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河北沧州有喜欢吃正宗红宝石大板东北大板冰棍的吗?3元的冰棍沧州人可以接受吗?帮我回答下谢谢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当前位置:
东北大板走红背后的三板斧
东北大板走红背后的三板斧
商界导读:模仿互联网思维,红色思想治企,对待员工比胖东来还要胖东来,这就是东北大板营销走红背后的三板斧。
文丨《商界》记者 孙 锋
快消品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大板现象。一个此前默默无闻二十多年的红宝石公司,推出了一款包装平淡无奇的东北大板冰淇淋,席卷了中国大街小巷,火遍了互联网圈边边角角。
红宝石公司凭什么?东北大板凭什么?
带着疑问,我们拜访了东北大板诸多代理商及销售前线,试图找到其中尚不为人知的“三板斧”。
一板斧:互联网思维
红宝石公司成立于1992年。创始人刘颜龙之前开过美发店、服装店、食品店,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一位东北“老蔫”,做冰棍、冰淇淋二十年来,始终在东北打转。
2013年,刘颜龙推出东北大板,最初产品宣传打的是“货真价实”,并无特别之处。
但是不久,代理商“老李”察觉出“老刘”的风格变了。
比如,刘颜龙向代理商推销“草莓味大板”时,会煞有其事地介绍:太红太艳并非加了色素,我们一支大板至少要用12颗来自辽宁丹东的草莓,只多不少。
“老李”永远记得“12”这个数字,就像雷军在介绍小米参数。
众所周知,东北大板的包装很“次”,只是一层透明蜡纸,几乎没有任何设计。几乎所有代理商第一次见到东北大板,也提出过这个问题。
难道是因为突出怀旧?大错特错!
有一次,刘颜龙受邀到某商学院讲课,台下的CEO学员们以为他讲不出什么东西,未料“老刘”竟然讲了一段互联网思维下产品经理的用户场景概念。
——打开现在的冰柜,都是花里胡哨的,专业做冷饮的人都不知道选什么好。简单的包装反而最醒目,透明则是借鉴的饭店透明厨房的概念,让消费者一眼看到里面的东西,感觉放心。
据说,这是刘颜龙的太太范君出的主意。
我们几乎可以大胆揣测:2013年前后,刘颜龙夫妇拜倒在互联网思维下,而且还学得不错。遗憾的是,当我们通过代理商向刘颜龙求证,“老刘”拒绝了我们的采访。
一个佐证是,互联网思维强调“消灭一切渠道费用”,刘颜龙则在每个城市只设立一家总代理,不再设立其他层级,由代理商直接与终端对接,并且只选“路边摊”,尽量靠近顾客。
显然,此举保证了终端利润。但是,这好像还不足以解释东北大板为什么扩张得如此之快。
二板斧:红色思想
和许多东北“老蔫”一样,刘颜龙喜欢“唠嗑”,他喜欢讲共产党军队靠为老百姓挑水、扫院子,打败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并归纳为一句“红色思想”:带人如带兵,带兵要带心。
对应到终端建设上,这句话变成了:我要打造一万名千万富翁。
除保证终端1~1.2元、3~4倍于其他产品的利润,刘颜龙还对“路边摊”的小老板们赔物、赔钱、赔人。
赔物:免费赠送给摊主一台近2000元的冰柜,费用由代理商承担,刘颜龙分6年偿还。
赔钱:不计销量,由红宝石每月补贴摊主电费60元,几乎可以覆盖全部成本。
赔人:送货员充当代管者角色,不但上门查货,还负责订货、送货、补货。上门时自己主动带两块抹布,一块红一块绿,帮终端小老板擦冰柜。“不光擦我们自己的柜,也要擦别人的柜,把客户的心擦热。”
如此一来,路边摊的小老板们其实变成了无本万利的甩手掌柜,都争着抢着要做东北大板。
在代理商那里,老刘此举是“带领百姓,分田地,打土豪”。“土豪”,就是伊利、蒙牛、和路雪这些冷饮巨头。不过,要打得了“土豪”,刘颜龙的“干部建设”也十分关键。
刘颜龙建设了一支超百人的销售团队,确保每名代理商配备一名。这个人的角色类似于军队里的“党代表”或“政委”,直接受刘颜龙领导,主要负责两个事:其一,负责冰柜的投放和电费补贴的发放;其二,监督代理商及其团队,确保红宝石公司政策落实。
这样一来,乱收押金、克扣电费等腐败问题都被刘颜龙禁绝了,还有利于控制代理商,并细致地传播企业文化。
当然,为让党代表们不徇私枉法,刘颜龙给他们制定了“四大原则”:一是以理服人,把理念政策讲通,不能说“你不用管为什么,不想干就出去这种话,一定要把员工的问题解释清楚,说透说懂,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跟你干”;二是以法治人,在讲理的基础上,没有作用的话,再讲规矩、讲法律,“这条不轻易用,平时保养最关键,一旦送医院可能就晚了,没救了”。三是以利服人,干得多的员工必须拿得多,工资可以超过平均水平几倍;四是以情动人,跟员工吃一锅饭、睡一张床,“送货员有个头疼脑热,你要亲自买药、帮他送货,最后工资提成还要归他”。
显然,东北大板的销售团队执行力超强是有道理的。
三板斧:像不像,胖东来
有趣的是,刘颜龙并非一味要求员工。很少人知道的是:红宝石公司还是一家比胖东来还要胖东来的公司,就是以高薪水、高福利、自由、快乐对待员工。
在红宝石公司,送货员的月收入可以达到当地同行业的3~10倍;在北京和上海,可以达到1~5万元——虽然当不了“千万富翁”,但也着实可观。
在高薪的诱使下,以重庆地区为例,短短2个月左右的时间,50多名送货员在5000多平方千米的主城区里,开发了2000多个零售终端。高强度的劳动下,无一人主动辞职,客情关系却主动得到了维护。
重庆代理商告诉记者,刘颜龙对员工的福利可以细致到一个苹果上,比如规定每天必须给所有员工供应一个苹果,“你想想,一屋子人在一起,你买了水果不好意思自己吃,但人这么多又不能老买,长期不吃水果也不是办法,所以我们就每天发一个苹果。”
当然,纪律依然要维持:送货员不能“膨胀”,“不能在人家缺货求你的时候,大大咧咧随便拿人家的饮料喝,或者是针对其他企业说过头的话。”
重庆代理商对记者说:反正自己挺服“老刘”的,跟他干觉得挺幸福。
其实,通过摸访,东北大板背后的三板斧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用一句东北话说,就是“服了”。
编 辑:唐 亮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李文萍
商界招商网:优质创业项目甄选、推荐平台。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商界网”或者“sj998_”,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获得招商加盟项目数据。
分享文章:
投资额:5~~10万|||||||||||
最新播报:
雪糕“东北大板”爆红 却难进大超市
  北京市场的“红宝石大板”已经受到假货困扰
  导读:一种3元/根、长得方方正正,叫“东北大板”的冰棍,一夜之间成为北京冷饮市场最红的冰棍,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被提及频率超高,以至于没吃过的人都要买一根尝尝究竟是什么味儿。为啥“东北大板”会在京城一夜爆红?为何沃尔玛、家乐福、京客隆等大型商超都难觅“东北大板”?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西单、朝阳北路、劲松、豆各庄附近的许多小食杂店都看到了“东北大板”的身影。在劲松附近的一位冷饮批发商司先生说:“这个牌子自己供货不走批发,但我知道好多小店都卖这冰棍,一天出货几十根,许多有同价位产品的品牌都感受到了压力。”
  东北大板冰棍的生产厂家黑龙江大庆红宝石公司的销售经理周春茂接受北青报采访时说,现在北京6000多个网点销售,但他每天除了马不停蹄地“谈生意”、“多铺货”、“占领市场”外,“打假”也成为其中最紧迫的工作之一。
  白领圈子流行“东北大板”
  在朝阳北路的一家烟酒冷饮店内,一个明显的“红宝石”字样的绿色冰柜里摆放着四种东北大板冰棍。店家介绍说,“刚开始,总有顾客来问有没有‘东北大板’,我说“大阪”不是日本的么?后来才知道闹了笑话。既然有人买我就联系进货,很快就找到总代进货了,现在卖得挺好。”
  店家告诉北青报记者,冰棍进价2.5元/根,零售价3元/根,先试着进了20根,有人一次就买了10根,就立刻一次定了40根。现在“世界杯”期间,冷饮的需求量猛增,“东本大板”用蜡纸包装的最像“冰砖”,也是畅销款。
  某影视公司员工孟小姐说,第一次知道“东北大板”是到东北出差,今年夏天居然在公司楼下的小卖铺看到有卖的,她当即买了40根。
  在京没有分销商 自建6000多个网点
  与许多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品牌相比,“东北大板”在北京及周边都没有工厂,从黑龙江大庆工厂生产后,再通过全程冷链运抵北京。
  冰棍必须在-18摄氏度的条件下储存、运输,“东北大板”是怎么从黑龙江抵达零售终端的呢?周春茂介绍说,冰棍被生产出来后装入厢式冷链专用车,送到北京的总部租赁的冰库。再由公司的冷藏车按照订单逐一网店配货,“要10根、20根的也送,虽然辛苦但也没有办法”。
  周经理解释说,通过总代、二级代理的方式虽然省事,但是每一层都有利润分成,最后要么产品涨价,要么都赚不到钱。所以他们在北京尝试直接送货的模式,没有中间商,全链条由公司负责配送。
  今年夏天,“红宝石”开发市场的策略是给小卖铺、便民店等免费使用价值1800元专用冰柜,每个月还返60元电费,条件是销售“东北大板”产品,但没有销量限制。通过这种方式,“红宝石”已经在北京6000多个网点有售。
  超市等渠道难以进入 “李鬼”品牌搅浑水
  记者发现,沃尔玛、家乐福、京客隆等大型商超都难觅“东北大板”。周经理说,“我们当然想进入这些渠道销售,但是谈了几家都很受挫折。一是进入超市都要进店费、条码费等,我们产品的毛利率太低,支持不了这些开支;二是商超的账期最少30天,占压资金,我们也受不了。”
  此外,周经理还在苦恼“李鬼”——“红宝石”冰棍好卖,一些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上市抢生意。他说自己包里还装着执法部门对“蓝宝石”公司的处罚通知书复印件。起因是有不少微博上的网友说“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各色冰棍都在包装上写着“东北大板”,究竟哪个正宗啊?周经理经过调查发现,“蓝宝石”公司有生产许可证,属于“傍名牌”销售;“绿宝石”是一家三无公司,产品质量堪忧。
  北京市场竞争激烈 新品牌进入抢地盘
  北京冷饮市场在北京范围内的冷饮零售终端已超过10万家,保守估计购买冰柜的零售网点超过5万家。传统的冷饮产品主要依靠便利店、路边摊这样的零售终端,以及大型超市和连锁专卖系统为代表的家庭批发渠道和专卖渠道。和路雪、蒙牛、伊利、雀巢等知名品牌仍是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洋品牌”的高端产品扎堆购物中心开专卖店,除了哈根达斯、芭斯罗缤等老牌冰激淋店外,还有本杰瑞、宾格瑞等新秀加入。
  北青报记者在798艺术园区内的3D博物馆冷饮店看到,一种香蕉、桔子、葡萄等口味韩国品牌宾格瑞“吸吸冰”颇受小朋友的喜爱,售价每个7元,比国内同类产品贵了几倍。一些新品牌的进入正在抢夺冰激凌冷饮市场的份额。除了东北大板这种国产地方名牌外,还有韩国等地的冷饮也在悄然热销。
  曾有统计北京冷饮市场的盘子有4亿元,冷饮销售的旺季到来,各个知名品牌都在“拼”占领市场的网点。但由于北京冷饮协会去年已经在民政局注销,现在并无相关的行业协会接管,这个数字一直没有更新。无论如何,新品牌、新产品进入北京冷饮市场,竞争会令价格更合理,还能给北京百姓带来更多新奇或怀旧的产品体验。(记者蔺丽爽)
[责任编辑:「东北大板」怎么红起来的? |
我的图书馆
「东北大板」怎么红起来的? |
【汪惟的回答(910票)】:
制造东北大板的公司叫「红宝石」,是家大庆的公司,1992年开业的非北上广非省会城市的冰激凌厂。以前主要市场就在东北,在东三省的县级市基本都有覆盖销售,大概就是个挺努力的三线牌子吧。
首先红宝石这个公司自己是过硬的,卖冰激凌都能申请下绿色食品的称号,要不关系硬要不就是真还不错,而且本来也是黑龙江省级名牌。目前能起来也是公司厚积薄发的结果。
地方性的好口味迅速推到全国爆红,这也不是第一次。比如改良的凉茶(加多宝王老吉),广东陈皮水(娃哈哈小陈陈),东北格瓦斯(娃哈哈、秋林)都是由地方推全国的成功案例。而且现在手机和网络的传播效果更有利于让产品突然走红,这种情况以后只多不少。
东北大板这个产品不是老产品,反而恰恰是2013年夏季的新产品,经过红宝石一年在省内的试销,2014夏季在全国布点销售。你看着这个产品很土很传统很国营,其实产品是经过精心定位的。
图:左边是旧产品,右边是新产品。图是厂家官网抓的,不是我改的这么PPT。图:左边是旧产品,右边是新产品。图是厂家官网抓的,不是我改的这么PPT。
看图可以知道,厂家是有包装设计能力的(可能不是很高),也有更现代的包装机。但是故意给这个新产品取了复古还有点土的名字——「红宝石老三篇东北大板」。名字起得不错,”东北“联想到东北人的豪爽、国营、实在、量大等元素,“大板”也能体现商品比一般冰品量更足。而且名字短、简单好记,有利于顾客的二次传播。
名字简单,产品也是用最普通的包装——纸片和透明包装,突出怀旧感以及经典感。特别是在食品安全屡屡被戳破的情况下,冰品市场添加剂超多的情况下,这种朴实带点土气反而能和其他商品区隔出来。这种情绪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近几年卖的很好的老冰棍。红宝石把这种情绪抓住再放大出了东北大板。
而且这包装很省钱,也是最终能把东北大板定在卖给消费者3块钱的原因。
3块钱价位这一档,基本上工厂能够做出比较拿得出手的冰品给消费者了。终端低于这个价格的畅销品主要是硬质冰棍兵工厂、绿色心情、小牛奶麻糬的这些天下了。
东北大板几个口味,主要在复刻模仿东北省内的沈阳「中街大果」 和哈尔滨的「马迭尔冰棍」,可能还有一点西安「钟楼小奶糕」的影子,本身就都是地方的经典牌子和经典口味。
这个设定还是很成功的,着力突出了经典感和性价比。市场上,东北大板是极为少见的三块钱能买到的「冰激凌」,其他都是或者冰棍。
雪糕和冰激凌不是一回事,国家食品标准SB-T 对冰激凌有乳脂含量的要求,厂家不能乱标冰激凌,雪糕不允许自称是冰激凌。如果你在冰柜前面注意一下,会发现冷柜大部分都是「雪糕」,「冰激凌」很少。如果你真想吃棍状冰激凌,你吃的应该是「臻品巧乐兹」、「梦龙」、明治什么的。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同口味冰激凌雪糕对比着吃,100个里面100个人都会选冰激凌,好吃。
冰激凌拼的就是乳脂含量,乳脂含量越高就越好吃,人类天性就是这么设定的没办法。酷圣石coldstone好吃就是因为极高含量的乳脂,有些口味甚至达到30%。
因为雪糕是不对乳脂进行要求的,在做纯牛奶奶油口味上就是不给力。业界对这个也算是想破头了,想出了各种添加剂还是达不到。但奶油口味必须得做,所以混入巧克力糊弄你的舌头,比如「随变」;插一根代可可脂棒涂一层脆皮,比如「巧乐兹」。
↑注意看都是雪糕。↑注意看都是雪糕。
冰品业界也有公司想做低价位冰激凌,也有少数良心企业比如上海光明,仍然凭借着奶源优势独守低价冰激凌,比如光明砖、光明三色等,也卖三块钱而且也很好吃。但是因为光明的冰激凌业务本来就不是主业,渠道一直都没有办法大部分覆盖。而经过四大品牌雀巢、和路雪、伊利、蒙牛各位有识之士的努力,结果就是市面上三块钱以下的冰激凌,就剩一个牛奶棒了——和香肠一样粗细。
三块钱的冰激凌东北大板,还挺大一个,当然受欢迎了。
在北京上海三块钱能买到还可以的冰品真的不多了,可能因为不做学生好多年,现在我在店里买的一般都是6块~8块钱的明治,4块5的可爱多,现在便利店里的「随变」现在也要3块5了。没办法,中心城市就这样就这价,10块钱一个韩国棒冰照样卖的很好。这之间有冷链有过路费有渠道费用,人力也贵,当然和出产地的消费层次价格不同。
东北大板放弃所有营销费用(其实还有一多半原因是不知道怎么花),用便宜包装,给终端的毛利率都要低一点,可能还有其他的生产技巧,都是为了能以性价比抢占市场。
说了这么多,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冰品业界,雀巢做「笨nana」,和路雪就做「bobo旋风」,光明就做「扒皮香蕉」,都是同一个东西,果冻配雪糕,就是为了抢点话题性。
这个东北大板。人家就是一门心思在做经典的定番口味。
产品面说完了,必须说说他的渠道。打铁不能光靠自身硬,东北大板目前的成功和它的渠道战略是绝对相关的。
快速消费品一般推新品的手法,就是「空中打击」加「地面部队」。「空中打击」就是投入广告轰炸,电视广告微博弹窗都能算空军。「地面队伍」就是业务员,比如商场KA业务员,杂货店业务员啊等等。
在完全没有空军的支持下(一毛钱广告没有),东北大板这支断腿的陆军是相当厉害的,为什么说是断腿呢,因为做不进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的,只能一家一家谈杂货店。
只做杂货店这通路,也是东北大板不得不选择的一条路。红宝石东北大板只是一个地区品牌,一没名气、二没钱,要在一年内弄到全国各地,直营分公司不行,只能靠发展地区总代。
这帮地区总代也就是年销售额千万级别,是个贸易商行,有几台冷冻车。小公司不会登广告,也没有资本人力和关系去谈大商场便利店线路——毛利给不起对方,活动也配合不了,垫资周期也受不了。在大庆总部不能承担营销费用的情况下,只有教各位总代先从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开始——「扫街」。
「扫街」是一个快销俗语,就是一条街一条街一家店一家店去找杂货店老板谈合作谈批发,是脏活累活。但东北大板不得不走,只能要求扫街一定要扫好。
要保证第一天的新兵能扫好这条街,从业务设计上就必须要想好所有的应对。
从店里现在的情况,我都能想象到业务员在说什么怎么推荐,学一个小时马上就能出门干活了。
「老板夏天要到了,今年特别热,冰激凌生意肯定特好。」
「我们的冰棍特别好吃,您尝尝!」
「才三块钱,比和路雪的便宜多了,我们专做性价比的。」
「和路雪的冰柜不让放我知道,我们有自己的冰柜可以提供给您。」
「我们冰柜很小一个,不费电也不占地方,我们每个月有电费贴补给您,夏天过了就给您拉走。」
「您卖的不好随时打电话给我,先送货后结款都可以,我们有信心。」
「您第一次进货,进4箱送1箱,我们正好有五个口味。」
「我们这边还有海报贴在您门口了啊,老板生意兴隆再见,叫货打冰柜后面的电话。」
就这样,靠着这个小冰柜、靠着简单全面的售卖方式设计,以及执行力强的代理商陆军,东北大板在夏天之前基本铺了城市的各个小杂货店。之后就是口碑,旧店带新店,逐渐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感谢您看我的马后炮,至此,各位看官还觉得东北大板的红火是纯属偶然呢,还是和他努力开花结果有一点点关系?
认为是软文的,欢迎右边马上拖黑我让您的知乎更美好,保证不会再污染您的timeline。
都说是四线城市三线品牌了,网上雇水军有什么用,能直接促成销售吗?以互联网思维再造冰棍O2O!?
而且我都说了,这公司没有营销费用预算,更没有给我的份!!你知道我写软文可是很贵的!!
————————————————————————————
利益相关报备:
普通用户,和厂家、代理商、零售商无任何关系。
普通消费者,每次买10根打8折。
我喜欢吃香蕉的,太太喜欢吃巧克力的。
*东北大板有五个口味或更多,只有一个牛奶口味是冰激凌,其实另外四个口味也很不错。
一些资料来源:
食品标准SB-T
冷冻饮品 分类
食品标准SBT
冷冻饮品 冰淇淋
【知乎用户的回答(14票)】:
首先口味是好的
专门的机器来摆放,机器上有牌子标志,
不像其他的好几个牌子都是放在一个大冰柜里,
我问过家门口几家店,说终端补助电费40元。
东北的冷饮有不少“隐士型”企业
比如 宏宝莱 德士
认知度低 美誉度高
【邓思君的回答(10票)】:
为么斯武汉卖四块钱一根
【李在闹的回答(5票)】:
我来瞎说几句,跟问题关系不大。我是生在齐齐哈尔,学在海南,工作在厦门。谈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我觉得海南和厦门人对雪糕的热爱程度和东北人差距太大。我们是一年四季的吃呀。夏天冰箱得留一格专门放雪糕。冬天就整箱买直接放阳台。夏天去亲戚家玩,家里没有储备雪糕和大西瓜的情况是极少出现的。
再说这个红宝石,童年的记忆有它,但是不常吃,因为贵呀。小时候是吃冰块,一毛钱一个。我们县最早还有冰棍厂那,出产两毛的冰棍,吃起来就是现在冰工厂的味道。再就是冻的透心凉(一种袋装饮料)。这得截止在我十岁左右。那会还没有蒙牛伊利。在我们还吃两毛钱冰棍的时候,红宝石是卖五毛的。后来电视广告开始播什么伊利苦咖啡,火炬冰淇淋的时候,我快上初中了。上初中以后伊利蒙牛就开始大行其道了。但是卖的最好的依然是本土品牌,什么思乐达,奔月,还有太多七七八八的,都是齐齐哈尔大庆产的,都是五毛钱。这会,红宝石已经卖一块钱了。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蒙牛伊利已经是牢牢占据一块钱以上的雪糕市场了。那时候卖的最好的是伊利牧场,我要狠狠的吐槽一下,在我上高一的时候,伊利牧场那是相当好吃,口感很像现在雀巢五元一根的那个纯奶味雪糕。但就是突然一下,口感就硬了,不那么绵软,不那么奶了。开始我以为是吃到假货了,后来就再也吃不到原来的味道了。现在我已经不会再买伊利牧场了,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好几款产品上。但是伊利蒙牛在不断做坏老产品的同时,也推陈出新,可能是故意的吧。这会红宝石依然挤在一块钱的行列,同时出了一块钱的红宝石大奶糖和五毛钱的小雨伞。对的,就是小雨伞,一时扰乱了五毛钱的本土市场。不知道的人,请参考可爱多。后来雀巢就出现了,在我们这种县城,卖的挺吃力,一般都是试一下,就算好吃也很少买第二次。当然我代表的是学生,但是在我们哪里学生的消费观念就算超前的了,黑龙江各地的县城差不多的,这里没有IT白领,要么在企业事业单位,要么做生意,要么打工。性价比是消费的重要参考因素。再说一下红宝石在大庆。我看一些大庆人在评论里说没吃过红宝石,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你不怎么吃雪糕。我有亲戚在大庆,所以常去。去年的时候,他家冰箱里只有两种雪糕,一个是大板一个是中街老冰棍。出去玩也是随处可见。大庆的孩子更是从小吃到大。但是大庆太大太分散(哪里有油,哪里就有厂,哪里就有人)有没吃过的也不是不可能。总结起来就是,红宝石始终是做优质产品。新产品开发的少,但是老产品品质一如既往的好。性价比高,要不也站不住东北市场。品牌老口碑好。22年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今就是在东北站住脚了,想往更多地方插足。能成功,我觉得靠的还是品质与口味。但是说实话三块钱有点贵了。另外我现在居住在厦门,这里怎么没有本土的雪糕品牌呀?海南也是一样。好奇。
【张博的回答(3票)】:
因为它好吃啊
【毛毛毛的回答(3票)】:
在四线城市这边,供货商免费给超市等提供冰箱,而且垫付很多电费(具体多少不知道,反正够那一个冰箱用的)而且据说还有试用期,等于免费给商家一个冰箱,还没有电费,卖一个赚一个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学校超市里面卖的全是和路雪,小卖铺里一冰柜的东北大板,比较一下性价比还有结账的方便性,必须是东北大板卖得快,而且味道很正啊
【李芳菲的回答(1票)】:
我们学校十米之内有3家卖这个的...确实好吃...而且吃多了伊利蒙牛什么的雪糕这个会感觉比较特别吧。
【李炜的回答(1票)】:
前段时间去北京第一次见到吃到东北大板,真的是很好吃!还想着这玩意儿北方才有吧,在南方都没见过。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齐齐哈尔大学来回答
因为距离大庆很近的原因,看到这个帖子之前我都不知道大板定价3元级别的,因为我们这儿就卖2元,能买到好几种红宝石产品,有金木水火土,奶油,巧克力和果汁味的,香蕉真没吃过...
对于口味口感,最直观的就是红宝石口感细腻很多,而且不冷,人类吃冰激凌吃快了会头疼的不是?吃大板需要吃的极限快才会头疼,还有就一个感觉就是红宝石对他家冰激凌的含水低有信心,因为表面纸包的,如果冰多的话很容易粘住揭不下来,你想兵工厂要是纸包会怎样?
利益相关...齐大大二俄语,没有餐饮从业经验
【万里晴空的回答(7票)】:
1.差异化提炼卖点:大胆标称自己不含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而别的冰淇淋都在标榜自己口味独特,采用XX国牛乳、高端巧克力......
2.单品牌独立营销:在任何大牌都能混搭在杂牌冰柜里售卖时,东北大板标新立异的独立小冰柜单品牌售卖,这就犹如普通护肤品在超市屈臣氏卖,高端品牌就设专柜卖;
3.包装传统简约:其中奶油味的采用了小时候才用的纸质包装,突显怀旧感。这在八喜蒙牛伊利光明五丰等冷饮品牌中已十分少见;
4.炒作口碑营销:我第一次吃是因为看到有同事微信晒照,日常也有听闻同事讨论或购买。知乎微博都有人提及,可见有源头炒作。
5.其他(得了干眼症,太干涩,手机答题太累,改天补充)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口味不错价格低廉,还有点乡愁吧。
小的时候吃的冰棍基本就两种,一个是红宝石的,也就是东北大板的牌子,另外一个叫北岛,味道差不多,更便宜点
13年在北京下班路上见到楼下小店有卖的,差点哭了,乡愁啊。之后就再没买过别的冰棍。
昨天在楼下超市发现北岛也有卖的了,价钱一样味道相似,知友可以尝一下。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俺爹因为工作关系去过这几个冰棍厂做调研,不管是卫生环境还是奶源质量都没得说,也确实因为是小地方,没有在其他地方推广起来。
大学时在哈尔滨最爱吃的叫马迭尔冰棍,中央大街有卖,超级好吃,每次逛街都先直奔卖冰棍的地方先吃到头痛,希望以后也可以卖到全国各地。
东北人在外面打拼的很多,有不少像我这样小时候喜欢吃的人,乡愁吧。
吐槽一句,小时候五毛钱一根两块五一联,现在三块一根,好贵- -
【史飞的回答(0票)】:
纸包装,价格高
低调奢华的享受
【FredZhou的回答(0票)】:
上海卖的是苏州生产的
【ClairCC的回答(0票)】:
凭什么?因为好吃呗,我买冰棍都是一买买好多,大板和巧乐兹都会买,口味不一样,但是最近比较喜欢大板,巧乐兹那么多年也有点腻了…我觉得这东西不需要软文吧,靠口碑就够了,家门口批发冰棍的小店,每次去都看到其他人买这个,没找到的还会问…除了这个今年那种油纸或者锡纸包装的老式冰棍和原味雪糕也很火呀,好像好几个厂家都有,但是都是没听说过的,总觉得放了很多香精的感觉,有人了解么?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好吃,看了最佳答案,才注意到不是雪糕,而是冰淇淋,三块钱确实不贵,准备夏天批发点放在冰箱里。
【面瘫61的回答(0票)】:
关键是好吃,怀旧,前几天我去朋友家玩,然后他们给了我一个据说名字很奇怪而且有小时候味道的棒冰,我吃了半支,终于尝出是小时候可可棒冰(不知道其他地方20年前有没有这样的棒冰)味道,好吃,这个棒冰就是东北大板
我觉得它最成功的,还是做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对我这样的80后,对小时候的味道就像是对妈妈的味道一样的执着,小时候的味道一个让我有怀旧感,(东北大板的包装虽然土气,但确实充满怀旧感),还一个就是,在这个添加剂的年代,小时候的味道让我有种安全感。再加上它朴实泥土气浓重的名字,让我印象非常的深刻
【杨雪晴的回答(0票)】:
只是刚好赶上一群8090追忆童年的风潮且味道平实价格便宜而已…
馆藏&5935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宝石东北大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