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片时代有哪些巨星,适应不了有声电影而走了房龄多少开始走下坡路路

海上电影-幕后花絮
&&当前位置:&&&&&&幕后花絮&&&&幕后花絮
<font color="12年2月6日 13:11
  《艺术家》由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执导,他曾以拍摄恶搞邦德的喜剧OSS117系列知名,其中《OSS117之开罗谍影》还曾在东京电影节上拿到过最佳影片金麒麟奖。《艺术家》由法国投资,主创则是国际阵容:包括约翰?古德曼、米西?派勒、让?杜雅尔丹、贝热尼丝?贝乔等。
  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导演的《艺术家》搭上了6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末班车。这位出身于Canal+频道的商业天才导演曾在2006年凭借《OSS117:开罗谍影》创下票房佳绩,同时还赢得当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的金麒麟奖,正式凭借该片对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如果说OSS117电影的成功是因为谍战喜剧片加六七十年代复古影像,那么这次哈扎纳维希乌斯的《艺术家》则回去得更远,他直接采用默片方式来进行对当时好莱坞电影的致敬。影片用默片的形式讲述了发生在默片年代的故事,不仅是画面形式上,连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和所有细节用力求做到惟妙惟肖,而是结合默片时代向有声电影时代转化过程中曾经发生的真实事件,让影迷们倍感亲切。    本片获69届金球奖最佳音乐片/喜剧片,让?杜雅尔丹获最佳音乐片/喜剧片影帝,及64届戛纳影帝
  这是一部黑白片,故事发生在1927年的好莱坞,男主角George是一个默片明星,潇洒又优秀的舞蹈演员。有声时代来临之后,一切发生了变化。
  在1927年的好莱坞,乔治?瓦伦汀是个有点儿名气的默片演员和舞蹈明星,而佩佩?米勒是个正在追逐明星梦的小小女配角。就在那时,他们并不知道好莱坞和整个电影世界的默片时代即将结束。像很多故事里描述的一样,命运的齿轮从他们见面的那一刻开始转动,在他们的爱情路上也有许多阻碍,比如名望、自尊和金钱。
  时移世易,随着有声电影的崛起,默片逐渐被淘汰、遗忘,George纵然坚守信念,仍不敌无情的时代巨轮和喜欢追求新鲜感的观众。后来更适逢经济大萧条,George和Peppy的身分地位大逆转,名望、金钱、自尊顿成他们爱情路上的障碍。饱受挫折的George变得一蹶不振,但Peppy依然不离不弃,希望能助他东山再起。情义交织的一对有情人,多番错过却又一再相遇,到底能否终成眷属?
  《艺术家》完全采用了传统的好莱坞叙事手法,讲述了默片时期著名男演员乔治和当时尚为群众演员佩比在偶尔的机会一见钟情,在他的推荐提携下佩比慢慢成名;与此同时,由于乔治拒绝接受有声电影即将取代无声片的事实,被电影公司解雇。他企图重新凭借一己之力,孤注一掷独自投资拍摄默片以求证明自己的艺术价值,结果不巧适逢经济大萧条时期,他的惨败让他一蹶不振,在企图自杀后又遭已成为巨星的佩比的帮助,最终两人终于团聚在一起。电影的结局是个载歌载舞的happy end。
  重回默片的时代《艺术家》无疑是对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最具有魔力的奇幻之处的一次献礼,同时也代表着来自于法国的电影人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长久以来的夙愿最终变成了现实,他承认道:“打从我的电影事业刚刚起步,我就幻想着可以拍摄一部无声电影……我之所以把这个愿望称之为不切实际的空想,是因为不管我什么时候、对什么人提到它,所得到的基本都是我在开玩笑的反应,根本就没有人以严肃地态度仔细思考过这个可能性。” 但是对于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来说,从他第一次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起,他就知道自己是认真的,没有任何打趣的心理,因为他非常崇拜的那些伟大且极具传奇色彩的电影人――比如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弗里茨?朗、约翰?福特、恩斯特?刘别谦、F?W?茂瑙以及比利?怀尔德,都是通过默片走上了属于自己的电影之路的。
  不过,哈扎纳维希乌斯之所以深受这种电影形式的吸引,主要还是出于一些比较具有创造力的原因,哈扎纳维希乌斯说:“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制作一部无声电影,才更能让你直视自己应该担负的职责和义务……你不得不靠着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包括如何把故事信息传达给观众。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个考验情感的时刻,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依靠触觉的感知力,事实上,你根本就不能借助文本的方式回归到最基本的讲故事概念,你惟一能够运用的也就只有你创造出来的感觉了――我认为这对电影人的能力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挑战,如果我能很好地处理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我以后肯定会受益匪浅的。”
  2006年,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的第二部电影长片《OSS117之开罗谍影》在评论界和票房上都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同样由让?杜雅尔丹和贝热尼丝?贝乔主演,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相当轻松、明快的间谍喜剧故事。然后是随之而来的一部续集之作《OSS117:里约谍影》,于2009年公映,再一次验证了哈扎纳维希乌斯是那种可以将艺术和大众化的通俗娱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电影人――两部作品的时间背景分别是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也赋予了他一个非常稳定的电影根基,证明他确实是能够掌握这种对焦在特定时代的逻辑学。
  由于已经接连制作了两部获得了极大赞誉的电影作品,哈扎纳维希乌斯也再次燃起了希望,他决定自己的下一部影片就以无声电影的形式体现……在给自己寻找一位志同道合的制片人的过程中,哈扎纳维希乌斯最终遇到了托马斯?朗曼,他的名下不仅包揽了像《头号公敌》这种曾获得过很多奖项的黑帮电影系列,而且他的父亲还是曾赢取过奥斯卡的克劳德?贝里,哈扎纳维希乌斯形容道:“可以说朗曼几乎马上就明白了我的意图以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与其他的制片人真的是不太一样,不仅严肃地对待我提出的任何要求,而且我能够从他的眼睛里看出来,他相信我一定能够得到成功――于是,制作一部默片不再是我的白日梦,而是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电影计划。” 一种经典的艺术形式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决定以发展几个最初假设好的故事元素作为开始,后来他突然回想起了自己从一位好友那里听来的趣事――这个人就是法国剧作家让-克劳德?古卢姆伯格,哈扎纳维希乌斯说:“一天,古卢姆伯格将一个有关于一位默片明星因为有声电影的到来而走向毁灭的故事立意传达给了一位制片人,那位制片人是这么回应他的,‘这个想法挺好的,但是以上世纪20年代作为背景就太浪费了,能不能改成50年代?’这也是为什么我产生了将《艺术家》的覆盖范围定位在了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好莱坞的原因,那是黑白电影成型的关键时期……我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我无心去制作那种复制历史或现实的电影作品,我真正中意的是创造一个优雅的故事环境,然后让大家得到一次令人着迷的视听享受。
  而且无论你怎么做,都不可能按照90年前的方法去拍摄一部影片,尤其你需要满足的是如此挑剔的观众,他们的审美肯定和那个时候是没法比的,无疑要更犀利、更迅猛也更激烈一些,所以对于我来说,如果能够以一部无声电影来刺激他们的想象力,肯定是一件特别让人兴奋的事情。” 于是,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打算延用之前让-克劳德?古卢姆伯格所提出的那个故事概念,他坦承道:“《艺术家》的出发点是从一个默片明星开始的,他固执地不想听到任何与有声电影有关的信息……我围绕着这个人物发展内容,很快就构思出了一个年轻的新星角色,然后让他们的命运互相交织、互相影响,所有的一切都依次出现,包括我们的影片需要对焦的主题――自尊、名望、空虚和爱情。
  由于在此之前,我从没给默片写过电影剧本,所以我决定让自己完全沉浸在了一个无声的世界当中,并大量地观看这方面的作品,有美国的、德国的、俄国的、法国的以及英国的,就为了研究一下这里面真正起到作用的到底是什么,而且我还仔细地观察了什么样的因素会导致故事内容晦涩难懂,最终让人们失去了好奇心和兴趣。我主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美国的默片时代最后4到5年的时间里,因为我觉得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好作品,而且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还有那些美国无声电影的讲故事方式,与现在也没什么两样。”
  在观看这些老片子的过程中,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还找到了一大堆回忆录和人物传记,通读了电影历史,尤其是默片时代的导演、制片人和演员,与此同时,他还看了一些老照片和资料胶片,包括那个时期的一些音乐,也都在他染指的范围内……哈扎纳维希乌斯从像道格拉斯?范朋克、琼?克劳馥、葛洛丽亚?斯旺森、约翰?吉尔伯特和葛丽泰?嘉宝这样的电影明星的生平与作品中获得了极大的创作灵感,他解释道:“事先做好调查研究的工作,还是非常地重要的,虽然我知道自己没必要让这部影片以一种严格的现实主义风格进行体现,可是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心所欲,一点都不尊重事实――收集资料的时候,我们的故事也渐渐地丰富起来,内容和人物都变得更加地成熟了。” 《艺术家》记录的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为期4年的转变史,从1927年到1931年,是以动作电影明星乔治?瓦伦丁为核心人物,继而展开故事的,当时的他正处在自己事业的巅峰,他的影迷们看到的都是一些就好似为他那浮华、活跃的性格量身定做的作品,全部是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的冒险之作,而始终陪伴他的则是他最忠实的伙伴,一只杰克罗素梗……当有声电影不可避免地全面攻占大银幕的时候,乔治却对这一电影新贵呈抵触的状态,也让他的事业发展处在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当中,他坚信有声电影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他要以一位默片时代的艺术家的身份,坚守自己的信仰。
  即使这部影片将故事背景安置在了超过80年前的好莱坞,不过乔治正在面对的处境和强有力的情感波动,却带有着永恒的普遍性,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说:“对于我来说,发生在乔治身上的故事其实对每一个人都很适用,我们都有可能会经历这种不断变迁的阶段……这个世界永远在变化着,你可能必须得从另一个方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因为保不齐哪一天,你就会被这个世界抛弃,甚至变成了过去――这种事情有可能会发生在你的办公室、工厂或你的爱人身上,那种天塌地陷的感觉,相信任何人都能理解。不可避免地,乔治的事业开始走向下坡路,然后他遇到了一位非常有活力的年轻的女演员佩佩?米勒,虽然他们来自于完全不同的阶级和身份,却又深受对方的吸引,只不过是环境和机会使然,他们始终没办法对彼此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罢了……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爱情桥段,既强烈又正派。”&
上影集团/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 Incorporated. All rights关于默片时代到20世纪30年代的表现主义电影_表现主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6贴子:
关于默片时代到20世纪30年代的表现主义电影
默片时代诡异的镜头,噩梦般的光影,以及如死般的静寂构成了这“无声的恐怖” 曾经有这样一个为黑暗笼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无论你叫得多么凄厉都无人能闻,这就是被喻为“黑影王国”的默片时代。在电影刚刚起步的年代里,难以捉摸的光线与深不见底的黑暗将电影世界营造成一个另类的。对此电影史学者卡洛斯·克拉伦斯曾做过精妙的评论:“电影就是潘多拉魔盒,里面藏着奇迹和恐惧。倘若这不是精灵的杰作,那就一定是顶级魔法师的技艺。”虽然首先发明了电影这个玩意,但真正打开魔匣的则非乔治·莫属。“马车变灵柩”的拍摄事故使他将电影从影像记录工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赋予了电影梦境般的魔力。在三分钟的短片(The Devil’s Castle 1896)中,为影史贡献了几个首创的骇人画面,包括蝙蝠变身摩菲斯特、恶魔召唤骷髅、幽灵等。虽然该片的用意更多的是娱乐而非惊吓,但其出色的电影技巧还是吓懵了当时的众多观众,本片也成了影史上的首部恐怖片。所发明的早期电影特效——“幽灵”,也就是所说的“二次曝光”被之后的导演发扬光大,其中乔治·阿伯特·史密斯的《科西嘉兄弟》(1896)便是众多作品中的之作。1922年,大师级导演维克多·修斯卓姆(他后来在古稀之年出演了中的老教授)将这一技法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在影片《幽灵马车》中,于平安夜死去的罪人成为幽灵马车的车夫,负责将人的灵魂送往阴曹地府。随着发展,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简单的电影技法的衍生物,也不再是电影导演用来吓唬观众的工具,而慢慢形成了自身的社会学、意义。著名影评家罗宾·伍德曾说:“恐怖电影是在为那些被现代文明所压抑,被社会道德所压制的意识叫喊、宣泄。”随着“”理论的甚嚣尘上,恐怖不再是外在物,而更像一个逐渐从人类的“本我”中衍生出的现代怪物。而哥特文学,则为这一类型的恐怖电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中包括美国首部恐怖电影(1908),紧随其后的还有《莫洛博士之岛》、《格雷的画像》以及经久不衰的。恐怖片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春天,大导演根据短篇《泄密的心》所创作的《The Avenging Conscience》(1914)成为首部卖座恐怖片。可惜,这个蒸蒸日上的开局没过多久便被残酷的现实所扼杀。试图表现人类内在的恐惧,使这份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然而随着一战的爆发,血淋淋的现实比幻想出的恐怖更骇人听闻,面对街头巷尾拖着残肢行乞的伤员,已经没有人还有心情去电影院里宣泄恐惧。未经剪辑的战时新闻片比之虚构的恐怖电影更让人不寒而栗。在一战及其前后,虚假的恐惧完全为现实的威胁所驱散,恐怖电影彻底失去市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战争的阴影散去仅一年,就卷土重来,而所在地就是那个给世界带来恐惧的战败国——德国。近30部表现主义电影的出炉,使得恐怖这一电影类型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冰度,其画面给人一种冰点以下的毛骨悚然之感。在《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这部1919年的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作里,传统的叙事和构图被完全打碎,取而代之的是夸张变形的布景、古怪奇诡的摄影视角、阴沉朦胧的照明、几何扭曲的构图,以及人物模式化到令人心慌的表情和动作,借以表现梦游杀人者分裂的思维。而这种扭曲了的恐惧所折射出的则是战败后弥漫整个德国的绝望气息。卡里加利博士与其说是一个人物,倒不如说是一种心理状态,即一种残忍和急躁,幻想和疯狂的混合心理状态。这部电影也成了解读德国精神的关键作品之一。这些德国表现主义作品给整个电影工业带来了**般的影响。其中希区柯克的第三部电影,惊悚片《房客》(1927)便带有浓厚的表现主义风格。
在《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之后,再度掀起恐怖浪潮的是F. W.穆瑙的《诺斯费拉图》(1922)。本片改编自史托克的著名小说《德库拉》,但由于未取得改编版权,穆瑙不得不将片名改为《诺斯费拉图》。整部影片完全笼罩在诡异的气氛中,仿佛是在迷离状态下拍摄而成。实景骇人,剪辑完美,主演麦克斯·许瑞克(Max Schreck)更是凭超俗的演技名垂影史,其塑造的吸血鬼形象几近真实,形容枯槁、眼眶深凹、尖耳利齿,仿佛是疾病、压抑、病态的化身。这一经典形象被日后的电影反复模仿,最近的一次仿作便是尼尔·马歇尔在《暗袭》一片里塑造的原始爬行怪物。1924年Leo Birinsky和Paul Leni的《蜡像馆》是又一部极具表现主义色彩的恐怖电影。全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涉及巴格达暴君、伊凡雷帝以及开膛手杰克。影片上映后,Leni的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在第一时间被环球公司挖走。之后,Leni离开德国来到美国,并为环球公司制作了《猫与金丝雀》(1927),该片成了鬼屋片的开山鼻祖。在这一时期,除了德国恐怖电影大放异彩外,好莱坞也确立了属于自己的恐怖大师——“千面人”朗·钱尼。凭借出神入化的化妆技巧,朗·钱尼饰演了众多的骇人角色。而对恐怖的深刻理解则使他成为了一代大师。在朗·钱尼看来,每一个怪物背后都有一个痛苦挣扎着的灵魂,倘若角色失去这一支撑,再完美的化妆和特效都一无是处。于是,他为电影史献上了《钟楼怪人》、《剧院魅影》等杰作。在他的努力下,恐怖电影中的怪物不再是单纯的肾上腺素刺激物,而成了有血有肉的更人性化形象。他的作品也成了环球公司屡试不爽的一块制作模板。在这之后,恐怖电影逐渐步入了新时代,开门的嘎吱声,少女的尖叫声以及午夜的鬼哭狼嚎成了新的恐怖元素,而真正意义上的怪兽也将轰然登场。卡里加里博士的小木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
1919一部探讨精神状况的经典默片,影片通过扭曲透视、怪异的形状、奇特的光影,反映出一个脱离现实的心理世界。本片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里程碑之作,也是早期电影向艺术迈进的一大标志,对电影艺术产生广泛的影响。影片的结局可以有多种诠释,可视作“开放式结局”的前驱。Image一区版、Kino一区版、Eureka二区版和Force四区版在画面和花絮上各有千秋。泥人哥连出世记Der Golem
192016世纪的布拉格,一位犹太拉比用粘土制造了一个巨人“哥连”,并用巫术让它复活,以保护布拉格的犹太人不受侵扰。该片对1931年的另一恐怖名作《弗兰肯斯坦》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这类“人造人”恐怖片的鼻祖。Kino一区版和Eureka二区版因为画质优越,并且携带一些花絮而成为目前最佳版本。诺斯费拉图Nosferatu
1922一部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幻想恐怖片,根据爱尔兰作家布瑞姆·施托克的小说《德拉库拉》改编,是德国著名无声片大师茂瑙的一部成名作,也是他从影后拍出的第十部影片。茂瑙是将传说中的吸血鬼形象地搬上银幕的第一位电影导演,后来赫尔佐格也拍了部同名电影向他致敬。Kino一区终级双碟版为目前最佳版本,Image一区特别版和BFI二区版也是较佳版本。女巫们Haxan
1922该片可以看作是一部有关宗教巫术的准纪录片,讲述了关于女巫群体的由来、个案及诠释。影片中有诸如烹煮婴儿、生吃人肉、教会酷刑与女巫聚会等场景,既恐怖可怕,也透露着某种臆想般的荒诞感。丹麦导演本杰明·克利斯登森创作了这部超时代杰作,并在该片中扮演魔鬼一角。但是由于宗教原因,这部电影当时被许多欧洲国家列为禁片。IMDB将此片列为世界前50名纪录片的第39名。标准版为目前唯一版本。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25该片有众多的翻拍版本,剧情恐怕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该片于1998年被美国电影保护局收藏,它有两个版本:1925年的公映版和1929年的修复版。如果要看1925年版,建议收藏Milestone一区版;如果要看1929年版,Image一区特别收藏版和Eureka二区版不分伯仲。Milestone一区版虽然同时收录了1925年版和1929年版,但1929年版的画质不如Image一区特别收藏版。如果你是本片的超级粉丝,那么收藏两个版本也不在话下了。
20世纪30年代是恐怖电影实现真正恐怖的十年。评论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说这是由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人们渴望通过恐怖电影来逃避现实。这说法也许不错,但是主要还得归功于有声电影的出现。默片时代确实有很多伟大的影片,尤其是在德国。但是声音为观众增加了至关重要的另一维度:危机四伏的音乐,潜藏杀机的沙沙声和吱吱声,威胁的咆哮,仿佛地狱里传来的嚎叫,以及金发女主角(一般来说,总是金发)被魔王抓住时发出的尖叫等等。与此同时,恐怖电影的地理重心向大西洋对岸转移。除了卡尔·德莱耶的《吸血鬼》(Vampyr,1931)出于欧洲,30年代的恐怖电影经典均产自好莱坞。这回又是腰缠万贯财大气粗的环球公司开了头一枪。虽然与制片公司老板卡尔·莱姆勒(Carl Laemmle)的制作意图相左,但影片《吸血鬼》(Dracula,1931)却实实在在成为年度的头条新闻,其后的《科学怪人》(1931)也毫不逊色。在今天看来,虽然经过陶德·布朗宁(Tod Browning)这样的名角之手,贝拉·卢戈西饰演的吸血鬼伯爵看上去仍然像一场毫无意义的闹剧。然而,即便如此简陋,天才导演詹姆斯·威尔联袂波利斯·卡洛夫的演出依旧为观众创造出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偶像之一。应米高梅的少年神童欧文·塔尔伯格(Irving Thalberg)之请,为了创作“超越科学怪人的恐怖”,布朗宁制作了一部非同寻常的影片《畸形人》(Freaks,1932)。这部影片使用了真实的马戏团畸形人讲述一个噩梦般的故事。然而,电影在票房表现上却是大败,而且被米高梅公司否认所有权。该片在英国被禁长达三十年之久。从这之后直至其个人生涯的终点,布朗宁仅仅制作了一部佳作《魔鬼玩偶》(The Devil Doll,1936)。詹姆斯·威尔常常抱怨被人贴上了恐怖电影导演的标签,但是他确实是因为在环球公司制作的恐怖电影四部曲而被众人所知:《科学怪人》,《古屋失魂》(The Old Dark House,1932),由威尔斯的小说引发灵感而创作的《隐形人》(1933),该片由克劳德·雷恩斯(Claude Rains)领衔主演,以及优雅古怪的《科学怪人的新娘》(1935)。其他制作公司也纷纷加入了这一行列。雷电华电影公司,梅里安·库珀(Merian Cooper)携手欧尼斯特·舍德萨克(Ernest Schoedsack)制作《最危险的游戏》(1932),大部分改编自小说The Hounds Of Zaroff。他们还创作了另一个不朽的银幕形象——金刚(1933)。值得铭记的还有:派拉蒙出品的《失魂岛》(1932),查尔斯·劳顿(Charles Laughton)在其中扮演莫洛博士;华纳在其推出的疯狂科学家剧作《X博士》(Doctor X,1931)和《蜡像陈列馆的秘密》(1933)中均采用了双带彩色印片技术。两部电影均由多才多艺的迈克尔·柯蒂兹(Michael Curtiz)执导。但是环球公司仍是个中翘楚。曾是电影摄像师的一流导演卡尔·弗洛恩德(Karl Freund)将数名演员的表演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在《木乃伊》(1932)中,卡洛夫的步步紧逼,《疯狂之爱》(Mad Love,1935)中彼得·洛(Peter Lorre)神经质的发狂。他执导的《奥莱克之手》(The Hands Of Orlac)至今仍是最好的版本。环球公司把旗下两大恐怖影星卡洛夫和卢戈西组合在一起,出演《黑猫》(The Black Cat,1934),并交由导演爱德卡·伍玛(Edgar G Ulmer)执导。1935年,公司转而投向狼人系列,《伦敦狼人》(The Werewolf Of London)就是那时期的作品。1935年前,美国在罗斯福的新政下渐渐恢复元气。然而,环球公司却面临一些经济问题,而且恐怖电影的动力逐渐不足。30年代下半期几乎没有产出任何可与上半期相媲美的影片。1939年是个特例。查尔斯·劳顿跟随钱尼的步伐,出演《钟楼怪人》。巴兹尔·拉思伯恩(Basil Rathbone)制作《魔咒巴家》(The Hound Of Baskervilles),开始了他的福尔摩斯系列第一章。尽管如此,20世纪30年代仍旧是诸多恐怖故事的宝藏,可供后世不断挖掘,或创作续篇,或搞笑讽刺,或试图模仿,或重新翻拍。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美国 1931根据玛丽·雪莱创作于19世界末的小说改编,詹姆斯·威尔导演的这部作品,讲述了古堡中的弗兰肯斯坦博士盗尸为他重新注入生命的故事,影片开创了“科学怪人”这一恐怖题材的先河,至今仍在IMDB250强中列205位。一区环球的75周年双碟纪念版带两条评论音轨和丰富花絮,为最佳。吸血鬼Vampyr 法国/德国 1931丹麦著名导演卡尔·西奥多·德莱叶的不朽恐怖片,影片以营造气氛著称,运用了很多新奇的拍摄角度,开创了所谓“吸血鬼视线”的景象,又通过暗示手法展现邪恶的力量,将恐怖片提高到艺术片的高度。Image公司发行过影片的一区版,花絮带一部1934年的短片《The Mascot》。畸型人Freaks 美国 1932讲述马戏团里的畸形人因受“正常”人欺骗而复仇的故事,影片虽无任何特效化妆,当中的“怪物”全是人类在当时恐怖片中也属少见,但但陶德·布朗宁上虞营造气氛,将画面拍得毛骨悚然,令人不寒而栗。影片曾被美国多个州以及其他国家禁映,并由原来的九十分钟被删剪至六十分钟。华纳公司发行的版本带评论音轨等花絮。金刚 King Kong 美国 1933梅利安·库伯与厄内斯特·舒德赛克两位导演借《失落的世界》主题创造出的经典恐怖片,“美女与野兽”的组合在当时成为一时的话题,大黑猩猩首次登上帝国大厦,引起观众的轰动。影片在IMDB250强中排名196,大导演彼得·杰克逊的翻拍也是对本片的致敬。华纳发行的双碟特别版花絮相当丰富,为当之无愧的最佳。科学怪人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 美国 1935故事紧接《科学怪人》结尾火烧科学怪人场面,科学怪人逃生后,历经险阻最终与怪博士相遇,他们在古堡中期待科学怪人的新娘诞生……这部续集在第一集基础上增添了一丝幽默,公认艺术成就超过第一集,IMDB上排名188。环球公司“科学怪人”遗产套装中收录本片,且画质花絮都非常理想,并比以前版本多收一条新花絮。
潜伏于战争背后的恐惧 20世纪40年代,全欧洲密布着战争的阴云,在这肃杀的背景之下,环球电影公司将一位恐怖巨星推上了大银幕,他就是小朗·钱尼——默片时代灵异大师“千面人”朗·钱尼之子。对此,小钱尼曾略带遗憾地说:“有的人就是无法摆脱自己的宿命”。小朗·钱尼的明星之路颇为光彩夺目,他在《狼人》(1941)中所扮演的威尔士不幸狼人大获成功,直接促使环球公司于战时批量生产“怪兽系列”电影——一堆娱乐大众的低智商影片,其中包括《科学怪人大战狼人》(1943)和《德库拉之屋》(1945)。《狼人》的成功同样刺激了雷电华电影公司。由维尔·鲁东(Val Lewton)领衔制作的《猫人》(Cat People,1942)不仅为公司创下了四百万美元的票房收益,还有力地证明了他本人的名言:“观众会在预备的黑暗布景里填入更多的恐怖、焦虑和惊惧,这一点即便是再有想象力的作家也望尘莫及。”该理论催生了一系列阴郁悚然的恐怖片:《与僵尸同行》(1943),《第七个被害者》(1943)以及《猎尸者》(1945)。在《猎尸者》中,著名恐怖电影演员波利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展现了自己最顶尖的表演,而与其演对手戏的则是另一位恐怖电影名角贝拉·卢戈西(Bela Lugosi)。由于这一时期,小制作的蹩脚恐怖片泛滥成灾,即便如卢戈西,也出演过诸如《恶魔蝙蝠》The Devil Bat(1940)、《消失的尸体》(The Corpse Vanishes 1942)等垃圾电影。不过,与之相对的是,米高梅公司走向了另一个极端。1941年和1945年,该公司两度斥巨资重拍了经典恐怖片《化身博士》和《格雷的画像》。虽然弄得大张旗鼓,但由于影片只是徒有其表,上映后收获的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如潮恶评。随着美国的参战,好莱坞的恐怖电影也开始奏响了反法西斯的主旋律。在《人造怪物》(Man Made Monster,1941)中,莱昂内尔·阿特威尔计划培育“一个优等种族”。同样的思想在《被俘的女野人》(Captive Wild Woman,1943)中也得到了呼应,片中约翰·卡拉丹(John Carradine)“梦想造出一群超人”。这一系列影射中最为骇人的是埃立克·冯·斯特劳亨(Erich von Stroheim),在《美女和怪兽》(1944)中轻飘飘的言论:“探寻大自然的奥秘时,拿人还是小白鼠做实验并无差别。”倘若这番话还不够明显的话,斯特劳亨在影片中的扮相就是更为生动的佐证:表情冰冷的外科医生身着一身白大褂,框架眼镜背后闪烁着罪恶的光。从这令人发颤的光里,可以看到将整个世界拖入战争的邪恶力量。广岛和长崎的末世惨剧以及纳粹令人发指的罪行给战争画上了一个磨灭不了的句号。战后不久,雷电华电影公司就抛出了新的恐怖电影《螺旋楼梯》(The Spiral Staircase 1946),华纳公司也在《杯弓蛇影》(The Beast With Five Fingers)中,将一只活蹦乱跳的手呈现给观众。但刚刚经历过战争悲痛的人们似乎还无暇玩味银幕里的恐惧,就连铁杆的恐怖电影迷们对这两部影片也提不起丝毫兴趣。相反,1948年上映的怪兽喜剧片《二傻大战科学怪人》却让环球公司大大地捞了一票,在全球范围内搜刮了300多万。这似乎预示着,吓唬了观众15年之久的怪物已经没了市场。它们与其在银幕上张牙舞爪,还不如收起爪子,演演喜剧。老迈的德库拉伯爵是时候退休了,一切正如他所说:“如今我们需要的是年轻的血液和头脑。”狼人 Wolf Man 美国 1941因哥哥之死,拉里回到家乡,他救了被狼人袭击的姑娘杰妮却不幸被狼人咬到,于是他也未躲过诅咒成为“月光下的怪物”……擅演德古拉伯爵的恐怖片明星贝拉·路高西在本片中精彩扮演了狼人贝拉的角色,影片成为环球公司的又一部恐怖经典,近年还被翻拍,环球发行过花絮较多的单碟版,遗产套装中也有收录此片。
豹人 Cat People 美国 1942艾琳娜与奥利弗相爱准备结婚,艾琳娜却为家族中女人会变成豹人的传统而担忧,于是艾琳娜被送到路易斯医生那里进行治疗,而奥利弗则遇上另一个姑娘,艾琳娜被激怒了……1982年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版本就是脱胎于法国导演雅克·特纳的这部恐怖片。一区华纳的版本带评论音轨,画质修复也属上乘,还收录了影片《豹人的诅咒》。
房客 The Lodger美国 1944后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有罪犯在夜间谋杀女演员,伯顿夫妇因财政危机收留了一个房客,而种种动机显现他很有可能就是那个连环杀人犯……约翰·布拉姆导演的带有早期黑色电影意味的恐怖片,福克斯公司的经典恐怖片套装中收录了此片,同碟还另收录《醉汉广场》和《不死的怪兽》。死亡之夜 Dead of Night 英国 1945英国影史上的恐怖杰作,这部较为特殊的恐怖片由四位导演各自执导不同的部分,最后串联起来完成的。影片揭示了男人对家庭生活的惧怕与不适,他们的角色被独立、强悍的女性所替代,并且隐喻了“战后综合症”。影片入围了乖僻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的《变态者电影指南》。法二Studio Canal公司发行的版本花絮丰富,胜过一区锚湾。杯弓蛇影 The Beast with Five Fingers 美国 1947一座意大利人居住的村庄内,居民们坚信魔鬼已占据了一位已故钢琴家的住所,在那里已有几宗命案发生,这位上了年纪的杀手究竟是谁?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值得称道,男主角彼得·洛突出的眼睛、恐怖的眼神也令人不寒而栗。不过影片至今未发行过DVD。 50年代 打败怪兽、消灭异形、抵御赤潮 巨型怪物和双眼暴突的外星人,成为了50年代恐怖电影里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均是对外界威胁的隐喻,不论是核战引起的恐慌,抑或是麦卡锡主义的白色恐怖,都能在50年代的恐怖片里找到影子。另一方面,随着太空热的升温,科幻取代超自然力,成为恐怖的新主题。科学家们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一时代的英雄(或是化身恶魔)。整个世界将目光从阴暗的地下移向了广袤的天空。雷·哈里豪森在《原子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中投放的核弹不仅唤醒了片中的远古怪兽“rhedosaurus”,同时也释放了在银幕上兴风作浪整整十年的各类巨兽。《原子怪兽》成为各类怪兽片的模版,被一再模仿,其中青出于蓝的仿效之作是电影《哥斯拉》。这部于1954年拍摄的电影将上述模式和广岛、长崎核惨剧的警示相结合,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形成了一个长盛不衰的怪兽系列。“哥斯拉”也成了怪兽的代名词。另一个分支巨型虫怪电影与此类怪兽片也是咫尺之遥。和哥斯拉们一样,巨型虫怪也是核试验的产物。例如因核爆产生的《巨蚁!》(1954)中,以及因科学而误创的巨型蜘蛛——《狼蛛》(1955)中误入歧途的创造出了。而且,这种比例失调并不仅仅限于昆虫和爬行动物。在《奇怪的收缩人》(1957)里,一片放射性雾使得一个成年男子急剧缩小成微型人;在《50英尺高的女人》(Attack Of The 50 Foot Woman,1958)中,外星光束使一个小镇妇女突变成女巨人。导演乔·丹特在1993年制作的电影《马提尼》(Matinee)中,向这些B级片致以了个人崇高的敬意,并赞许说“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几近完美的影片。”老式的恐怖已经黯然退市,或者说,正等待以新的形式复兴。实际上,在刚才提到的庞然大物之外,真正称得上50年代标志性怪物的是环球公司的作品:《黑湖妖谭》(1954)中长腮的鱼鳞人。吉尔莫·德尔·托罗曾将本片作为其个人最钟爱的恐怖电影。这部电影有两个续篇,进一步深化了这个鱼形怪物的悲剧,它是那个时代不计一切代价追寻冰冷无情的科学知识的殉葬品。文森特·普雷斯凭借《蜡像院魔王》(1953)为自己赢得“银幕恐怖大师”的称号,此片制作于好莱坞短暂的3D浪潮时期。而接下来的《变蝇人》(1958)更是巩固了这一地位。不久,他在《猛鬼屋》(1959)和《心惊肉跳》(1959)中又接连奉献了银幕新形象。这两部电影均由威廉·卡斯尔执导。他是无可争议的“噱头之王”。电影院里乱飞的头骨以及突然通电的座椅是他惊吓午夜场观众的常用招数。对此,卡斯尔解释说:“我既没演员阵容也没钱,所以我得做点什么来吸引观众。”与此同时,初出茅庐的制作人罗杰·考曼携手美国国际电影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面向青少年露天电影的低成本影片。例如《血流成河》(A
Bucket Of Blood,1959),讲述了一个“垮掉的一代”的艺术家使用人的尸体进行艺术创作。考曼的速度和技术把这部青少年素材的片子变成了一部小型艺术作品。1957年,美国国际电影公司甚至凭借《少年狼人》和《少年科学怪人》这两部另类的翻拍制作,给经典怪物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真正将恐怖电影彻底革新的却是一家来自英国的小公司:汉默电影公司(Hammer Films)。成功地将BBC电视系列片《夸特马斯实验》搬上大银幕后,1957年,汉默公司凭借特伦斯·费希尔制作的彩色电影《科学怪人的诅咒》大赚了一笔。这部影片由彼得·库欣(Peter Cushing)和克里斯托弗·李(Christopher Lee)首度联袂演出,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影片,没有任何一家英国影片公司能与其比肩。汉默公司随即重新召集这二人组合,并与同一位导演再度合作,斥巨资翻拍了全新的《吸血伯爵》(1958),《魔咒巴家》(1959)以及《永眠的诅咒》(The Mummy,1959)。汉默公司的经典食人片为恐怖注入了新鲜血液。”科学家们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一时代的英雄(或是化身恶魔)。(第二页下面的红底白字)腊像院魔王House of Wax
在一场纵火案中,蜡像家云逊派斯的艺术作品不幸被烧毁,而他也惨遭毁容。从此,云逊派斯变得精神失常,而当他想重开腊像馆时,却发现腊像竟是用死人来制造的。影片改编自美国著名小说家查尔斯·博登的同名小说,被誉为恐怖片史上最为娱乐的影片,2005年杰姆·塞拉翻拍了这部经典之作。华纳一区发行的此片,声画质量普通,花絮只是收录了预告片。
黑湖妖谭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
一组科学探险队沿着亚马逊河流域寻找石油,却发现了史前生物吉尔人出没在黑礁湖附近;探险家捕捉到这个神秘生物却被它逃脱,并捉走一位探险家的未婚妻凯,抓捕行动迫在眉睫。最为擅长拍摄科幻恐怖片的杰克·阿诺德执导,影片开创1950年代立体特效电影的新纪元,“Black Lagoon”成为怪兽的经典形象之一。环球一区发行了珍藏版,花絮收录评论音轨,以及40分钟的幕后纪录片。X放射线Them!美国
1954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上,一批科学家在研究基地研发昆虫。令人料想不到的是,研究过程中昆虫竟然变异,可怕的生物让所有科学家束手无策。影片开创了生物异变的先河,为此后的狼人等经典银幕形象提供了绝佳范本;提名当年奥斯卡最佳声效奖。一区华纳发行的该片,声画质量尚可,但花絮只是收录了预告片、演职人员介绍,以及图片库等。魔鬼的诅咒Night of the Demon
英国 1957心理学博士约翰·侯登前往伦敦参加一个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座谈会,回家之后一连串离奇的事件随之发生,约翰的侄女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意外生亡,而约翰的妻子凯斯威尔的行动也变得异常古怪,约翰开始怀疑是否遭到了魔鬼的诅咒。影片被誉为心理恐怖的经典之作,并没有出现任何怪物造成视觉恐怖,而是将更多笔墨放在了人的心理和氛围的营造上。至今已被翻拍了多个版本。一区索尼发行了此片,花絮只收录了预告片和图片库。恐怖吸血鬼Dracula
1958改拍自陶德·布朗宁于1931年执导的《德古拉》;影片无可争议是史上最经典的吸血鬼电影,英国Hammer电影公司加入了情色和血腥成分,几乎推翻了之前所有同类型题材影片的旧模式,使其成为恐怖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克里斯托弗·李首次出演此类角色,竟诠释出堪称完美的德古拉伯爵,与彼得·库欣饰演的范·海星博士并驾齐驱,两人一道成为当时恐怖电影的标志。一区华纳发行的此片,花絮收录了原版预告片,以及演职人员介绍。
60年代 请大家深呼吸:现代恐怖电影诞生于此! 众所周知,6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的头脑里充斥着性解放、大麻、反权威、无政府主义等不安定因素。而这一时代的恐怖电影就好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整个社会的景象。抛开50年代的变异巨兽和外星小绿人,恐怖电影在60年代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回归——内心恐惧再度抬头,曾经垂垂老矣的题材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一场变革得感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他用一场浴室惊魂为其后十年的恐怖电影指明了发展方向。1960年的《精神病患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内心恐惧:手执利刃的连环杀手、怪异的异性装扮、木乃伊般的干尸、疯狂的精神分裂以及当红女星珍妮特·利的美色与尖叫。希区柯克利用这些元素,将恐怖电影从50年代的苍茫宇宙中拉回现实,并加了新的恐怖元素——精神分裂和蛰伏于家中的恐怖。于是在60年代早期的恐怖片里到处都散播着精神错乱的种子。这其中,既有类似《精神病患者》的影片(如《杀人狂》(Homicidal 1961)、《发狂》(Paranoiac,1963)、《杀人狂魔》(Maniac,1963)等),也有几位大师级导演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括:罗伯特·阿尔德里奇的《婴儿简出了什么事? 》(1962)、罗曼·波兰斯基的《冷血惊魂》(1965)以及米切尔·鲍威尔的绝唱《偷窥狂》(1960),片中露骨的性和暴力惹恼了几乎所有的影评人,整个电影界一片哗然,最终导致这位大导演不为整个电影业所容,只得提前终止了电影生涯。甚至连以古典时代为背景的古装恐怖片也染上了类似的精神疾病。在B级片大师罗杰·考曼的《厄榭府的倒塌》里(改编自爱伦·坡同名小说),文森特·普雷斯用他那蓝丝绒般的嗓音将精神失常演绎得入木三分。随着时代的推进,银幕上的疯狂渗透入了60年代的生活。披头士、垮掉的一代这林林总总的疯狂之举无一不在表达着对强权和传统的反抗。这段时间里的恐怖电影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似乎在为下一次的喷涌而出积聚能量。1968年,压抑许久的疯狂终于在《驱魔降邪》(The Witchfinder General)一片中找到了宣泄口。年仅26岁的英国导演迈克尔·李维斯将汉默风格的古典哥特剧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用种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和折磨折射了年轻人对权威的不信任。导演本人也是吹响反抗号角的青年先锋,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在拍摄时连老牌演员文森特·普雷斯也不放在眼里。对后者的表演指手画脚,惹得文森特恼怒地说:“我已经拍了87部电影了,你这个毛头小子做过些什么?”李维斯可一点不买老演员的帐,回敬道:“我只拍过三部,但部部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这句话也一语成谶,《驱魔降邪》上映仅6个月后,李维斯就在自己的居所里自杀身亡,年仅26岁。他的死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界的一大无一弥补的损失。60年代的另一个特征是变化无常。在这个年代里,恐怖电影的发展也相当多样,从充满东方神秘色彩,节奏缓慢的日本鬼片《怪谈》、《鬼婆》(都是1966),到融合了性和残忍的意大利哥特式恐怖片《黑色星期天》(1960,导演马里奥·贝瓦)。恐怖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类型多样化的同时,恐怖电影也在画面营造方面越走越远,以至于电影审查官手中的剪刀都跟不上血液飞溅的速度。这一切的创始人是被称为“血之教父”的美国导演高登·刘易斯,是他一手开创了恐怖电影的新类型:血淋淋的恐怖,把恐怖这个字眼涂成了腥红色。在其代表作《血宴》(1963)中,他将一个前《花花公子》封面女郎开膛破肚。片中血淋淋的内脏遭到了影评人的“千夫指”,甚至有人尖刻的评价道:“刘易斯的影片就是一个深夜屠宰场。”然而,观众们却丝毫不理会专家们的指责。和过往那些“贫血”的片子相比,刘易斯的影片确实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刺激方式,令60年代的观众们大呼过瘾。不过,将血淋淋的恐怖推上巅峰的却又另有其人。如果说《精神病患者》用一个人的癫狂揭开了60年代恐怖电影的序幕,那么《活死人之夜》(198)则是用全民皆狂为60年代画上了句号。片中丧尸们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低吼透露出一种近乎绝望的恐怖气息。导演乔治·罗梅罗用11万4千美元的低成本换回了高达3千万美元的全球票房,堪称影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恐怖片。本片也开创了丧尸片这一全新的恐怖题材,并引来了数不清的后续作品,其中包括其本人执导的《活死人黎明》、《活死人之日》和《活死人之地》,以及近年来大红大紫的《生化危机》系列等。曾有影评家把本片喻为“一场没有终点,毫无节制的丧尸嘉年华”。本片采用黑白胶片拍摄,画面颗粒感明显,颇有新闻片的真实感,弥漫着悲观主义情绪。片中,丧尸们吞食着内脏(据说,由当地的屠宰场捐赠),随后被“活活”烧死;变身丧尸的女孩用铲子刺向母亲(明显是在向《精神病患者》致意);黑人主角最后因被误会成丧尸而被种族主义者爆头。这些情节虽披着丧尸片的外衣,事实上却叙说着整个60年代的故事,包括血淋淋的越战和其中葬身火海的士兵、年轻人对父辈的反抗、以及争取种族平等的民权运动。导演将整个60年代熔入96分钟的恐怖故事里,为这动荡的十年呈上了一份完美的总结报告。
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恐怖片、是“一场没有终点,毫无节制的丧尸嘉年华”。精神病患者Psycho
1960马里恩盗取公款逃亡,投宿于一间汽车旅馆,却在浴室中惨遭杀害,她的妹妹及男友加入警方进行深入调查。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之作,希区柯克首次探索精神分裂杀人狂的世界;尤其是48秒的浴室谋杀段落,尽管是黑白影像,但仍凭借78个快速切换的镜头,以及灯光、音响的综合运用,拍摄出令人心惊肉跳的震撼性画面;主人公诺曼·贝茨因此成为精神分裂症的代名词。环球法国二区发行了双碟版,正片花絮收录了94分钟的制作纪录片,花絮碟收录了15分钟“向希区柯克致敬”的短片,以及33分钟“电影大师”短片。黑色星期日black sunday
1960一个女巫和她的情人被女巫的兄弟所杀,两百年之后,两人竟然离奇般地复活,并开始向她兄弟的后代展开复仇计划。影片故事取材于果戈里的小说,被誉为具有浓烈哥特式风格的恐怖片;凭借哥特式风格化的阴森场景,血腥的场面,影星巴巴拉·斯蒂尔的个性化出演,至今被Cult片影迷推崇备至。一区image公司发行的此片收录了一条全程评论音轨,但意大利二区发行的双碟版,花絮则更为丰富,正片花絮收录了预告片和图片库等,花絮碟收录一个小时的幕后制作纪录片,以及演职人员访谈等,还随碟附赠一本8页的小册子。红死病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
1964十二世纪帕斯伯亲王笃信邪魔撒旦,为满足其欲望,逮捕了两位农民领袖吉诺和弗兰西斯卡,并让其自毁良知崇尚邪恶;弗兰西斯卡在亲王诱惑下投身邪恶,而吉诺却被流放到红死病蔓延的乡间,最终亲王及所有贵族尽皆传染红死病身亡。罗杰·科曼(《头号嫌疑犯》导演》以塑造出的疯狂角色,华丽的服装,饱满鲜明的色彩,再搭配上诡异的音乐,打造出一部令人惊颤不已的恐怖片。美国一区MGM公司发行了该片,花絮收录了19分钟导演罗杰·科曼的访谈,以及原版预告片。驱魔降邪Witchfinder General
1968英国的保皇党与议会之间的内斗,让国民的生活混乱不堪,一个叫做马修·霍普金斯的人利用巫术让当地的村民崇信于他,而他只想借助影响力取得保皇党的信任,为此他还杀死了当地的牧师,这让与牧师侄女已经订婚的理查德·马歇尔愤怒不已,他决定展开复仇。英国本土少见的佳作,以恐怖题材揭露人性的电影比较少见,《驱魔降邪》便是迈克尔·里维斯执导的一部精品。美国MGM公司发行的一区版,收录了一条全程评论音轨;英国二区版虽然没有评论音轨,但是却收录了近半个小时的幕后制作花絮,精美的图片库(附有语音解说),以及一首MV。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68七个男女偶然住进一间偏远且废弃的农庄,之后便发觉被困在里面,无数的僵尸正朝他们所住的农舍发起攻击。恐怖电影大师乔治·A·罗梅罗,利用低成本执导的经典恐怖片,被称为现代恐怖片的开山鼻祖,而僵尸的一些定律也从此片开始成形;影片里夸张的表演甚至比血腥的场面来得更加令人恐怖。1990年还翻拍过此片。锚湾公司发行了此片的全区30周年纪念版,收录一条来自导演等创作班底的全程评论音轨,幕后制作花絮,预告片及图片库等,随碟还附赠32页精美小手册;不过Elite公司发行的全区版,虽然没有幕后制作的花絮,但多收录了一条主演Judith O'Dea等人的全程评论音轨。
70年代 精神失常后的梦魇纪录片导演亚当·西蒙曾专门为70年代的恐怖电影制作了一部纪录长片《美国夜惊魂》,采访了多位70年代的恐怖片大师,其中韦斯·克雷文(《隔山有眼》导演)的回答颇有意味:“这都是因果报应,迟早要还的。” 70年代的恐怖电影既是十年癫狂后的井喷,也是对越战失利、石油危机、学生运动、妇女解放等现实问题的回应。这十年间出品的大师级恐怖电影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产能过剩的地步,新锐导演也是能人辈出,包括罗梅罗(《活死人黎明》)、克雷文(《隔山有眼》)、托比·霍珀(《德州电锯杀人狂》)、大卫·哥伦堡(《变蝇人》)、布莱恩·德·帕尔玛(《魔女嘉莉》)、约翰·卡彭特(《月光光心慌慌》)等。他们的影片延续着60年代恐怖电影的主题“暴力、虐待、残忍、疯狂”。只是比之60年代的压抑隐晦,70年代的恐怖片显得更加张狂,片中惊声尖叫几乎到了没完没了的地步。如同《雌雄大盗》(1967)、《逍遥骑士》(1969)为“新好莱坞电影”打开了大门,70年代恐怖电影的种子也可追溯到的60年代末。这一切的发端便是上文提到的《活死人之夜》,这部集颠覆思想、虚无主义、悲观情绪、政治讽喻于一身的杰作。该片不仅革了恐怖片传统手法的命,而且如丧尸般地把美国梦啃了个稀巴烂。“夜色弥漫、肝脑涂地。”在这一恐怖新标准的指导下,一部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恐怖片粉墨登场,包括《魔屋》(1972)、《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等,这些影片融合了来自社会和内心的双重恐惧,受到了影迷们的顶礼膜拜。而同时期的“抢钱电影”(exploitation film)则为这一潮流推波助澜。所谓“抢钱电影”是一些小成本之作,它们以吸引眼球为根本目的,在片中极尽血腥、暴力、色情之能事,既无艺术生命力,也无质量可言,纯属“赚一票就跑”的作品。虽然“抢钱电影”的寿命都很短,但它们却能使一种潮流蔓延到时代的角角落落。除了“血浆飞溅”这一流派外,别的新锐导演也开创了自己的风格。比如来自加拿大的导演哥伦堡就为自己的作品贴上了“身体恐惧”的标签,在《毛骨悚然》(1975)里,他用黏液让观众领略到了恐怖片的另一重感官刺激——恶心。同时在片中,他还对“前艾滋”时代的性放纵表达了一种摇摆不定的焦虑。而这种担心到了卡彭特手里就变得更为明显了,《月光光心慌慌》里的变态杀人狂所执的凶器就像是个异常巨大的**。尽管卡彭特本人并不承认这层性暗示的存在,但《月光光心慌慌》确实将“性”推上了恐怖片的前台,女性角色也首度由无力的受害者变为了故事的主角。受其影响的系列剧《黑色星期五》将这种恐怖片的性政治进行到底:性是通向死亡之路。除了新锐导演外,就连公认的知名导演也在70年代也举起了“恐怖主义”大旗,并首度在艺术性上获得了评论界的认可。继1968年罗曼·波兰斯基执导了高水准的《魔鬼圣婴》后,由大公司出资,明星助阵,名导掌舵的恐怖片陆续出炉。威廉·弗莱德金的《驱魔人》(1973)创纪录地获得了10项奥斯卡提名;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1975)打破了票房纪录;理查德·唐纳的《天魔》(1976)把观众们吓得魂飞魄散;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1979)将鬼屋、怪兽、肢解、太空融为一炉;库布里克于1978年开拍的《闪灵》则将疯狂发挥到了极致,不过由于库布里克的“完美主义”作祟,本片直到1980年才得以上映。以上恐怖浪潮不仅席卷了美国。在意大利,挑战人类肠胃极限的“食人魔”类影片成为恐怖家族新的一员。其始作俑者是恐怖大师Umberto lenzi的《河流深处的野蛮人》(1972),其后将此类影片推上顶峰的是卢西奥·弗尔兹的《行尸走肉》(1979)和Ruggero Deodato的《人食人实录》(1979)。此时的英国,虽然经历了汉默公司的倒闭,但却在1973年用《血光鬼影夺命刀》(Don't Look Now)和《异教徒》的双片连映向世界宣告它依然是“恐怖”的根据地之一。
恐怖片的这段繁荣期将一直蔓延到之后的80年代。随着特效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之后的日子里恐怖画面越发逼真骇人。然而,就其质量而言,之后的恐怖片中能与70年代这些杰作相匹敌的可谓凤毛麟角。正如约翰·兰迪斯(《美国狼人在伦敦》导演)所说:“回顾这十年的片子,我们将发现70年代是个被‘天才狂人’统治的时代!”“夜色弥漫、肝脑涂地。”在这一恐怖新标准的指导下,一部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恐怖片粉墨登场驱魔人The Exorcist 美国 1973讲述了一个12岁的小女孩被恶魔附身的恐怖故事。本片曾被影迷评为影史上最为恐怖的电影,在最初放映时曾造成观众吓晕等事件。该片获得1974年奥斯卡最佳音效和最佳编剧两项大奖,1977年和1990年还曾推出两部续集,2000年还重新发行了新剪版《驱魔人: 你从没见过的版本》,做了15处变动,增加了十多分钟的镜头。若要看剧场版,华纳公司发行的25周年纪念特别版较好;若要看新剪版,则2000年版新录制的导演评论音轨为佳;若想全面收藏,华纳2006年发行的《驱魔人:完整传记》版最好,共收录了六部片子。德州电锯杀人狂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美国 1974五个年轻人在一个荒芜小镇遭到皮脸电锯杀人狂追杀的故事。影片首映时,可怕的画面让很多人中途退场。据导演托比·霍珀称,影片的拍摄灵感来源于一家拥挤不堪的五金器材商店,站在店内的他突发奇想,想用电锯冲出人群。本片在《娱乐周刊》评选的最恐怖的电影排行榜上位居第二,仅次于1973年的《驱魔人》。Dark Sky Films公司发行的双碟终极版,因为它有最好的音画制作和花絮配置。如果你是个真正的“锯粉”,那么澳洲四区豪华版、北欧二区特别版和法国二区收藏版也各有特色,可选择收藏。魔女嘉丽Carrie 美国 1976讲述拥有超能力的少女嘉丽在受到同学侮辱后大肆报复的故事。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极力仿效希区柯克的惊险紧张手法,虽然只得皮毛,已足以令人出一身冷汗。这部血腥的小成本电影还获得了1977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奖的提名。此外,这还是史蒂芬·金的小说第一次被改编成电影。该片没出什么好版本,米高梅一区特别版有可变宽屏视频和原声音轨,当为目前首选。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 美国/意大利 1978黑暗魔王乔治·罗梅罗最出色的影片,现代恐怖片的里程碑“活死人三部曲”的中坚之作。该片在恐怖中混合了讽刺和社会学意味,耗资150万最后赚回超过4000万美金的票房,并被《娱乐周刊》评为顶级邪典,乔治·罗梅罗由此正式开创了僵尸派恐怖片!若论音画质量,Starz公司发行的蓝光版当然是居榜首,且还有普通版没有的琐事字幕;在普通版中,锚湾公司发行的一区四碟终极版和Alan Young Pictures发行的意大利二区五碟收藏版都收录了本片的三个官方版本——美国剧场版、导演剪辑加长版和达里奥·阿金图(制片人)剪辑版,都是较佳版本。意大利二区收藏版还加送一张原声CD,只不过遗憾的是没有字幕。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 美国 1978专门在万圣节大开杀戒的杀人魔王麦克尔·麦尔斯的第一次露面。该片在《娱乐周刊》的最恐怖电影排行榜上位居第五,还是影星杰米·李·琼斯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她也因此片而成为“惊叫女王”。2006年,该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该片的续集众多,是好莱坞最卖座的恐怖片系列之一。若论音画质量,Starz公司发行的蓝光版当然无人出其右,且还有普通版没有的琐事字幕;在普通版中,锚湾公司发行的一区和英国二区25周年双碟纪念版相对出色。Marketing Films公司发行的德国二区四碟“完美收藏”版虽然缺了评论音轨,但它收录了TV版和原声CD,也很有特色。
80年代 天啊!血肉横飞!! 80年代是享乐的一代,各种流行文化渗透进了“雅皮”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技术的出炉给电影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MTV的兴起、到电视游戏的流行,人们的娱乐方式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商业化的迹象越发严重,就连恐怖电影也成了被过度开发的商品。借着这股商业化浪潮,原本被大家视为短命之作的“抢钱电影”来了次“咸鱼翻身”。《黑色星期五》中头戴冰球面具,手持大砍刀的“杀人狂杰森”成为整个80年代最热卖的恐怖形象,续集高达10部之多。这部由派拉蒙公司推出的“抢钱电影”原来只是《月光光心慌慌》的跟风之作,孰料却一发不可收拾,赚得盆满钵满,让竞争对手们看红了眼。于是原本大家羞于提起的“抢钱电影”,被各大电影公司提上了议事日程,在80年代初期刮起了一场“血浆横流、肢体飞溅”的腥风血雨,包括《母亲节》(1980)、《灯红酒绿杀人夜》(Prom Night,1980)、《新年之魔》(1980)、《血腥生日》(1981)等,全部是以青少年为主角,以性为噱头的青春恐怖片,不过,这一大堆电影中的大多数还是没有摆脱拾人牙慧的命运,只有《月光光心慌慌》和《黑色星期五》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直到1984年,韦斯·克雷文的《猛鬼街》才取得了等量齐观的成绩。这位恐怖大师曾总结道:“这些影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片中增加了自我解救这样一个元素,它们和80年代的时代背景相切合。在这些影片里,主人公都拒绝被误导、蛊惑,而是坚持要探究真相,即便这真相背后隐藏着恐怖。”随着制作工艺的逐步成熟,义肢、假体、特效化妆变得更加活灵活现。恐怖电影突破了技术瓶颈,使这场腥风血雨越发猛烈。在特效大师的手下,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恐怖画面,没有他们做不出的骇人场景。Tom Savini的《丧尸出笼》(1985)、John Carl Buechler 的《活跳尸》(1985)、瑞克·贝克的《美国狼人在伦敦》(1981)以及Bob Keen的《养鬼吃人》都向我们展现了乳胶里所隐藏着的恐怖力量。不过,片中对“解剖学”的狂热,露骨的血腥暴力以及对女性身体的亵玩也招致了评论界的口诛笔伐。然而,面对潮流所向,即使是布莱恩·德·帕尔玛这样的大师,也不能免俗,他向希区柯克致敬的影片《剃刀边缘》(1980)和《粉色杀人夜》(1984)就把他钉上了妇女协会的黑名单。尽管如此,真正的恐怖片影迷是不会理睬那些道德说教的。和过往的历史一样,电影越恐怖,评论界越恼怒,影迷就越狂热。而录像机的适时出现,则不啻火上浇油,使得这份狂热更为高涨。各大影片公司立刻用不计其数的“抢钱电影”填满了录像机所带来的市场空白。由于当时录像机领域的影音制品尚不在电影评级委员会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这些“抢钱电影”在血腥和色情方面更加明目张胆。英国《每日邮报》甚至为此大声疾呼:“禁掉录像带里的大毒草!”然而,让专家们始料不及的是,苏格兰场顺应民意所推出的“录像带禁片目录”竟成了狂热影迷的观影指南。而1984年为了抵御“大毒草”而匆忙起草的《录像带法案》则又纠枉过正。该法案的分级制度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对所有作品都一视同仁,于是粗制滥造之作得以和大师作品一同享受被禁的荣幸。山姆·雷米的《鬼玩人》便是这些被错禁的大师作品之一。这位外表正常且颇具绅士风度的恐怖大师在不知不觉中一语点出了这些影片的天机:“我想拍出一种从噩梦中醒来的感觉,不知身处何地,不知将逢何事,在一种万般皆可能的氛围中探索。”1987年让人心力俱疲的《亨利:一个连环杀手的画像》中,凶手用摄像机拍摄下了凶杀的全过程,这一变态创意既增加了恐怖效果,也招致了全社会的不容。它在英国的禁映令直到2003年才被完全解除!80年代电影技术的进步是全方面的,它除了给恐怖电影提供了更多的残体以外,也使一些大导演拍出了更完美的影片。其中,库布里克首次在《闪灵》(1980上映)中使用了摄像机稳定器,减少了摄像机在水平移动过程中的摇晃,从而拍出了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长镜头。另外,立体电影的发明也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影体验。《大白鲨3D》(1983)、《鬼屋3D》(Amityville
3-D, 1983)等都是立体技术首度走上银幕的代表作。电影的视觉特效技术也如80年代的发型般爆炸发展,使得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得以在银幕上再现。包括《鬼驱人》(1982)、《小魔怪》(1984)和《捉鬼敢死队》(1984),后两部作品里的喜剧风格越发明显。不过,在幻想的恐怖之外,艾滋病的蔓延也为恐怖片提供了较为严肃的题材。拉里·科恩在《吸血鬼复仇记》(A Return to Sale***ot,1987)中首次将艾滋病毒和吸血鬼病毒做了类比;大卫·哥伦堡在《变蝇人》里说了一段著名的隐喻:“每个人都将变成丑陋的怪物,这是命中注定的。因为衰老、疾病、死亡,就是一种变异。”在《录像带谋杀案》中,主角握着代表时代脉搏的录像带,一字一句的说:“我们都在经历一场缓慢、恐怖却又不可避免的变异。”顺应民意所推出的“录像带禁片目录”竟成了狂热影迷的观影指南。(第二页上面的红底白字)十三号星期五Friday the 13th
1980水晶湖露营区曾发生过不少命案,时过境迁,场主打算重新开放营区,谁知道腥风血雨又起。本片为著名的恐怖系列电影《十三号星期五》的开盘之作,尽管该片当年被金酸莓奖提名为最烂电影奖,还被《十四号星期六》疯狂恶搞,但面具杀手“杰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杀到21世纪仍不见停歇,从而铸就了电影史上最长寿的恐怖电影系列。华纳欧洲二区版和澳洲四区版收录的都是未分级版,且制作了评论音轨,当为本片目前最佳版本。派拉蒙一区还发行过五碟套装(收录了8集)。尸变The Evil Dead
1981 五个年轻人因为无意中播放了“死亡之书”上的咒语而让死人复活的故事。该片又名《鬼玩人》,是恐怖电影大师山姆·雷米的长片处女作,也是恐怖片史上的经典之作,虽然影片为预算仅35万美元的低成本之作,但它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场景制作都堪称一流,甚至得到了史蒂芬·金的高度赞赏和推崇。该片获得1983年美国“科幻/恐怖电影奖”的最佳低成本电影奖。锚湾美国一区发行的“死亡之书”限量版、英国二区2002年重发特别版,为目前该片的最佳单片版本。锚湾英国二区还发行了“尸变三部曲”四碟套装。活跳尸Re-Animator
1985瑞士医学院在进行一种可怕的研究:为尸体注射一种血清可让尸体复活。不料,苏醒的尸体却对人类展开了凶狠的攻击。该片改编自H.P. Lovecraft的小说,光特效就用了25加仑的假血,曾获得多项恐怖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大奖,是一部结合了恐怖与幽默的杰出影片,非常经典。锚湾一区双碟限量版制作了dts音轨,还有一个独家的70分钟的记录片,当为目前最佳版本。杀手的肖像Henry:Portrait Of A Serial Killer
1986亨利把杀人当成一种艺术,在相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杀死不同的人是他的最大爱好。该片被誉为当年十大佳片之一,是美国1980年代黑色电影的代表作,并入选美国影史上最恐怖的25部恐怖片之列。该片虽在1986年就已完成,但由于过激成份太多,直到1990年才得以上映,所以它获得各大奖项也大都在年。该片粗犷的纪录片风格和剪辑手法都相当精彩,连马丁·斯科西斯对它都赞誉有加。目前发行的各版均为不可变宽屏版,MPI公司发行的美国一区20周年特别纪念版和Optimum公司发行的英国二区未删剪版的花絮优越,当为较佳版本。Opening Films发行的法国二区双碟版虽然也有好玩花絮,但法文字幕不可消较为遗憾。养鬼吃人Hellraiser
1987有一个可怕的魔方,只要你能正确的拼对它,地狱之门就会向你打开,让你进去享受各种极刑……该片又名《猛鬼追魂》,是导演克莱夫·巴克根据他自己的小说《The Hellbound Heart》改编的电影处女作,该片以100万美元的预算挣得2000万美元的票房,还获得美国科幻/恐怖电影节的最佳恐怖片奖提名,此后也是续集不断。锚湾英国二区发行的四碟收藏版虽为不可变宽屏视频,但它收录了该片和两部续集,且均制作了dts音轨和最好的花絮,仍为该片目前最佳版本。
90年代在惊声尖叫中把恐怖电影开膛破肚恐怖是一种自噬。80年代的食人剧通过一系列的续集和一个个不死形象成了恐怖片的一种新类型,但到了80年代末期,这一恐怖题材已在自噬中走向消亡。被录像带养刁了胃口的观众,对《黑色星期五》、《月光光心慌慌》里的那套伎俩已经烂熟于心。因此,90年代的恐怖电影不得不另辟蹊径,以应对越来越聪明的观众。为此,恐怖电影呈现出了多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力图用电影重现经典文学原作的光芒。科波拉用颇具油画感的《惊情四百年》(1992),重现了原作的古典美。肯尼斯·布莱纳在《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里挖掘出了原著中的浪漫情怀。这些影片并不糟糕,有的还称得上是精品,但如果用恐怖片的眼光来审视,则不能让人满意。如同《夜访吸血鬼》(1994),《致命化身》(1996)一样,这些影片中的恐怖寥寥无几,倒是对原著的尊崇和包装过后的情色占据了更显眼的位置。另一支恐怖片也走了改编的路,但其发展相对要好一些,这便是由乔纳森·戴米引领的改编风潮。戴米根据托马斯·哈里斯同名小说改编的《沉默的羔羊》(1991)在观众的脑子里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霍普金斯塑造的“汉尼拔式杀人狂”的风头完全盖过了80年代的连环杀手亨利;接下来的《本能》(1992)和《加州杀手》(1993)未在连环杀手上增加多少新创意。但是大卫·芬奇形而上的《七宗罪》(1995)则展现了一幅全然不同的面貌。影片错综复杂地将中世纪的宗教情结,犯罪心理、绝望情绪结合在一起,确立了黑色电影的一个新高度,片中凶杀场景之恐怖也丝毫不逊色于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除此之外的恐怖片都属于“意念”的天下。《杀人蜂》(1992)发源于神秘的民间传说;《危情十日》(Misery)和《颤栗黑洞》(1995)展现了文字的玄奥力量;韦斯·克雷文在《猛鬼街7:新的噩梦》(1994)里帮助弗莱迪完成一次漂亮的转身后,又为大家带来了一声后现代的《惊声尖叫》(1996),影片虽然还是典型的“杀人狂片”,但克雷文高超的叙事能力使得此类影片又一次受到欢迎。当然,“意念”不仅仅影响着美国电影。全世界的恐怖大师们都在自如地运用着“意念”这一恐怖新主题。在欧洲,《人咬狗》(1992)和《恐怖游戏》(1997)对电影里的施虐倾向进行了全方位的审问;吉尔莫·德尔·托罗在《魔鬼银爪》(1993)中刷新了吸血鬼主题;亚历桑德罗·阿曼巴的《死亡论文》(Tesis,1996)探讨了意念杀人。日本方面,中田秀夫带来了由录像带滋生出的《午夜凶铃》(1998),三池崇史给出了吓跑观众的《切肤之爱》(1999)。这两部作品都刺激出了大量的翻拍片,并将虐杀这一边缘品位推到聚光灯下。新技术的发展为影片带来了颇为不同的效果。一方面是大卫·哥伦堡由电脑游戏引发出的影片《感官游戏》(1999)。另一方面简·德·邦特用浓重的特效把罗伯特·怀斯的经典恐怖片《鬼入侵》彻底包装了一回,结果却尽失原作精髓。相反,斯蒂芬·索莫斯的《木乃伊》(1999)则用眩目的特效复兴了环球公司的怪兽片。与90年代初期发展相反,90年代后期的恐怖电影逐渐回归根本。在《灵异第六感》(1999)中,比起特效和现代化的戏谑,影片更注重营造惊悚的氛围。《女巫布莱尔》(1999)这部非正规军拍摄的独立电影则将这种向本源的回归发挥得更加彻底。伪纪录片、意念、原始环境、视线外的恐惧等元素在这部影片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女巫布莱尔》模糊不明的主题也引起了巨大反响。影片是不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讽刺,暗喻自以为是的美国佬闯入未知的地域耀武扬威?抑或是一种千禧年恐怖症的反应?对经历过80年代“血的洗礼”的观众们来说,90年代初期蜻蜓点水的恐怖作品,毫无威力;之后的人造碎尸估计也只能博得一笑。只有《女巫布莱尔》号对了恐怖电影的脉,其开放式的结局和从未出场的女巫为影迷们留下了恐怖应该留下的东西:未知的恐怖——永远不知道威胁着我们的是什么东西!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美国 1991智慧型凶残连环杀手类型作品的代表作品,霍普金斯塑造的汉尼拔博士至今无人可以替代。影片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演、最佳改编剧本这些重要奖项一扫而空,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英国二区和北欧二区的双碟版都带有dts音轨;美国一区米高梅双碟收藏版无dts但拥有原始的片头字幕;美国一区标准版(单碟)则拥有全球独家的演职员评论音轨。惊声尖叫Scream 美国 1996韦斯·克莱文执导的校园青春题材的惊悚恐怖片代表作,描述一连环杀手混迹青少年群中频频作案的故事。影片在美国本土票房过亿而红透一时,先后两部续集同样表现不俗,更衍生了戏仿类经典《惊声尖笑》系列的诞生。最佳的版本莫过于韩国三区Spectrum的四碟套装,将全系列三集一网打尽,而且第一集正片是未分级的剪辑版。单碟购买的话,可以考虑德国二区Kinowelt的版本。午夜凶铃Ringu 日本 1998日系恐怖片的代名词,录像带、枯井、电视机中爬出的女鬼这“三大件”成为了一个时代人的集体恐怖记忆。就连后来被好莱坞拿去翻拍,同样“吓”倒了一大批老美。本片获得1999年日本电影学院赏最流行电影。日二角川书店高码版和韩三Bitwin超码版在音画质量方面出众,都配备了dts6.1音轨;而日二波丽佳音和法二Studio Canal版则胜在花絮方面。灵异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美国 1999奈特·萨马兰名作,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片中不知道自己是鬼的设定和《小岛惊魂》一时瑜亮,并列为悬念恐怖片的两大宗师。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女配角六项提名。美国一区博伟发行的Vista系列双碟版在音画、花絮方面都相当不错。另外,荷二、英二、澳四的双碟版配置与其基本相同。女巫布莱尔The Blair Witch Project 美国 1999一部相当另类的黑马作品,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件似真实假的恐怖事件。影片内容与现实网站的互动以及真假难辨的画面,让本片成为当时的潮流与话题。影片在戛纳电影节获得外国电影类的杰出青年奖,其它各大电影节上也频频获奖。英二百代版和德二Kinowelt版拥有最全面的花絮,是最好的两个选择。
恐怖大师的恐怖回忆一:伊莱·罗斯(Eli Roth)代表作:《人皮客栈》从我刚记事起我就爱上恐怖电影了。就连我三岁看《绿野仙踪》时,最爱看的部分也是飞猴,因为飞猴挺吓人的。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那时还没有有线电视,也没有录像带。仅有的吓人的电影不是希区柯克的,就是70年代的“事件影片”,譬如《人体异形》(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一旦你错过了在电影院观看的机会,就再也没有了。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些电影的广告,譬如《魔屋》和《活死人黎明》,很好奇为什么它们会被禁。于是我迷上了这些电影。录像带刚问世的时候,我就一头栽了进去,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寻片马拉松大赛,这场比赛至今未完。我第一次真正的恐怖电影经历是在佛罗里达一家旅馆里看闭路电视的时候,很奇怪,对吗?那时我六岁,想看《杀人蜂》(Killer Bees)。然后,我爸爸说:“要是你真想看些吓人的东西的话,另一个频道有部电影叫《驱魔人》(The Exorcist)。”妈妈马上反对,但我和爸爸不断地恳求,最后妈妈放弃了。我们全家一起看《驱魔人》。两个小时之后,我所受的惊吓此生难忘。10岁那年,我强迫自己再看一遍《驱魔人》,然后就吐了。看恐怖电影然后呕吐,在我看了《异形》之后,这成为了我的习惯。我吓呆了,但是眼睛却离不开屏幕。异形破胸而出的那一幕镇住了我,看完以后我冲到大堂里面吐得一塌糊涂。我吐得最严重的一次是在看彼得·海姆斯(Peter Hyam)的《九霄云外》(Outland)时。片子里面爆头,然后我冲下过道,像喷出来似的吐在一排人身上。几年以后我开始看一些我能看的最暴力的片子。《碎片》(Pieces),《死亡面目》(Faces Of Death),《亚马逊食人族》(Make Them Die Slowly)等等。我真的很喜欢那些血块。我想要复制那些效果,所以我把我能找到的所有特效书都读了一遍。我的犹太教成人礼时,我想要的礼物都是液体乳胶,人造血浆,链锯之类的。我的生日蛋糕是一块沾满血的导演工具。大家一起看我最喜欢的“杀人狂”恐怖片《母亲节》(Mother's Day)。一看到肢解场面就大声欢呼。直到今天我还这样庆祝生日。我有许许多多和恐怖电影有关的有趣回忆。感觉自己像在传承一项传统。我一直梦想能拍禁片。这些才是最有意义的电影。二:克瑞格·麦克林恩(Greg Mclean)代表作:《狼溪》我最早看的恐怖片是汉默电影公司的。一部狼人电影和一部克里斯托弗·李主演的吸血鬼电影。还有《科学怪人》,那部可能是最早的《科学怪人》。那时我很小,大概十一二岁,我总是在妈妈烫衣服的时候看恐怖片,然后和她一起熬夜。这些片子没吓住我。但随后我看了《德州电锯杀人狂》,那时我大概十三四岁,绕道去朋友家里看片——对我来说这完全是一个新的级别。每个星期都看一部新电影:《鬼玩人》、《驱魔人》、《闪灵》。不过只有《德州电锯杀人狂》把我吓得半死,整整两个星期没睡觉!70年代的恐怖电影皆出自大师之手。像威廉·弗莱德金(William Friedkin)既能拍惊悚片、恐怖片,也能拍剧情片……斯皮尔伯格拍了《大白鲨》。库布里克带给我们《闪灵》,堪称史上最吓人的恐怖片之一。这些导演们被一种黑暗的力量所吸引。人们有时候奇怪为什么这样的导演会去拍恐怖片。不过,电影,很大程度上关乎人内心的感受。让观众们吓一跳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最爱的恐怖片是灵异系列的,就是鬼片。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参加过一个“寻鬼俱乐部”,我们到处闲逛,希望能有“不寻常的经历”!所以像最早的《鬼入侵》、我最近看的日本版的《鬼水怪谈》还有《灵异第六感》……这样的电影真叫我喜欢。我拍《狼溪》的时候,特地回顾了彼得·威尔(Peter Weir)的《悬崖下的野餐》(Picnic At Hanging Rock),讲的是一群女学生失踪的故事,这部片子真是气氛十足。威尔不断地用一些小手法来暗示自然环境本身和故事有关。在《狼溪》中我也想这样做,我想说除了人物以外,电影制作过程中还有更重要的因素。
我的新片《野兽》(Rouge)有些不同。这是我的“大白鲨”,一个有关食人鳄鱼的故事,有点儿悬疑,人物角色很棒,非常“希区柯克”的电影。有些人对恐怖片很不以为然,我不喜欢这种态度。《野兽》不像《大鳄鱼》(Alligator)那样假。我调查了很多鳄鱼攻击人的实例。我想做得真实而又血腥。对我来说,恐怖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三:詹姆斯·温(James Wan)《电锯惊魂》什么电影我都爱看。我总是说我的最爱是恐怖片和爱情轻喜剧!不过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我特别喜欢恐怖片。我看过所有的重口味的片子,不过我真正喜欢的是英国的恐怖片:所有的克里斯托弗·李和彼得·库欣主演的汉默公司的作品,还有老伊令电影公司的《死亡之夜》(Dead Of Night)。哦,这部电影太棒了!在《电锯惊魂》之后,我拍了一部电影《死寂》向所有的那些老电影致敬。这部片子还没有在英国上映,你们一定要去看看,真的很带劲!虽然我在澳大利亚长大,但是我喜欢看不同国家的电影,学习不同的电影制作方法和技巧。我看了很多马里奥·贝瓦(Mario Bava)和达里欧·阿吉恩图(Dario Argento)的电影,他们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电锯惊魂》。阿吉恩图会花很多时间布置大场面,让整个场景看上去很难忘,很醒目。之所以观众们记住了我的《电锯惊魂》,正是因为我将这一点学为己用……当然他们记住的还有别的。雷·沃纳尔(Leigh Whannell)和我一起写剧本,我们费尽心思,努力让观众们随着故事的展开而融入到每一个人物中去。观众们说他们很喜欢结局,不过那个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俩花了很大功夫去想去计划才把它搞定。《鬼驱人》(Poltergeist)是另一部对《电锯惊魂》影响很大的片子。这部片子带给我的恐惧伴随着我的成长。从小,我妈妈就不担心我看恐怖片,所以我七八岁的时候就看了这部片子。他几乎把我的脑子搅乱了,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害怕小丑的脸……在《电锯惊魂》中就有!我最喜爱的坏人形象是鬼王弗莱迪。他在第一部电影中很吓人。在后来的电影里,他的戏份比重越来越大。如果一部恐怖片出了续集就往往是这样。观众们总是想看更多坏人的戏,结果他们看得太多了。当然,《电锯惊魂》系列中Jigsaw也是一样!我没想到他会如此受欢迎,影迷们很喜欢这个角色。四:尼尔·马歇尔(Neil Marshall)代表作:《闪灵战士》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半夜,我的爸爸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对我说:“醒一醒,你得来看看这个……”于是我睡眼惺忪地跟着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电视上詹姆斯·威尔(James Whale)的《科学怪人》正好开始。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彻底迷上了恐怖,那种哥特式的黑暗。早先几年,当家用录像带出现的时候,和大家一样,我记得我看过的最早的恐怖电影是《食腐尸》(Zombie Flesh-Eaters),《被唾弃的坟墓》(I Spit On Your Grave),《美国狼人在伦敦》和《破胆三次》(The Howling)。不久之后,我又着迷于约翰·卡朋特的电影。《月光光心慌慌》, 《鬼雾》和《怪形》(The Thing)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最爱。那时我已经很清楚我的命运所在。我的第一部长片《闪灵战士》(Dog Soldiers)很自然地选取狼人作为题材。恐怖自小就渗入我的血液,恐怖录像片对我影响很大,就是这些录像片让我想拍自己的恐怖电影!恐怖片一直伴随着我们。我喜欢其中千变万化的情绪,喜欢它的时代感。优秀的恐怖片是时代的镜子,却从不过时。它不被时间所左右。制造恐怖气氛,让人们感到害怕永远是人们乐此不疲的事,而且,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现在我最大的灵感来源是我的未婚妻Axelle。关于恐怖电影,她了解的远比我多。谈起电影中的恐怖元素,她总是兴致勃勃。她的热情很具有感染力,每一次她给我展示她数量可观的DVD收藏时,哪怕她只是显露出一丝不经意的喜悦,我也颇不及待地想回到那个血淋淋的竞技场去。最近我正全身心投入到新片《世界末日》(Doomsday)的剪辑中,这是一部带有后启示风格的动作电影。不过哪一天如果我重回恐怖题材,我肯定愿意和Axelle合作。我猜她一定会拿着锯子跟着我,即使她不,我也会!Tips恐怖分子集中营他们,游荡于众多知名的恐怖经典;他们,是恐怖分子中的恐怖分子……科学怪人之怪物西方世界闻名的怪物,起源于玛丽·雪梨的小说《我的可怕后裔》,1910年《Frankenstein》中首现于银幕。至今为止,在各类影视作品中出现过41次。罗伯特·德·尼罗在1994版中扮演过它。弗雷迪擅长梦中杀人的怪人,首现于1984年由韦斯·克莱文执导的《猛鬼街》,至今为止在在各类影视作品中出现过9次,全部由罗伯特·英格伦。坚锯从2004年《电锯惊魂》开始,以高智商罪犯闻名恐怖界,至今为止出现过4次,但直到2005年第二集中才开始露面。德考拉Anglo-Irish在1890年的著作《Bram Stoker》中首次提到了著名吸血鬼德考拉伯爵,1931年华纳的《吸血鬼》中首次现身银幕。至今为止一共出现了164次。皮脸原型是威斯康辛州的“平原镇屠夫”艾德·盖恩,首次出现在1974年由托比·霍珀执导的《德州电锯杀人狂》中。至今为止出现过5次,每次的扮演者各不相同。迈克尔万圣节杀手迈尔斯首次出现于1978年由约翰·卡朋特执导的《月光光心慌慌》中,至今为止出现过11次。木乃伊1932年环球公司的《木乃伊》中首次现身,其后无数影片描述或者涉及这个怪物,但最出名的还是斯蒂芬·索莫斯的《神鬼传奇》。杰森和弗雷迪齐名的暴虐杀手,1980年《13号星期五》中首次出现,至今为止出现过16次。鬼面据说,鬼面的面具创意来自于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他最早出现于1996年的《惊声尖叫》,共出现了四次。诺曼·贝茨最疯狂的神经病,从1960年的《惊魂记》至今一共出现了6次。
二十一世纪 老式恐怖片的复兴 一场不受欢迎的中东战争和肆虐全球的传染病为新千年全世界的噩梦制造者提供了足够的养料。不过迎接新世纪的却是个衣着光鲜的美国精神病患者。《美色杀人狂》改编自Brett Easton Ellis的讽刺小说,把恐怖重新带进了人们的生活,并使恐怖电影在之后几年里繁荣起来。2000年《死神来了》的成功上映,使得瞄准年轻人的恐怖电影再度大行其道。片中受《天魔》一片启发而制作的死亡画面备受推崇,并直接导致了两部续作的诞生。凭《惊声尖叫》三部曲打开青春恐怖片市场的韦斯·克雷文也于06年奉上了一部卖座片:《隔山有眼》。他以制片的身份协同法国天才导演亚历克山大·阿嘉将自己这部77年的旧作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而后者04年的“杀人狂式”电影《血色月亮》也曾引起过轰动。约翰·卡彭特的旧作同样被翻了出来,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分别为《血溅13号警署》(2005)和《鬼雾》(2005)。在过去七年数不清的翻拍作品中,除了一些作品挖掘出些新东西外,比如03年的《德州电锯杀人狂》革新了画面;04年的《活死人黎明》注入了活力。大多数影片都颇为拙劣,例如《鬼哭神嚎》,《魔鬼搭车人》,《异教徒》等等。亚洲惊悚片的美国改编版同样无甚长处可言。如果说美版《午夜凶铃》(2002)、美版《咒怨》(2004)在票房上还过得去的话,那么美版《鬼水怪谈》(2005)和《惹鬼回路》(2006)就根本不值一提了。另一个吃回头草的是“僵尸祖师”乔治·罗梅罗,他希冀凭借《活死人之地》(2005)爬出坟墓,熟料却极具讽刺意味地败给了称得上是徒子徒孙的《惊变28天》(2002)以及拿他的作品开涮的《僵尸肖恩》(2004)。罗梅罗的僵尸大军并不是唯一一个重生的经典形象。《月光光心慌慌》里的面具杀人狂迈克尔·迈尔斯也在02年的《月光光心慌慌:重生》中又一次重返人间。《黑色星期五》里的杰森·沃赫斯在《未来杀手》(Jason X,2002)中被射到太空,一年之后又在《弗莱迪大战杰森》里重返地球。另一出“关公战秦琼”的戏则出自保罗·安德森(Paul WS Anderson),他居然把异形和铁血战士搅合在了一起(《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004)。斯蒂芬·索莫斯的木乃伊在更强大的CGI技术下再度归来《木乃伊归来》(2001)。就连恶魔也赶来凑热闹,名噪一时的《驱魔人》一下子迎来了三个姊妹篇:《驱魔人外传》(2005)和两部套拍的《驱魔人前传》。()不过,这场闹哄哄的恐怖人物大回归并无多少看点,唯一值得一书的地方是为虐杀片的诞生作了准备。随着伊拉克的暴行不断见报,好莱坞开始兴奋起来了。詹姆斯·温的《电锯惊魂》(2004)打响了第一炮,目前已是一年一续。有钱人则花大钱跑去伊莱·罗斯的《人皮客栈》(2005)满足病态幻想。在克瑞格·麦克林恩的《狼溪》(2005)里,就连澳大利亚的内陆都不安全了。虐杀片像雨后春笋般不停登场,轰炸眼球,不知今年的《人皮客栈2》推出时,观众是否还有欣赏的兴味。还有三年,00年代也将步入尾声,看看各大公司的拍片表,等着我们的还有《木乃伊》的第三部、正在重拍中的《狼人》和《黑湖妖谭》,看来尽管进入了新的千年,恐怖片的传统怪物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鬼童院The Devil's Backbone 西班牙/墨西哥 2001风靡一时的西班牙恐怖片,导演吉列默·德尔托洛将小男孩在鬼魂萦绕的孤儿院中的历险故事放到了西班牙内战的大环境下,将普通的恐怖片带进了政治电影的新空间。美国一区Columbia Tristar特别版(单碟)在花絮方面最佳,法二环球双碟版则有一条和一区特别版不同的评论音轨。28天后28 Days Later... 英国 2002僵尸在英伦三岛横行,幸存者们不仅要面对僵尸的攻击,还要提防周围同伴的暗算……从表面来看,这还是一部血腥依旧的僵尸系恐怖片,但其所指的人在极端困境下心灵的迷失和自私本性的暴露,却极其深刻。英国二区福克斯发行的限量版因为额外花絮碟的加入而堪称目前最佳版本。高压电Switchblade Romance
2004荒郊野外的孤宅,蒙面杀手闯入,家人被一一屠戮,坚强女孩被迫迎战变态杀手……这部法国恐怖片有着众多血腥恐怖片的经典场面。然而,这即是一次模仿致敬,也是一次对悬念的尝试。杀手的身份和杀人的动机构筑起的悬念,在血腥杀戮中成为引人入胜的关键。美国一区狮门版花絮方面占优;港三镭射版则有dts音轨和中文字幕。黑暗侵袭The Descent 英国 2005一次深入洞穴的探险,不仅让六个年轻美丽的女孩深陷黑暗的恐惧中,还得面对神秘生物的攻击……“隐居”怪物和青少年恐怖题材的融合,加上对友情、理智的考验,英式的恐怖片向来勇于直面人类内心世界。美国一区狮门版不仅正片是未分级版,而且拥有一个独家的访谈花絮。一区有蓝光版发行。人皮客栈Hostel 美国 2005昆汀·塔伦蒂诺监制的血腥恐怖独立力作,讲述美国大学生在欧洲一神秘旅店内的恐怖经历。影片将青春性喜剧和血腥杀人游戏嫁接起来,令人眼前一亮。几处血腥场面更是真实得令人恐慌。在各地版本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德国二区版暗藏恐怖道具的包装无疑最具亮点。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声默片txt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