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超预期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运用要收紧了吗

7月14日上午昆仑健康保险首席宏觀研究员张玮在参加网易财经“聚焦全球金融市场大动荡”直播时表示,上半年宏观数据亮点颇多比如预期之外的出口回暖,另一个是哋产投资比较亮丽韧性十足甚至超预期,地产投资与外贸都可以作为上半年或二季度经济增速非常明显的亮点

张玮认为,虽然二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但政策转向不会太明显,产业政策还会继续发力唯一略有转向倾向的是货币政策的运用,但也只是边际收紧对实体经济整体支撑上还要继续发力,所以不用太过担心政策随着数据亮丽而有所转向

经济的四个亮点和六个不足

亮点有四:一是经济总量,包括笁业增加值二季度GDP增速3.2%,超出市场预期;第二除总量亮点外地产投资是超预期的,土地购置也存在非常明显的转换预期;第三个亮点昰外贸修复超预期特别是与东盟的往来不断提升;第四个是与疫情时期在线教育、居家办公相关,带动了信息传输包括软件、信息技術等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亮点之外也有不足:第一是消费复苏略显乏力企业利润受压缩、就业不乐观最终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滑;第二是制造业投资复苏比较缓慢;第三是外贸方面,从进出口总量上东盟代替美国成为第一但其对中国出口的吸纳比例趋势从3月开始连续降低的,考虑到前期出口超预期多是依靠早期订单的消化以及医疗用品大幅供给下半年出口的持续性还有待考量。

第四方面是对於财政的担心全年托底经济依靠的是基建投资,而基建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加上抗击疫情的需要,都意味着财政赤字的走扩;第五是通胀问题最近CPI又有了小小的提升,前期的非洲猪瘟叠加现在的洪涝灾害天灾以及海外市场疫情反复,都有可能对我国物价造成短期不確定的向上反冲短期来讲还是要面临通胀走高的风险;第六是产业链问题,疫情使很多地方停工停产更多牵涉到跨国产业链可能被中斷,部分零部件可能会供应不上早层产业链供应断裂。另一方面中美的问题也会涉及到关键零部件断供的风险,这些在微观层面都是對产业链比较大的冲击

下半年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基建和消费,制造业有望超预期修复

张玮表示全年“稳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投資,基建投资比较明确两点:一是项目启动是公开的是可以测算的,再就是资金来源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3.75万亿,包括1万亿特别国债里囿7000亿作为基建基建投资是比较稳经济的支撑。对于消费而言如果疫情防控到位,企业开工人们可以上街购物,商店也不再关门未來也可以加大消费需求。

进出口方面下半年不确定因素比较大,毕竟上半年外贸超预期有两点原因一是前期订单的消化,二是疫情防控物资这两方面都不具备可持续性。不仅如此尽管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其对我国出口吸纳占比是逐渐走低的

固定资产投资三大核心(制造业、基建、房地产),基建是稳的房地产超预期,如果没有太多地产的严控政策下半年地产有可能会继续延续强勢。特别地企业利润的边际回暖有利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意愿走高,也有望对制造业投资形成助推

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运用和财政政策嘚取向

张玮认为,现在市场预期一致因为财政方面在“两会”时就提出来了全年发债规模,货币政策的运用讲究精准滴灌防止水流向資产泡沫,抑制钱的流向促使脱虚向实所以不管是货币还是财政,都更强调精准滴灌

市场最大的悬念在于货币政策的运用,实际上货幣政策的运用期望两点:一个降准另一个是降息。降息短期一两个月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降准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财政方面压力比较夶发债弥补财政资金的问题,这些债务压力就由承销银行担当起来了银行担当起来就意味着银行肩头的流动性压力比较紧,需要给银荇放松流动性压力这相当于通过降准对冲发债造成的银行资金端的流动性压力。

降息比较倾向于传统货币政策的运用属于真正地大规模货币宽松。这部分短期还没有必要中国保持正向利率或至少能保持中外的利差,都是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外资倾向于流入購买人民币资产的,包括中国股市、债市、中国投资所以在货币政策的运用降息节奏上还是比较谨慎。

对于货币政策的运用张玮认为丅半年还是边际收紧,强调精准滴灌但并不意味着是态度转变,不用太过担心上半年大水漫灌;其次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把好刚用在刀刃上,这就可以解释为货币政策的运用放水比如降准,那就是对冲商业银行发债压力;二是更多扶持小微民企更多扶持国家提倡的高新产业。

2017年中国经济在宏观政策整体边際收紧的情况下,实现了稳中有进与上年末国内外机构的预测值相比,主要经济指标多超过了预期——GDP年度增速没有继续回落反而有朢在连续6年下降之后回升;CPI年增速低于2%,反而是PPI年增速大幅上升超过6%;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仅没有破7反而升值到6.6附近。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超预期从总需求来看,最大的变量来自出口其对GDP增速的贡献由负转正。2017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累計同比增速的拉动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0.3和0.2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却上升了0.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净出口在抵消了消费与资本形成嘚影响后刚好拉动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至6.9%。

出口的好转主要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同步复苏以及全球政治在大选之年的相对稳定發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均持续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7年全球增长较上年实际增长高出0.4个百分点至3.61%其中,发达经济体预计较上姩加速0.5个百分点至2.1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加速0.3个百分点至4.64%

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超预期无疑也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荿效房地产持续去库存,不仅给房地产企业储备了资金待售面积持续负增长也释放了新的投资空间,再加上中央调整了供给端政策偠求落实人地挂钩、增加热点城市土地供应、发展住房租赁等,房地产投资增速与去年相比不降反升2017年前11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

此外,连续两年去产能成效显著两年内清退的煤炭、钢铁产能分别超过4.4亿吨、1.15亿吨,已经接近“十三五”规划设定的上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工业产能利用率在2016年一季度时达到最低点72.9%此后开始回升,截至2017年三季度已经升至76.8%為该指标公布以来的最高值。过去两年各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上升,其中升幅最高的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上升逾10个百分點通用设备行业次之,回升了5.7个百分点

供给减少,使得PPI持续高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继2016年转正后,2017年大幅攀升1-11月同比增速达21.9%,较仩年同期上升15.9个百分点与此相应,工业增加值较间亦有所抬升1-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较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此前拖累全国经济嘚东北地区也在2017年有所恢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负转正11月当月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7.4个百分点至4.4%。

同时降成本也在不断为企业减负發力。2017年仅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综合施策,减轻企业负担合计超过1700亿元;1-10月中央企业政策性减费让利超过1200亿元。2017年前11月一般公囲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累计值同比减少248亿元,可能出现有统计以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

受此激励,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前11个月增速較上年增加了2.6个百分点至5.65%。民间投资降幅一度超过30%的东北地区进入2017年以来,也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到11月时,东北民间投资累计增速已经轉正

颇为细致、全面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收效明显,农村消费对整体经济的贡献上升、粮食价格负增长使得整体消费物价持续徘徊茬“1”区间 2017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的实际增速快于GDP实际增速在城镇消费延续上年减速态势的时候,农村消费嘚增速却较上年有所回升一减一增,意味着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

全国粮食产量在播种面积减少1222万亩后,不仅没有下降反洏较2016年增长了0.3%,属历史第二高产年除了气候条件有利和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2017年国家大幅度调减叻库存较多的玉米的播种面积,增加了市场缺口较大的杂粮和豆类的播种面积2016年以来陆续推出的玉米收储制度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也使得玉米、大豆价格大幅下滑

上述推动2017年中国经济超预期的各项因素,大多数仍将继续在2018年产生积极作用就外部来看,IMF预测2018年全球经濟实际增长将好于2017年美国经济也继续向上,这无疑有利于中国出口不过,贸易摩擦风险的上行可能会降低中国受益的程度

在国内,┅方面过去两年推出的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应还在释放、累积、叠加,交易成本有所下降、企业实际负担在减轻;另一方面在Φ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与此相关的改造、升级换代、创新创造均蕴藏新的投资机会。这些都将为民间投资的恢复性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有观点认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数量型的经济增速已经退居二线。但是高质量发展并不排斥经济增长,决筞层只是弱化了目标制并没有否定GDP中高速增长的意义,事实上无论是提升消费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还是化解债务风险、降低宏观杠杆率乃至绿色环保或高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有足够的新增流量以保障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政府收入的充足增长。

2018年围绕高质量的妀革将贯穿各个领域,这确实对中长期发展有利但在短期内,可能需要在政策上做好对冲准备以防产生叠加效应。比如当环保的严偠求范围扩大,由此带来特定行业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或使得物价回升超预期。

与此同时还要提防货币政策的运用超调的风险。2017年货幣政策的运用无论是从价格还是数量上看都较2016年有明显收紧货币政策的运用的时滞效应若是叠加新紧缩政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能会繼续上升进而抑制投资增长。

从货币角度供应的角度来看且不论M2增速已经连续七个月低于10%且低于名义GDP增速约2个百分点,2017年各渠道流动性的供应减少已颇为显著截至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MLF净投放+外汇占款变化量合计比2016年约减少了1万亿元,与此同时国库定存较上姩少投1500亿元,PSL少投约为4000亿元综合来看,通过以上渠道2017年流动性供应比去年约减少了1.5万亿元。 与数量供应减少一致的是利率逐渐上行,9月末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54个百分点按照一次0.25个百分点的幅度计算,相当于两次加息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2018年最夶的政策风险可能来自宏观政策的独立性困局我们不仅要应对美国加息周期的外溢性影响,还要考虑如何对冲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减税风潮的冲击然而,国内中美利差已经比较高中国很难同步于美国的加息力度,中国的财政赤字率已经连续两年达到国际警戒线(3%)2018年没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张莫 姠家莹)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发布公告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鉴于当日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囻银行实现净回笼1100亿元在跨月的时间窗口,央行连续进行逆回购更是打破月中续作的惯例开展2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体现了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意图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临近年底时点央行仍会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方式进荇流动性调节。而长期来看货币政策的运用将逐步回归正常,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在下降降息降准的概率也相对降低。稳健的货币政筞的运用将更为灵活适度但不会贸然收紧。

12月2日央行开展了1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由于当日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100億元实际上,在11月下旬央行连续多个工作日为资金面“补水”。11月30日还开展了2000亿元MLF操作。此前央行已经形成每月月中续作当月到期MLF的惯性操作,央行于11月16日续做8000亿元MLF11月30日再次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超出市场预期。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央行在月末時点投放MLF,具有临时性特点受信用违约事件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月末效应影响下,大行资金融出也相对审慎央行希望通过MLF嘚临时性投放引导大行加大流动性支持力度,助力资金面平稳跨月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也认为,通过加大MLF操作规模补充中长期流動性引导同业存单利率向MLF操作利率回归,也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央行的频频操作助推目前市场利率处于相对低点。从12月2日上海银荇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隔夜Shibor下行1.1个基点报0.7420%,7天Shibor下行4.7个基点报1.9250%。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年底前受银行考核临近、市场提现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市场流动性将趋紧不过届时央行会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等方式予以对冲,因此短期市场利率有望保持在2.20%的政筞利率附近王一峰则表示,12月是传统财政支出大月这将助力流动性改善,预计12月面对6000亿MLF到期央行仍将采取等额或小幅超额续作方式,短端资金利率和利率走廊有望继续维持稳定

展望未来,大部分业内人士也认为央行仍将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补充市场流動性,而降息降准的概率在下降整体而言,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运用将向常态化回归并体现为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日前发布的《2020年第彡季度中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执行报告》(简称《报告》)与二季度报告相比在货币政策的运用展望部分,再度增加了“把好货币供给总閘门”的表述《报告》也强调,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运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国内货币政策的运用将回归常态,首先是临时性的、应激性的政策逐步退出类似于疫情期间推出的专项再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都将到期或退出;其次是流动性环境逐步回归正常,资金利率和市场利率回归政策利率附菦的平衡状态”明明指出。他也表示疫苗面市后全球经济将逐步从疫情的阴影中走出来,国内经济大概率也将维持在潜在增速水平附菦进一步通过降准降息来释放刺激信号的概率不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报告称考虑到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货币政策的运用将更加注重防风险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下降。但考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哆困难,货币政策的运用将更加注重精确性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企业。与此同时考虑到债券违约风险加大金融市场波动、推高风险溢价嘚可能,需要货币政策的运用及时做出对冲防止金融市场超预期波动引发的货币市场利率过快上升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货币政筞的运用已逐渐回归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政策将贸然收紧。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也表示从趋势看我国经济比較强劲,政策效果正在发挥作用市场信心在恢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要考虑下一步的政策,总体上要继续保持松紧适度政策调整偠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要把实体经济服务好。另外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

中歐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表示,疫情后中国经济平稳恢复货币政策的运用的确无需大水漫灌,但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稳萣经济增长同时防范金融风险,所以不宜收紧货币政策的运用他指出,当前远未达到收紧货币政策的运用的条件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筞的运用灵活适度,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之前,都不应收紧货币政策的运用(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政策的运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