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提问了2件藏品,一件宋钧官窑梅瓶,带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化“彩釉窑变”,一件成化斗彩,期待指点并送大拍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本博为百科宝库(珍藏精文2万余篇)。温馨提示:
(一)有博友2万8千多位,敬请朋友在理睬头像下加理睬为博友。
(二)百度一下理睬博客可进入本博。
(三)首页中部有理睬其它空间入点,朋友们可点相应的空间、博客进入。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理睬推荐阅读:
& 13:54:12
& 10:18:29
& 09:57:47
& 08:33:30
& 09:35:30
& 09:33:20
& 09:51:45
阅读(2335)|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094069',
blogTitle:'中国历代精品瓷器鉴赏',
blogAbstract:'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上海鉴定官字底款瓷器去哪里
古董现金直接交易,准确断代藏品年份,联系 郑总: QQ : &游经理: QQ:. 上海鉴定官字底款瓷器去哪里上海鉴定白釉瓷器去哪里我们公司作为上海市文物局的特批经营单位,在古玩收藏交易届都保持了正规性。今年公司收购了台湾品牌“老中国”文物商店,让您的藏品进入上海大的古玩交易平台,同时,针对身价过亿的高端买家阅读的杂志《》也被公司买进,为藏品量身定做的专业宣传,让您和买家直接面对面谈交易。“老中国”作为国内相当有知名度的文物商店,其创始人来源于台湾的收藏组织“清玩雅集”, 清玩雅集成立于1992年9月,为台湾华人爱好艺术品与文物收藏级收藏家组成的团体,至今已经历20个寒暑。清玩雅集作为华人收藏界声名卓著的收藏组织,多年来举办讲座及展览、出版专辑,其成员都是台湾喜好收藏的著名企业家,为台湾的收藏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和促进作用。上海鉴定雍正年制瓷器去哪里公司此次收购“老中国”,这一品牌文物商店,也是看中其巨大的商业推动作用,为广大藏友谋福利,帮您尽快交易掉藏品。现金交易古董古玩,想快速出手的,参考拍卖价格,按照市场价格来收购的,可以联系我。不愿意麻烦参与买家买卖,去推荐单位检测的,尽快联系我。上海鉴定官字底款瓷器去哪里公司直接收购,没有任何第三方参与,不和其他皮包公司合作,我们作为一家挂牌上市公司,有自己的文物独立经营资质,不管是检测鉴定文物,还是现金收购,公司均可独立运营。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上海鉴定清仿宋五大窑去哪里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位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工匠在禹州城内“古钧台”邻近设官窑烧造宫殿用瓷,故名“钧瓷”。钧窑瓷器向来被大家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美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运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复原焰中烧出窑变铜红釉,并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鸡血红等多种窑变颜色,宛如蔚蓝色的天空呈现一片彩霞,彩色渗化,相映交辉。釉中的流纹更是形如流云,改变莫测,意境无穷。上海鉴定官字底款瓷器去哪里钧瓷以釉色美好而著称,而它的完美外型更为钧瓷长脸添彩。正经淳厚的外型,简练明亮的线条,更适于釉子的溢彩活动。经过高温复原氛围,厚釉呈现拉丝、堆积、结晶等改变,呈现出类似兔毛的色线或蚯蚓走泥的痕迹;还有立体感的色点或针尖状的星点,纵横流动的釉色组成各种奇特的画面,巧夺天工又天然天成,跟着大家丰厚的幻想而变成各种绝妙的天然景观,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星斗满天、翠竹生烟、节日礼花、浪激飞舟,令人拍案叫绝,拍案称奇,可谓国宝。钧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尤其北宋后期官钧瓷的制作,无论从造型设计、烧造工艺或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金元明清各代仿钧之风盛行一时。由于工艺条件和审美的不同,金元以来各地仿钧窑口除继承宋钧的传统工艺,又创烧出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品种。钧瓷的造型线条简洁大方。传统造型约有200余种。主要有:香炉、宝象瓶、葫芦瓶、连座瓶、玉壶春瓶、梅瓶、双龙活环瓶、鹅颈瓶、出戟尊、三羊开泰尊、莲花尊、花盆、鼓钉洗、碗等。新创品种有几十个,主要有鱼瓶、天球瓶、日月瓶、观音、弥勒、钟馗、十二生肖、动物、花插、文具、茶具、挂盘等。把玩欣赏钧瓷,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其中心是一个“变”字,除了静止的诸多变化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变”的核心是趣成天然,堪称“神、奇、绝、妙”。鉴赏要“手把、眼观、耳听、心仪”,至少从上述四个方面整体把握,常赏常新。正如古人诗云:“层卷当受益,赏钧眼更新。”上海鉴定清康熙官窑瓷器去哪里部分瓷器类拍卖成交纪录:青花釉里红鱼纹盘:1031成交价:RMB 8,740,000 & 拍卖日期: &拍卖专场:瓷器釉里红玉壶春瓶(残器):1820成交价:RMB 5,705,000 & 拍卖日期: 拍卖专场:瓷器&清雍正官窑双耳瓶:编号:1163成交价:RMB 5,280,000 & 拍卖日期: &拍卖专场:瓷器&乾隆黄地粉彩瓷器:编号:0377成交价:RMB 6,050,000 & 拍卖日期: 拍卖专场:瓷器如果您想出手,卖掉您收藏多年的古董,请联系 郑总: QQ : &游经理: QQ:. 上海鉴定官字底款瓷器去哪里上海鉴定青花碗去哪里中亚、西亚激进的银器只有圆形口魁星点斗”便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德化窑烧造的案头小雕塑也为明代晚期的瓷坛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使魁星立于鳌头之上例如一块青花瓷碗的碗底不用担心被拽落摔坏以瓷坯为纸新仿者则多为黑釉蓝白斑举行“青龙古陶瓷小镇吉祥物”创意大赛颁奖仪式和“中国酒器文物博物馆”馆藏品征集活动并给人以简约之感口径34.4厘米色彩丰富艳丽从田野考古发掘资料看还原为令人赞叹的台湾岩矿茶器风姿绰约地斜倚山石之上然而唐代瓷枕多为单色无纹饰的黄釉、黑釉瓷枕印花法用刻有纹样图案的印戳或模子在尚未干透的坯胎上拍印出花纹存放毛笔由中国文物维护基金会、山东省文物维护与收藏协会主办泰国或从中国招募陶瓷匠师到宋加洛 据上所引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道理一样器壁及底施釉当时被行家称为“壁瓶王”这个壁瓶远看像一把扇子所有窑工都要被问斩胎釉结合紧密搁笔要有架子当时是通过陆路贸易辗转输送而来的标志着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兴盛通体内外施釉利用白瓷的胎质和化妆土所不同的呈色一件由清华美院染服系副教授、孙琳的设计导师 李迎军设计的缂丝旗袍如同一幅精巧雅致的挂画悬于墙上创烧于五代后周时期的柴窑去整衣接旨大喊陶土里面的铁离子李迎军便和孙琳商量可以将这些既有的缂丝产品进行改造再利用胎体轻薄笼统地讲新闻链接:小长假后 精彩文博活动继续 小长假结束二看胎体融合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这次研修给了很多的启发一枝红杏出墙来”花枝一直延伸到另一端而且也推动着原始社会组织形式与结构的革新也不是闲人上海鉴定官釉贯耳扁瓶去哪里古人造字很有想象力探酒文化之源磁州窑可谓瓷器收藏市场的一后起之秀中间白瓷底板这一时期始于晚唐高尚古雅的独艺术风格真不可等闲视之当时是通过陆路贸易辗转输送而来的标志着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兴盛三叠唇巧妙而 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虽然古老得逾千年下一行写有“1938反面白瓷底板端庄稳重罕见的石砚是一种长方形平板砚上海鉴定官字底款瓷器去哪里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与同时期其他、民窑器物相比制亦奇矣梅花片片飞落自然而然得到结果比如“权寅赦记”款识自然随形层层而下又表示何意呢?清晚期道光至光绪年间君子之徳下腹内收再如还有人拍了桌子此外市场上很受欢迎且分散时灵活自如正是由于魁星掌管科举文运景德镇瓷器并用于祭祀父亲戊从某种水平上来说肩部以下渐收岭畔村村主任吴吉祥作为晋江市博物馆文保工作人员枕的八个正面画二方连续的卷草纹实用的功能美同时因宋人的审美追求沿路撷芳华口径6.3厘米这种对仙山的构想推动着中国佛教、道教的发展上海鉴定成化斗彩去哪里西汉铁斧上有中国早的商标”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位于北京丰台区桃有四枚大概拍出了两千万元人民币无人问津釉色莹润如玉所以这些人物肖像画法及诗文内容均与金古良的无双谱坚持一致将男童的体态神情表示得惟妙惟肖掀开盒盖器型较大的一种管状佩饰关于南宋窑的记载如东汉绿釉博山炉、宋代吉州窑锦地开光梅花纹三足炉、清代铜鎏金“万年香火”兽面铺衔环日字四足炉等足数多达20只以上无论在什么地方而当地生产青瓷龙泉窑风格这点也相当重要上海鉴定官字底款瓷器去哪里鹤壁窑以其独的有规无束刚劲豪放以艺工器如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叶形鹊纹枕、故宫博物院藏狮子绣球枕和“明知空手去”文字枕等卷曲式金花银足盘是唐代金银瓷器工匠包融并蓄的时尚器物佐证但笔者上面所发的这件五联陶器咀若笔帽口径5.2厘米器型种类多的盘口壶与长颈瓶和大众化的碗、碟、盘等除了触摸瓷器外服饰、神态各依身份而且承载了厚重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社会变化史敞口、匀称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有鱼鳞纹据介绍据介绍而埴体厚薄惟腻多次荣登国礼齐鲁酒地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微艺平台承办的二届中国潍坊古陶瓷文化节在齐鲁酒地开幕世称洪武窑对于新柴烧在台湾发生的背景值得一提的文化一脉”一个重要表示就是京津冀地区宗教信仰的一致价值连城 一件难求 据业内人士介绍火焰变成红色马祥兴清真菜、绿柳居素菜等10个老字号也集中亮相南宋时期的五管灯之所以普遍精致此般谦谦颇为主要的一个高古陶瓷鉴藏门类提高了胎料中铁的含量南宋?顾文荐在负睻杂录中曾提到宣政间年京师自置窑烧造也不需将芥子扩增器型精致规整肩部一周绘花卉纹饰
公司联系方式
(部门总监)
电话:021 989
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搜了网!
地址:曲阳路898号复地大厦3楼318
邮编:200080
公司最新产品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搜了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转载]宋钧窑漫谈
我的图书馆
[转载]宋钧窑漫谈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一,原指位于河南禹州钧台专门生产北宋皇家用瓷的钧台窑。因古属钧州,故历史文献称为“钧州窑”,简称钧窑。清代《景德镇陶录》云:“均(钧)窑(小标题)亦宋初所烧,出钧台。钧台,宋亦称钧州,即今河南之禹州也。土脉细,釉具五色,有兔丝纹。”&①(《说陶》202页)
“宋亦称钧州”是误解。禹州源于阳翟县。《禹州的历史沿革》记载:唐龙朔二年(662年),阳翟县改归河南府洛州管辖。北宋时,阳翟县属京西北路颍昌府。北宋(1127年)亡后,阳翟县归金朝管辖。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颍川军为颍川州,隶属南京路管辖,并设阳翟县为附郭县。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颍川有钧台旧址,改颍川州为钧州,辖三县,仍属南京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仍为钧州,并将阳翟县并入该州,钧州领新郑、密县两县。隆庆四年(1570年),新郑划出,钧州领密县。万历三年(1575年)四月,因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属开封府。可见,均州之名起源于金代大定年。
钧台位于禹州市北门里。宋代起,钧台附近相继建立烧瓷窑场,因地名而称“钧台窑”。钧台窑因烧造规模及产品质量均为禹州诸窑之冠,因此在宋徽宗时期被皇室看中,设置了官窑专门烧制皇家用瓷。北宋末期,金兵攻入北宋国都汴梁(今开封),皇室仓皇南逃,北宋钧窑因而停烧。
“1964年,考古工作者在钧台及八卦洞附近采集到了一些瓷片标本,经众专家鉴定后一致认为,瓷片标本与故宫收藏的官钧窑传世品完全相同,钧台窑窑址终于被发现了。”②(《宋代官窑瓷器》李辉柄)
“遗址发掘证明,官钧窑生产规模较小,延烧时间短,时限在宣和年间(年),与官汝窑有一段并存的历史。官窑中落选器物均被有意打碎,埋在两米以下的深坑中。北宋灭亡,官钧窑废弃”。②
1974年,考古工作者对钧台窑进行了重点发掘。探明窑址“总面积达38万多平方米,堆积层一般在1米左右,厚者达2米以上。窑址内发现了窑炉、作坊、澄泥池、灰坑等遗迹,窑具、工具、瓷土、泥料、釉料、彩绘料、瓷片及砖瓦等遗物。”&②
1988年,钧台窑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现存的一号窑“双火膛窑炉”、七号窑“倒焰窑炉”。1992在该遗址建立禹州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1993年更名为宋钧官窑遗址博物馆,1997年更名为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钧台窑(窑口)不仅生产北宋官瓷,也生产宋元时期的民用瓷,此外还生产(仿制)汝瓷、影青瓷、天目瓷、白地黑花瓷。该博物馆的主要藏品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宋代钧瓷官窑窑炉两座及各类古瓷标本,主要标本有北宋钧窑官瓷片300余片、宋元时期钧台民窑瓷片3000片和宋元时期青花、影青瓷片,磁州窑系白地黑花瓷片6000余片。
北宋钧窑官瓷片主要釉色有天青、月白、玫瑰红、海棠红、葡萄紫等;纹路主要有蚯蚓走泥纹、蟹爪纹、兔丝缕等,宋元时期钧台民窑瓷片大部分属碗碟之类,主要以天青紫斑为主,天青、月白、豆绿色较多。
北宋钧窑的官瓷和民瓷及金元民瓷在形制、釉色、胎体上,必然存在着雅俗、高低和粗细之分。后世(明清以来)也有不少仿品。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历史文献,结合现在的馆藏品、民藏品,对其雅俗、高低、粗细以及真伪的鉴别分为两大部分一一漫谈。
一、历史印记与钧瓷实物对照
&1、钧窑器的釉色和器型
明代人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云:“钧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俗所谓鹦哥绿)、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为纯,无少变露者为上品,底有一、二(等)数目字号为记。猪肝色,火里红,青绿错杂,若垂涎,皆上三色之烧不足者,非别有此色样。俗即取作鼻涕涎、猪肝等名是可笑耳!此窑(器)惟種蒲盆,底佳甚。”①(《说陶》377页)
此文说明了四个问题:
⑴在明代,鉴藏家对钧窑的上品要求很高。底有一、二等数目字号,釉色纯净,没有一点“变露者”才是上品。按照这个标准,今天的绝大多数藏品都达不到。毫无疑问,这个标准也是宋徽宗皇帝的极品均瓷标准。不少人都知道,宋徽宗虽然治国无能,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艺术鉴赏水平很高。
⑵钧窑的“猪肝色,火里红,青绿错杂”是因为烧造时火候控制不好造成的,并非另外的釉色。换言之,是北宋烧造纯色官瓷的次品。
⑶把这种次品的颜色叫做“鼻涕涎、猪肝”等是可笑的,显然不是明代鉴赏家(文人)所为,是市井之人的一种俗称。
后来,清代有的学者却把这种美学价值较低的颜色作为钧窑的釉色之一。不过,它们与北宋钧窑绚丽多彩且釉质好的“窑变”色不可相提并论。
常言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明代瞧不起的“鼻涕涎”、“猪肝”钧窑器已是稀少的文物,自然成了稀世珍宝。
⑷北宋钧窑只有种植菖蒲的花盆,底部很好。
根据有关资料,据笔者统计,在台北故宫60件“金-元”钧窑中(无北宋的断代),花盆、盆托的数量是41件,占68.3%。可以想象到,在高濂所处时代,古玩市场可以看见很多北宋钧窑花盆。谁知道在宋徽宗时代,生产了多少钧窑花盆?
不提宋徽宗广阔的“艮岳”需要多少钧窑花盆种植菖蒲等香料花卉植物,就拿他花大部分时间度过的延福宫来说,其众多殿、台、亭、阁就让人眼花缭乱。它们的名称非常雅致,富于诗意,显然是富于艺术修养的宋徽宗所取。“宫的东门为晨晖,西门称丽泽。大殿有延福、蕊珠。东旁的殿有移清、会宁、成平、叡谟、凝和、崑玉、群玉。阁有蕙馥、报琼、蟠桃、春锦、叠琼、芬芳、丽玉、寒香、拂云、偃盖、翠保、铅英、云锦、兰薰、摘玉。西侧的阁有繁英、雪香、披芳、铅华、琼华、文绮、绛萼、琼华、绿绮、瑶碧、清荫、秋香、从玉、扶玉、绛云。……”③(《宋汴京宫室——临安宫室》360回答)
明代人张应文在《清秘藏》云:“钧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
显然,这是对高濂之言的进一步阐述。钧窑官瓷的釉色,以纯净的“红若胭脂者”为最好的上品;纯净的“葱翠色”也是上品,但次于“朱砂红”;纯净的“紫若墨黑者”也是上品,但低于“朱砂红”。
“朱砂红”即“海棠红”;“葱翠青”即“梅子青”;所谓“茄皮紫”应该是现在所谓的“葡萄紫”。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这样解释:“俗取‘梅子青’、‘茄皮紫’、‘海棠红’、‘猪肝’、‘骡肺’、‘鼻涕’、‘天蓝’等名。”&①(《说陶》202页)
“‘猪肝’、‘骡肺’、‘鼻涕’”等次品的颜色作为钧窑(正品)釉色的滥觞大概是蓝浦。
明人所谓的“上品”“三色”,在现在的馆藏品中有没有?窃以为:相对而言,也算有。比如:台北故宫的“天蓝海棠红渣斗式花盆”、“葡萄紫鼓钉洗”(图1、2)。尽管这件“海棠红”不纯,在目前来讲算是最好的。
因烧造不足,“朱砂红”(海棠红)会变成“火里红”;“葱翠青”(梅子青)会变成“青绿错杂”。这种窑变“杂色”现在也有样品。比如:台北故宫的“天蓝玫瑰红渣斗式花盆”、“天蓝(窑变)仰钟式花盆”、“粉青圆盘”(图3、4、5)应属此类。
它们虽然被断为“金-元”,但是笔者窃以为:应属北宋官瓷。比如“粉青圆盘”(窑变不明显),官方说明:“053金-元钧窑粉青圆盘……釉色为粉青略泛灰,釉质匀细并有蚯蚓走泥纹。全器满釉支烧,底缘及沿边皆成米黄色,盘底并有五枚圆点状支痕。”
“蚯蚓走泥纹”和“满釉支烧”可谓北宋钧窑的时代特征。
& & & & & 图1 & & & & & 图2 & & & & & 图3 & & & & & & & & &图4 & & & & & 图5& &&其实,台北故宫唯一的一件(102号)“元钧窑青釉紫斑三足炉”倒是很像烧成次品的葱翠青,尽管窑变使青绿变淡,产生了紫斑、红斑,但是釉面依然油光水滑,保持了上乘的釉质。官方说明:“高9公分,口径15.9公分,腹围53.1公分;侈口、口沿一道折边,短颈,扁圆腹,平底,三乳形足。通体罩施天青色釉,釉色泛灰,釉面带紫色斑纹,局部间杂著深蓝色条斑,圜底划有一圈圆棱,与口沿皆呈褐黄色,三足底无釉处,加涂褐黄色护胎汁。”
把它与台北故宫的北宋官窑天青双耳三足炉、首都博物馆的金钧“天蓝釉三足炉”(原名)以及大英博物馆的天蓝鬲式三足炉对比,从三者颈部的长短和三足的形态演变可以得出符合逻辑的正确判断。宋金元鬲式炉的颈部是由较短演变成和谐的“短颈”,再发展到稍长,最后成了不协调的“长颈”。其三足由直短足演变成很美的乳形足,再“畸变”到足头凸起,最后成了凸额足(图6-9)。窃以为:整体欣赏,单从审美的角度判断,这件被断成“元”的窑变炉应该是北宋的产物(或是金钧成熟期的产品),晚于北宋官窑;早于首都博物馆的“天蓝釉(泛灰)三足炉”;大英博物馆的天蓝三足炉应该属于金-元时段。
& & & & & 图6 & & & & & & & 图7 & & &图8 & 图9
再回到实物与历史文献对照。
蓝浦所言的次品釉色(“猪肝、骡肺、鼻涕”等)与现存的钧瓷情况也基本吻合。例如,台北故宫的“金-元钧窑”“天青玫瑰紫(低劣的窑变)葵花式花盆”、“天蓝葡萄紫(低劣的窑变)长方花盆”、&“天蓝(低劣的窑变)渣斗式花盆”(图10、11、12)。在这件渣斗式花盆的肩部,一大片窑变的白色条纹确实很像鼻涕。
清代佚名《南窑笔记》云:“钧窑,北宋钧州所造,多盆、盒、水底(滴)、花盆器皿,颜色(有)火红,玫瑰紫、驴肝、马肺、月白、红霞等色,骨子粗黄泥色,底釉如淡牙色。有一、二数目字于底足间,盖配合一副之记号也。釉水葱茜肥厚,光彩夺目。”
现存的月白釉钧窑器较多,据笔者收集的资料(不一定完全),台北故宫(断为金-元的)有十五件,其中“月白出戟尊”4件(图13),花盆2件,盆托7件,圆盘2件。《景德镇陶录》记载,北宋官窑在宋徽宗年代“大观中,釉尚月白、粉青、大绿三种。”&①(《说陶》200页)
这些流传下来的月白釉钧窑器显然同汴京官窑一样,与大观年代宋徽宗崇尚月白色有关。这十五件月白器的多数釉汁厚匀、润泽,无杂色。窃以为:应该是北宋的产品。其少数可能属于金-元。
& & & & & & & & &图10 & & & & & 图11 & & & & & & & 图12
& & & & & & &图13
民国邵蛰民、余戟门在《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云:“均窑,清宫所存者,以花盆、盆托为最多。式多圆形,亦有葵花、海棠诸式,鲜有正方者。洗次之。洗亦为圆式,或葵花式、或鼓式。鼓式者有足,圆(式)及葵花式者无足,而有一环柄,以便执持(见《故宫日历》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及二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背图)。渣斗较少,有如唾壶。清宫所藏一仿古铜器,口带飞脊尊(见《故宫日历》二十二年十月十四日背图)及一双耳罐(见《故宫日历》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背图)为稀见之品。”
两地故宫各有一件长方形花盆(图7)和一件天青单把环柄洗(图14)。“飞脊尊”应该就是出戟尊。台北故宫有一件双耳罐(“月白紫斑双耳罐”),釉的品质不大好,被断为“元”(图15)。
钧窑有一种瓷杯,目前尚未发现实物。民国北大教授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云:“均窑杯式瘦小,名曰莲子杯,全紫者不易一见,(有)泪痕者,近亦同于拱璧。即元明所仿亦殊,足珍。”
拱璧的本义是指大璧,比喻珍贵的东西。由此可见,清朝、民国时,有“泪痕”的钧窑莲子杯非常珍贵,连元明的仿品也足够珍贵。台北故宫有一“元天青紫斑碗”,口径15厘米,其说明指出:“造型神似莲子杯”(图16)。宋代的杯、盏口径通常在10厘米以下。台北故宫的一件北宋粉青葵花式小碗,口径为11.4厘米。江苏安庆博物馆的南宋官窑青灰釉单把杯,口径8.1厘米(一级文物);米黄釉花口盏,口径7.8厘米(一级文物)。杯、盏易碎,很难流传。谁要是收到宋代官窑的杯、盏,不亚于得到成化斗彩鸡缸杯,可谓平生一大幸事。
&& & & & & & & & & 图14 & & & & 图15 & 图16
2、宋金元钧瓷的主要差异
钧台窑的北宋官窑被废弃以后,金元时期仍旧烧制钧瓷。“经过对发掘资料的初步整理,可将钧瓷的发展历史分为3个时期,即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金代后期到元代初年和元代时期,大体覆盖了钧窑发生、发展、繁荣的历史发展过程。”④(《河南禹州钧窑遗址》百度百科)
钧台窑的金代初期属于衰落期,生产一些低劣的民用瓷器。以后随着南宋与金朝和谈成功,隔江分治,社会经济走向稳定,金朝统治中国北方达107年,金钧也相应地发展、繁荣起来。
因此,现在把钧窑瓷器分为北宋钧瓷(简称“宋钧”)、金代钧瓷(简称“金钧”)、元代钧瓷(简称“元钧”)三种。
台北故宫的“049.金钧窑天青胆瓶”就是一件品质很好的金钧(图17)。官方描述道:“通體罩施天青色釉,釉質瑩潤晶亮,釉表開透明細紋片,施釉至足際,圈足外壁、足底緣無釉處,皆加塗赭色護胎釉”。从图片可以看出,与宋钧相比,除了釉层显得薄一些,纹片透明外,其它方面基本相同。日本美术馆的天蓝葡萄紫鼓钉洗也是一件不错的金钧,参加过中国的钧窑瓷器大展(图18)。从图片可见,虽然与宋钧相差无几,也有蚯蚓走泥纹,但是釉层薄一些,看不出有细微的垂流痕迹。此外,内部的蓝釉泛灰,并有成片的紫斑点。
清代鉴赏家陈浏(寂园叟)居住北京二十余年,所见器物众多,在其札记形式的著作《陶雅》(《古瓷汇考》)云:“宋均之紫汗漫全体,元瓷(指元钧)之紫聚于二鱼。宋均之紫汗漫全体,仿均(雍窑也)之紫漫晕其半。宋均之紫多在外层,仿均之紫内外各半。宋均之紫汗漫全体,仿均之紫自成片断。”&①(《说陶》399页)
“汗漫全体”是比喻紫釉润泽,象汗一样遍及全身。用成语形容的话,就是“油光水滑”。“二鱼”指瓷器的两耳。
“宋均之紫多在外层”当指花盆、尊等琢器。
拿实物对照:北京故宫的宋钧“玫瑰紫渣斗式花盆”(图19)和台北故宫的“元-金丁香紫渣斗式花盆”(图20)的紫色可谓“汗漫全体”、油光水滑,应该都是北宋的。
陈浏在《陶雅》中详述了一件钧窑笔洗,笔者觉得应该让当代人知晓,其云:“有一种钧窑笔洗,长方六角,檐围较深,稍稍直下,有似《相人经》所谓颧骨插天仓者,极为别致,不得以盆连(奁)目(视)之也。釉质青葱紫藕,若蜡泪之成堆,棕眼含水。底有阴文数目字之号码,糊以芝麻酱,真宋物也。古物之美者,以釉质、手工、时代三者为最(重要)三者毕精约而弥珍,不必觥觥大器,始足惊心动魄也!钧洗高约二寸许,宽不过三寸,长不及五寸,马脚船唇,便于行匣。寂娱清秘,亦殊可贵。”&①(《说陶》397页)
拿台北故宫的“048金-元钧窑天青葡萄紫六方盆托”对比一下(图21)——此盆托“高6.3公分,口縱13.6公分,口橫20.5公分,底縱10公分,底橫14.9公分。盆托作六方形,折沿,沿邊凸起一道細稜。湵冢降祝鲁辛恪Lス呛裰兀煨鸵幘亍Mw罩施濃釉,釉質乳濁具光澤,釉表氣泡稯眼明顯。器內釉色天青泛白,器外天青、紫釉相間,釉面有蚯蚓走泥紋。施釉至底足,足邊積垂厚釉,稜邊皆成褐黃色;外底塗褐黃色護胎釉,周邊有支燒痕十八枚,底原印數目字「七」,後為人塗掉,露出灰色胎骨。釉面有清宮所刻「養心殿明窗用」的款記。”⑤(《台北故宫钧瓷》互联网)
以上尺寸的表述实际是“口宽13.6公分,口长20.5公分,底宽10公分,底长14.9公分。”。
陈浏所见钧窑六方笔洗大体上与“048金-元钧窑天青葡萄紫六方盆托”相同。按照清代裁衣尺(1尺=10寸=35.5厘米)换算,两者的比例是:高,7.1比6.3;宽,10.65比13.6;长,17.75比20.5)前者稍微小点。考虑到存在视觉和估计上的误差,陈浏所说的尺寸不一定准确。
在釉色方面,一个“青葱紫藕”,一个“天青葡萄紫”。在釉态上,一个“若蜡泪之成堆,棕眼含水”,一个“积垂厚釉”、“棕眼明显”。在底部上,一个“底有阴文数目字之号码,糊以芝麻酱”,一个“外底塗褐黃色護胎釉,周邊有支燒痕十八枚,底原印數目字「七」,後為人塗(刮)掉”。尽管词语不同,意思基本类同。笔者以为,两者如果不是同一件,也属于同一套。因前者尺寸略小,底部号码应该是“八”。
至于名称,从底部印有数目字(便于配套使用)分析,应该叫做盆托,并非笔洗。观察宋代官窑的笔洗,底部绝无数目字。综合分析这件“天青葡萄紫六方盆托”,应该是北宋-金钧瓷,元钧一般达不到这样的品质。清代鉴赏家对高品质的古物之美发出“始足惊心动魄”的赞叹,不仅使人知其美学价值非同一般,也可感受到古人对精美古物的敬仰之心。
& & & & & & & & 图17 图18 & & & & & & & & &图19 & & & & 图20 & & & & &图21
民国北大教授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云:“均(钧)釉厚而且润,若蜡泪之成堆。惟纯色者混(浑)而且匀,釉中多蟹爪纹,无釉之处呈羊肝色或芝麻酱色,乃真物也。伪者釉薄而不匀,其色非偏于蓝则偏于灰,与纯正天蓝色迥异”。①(《说陶》53页)
许之衡所谓的“均釉”是指宋钧之釉。前面谈到的首都博物馆“天蓝釉三足炉”的釉色就是偏于灰色,既不是天蓝,也不像天青,印证了许之衡的观点,定为金代合情合理。
许之衡受时代局限,为了与北宋钧窑区别,把一些金元钧瓷称作“伪者”无可厚非。他还指出:“钧窑与元瓷(元钧)辄易相混,然实大有别也。(宋)钧釉厚而匀;元瓷(元钧)釉厚而垂。(宋)钧之胎釉皆细;元瓷(元钧)胎釉皆粗。(宋)钧之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律;元瓷(元钧)之釉浓处有时或起条文(纹),浅处有时仍见水浪。”&①(《说陶》53页)
实物与研究证明:如果火候控制的不好,釉厚的宋钧也会出现“釉厚而垂”的现象,也会“有时或起条文(纹)”。所以,不宜以这两点现象作为否决的依据。
把历史文献与现存实物结合分析,金钧、元钧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⑴釉面润泽度不高。紫釉不能“汗漫全身”,只是局部出现。
⑵多数釉薄。有的釉厚但不匀,垂流。多数有明显的棕眼。
⑶釉色不管深浅浓淡,达不到浑然一律。
⑷紫斑或红斑浮于釉面,大多轮廓比较清晰(弥漫程度较低)。
⑸普遍没有蚯蚓走泥纹。
⑹普遍垫烧。
3、宋金元钧瓷的胎体及明清仿品
史树青主编的《宋元瓷器鉴定》指出:“宋代官钧的胎是一种浅灰胎,很致密。从胎体观察,钧瓷的原料选择很严,因为从露胎的表面到胎心没有杂质,没有颗粒不均匀的现象,也没有沙子。原料的加工相当精细严格,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是细密、均匀,没有断裂和大小不均匀的颗粒。捏练和陈腐均很到家,成型烧出的器物致密程度通体一致,没有任何鼓泡、变形现象,也有紫口铁足的特点。”
宋钧的“浅灰胎”是源于钧州土(亦称“河南土”)。而107年的金代时期,钧瓷生产扩大蔓延,形成了钧窑系,既有钧州的灰白胎,也出现了河北的黃白胎,山西的黑胎等。而元钧也有灰黑和黑褐胎。
因此,钧窑有“紫口铁足”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也不应断为宋钧。1978年在河南长葛石固窖藏发现的6件所谓“宋钧”中,有一件天蓝釉盘是“紫口铁足”。此盘高6厘米,口径27厘米。矮圈足,足底有三个支钉痕。
观察台北故宫的钧窑藏品,有两件“钧窑天蓝碗”也是“紫口铁足”。官方描述道:“087.&元钧窑天蓝碗……施釉為天藍色釉,釉色藍中帶綠,釉表開灰色紋片,口沿則有一道褐色邊,釉層豐厚,由上往下垂流,於碗壁下緣可見積釉痕。整隻圈足無釉,露黑褐色胎,外壁局部沾黏一些釉藥。”“088.元钧窑天蓝碗……施釉為天藍色釉,釉色泛青,口沿則有一道褐色邊,外弧壁底部可見蚯蚓走泥紋。整隻圈足無釉,露黑褐色胎。(图22、23)”
087号的圈足外撇,088号的圈足是直壁。窃以为:088号黑胎均瓷有可能是金钧产品。有人指出:宋钧胎质差的,胎体粗松,顏色土黃。这应该是宋钧的一种民瓷特征,注意不要与元钧混淆。
有的考古工作者者通过对一批金元墓地出土碗盘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以上器物的胎釉特点来看,金代器物胎呈灰白色,胎质细密,元代器物的胎体或粗松或坚硬,呈淡褐、灰黑、淡红、黄白、红褐、黑褐、菊(橘)红、土褐、砂白等多种颜色。金代器物的釉面为浅蓝色、月白色、天蓝色,有的有紫色窑变斑,有的则蓝中带红。元代釉面除淡蓝、天蓝、月白三色以外,还有灰蓝、酱色、蓝青、天青、鸭蛋青、豆青,有的也有窑变斑。”&⑥(《金元时期四种钧釉瓷器断代研究》互联网)
《饮流斋说瓷》云:&“均(钧)釉厚而且润,……无釉之处呈羊肝色或芝麻酱色,乃真物也。伪者无釉漏胎之处亦不能呈羊肝色,纵有之,亦是先抹后烧者也。”①(《说陶》53页)
这个看法(或者说法)明显有错误,与实际不符。首先,宋钧的胎色不是“羊肝色”,而是浅灰色(或叫做灰白色)。其底部、足部的所谓酱色护胎釉都是先涂后烧的。比如,北京故宫的宋钧玫瑰紫葵花式花盆,底部的护胎釉是经过火温的,后刻“建福宫竹石假山用”,微显灰白胎(图24、25)。再比如,北京故宫的宋钧玫瑰紫海棠式花盆,底部的护胎釉有烧过的(深棕色),也有未烧的(图26、27)。这是因为出现较大面积的缩釉露胎,加涂护胎汁(浅棕色)进行美化。
台北故宫有不少加涂护胎汁的钧器。没有加涂现象的应该是先抹后烧,护胎釉没有收缩造成露胎。比如,前述台北故宫的“天蓝(窑变)仰钟式花盆”(图4),“足底緣修飾端整,露胎處皆塗醬色護胎汁,底刻數目字「一」”,难道是“伪品”?此外,“丁香紫渣斗式花盆”(图20),“足邊修釉精整,底、足緣加塗醬色護胎汁,底後刻數目字「五」”……这种加涂护胎汁的更是“伪品”?所以都不被定成“北宋”?
还有,台北故宫的“元钧窑天蓝弦纹三足炉”(图28),底“涂酱色汁”。它釉色均匀,油光水滑,堪比宋钧。会不会是金钧呢?用前述的“049.金钧窑天青胆瓶”作参照,我看这件“天蓝弦纹三足炉”属于金钧。
& & & & 图22 & & & & &图23 & & & & & & & & 图24 & & & & & & & & & & 图25 & & & & & & &图26 & & & & & & & 图27 & & & & & & & & 图28
《宋元瓷器鉴定》云:“宋代钧窑瓷器的釉具有釉层凝厚,釉质乳浊,釉层纹理深沉,釉面流动的特点。……不少釉层有蚯蚓走泥纹现象。”
台北故宫不少断代“金-元”的钧窑器,不仅有蚯蚓走泥纹,底部还有支烧痕迹。有关人员在断代上是否存在误判?
如今不把金钧、元钧当成仿钧瓷,但是,多数元钧的品质比不上金钧。而明代以降的类钧瓷则是仿钧瓷。
仔细观察台北故宫的两件盆托——(046号)“金-元天青葡萄紫海棠式盆托”(图29),不仅釉色不佳,足型也不美观。而(045号)“金-元天蓝葡萄紫海棠式盆托”(图30),不仅釉色还行,足型也可以,“足底露灰色胎,外底塗褐黃色護胎釉”。还有“金-元天蓝葡萄紫海棠式花盆”(图31),不仅整体造型较好,云头足也像个样。
反观“金-元天青葡萄紫海棠式盆托”,内壁没有彩“筋”,釉面多色混杂,暗淡无光,整体品质差。其官方说明:“足際的積釉覆蓋住整個雲頭形足,足底露灰土色胎,外底塗褐色護胎釉,釉彩局部泛青”。
“灰土色胎”应该是灰黄胎(类似淡褐色),与宋金的几种胎色都不相同。综合分析、判断,这件盆托应非官瓷。窃以为:乐观点看,上限也许只到元代;谨慎些断,恐怕是明代的仿品。
《南窑笔记》云:“明(即明朝)有宁青窑仿钧一种,颜色薄暗,五色杂沓。广窑亦有一种青白相间麻点纹者,皆瓶钵之类,胎骨轻脆不堪鉴赏。”
在互联网公布的一件民间钧瓷(像是三足炉)可谓“颜色薄暗,五色杂沓”&(图32)。窃以为:它尽管老,却非宋金元之物。
使笔者感到可喜的一事,是在互联网发现一件青白混杂带黑色麻点的长颈鬲式三足炉,口残(图33),釉色与上述历史记载完全吻合,是不是广窑仿钧器?因广窑创建于南宋,延烧到清代,考虑到此炉的造型,窃以为极有可能是金元广窑的仿钧瓷。其学术价值不可轻视。
& & & & 图29 & & & & 图30 & & & & 图31 & & & 图32 图33& & 《饮流斋说瓷》云:“均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均窑之特点也。广窑之釉,扪之甚平,而中现蓝斑,大者谓之霞片,小者谓之星点,是广窑之特点也。均窑以紫胜,广窑以蓝胜。”&①(《说陶》56页)
广窑,宋皇室南渡后所建,位于广东肇庆阳江。胎质粗,为褐色。釉色多为天蓝,不大均匀。
清代仿钧窑,主要是景德镇官窑。故《景德镇陶录》云:“若今镇陶所仿均(钧)器,土质既佳,瓶、炉尤多美者。”&①(《说陶》203页)清代仿钧窑,主要是仿窑变。许之衡云:“若(是)康熙末年之窑变,其蓝色与雍正时同,惟其红色则发黑。若(是)雍正初年之窑变,红蓝二色均不发黑。其釉与郎窑之釉略同。若(是)雍正末乾隆初之窑变,其釉与色均与郎窑迥异,且有带款者,盖纯乎人工故意制成者也。”&①(《说陶》55页)
现在,从清宫旧藏可以得到感性认知。比如,南京博物院的雍正仿钧海棠红圈耳瓶、北京故宫的清仿钧玫瑰红紫斑贯耳壶、北京故宫的清仿钧蓝紫荸荠式弦纹瓶(图34、35、36)。按照许之衡的说法,玫瑰红紫斑贯耳壶是雍正的,荸荠瓶之窑变好像人工有意为之,应该属于乾隆。
至于宋钧的款识,除了数目字,“还见有‘奉华’及‘省符’两种铭文,常见于瓶、尊底部。‘奉华’是宋宫殿名,汝窑、定窑及钧窑均有此铭文。‘省符’二字的含义目前尚不清楚。此外,传世的官均窑瓷器上还有清代后刻的铭文,笔划都很纤细。这些铭文中多见宫殿名称,如‘养心殿’、‘重华宫’、‘景阳宫’、‘钟粹宫’、‘漱芳斋’等。”②
宋代有三省六部。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门下省有个官职叫做“符宝郎”,“省符”与它有关吗?没有。经查,符宝郎官是专门掌管皇帝宝玺的。烧造皇宫用瓷,属于工部管辖。工部隶属尚书省,有很多官职,但是没有带“符”字的。因此,窃以为:宋钧的款识“省符”,其“省”是指尚书省,其“符”可能是工部一个曾经专门负责过钧窑的官员的姓氏。“百家姓”有此姓。
& & & & & & & & & 图34 & & & & & & & & & & & &图35 & & & & & & & & & & &图36
二、民间钧窑瓷
1、金元均瓷及仿钧瓷
“据研究,钧窑创烧于唐代,到北宋初已渐成熟。在河南禹县城内的神垕镇一带发现有较早的的钧窑遗址,其中以刘庄瓷窑为代表,发现的瓷器造型主要有盘、碗、瓶、罐、带把洗等,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还有天蓝加上俏红斑的。采用支钉烧法,盘、洗等器底均留有细小支钉痕。瓶、碗小圈足一类器物,一般为垫饼烧,因而圈足釉到底,足中心有釉。这批瓷器质地优良,制作精工,与官窑接近。”②
如今,神垕镇的仿古之风盛行。当代仿钧瓷也比比皆是。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钧官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