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奇葩说姜思达出柜樊野》第二季关于同性恋出柜的节目

& 新闻客户端 &
如何评价《奇葩说》第二季关于同性恋出柜的节目?
作者:邱晨,奇葩说第二季选手,CUHK 国辩队教练,老僵尸一枚在这个舞台上,反方确实有难度。不仅难在这个舞台本身的气场 ,也难在几位选手本身都是对同志非常友好的人。很多人觉得好辩手就能“颠倒黑白”,维护自己完全不赞同的立场,其实好辩手之所以好,是因为不论谈什么立场,他们都能做到不违常识,不背本心。所以反方绝对不可能站在同志的对立面说话,也绝对不会把社会对同志的歧视合理化。
我曾经看过一场辩论赛,辩题大概是“同志家庭是否可以领养小孩”,反方提出一条理由,是同志的小孩去到学校会被歧视,“你们忍心看小孩子就这样被人欺负?实在太自私!”虽然这是事实,但这种说辞不仅被正方批驳,也没能获得评审的认可——因为,小孩被欺负,错在加害者,错在校园暴力,错在歧视,因为别人的恶行而剥夺同志的权益,这是合理化恶人恶行,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应有的价值。
所以昨天节目中的反方,对这种“客观存在的歧视与压力”,做了比较妥当的处理。
他们说的,其实已不完全是“同志是否应该向家人出柜”,而是“同志打算出柜的时候,我这个当朋友的是否应该劝阻“。之后康永哥的结束语,也应证和延续了这一说法。
有人可能会问,卧槽这二者有什么毛线区别。
我就问一个问题:当一个同志不顾劝阻出了柜,并且受到了一定压力和挫折,你这个曾经劝阻他的朋友(或仅仅只是持相反意见的路人),会说“你看吧我早说了”,“活该”,“知道自己错了吧”么?如果你觉得不说只是于心不忍的话,那再问抽象一点:你会认为他确实“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吗?
如果你不会,那就说明,你也认为出柜是应该的(如我在第二轮发言里说的,是正确的事情)。只是你也知道,在这世道上,不是做正确的事情,就会有好的回报。而且仔细想想,一个人一辈子做的正确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很多。于是你为朋友着想,就劝了一下——总之,同志出柜是应该的,同志的朋友劝阻同志别出柜也是应该的。难怪马东老师要说这是个团结的大会哈哈哈……
我这儿并不是作为正方来指责反方偷换辩题什么的。相反,我要为他们做的事情鼓掌。如果是正式辩论赛我当然会掐死他们,但这不是。在这个场子上,我觉得我们都在努力去讲一些,我们能够讲得清楚,大家听得明白且觉得有趣(或有用)的观点。马东老师和培训老师执中、渐彪都会跟选手说,不必掐定义,遇到定义有问题,就先回到常识,回到能够唤起大家同理心的常识。所以在反方的努力下,我们可以听到父母的担忧(啦啦啦我也有说哦),可以看到这个舞台之外社会的真实,可以打破“gay比常人聪明和出色”的误解,了解光鲜的英雄主义背后的无奈与脆弱。
BTW,我看到有人居然说不喜欢康永哥发言中透露的软弱——首先,没有人不软弱,不仅温柔的康永哥内心有软弱的一面,大家觉得很“强”的马薇薇,也有无比软弱的一面(然而关你X事)。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内心没有柔软的一面,你所有的坚强都源于无知,从而跟傻强无异。与问题无关,不详细展开……
总之,这期节目很棒,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而如果能谈的话题范围可以更广……呵呵呵呵……
感谢老友&@汪有&供图,如果不看字幕,感觉我正在说“F……”~~
作者:落升,互联网旁观者这很可能是中国视频(包括电视台、视频网站)节目史上,关于同性恋话题,做的最开悟、最透彻、最具人性关怀、案例和情感最真挚、开放、写实的一期。反之,也是最能体现和代表《奇葩说》(两季以来)这个节目价值和品位、风格的一期。就像马东所说,这真的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完美的大会。更是一次意想不到的,令话题和节目都完美升华的大会。
1、这期节目把出柜的各种状况和前前后后的羁绊与结果,展现和描述的非常透彻,让不同的同性恋和不同的人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2、这期节目把同性恋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与同性恋子女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有同性恋的家庭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的生活状态,都做了深度探讨。把观众和节目参与者的内心和看法做了一次全新的、多重角度的、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梳理。
3、这期节目从同性恋者自己的视角和心理、父母看待同性恋孩子的视角和心理、社会看同性恋本人和其父母的视角和心理、异性恋与同性恋两个群体的生活和工作成就与其身份对应的影响,等等角度都做了一定深度的分析和探讨。让观众更立体和全面的感受了大多数中国父母对于儿女的爱,全面的感知了一下社会对同性恋的各种角度和层次的看法。
4、著名变性者金星对自己情况的表述和与父母及家人的相互感受;著名同性恋蔡康永对自己和其他同性恋的求助与遭遇的表达;著名大脸才子高晓松对异性恋透彻的总结和特点的挖掘以及对金星、蔡康永的认同与友情;还有无节操、没底线、亦正亦邪、逗逼无极限的主持人马东最后异常精彩的关于本期主题的总结陈词、关于高晓松的挽留和高度肯定、关于广告和节目之间关系的总结陈词、关于不淘汰任何一个选手的决定,都让本期《奇葩说》完美升华!完美爆发!完美的呈现于世!
5、节目的精彩和升华,可以体现出节目组和参与者对话题和人群的包容与关怀。也让观众对自己和异己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或者是粉丝,为《奇葩说》叫好!这期节目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作者:远边梦金阁寺,谁用匕首换光明。宝贝,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喜欢上相同性别的人。我们困惑,我们不解,我们害怕,我们惴惴不安,我们钳口挢舌,我们恐慌万状。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接受自己。我们被苫蒙荆,我们披荆斩棘,我们乘风破浪。终于,我们好不容易接受了这个喜欢同性的自己。可是,我们又怎么能够让别人接受我们呢,我们又怎么能够让别人不歧视我们呢。抱歉,宝贝。歧视是这个社会永远存在的东西。它不是因为你是同性恋才存在。它不是因为你是个喜欢男生的男生而存在。它不是因为你是个喜欢女生的女生而存在。自古至今,它一直都在,在你身边,在你身上。
在你小的时候。你长得不好看,被人歧视。你生来残疾,被人歧视。你出生贫穷,被人歧视。你是个娘娘腔,被人歧视。你个头太小,被人歧视。你成绩太好,被人歧视。你成绩太烂,被人歧视。你不喜欢大多数男生喜欢的东西,被人歧视。你不追逐大多数女生追逐的偶像,被人歧视。后来,你长大了。你在餐厅当服务员,被人歧视。你穿着寒酸,被人歧视。你退学潜心写作,被人歧视。你不用智能手机,被人歧视。你专研学术不为金钱,被人歧视。你是大龄剩女,被人歧视。你是离异女人,被人歧视。
宝贝,你看见了吗?只要你有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被歧视的那一个。
宝贝,我知道你害怕。害怕这种歧视会把你打得片甲不留。害怕这种歧视会把你打得鱼溃鸟离。
宝贝,别我问该怎么办。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从小就隶属少数群体的孩子来说。
宝贝,你问我该不该告诉父母,你觉得他们是你唯一的最后的救命稻草。可是宝贝,我也不知道。我只想跟你讲几个故事。
我的发小A是一个个子小小的女生。她从小跟她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她的父母从来不过问她的生活不管她的死活。所幸的是,她爷爷奶奶很爱她,一直把她当成宝。A告诉我她喜欢女生的时候,我看见她眼里有闪躲有坚毅还有无奈。A说她可以牵着她爱的女孩的手走在难有阳光的成都的星期天的大街上,可打死她她也不会告诉她的爷爷奶奶她不喜欢男生。我知道——他们把她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养成一个成年人,他们晚年所有的欢愉悲苦灾难和幸福都跟她有关,她现在还年轻,可他们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们永远不可能接受自己最爱的孙女竟然喜欢女孩子。她能预见告诉他们的后果是什么样的,她不愿意他们因为她而受到一丁点的伤害,她小时候被人骂是没爸没妈的孩子他们第一个出来保护她,现在是该她保护他们的时候了。她不愿意他们因为她是个同性恋而痛苦而难受。她受不了,他们更受不了。她甚至觉得说出这件事会让他们折寿。她不能这样自私。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今年二十六岁。他家在农村,他是他们家七大姑八大婶家小孩里唯一一个上大学的人。上大学四年,他拼命赚钱,在酒吧驻唱,主持婚礼,攒了大概十多万。一毕业他就买了一辆车开回家,村里的人都把他视为榜样,他爸妈脸上更是笑出了褶子。工作不到三年,他在城里给爸妈买了一套房。可是,他却从来不敢告诉他爸妈他的工作是在夜店唱歌因为他深知当地农村人的偏见,深知他们的狭隘和无知,所以他只能欺骗他爸妈。他害怕他爸妈被指点,他害怕他爸妈被嘲笑。宝贝,你看,他连自己真实的工作都不敢告诉他爸妈,还敢告诉他爸妈他喜欢男生吗?他是村里第一个给爸妈买房的小孩,他是村里第一个自己买车的小孩,从那个环境来看,他本该是个值得父母骄傲的孩子。可他却依然活在一种欺瞒之下。唯一原因是,他不希望他父母受到伤害。寒假见到他的时候,他告诉我他要结婚了,他说那个女孩对他很好,他说那个女孩很天真什么都不懂,他说他们计划明年生一个孩子,他会在外面努力赚钱,把钱给他未来的妻子和孩子。他还告诉我,他男朋友因为这件事要跟他分手。他说,他害怕。害怕当地人的偏见,害怕他们的固执,害怕他们的狭隘,害怕他们的无知。更害怕他们的偏见固执狭隘和无知会伤害他那同样偏见固执狭隘无知的爸妈。(想在这里说点题外话:我没办法谴责他骗婚,我没办法站在一个所谓的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他,因为我深知他的无奈。我更没办法祝福他,因为我深知一个无辜的妇女要被欺骗是多可怕的事情。我能做的只是祈祷那个可怜的女孩子早日跟她离婚,我能做的只是尽量远离这种渣男。可是,当我在评价他是“渣男”的时候,我并不太乐意,因为我太了解他背后的故事,我太明白他所有的无奈。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所有骗婚的人遭到报应。)
宝贝,我要讲的故事讲完了。看起来好像是用了两个极端的例子在劝你不要对父母出柜。并不是这样的,宝贝。
宝贝,不要去借鉴那些愿意出柜的人的经历,也不要去借鉴那些不愿意出柜的人的经历。有人的父母思想开放能接受,有人的父母固执无知没办法接受。有人的父母因为爱孩子而接受,同样也会有人的父母因为爱孩子而不能接受。你越看越糊涂了是吗?
可是宝贝,也别把这件事想得太严重。没向父母出柜,你也可以过得很好。向父母出柜,你也可以过得很烂。人生的选择权在你自己的手上。你要过的是人生,不是淤泥于在不在柜子里过人生。
宝贝,你要明白,人生从来都是很艰难的。向父母出柜只是你众多痛苦中的一种。别把它看得太严重。祝好。来源:知乎链接:/question/
《奇葩说》第2季 :该不该向父母出柜链接:/v_19rron1b1w.html本站内容均转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源:涨姿势
没有相关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如何看待爱奇艺下线《奇葩说》第二季关于同性恋出柜内容?
经浏览搜索爱奇艺官方网站证实,日关于同性恋要不要出柜的那一期奇葩说已下线,微博传闻是广电部门要求禁播。如何看待此事?
432 个回答
我来贡献一个大不敬的答案:这集奇葩说下架,恰恰是反映了中国当下的民意。在这么多的讨论中,大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在下架之前,同性恋这集已经在网上挂了一个半月了。具体播放数字我不是很记得,但按奇葩说一般的播放水平,大概有3000万人观看了这集关于同性恋的内容。如果广电总局真的要禁播,为什么动作那么慢?我个人有个理论,但凡一个节目能活一个星期,就代表广电总局没有想动刀子。之后如果动了刀子,往往是被群众倒逼出来的。就像这次的同性恋,就像年头时候武媚娘的大胸。我们不要被知乎上的开放舆论误导了,觉得全中国都在挺同性恋,只有广电总局还停留在封建社会。这种认识完全不正确,咱们天朝普罗大众的境界还没那么高。其实大家回到现实中,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们的七大姑八大姨看到电视上看到有人讨论同性恋,她们的反应大概是 “唉哟同性恋这种事情现在也可以上电视啦?政府怎么管的??” 13亿国民,会讲这句话的人绝对比支持同性恋的人多。恩,所以某局只好出来管一管咯。。。P.S.: 这个回答不是给广电洗地,但有的时候你以为你是给广电坑了,殊不知群众暗地里也插了你一刀,仅此而已。
之前知乎有一对忧心忡忡的诉说儿子向他们出柜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父母,一大波一大波的知友都在拼命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谈心,论迹... ...费尽口舌,隔着屏幕干着他人之急,结果呢,这对父母好像一个大子儿也没看进去,不屈不挠地问:“我儿子就是病了,求治病”。这对父母就是广电羽翼覆盖下的现实世界的主流人群的代表人物啊。作为一个国家喉舌最终的审查机构,广电的任务是向这批小农奔小康的人群输出清洁的中国梦,他们的道德观不超过中央一到五套规定的范围,想象力大不过一只牛蛙。出于道德,出于正义,出于维护公序良俗的严正立场,广电要照顾的永远是这些同样饲养着广电的他们,而不是知乎上几千几万个赞蔡康永落泪视频的你们。舆论(哪怕是娱乐舆论)每退步一次,这些将LGBT人群有罪化,边缘化,污名化的主流人群就更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绝对正义一次,每一个原本忧虑,惊惧,本可以受到鼓励和安慰的挣扎者就更退缩一次,自我怀疑一次,藏得更深一次。我一直在想,那对父母或有可能看了这个节目,也会有那么一丝丝怀疑,错的是自己,儿子没有病。现在呢,上面强大的舆论言之凿凿定义了,这是“非正常性关系,挑战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怎么办呢,治病吧!典型社病我药。-----隔日更新内容----修改了一些不连贯的词句。我记得高晓松似乎说过为什么要去做娱乐节目,我猜这些人大概也不过是想在娱乐的外皮下,夹带点私货罢了。这一期节目马东好像特地没有念广告,第一次在大陆的大众媒体平台上相对公开地说一些不那么主流的话题,大概也是带有媒体人开辟时代,造就影响而隐隐的自豪的。那么,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即便你耍赖说,我们不过是在娱乐,某些不可触的逆鳞也远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多的多,敏感的多。的确,封禁一个娱乐节目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世上最容易的事不过动动权力的手指。只是,连披着娱乐的外衣求一点可怜巴巴自由诉说的机会都被剥夺的话,那这世上就只有沉默,和只能匿名和永远沉默的病人。
蔡康永哭着说我们不是妖怪,最终还是被当成了妖怪————————————————评论区有的人逻辑已经乱到一定地步了,还来一本正经的普及你们就是妖怪。这就比较尴尬了……我毕竟没有这么好的修养,不带脏字地帮助讨厌我的人理顺逻辑,相比来说直接拉黑比较爽快。
现在只庆幸幸亏缓存下来了。本来准备拿着传教用,下下来没两天就发现删了。立刻变珍藏。----------------------------分割线--------------------------被求资源的吓了一跳……其实吧,孩纸萌,我一个同学从万能的度娘那里要到了百度盘资源……需要的评论留个言或者私信敲敲我都OK。我会一个个私信。----------------------------分割线--------------------------目前这个答案已经成为了我的最高票答案……默……----------------------------分割线--------------------------那啥,鉴于求资源高峰已经过去,评论也太多了,每次客户端翻到最后很烦,再有想要资源的孩子拜托私信我,新的回复我就不看了哈……【逃】
我也是最近才对这个问题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同性恋在中国的普遍被接受程度,远远低于知乎用户和《奇葩说》嘉宾与受众中的接受程度。寒假回家,最盼着的事情之一就是到大使馆的北京美国中心参加活动。翻翻公众号,2月6日的主题,是放映讲述加州第一位同性恋公职人员,同性恋平权促进者Harvey Milk的电影《米尔克》。我报了名,并和爸妈随口一提下周一要去大使馆参加电影之夜。过了两天,爸在吃饭聊天的时候,随口问我:「大使馆放的电影是什么主题?」我大致复述了电影的简介。没想到,他神情一下子紧张起来:「怎么去看这种玩意?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题材?」「那天参加这个活动的,肯定有不少同性恋。在我眼里他们的圈子都乱的不行,还有很多人带着艾滋病,你去参加这样的活动,和他们那么近距离地接触,让我多担心啊!你能不能下一个活动再去?」「一定要去,就让家长和你一起去吧,或者多叫几个同学一起去!」直到这里,发现我参加活动的计划有泡汤的可能,我只好开始解释:「你也自己去网上搜索一下相关的知识,同性恋根本不是不正常,只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而已;他们的圈子也没有什么格外混乱的,甚至比很多异性恋的人在恋爱过程中还负责任;你可以改变不了对他们的看法,至少不要干涉我的想法、我的活动,至少不要说这些让我听了之后很难受的话。」然而,接下来的几天,这件事情好像提醒了爸,这个话题时常有意无意地被拿出来。我有一个一对一上课的德语老师,上课很认真,知识面很广,但是好像至今还没有结婚组成家庭。了解到这一点,爸和我说:「从没有听他提起过他的家庭,这让我不太放心。我担心,他会不会是同性恋。如果你发现他有这个倾向,一定要和父母说,虽然他教的很好,咱们换个老师也不是不可以。你之前学音乐找老师的时候,我也打听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声乐教授,和他聊过,能感到他知识和水平都很高,但是同事告诉我,他的性取向不太正常,当时我就说,哪能让孩子跟这样的老师学......」最终我还是和每次去北京一样,一个人坐高铁再转地铁到了大使馆。然而,活动即将开始的时候,微信上收到了爸的信息:「活动结束之后别在那里停留太久,立刻出来,我的车就停在附近,接你回家。」我第一次因为LGBT这个话题,觉得如此压抑。之前,我一直认为性少数人群的前途是十分乐观的。当我和身边同龄人谈起这个话题,即使他们属于去在年奥运会期间不分是非在网络上为他们眼中「受委屈的运动员们」大声叫嚣这样一个我无法接受的群体,也几乎没有人表现出对同性恋和变性人的厌恶,少数人说「不了解,没想过」,大部分都能欣然接受。而当将这个话题摆到一个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面前,你听到的反馈居然会这样可怕。事实上,根据国际市场调查公司Ipsos-MORI发布的2016年认知偏差年度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显示,61%的中国人,依然认为同性恋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如果除去80后、90后对同性恋接受度较高的年龄阶层后,可以想像,如今处于「社会中坚」的70后、60后、50后,对其的接受度基本为零。我难以想象,如果我是一个同性恋,将会有怎样的遭遇。我的家庭虽然普通,但还不算是「底层」。爸上过大学,有一份颇为体面的职业,理科头脑很好,笃信科学。但是,即使来自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界的诸多结论摆在他眼前,他心中「将同性恋视作疾病和变态」的想法也无法被改变和克服。这就是偏见。而对于基数更大,受教育程度更低,在互联网上发出的声音也更弱的群体来说,这种偏见只能更加强烈。我们把他们忽略了。如果我没有这一点点意想不到的经历,这次活动带给我的感受估计会不一样很多,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依然会过于理想化。电影放映结束之后,大使馆还请来了一位律师,为听众讲述中国同性恋群体的现状。律师英文名字是Michael Liu,很遗憾,我没有记下他的中文名字。律师长得很帅,有点像小囧。这是大使馆的官方微信对他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查询一下。电影放映之后,主讲嘉宾Michael Liu,中国国际法倡议创始人兼董事以及提倡中国同性恋权利的倡导者将主持讨论。「今晚,坐在美国大使馆中,我们可以坦诚地谈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互相倾诉因为身份所经历的委屈,我们可以轻易地达成同性恋并非疾病的共识;然而,明天,当你们走出这扇门,回到你们自己的家庭、学校、单位中,你们依然需要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隐瞒,而承受苦难。」这是他一个多小时的讲话中,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我也向他提出了我的疑问,面对某些群体——当然包括题目中的「底层」——根深蒂固的偏见,我们应该才能怎样改变一点点,或者虽然改变不了,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性少数儿女、兄弟、朋友少受一些伤害。「如果你是一个性少数群体的成员,像电影中Harvey Milk一样,不要将这件事视作什么隐私,而是向身边的所有人——无论他们接受与否——大声讲出来。」这个答案,我并不是没有想到过,只是,我觉得太过于理想化和困难。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声出柜,不仅意味着自己和家庭在本就十分狭窄封闭的人际圈中成为永远抬不起头来的异类,更可怕的是,你很难逃离要么由于不舍与不忍向父母妥协,要么和父母决裂得一干二净否认他们的爱的结局。无论哪一种,都是悲剧。但是,好像这是现在唯一的路。比起蔡康永出发点很感人的「拦一下」,我想,表面上有些残忍的「推一把」,才更积极。在写出这篇回答时,我自己有过犹豫,这样直接地批评亲人的偏见,会不会显得冷酷。但我还是写了出来,因为我的本意并不是煽动仇恨和对立,只是希望更多曾经和我有相同幻想的人,更多过于乐观的人,去问问你自己的长辈,去感受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加严峻的现实。我也不希望这是我们为底层的同志呐喊时带来的副产物。仇恨只能滋养仇恨。而我们要的,是阳光,是阳光穿过每一道柜子的柜门。最后送上一段《米克尔》中最感动我的台词。另一个有关平等与偏见的回答:
-2007年的一个午后,电视荧幕上突然出现了一则「荷兰男同性恋者举办婚礼」的新闻,配图是一块被糕点师傅精心设计过的婚礼蛋糕,蛋糕上站着两个用奶油捏成的男生,身着礼服,手牵着手。妈妈侧过脸,用早被我习惯了口吻,充满训诫,却又云淡风轻:「瞧见没,真恶心!」那一年我初一,已经发现我其实和别的男生不一样,是妈妈嘴里无比「恶心」的人。 在此后的八年里,她一次又一次告诫我,「同性恋多恶心,你可千万别成为那种恶心的人!」发现了么,无论是八年前还是八年后,在她脑海中始终认为同性恋是「恶心」的。哪怕她多多少少,甚至已心知肚明,她最爱的孩子可能就是自己口中那种「恶心」的人,却始终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更不会改变心中「同性恋 = 恶心」这个刻板印象(stereotype)。Stereotype的本意是「铅板」,试想无论何种纸张,它们或许优秀或许恶劣,在铅板下都被印上同样的字码;就好像无论何色人等,毋论他们的品行人格如何,总有闪光优异的一面,然而被人心中的stereotype扫过,却都被打上同样的记号,并由此引申出印象、评价、判断甚至是偏见。更可怕的是,我们的父辈成长于一个非黑即白,当然,在他们眼中会是「是非分明」的年代。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了刻板印象的重灾区,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当加入时间这个变量之后,刻板印象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所倚仗的时间与历练,让心中无数种刻板印象在时间的刻刀下更加凸显、锋锐和难以修正,同时有了时间和经历的背书,刻板印象们可以假各种形式出现在他们口中,譬如:「我都是为了你好啊!」「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因此,即便存在诸如《奇葩说》这样传递多元价值和多元话语平台,以期可能消解上个世代心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时,更恐怖的是,由于刻板印象的存在,使得他们可能会对此类节目、平台产生选择性理解。也即他们只会接受、理解并记忆符合他们固有印象与心理预期的内容。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家母心中,男孩子要阳光、大气、像个男子汉,纵然像是花希、姜思达这么优秀的男生,也会被怹扣上「行为举止娘娘腔」、「说话扭扭捏捏拿架子」的帽子,就更不强求怹能接受肖骁这样的男孩子了。假设我想借《奇葩说》让怹老人家听听不一样的声音,看看多少在怹心中不阳光的男孩子,其实有多么优秀。那么怹必然会说,「你看看人家艾力,多向人家学习!多阳光,多大气,男孩儿就应该是这样!」进而到这个问题的主角,「同性恋该不该向家人出柜」这一期,毋庸置疑,基于怹,或他们心中的刻板印象,很大几率会产生以下结果:1、同性恋就是恶心就是罪,还有理了?(刻板印象)2、同性恋就是恶心就是罪,别说可怜,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你看蔡康永都哭了。(选择性理解)3、同性恋就是恶心就是罪,嘉宾扯的什么淡,我的想法就是对的,再说也没用,我活了这么大岁数/我是为了你好,听我的。(选择性接受)……以是,我在犹豫了很久之后,最终并没有拿这一期当做我给家母准备的出柜排演,甚至不敢推荐怹老人家看这档节目,因为我知道:对于一个内心对同性恋刻板印象如此深刻的人,仅仅是这一期节目,将很有可能徒劳无功;对于一个固执坚守内心价值观念的传统家长,怹的内心就是一个广电总局,《奇葩说》在怹心中可能会被打成毒草,节目中种种多元碰撞的理念会被怹选择性理解之后,最终只会被当做成「逆流」。这不可怕,这是现实。其实这怨不得他们,世代之间除了一条被说烂了的沟,叫「代沟」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条另一条沟,叫「知沟」。有了工具,人得以为人,而猿停留为猿,人与猿之间存在着一条因为工具造成的鸿沟。而面对着爆炸般的信息,年轻世代掌握了更方便快捷的工具,因而能获得并接受更丰富而多元的信息;而父辈世代,则在汹涌的信息浪潮里显得不知所措。不信,你看看爸妈的朋友圈。然而更可怕的是,新的信息媒介的出现,非但不会弥平知沟,反而可能将扩大知沟。通俗些说,微博、微信,甚至QQ空间的出现,表面上让父辈赶上新潮流,实则会让他们和我们之间的知沟越来越大。这也就将可能会造成,我们的理念越来越前沿、看法越来越多元、话语越来越丰富,而父辈们的获取速度和接收速度远远比不上我们对于信息的更替速度。在他们眼中,不遵循心中经验的事情越来越多,「离经叛道」的事情层出不穷,孩子们越来越走向「歪门邪道」。而我们做孩子的,此时难道不应该向知沟对岸的父母伸出自己的双手么?就像他们在我们幼小时所做的那样。面对鸿沟,任何人都会产生恐惧。而信息的鸿沟、理念的鸿沟,要更令人畏惧,伸出手,尽可能帮他们一把。然而更可怕的是,还有千千万万我们看不到却事实存在的,千千万万我们看得到却帮不了的,知沟对岸的人们。而我们的媒体人,通过一己之力,进行媒体议程设置,让LGBT出现在大众眼中,好让更多人看到这世界上还有一群如此平凡或如此优秀的人们,因为性取向的不同而备受打压与歧视;让更多人看到LGBT人士的权益正遭受侵犯而他们却无能为力;让更多人看到同性权益在国外取得的成就与进展。正是因为这些媒体人,为我们呈现了爱奇艺《奇葩说》的这一期节目、凤凰网《在人间》栏目镜头下的同性情侣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他媒体在美国婚姻平权通过之后的层出不穷的报道和推送。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报道下面的评论里,充满了对同性恋群体的谩骂、诅咒、歧视等种种不堪的字眼和言论,以及成百上千个赞同。这也是现实。我在这个答案里写到过,当我在朋友圈中小范围出柜时,收到的清一色是他们的理解,包容和支持。然而中国也有句古话,「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封闭的社交圈会让同质意见聚集,在知乎里更演变成「幸存者语境」,渐渐地你可能会欣喜地看到支持LGBT权益的人越来越多了,仿佛婚姻平权马上就能在中国实现了一般!其实只是因为你能看到这些,而老实讲,当下更多的是你看不到更不想看到的。他们,广大的他们,我们看不到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以上这些还都不是最可怕的。我敢打包票,但凡是媒体人,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能切身地感受到一个难以言说的现实:当下的我们,在拥有最多元的话语的同时,却恰逢如此凛冽的媒体环境。相比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太多之前能说的现在不能说了,能做的现在不能做了,甚至不敢说、不敢做了。在如此料峭的媒体环境下,还有诸如爱奇艺等肯为LGBT人群发声的媒体,向他们致敬。情怀的部分到此为止,随手拿来贵局7月份刚出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来让我们一起领会一下精神: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全文如下: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越来越热,已经成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的一个重要节目类型,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收视选择。大多数电视真人秀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受到社会好评。但也有些节目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也不触碰负能量的底线,“有意思”但没意义,收视率虽高但缺少价值引领,有的甚至传播错误价值观或流于低俗,引起舆论批评。当前有必要对一些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和调控,要坚决抵制此类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引领作用。真人秀节目在策划和实施等各阶段,都要认真考虑通过环节规则、情境故事、人物言行等,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道德建设、情感婚恋等方面的真人秀节目,不能为吸引眼球就故意激化矛盾,突出放大不良现象和非理性情绪,也不要以“考验”“测试”的名义人为制造和展示“人性恶”事件。真人秀节目嘉宾应坚持道德操守的标准。不允许邀请有丑闻劣迹以及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节目。节目组对嘉宾要加强培训、引导和把关,防止错误不当的言行在节目中播出。二、贴近火热现实生活,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真人秀节目要坚持中国梦主题,体现时代精神,积极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和人民群众的奋斗创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生活难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起到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重要作用。要防止把节目办成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无聊游戏、奢靡盛宴,避免节目成为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不能助长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萎靡之风。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创新创优。各级广电部门要积极鼓励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节目模式,大力提倡将当代艺术理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融合的集成创新,对引进节目模式要适度控制数量,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地区或国家。要充分利用中华文化元素、中华美学精神对引进节目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坚持以我为主、开拓创新。要树立文化自信,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心理,坚决纠正一窝蜂式的盲目引进,对于以合作方式变相引进的现象要坚决治理。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要依据节目内容确定参与节目的嘉宾人选,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要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纠正单纯依赖明星的倾向,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风气。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力戒铺张奢华,坚持节俭办节目。五、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坚决抵制低俗和过度娱乐化倾向。真人秀节目的本质应是反映时代精神和生活本质的真实电视,不应变成低俗娱乐秀场。真人秀节目要体现真实和真诚,应反映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自然活动和真实情感,符合事物发展和人际互动的一般规律,不能为了追求戏剧化效果,故意干预事态发展、违背生活逻辑,设计制造与日常生活经验反差较大的环节和“看点”,引起观众对节目真实性的质疑,特别要防止明星嘉宾作假作秀、愚弄观众。不得设置违背核心价值观和公序良俗的节目规则与低俗噱头等。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对少数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要坚决杜绝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六、切实加强管理和调控,引导真人秀节目健康发展。总局将根据上述原则,加强对各档真人秀节目的分析研判,结合广大群众和专家的意见,按照“好节目进入好时段”的管理理念,通过黄金时段节目备案、各类评奖评优等管理机制,倡优抑劣,科学调控。对于优秀的真人秀节目大力扶持,对于缺少价值和意义的真人秀节目加以抑制,对于内容低俗有害的真人秀节目坚决查处纠正直至取缔。各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指导督促相关播出机构研究改进提高真人秀节目,对经手上报备案的真人秀节目要严格把关。各级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机构要加强对真人秀节目的监看评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警示、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如果你天真地还以为这只针对「广电」真人秀节目的话...当然如果你要问我媒体产品中什么是低俗和违背价值观的,我姑且放一张我国新闻系学生《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PPT,也许能省若干个字。看到「宣扬同性恋」这五个字了么?我记得今年夏天参加张惠妹重庆演唱会之前,大渝网的一个学姐送给我一打儿小彩虹旗。当阿妹唱到《彩虹》的时候,我和同行的朋友把他们通通分发给邻座的观众们,他们很乐意且欣喜,纷纷从我手中取走彩虹旗,随着歌声一起挥舞。然而散场后,我看到垃圾箱里,在一片荧光棒的坟场里,一面面彩虹旗是那么扎眼。这何尝不是现实?尽管我们在外,多么勇敢的为自己,为他们,为所有LGBT人士的权益争取和捍卫,这面彩虹旗终究是回不了家的。所以我多么希望当你们组成了新的家庭,有了你们的下一代,能让家里飘着一面有形或无形的彩虹旗,告诉孩子们,也告诉世人:「他们不是妖怪,和我们一样,都是神所爱的孩子。」最后,无论家母的态度如何,怹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我很爱她。以上。-版权声明:非经过本人同意,概不可私自转载,本人将保留求偿权利。另转载时除署名(Heono Wang)外,务必包含本版权声明,多谢!欢迎关注我的专栏专栏以后会慢慢更新...orz(噗通
讲真,我看过的,除了台湾综艺,内地从不敢把同性恋话题以一期节目的形式播出出来。冲着“蔡康永含泪回答要不要出柜”,一更新,便把那期节目看完了。作为基佬,心很塞。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有人问将来怎么办?我也只能笑笑,走一步看一步咯。
今天的《奇葩说》期,丑闻主角就活该被万人虐吗,马东已经发话,我们曾是对同性恋最宽容的文明,而十五年前,同性恋成为丑闻,这是悲剧,因为经过几十年的禁锢。防再次下架截图为证——
恭喜奇葩说正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节目。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葩说同志要不要出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