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街区女演员传奇女演员叫什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免费共享,仅供交流学习之用,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回忆百年中国电影历代传奇女星 (新浪影音娱乐)
我的图书馆
回忆百年中国电影历代传奇女星 (新浪影音娱乐)
回忆百年中国电影历代传奇女星 日09:1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国际在线:中国电影已经历了百年春秋,庆祝活动即将推向高潮。而回忆百年中国电影时,跟大众最能谈得来的话题也就是演员了,特别是女演员。那好,我们一起来回顾历代给观众留下最深怀念的她们吧。
  中国电影第一代
  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严珊珊
  原名严淑姬,艺名严珊珊。日与黎民伟结婚,同年《庄子试妻》中饰演婢女,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这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个由女人扮演的女人。
  严珊珊名门出身,系严浩波之女,性格豪爽,心胸宽广,还是一位热衷社会活动的女性,因担心自己不能满足丈夫对家庭和爱情的期望,于是在暗中物色美丽、又有才华的贤惠女子。1919年她遇见了林美意(又名林楚楚),严珊珊主动为黎民伟和林楚楚撮合,她自己与林楚楚无大小之分,彼此平等相待。林楚楚征得母亲同意后,与黎民伟正式结婚。
  中国第一部完整故事片的主演:王汉伦 ()
  江苏苏州人,原名彭剑青。女。1922年入明星影片公司影戏校学习。次年主演明星公司首部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而知名。1924年又主演《玉梨魂》、《苦儿弱女》和《弃妇》。1929年在上海自组汉伦影片公司,主演《女伶复仇记》。次年告别影坛,在沪开办汉伦美容院。抗日战争时期,因拒绝与日军合作拍片,美容院遭关闭,生活潦倒。建国后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在《鲁班的故事》等影片中出演角色。
  中国第一位“影后” :张织云 (1904--?)
  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原名阿喜。女。幼年移居上海。1923年考入上海大中华影片公司,主演无声片《人心》、《战功》,获得成功。1925年转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可怜的闺女》、《新人的家庭》、《空谷兰》。被上海新世界游艺场选为电影星后。1926年后主演《未婚妻》、《爱情与黄金》、《玉洁冰清》。
  1927年随唐季珊去美国结婚,离开影坛。1931年被唐抛弃。
  已经到了有声电影时代,这位“影后”不会讲国语,很难找到受聘用的机会。寄居朋友家中。1933年明星制片公司以其遭遇拍摄《失恋》,并由本人主演。1935年参加明星艺术歌舞团赴南洋演出,回沪后主演《新挑花扇》。以后长期生活无着,曾沿街乞讨。
  后移居香港。曾参加粤语片的拍摄。70年代在香港去世
  中国第一部爱情片的主演:殷明珠
  江苏吴江县人。殷明珠在少女时代从家乡到上海,肄业于上海中西英文女校。她擅英语,学洋派,爱舞蹈、唱歌、骑马,还能开汽车。同学们因她洋气十足,就称她为ForeignFashion(简写F.F),成为她的代名词,从此,F.F女士闻名海上。
  但杜宇筹办电影公司,他先拍新闻片,成功后决心从美术家的角度拍摄一部尽善尽美的故事片《海誓》。
  当他在物色一位与影片角色相称的美人时,在一场喜事上遇到了殷明珠。殷明珠也为自己能上银幕而兴奋。于是由但杜宇导演,殷明珠为女主角,于1922年拍成中国第一部爱情片《海誓》。
  在此后的17年中,但杜宇共导演了3O余部影片,殷明珠就主演了其中的《重返故乡》、《传家宝》、《盘丝洞》等近2O部影片。夫妻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30年代最优秀的女表演艺术家:阮玲玉
  广东中山人,日生于上海,(幼年丧父,母亲当佣人为生)后就读于上海祟德女子中学。二六年考入明星影片公司,次年主演影片《挂名夫妻》、《血泪碑》、《白云塔》等。一九二九年转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主演《情欲宝鉴》等。
  一九三零年后,在联华影业公司主演《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等,奠定在影坛中的地位。一九三二年,在田汉的《三个摩登女性》影片中,成功塑造出一个具有民主革命觉悟的女工形象。继而演出的《城市之夜》、《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作品中,她自然及出色的演技,令她成为红极一时的影坛第一明星。
  感情丰富的阮玲玉,周旋于前任男友及眼前所爱的复杂三角关系里,为此承受无穷压力。后来更不堪记者工会的无理围攻及黄色小报的诽谤,于一九三五年以自杀作解脱,死时只得二十五岁。
  1995年12月,电影系统举行庆典,并颁发了“电影世纪奖”。阮玲玉荣获“最佳女演员奖”,由她主演的影片《神女》也荣获“优秀影片奖”。
  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影后:胡蝶 ()
  满族,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祖籍奉天。
  16岁考入中华电影学校,从此步入影坛。1928年进入明星影片司,主演了轰动一时的武侠影片《火烧红莲寺》及《啼笑姻缘》、《空谷兰》等名片。
  她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三、四十年代。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
  1935年胡蝶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展,成为我国第一位出国访问的女明星;胡蝶从国外归来后写了一本游记《欧游札记》,立即成为风行一时的畅销书。1959年,她又因主演了香港邵氏公司的《后门》一片而获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同年此片获得日本文部大臣的特别最佳影片奖。1975年移居加拿大,1989年病逝,终年81岁。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
  《狂流》 《盐潮》 《姊妹花》 《空谷兰》 《夜来香》 《苦儿流浪记》《后门》1960年《后门》一片获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乐奖,胡蝶获最佳女主角奖,同年此片获得日本文部大臣的特别最佳影片奖。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90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
  中国电影第一位女青春偶像:黎莉莉
  1915年生于北平,原名钱蓁蓁。她从小当过丫头,童年生活极为不幸。1927年,移居上海,父亲送她进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团学习歌舞,由于她表演出色,与王人美、胡蝶被称为歌舞三杰。
  1932年,她主演了孙瑜导演的《火山情血》,1933年她主演了《天明》,参加了《小玩意》的拍摄。她主演的《体育皇后》和《大路》,以活泼、健康、富有时代性的形象征服了观众,被公认为典型的“甜姐”,颇受当时学生及青年人的欢迎。
  1939年,她参加了香港大地影业公司《孤岛天堂》的拍摄。1946年,在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学习表演,1947年回国。参加了《智取华山》的拍摄,1955年她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专修班学习,后留校任教,成为表演系教授。
  前不久,在北京宣武医院经抢救无效,于8月7日凌晨5时20分病逝,享年90岁。
  四十年代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白杨 ,女,原名杨成芳,又名杨君莉。日生于北平。湖南汨罗人。
  1932年考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分厂演员养成所,随即在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角色。同年主演《梅萝香》、《茶花女》等剧,在剧坛显露头角。
  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与赵丹联合主演《十字街头》,一举成名。
  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参与组织影人剧团,辗转武汉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到重庆、主演《中华儿女》、《青年中国》、《长空万里》等宣传抗日的影片,并在中华剧艺社演出《天国春秋》、《屈原》、《法西斯细菌》、《雷雨》等剧。
  1946年回上海,在昆仑影业公司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进步影片。1948年赴香港拍片。1949年4月返回北平,11月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解放后主演《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春满人间》、《金玉姬》、《冬梅》等6部故事片。日病逝。
  1957年《北京日报》和《沈阳日报》相继举办评选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和演员活动,《祝福》和《为了和平》均名列前茅,被评为最佳演员。同年,《祝福》获第10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著有《电影表演探索》等。
  四十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秦怡
  原名秦德和。秦家的祖先是上海的城隍爷。1922年秦怡生于浦东。
  1938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秦怡去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同年,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参演过两部话剧《中国万岁》、《正在想》和两部电影《保家乡》、《好丈夫》。
  1941年离开中制,进入中华剧艺社,成为该社演员,在重庆、成都等地演出《大地回春》、《天国春秋》、《战斗的女性》、《离离草》、《茶花女》、《钦差大臣》、《桃花扇》、《戏剧春秋》、《结婚进行曲》等许多著名话剧,后来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并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的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1947年,抗战胜利后秦怡回到上海,作为特约演员,先后在《忠义之家》、《无名氏》、《遥远的爱》、《母亲》、《失去的爱情》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建国后,秦怡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曾主演《农家乐》、《马兰花开》、《两家春》、《摩雅傣》、《北国江南》、《梦非梦》等影片,并在《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雷雨》、《海外赤字》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
  80年代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1983年由她主演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还获得首届金鹰奖优秀女演员。
  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秦怡是中国影协第二至第五届理事、全国文联委员。
  老电影中的大众情人:周璇
  原名周璞(.9.22),常州人(原说是苏州人),3岁时被她那抽大烟的舅舅顾仕佳偷偷拐骗到了金坛县的王家,周璇由此改名王小红。后来,王家夫妇离异,周璇又被送给了上海的一家姓周人家,更名周小红。
  1931年参加上海明月歌舞团,因主演歌舞《特别快车》而崭露头角。后入新华歌舞社。是音乐家黎锦晖提议把周小红改名为周璇,因为,当时有首抗日爱国歌曲中有句歌词为“周旋于沙场之上”。
  1934年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前茅,成为十大歌星之一,被誉为“金嗓子”。
  1935年从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1936年入艺华影业公司,主演《喜临门》、《满园春色》等影片,并在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狂欢之夜》中扮演角色。
  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红,成功地塑造了在旧社会受尽侮辱和损害,但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为其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她扮演的一系列角色成为中国电影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
  八一三事变后参加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后随上海剧艺社赴罪律宾宣传抗日救亡。
  1938年,与“桃花太子”严华在北京举行婚礼。同年任上海国华影业公司演员,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厢记》等近二十部影片。1941年与严华婚变,轰动上海。
  1943年在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渔家女)、《红楼梦》等影片。1945年5月,在上海金都大戏院举行了三场独唱音乐会,演唱了“银海三部曲”(《渔家女》《鸾凤和鸣》《凤凰于飞》三部影片的插曲),虽然票价高达3000元(旧币),仍然被歌迷抢购一空。抗战胜利后赴香港,相继主演《长相思》、《各有千秋》、《忆江南》、《清宫秘史》等影片,并在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1950年回上海,参加影片《和平鸽》的拍摄,因患病而未竟,终年39岁.
  1949年新政权在大陆建立,大陆与海外的电影发展要分别讲,先讲大陆的。1949年中国电影进入第三代。不过,有些演员是在解放前已经成为明星的,应该算做第二代演员,如张瑞芳、王丹凤。
  五十年代优秀表演艺术家:张瑞芳
  出生于河北保定。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并参加话剧演出。抗战爆发后,她积极参加抗战演出队,活跃在抗日救亡第一线。1938年至重庆,同年加入中国GCD。后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任演员,演出二十余部话剧。被称为四大名旦之一。1940年拍摄影片《火的洗礼》。
  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演员,主演了影片《松花江上》。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演出了话剧《保尔·柯察金》。在《母亲》、《家》等片里任主角,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电影画廊中几饿出的艺术形象。因主演影片《李双双》,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看张瑞芳的表演更能够懂得什么叫做:进入角色。
  张瑞芳还是一名特别优秀的配音演员,虽然配音的作品并不多。她在《白痴》中的配音真正令人叫绝!
  粉碎四人帮后她积极参加影片的创作。
  张瑞芳曾任上海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长。
  五十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王丹凤
  宁波人,1925年出生于上海。16岁时,有一次随友人去看拍戏,被导演朱石麟看中,步入影坛,并被称为“小周璇”。”以后,王丹凤拍了大量的影片。1947年王丹凤在“中电”二厂主演的影片《青青河边草》,其表演日益走向成熟。
  1948年去香港,在长城、南国等公司拍戏。1951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做演员。
  1955年在赵丹排练的舞台剧《雷雨》中,王丹凤饰四凤,还在舞台剧《家》中饰演鸣凤。
  王丹凤凭着多年积累的表演经验将两个不同人物的内心处理的既截然不同,又不失女性的含蓄与柔美,充分表现出她出色的演技。1957-58年王丹凤连续主演青春影片《护士日记》,喜剧片《女理发师》,古典名剧《桃花扇》,出色完成了各不相同的角色。文革后在《玉色蝴蝶》一片中,从少女演到老年,角色跨度之大又成为她演员生涯中一次新尝试。
  代表作品:《龙潭虎穴》、《青青河边草》、《琼楼恨》、《肉》、《新渔光曲》、《无语问苍天》、《护士日记》、《儿子、孙子和种子》、《女理发师》、《家》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电影九十周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五、六十年代优秀表演艺术家:于蓝
  辽宁岫岩人。曾用名于佩文、韩地。(-)
  1938年赴延安。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话剧团、东北文工团、东北电影制片厂、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修班。
  主演的影片有:《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她的表演语言细腻,色彩丰富,层次分明,难挑瑕疵,实在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家。
  1961年因在影片《革命家庭》中的表演在第二届莫 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演员银质奖。
  1981年创立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厂长、艺术指导。
  1989年获新中国40年十大影星称号。
  1995年12月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特设的 中国电影世纪奖。
  五、六十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王晓棠 ( 1934─)。
  祖籍江苏南京,生于河南开封。1938年随父母迁至重庆。从小学唱京剧。1948年迁杭州,浙江省立女中毕业。1952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第二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文革”中受冲击,复员到林场劳动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导演。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92年9月起任厂长。1993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8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1955年登上银幕。曾在故事片《神秘的旅伴》中饰小黎英,《海鹰》中饰吴玉芬、《英雄虎胆》中饰阿兰,演出过《碧空雄狮》、《鄂尔多斯风暴》等。因在《边寨烽火》中饰玛诺,获1958年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演员奖”。因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演银环和金环,1964年荣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翔》,并自编、自导、自演、自谱曲、自填词、自唱、自制服装。编导的故事片还有《老乡》。1995年12月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特设的“中国电影世纪奖”。
  五、六十年代最令人难忘的“大众情人” :杨丽坤
  日生于云南普洱县磨黑镇的一个彝族家庭,排行第九。昵称小九。10岁进入新村小学学习。常担任大型舞蹈的领舞。
  1959年4月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王家乙挑演员,选中了16岁的她。他们拍摄的影片《五朵金花》先后输往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纪录。1960年,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五朵金花》导演王家乙获最佳导演银鹰奖,杨丽坤获最佳女主角银鹰奖。埃及总统纳塞尔点名请杨丽坤亲自前往埃及领奖。
  1964杨丽坤主演了由上海电影制厂摄制、刘琼导演的电影《阿诗玛》。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1982年,该片在西班牙北部城市桑坦德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节上获得最佳舞蹈片奖。
  文革中,这部片子被宣布为“宣扬爱情至上”的“毒草”,杨丽坤被说成是修正主义文艺的“黑苗子”。受到残酷的迫害。她开始失眠,晚上做恶梦。帮派人物说她攻击“红色政权”,强行送到宜良羊街劳动。在羊街,说她不服“改造”,恶毒攻击“中央文革”和“伟大旗手”,被当时的专政机关正式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之后被押回昆明。她的精神被彻底摧垮了。
  此事引进了周总理的关注,指示要好好给杨丽坤治病。她被送到云南省精神病院留院治疗。之后,又被送到湖南郴州治病。
  1971年,当唐凤楼(上海人,在广东凡口铝锌矿场工作,经杨家好友介绍认识杨丽坤)第一次见到杨丽坤时,往昔人们描绘她的美好词句没有一个能同眼前的她对得上号。她的脸色灰黄,目光呆滞。然而,是她的诚挚和善良深深吸引住了唐凤楼。日,经过一年多的书信往来,二人缔结良缘。
  婚后,唐凤楼对杨丽坤关怀倍至。但杨丽坤的病仍时常发作。“幻听”发作时,什么人也不认得,行动完全由“幻听”支配。
  唐凤楼翻阅大量精神病方面的书籍,甚至自己假装“幻听”来与她交流,了解到许多杨丽坤的姐妹,甚至医生都难知道的“幻听”内容和杨丽坤的病态表现。很好地帮助她治疗。
  日下午,杨丽坤在区中心医院妇产科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唐琰、唐韬。
  1978年,《人民日报》刊登陈荒煤的文章《阿诗玛,你在哪里?》。之后《解放日报》又登载了张曙,汪习麟的文章《阿诗玛就在我们身边》。杨丽坤再次受到关注。
  同年,杨丽坤调往上海电影制片厂与分别多年的丈夫、儿子团聚。
  日“阿诗玛”病逝。享年58岁。
  日下午,上海各界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悼会。送别无数影迷心中永远的“阿诗玛”。
  五、六十年代的女青春偶像:谢芳
  原名谢怀复,原藉湖南益阳。日出生,生于湖北黄陂。
  1951年汉口罗以女子中学毕业后入中南文工团(当时归崔巍领导),后任武汉歌舞剧院歌剧演员。
  1959年初登银幕,在崔巍导演的影片《青春之歌》中饰演女主角林道静。一举成名,在国内外深受好评。当时文娱、体育片不多,青年们谈理想、求进步,林道静成为电影主要受众——青年学生们的偶像。
  继《青春之歌》后,谢芳又主演了影片《早春二月》和《舞台姐妹》,在文革中都成了重点批判的影片。
  文革后,谢芳重新得到艺术生命,出演了《泪痕》(1979)、《李清照》等影片。
  她的表演细腻含蓄,擅长扮演知识分子形象,在演艺之外,谢芳还著有自传体艺术杂文《银幕内外》等。
  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 (1949.1-)
  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宁城人。
  她是歌舞团出身,可是从她第一次触电,在《归心似箭》里演的女一号,就可以看出:这是个角。《归心似箭》(1979年)获文化部79年优秀青年创作奖。随后,她入了电影行,参演《残雪》(1980),《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等几部影片。
  1982年,她演的《骆驼祥子》虎妞,更加叫响,半路里杀出来的“程咬金(女性)”,两板斧就夺走了影后大印(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六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那时侯,正好夏梦回来搞电影,一下子就看上了她,请她出去,拍了《似水流年》。85年获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至此,她确定了作为优秀艺术家的地位。
  她的演出日程总是安排的相当满,所拍的影片如《月牙儿》、《成吉思汉》、《老人和狗》、《日落紫禁城》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1992年主演的《香魂女》,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银熊奖,高娃获最佳女演员提名。2001年的斯琴高娃在《大宅门》和《康熙帝国》更使她受到广泛的称赞。 迄今唯一连续三年获最佳女演员奖的优秀表演艺术家。
  新时代第一位明星:刘晓庆
  1951年生,四川涪陵人,70年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毕业后在宣汉县农场劳动。71年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话剧团演员。
  问世作:75年,八一厂摄制《南海长城》。第一次演主角:78年,珠江电影厂摄制《同志,感谢你》。
  80年起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参演《瞧这一家子》(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80年代,曾主演《婚礼》、《小花》、《神秘的大佛》、《潜网》、《心灵深处》、《火烧圆明圆》、《垂帘听政》、《李莲英》、《无情有情人》、《一代妖后》等大批优秀影片和《武则天》等许多电视剧。
  她因主演 《芙蓉镇》(86年) 、《原野》(81年) 、《春桃》88年连续三年获百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
  最令人痴迷:李秀明
  (-) 原籍河北大城,生于天津。
  1972年初中毕业后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1973年结业后留剧院任演员。1975年演出影片《春苗》,1976年起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是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
  1982年因在影片《许茂 和他的女儿们》中扮演四姑娘获第二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演出影片
  1975:春苗 1976:年青的一代 1978:巨澜、大河奔流(上下集) 1979:甜蜜的事业1980:今夜星光灿烂1981: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1982:孔雀公主 1983:秋瑾 1986:你的微笑:红楼梦
  当时,城市里几乎家家都挂着她的挂历,人们对她的痴迷,现在的演员不大容易得到了,因为那时电影刚刚从“四人帮”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天空”上没有几个明星,而李秀明又是格外的漂亮。岂止漂亮,她谢晋那里出手,以后所参演的都是“大片”。谢晋选演员挑的并不是漂亮,更是极少重复使用一位演员,却先后找她拍了《春苗》和《秋瑾》,可以说明她的气质和演技在当时何等地受重视。
  然而她却急流勇退,结婚后离开了演艺圈。
  第四代最漂亮的女演员:潘虹
  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先后主演《奴隶的女儿》《沙漠驼铃》《苦恼人的笑》《透过云层的霞光》《杜十娘》、《漩涡里的歌》、《人到中年》、《寒夜》《火龙》《未代皇后》《井》《最后的贵族》《独身女人》、《股疯》、《拥抱朝阳》等近20部影片。
  1983年因在《人到中年》中饰演女医生陆文婷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六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5年因在《火龙》中饰演李淑贤获第六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7年因在《末代皇后》中饰演婉容获第五届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1988年因在《井》中饰演徐丽莎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18届意大利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1994年因在《股疯》中饰演范莉获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17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中国电影政府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5年因曾三次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而荣获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1997年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世纪之星》奖。是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委员、第六届副主席。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
  第一位双料影后:张瑜
  (1957-)原籍山东肥城,生于上海。
  1973年上海华山中学初中毕业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出《第二个春天》中的小姨、《春苗》中的小姑。
  1981年因在影片《庐山恋》中扮演周筠和在《巴山夜雨》中扮演刘文英,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前者并获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演出影片
  1977:青春
  1979:啊,摇篮
  1980:庐山恋 巴山夜雨
  1981:知音 小街
  1982:小金鱼
  1984:清水湾、淡水湾 明姑娘 雷雨
  1985年留学美国加州州立北岭大学,学习电影电视制作,后攻读硕士学位。在越南等地开办实业。
  1991年主演台湾电视连续剧《李师师传奇》。1993年回大陆主演影片《王先生欲火焚身》。然后开始自己制作电影,如《太阳火》等。此外她连续不断地投资制作电视连续剧,如《陆小凤》、《天命因缘》等。
  1996 年投资制作并主演了《太阳有耳》荣获第四十六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影评人奖、最佳导演奖。
  2005年,她刚刚主演完成《任长霞》,又投入《鲁迅传》剧组。
  第四代电影大众情人:龚雪
  1953年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美术工作者,母亲是摄影师。她耳濡目染,自小就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小学三年级就参加了少年宫的演出。1970年中学毕业后到江西农村插队落户,1973年穿上军装当了一名文艺兵,1974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任演员。1979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龚雪第一次“触”电是在1973年底,随部队参加《车轮滚滚》的协拍演出,当时她只是一个群众演员,三个月的拍摄,她对电影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祭红》,龚雪在影片中饰演程莹童母女两个角色,从此,她便开始了银幕生活。
  在随后的几年里龚雪连续参演了《好事多磨》(1981)、《七月流火》(1981)、《楚天风云》(1981)、《石榴花》(1982)、《子夜》(1982)、《快乐的单身汉》(1983)、《张衡》(1983)、《大桥下面》(1983)、《华佗与曹操》(1983)、《多彩的晨光》(1984)等多部影片,饰演主要角色。
  她在影片《快乐的单身汉》、《大桥下面》和电视剧《秋海棠》中演主角,塑造了一系列美好形象。《大桥下面》中的表演,深沉含蓄,显示了她对角色的驾驭能力,使她获得了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七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6年,龚雪赴美国结婚,至今相夫教子,其间只在1993年回国参加了影片《股市婚恋》的拍摄。
  优秀表演艺术家:巩俐
  山东济南人,生长于沈阳,日生。
  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任话剧研究所演员。
  影视作品:
  2004年 《爱神》、《》
  2002年 《周渔的火车》
  2000年 《漂亮妈妈》
  1999年 《荆轲刺秦王》
  1997年 《中国匣子》
  1996年 《风月》
  1995年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西楚霸王》
  1994年 《天龙八部》、《活着 》
  1993年 《画魂》、《霸王别姬》、《唐伯虎点秋香》
  1992年 《秋菊打官司》 、《梦醒时分》
  1991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赌侠Ⅱ-上海滩赌圣》
  1990年 《菊豆》
  1989年 《古今大战秦俑情》 、《代号“美洲豹”》
  1988年 《红高粱》、《一代妖后》
  巩俐的得奖记录:
  1988年 影片《红高粱》荣获:
  *第3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广播电影电视部 1986年~1987年 优秀影片奖(政府奖)
  *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顾长卫),最佳音乐奖(赵季平),最佳录音奖(顾长宁)
  *第五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张艺谋),故事片真实 新颖奖,最佳艺术成就奖
  *澳大利亚第三十五届悉尼国际电影节:悉尼电影评论奖
  *摩洛哥第一届马拉卡什国际电影节:导演大阿特拉斯金奖,制片大阿特拉斯金奖
  *比利时第十六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比利时法语广播电台青年听众评委会最佳影片奖
  *法国第五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银熊猫奖
  *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之一
  *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年度奖:评委会提名奖
  *古巴年度发行影片评奖:十部最佳故事片之一
  1989年影片 《代号美洲豹》荣获:
  *第十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巩俐饰演阿丽,获最佳女配角奖
  1990年 影片《菊豆》荣获: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之一
  *法国第四十三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首届路易斯·布努力埃尔特别奖
  *西班牙第三十五届瓦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金穗奖,观众最佳影片奖
  *第六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0年影片《古今大战秦俑情》荣获:
  *西班牙年度电影展:科幻电影技术奖
  *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音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法国巴黎奇情动作电影展:大奖
  1991年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荣获:
  *威尼斯银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之一
  *意大利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最佳影片第二奖),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天主教影评人协会大奖,艾维拉诺塔莉特别奖
  1992年影片 《秋菊打官司》荣获:
  *威尼斯最佳影片及最佳女主角金狮奖
  *金鸡奖与百花奖双料最佳女主角
  1993年 影片《霸王别姬》荣获: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美国金球奖, 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4年 影片《活着》荣获:
  *戛纳电影节评判团大奖及英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奖
  1995年 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荣获:
  *戛纳电影节及美国金球奖最佳摄影奖
  1999年 影片《荆柯刺秦王》荣获:
  *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大奖
  2000年 《漂亮妈妈》一片荣获:
  *第24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并同时被授予艺术成就大奖;
  *国内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2000年 获邀出任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优秀表演艺术家: 蒋雯丽
  原籍天津,生于安徽蚌埠。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89级
  电影作品
  《台湾往事》 饰:母亲 导演:郑洞天 2003年
  《刮痧》 饰:简宁 导演:郑晓龙 2000年
  《女帅男兵》 饰:闻捷 导演:戚健 1999年
  《赵先生》 饰:林草 导演:吕乐 1997年
  《猫眼》 饰:中国公主 导演:林海象 1997年
  《家事》 饰:宜欣 导演:刘苗苗 1996年
  《木帮》 饰:云风 导演:张夷飞 1996年
  《杏花三月天》饰:杏花 导演:尹力 1992年
  《霸王别姬》 饰:小豆子妈 导演:陈凯歌 1992年
  《神秘夫妻》 饰:白丽 导演:李子羽 1991年
  《漓漓原上草》饰:水秀 导演:林洪桐 1989年
  电视剧作品
  《G弦上的咏叹调》 主演:许可 导演:金舸 2004年
  《中国式离婚》 主演:林小枫 导演:沈言 2003年
  《好想好想谈恋爱》 主演:谭艾琳 导演:刘心刚 2003年
  《爱过我,放了我》 主演:女作家 导演:孙皓 2003年
  《非常公民》 主演:婉蓉 导演:成浩 2002年
  《警戒线》 主演:李静薇 导演:付敏 2000年
  《黑冰》 主演:汪静雯 导演:王冀邢 2000年
  《大宅门》 主演:白玉婷 导演:郭宝昌 2000年
  《爱你》 主演:徐婉 导演:丁黑 1998年
  《郭沫若与安娜》 主演:安娜 导演:张静斌 1998年
  《牵手》 主演:夏小雪 导演:杨扬 1997年
  《日落紫禁城》 主演:珍妃 导演:郭宝昌 1997年
  《千年等一回》 主演:阿秀 导演:王大鹏 1997年
  《大地之子》 主演:江月梅 导演:松冈李治 1994年
  《神禾塬》 主演:美丽 导演:李源 1993年
  《跑马溜溜的山上》主演:李大姐 导演:许雷 1991年
  《悬崖百合》 主演:苏珊老师 导演:王苏源 1989年
  个人获奖情况
  2004年 《台湾往事》 第1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蒋雯丽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 《女帅男兵》 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
  1997年 《牵手》 获1999年度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
  获1999年度电视剧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电影获奖情况
  1999年 《赵先生》 获瑞士卢卡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94年 《杏花三月天》 法国嘎纳电影节参展影片
  1993年 《霸王别姬》 获年法国嘎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获 1994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获1994年美国奥斯卡电影节最佳外语片提名
  1989年 《漓漓原上草》 获法国那南电影节奖
  电视剧获奖情况
  1994年《大地之子》 获法国蒙特卡罗国际电视节最优秀作品奖
  获日本NHK会长特别奖
  获NEP21社长特别奖
  1993年《神禾塬》 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二等奖
  1991年《跑马溜溜的山上》 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短剧奖
  1989年《悬崖百合》 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角提名
  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
  其他奖项
  2004年 荣获MTV超级盛典红丝带奖
  话剧作品
  《北京人》主演:愫 芳 导演:林洪桐 1991年
  《樱桃园》主演:柳苞芙 导演:林兆华 2003年
  最漂亮的女演员:宋佳
  1962年生,山东青岛人,1981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大学二年级,被邀拍摄影片《秋天的印象》。随后出演影片《黑蜻蜓》。1988年毕业之际,有出演影片《淘金王》。1987年和1988年在与香港合拍片《中华英雄》、《无敌小子》中扮演女主角。
  1989年,在电影《庭院深深》(上下)中扮演女主角方丝萦。人物经历曲折跌宕,性格复杂,年龄跨度较大;很多段落没有台词,全仗演员无声的表演,宋佳以细腻真切和富于灵感的表演,揭示了这位神秘而极富人情味的中年知识女性复杂的情感世界,痛苦的绝望和深深的忏悔。改变了固有的形象,开拓了创造角色的深度。
  1990年在影片《落山风》中扮演一个尼姑获1990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落山风》获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曾获《中国电影报》十佳演员奖,全国影视十佳演员“永芳杯”奖。1987年港台大陆十佳影星奖。
  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去了美国。6年后,她又突然回国,在电影《嫂娘》中担当主演、制片人,一举摘取了电视“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近期,茅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改编成电视剧,宋佳又因出演“土司太太”这一重要角色获金鹰“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提名
  唯一一个演遍“四大名著 ”的演员:何晴
  1978年由江苏省江山中学文艺班考入浙江昆剧院学员班,曾是浙江昆剧团演员,19岁时初登银幕,在故事片《少林俗家弟子》中饰演女主角小琴。
  何晴参加了电视剧《西游记》和电影《红楼梦》的演出。在《红楼梦》中饰演秦可卿,她以靓丽清秀的古典美及温柔恬静的气质,出色完成了这一人物的塑造,奠定了她在影视片中塑造古典女性和20——30年代女性的优势,并接二连三地饰演了电视剧《李师师》中的李师师,《红伶泪》中的筱丹桂,《上海舞女》中的白黛林,《女子别动队》中的凌曼云,《青青河边草》中的华又琳,以及《戏说慈禧》中的慈安等这类女性形象。她在《三国演义》中出演小乔,行家视她为演古装戏及近代戏的最佳人选。
  何晴喜欢饰演不同的角色。1995年,她在影片《梦断南洋》中饰演女主角珏婉时,以全身心投入创作,使这个人物形象得到观众的认可。1996年,何晴参加了由霍建起导演的当代都市题材影片《歌手》的演出,何晴把握人物准确,表演真切朴实,轻松自然。应该说《歌手》为她赢得了饰演当代女性的位置。
  多年来的艺术实践使何晴的表演亦古亦今更加成熟.
馆藏&16701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血街区电影女演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