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报主情,鸟与花香吴彤 风月笑平生生,头出淤泥不染尘,沙场横戈鞭上行。打一动物

《仁政必自经界始》后记
《仁政必自经界始——中国现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20199119941993519945
1994662000910“大中城市文明城区创建及区级政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1998
20032004从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论中国现当代的行政区划改革20046
20052006NUSEAI1··2006112008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行政区划调整基本情况及对推进城市化的作用20098
2004虽然全书可能“卑之无甚高论”,但仍然凝结了笔者这些年来思考的心得,故而在全书完稿之际,仍觉欣慰,也颇有“敝帚自珍”的感觉;而个中甘苦,百般滋味,也惟有自知,亦是感触良多。
严格说来,虽然笔者先后参与写作的著作已经有几部,但都非完整意义上的原创作品:要么是参与撰写部分章节,要么是编纂的成分居多。因此,能够完成这部严格意义上真正的个人著作,这部可以说是个人10余年来治学道路、历程的总结、也是见证的著作,也的确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说起来,要感谢的人、事、机构、际遇等等实在太多,颇有些无从说起的感觉。从西安到杭州,从杭州到上海,再从中国到新加坡,到首尔,真是一路走来,山水不同,风景各异;所见所感,所思所悟,亦是丰富多彩,也让人眼界大开:正所谓“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而所得到的帮助、鼓励,所获得的温暖、感动,则始终如一,相伴左右。这些帮助、鼓励乃至督促和鞭策,都成为自己前行的动力,也是能够最终完成这部著作的支撑和条件。
在此,我首先愿意全文摘引写于2004年4月18日杭州家里的博士毕业论文的“后记”,以为纪念。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本书的主体就是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书中的主要思想、观点也是当时所集中精力思考与形成的,而且也是因为这一学习阶段的结束和博士学位的获得,为自己此后的学术道路和生涯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自此,自己的研究重点和学术方向基本得以确立和延续,此后的经历和研究则都是在这一基点上的深化和继续。则当时的“后记”,既然真实地记载了彼时的求学经过与心路历程,录载于此,也就理所当然;而今天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尽管当时屡屡在困惑、迷惘、失意中徘徊,但现今想来,“那逝去的都变为可爱”;而其中所表达的真切的感谢之情,则延续至今,亦将延至永远。一如当时所言:
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和角度来研究政区地理并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是与攻读博士学位的这些年所参与的一些研究课题有关的。先是入学不久,导师刘君德先生曾嘱咐进行“中外行政区划的比较研究”,为此选择了一些行政区划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后又结合导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中城市文明城区创建及区级政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对城市化地区的行政区划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并结合过去已有的一些思考所得,从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出发,在新的框架之下排比资料,整理归纳,并将过去已有的部分成果重新加以连缀和整合,形成了本篇论文;并得到了导师的首肯和支持。当然,这决非意味着仅仅是原来已有成果的简单重复,其中,仍然有诸多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考。更巧的是,几乎与此同时,我又有机会参与到“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的课题研究之中;虽然这个课题刚刚开始,目前也尚未全部完成,但这个机会使我可以浙江省作为案例,来检验自己的一些思考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也可以使自己的论文更具现实感和针对性;因此,这样一个机会,于我,具有某种雪中送炭的意味,使我的论文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和厚度。当然,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以及我的懈怠和不能专心致志,论文还非常的不成熟,有些见解也许还存在疏漏甚或错误。这些,都要请导师和各位师长原谅。
说起来非常惭愧,由于自己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自然就有了一般在职人员所面临的一些共同困难,比如本职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必不可少的工作,以及家里的一摊琐事;同时,正好这几年读博的时间,又赶上所在单位的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举措出台,如四校合并(即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合组为新的浙江大学)之后的院系调整(从原地理系到资源与海洋工程系再到地球科学系),四年之内的三次聘岗,等等,就又更增加了许多干扰。因此,老实说,我这个学生是非常不合格的;既少了许多课堂受教、寝室切磋的可能,又无法更多聆听导师教诲、接受师长指点,同时,也免不了失去许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参加课题、合作攻关的机会;对此,自己每以为憾,也深深愧疚。在此,当然也要请求导师、各位师长、各位学友以及相关人士给予理解,并予以宽宥。
尽管如此,在这几年读博期间,我仍然得到了许多真切的关心、帮助和提携、支持;可以说,没有这些,我是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业的;因此,对于这些关心、帮助和提携、支持,我的感激之情,是无以言表的。
导师刘君德先生学养深厚、见识高远,道德、学识自不待我言;他严格而不失宽厚,有原则又讲究灵活,对我的状况和处境给以了充分的理解,并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我、也督促我完成了一些论著的写作和课题的研究,而其中的一些成果,就成为我今天这篇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果不是这些督促,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可能至今还遥遥无期。在论文初稿大致完成,而体系、框架等尚略嫌杂乱、中心和主旨还时有游离的关键时刻,又是导师及时指点迷津,使全文得以围绕中心,删繁就简,深入下去;同时又无私惠赠最新研究成果,以为论文参考。可以说,没有数年来导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帮助,我是不会走到今天的。师母吴其宝女士仁厚细心,对我呵护关心备至,鼓励支持有加,也使我惶愧之余,有了进取的勇气。在此当然要深深鞠躬,对导师和师母的教诲、关爱,献上学生诚挚的、深深的感谢。
中心的汪宇明先生和张老师伉俪也一直非常关心我的学业和论文的写作。记得早在2001年6月,还是刚刚上完汪先生的课不久,就曾经针对我课程论文中的某些观点,在电话中花了数十分钟的时间与我进行讨论,让人获益非浅;只是可惜没有更多机会讨教,实在令人遗憾。张老师负责中心的日常工作,由于本人常在杭州,难得在校,张老师不厌其烦地处理一些日常琐事,费心通告各种事项,耐心细致,毫无怨言。在此也对汪先生伉俪致以深深谢意。
学友李丽雅、黄明华、李勇健、谢守红、郑伯红和马祖琦、陶希东等也在学业上、生活上对我多有帮助;虽相见无多,但能体会到他们的睿智和博学,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和友善;尤其李丽雅女士,多少次电话打搅,又频频劳驾邮寄有关材料,希望她不要过于厌烦。
此外,还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及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和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的各位先生,如宁越敏、杜德斌、董波等和其他教辅人员等。由于机缘不巧,更加之我的驽钝和拙于表达,失去了许多向他们讨教的机会,因此,他们可能连我是谁还尚不清楚,但这不妨碍我把他们作为自己的老师,尽管他们可能并不认可我是他们的学生,并由衷地献上我的敬意和感谢。正是由于他们默默的工作,资环学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才成为我永远的又一母校。
当然,也要感谢作者所在单位的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和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的各位给过我帮助和支持的院、系、所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理解我的求学艰辛,分担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每每给我以热诚的鼓励。
同时,我要特别感谢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城市规划系的李王鸣教授,她邀我参加“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的研究工作,并给以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允我使用若干材料和成果,使我得以充实自己的论文。
浙江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江宇处长、任晓林副处长等也在资料方面提供过热情帮助,这里也谨致谢忱。
妻子身体不好,孩子年幼顽皮,作为丈夫和父亲,我往往不能竭尽全力、同时也是力所不及照顾好他们,心中每以为憾。尽管他们偶有抱怨,但仍然尽了他们的力量支持我完成学业,这份情谊自当永铭我心。尤其今年已5岁的儿子范履葳,正好伴随我求学的这四年光阴而成长;尽管为了他增加了许多负累甚至烦恼,但他给我个人、以及这个家庭所带来的生机和欢乐,又是无与伦比的。
长辈们也为了我的学业和这个家庭付出了许多心血。岳母大人和孩子的大姨在孩子出生后即帮忙照顾,起早贪黑,不计疲倦;使我可以专心复习,并有机会攻读博士学位;后来也时常看望、关切。父母这些年来也是格外辛苦;为了帮助我们,他们舍弃了自己的故家,牺牲了退休后的闲适生活,来照顾年幼的孩子并打理我们的起居,任劳任怨,默默操持。这些恩情,今生亦恐无以为报。
远在北京的姐姐一家,常常不厌其烦地接待他们的小侄子这位不速之客;每至寒假、暑期,孩子就北上姑姑家,以给我一点空闲的时间,却给姐姐一家增添了许多的麻烦。姐姐、姐夫还有他们的女儿咪咪(周天甍)总是热情招待,没有怨言;这些友善和帮助,也每每给我以温暖。
谨以本项研究献给所有这些帮助过我的、善良真诚的人们。当然,论文中的问题由我一人负责。
别了,美丽的丽娃河。有缘来到你的近旁,却没有更多的机会依偎于你的怀抱,一亲你的芳泽,真是一件终身憾事。但我的心灵深处,将会永远耀动你的粼粼波光、柔柔倩影。
同样,在其后的岁月里,虽然也屡屡碰到许多困难,但更多的仍是这种感动和温暖;且似乎经历过4年的博士生涯后,即使还有偶尔的失意和迷惘,但更多的则是乐观与豁达,困难、挫折等好像于我已经不再是个很大的问题,颇有从“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到达“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境界了。当然,如果说能够到达(或勉强到达)这一境界的话,也仍然离不开众多师长、同事、朋友和亲人的关心与支持。这里,我也愿意把2004年博士论文“后记”之后的、需要感谢和铭记的一些人和事,择要略叙一二。
首先要提及的,是笔者的两位导师陈桥驿先生和刘君德先生。虽然笔者硕士、博士均已毕业有年,但两位业师的鼓励和勖勉却一直不断。陈桥驿先生已经年届九旬,一直关心笔者的成长。虽然治学重点已经与老先生的不同,但先生从未怪罪,而是不断鼓励有加,让人深深感动。刘君德先生亦已过七秩,也不断鼓励,并一直关注我的学术发展。他多次组织有关行政区划改革方面的丛书的编纂,并热情邀请我参加有关书籍的撰著工作。本书也正是在相关撰述的基础上才得以最终完成的。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刘先生的督促和支持,以笔者慵懒的性格,这本书的完稿和出版,都是不可想象的。故此,尽管在前面的博士论文的“后记”之中已经对两位业师表达过衷心的谢意,这里的诚挚感谢还是要再次奉上;并以此书的出版,权作学生的报答和感恩之意。
也还清楚记得,当笔者博士论文完成及答辩结束后,曾经于2004年的年底及2005年的年初,分寄给吴传钧先生和王恩涌先生。当时大概是还想着去联系做博士后研究的事情,以及询问出版等事宜,后来因与去新加坡做访问学者冲突而作罢。两位先生都非常热情地回信,肯定、鼓励有加,如吴传钧先生信中说:“关于你的博士论文,内容充实,有不少新观点,的确是值得出版的一项科研成果。”除了鼓励之外,并就一些问题与笔者商榷。王恩涌先生更是在一个冬日的清晨,大老远从北京打电话到杭州,提出自己对有关论述的不同看法来与笔者讨论。虽然笔者不一定认同他们的观点,但他们这种虚怀若谷、平等相待以及对待学术问题的严谨细致与一丝不苟的精神,都令笔者深深感动,也将受用终身。遗憾的是,当笔者这部以当时的博士论文为主体的小书终于能够问世的时候,吴传钧先生已经仙逝;在此,也谨以此书作为对吴先生的纪念。
至于当时博士毕业论文的答辩委员会、评阅委员会的各位先生,由于此书一直未能面世,而前所附博士论文“后记”又草于答辩之前,故也一直没能有机会对这些先生正式表达谢意。在6年多的时间之后,笔者这里依然、也当然要对他们,如奉上笔者迟到的感谢。笔者至今仍清晰记得答辩那天的情景,2004年6月6日早晨,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答辩结束之后,并与各位师长与几位同门合影留念,互道祝福。此情此景,亦将永留笔者心中。
当然,笔者这里还要感谢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KFAS)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的资助,使我得以有机会分别在2005年和2009年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和韩国的国立首尔大学(SNU)社会科学学院的地理系和国土问题研究所等机构访学交流,并有时间进行相关研究和写作。在新加坡和韩国的时间,对自己眼界的开阔、思想的成熟和撰著的完成,都有莫大的助益。而其各自接待机构所给予的舒适和完善的研究条件以及所提供的热诚与细致的帮助,连同在新、韩期间与众多国内外、海内外朋友们的交往与友情,也都每每给我以温暖和动力,亦将永铭我心。这里,自然也要献上笔者诚挚的感谢。
此外,笔者还需要再次感谢自己所在单位及其有关的领导和同事。2000年起从我读博开始,到2005年后的分别抵新、赴韩访学,至今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断断续续,其间多次把单位的有关工作暂时放下;而包括校(浙江大学)、系(地球科学系)和所(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的、认识和不认识的各位同仁,均为我的求学和访学提供种种便利,系里、所里的领导和同事更是每每给以支持和鼓励。特别是笔者所在研究所的所长欧阳安蛟副教授,10余年来,一直关心、帮助乃至照顾笔者,分担笔者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事务和压力,对他的感激之情怕是任何言辞都难以表达。院、系的有关领导,如翟国庆教授、陈汉林教授、沈晓华教授、沈忠悦教授等,以及系、所的各位同事,如张兴平等老师,也都在自己繁重的工作之外,从多方面关心笔者的研究和生活,或者分担笔者的教学工作,这也是笔者铭感难忘的。虽然这里的有些帮助可能不是那么直接,但正是这些理解和分担,使得笔者没有了后顾之忧,而能专心于学术研究;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亦是笔者最应该感谢的。
以上就是本书观点形成和断续成书的简要过程。全书最后的修改、定稿阶段,基本上是在韩国完成的。当时,虽然全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框架已经具备,但要完整地整理出来并达到出版的要求,也还是有许多的细节需要完善,如增补最新材料,删减重复枝蔓,修正若干观点,乃至一个个注解的核实与补充,亦是殚精竭虑,辛苦异常。想起臧克家先生曾经在闻一多先生写作时的状态:“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笔者在韩的那一段修改期间的生活情状,在一些方面,的确如同闻一多先生的样子,也确实是体会到了这种日夜颠倒、时空错乱的感觉。在紧张的修改和补充工作初步告一段落的2010年2月初,即本书的第一稿即将完成之际,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一段文字,对当时的情景和心境,做了简要的(但的确是准确的)描述:
恍恍惚惚又快是庚寅年的春节了。身在韩国,因近来忙于完成一部书稿,故暂时也无暇去感受异国新春的气氛;不但如此,就连一般的活动都基本取消,韩语课也不得不又一次停掉;每天就“蜗居”在几平米的小屋之中——该屋因实在是小,曾引得住在BK馆的同仁竟差点流下同情的泪水;而吃饭也就便,厚着脸皮搭伙于两位东南亚朋友之处,每天午餐、晚饭,一请即到,也不客气,去享受“饭来张口”的殊遇。惭愧惭愧。好在书稿接近尾声,再修改、补充,一二日即可完成吧。正因为此,即顺便把以前所写的文稿也翻检出来,一并加以整理;则正好看到去年春节前后(应该是春节之后吧,巧的是,当时也正在草拟申请赴韩的申请材料)所写的此文;读来仍觉有意义,就顺手贴上。也算是对庚寅年到来的祝福吧。
嘿嘿,再顺便秀一把韩语;虽然可能不再有时间继续跟着美丽又温柔的吴老师学习韩语了:
새해 복 많이 받으 세요!
(韩语:新年大吉,万事如意!)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从西子湖畔、老和山旁的浙江大学,来到汉江之滨、冠岳山下的国立首尔大学,再回到暌违一年的浙大玉泉,真是感慨良多。记得回来后,曾经用戚继光的诗描述过当时的心境:“。”巧的是,我所在的浙大玉泉校区和首尔大学的冠岳校区,其校园景象竟颇多相似:都在群山环抱之中,绿树掩映之下,都有朝晖夕阴、风霜雨雪和雾霭霓虹的万千气象;更重要的是,亦都书香浓郁、底蕴深厚,更兼远离尘嚣、超凡脱俗:凡此种种,都正可让自己的思绪集中在深深的思考之中。那么,也就让这本不成熟的小书,从冠岳山下、汉江之滨,从西子湖畔、老和山旁,飞向古老的中原大地、九州方圆,作为远方游子、一介书生的深深的祝福,献给古老而又常新的华夏祖国。
范今朝& 谨识
2010-02-08 初稿于韩国,冠岳山下,国立首尔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地理系,16栋M208室
2010-11-28改定于杭州,老和山下,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六301室
(《仁政必自经界始——中国现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若干问题研究》,范今朝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05-3105-3105-3105-3105-3105-3105-3105-3105-3105-31爱国名言诗句 - 名人名言
& 爱国名言诗句
爱国名言诗句
手机:  分类:名人名言  编辑:pp958
爱国名言诗句 标签:名言 范文大全 名人名言  爱国名言诗句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宋?陆游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4、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5、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的爱国之心,否则世界就永远不会太平。――萧伯纳
  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7、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8、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9、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10、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勃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宝贵。――林肯
  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2、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4、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1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16、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17、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
  18、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19、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1、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2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23、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2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7、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2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9、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3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3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3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3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37、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38、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3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陆游
  40、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4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4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43、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
  44、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45、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46、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47、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48、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49、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50、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5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5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53、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5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55、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56、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5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58、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5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0、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
  61、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62、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63、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64、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6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6、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67、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68、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69、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70、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7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72、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73、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7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5、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76、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77、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烈士樾》
  7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您正在浏览: 爱国名言诗句? 太宰治名言1、人有生存的权力,同样也应该拥有死的权力。我这种想法并无什么新意,只是人们不敢直截了当地把如此平常且起码的事情说出来而已。2、站在门边,月影、枯野一片,老松耸立。我经常在出租的房屋里独自一人饮? 关于珍惜生命的名言1、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2、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3、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4、人为某事而诞生,并不是为无所事事而诞生? 关于婚姻的名言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一般而言,婚姻一词的起源有三种说法:汉朝的郑玄说,婚姻指的是嫁娶之礼。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 以昏时迎? 关于人格的名人名言1、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2、“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卡尔?马克思3、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 经典人生励志格言1、不要抱怨,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这种状况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2、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3、路再远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雨再大也会有停的时候。4、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 树立志向的名言警句1、有志不在年高,我志空活百岁。2、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清康有为3、丈夫志气薄,儿女安得知?――吕温4、家居的快乐,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的终点。5、幼稚是
????????????
网友评论爱国名言诗句 暂无评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花边月笑平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