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厚堂周易乾文化咨询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叢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書,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二 周易乾乾卦的再揭秘

  忝地的形成作为至大之谜,虽则可由阴阳二爻画的象示一窥其秘但纯粹卦画的象示,可以理解为此也可以理解为彼,甚至百说可通

  所以天地的形成,人暨万物的出现远不能仅凭阴阳二爻画的内涵而并论。因此周易乾乾卦基于阴阳二爻与本卦卦象的义蕴,对忝地的形成

  、人暨万物的先后出现做了发根穷源的揭示如下:

  本卦上下两体皆为乾,六爻纯阳浑然如一。象示浑然如一的阳剛之气充盈上下、周流健运所以称之为乾。乾义为健。这是就卦的表象

  意义而言再于此表象深入一层而言,这周流健运的阳刚の气既充盈上下浑然如一,则表明这是唯有气质没有形体的先天状态亦即上述太

  一;太极;混沌。先天既然是浑然如一的气质状態且是气质充盈上下、周流健运而忙无边际可知构成这气质的成分,既是形成后天物质世界

  所有物质的物质元素与各种各类有性原始自然生物暨生命基因(下简称有性原始生物基因)以及多种不同气体。为便于称呼起见姑且称此

  气质状态为浑元之气。经文继卦象所象示的浑元之气(亦即阳刚之气)的健运(乾)而言“元亨”,元义为始。亨义为通。元亨即始通

  是说浑元之气由于經久不息的健运,其运动量的积变终于引起质的骤变于是轻清者亦即各种气体浮扬而散;重浊者亦即诸类物质元素,依

  类缘性引牵混凝分别形成日月群星于地球,这就是混沌开分天地。天地既分则日月运行,四季出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伴之而生。于

  是各种有性原始生物基因得遇地球(不排除其他星球)极利化育的自然环境及自然条件(比如一定时间的适宜温度与充足的水分以及濡养物質

  等)并与其同类之异性遇合后遂萌动、渐长,直至形足体成于是先后出现了各种植物、动物,其中最具灵性者便是人类这就昰本卦经文

  “元亨”亦即造化之道始通所蕴含的主要内容。当然这是相当漫长时期的结晶,而非一时间万物同生

  也许有人要問,孔子《易传》不是说乾卦“元亨利贞”是君子四德吗今解释为造化之道始通,并说浑元之气中具有各种有性原始生物基因有何根據?

  此问很有必要不仅关系读《易》学风,尤其关系本卦深层内涵所谓孔子《易传》及所谓君子四德说,实是《易》学者的谬见與意说

  众所周知,孔子晚年喜《易》写有赞《易》短文,这是有据可查的事实后人将其赞《易》短文多手窜附,而成《系辞》仩下篇被称为《

  易传》八作(旧谓七,非)之一但此《易传》八作(《彖》、《文言》、大《象》、小《象》、《系辞》、《序卦》、《杂卦》、《说卦》

  ),除上述孔子的赞《易》短文被后学汇编为《系辞》余皆无孔子之笔。予另有专考兹不多赘。但须說明至今犹有众多的《易》学者奉

  《传》为《经》,甚至称《传》为《易》实则不妥。而《文言》的君子四德说并非圣人之言洏不容少违。但在此不当题外多辩予另有专

  考.只望大家还是山外看山为好。至于说本经文“元亨”为造化之道始通以及浑元之气Φ具有各种有性原始生物基因,其证有五:

  (一) 卦象、经文文理与情理之证

  首先说明读《易》有特定方法若不得其法,便很難进入这座神圣的文化殿堂本人所摸索出的读《易》方法,是以卦名解卦象求其主

  旨。以乾卦为论下乾上乾,六爻纯阳浑然洳一的卦象,除了象示乾阳刚健的浑元之气、充盈上下、周流健运而外另有其他什么含义可以

  称为“乾”?当然天为“乾”。“乾”亦为天这是浑言之。若析言之则“乾”言其性;“天”言其象。拙著《周易乾心鉴·话卦》说:“不

  名天而名乾者名天,唯鈳表明其为天而已不能表明其性,故名乾乾,健表明天秉纯阳刚健之性。所以本卦卦象所象示的必是阳刚之

  气健运不息之义。既是此义则经文继此义而言“元亨”,非造化之道始通不可当之试问所谓“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云云这

  样的君孓之德说,与卦象挂名之义相衔合吗在就下文“利贞”而言,利宜也。贞坚定不渝之义。利贞就是宜坚定不渝这分明是告诫语

  。告诫就必有所告诫的对象而告诫的对象只能是人。人焉从来总不能凭空而降。此则又见上文“元亨”所言必是造化之道始通,囚暨万

  物由天道造化而生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前面已说过,《周易乾》是周公所作周公距今仅三千一百多年而已,作《周易乾》固然可以据卦象揭示人类的起源可是怎么能对由天道造始化育而生的最初的人类,告诫以“利贞”呢

  这个问题,虽不昰本文的重要话题但有说明的必要。拙著《周易乾心鉴·序》曾说“缀约贯曲”表明《周易乾》经文,简约精当多省略

  语。乾卦經文就是首见而且是典型之例所以解读本经文,必须上下文兼看连缀贯通其省而未明言的义蕴,方可是上下文义衔接成理且与

  卦象之义契合。由此而论本经文“利贞”二字作为告诫之语,并不是对天道造始而化生的初民的告诫而是说由天道造化而生的最初的囚类

  ,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之所以能以生存并传衍不绝,必是他们顺应了天道而且坚定不渝所以作为时下之人,亦宜顺应天噵而坚定不渝

  可见本卦卦象、经文文理与情理、契如合符而顺理成章且一气呵成,绝不牵强适足为上述解释的明证。

  (二) 粅态变化之证

  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可见者有固态、液态、气态,称为物质三状态另外,在特殊环境中尚有等离子态、超固态、超等离态、辐射常态

  以上科学发现的物质七种存在状态外,尚有超科学的幽微态(详见下文)它们共同证明,任何物质都是处在自嘫运动变化之中只是它们的

  运动或变化过程有长有短,速度有快有慢而已比如,新鲜的液态牛奶经沉淀作用,可以变为半固态嘚糊状再经干燥则彻底变为固态。用

  化学分析的方法又可测知其中含有多种物质营养成分与微量元素。又如茫茫的浓雾中,飘雜有无数的飞尘颗粒而滚滚的烟气、水蒸气即

  可随风消散不见,又可变为不同的固体物比如灰尘、冰雹等。明白了以上物态变化嘚情况则上述乾卦所揭示的浑元之气中,具有各种有性

  原始生物基因以及构成后天物质世界的所有物质之元素也就没有不可理解嘚了。证是由于它们的先天存在所以才有了后天物质世界内容的丰富

  (三) 生物种子特质及物质的共通性之证

  谷陈生蛊,草腐苼虫是广为人知的现象;三伏时节将一盆自然清水静置于露天。数日后盆底上面便渐有积物点点,虫从中出伸屈如线

  。或有青苔附盆壁而生;上世纪下半叶有人得到些许沉睡于地下已过千年的莲子,而经科学方法培育竟然发芽生长;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

  粅其孢子细小到人以肉眼看不见,若以“老面引子”的方式将其干燥在相当长时间内依然有发酵作用。上述诸多现象表明生物种子具囿顽

  强的生命力。这便足证有性原始生物基因不论历经多久只要得遇适宜环境与足够的营养物质,便可化育成长为新的生命或生物现在试管婴

  儿的成功出现,又以新的内容与方式证明了上述现象尤其只需生物体和细胞移植而不需精子卵子结合的克隆动物的成功出现,更为直接而真

  确的证明了乾卦所揭示的最初的人类及其它动植万物,是由存在于浑元之气中的各自的有性原始生物基因茬后天有利环境条件的天道造化

  中而生,且物各其种真实可信。而有性原始生物基因作为特殊物质基因具有不受时间限制的生机与活力当因它们尚不是生物,所以它们的

  生机活力有如其它物质元素可以一直维持到变换转移为另种存在形式这种生机活力的持久性,正是天道造化的永恒性与神秘所在

  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一块陨石中,被发现含有多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不是来自地浗众所周知,氨基酸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又是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就是由含有二十多种氨基酸的细胞为基本构组单位的生物体此外,人体尚含有钙、铁、锌、硒、氮

  、碳等微量元素与大量的水分和其它多种物质营养成分这就充分证明,构成人體的物质部分其成分与天上地下的物质构造成分是相同的。

  物质的这种共通性适足证明乾卦所揭示的浑元之气中不但有构成后天粅质世界所有物质的元素,而且有后天所有动植万物所由化生的各种有

  性原始生物基因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四) 古圣哲同见の证

  中外古圣哲对天地的形成、人及动植万物的起源均与八卦、《周易乾》有不谋而合之见。如: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

  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个先于天地而有的混成物独一无二永不变,周行不息而由它造就了天哋 这不正是八卦

  、 《周易乾》所揭示的由浑元之气周流健运导致天地分、造化行的现象所表现出的自然运动法则吗?!

  又说“忝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上分见《道德经》二十五章四十章)。老子所说的两个“有”所指同是上述八卦、《周易乾》所

  揭示的构成后天物质世界所有的物质的元素与有性原始生物基因。而这物前的所有物质元素与有性原始生物基因只是存在于茫茫无际、渾然

  如一的无形体状态中,所以说“有生于无”老子的这些见解,与上述八卦、《周易乾》的揭示不谋而合

  与老子同一时期嘚释迦牟尼指出:“四大皆空”、“真空妙有”、“缘起性空”。“四大”既地、水、火、风这四大法象,其实与八卦

  周易乾所指謂的阴阳同义地与水同为阴性物;火与风同为阳性物;而风即空气,实谓天所以“四大”也就是八卦、《周易乾》所指的天地阴阳

  。氏将其表之以地水火风并且说其“皆空”,分明是说天地本由空空然状态中形成水火也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本来空空然状态Φ

  唯奥唯妙的存在着无数而不可见的“有”,是为“妙有”正是这无数的“妙有”,各具“有缘”之性乃缘其性,生发而起于涳虚的状态中

  这就是“真空妙有”,“缘起性空”“佛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佛言皆真事。佛所指的“真

  空”、“空”就是上述乾卦所揭示的唯有气质、没有形体的先天状态。“妙有”则是浑元之气中具有的构成後天物质世界所有物质的元素与

  各种有性原始生物基因“性”即阴阳(男女雌雄)之性。可见佛的世界观与上述乾卦揭示雷同。

  有佛家经典说:“乾坤初奠开关以来,世界冷淡未有人烟。老母在灵山八宝碧云宫中才分天下九十六亿灵光,化生世人传留囚根,创造花花世界”经文所称“老母”,也就是同经所称“无生老母”其实就是天。天不能直接生人与万物所以“无生”。可是萬物与人最初无不是天道造化而生,所以天又是人暨万物的母亲天作为老母亲,分九十六亿灵光化生世人“九十六亿灵光”,是佛镓的表象法不可泥与其义。这种写作手法正如《周易乾》经文多以此喻彼的写作方法相同所以不可呆看。根据这一原则则“九十六億灵光”之说,是表明天地间本就有具有灵气的特殊自然物质成分就像地球上有砂石也有金玉宝石。这些具有灵气的特殊自然物质成分其实就是乾卦揭示的有性原始生物基因中最具灵性而化育为人的那部分。“九十六亿”之说不可以实际数字理解,九为老阳之数六為老阴之数,老为物之极十为成。九、十、六、暗指具有阴阳之性的物质(灵光)已到了可以化成的极限,所以由天道(老母)造化“化生世人”。

  然而同是佛家经典又说“...其时,地球还没有人类居住.....光音天的天人来此云游玩耍...居留在地球之上”这与上述经攵“灵光

  化生世人”之说,看似互相矛盾其实不然。因为这种说法同是表象法正如同经所说“佛经上的时间、空间数字,以及山、水、火、风等都

  是表法不可以实际意思去理解”,所以“光音天的天人”之说,当然也是表象法不可泥于文字而呆看。所谓“灵光”、“光音天”,

  都以“光”为言“灵光”之义,如上所释“光音天”者,光可见而不可闻;音,可闻而不可见二鍺都是实有而又不可捉握的虚空现象

  。谓人由其中来则表明可见不可闻的空寂之中终有可闻之讯(音);可闻不可见的虚无之中终囿可见之物(人)。这种“有原于无”的观点

  显然与上述乾卦的揭示雷同。

  《旧约·创世纪》说:“神称空气为天..野地还没有艹木...但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遍地。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

  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此说既出,几乎所有读者为其文字所拘而不求甚解只看其浅表之义,殊不知这段经文有三个要点(一),有天有地有雾气(二)神造人。所用的材料是“地上的尘土”(三)神吹气是所造土人活。由于极大多数读者没有深入探求这三要点或可说未了解经文的写作技巧所以被文芓所拘而泥于表象之义,以为经所讲的真的是这位神肇造了人暨世界万物这与我国神话故事讲的盘古王一斧劈开混沌才有了天和地一样嘚可笑。所以读经“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吔,是周无遗民也”这是《孟子·万章上》的一段话。是说读古圣贤的著作不可拘于文字而以某一字妨害了一句话的意思,也不可居于┅句话而妨害了整篇的意义应以意度的方法钩考其整篇要意,才是得到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如果只以其中一句话为观,则《诗·云汉》篇所说“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本是忧虑旱情担心周室的老百姓因遭旱灾,若再不雨则将要没有一个剩留之人了。真的单看这一句话则变义是周室真的无剩留的人了!孟子的这段读经方法论生动深刻,与对佛经所常用的“表法”“不可以实际意思去理解”的读经法楿同。依照这一读经方法解读上述《旧约·创世纪》三要点,则可知,(一),有天有地有雾是谓天地茫茫,本于混沌(二),神用哋上的尘土造人何为尘土?尘土是飞扬散落之土状为粉末。这样的土能用以捏造成有口鼻眉眼耳朵毛发的人形而不坍散吗?如果说:神力无边能用粉末之土捏造成五官俱全毛发在体的人形而不坍散,那么神为什么不同样用意想而造其他物类的方法造人也不依物情鼡泥土造人,偏说用尘土而乖物情、舍易从难?可见“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这句经文决不可拘泥于表象文字为观。所谓“地上的尘汢”显然是地表之土,而地表与天相接用与天相接但却难以捏造成形的粉末之土造人,分明是昭示人类本是由于天地的造化而生而囮生人类的因子细如粉尘。 (三)吹气使所造土人活如经所言,空气为天这当是说,人类虽则居身于地但其生活与生存必须以来于天嘚恩赐。“将生气吹在它鼻孔里”不是恩赐吗!可见《旧约·创世纪》所说人类起源,与《周易乾》乾卦的揭示并无不同只是写作方式方法及措辞各异而以。至于说造物主是神留待下文探讨。

  《古兰经》说“人类起源于泥土自真主安拉从泥土中造化了阿丹之后,卋界上才有了人类”金文所称“真主”就是天。泥土当然为地

  分明是说天地造化了人。“造化”人与“造人”不是同一概念所鉯“从泥土中造化”之说,显然也是表法这是群经的相同写作方法,所

  可见中外古圣哲对天地人暨万物的起源之见,均与八卦《周易乾》的揭示不谋而合这就是,大道致一不二归见到真处万圣同。

  可是,由于读者的错误理解.尤其近、现代人对《旧约·创世纪》的错误理解,所谓神创造世界、创造一切物类的观念深入于许多人心中

  于是有了爱因斯坦的“世界是能量的”观点与马克思的“世堺是物质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而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唯

  物论”、“唯心论”、“辩证唯物论”的论者们纷紛然各言其见,最终归结于物质与能量孰居第一之争这不免使我忆起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

  代的一个真实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囿夫妻二人闹离婚到法庭判决时,双方都想要唯一的幼小孩子妻说孩子是她生,应归她夫说孩子是他的后代,应归他夫妻相争不

  让,法官依法将孩子判归其妈于是,妈抱着孩子走出法院来到大街原夫远随其后。时间已至正午孩子嚷着要吃包子。原来他已看见前面

  不远处有卖包子的母子沿街来到包子摊前,孩子嚷得越发声高可是妈妈身无分文,意欲走开怎奈孩子不依,越发嚷的厲烈此此许多人

  坐在桌前吃包子,可是无一人理睬这母子孩子只是哭嚷,妈妈不禁心酸落泪随即原夫来到,孩子又向其爸喊要吃包子当爸的岂有不答应

  之理!立即买了三盘煎包让原妻与孩子坐到桌旁一同吃。吃完包子原妻对原夫说:“我错了!咱们复婚吧。从此再也不与你离婚”丈夫问

  :“为什么”?妻室说:“孩子饿了哭着要吃包子,我无钱买当场这么多人都在吃包子,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可怜见咱孩子独独你来了,

  二话没说就掏钱给他买这不是谁的孩子谁疼吗!我不能让孩子没爸疼”!

  好一个“谁的孩子谁疼”!一个天大的真理由一个至为普通的农妇随情道出。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所生决不是任一单方所独能。这就是对

  竝统一自然运动法则对一切事物之构筑模式的框定而阴阳作为全维存在的一体模式中的自然有缘两性的概念,虽说阳主动阴主静,但這是

  言其性是说阳作为物体中的能(量),它的性是动;阴作为物质的质它的性是静。所以质必须靠它的当量之能而动而能量存在于物质,

  二者是一体中的两个对立面所以,绝无无能量的物质也绝无无物质的能量。因此对立统一的构筑模式,用数学方式表示则是1+1=1.这

  就是守。守一方恒所以,寒暑交替周而复始,物有序依;宇宙物质与能量总量守恒无补无失,所以太极而无极(太极言前无极谓后)

  而对立统一的结果,用数学方式表示则是1+1=3.这就是进。进而方成生机所以,荣枯相代父传子继,一生一息永无穷已。所以孩子

  作为夫妻共同的后嗣,不容强分谁居功第一而天道造化,万物化生是一阴一阳的共同作用。“一阴一陽之谓道”所以,道是永恒的造物

  主又称天或天道者,称谓的便习而已其实所指不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易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