同我会来信联系;打电话互相交流资料;准备来临洮寻根的还有北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山东等地的。多年来通过联谊,寄发资料,收到各地李氏宗亲会赠送的李氏族谱有十多种。大多数李氏族谱中,关于李氏先祖的记载上,都写有“西汉太尉李仲翔葬于狄道东川”,这同本会研究的史料,临洮现存李氏先祖遗址是一致的。这进一步证明,古陇西即今临洮,甘肃临洮就是陇西李氏之根,真正是陇西李氏寻根敬祖之地。六、有关媒体、专家对“古陇西”,“陇西李氏祖籍地”的结论(一)《今陇西非古陇西》—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的问题(摘自《兰州晚报》日第13版《探访李氏文化之二》记者王文元)“今天全国许多地方都修建了李氏宗祠。同时,为了纪念他们来自古陇西,许多人在使用的器物上标有“陇西”二字。而修建的家族祠堂取名为‘陇西堂’,以示他们的祖先来自陇西。几乎在每一个祠堂门口都有这样一幅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东向,一联聊寄子孙心。’以示他们不忘根本。如今的陇西县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也是定西市所管辖的一个县。毫无疑问,有很多人知道“今陇西”这个地方,但是能真正了解“天下李氏出陇西”的古陇西的人并不多。因为在历史上陇西郡管辖的地方非常广大,今天陇西县的地位远远不能同古陇西的地位相比“……古陇西是甘肃最早设置的郡。“‘陇西’一词引人注目时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这一年秦昭王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
“战国秦长城就是将秦人的发祥地礼县及其周边地区围在了里面,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自然就成为陇西郡的郡治。西汉时,陇西郡管辖今天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汉水上游的广大区域。所有的史料证明,陇西郡治所在地狄道就是今天临洮县。”……今陇西为古襄武“今天的陇西县,因为沾了‘陇西’二字的光,就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古陇西’。其实,今天的陇西县仅仅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才在今天陇西所在地设置了陇西县。也就是说,今陇西县得名比古陇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宋置陇西县。从这些记载来看,今陇西县就是汉代的襄武县,虽然曾经也做过一段时间的陇西郡治,但并不是史籍记载中李氏扎根的陇西狄道。著名史学家史念海说:‘陇西李氏在狄道’。“……(二)《临洮槐里:陇西李氏始居地》(摘自《兰州晚报》日第十四版《探访李氏文化之三》记者王文元)槐里:陇西李氏的始居地“近日记者采访了兰州大学专门研究李氏文化的张书城老先生。张老先生是甘肃渭源人,1950年夏天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李白和李氏文化,为中国李白研究学会、国际李白文化资料中心特约研究员。他给我们详细讲述了陇西李氏的前前后后。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故槐里,迁成纪。’千百年来,槐里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地方。可以说,槐里是李广的第一故乡,成纪是李广的第二故乡。而在李广和他的父亲李尚前往成纪之前,李氏就已经在这个名叫槐里的地方生活了几百年。”……“尽管今天的槐树里已旧迹难寻了,但许多专家的研究表明,这个槐里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张书城老教授认为,槐树里就是《史记》中记述的槐里。几十年来张老先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曾经两次到过此地。他认为,大量的史实已经证实,今天临洮县的槐树里就是记载中的‘槐里’。同时,张老先生从唐五代西北方言以及今天临洮的方言入手,彻底破解了李暠子孙的墓志中记述的‘都乡风华里’的历史迷雾,最后确证李氏子孙口传手记的‘都乡风华里’就是今天临洮的‘东乡槐树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可以这样说,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铺的槐树里。汉墓为陇西李氏作证《晋书》记载,‘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战殁。仲翔子伯考奔丧,故葬之于狄道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据记载,1929年在这个地方曾经出土了一块特别的铜镜。在秦汉时,只有位居三公以上者才会有这样的铜镜。人们据此推断,这可能就是朝廷赏赐给征西将军李仲翔的。大量的史实已经证明陇西狄道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和郡望,李氏就是从这里走向天下的。“(三)《老子西行落户甘肃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的定论》日《甘肃日报》一版《大“道”经纬光华闪耀》一文报道:“老子西游入甘,对甘肃影响极大。专家说,老子之八世孙李昙生四子,长子李崇即老子第九代孙,约在公元前280年作了陇西郡守治所狄道,始为陇西李氏之祖。子孙遂居陇西郡,即今临洮县。由此可断李氏之一脉,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这也表明,老子西行落户甘肃之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的定论。”……旅居台湾的学者李牧华先生,潜心研究注释的《百家姓》中指明:“(秦朝)陇西郡—(现在的)甘肃省临洮县”就是李氏的发祥地。著名历史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念海题“陇西李氏在狄道”。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陇西李氏后裔李希平题:“李氏寻根地,临洮古陇西”。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泉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李少园先生在《泉州学林》2005年增刊号“陇西文史资料”撰写的《陇西衍派》一文中写:“陇西李氏根在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而其奠基人则推崇秦朝陇西郡守李崇。李崇四世孙李仲翔为汉代征西将军,奉命平叛,战死陇西,“仲翔之子伯考奔家丧,因葬狄道之东川,遂家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这就是李氏定居陇西的开端。李伯考繁衍出来的这一房,人称“狄道房”。福建李氏历史研究会理事长李祖启先生在他撰写的《李氏祖籍根在古陇西今临洮》一文中指出:“李氏均系老子(李耳)裔孙,世代生活在古陇西到汉初,而向外发展与迁徙,但始终没有忘记远祖曾经食采于‘陇西’这个堂号,每个李氏家族到现在其客厅正中还是写着‘陇西郡历代宗亲’的祖先牌位以示祀奉。因此从上所述可以说李氏陇西郡与赵郡李姓其根都是源于古陇西,今临洮。每个李氏成员都应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开发古陇西,今临洮作出贡献而努力。”日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在接受临洮县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有句话叫作‘天下李氏出陇西’,那么这个陇西,它指的是什么含义呢?它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这些年可以说是大家争论不一,古陇西和今陇西不是一个概念,所指也不是一个地方,古代的陇西是一个大的地域范围,它是指陇山以西以狄道为治所的陇西郡。)”陇西郡的郡治就是狄道县,也就是现在的临洮县。“‘天下李氏出陇西’,那么陇西李氏的祖先,也就是第一代—陇西李氏的始祖,恰好是陇西郡的郡守,也就是说,公元前280年,(秦)设置了陇西郡以后,先秦派李崇作陇西郡的第一任郡守。这李崇就把他的家迁置在狄道来了,在这里繁衍了陇西李氏。在李崇之后,无论是他的孙子李仲翔、李伯考、还是以后的李暠,以及成纪的李广,都是李崇的后人。从李崇到李伯考,也就是从先秦到西汉这么一段时间,陇西李氏就定居、繁衍起来。”“从地面遗存来讲,在今天的临洮东峪沟,即所谓东川有当时的汉墓群,是当时遗留下来的汉墓群,更重要的是有李氏发迹的村子,即古史上所记载的古槐里。”“根据史料和这个地面遗存,可以说,‘天下李氏出陇西’的陇西它指的是现在的甘肃省临洮县,即古代陇西郡的郡治狄道县”。“无论从古籍记载,还是从地面遗存来讲,陇西李氏的郡望应该是古狄道,即今临洮,这是毫无问题的。因此,我们可以讲:陇西李氏,根在狄道。)”七、悠悠洮水浇灌了陇西李氏参天大树之根临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方风水宝地历史悠久、雄浑博大、人杰地灵。千年不息的洮河源远流长,水量充沛。从县境南向北流程115公里,汇入黄河。这条神奇的远古洮河,历史底蕴深厚,使洮河两岸先民创造出了灿烂夺目、享誉世界的马家窑彩陶文化;洮河之险使临洮成为秦长城西端起首,自古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同时成为西北第一郡—古陇西郡治所在地,丝绸之路要道、陇右军事重镇。岁月漫漫,洮水漫漫,这条古老的河流,孕育了无数的英雄,孕育了李氏文化,见证了陇西李氏祖先在临洮世代繁衍生息。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悠悠洮河哺育了陇西李氏先祖和临洮儿女;奔流不息的洮水更是浇灌了陇西李氏这棵参天大树之根,因而使它更加根深叶茂,多姿多彩,光耀四海。尊重历史,敦本寻源,永怀祖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临洮人民欢迎海内外李氏后裔来寻根考察,游览母亲河—洮河风光。激发热爱祖居地的自豪感,演绎出临洮新的辉煌,而无愧于这片充满希望的故土。执笔:李瑞麟张祖印李胜贞
根祖---轩辕 远祖--颛顼 血缘始祖-皋陶李利贞 唐太宗李世民
天下宗亲聚一堂,李氏文化广弘扬。千呼族裔修家谱,万应源流世系长。继往开来成就显,承前启后展辉煌。求真务实文风树,正本清源永不忘。九狮七条龙
犹太人中的李姓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公元前13世纪曾在巴勒斯坦居住,用希伯来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公元前11世纪建立以色列王国,创犹太教。公元1至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绝大部分被赶出住地,其中散入欧洲的受到迫害屠杀,或与当地民族结合。犹太进入中国,约始于唐代;有较多的人来中国,是在北宋中叶。北宋时进入中国的这一批犹太人,其先祖在公元前2世纪 70年代离开犹太本土,流徙到印度的孟买地区,在那里定居了1100多年之后,于 11世纪中叶或后叶,又循海道向东推进,到达了中国。他们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向皇帝殷勤致意,并进贡西洋布。皇帝接受了他们的贡品,同意他们“留遗汴梁”。于是,这一支犹太人就在开封定居下来,并分别取了汉人的姓。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犹太人散居于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宁波、泉州等地,但人数最多是住在开封的犹太人。住在开封的这一支犹太人移民,以李姓为首,共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聂、金、张、左、白等 17姓,其中两李、两金、两张为“同姓不同家”。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他们在开封上市子东南(今南教经胡同)购置土地,建筑寺院,取“清者精一无二,真者正而无邪”之意,名为清真寺,通称礼拜寺,作为开封犹太人宗教活动的中心。这所寺院,是中国历史上创建最早、保存时间最长、最为著名的中国犹太人的礼拜寺。到了明代,开封犹太人进入鼎盛时期,教徒发展到500余户,约4000余人。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明军掘黄河堤放水淹李自成起义军,使开封沦为泽国,开封犹太人逃亡各地,直到熙清.康元年(1662)重建开封城时,幸存的犹太人才随同汉 回民等返回开封,后又在寺院旧址上重建了清真寺。
清初,开封犹太人有李·艾·赵·张·高·金·石7大姓,李姓仍居首位。现在开封犹太人尚有4姓,仍有李姓,他们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国文化。
我们村也好多姓李啊,好象就当家有字排
故城县有个村叫李仙寨,传说中的铁拐李的村
太爷爷“振”字辈 爷爷“魁”字辈 父辈“立”字辈 我这辈是“天”
俺们村是有家谱的,俺入不了,555重男轻女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氏字辈排序10000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