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旅游如何分析文学作品品

“古今游记之最”为何文学史上少见——试谈《徐霞客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定位--《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2003年
“古今游记之最”为何文学史上少见——试谈《徐霞客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定位
【摘要】:正 徐霞客及其《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历来众多的论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游记之夥,遂莫过于斯篇”,“古今游记之最”,“游记之集大成者”,是“无与伦比的”,游记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千古高峰”,“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而且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地理著作和文学杰作”;徐霞客是“游记散文大家”,“可等同文学史上众多的文学大师,从司马迁到蒲松龄”等等。然而,令众多论者和读者尴尬的是,徐霞客及其《游记》,在众多的文
【作者单位】:
【分类号】:I209【正文快照】:
徐霞客及其《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历来众多的论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游记之移,遂莫过于斯篇”,“古今游记之最”,“游记之集大成者”,是“无与伦比的”,游记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千古高峰”,“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而且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威;;[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8期
刘德奉;;[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苏雨恒;[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4年03期
尹春明;;[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马纯;[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05期
李娅;;[J];文学教育(下);2011年07期
徐亚玲;;[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钱果长;;[J];社会科学家;2011年08期
岳雯;;[J];南方文坛;2011年04期
曾祁;;[J];社科与经济信息;199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家厚;;[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郑体武;;[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方锡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吴光正;;[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张顺昌;;[A];徐霞客研究(第16辑)[C];2008年
林贤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张荣翼;;[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叶岗;;[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邱宣充;;[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朱惠荣;;[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国涛;[N];河北日报;2001年
徐江;[N];北京日报;2005年
陈思和;[N];人民日报;2009年
张学昕 何言宏;[N];文学报;2009年
陈芳 倪晓英;[N];苏州日报;2009年
武汉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施战军;[N];文艺报;2010年
朱玲玲 张中;[N];文艺报;2011年
郭英剑;[N];文艺报;2011年
邵燕祥;[N];人民政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明峰;[D];扬州大学;2005年
易小平;[D];山东大学;2005年
周双全;[D];复旦大学;2004年
姚圣良;[D];山东大学;2006年
陆兴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王晓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王作良;[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徐慧琴;[D];兰州大学;2006年
何如月;[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周海波;[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晓霞;[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王绍卫;[D];暨南大学;2006年
陈艳秋;[D];安徽大学;2011年
董林;[D];四川大学;2004年
孙艳梅;[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杨林军;[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曹姝;[D];贵州大学;2007年
王亚红;[D];南昌大学;2007年
代秋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肖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旅行作家刘子超、文珍对谈“旅行文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0月11日,中国国家地理o图书与单向空间在单向空间o大悦城店举办单独读《午夜降临前抵达》图书沙龙。本次单谈的主讲为旅行作家、资深媒体人、定制旅行策划师刘子超和小说家、至今最年轻的“老舍文学奖”获得者文珍,两位主讲围绕“旅行写作是对来路的确认”为主题,介绍了中西方优秀的旅行文学作品,讨论当旅行早已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旅游业不断降低着鉴赏的门槛,全球化也正逐渐抹去异域情调的时代,旅行文学究竟充当着什么角色的问题。刘子超,1984年生于北京,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2012年中德媒体使者,先后任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中文版、《ACROSS穿越》曾获2010年刘丽安诗歌奖、2014年“蚂蜂窝”年度旅行家,2016年将赴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多年坚持旅行文学写作,《午夜降临前抵达》是他的代表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是评价他:“在中文世界刚刚兴起的旅行写作中,子超是个难以忽视的名字。他的好奇心、洞察力、迟疑、与习惯性的自我沉溺,都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文珍旅行文学或许已不太可能承担启蒙的任务,那以文学的笔触写下旅程,以精致的文字书写异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旅行文学对国内读者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旅行文学是一种以文学的手段来再现这种以提升精神层次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长途漫游,牵扯到文学的一些手段,风景、人物、对话,还有对历史和现实的一种再现。 旅行文学对所到之处的有一种更为精致、更具文学性的表达,和游记攻略有本质性的区别。 如何能把作者——“我”——作为个人那些鸡毛蒜皮的经历和感受,和宏大的外部世界能融合起来,是旅行文学所追求的表达层次。刘子超谈到,旅行文学在国外有着很悠长的传统,有很多作家就是专门旅行写作的。在中国好像才刚刚起步,原因之一是中国之前没有加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他曾经只是一个“被人看”的对象。所以有很多西方的作家来写中国,但中国的作家还比较少去主动观察“别人”。旅行文学的一个意义对目前来说就是“我们”从被别人看到走出去去看这个世界。对他个人来说,选择到中欧是一种从快节奏生活中抽离出来,发现个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过程。作为一个80后作家,中欧对他的吸引在于它始终生长在帝国和强权的夹缝中,执拗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它至今仍有一种强烈的撕扯和游移感,这让面临30岁节点的作者本身感到了某种心灵上的契合。把旅行的过程坦诚地写出来,是一次清理自己思路、获得现实“抓手”的过程。希望读《午夜降临前》抵达的读者,也能有所获。《午夜降临前抵达》一本“走脑走心”、极具小说质感的旅行文学作品。作者刘子超深入欧洲腹地,以精道的语言打磨旅途见闻,信手拈来各种逸闻掌故。他书写相遇与别离、出发与抵达、历史与现实、文学与音乐、美食与美酒,也审视那些逝去的灵魂、孤独的陌生人。笔锋中流转的幽默戏谑和温柔情怀,使得路上的风景闪烁出令人动容的隽永光泽。文珍谈到,刘子超写这本十分克制,努力跳出自己的视角,减少个人意见的发表,这本书的书写方式有点像福楼拜,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对中东欧有一种全景式的书写。作家,《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苗炜推荐《午夜降临前抵达》时说:“我曾有一个偏见,以为旅行文学是英语作家独享的一种文体,像《大海与撒丁岛》或《前往阿姆河之乡》,他们更像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刘子超的这本书纠正了我的偏见。他在中欧漫游,穿越清晨的薄雾,带来这本优秀的作品——我们都是过客,但我们也拥有这个世界。” 刘子超、文珍还分享了在旅行中遇到的有趣的人、事、物,并在之后的问答环节中,同到场的读者们讨论旅行的方法和意义问题。【书籍信息】o作者:刘子超 / 文字+摄影o出版社:中信出版社o页码:328页oISBN:978-7-o装帧:精装o开本:32开,130*185o正文语种:中文定价:49.8元出版时间:2015年9月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走脑走心”、极具小说质感的旅行文学作品。作者深入欧洲腹地,以精道的语言打磨旅途见闻,信手拈来各种逸闻掌故。他书写相遇与别离、出发与抵达、历史与现实、文学与音乐、美食与美酒,也审视那些逝去的灵魂、孤独的陌生人。笔锋中流转的幽默戏谑和温柔情怀,使得路上的风景闪烁出令人动容的隽永光泽。无论是布拉格午夜的小酒馆、布达佩斯的旧书店,还是苏台德的森林,的里雅斯特的港口……这片大陆的荣光与苦难,不安与希望,因为他的行走,得以被记录和书写。作者简介刘子超旅行作家、资深媒体人、定制旅行策划师1984年生于北京,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中德媒体使者,年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先后任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中文版、《ACROSS穿越》曾获2010年刘丽安诗歌奖、2014年“蚂蜂窝”年度旅行家“我出生在一个巨变中的国度,成长阶段所熟悉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我不得不接受或大或小的变迁,并且乐于像幽灵一样在废墟间游荡。这片广袤的欧洲腹地——这本书写到的所有地方为我这样的幽灵提供了游荡之所。我不时唏嘘于它们的变化,同时也试图发现那些被时光留下的永恒之物。”
[责任编辑:何可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418679
播放数:1736261
播放数:159498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排行榜?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文化名人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