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里的中国人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

几米:当日本动漫发生在中国
美国队长鼓着胸肌行走在四川的山路上和峨眉山的猴子戏耍,或者超人内裤外穿飞在帝都的天上,雾霾遮住了闪亮的红裤衩。其实这未必不会是一次经典的的组合。迪士尼和梦工厂已经贡献给我们《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这两个神作了。无论是美漫还是日漫,中国元素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挥舞光剑的绝地武士……错了,是高达,宇宙战争世界里,也从不缺少各种武术高手和包子头,发展到登峰造极就成了高达历史上著名的一部奇葩但也是神作,《机动武斗传G高达》。然后还有接下来《高达W》(开创了机动战士无双流)里,长的有点像甄子丹的张五飞驾驶着爱机“哪吒”,各种依靠中国功夫大杀四方。是啊,从《圣斗士》里喜欢暴力秀身材的紫龙,到《银魂》里的神乐,再到以李小龙为原型的《火影忍者》里的小李,乃至田中大神《银河英雄传说》里那个人物原型争议不断,据说融合了从诸葛孔明到一些共和国将帅特质的杨威利杨元帅,都是闪瞎眼的经典角色啊。不过,加入中国元素不难,难的是整个动画都发生在中国。除了巨大无比的脑洞外,也确实需要对中国文化有兴趣有理解,哪怕这种理解是歪的,但一定要有爱!这里又要说一句老梗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有(yong xin)爱(zhi zuo),即使有巨大的违和感,也会得到认同的。木兰和阿宝证明,只要有爱,杨基佬也可以拍出让中国观众喜欢称赞的中国主题动画。美国动画里发生在中国的作品还是少,几根手指数完了。在庞大的日本动漫世界,这样的作品就很多了。毕竟中日是邻国,且两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等的交流实在有太多。即使严格限定为作品的主题背景发生在中国,这样作品就有一大长串。不过这里可以不明确说是中国,但整个世界观和文化背景都明确是中国,正如《琅琊榜》没有明说是南北朝,但观众都知道一样。或许,我们可以将其称呼为“‘中华’动漫”(正如日本人开的中餐馆叫做中华料理一样)吧,以区别于中国拍摄的中国动漫。总之,“‘中华’动漫”,在浩如烟海的日本动漫中,堪称是一个品类了。舌尖上的中餐:中华一番(中华小当家)在keep身材和“吃饱了再减肥”中有个中间路线,就是YY美食。我一直觉得这是《厨王争霸》或者是裂衣漫《食戟之灵》流行的最大原因。日本动漫少不了料理漫画这个流派,当然也有把场景完全搬到中国的美食漫画,比如《中华小当家》。《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有中国菜日,但出现的外卖通常让中国银看不懂,好吧美帝人民不理解天朝美食的博大精深,相比之下《中华小当家》这部大多数人的料理漫画启蒙篇就显得有深度得多,虽然开篇就是“中国美食的代表是饺子、烧麦、春卷”,想吐槽的同时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里就涌现出淡淡的悲伤和口水啊。主角刘昴星(日本动漫里中国人姓刘、张的多,一定是三国的影响)的人生梦想就是做出各种传奇的菜色,但最终要收集梦幻厨具打败黑暗料理界,于是他一边吃一边热血的升级战斗(用厨艺),感觉像厨师界的《七龙珠》。据说漫画作者小川悦司是看完《少林寺》之后,对中国功夫特别崇拜,加上喜欢吃中国菜,于是创作了这部漫画,想想《少林寺》和《舌尖上的中国》组合起来,没错,就是料理人的战斗之魂在燃烧啊!不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魔幻麻婆豆腐”、“黄金炒饭”和“宇宙大烧麦”这种脑洞大开的料理,看得过程中一直思考作者的参考资料到底是哪本食谱,但想到不管是《将太的寿司》或者《日式面包王》里,永远都有闪闪发光的美食,也就GET到作者对中国美食的爱了。现在小川悦司仍活跃在料理漫画的吃坛上,创作了诸如《天使的煎锅》等漫画。最另人惊讶的是,他居然不是个胖子!!!英雄集结在辽阔的大地上:《三国志》与《龙狼传》日本人对三国的热爱是毫不掩饰的。甚至可以这么说,三国,就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当然这里指的是三国文化,日本人从来都没说过三国是日本的),。对三国的研究热情一直持续到现在,史书、小说、评论、漫画、游戏以及各种脑残中二YY文层出不穷。拿漫画来说,有忠于历史的传统风格,比如日本本土著名的国民级别动漫《三国志》,作者横山光辉,漫画71年开始连载,单行本发行了60卷以上约5000万本,可谓长寿漫画。动画的制作也非常注重复原历史,原著部分直接标明罗贯中、陈寿,原画作者仅做绘画顾问出现。动画的主创人员多次赴中国取材,可以说是部精彩复原的动画,但由于画风古老,在国内并不算红。值得一提的是,横山光辉的三国志动画配乐被诸多香港电视剧广泛使用,特别是那首《英雄的黎明》,是古天乐李若彤版《神雕侠侣》不可分的一部分,建议大家一边看此文一边搜来听一下,或许会有,“原来是这首歌曲”的诧异。比较与时俱进的是山原义人的《龙狼传》:初中生天地志狼和女朋友泉真澄一不小心穿越到中国的三国时期,然后开始跟着三国的大幕进行跌宕起伏的人生。1993年来说这个设定颇为有趣,虽说穿越是日漫切到历史的必要手段,《尼罗河女儿》穿到埃及;《犬夜叉》穿到日本战国……历史真是从动漫开始就穿成了筛子!《龙狼传》是很典型的日本少年漫画,以历史为背景,最后进入了少年的争霸之旅(和三国网文简直一样),它和《三国志》之间的距离,比吴宇森《赤壁》还远一点。虽然是平行宇宙中的《三国志》,考虑到故事的设定和流畅度,不失为“想了解但好像没兴趣翻史书”的少年们接触三国的窗户。这本身也是历史向漫画的重要启蒙作用嘛。这里吐槽一句,当年山原老师在日本某地YY穿越的时候,一定没有料到,20多年后,中国大陆已经成为穿越者的乐园了。玛丽苏的始祖:彩云国物语架空什么的,在想用背景但又不想身陷考据党包围的小说/动漫里最好用了。比如《彩云国物语》,如果告诉你发生在中国古代,肯定有一大波历史党来袭,但说“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大家就和气地考证起来,彩云国的八州到底是指咱们国家哪几个地方呢?看动画的时候翻翻古代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也算知识拓展吧。再加上这部动画简直是玛丽苏的经典作品,借用了中国风的架构,借用了各种美各种眼花缭乱的中国服饰,以传说中的红秀丽为中心描绘了彩云国的故事。女主红秀丽以贵妃身份入后宫,以此为契机进入前朝,在为官之路上一路狂奔的成长励志故事。是不是很眼熟?《芈月传》啊……虽然其实这部动画的原著被称为“青春版红楼梦”,架空历史果然是有相似之处。除了可以玩“猜猜这是哪”,看看各色漂漂的衣服以及一堆帅得不要不要的男配们,这部动画的剧情展开也很宏大。想看一部高质量的,中国古代的玛丽苏片,去看看日本人怎么拍吧,起码在架空的领域里,《彩云国物语》玩得很正经。滥觞于先秦文化:《十二国记》和《不可思议的游戏》文化的致敬上,日本动漫走得更远,和架空不同的是,它拿来的不仅是地理、人文、社会架构,还包括了神话体系。比如《十二国记》和《不可思议的游戏》,两部动漫都讲述普通的少女穿越到一个架空的世界(男穿三国争霸,女穿异时空恋爱,是标准的动漫设定),成为王的故事。女高中生中岛阳子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少年漫的主角一般都会想“我是注定成为xx王”的男人啊),但却被庆国的麒麟带到了十二国的世界里。原来“十二国”世界和地球处于不同空间,通过“蚀”的现象引通,在这里,由十二只麒麟选出十二名国王。麒麟生于舍身木,他们顺从天意选出具有王气的人,然后以台辅的身份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在漫长的旅程中,阳子成了庆国的王。凭空想出十二国的架构几乎不太可能,所以我们能看到,十二国的图形来自《河图》、《洛书》。而在这些实行君主制的国家,官员名称、礼仪制度、治国方略等世界观的设定脱胎于儒家经典《周礼》。当然,作者小野不由美更加大胆,把《山海经》、《水浒传》、《封神演义》等神话故事的精髓信手拈来,创造出翔实的仙力世界。应该说,由中国文化衍生出来宏大的世界观,成功将玛丽苏故事升华成波澜壮阔的十二国世界史。而《不可思议的游戏》更接近于少女的历险故事,少女夕城美朱通过来自中国的奇书《四神天地书》穿越异世界,在这里她遇见了命定的爱人,也是二十八宿之一的鬼宿。顺便八卦一下,动画版鬼宿的声优是绿川光,配过国民初恋流川枫。美朱与鬼宿踏上了召集朱雀七星的道路。二十八星宿根正苗红,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就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名称,随后贯穿了天文、宗教、文学、神秘学等各体系。而在日本动漫中,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等设定更是层出不穷,如《苍之封印》、《火影忍者》、《遥远的时空中》等等,《不可思议的游戏》应该是第一部系统以此为背景的漫画。《不可思议的游戏》从1992年开始连载,至1996年结束,是作者渡濑悠宇的代表作,当时激起无数的少女心,随后,故事还推出前传《玄武开传》,相信各有各的帅法的二十八星宿,是漫画长红的重要原因。清朝的的柯南及少年包青天:《煌如星探案系列》推理也是日本动漫的大流派,比如过了20年了还是小学生的柯南,比如自带灾星体质动不动就拿爷爷的名誉起誓的金田一,都是喜闻乐见的动漫。有没有发生在中国的推理漫画?有,比如这部并不大众但的确很经典的《煌如星探案系列》。故事的发生在大清朝。主人公煌如星是一个美貌的十七岁少年。十五岁中状元,却放弃了伴君圣驾的机会,作了一个小小知县,星子般的眼睛总能发现各种案件,凶手无一例外拥有美貌和悲伤的故事。所以这部漫画还有一个别名,叫《煌如星风花雪月》系列。作者藤田招子据说是个汉学家,爱吃烤鸭,看起来也爱诗词。因为漫画里诗词用得十分点睛,比如探案集里有一短篇《幽兰露》,说的是风尘女子杀人的故事,用的是李贺的《苏小小墓》。但漫画并不完全复原清朝历史,比如男主是个清朝官员,拿着大清工资,还留着自带鼓风效果的刘海……但相信这比金钱鼠尾符合群众审美。修仙名作登陆日本:从前有座灵剑山其实看多了日本动漫,不管是动漫里的中国元素,或落足中国,向中国文化致敬的作品,总能有种“平行宇宙”的感叹,毕竟中国风什么的,还是纯的好,比如奇幻瑰丽的修仙,是中国文化的大集合(大脑洞),道教文化、美感服饰、修真体系、大好河山……无一不包,《蜀山剑侠传》到现在还是大IP,衍生了多少周边以及同人小说。如何把仙侠风和动漫结合起来?《从前有座灵剑山》做了个有趣的尝试,花样逗比的内容和博大精深的仙侠文化,加上日式动漫风的组合,让它最开始就结合了两家之长。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一部中国动画。其IP属于中国,制作也由中方主导。而且是第一部登陆日本电视台的中国连载向动画。《从前有座灵剑山》是知名小说作者国王殿下在创世中文网上连载的仙侠类小说。后由腾讯动漫改编成漫画。而动画是由腾讯动漫、绘梦者联盟和日本STUDIO DEEN联合制作。故事主要讲述了灵剑派为壮大门楣,拟召升仙大会,各路精英慕名前来……男主王陆和女主王舞就这样开始了波澜壮阔,节操碎一地的修仙生活。日本媒体认为《从前有座灵剑山》登上日本电视台,不仅是中国动漫的第一次,对日本而言也是第一次。对于极具中国仙侠文化特色的题材动漫,日本观众还是抱有乐观和期待的态度。正如在行业大会上株式会社StudioDeen 新项目部部长,同时也是《灵剑山》项目Producer宮本逸雄所言“中国原作的冒险、武打剧,也是能够被日本用户认可的故事剧情。日本从以前,就对中国文学《西游记》、《三国志》、《封神演义》等抱有强烈的兴趣。《灵剑山》虽然不是古典文学,但是这个庞大的世界观,一定是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化之精华的作品。‘主人公王陆和朋友,以及对手共同竞争’这样的主题是世界通用的。”至于是否能像《中华小当家》把中国美食出口到日本,灵剑山把“最纯中国风”传达给中国、乃至日本的观众,就要等1月8日全网第一集首播了,中国用户只要百度“从前有座灵剑山”就可以了。中国风,当然还是中国的最正宗。
馆藏&59820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最新播报:
日媒:日本动漫受到中国“御宅族”们的热烈追捧
  《日本新闻》3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动漫之爱
陈歌(音)是一名中国学生。去年,她写了一篇题为《被称为御宅族又如何》的文章,对日本漫画及动漫文化大加赞赏。1993年出生的她在文章中谈到,日本动漫的流行“或许和日本人认真做事的性格有关”。在她看来,日本动漫的创作过程一丝不苟,动漫迷也十分忠实,御宅族就是对这部分动漫迷的写照。
  1981年,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第一次在中国播出,机器人男孩寻找正义的勇气鼓舞了当时的中国人,也使得更多日本动漫进入中国市场。
  1985年出生于北京的刘婧荦就是一名动漫御宅族,她不仅亲自去日本,还为动漫作品配音。在她看来,日本动漫如此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是主题多与爱有关。“我上中学时,被警告说年纪太小不能谈恋爱。中国动漫并没有把爱的主题看得很高尚。”
  魏琴茹(音)是一名“80后”,也是一名日本动漫迷。她在上海复旦大学主修政治,后于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取得硕士学位。现在她在一家广告公司从事与动漫有关的工作。魏琴茹将日本动漫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归结为几个关键词:“bukatsu”,即“社团活动”;“mune kyun”,即“为爱心跳”;以及“moe”,意思是“迷恋”。对于每日忙于备战考试的学生们来说,动漫在单调灰暗的生活中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天地。(作者葛原义治[音],聂晶译)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 问题正文
日本动漫好多在日本都播第二季了、为什么中国不更新了?是因为中日问题的关系吗?
日本动漫好多在日本都播第二季了、为什么中国不更新了?是因为中日问题的关系吗?
腾讯问问网友
因为中国网络的监察问题哦,中国网络都要到达葫芦娃打码的程度了,卖肉动漫可能因为所谓的不和谐而被pass掉 所以你只能选择接受,再就是你可以去一些神奇的动漫网去看看
00:31:13&&&&来自
00:31:13&&&&
腾讯问问网友
应该不是吧
15:34:51&&&&来自
15:34:51&&&&
腾讯问问网友
有个动漫涉及到和谐画面,而又没有人制作修正版。像出包王女一类在中国就是播放的修正版。
还有疑问请追问~
15:00:44&&&&来自
15:00:44&&&&
腾讯问问网友
在网络播放
14:52:16&&&&来自
14:52:16&&&&作者:JN100
  在动画电影《之黄金城》里,我看到了《惊天魔盗团》《碟中谍4》《偷天陷阱》《十一罗汉》等片的影子,甚至当最后“黄金团”干部们穿上“黄金铠甲”,我差点以为自己是在看《圣斗士星矢》。  对于一部剧场版电影而言,似乎不用那么苛责。脱离了原著故事主线的动画大电影,本来就是图一乐。就像旧时家里开堂会,请来各路名伶,在台上把拿手绝艺轮番展示一遍,底下观众看着叫好,台上演员演着不累,双赢。  对于中国内地漫迷而言,第一次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看《海贼王》,本身就是一种圆梦。作为从1997年开始在《周刊少年Jump》连载不辍的“长寿漫画”,《航海王之黄金城》是其第13部剧场版大电影,也是首部进入中国内地院线的电影。    《航海王之黄金城》中国内地版海报。  原作者尾田荣一郎给这部漫画起的名字是“ ”即“ONE
PIECE”的日文片假名写法,在翻译到中文时出现了不同译法,比如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海贼王》,中国台湾则是《航海王》,最初中国内地依照香港的译名叫做《海贼王》,但因其中有个“贼”字,外加以《海贼王》为名称的盗版书籍、影视作品猖獗,日本出版方遂最终决定采纳台湾的译名《航海王》。然而,已经习惯了《海贼王》译名的中国漫迷对于台式翻译始终无法接受。  此次《航海王之黄金城》里,多个地方的字幕肯定会让内地漫迷们感到不适应。譬如娜美在电影中说“私 海賊
!”(我是海贼)”,但字幕上写的却是“我们是航海家”。还比如电影中对于海军的称谓都改成了“警察”,而“革命军”写作“正义联盟”,我差点以为超人、蝙蝠侠和神奇女侠要出场了。    路飞在《航海王之黄金城》中的出场形象,以其为原型的公仔在网上已炒至五位数的价格。  回到电影本身,个人认为《航海王之黄金城》是目前上映的13部《海贼王》剧场版大电影中,故事结构最为完整、紧凑,思想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部。或者这么说,相比《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等,《海贼王》的剧场版大电影并没有一味地借着IP骗粉丝的钱,而是认认真真地在90分钟的时间里讲了一个合格的故事。  实际上这与尾田的工作态度有关,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放任剧场版大电影的创作(这个不良风气的始作俑者当属鸟山明,当年他对于《龙珠》系列的漫改动画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是尽量掌控话语权。  一度,尾田有所谓的“剧场版困扰”。2009年上映的《海贼王》第10部剧场版《强者世界》,是尾田首次担任剧场版制作总指挥,包括电影剧本、手绘稿。这也系日本少年漫画作品史上,首次由原作者打造的剧场版动画电影。  也就是从那时起,《JUMP》上隔三差五出现尾田老师肠胃不适、牙龈肿痛以及做手术等原因导致漫画“停番”的消息。在2012年底上映第12部剧场版《Z》之后,尾田据说“赌气”不见剧场版工作人员三年多。  2013年尾田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说:“我再也不想跟剧场版打太多交道了。因为我觉得面对那种日程表,自己真的快死了。我的工作非常多,如果选择《JUMP》上停刊,那么总编跟读者会发怒,而如果我把重心放在原作上,剧场版工作人员又会不耐烦。我这不就左右为难了嘛。分身乏术啊。”    “草帽海贼团”在《航海王之黄金城》中的全家福。  大概是尾田这两年身体恢复得不错,他再次介入了剧场版的创作中。这部电影没有辜负尾田的用心,在今年7月23日上映之后,连续创造多个日本纪录,比如23日上映首日收入6.751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17万元)、47.85万观影人次都创造了2016年日本电影单日纪录,随后该片上映四天观影人数超一百万,上映11天就突破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是今年最快突破25亿日元票房的日本电影,而在上映16天后,该片票房达到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13部剧场版累计票房则达到了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  《海贼王》不只在日本是个金鸡蛋,此番首度在内地上映,根据“猫眼票房”统计,该片首日预售就达655万元,超过了同日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故事》。(这里要为李安打个气,当年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同样出师不利,但依靠长线口碑,最终在2012年收获5.71亿元内地票房。)    11月10日“猫眼票房”显示的11月11日预售情况。  排片19.8%的《航海王之黄金城》为何风头能盖过排片超30%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故事》,显而易见是粉丝效应。曾经在日本漫画界流传一句话:“不要怕盗版,他们也起到了普及作用。”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影视剧在中国的广泛流行不同,本世纪以来,“和风”比之“韩流”显得无足轻重,而中日两国关系又像是一个大气候影响到了日本影视剧的引进,2013年和2014年,中国电影院里上映的日本电影均为0。转变发生在去年:日《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票房5.3亿元,这成绩可以和中量级的好莱坞大片比肩。动漫自此成为引进日本电影的主要类型。    2015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华票房取得5.3亿元,被视为日本电影终于在近年来找到突破口。  在哆啦A梦的“激励”下,各片方如法炮制,又引进了《名侦探柯南:业火的向日葵》、《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等。“二次元”显然成为日本影视工业来华淘金的不二选择。  包括12月即将上映的《你的名字。》,2016年出现在中国银幕上的日本电影将达到21世纪以来创纪录的10部。这其中,《航海王之黄金城》等8部均为动画电影,而《寄生兽》亦是由漫画改编的真人电影。只有《垫底辣妹》这一部属于非漫改电影,尽管该片在华票房仅为3700万元。但由于日本电影的版权费比好莱坞批片还要低,因此行业内说法是只要过了3000万元就盈利了。    《你的名字。》将于12月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今年在中国内地上映的日本电影将达到10部,创近年来之最。  今年9月30日,日本动画协会发布《2016动画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动画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825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84亿元),同比增长12%,这一数字也成功创下历史新高。报告中特别提及,日本动画市场在2015年海外销售额增长规模巨大,其中中国大量购买日本动画播放权和游戏改编权。海外销量达到25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4.4亿元),这一数字相较2014年激增78.7%,达到2015年动画产业的32%,成为日本动画市场规模放大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日本动画的海外授权的数量来看,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  东映动画在2015年财报中就提到,多部作品面向中国市场的配信权销售为东映动画贡献了重要的业绩,对中国市场的销售占了整体海外销售比重很大一部分,以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为中心的中国企业对于日本动画的干预逐渐增强,为了得到动画在中国的配信权出钱参加制作委员会,而为了让动画达到日本制作的水平还不断增加自己在动画委员会的出资比例,甚至有中国企业在动画制作委员会中出资比例超过50%的案例。  可以预见,只要中日关系的大气候不发生变化,以“二次元”为代表的日本动画电影将在未来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
文章关键词:2016年 中国 上映 日本电影
声明:本网独家内容无授权禁止转载,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转载,如需撤稿请于站点顶部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