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不晓得得有多少人还记得她,曾和孙楠一起拜过师 唱过歌 做过主持等等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歌星的个性特点可以体现在他们的代表作上,比如对孙楠、王菲有人...”,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2)题。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了好多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有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为荣?余:没有。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堡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就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的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有删改)(1)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①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说"面子"鲁迅“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因为好象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约不很多。但近来从外国人的嘴里,有时也听到这两个音,他们似乎在研究。他们以为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这是不是事实,我断不定,但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因此,我颇疑心他们想专将“面子”给我们。但“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想还好,一想可就觉得糊涂。它像是很有好几种的,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不怕“丢脸”,便是“不要脸”。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例如车夫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么,富家姑爷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才成为“丢脸”。但车夫也并非没有“脸”,不过这时不算“丢”,要给老婆踢了一脚,就躺倒哭起来,这才成为他的“丢脸”。这一条“丢脸”律,是也适用于上等人的。这样看来,“丢脸”的机会,似乎上等人比较的多,但也不一定,例如车夫偷一个钱袋,被人发见,是失了面子的,而上等人大捞一批金珠珍玩,却仿佛也不见得怎样“丢脸”,况且还有“出洋考察”,是改头换面的良方。谁都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情,但“面子”这东西,却实在有些怪。九月三十日的《申报》就告诉我们一条新闻:沪西有木业大包头之罗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宾众多,所备白衣,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子,亦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有失体面,心中怀恨,……邀集徒党数十人,各执铁棍,据说尚有持手枪者多人,将王树宝家人乱打,一时双方有剧烈之战争,头破血流,多人受有重伤。……”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而又“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竟以为“有失体面”,演成这样的大战了。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这类脾气,是“绅商”也不免发露的;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面子”;有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有面子”。所以,要“面子”也可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情——但我并非说,人应该“不要脸”。现在说话难,如果主张“非孝”,就有人会说你在煽动打父母,主张男女平等,就有人会说你在提倡乱交——这声明是万不可少的。&&&况且,“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不是有一个笑话么?一个绅士有钱有势,我假定他叫四大人罢,人们都以能够和他扳谈1为荣。有一个专爱夸耀的小瘪三,一天高兴地告诉别人道:“四大人和我讲过话了!”人问他“说什么呢?”答道:“我站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当然,这是笑话,是形容这人的“不要脸”,但在他本人,是以为“有面子”的,如此的人一多,也就真成为“有面子”了。别的许多人,不是四大人连“滚开去”也不对他说么?在上海,“吃外国火腿”2虽然还不是“有面子”,却也不算怎么“丢脸”了,然而比起被一个本国的下等人所踢来,又仿佛近于“有面子”。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3,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长谷川如是闲说“盗泉”4云:“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也说穿了“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 (选自《鲁迅全集》第6卷)【注释】①“扳谈”,指勉强搭讪。2“吃外国火腿”,旧时上海俗语,意指被外国人所踢。3“圆机活法”,随机应变的方法。“圆机”,语见《庄子·盗跖》:“若是若非,执而圆机。”据唐代成玄英注:“圆机,犹环中也;执环中之道,以应是非。”4长谷川如是闲 日本评论家。不饮盗泉,原是中国的故事,古书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小题1】 .“因此,我颇疑心他们想专将‘面子’给我们。”请说说在这一句中,“他们”指谁,“专将‘面子’给我们”是什么意思,“因此”,又具体指的是因为什么。(4分)&&&&&&&&&&&&&&&&&&&&&&&&&&&&&&&&&&&&&&&&&&&&&&&&&&&&&&&&&&&&&&&&&&&&&&&&&&&&【小题2】 .作者以“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想还好,一想可就觉得糊涂”这一句来引起下文。请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揭示了中国人在“面子”问题上的“糊涂”,写这些“糊涂”的用意是什么。(6分)&&&&&&&&&&&&&&&&&&&&&&&&&&&&&&&&&&&&&&&&&&&&&&&&&&&&&&&&&&&&&&&&&&&&&&&&&&&&&&&&【小题3】 .文章以揭示“‘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来结束全文,这表达了文章怎样的含义?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小题4】 .有人认为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七十年了,可他的文章读来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性,有助于我们了解今天的社会。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文后题目。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了好多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有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为荣?余:没有。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了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就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的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有删改)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明阳:香港出明星 台湾经常出的是歌星(3)_网易娱乐频道
else{document.write('
您现在的位置: >
林明阳:香港出明星 台湾经常出的是歌星(3)
&&日 19:32&& 
下一步计划搬来北京
  主持人:那我也想问一下就是说起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那您的名字并不是很多人都知道,那下一步您对自己是不是也有一个什么样的媒体的宣传或者其他的手段呢?
  林明阳:我跟你说我常常讲艺人很难做,那时候你要面对的压力你万一一步走不好或者写错一个字别人就把你骂番了,我永远不要做这样的事情,当然我们做音乐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好的果实,但是其实包括在台北,年轻一辈的工作者可能是和我合作过或者怎么样的,可是他们很多人不晓得林明阳长什么样子,我很喜欢这样子,因为这样子我可以不会承受很多压力,其实他很辛苦,他很有才华,但是他的才华会因为大环境把他压抑得更多,其实更不容易让他施展。
  主持人:那您是不是觉得做音乐人还是做艺人心态非常重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管是对音乐还是制作还是事业、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林明阳:对,其实像张亚东还有郭亮都是内地很好的制作人,他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觉得这很好。
  主持人:还有我看到您和很多艺人都有过合作,我大约数了一下,已经不下四、五十人了。
  林明阳:我不知道。
  主持人:自己都没有数过?
  林明阳:没有数过。
  主持人:我看到说曾经为张雨生做过,那么当时是什么样的呢?
  林明阳:张雨生是我刚进这个行业的时候,那时候我做张雨生的制作人的助理和录音师,他前几张长片都是我和张雨生的制作人一起完成的。
  主持人:我曾经看到过您做过天蝎座的制作人您不是填写做的是吗?
  林明阳:对,我们那时候是有一个乐队,三个人在一起,各属一家公司,我们三个人出来就组了一家公司,我们那时候自己签了三个歌手,三个歌手唱片都做了,都不红,但是我们做别人的,全部都红,台湾的排行榜,十名以内,有一次有七名是我们这家公司做的,我们只要做自己的艺人都不红,做人家的都红,所以后来有说大家分手吧,各自做各自的。
  主持人:那后来这三个人都有很好的发展吗?
  林明阳:没有,有一个还留在台湾主持节目呢。
  主持人:那我现在特别想知道台湾的制作业和大陆的制作业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因为您现在也是在上海,在内地呆的时间也长了,对内地比较了解了。
  林明阳:我看到大陆的一些人(不是全部的),他们大部分的做法就是他写歌的人,或者他找一首歌这个歌的词写的不错,那就找这个人做这个歌,让这个人把他所有的东西弄好,但是在台湾分工更细,制作人就是制作人,编曲就是编曲,弹吉他的就是弹吉他的,然后全部听制作人的。就像一个导演,可是这里就像找一个编曲就可以把这个歌全部弄完了,我有时候会觉得这种状况就是除非那个编曲或者是写曲的人很有经验,对于唱歌的部分或者各环节都很有经验,不然他做一个制作人的话常常判断可能会有一些偏差或者失准,那这个是大陆和台湾最大的差别,这里很少说会找一个真正的制作人,除非是到大腕。
  主持人:那不管分工怎么细都要找一个人统筹一下整个的风格?
  林明阳:对。
  主持人:觉得我们下面大陆做的唱片或者歌曲您觉得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吗?
  林明阳:对,他的整个工业化的从业人员都还在起步的阶段,因为它需要靠市场训练,我觉得台湾也没什么了不起,是因为台湾靠市场把这些从业人员训练好的,我们早期也都是摸索的过程,各方面的人员都要配合,写曲、录音师甚至是助理,是很工业化的做法,这是靠时间和市场训练出来的,大陆也会做到的。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问老师也没有想到自己出碟?
  林明阳:没有,我唱歌一般啦,还可以听。
  主持人:看来我们大家都希望你自己出碟,大家都对你希望特别大。
  林明阳:好了,不行了。
  主持人:那如果举这样一个例子,把您自己曾经做过的词或者写过的歌网罗到一盘带子上的话能出几盘?
  林明阳:我写的歌不管是歌或者曲不多,大概是两百曲而已,以这么长的职业生涯来说是很少的,因为大部分我都是救火对,少一个什么歌赶快写。
  主持人:但是我们到现场来网友可能不太知道,林老师带了特别大一个包,这个和我看到的其他艺人不一样,因为您背了那么大一个包我特别感兴趣,您那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林明阳:因为我刚从上海过来,里面是我的行李。
  主持人:我特别想知道您平常会写一些东西,有没有想把一些灵感写下来的习惯呢?
  林明阳:有,我里面带了电脑,没有电脑很难过日子,我常常会看到一个句子或者是一个段落甚至是一个名词,我觉得对我写作有帮忙的时候,我会赶快写下来,要不然很快就忘记了,一段字眼出来的时候我的一段一段的画面就会出来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因为一句话后面延伸很多东西。
  主持人:那这个和您从小的经历有关吗?
  林明阳:我觉得第一个是生活的经历,第二个是看书多少,我觉得人不读书真的面目可憎。
  主持人:一个积累的过程?
  林明阳:对。
  主持人:那我还想知道,您基本是在台湾呆的时间长还是在大陆时间长呢?
  林明阳:大概一半一半,台湾我呆的时间比较少,因为我在上海还和我的朋友合作另外一个东西,我会去看看。
  主持人:我特别想知道在台湾那边有没有不如大陆这边的,需要台湾借鉴的呢?
  林明阳:这样说的话,我觉得台湾音乐界的风气和这里的风气是有一些区别的,我觉得台湾一般我们的从业人员因为圈子少,大家都认识,我相信在北京也是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们常常会有一个交流或者说是我会欣赏别人的东西,我会觉得我最崇拜的人是写的词,我是由衷讲的,是因为我真的觉得他写得好,或者我们听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写的歌,也会觉得这个歌写得好,这个人是怎么样的,或者和我有冲突的人的歌写得好我也会说确实是好,就是说我会有这样的宽容度,你可以从别人的作品达到的境界吸收一些东西,自己也会成长。但是我觉得在北京大家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因为这个需要一个过程,大家永远觉得自己东西最好,创作人是需要这样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吸收别人的长处,这是两边的差距。
  主持人:那就是说舆论的环境和大家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
  林明阳:对,会一起成长。
  主持人:那我特别想知道台湾制作人或者从业人员是不是有一种集体荣誉感?们想把台湾的风气弄得很好,大家呆着也很舒服有这样的感觉吗?
  林明阳:对,就是一个大环境,大家很多时候需要互相帮忙,互相去帮助大家,我觉得是一起上来,这是比较好的事。可是在北京的话,我觉得音乐人都比较自我一些,这个是过程。
  主持人:我们现在看网友一个问题,他说林老师有没有想到去拿格兰美奖?
  林明阳:说实话,做唱片,我不敢说在华语唱片怎么样,但是我做的唱片在台湾有一张最卖的唱片,而且光台湾一个区域过百万的唱片就有两张是我制作的,可是我连金曲奖都没拿到,其实我们制作人心态对这个奖也就是这样,但是公司很希望拿到,包括格兰美奖这样的,其实很多的不可信任度在里面,所以我觉得要看自己对自己怎么看,你自己做音乐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你觉得你自己做得好,很开心就够了。
  主持人:还有一点就是你走在大街上发现你最近制作的歌曲被大家传唱还有就是你拿到大奖哪种心态您更喜欢哪一个呢?
  林明阳:我希望被更多人传唱。
  主持人:那有哪首歌曲您有过这样的新层?
  林明阳:我早期有一个歌在这边发行过,是我很早写的歌,台湾有一个主持人唱的,叫《大雨大雨一直下》,其实这是一个儿歌,有一天我去,他们都在放这个歌,就觉得很开心,觉得被别人肯定和认可那种感觉是非常开心的。
  主持人:我现在发现自从我开始叫林老师以来所有的网友都叫您林老师。我觉得这一点对网友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么多聊天以来他们没有称过谁为老师。
  林明阳:谢谢。
  主持人:有网友问请问对目前R&B音乐这类的风格您怎么看?对此类歌曲的前途怎么看?
  林明阳:其实从美国HIP-HOP还有的R&B来讲其实是两回事,因为周杰伦很聪明地把R&B和中国的元素和中国人能听的旋律抓起来,他抓住了这个要点把这个音乐做起来的,假如他纯做欧美的HIP-HOP的话他的效果就不会很好。我觉得HIP-HOP其实在网上是卖的很好的,因为那个音乐是要文化来支持的,其实这个文化背景很多人没有想过,因为在黑人的贫民区他们生活环境不是很好,他们小孩只能穿自己哥哥姐姐的衣服,只能是那样的穿着就是像裤子都要掉下去了似的,那只是一种文化的背景。
  主持人:我觉得外来文化传过来或者怎么样,感觉就是很多年轻人都是刻意地模仿,哪种东西是很可怕的?
  林明阳:对,因为他不知所以然,其实我觉得中国的音乐的元素可以在中国不管是流行歌或者是什么歌,他融合的越来越不露痕迹,我觉得市场将来会越来越有这种趋势。
  主持人:那像周杰伦这样融入中国元素的R&B您觉得他以后的发展会怎么样呢?
  林明阳:其实是这样的,我觉得对于市场的状况不一样的话也不一样,现在周杰伦或者是像蔡依琳这样音乐元素放出来这样的音乐只能在这样年龄段的市场放得到,人生都是需要音乐的,没有这样的东西给他们听的话自然会有另外的东西出来,当然也会很卖,因为会给其他年龄的人说,比如说现在的市场占有率很少,因为比如像周杰伦或者其他人只能在teenage这个年龄段喜欢。
  主持人:那您觉得您做的音乐喜欢给多大年纪的人听呢?
  林明阳:其实我喜欢给所有年龄的人都听,比如现在出的很多人都听,音乐只有好听不好听。
  主持人:给我的感觉就是《江南》也融入了中国的音乐元素,给我的感觉就是武侠篇的开始或者是古典因素在里面?
  林明阳:对,那是操作的方法,但是旋律本身是一点中国的元素都氛围,只是你光听旋律其实是很R&B的歌。
  主持人:现在有一个网友问是内地重量级歌手,那你们给他做的专辑,您觉得他的音乐和港台有比较大的区别,是比较具有内地特色的音乐,您怎么看呢?
  林明阳:这一点我完全赞成,其实在我当初设想给他做的东西是有区别的,到后来我认识他了,和他工作了我才觉得他真的是很有内地特色的歌手,我们只是在职的方面把他弄得更精细,但是我还是保留他原来在内地本身的长发和特色,我试图去改变他,但是效果并不好,他这样的歌手是要面对内地的市场和听众,我觉得就是要发展他自己最好的方面,反而是最容易的事情,本来我最早想扭转一点做港台一点味道出来,但是并不适合他,但是还是做出来内地的东西出来更精致。
  主持人:我觉得作为您这样的制作人您是不是会觉得因人打造会更好呢?
  林明阳:对。
  主持人:那孙楠是实力派的歌手,那有网友问您喜欢偶像型的还是实力派的?您认为哪种歌手更有发展前途?
  林明阳:其实我觉得现在整个市场都在变化,现在歌手可能持续的年限会越来越短,不像以前、、孙楠一红红十年,现在的淘汰率越来越快,要出一个歌手能持续很久的,我觉得是第一他的声音要很耐听,很感人,第二是他的形象要够好,第三个是要有很好的音乐,我觉得才会出现一个很长久。
  主持人:那就是要发展比较综合的才会使星路很灿烂?
  林明阳:对。
  主持人:网友很细心,注意到林老师穿了一件很休闲的T恤,是不是林老师平时很随意呢?这样的穿着才会激发您的创作灵感呢?
  林明阳:我今天已经很整齐了,我平常都是一件T恤、大短裤、拖鞋就过了一个夏天,很舒服。
  主持人:有很多歌手都愿意和林老师合作,对此您怎么想呢?您觉得这种对内地歌手的包装来说是不是对他们来说现在是最重要的呢?
  林明阳:其实反过来说,我觉得做唱片的想法是你要卖给谁,你有没有卖的元素让大家喜欢你去买,因为到最后CD其实是一个商品,买的就是声音和包装,我碰到很多歌手找我做,可是我觉得他不会红,他不会火,我会直接劝他说不要做唱片,把钱省了,不要冒这个险。
  主持人:那有没有您说完这句话他给了您一个歌手呢?
  林明阳:好像没看到。
  主持人:所以还是想作歌手的人直接先来找林老师好了。
  林明阳:我觉得很多做歌手的人都想圆梦,但是这是劳民伤财的事儿,这个行业很艰苦,竞争也很残酷。
  主持人:那您在这个圈里呆的时间也很久了,那您看到比较残酷的事情有什么呢?
  林明阳:其实我看到了一个状况,我不讲谁了,就是说艺人可以红得很快,第一张、第二张唱片都快到七、八十分了,但是可能因为在行里面需要对你道德认定的标准他犯过一些错误出过一些状况,他可以在三、五个月跌到谷底,其实他做了很多事情都是外面一般年轻人都会犯的错误,可是当他作为一个艺人,他就要背负很多平段。
  主持人:所以说音乐也是一种事业需要一种长期的态度去坚持?
  林明阳:没错,其实做音乐人也是这样的,对于你的道德的规范我觉得自己要有一个范围,要自己能够控制的。
  主持人:可能这种东西并不是像有些东西给你列出来条条框框去遵循的,有时候这种东西是无形的?
  林明阳:就是舆论,所以我不要出名,将来还能做点坏事(开玩笑)。
  主持人:现在有一个网友在问阿宝,到北京来过网友的学校演出,您认为他的发展是不是很大?
  林明阳:我跟阿宝他们唱片公司的老总和副总都很熟,都是很久的朋友,我觉得阿宝在戏剧上的发展还有在主持上的发展会比她唱片好很多,我觉得她应该在戏剧和主持上面发展,其实我觉得她演戏演得很好,比她的主持还好,我觉得她唱歌是在她所有的才能里面相对弱一点的,所以我觉得她应该朝这个方向走。
  主持人:还有网友问目前的境况和下一步的计划是怎样的呢?
  林明阳:目前的境况就是有一些大陆的歌手或者是台湾的歌手会找我做唱片,我现在做状况的目的就是我觉得这个歌手做起来很有意思,已经不是为了要赚钱了,我觉得赚钱让我觉得不如去做音乐的过程是快乐的,另外我自己有做一家演出公司,所以我会把时间一半一半地分开。
  主持人:那下一步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林明阳:下一步计划搬来北京喽。
  主持人:那太好了,我们想知道平时林老师有没有上网聊天的爱好?平时在生活方面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呢?
  林明阳: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运动,第二个爱好大概就是看碟吧,上网我每天是走到哪里电脑都带着,我也会上网聊天,但是都是和我认识的人聊天。
  主持人:为什么不会接受和不认识的人聊天呢?
  林明阳:第一,因为我打字聊天,所有认识我的人只要不会看英文都不会和我聊天,因为我都是打英文。
  主持人:有网友问张学友在歌坛的地位谁可以动摇他?
  林明阳:我觉得一个艺人要红到像、像张学友这样的地位是需要时间和整个大环境的配合才能做到的,我自己估计要达到这两个人这种标准、水平和地位的,我觉得十年以内是不会有人能达到的。
  主持人:为什么呢?
  林明阳:因为我觉得那需要大环境整个配套的,包括电影和其他的东西,你歌要够红,现在谁出唱片敢说我每一张唱片都有两首歌会红?但是张学友一路过来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这样子,如果你没有办法做到这样,你就没有办法达到这样的地位,所以我觉得十年之内都还不太可能出现,我觉得很困难,因为现在的媒体和观众太复杂了,太多了,大家接受资讯不像以前那么单一了,看电视好听就是好听,听收音机好听就是好听的。
  主持人:我还特想知道如果让您自己回味的话,您在张学友的事业历程发展上起到的是什么样的作用呢?如果让您自己评价的话。
  林明阳:如果让我自己评价的话,我做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他红的十年、八年中的开头了,我起到的作为就是我做他的唱片的时候就是让他一直延续这样的地位。那时候做每一张唱片几乎都是两首歌红,这件事也是我自己很欣慰的,很幸运的事情。
  主持人:那您现在和张学友的关系到现在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林明阳:就是非常好的关系,像有时候我去香港去,就去他公司坐一下有时间就去吃饭啊,或者有时候他过来了,他就会打电话给我到酒店去找他,就是很好的朋友。
  主持人:还有网友问林老师对现在的网络歌曲有什么看法呢?
  林明阳:我昨天还碰到杨臣刚,我觉得这个对音乐来说是一个好事,就是大家有一个可以发展自己的作品还有声音的一个平台,我觉得很好,但是这个东西是不是很快速的红也会很快速的下去呢?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永远歌比人红,网络的歌曲的流传的快速和它发起的快速可能马上人不知道是谁了,但是歌还记得,因为它没有办法介绍到人的特性和特质。
  主持人:那就需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事业去发展的,这才是学友为什么会红的原因了?
  林明阳:对,其实大家可能年纪稍长一些的,可能记得他从八几年开始,那时候第一张唱片以后就红了,然后就拍戏,拍戏之后有一段时间就非常沉沦,但是可能不知道这个事情,他在短时间内爆红,红了以后他的心里状态根本没有准备好红了以后面对你的压力,然后他就开始拍戏,拍戏以后就每天和一帮朋友喝酒,出了很多事情,那时候他每天是报纸头条,结果他的唱片爆跌,然后他就大概沉寂了一年多,他自己戒酒、戒烟,然后才慢慢重新起来,他就是有这个过程,才会有后来的。
  主持人:那你们当时有没有?
  林明阳:那时候还不认识他,我们是从92年还是93年才合作的。
  主持人:今天我们也很开心,今天也要介绍一下林老师也是我们网易vip会员,那最后再和网易的朋友说几句。
  林明阳:希望大家上网时间要控制,没事的时候上163就好了。
  主持人:非常谢谢林老师,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我们一会儿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line
【】 &&【】
· []· []· []· []· []· []liyongjiang1623Dr.Jackal唐知了我只做老二777louisliyongjiang1623
网易通行证:
&&&&您的发表的评论将在5分钟内被审核,请耐心等待
-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晓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