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区不在了,为什么会有人伤感

【转】卢湾人的伤感你不懂
1950年6月,卢湾区人民政府在绍兴路成立,&卢湾&一名初出上海滩。2011年6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卢湾、黄浦两区合并为新的黄浦区。从最初的错落村庄,民国时期的&五色&法租界,到后来中国现代革命的发祥地,卢湾区一直映射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崛起和繁荣
&&&&卢湾人的集体怀念&&&&日,将成为许多卢湾人难忘的一天。这一日,&靴子&落地,&卢湾将合并给黄浦&终于得以证实。随着政府相关部门&撤二并一&的各项程序陆续展开,卢湾区过去、现在的居住者和关注者,纷纷以自己的方式挽留、延迟身份的变迁&&从卢湾人变成黄浦人&&&&卢湾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南部,区名简化自&卢家湾&。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纲在其《人文上海》一书中描述了关于&卢家湾&流传最广的由来:&肇家浜自西往东,过了打浦桥,在一户姓&罗&的田宅旁(今徐家汇路重庆路一带)拐弯北上,再拐向东去。这是最早的&罗家湾&,上海人&罗&&卢&不分,外国人不明就里,错写成了&卢家湾&。&1945年建区时,曾以&卢家湾&命名,1950年改称&卢湾区&。
&&&&离开的,无法忘记的&&&&&卢湾这个名字从此消失,我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根了。&朋友聚会酒过三巡,摄影师朱骞长叹一声。此时恰逢卢湾、黄浦建制撤销,设立新黄浦区的消息发布的第二天。&&&&朱骞3岁起居住于蒙自路,直到高中时搬离,所有的儿时记忆都与卢湾区有关。等他再动念头想回去看看,发现街道已显陌生,当年的小学和初中都被其他学校兼并,昔日同学们也早各奔东西。&卢湾区本来就不大,老房子渐渐换成了高楼,特别是淮海路到徐家汇路之间,该拆的也拆得差不多了。&他原本住的房子早已不见踪影,原址上造起了高高的商品房。&&&&卢湾区在心中是什么感觉,他一下子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在记忆中慢慢搜索,结果却跃出了几个或消失或已然陈旧的地名。&卢工(卢湾区工人文化宫),是打游戏机的地方,男孩子都去过。还有大庆剧场,如今叫新天地。对了,复兴公园也是。&费力说出这些名字后,他突然发现原来每个区的风格都在变化,都在趋向同质。&其实这也是普遍现象,很多地方都没了。几年前南市区并入黄浦区时,南市人或许也有很多感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有人说消失的是名字,拆走的其实是情感。&&&&如今,卢湾的点点滴滴一街一景仍停留在朱骞的相片中。而十年间整个上海的变化,他却从镜头中看得更真切。&十年之前也不分什么区,大家都说沪东沪西沪北,现在都不讲了。十年以后再谈起卢湾,大抵也是如此。&在一个地方住久了,自然会对它产生感情,一夜之间改换门庭,他难免感觉失落。&&&&现在要让他把淮海路改口称是&黄浦区的&,很难。或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还是会继续在某个地名前加上&卢湾区&三个字,即使它已经不存在。听他说话,能从失落中感觉到一丝无奈。&&&&&这是没办法的,现在说并区是为了发展、优化管理,但不能不在乎居民的情感,似乎有些只要将来不要过去的感觉。进一步说,不光是人的感觉,还有文化的东西,也应考虑到城市本身的情感。&说起两区合并,朱骞一时还无法释怀,&就像从记忆里割掉一个东西。&&&&&&&田子坊的浪,新天地的美,八号桥的设计夺花魁。大时代的潮,上海滩的洋,淮海路的美女清凉装。路易威登的窗,卡地亚的墙,爱马仕修得有点慢。复兴公园的草坪聚鸳鸯,梧桐树下的酒吧到天亮。味香斋的面,红房子的汤,光明村的熟食排队长。旅游节的狂,倒计时的寒,回望卢湾好惆怅。&为什么消失的是它?&&&&就在朱骞无法释怀的那日上午,第五届&上海市档案馆日&如约开展。复兴公园内,卢湾区档案局准备的80本厚厚的《卢湾年鉴》在10分钟内被争领一空,1803卷产生于1977年到1980年的卢湾档案同时向社会开放。&&&&档案记录历史,记录是为铭记,铭记这个影响了城市气质、情感和历史的地区。&&&&&卢湾区有一大批名人故居和历史文化留存。重庆南路二医大边上的圣伯多禄堂,曾经是当地的社区活动中心,聚集了许多天主教徒。复旦大学的前身震旦大学也创立于此。这里有刘海粟故居,罗丹再传弟子、雕塑家张充仁的画室,也是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现音乐学院)和美术专科学校的创立地&&它们同时是中国现代音乐美术的发源地&&&而一大会址、共青团中央旧址、《新青年》编辑部、周公馆、孙中山故居等一大批革命旧址更不必说。&&&&李天纲将这些宗教、艺术、科技、文化名家聚集卢湾的现象,归因于&法国浓重的艺术气氛影响&。1900年,上海法租界第一次扩展,卢湾区的东北部分被划入其中。1914年,法租界第二次大扩展,徐家汇以北部分也全被划入。至此,卢湾区北部为法租界,南部为华界。&&&&上海社科院前院长张仲礼为《卢湾区志》作序时,曾剖析了解放前这里的&成员&结构:红(革命)、黄(娼妓)、黑(帮会)、白(白俄)、绿(绿化),色彩斑斓,美丑兼具。旧上海流氓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率领的全国最大帮会团伙&&青帮就在卢湾八仙桥一带发迹。这也是上海滩历史的重要一章。&&&&卢湾区静雅的街道规划、漂亮别致的洋房和欧式的海派生活,更受众人推崇,说它浓缩了上海的气质,并不为过。&&&&&旧上海各租界中,法租界最宜居,为什么?法国人几代生活在上海之后,就把这儿当家一样规划了。黄浦区公共租界里的英国人美国人,只知道做生意,不安顿自己的生活。&当时卢湾区没有自己的产业,做生意做不过南京路、外滩,20世纪初,法国人想了个办法,既然贸易金融零售百货仓储做不过别人,我就开发房产,拿出地皮规划好房子,让有钱人搬过来住。&&&&&管理此地的法国公董局规定,辖区内不允许造简易的中式板房&&容易失火,法租界内的每一幢洋房,其设计式样都要拿去事务所备案&,以确保幢幢都漂亮。此外,人行道上的所有柱杆、自来水龙头、泵浦汽油站及其他设备,不得在距离路旁树木1公尺半以内设置,并应与各树木整齐并列。不准在住宅区及夜间滥按喇叭,尤其不准同时并用多种喇叭&&卢湾区是当时唯一进行精心规划的地段,是当时上海的高档社区。上海史研究者郑祖安曾在书中详尽描述公董局的一系列举措。&&&&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大批白俄贵族从彼得堡流落至长春、哈尔滨,最后来到上海来到卢湾定居,又为这里注入了东欧的生活元素,咖啡馆、奶油蛋糕店、法式面包房、西餐厅&&使上海这个&东方巴黎&名副其实。&&&&在法国梧桐下荡荡马路,吃吃掼奶油,喝喝咖啡,做做衣服,享受一顿西餐,这是部分卢湾人延续至今的悠闲生活图景。&&&&&专家称,卢湾区和黄浦区合并,有利于黄浦江沿江发展一体化战略,带动上海中央商务区功能的全面提升。&黄浦、卢湾合并,并非单纯的区域扩展,而是功能性的突破,对建设上海两个中心意义深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另一则新闻称,卢湾、黄浦原为今年上海楼市上半年&量少价高&的两个代表性区域,两区合并后,新黄浦区一跃成为&内环内中心城区之首,在售和待售的楼盘将达到16个&,且每平方米均价在4万至十几万不等。卢湾人的伤感你不懂&&&&听说卢湾将不复存在,Amber有情绪,除了把MSN签名改成&310103&以表明根正苗红的卢湾人身份,语气中也夹杂着不解和激动:&卢湾这么有文化气质的地方怎么能并给黄浦呢?索性把浦西都并掉算了。&与Amber抱有同样心情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在微博上以&卢湾人&为名来怀旧、伤感。&&&&上周日,Amber与几个高中同学相约&最后再看一眼卢湾&,曾经的学校、区政府、复兴公园、卢工&&没想到凡是带有&卢湾区&三个字的地方,都会围着不少人拍照留念,怀念最多的是学生时代,和那些曾天天会去的地方。&&&&&卢湾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对它的深厚感情很难用言语表达。虽然改名后这些地标仍然是在的,但感觉不一样了。在我心目中,它们永远是卢湾的思南路、卢湾的南昌路。&强调自己&出生就在卢湾区瑞金医院&的沈忆雯伤感地说,卢湾就像她的娘家,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就当是种幸运吧,我们曾经是310103(户口为上海卢湾区的身份证号码前6位数)的人。&在绍兴路生活近30年的穆先生相对理性。&&&&卢湾人有种骄傲,他们不屑说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夜间就变成别人的了,如果那样,&你就太低估我们卢湾人的心理素质了。真的,卢湾是一种精神,要想说清楚很困难。&Amber和所有在网上冠以&卢湾人&名字的居住者都明白这种精神真正蕴含着什么,或许只有在这片区域成长起来的人才会懂。把卢湾和黄浦放在一起,她更愿意说两者是法国和英国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前者并入了后者。&&&&早在2000年,卢湾隔壁的南市区就合并进了黄浦。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市人,章旭琛清楚记得&贴地老百姓&般的南市一步步向&新贵&黄浦逐渐靠拢的过程。&南市区就像一个老人,存在于我们小时候的记忆中,如老虎灶、混堂、新开河,都是上海老城区的代名词。它们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退隐,这是必经过程。而这段历史,是我们这代南市人的回忆,值得怀念。&&&&&说起当年的合并,他说除了看得到的城市变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转换。&我把新黄浦理解为各种文化的集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老城厢成片消失,越来越多风格各异的现代大厦在南市屹立起来,人们过上了不同的生活,淡忘了南市和它曾经的破落和风情。&下只角一跃变为上只角。&&&&&&但卢湾和南市的情况不一样。它和黄浦势均力敌,有可以骄傲的资本,两区合并之后,这种对出生地的自豪感一下子没了着落,让我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另一位80后&老卢湾&说。&&&&章旭琛算是过来人,看到卢湾区步上南市区的后尘,他不免心生唏嘘。但,&怀旧完了,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吧。应该尊重大家对于自己原来区的感情,但是城市总要发展总是在进步,把那份感情放在心里,可以跟孩子说说卢湾的历史,卢湾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下一代忘记,曾经在上海,有个卢湾区。
&&&&上海中心城区原有区划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部分区规模过小、发展受限的情况突出。黄浦、卢湾合并,不仅带来面积、人口、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扩大,还将有效聚合一大批上海极具标志性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机整合两区同类型产业群,以及区域金融、服务、商贸等功能,降低行政成本。&&区域经济专家、上海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分析。
&&&&身份的失落与茫然&&&&得知两区正式合并的消息后,壹周记者多次拨打卢湾区商委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改打负责人手机,他说:&我们每天都在开会,交接还未开始,现在市里刚接到中央批复,具体怎么安排他们都不知道,我们更不清楚了。&&&&&再想打探,难上加难。连续几天,这位负责人均通话时间不满1分钟就匆匆挂断,继续开会,连说说个人想法的空当都没有,最后只留下一句话:&大家不用着急,更不必担心,调整肯定是妥善恰当的。&&&&&和不少人一样,两区合并的事,李天纲几个月前就听说了。他认同的一点是,从现有行政管理而言,两区合并是&不得不做之事&。&它太小了,和其他区的比例不对,而且可拆迁的地皮越来越少,土地财...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热门帖子优美文章新发布的帖子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下一篇: 上一篇:
猜你会喜欢的说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卢湾旧家具回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