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用耳机听不到声音为什么听出声音来

1、擦拭耳机插头重新插入后仍旧无用的话,就建议换个耳机试试,如果换了耳机使用就好了,说明是耳机的问题。
2、当然如果没有多余的耳机,你也可以将手上的耳机插到手机或者MP3等耳机插孔上试试,如果耳机没问题就说明电脑问题。
3、经过以上的步骤检查后仍旧无效的话,就请检查电脑设置是否有问题,双击任务栏右侧的&喇叭&按钮,在打开的&主音量&对话框中检查是否有一个声道被关闭了。
4、用鼠标将声道滑竿置于中间,使两个声道全部打开,用鼠标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中双击&声音和音频设备&。
1、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点击&声音&标签,选择一个声音文件,然后点击&播放&按钮试听是否两个耳机都有声音。如果这个时候两个耳机都有声音,那么就没什么问题了。
2、如果经过以上步骤检查后,两个声道都是打开的,通过试听也能够听到两个耳机的声音,但是通过播放器播放却只有一个耳机有声音,这时就得检查你的播放软件是否设置成单声道。
3、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请重新安装驱动程序吧。重新安装驱动程序后还是不行的话,那就说明是电脑硬件问题了,或许是耳机插孔簧片失效,或许是声卡有问题,当然这些就只能请专业人士帮忙了。
免责声明:美乐乐家居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电子邮箱地址:
经营网站备案信息查看: 34842|回复: 41
那些“发烧耳机”忽悠我们的二三事
本帖最后由 michael 于
14:59 编辑
& && & 音质是宏观的,每个人对音乐效果的要求程度不一样造就了耳机的价格从9.9包邮到3W都有,宣传都是发烧耳机,耳机就是这么水深的一个产物!“发烧音质”这四个字能忽悠不少人!音质的客观定义可以百度百科下有详尽的介绍(注意植入广告)
每个人对音质的诉求不一样,我将用户音质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一.初级型 喜欢超重低音或调最大音量,低音够刺激&最大音量不会破音便是好耳机
二.中级型 不是特殊情况不会将设备音量调最大,能分辨不同等级的耳机声音质量,能从上一个耳机的素质获得经验升级下一个耳机
三.高级型 对耳机表现的三频质量以及衔接是否顺畅,横向及纵向声场,解析,动态,音色,响度等都能感受并用语言能表达及有自己的要求
四.发烧型 在高级型用户基础上对于影响耳机最终表现效果的:前端(播放器)音乐文件(格式及质量)耳机功放以及各种耳机周边都有丰富相关知识以及丰富的产品使用经验
五.骨灰级 在发烧型的基础上知识面深入到耳机中的任何一个零件以及这个零件的材料等级能产生的不同影响,不同耳机的特点以及不同的结构对声音的影响,拥有不同程度的DIY耳机能力,耳机零部件选择及捕获能力!
大概就这5个级别吧,对号入座,若不同意我的观点,那也无妨...你自己重新定一个就行!
容易被误读的耳机参数:
一.灵敏度:即声压,单位:db中文:分贝,声音的通用单位(包括噪音)同等音量下灵敏度参数越高的耳机响度(声音)就越大!
误区:灵敏度高就是好耳机--入耳式耳机灵敏度超过100分贝以上耳朵负载相对较大,虚标灵敏度的产品除外(不懂的同学可以百度下)
原因:入耳式和平头式耳机不能用同样的声压级(灵敏度)去衡量:1.平头式耳机只卡在耳廓,耳机只有部分声音进入耳道会漏掉很多声音(因此叫开放式),所以灵敏度高于100db是常见的;2.入耳式耳机密封了耳道,耳机发出的声音耳朵基本全部接收,尤其是直入耳型耳机,从这个物理原因看直入耳式的耳机灵敏度不应该高于平头式耳机的灵敏度(个人认为入耳式耳机不高于100db的灵敏度是比较合适的)
二.解析度:耳机对于音乐细节还原度误区:解析度高就是好耳机
原因:解析度好的耳机,在聆听音乐时可以听到更多的细节上耳感觉更好,不过耳机解析度过高听到底噪可能性也会变大,而且也容易听到人声的齿音影响听感,形象点比喻:耳机解析度就如图片的锐度,过了就不自然了!某些卖家说好耳机是一定能听到底噪的是不完全正确的,只能说解析度过高的耳机比较容易听到底噪和齿音!
三.底噪误区:这耳机有底噪——底噪的产生是不属于耳机的,耳机只是媒介接受音源端的模拟信号发出声音!
底噪的来源:1.播放设备:底噪是基本存在的,播放设备都会有信噪比(只是厂商不标识你也看不到)由于使用的设备和耳机不同每个人察觉及容忍底噪程度不一样实际使用中没有定论的,但耳机解析度过高在使用某些设备时候是更容易听到设备底噪的!(正常人耳基本能听到20-20KHz频段的声音)
2.音乐文件:目前流行的音乐文件有MP3WMA AAC APE FLAC OGG WAV等,底噪也可能存在于这些文件中,尤其是低质量的MP3最常见,明显如:128K比率以下的文件,实际使用中某首歌你听到有类似电流声的噪音,其它歌听不到基本可判断是文件问题,重新下载质量好的一般能解决!
四.爆音和破音1.如果在手持设备上(不是手持设备不在此范围)正常80%音量耳机连续出现类似“噗,噗,噗”的噪声基本可断定是耳机质量问题请联系有售后的卖家更换!2.如果是在100%最大的音量下连续出现“噗,噗,噗”的噪声那么请你调回80%左右试试,如果恢复正常那么初步可以断定设备输出功率大于耳机承受能力请更换设备或更换耳机在该台设备上使用!
五.耐听度& &当使用耳机一段时间后感觉疲累而不得不摘下,那这个耳机的耐听度也就是到这了;部分同学只追求上耳的感觉,认为超重低音声音很大就很爽,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累了要摘下耳机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的,其实就是耳机的耐听度在影响您使用的时间;影响耐听度的因素主要是上面提及耳机的灵敏度解析度 还有耳机响度及三频衔接带出来整体音乐效果是否舒缓顺畅!& &耐听度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概念,相对每个人不同的诉求有不一样的结果,某些耐听度不够好的耳机解析很高超重低音很棒所以只要喜欢那就是对的!
六.舒适度& &影响耳机佩戴舒适度是耳机的结构和尺寸合不合乎使用者耳朵,是物理原因。某些耳机戴上就不舒服根本就不用谈耐听和不耐听了!从过去的几十年一直流行的平头式耳机到现在的流行的入耳式耳机都无法完全贴合每个人的耳朵的难关…只能无限改进!举例:爱疯5的earpods耳机是优秀人体工学设计,撇开音质,在结构上融合了平头式和入耳式的特点坊间称earpods半入耳式,的确在佩戴舒适度上比很多耳机都要优秀,得益于苹果数据获取能力从不同种群的人耳数据创造出这么优秀的设计…落到本人的耳朵实际使用也得出基本的认同,只是本人耳朵偏小戴着超过半小时还是感觉到耳廓疲累!& & 所以主流的耳机都无法100%适合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耳朵一定有例外!完美的只有按照使用者的耳朵倒模定制的耳机...和量身定做的西装一样价格都不是一般的高!
PS:爱疯5 EARPODS已经被复刻到至高境界:9.9元包邮!刨去快递费用商家还挣钱,到手后还真会响,“巨惠”啊,业界“良心”何在!
PS2:几款经典的耳机同样有这情况,比如:BOSEIE(直径18mm)和 森海的IE80(直径19mm)有点大了,(估计是都是按着欧洲人的耳廓比例设计的吧,也可能本人耳朵真的长小了戴直径是16mm的MX500和16.5mm的MX760比较舒适)
七.线材1.安全目前部分耳机使用“防弹丝”的导线听上去很高科技,在导线里面增加了抗拉扯的防断纤维丝,使耳机导线的抗拉扯承受能力增加到15公斤或以上,的确…客观使用是不会断了,不错!...然而在欧盟这种材料很多被禁止使用...原因5公斤的拉扯承受力足以让小孩丧命…事实很多洋品牌耳机也不会突出使用了这种材料!感觉正确来说应该叫“防断丝”估计哪个乡下的发音不正才叫“防弹丝”!不是说“防弹丝”不好,只是从安全角度提醒一下要避免让小孩把玩,他们不会只是用来听歌的!误区:使用“防弹丝”导线的抗拉扯的能力是增强了,不过喇叭焊接位和插头焊接位受到拉扯容易脱焊是没变的!
2.材料等级耳机的导线从普通铜线到无氧铜线不同等级耳机的导线采用铜线的等级以及芯数不同;在音质比较好或者发烧耳机的基础上采用更高级的线材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耳机素质,比如银线或者一些品牌导线如:海洋之心古河之类...都能锦上添花但不会完全改变耳机的素质,所以大品牌量产的耳机的产品规格里面都鲜有突出线材的参数规格!骨灰级或发烧玩家要把手上耳机的素质提升到极致或原有线材已磨损要更换才会考虑,国内部分的耳机厂商为了凸显自己的耳机水准高也参与到线材等级标识,这样顺理成章可以卖贵一些或很多!
八.壳体材料1.塑料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耳机历史中一直使用塑料作为耳机壳体的材料,虽然塑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便宜的象征,不过采用塑料做的耳机一直是大品牌耳机主要选择,如:森海塞尔--60年声学科技沉淀,业界枭楚!经典耳机历史中99%整体或主体都是塑料的!原因:a.塑料很轻 耳朵是充满神经和穴位极度敏感的位置 只有尽量的轻才能保证比较舒服的佩戴状态,塑料的亲肤性也是比较好的;b.塑料壳体才能满足流体设计,声腔形状多变,没有直角的边缘位置如:
img010.jpg (26.79 KB, 下载次数: 42)
14:40 上传
& && && && && && && && && && &c.声音在塑料腔体内反射和塑料腔体产生的共鸣所带来的整体效果是优秀的,好的塑料耳机音色暖的多,偏冷的较少!
2.金属壳体最早鼓吹金属壳体的印象中是华泰OVC,那时候OVC产品结构都是金属壳体的耳机,酷酷的外型蛮多人喜欢,最近这十年金属耳机比比皆是90%都是国内设计,不过金属材质耳机都是雁过流星并没有留下很多特别深刻的经典!原因:a.金属耳机研发成本低不需要模具,只要将结构档案输入的机加工中心便能一个一个输出,不需满足注塑工厂最低订单要求,并且可以灵活修改b.金属壳体外观酷炫 耐用度高不会出现碎裂,拆卸重新组装不容易导致壳体损坏,特别适合DIY范畴和小工作坊生产c.金属耳机壳体一般都比较重,有轻质金属材料做的,不过还是不如塑料轻,上耳还是能感到冰凉,亲肤性一般!d.金属耳机较难满足完整的流体设计,会不同程度留有直角位,触碰到耳朵就硌耳不舒适,当然耳朵足够大碰不到就没问题了如:
introduce_1.jpg (46.91 KB, 下载次数: 40)
14:42 上传
e.金属耳机的声腔只能呈直筒状没有变化,金属耳机只能制造直入耳型的产品做不了比较符合人体工学的侧入耳型耳机,原因机械切割是不能拐弯的f.声音在金属腔体里面反射及共鸣和塑料截然不同,金属耳机的速度感都较强来得快去的也快,中频偏女声,解析度高,音色偏冷的多,喜欢这类风格可以选择,也有能做出暖声的,个别吧!
3.木质外壳及陶瓷外壳& & 家用音响当中的也是木制音箱的经典型号是最多的,耳机原理和音箱一样,所以理论来说木制的耳机外壳应该是最好的,不过木制耳机外壳要达到和音箱木板一样的比例厚度,可能耳机很容易就捏碎了,能做到…但量产的可能性较低属于奢侈品牌干的事!比如:限量版陶瓷耳机产品也有几年存在时间了,可塑性很强,期待经典诞生……
综合起来感觉还是塑料材质的耳机比较忠于声音的表现;金属材质的耳机好比音箱不用木板用大理石或水泥板,泉水叮咚的清凉,当然您将外观摆在第一位金属类耳机也许是首选:比如最近的“音质神器”发烧设计...只是没有发烧的素质!雷布斯从1000个设计里挑的活塞确实外观不错为发烧而生…只是声音素质离发烧还很远...老雷加油!
森海的耳机就没出现过金属壳体的...如果你还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了
玩耳机有二十年了聊聊数字并不足以写完所有的认识,个人见解如有不同观点请指点,继续讨论继续完善...
耳机的零件材料我觉得基本上无法用感官判别。而且材料的成型加工都不是随便能做到的。所谓的diy,能用现有单元做组装,自制壳体就不错了,也只有很少数人去向厂家定制单元(多见于音箱)。自己造零件组装的好像真从来没见过。nion:0001:
耳机的零件材料我觉得基本上无法用感官判别。而且材料的成型加工都不是随便能做到的。所谓的diy,能用现有 ...
是的 好多DIY爱好者 在网上淘回来的“唐伯虎墨宝” 美美的实现一趟自制,假的太多,不好辨别,所以DIY的成本有时候会更高!换换线还是比较稳当的!
是的 好多DIY爱好者 在网上淘回来的“唐伯虎墨宝” 美美的实现一趟自制,假的太多,不好辨别,所以DIY的 ...
diy成本确实高,假的材料不说,我见过有diy箱子的,各种单元买了好多来试,又制作了好几个分频器和箱体,最后出来的是一套,用掉试验的材料4套都不止。还不算花在上面的时间和各种钻,胶水,螺钉,阻容等配件。
灵敏度确实和音量有关系,但是和对耳朵的负载较大无关。因为入耳隔音较好(一般来说单元也较小),对于细小声音能够听得更清楚,灵敏度高一些反而是更加正常的。
解析和底噪关系不大,和灵敏度关系更大。只不过在一般设备上灵敏度确实和解析有一定关系,灵敏度低的话不容易推开,声音不容易拉得很开,显得解析不高——但是本质上来说关系并不很大。对于塞子(随身推)来说可能成立,但是对于大耳机来说你的说法不大科学。
爆音、破音这个要看音量,一般来说刚刚开声的时候大音量有破音很正常,如果是一个使用超过2个月的耳机,对于大多数功率不是很大的前端来说应该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陶瓷外壳的话IE800应该算是一个代表吧。
本帖最后由 michael 于
21:24 编辑
灵敏度确实和音量有关系,但是和对耳朵的负载较大无关。因为入耳隔音较好(一般来说单元也较小),对于细小 ...
您说的是正确的&&不过得设备和正在的使用耳机匹配&&音量合适 ,同样的灵敏度平头塞和入耳给耳朵的负载一定是不一样的,当然灵敏度越高对于手持设备来说是件好事,只要要懂得控制音量的确灵敏度是200db也没问题!
20-20khz这个范围内人耳基本能听到 白噪音也在这个范围,我还提到的是解析过高会导致声音不自然 出现人声的齿音 ; 解析过高底噪更明显 我觉得这是敏感度的问题,我说的是解析过高而不是解析好,应该是个度的问题,不一定正确,有不一样的观点那是肯定的,明显的底噪甚至不需解析高的耳机都能听,那就肯定是设备问题了 ,是吧!
关于爆音破音会有你提及的情况 只是您提到”大音量“到底是多少算大每个人定义不一样;我补充的是新耳机不应该马上用100%的音量去听 哪怕煲开了也不应该 因为设备在最大音量时放大过程容产生过量的畸变,也就是失真,所以根本不应该使用最大音量,如果80%的音量耳机声音还不出来像缩在里面似的那么是该考虑加上耳放使用了;那我在修正一下:如果新耳机在几台设备使用80%的音量播放都出现爆音和破音,那么就注意了,也许是质量问题!
PS:手持设备推力过小或耳机阻抗过大,那么最大音量耳机的响度不够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对哦&&IE800 是陶瓷的 没买一下子忘了&&价格有点 ...既然森海出的 是要听听
感谢分享~~
看下科普文
对灵敏度的说法各种问题。
首先,dB是声压级的单位,灵敏度的单位是dB/mw(或者dB/V,这个基本只有AKG用)。
灵敏度是耳机是否容易出声(俗称“易推”)的主要判断标准,跟耳机好不好当然没关系。
齿音跟解析也没有关系。大部分歌曲后期制作时会通过对特定频率段进行衰减的方法来减少齿音,某些耳机也用同样方法削减齿音,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风格,跟解析无关。除非你追求的是某些“味道”,否则耳机的解析当然越高越好。
嗯……与其说是解析过高带来的齿音,不如说是齿音带来的“高解析的错觉”。相对来说,较薄和锐利的声音更容易让人产生“高解析”的感觉,声音分离得比较开,互相之间没有“重合”,所以觉得什么都能很轻松分辨出来。
关于音量这个,大多数随身设备的功率都不会超过耳机的承受范围,所以开到很大的音量也没事。对于一些强调输出功率的国砖和台式设备还是要注意一下。
对于塑料和金属这个,从成本角度来说如果是大批量生产的话还是金属高一些,并没有严格的优劣之分,还是要看工艺,比如K3003也是金属外壳(目测这工艺相当费钱),应该说还是看使用范围和具体需求。木制外壳的话JVC用过不少,日系一些冷门塞子也常见,应该还是加工工艺上不大适合大批量生产的缘故吧。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TDK还是松下也有陶瓷材料的耳塞,但是太过于冷门了。IE800的声音不知道和腔体材料关系多大,反正能感觉到这个单元的素质确实有点逆天。
对灵敏度的说法各种问题。
首先,dB是声压级的单位,灵敏度的单位是dB/mw(或者dB/V,这个基本只有AKG用) ...
对啊 灵敏度即声压级& & 它们的常用单位就是db&&进一步用db/mw&&更清晰&&说明下:mw--毫瓦 耳机功率单位 耳塞的额定功率5mw左右是常见的, 都提到功率了那耳机的阻抗也是不能忽略的 目前常用的耳塞型(平头式 入耳式 侧入耳)耳机 开始趋向16欧阻抗;十年前32欧的多 比如 森海:mx300 mx400 mx500 到目前这个系列的各种复刻还在网上卖,印象中十年前Ann的N200是16欧姆,那个不错,不过和ovc一样品牌没落了!
最早使用16欧的应该是1998年索尼推出的经典平头 e888 ,本人99年在北京购入450元,日版 紫色蝉翼限量版 !
“大部分歌曲后期制作时会通过对特定频率段进行衰减的方法来减少齿音,某些耳机也用同样方法削减齿音,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风格”
这句不是很好懂,既然大家都在消减的东西为何还要升华到变成一种风格的层面....&&
齿音很影响听感,属于细节和解析度没关系那和什么有关系呢?&&解析度越高越好么,那图片的锐度也是越高越好了,凡事都有个度,每个人心中的度都不一样,所以我说只要喜欢就行CC
感谢分享~~
感谢斑竹的鼓励,离上一次被加精华有10年了
本帖最后由 michael 于
11:51 编辑
嗯……与其说是解析过高带来的齿音,不如说是齿音带来的“高解析的错觉”。相对来说,较薄和锐利的声音更容 ...
“解析过高带来的齿音,不如说是齿音带来的“高解析的错觉” 您的观点我知道了 始终想撇清齿音和解析度的关系 呵呵 不过齿音真实存在 如果手上的耳机齿音明显或严重 相信大部分人是不爱听的这才是重点&&至于和解析度有多大的关系 见仁见智吧 ...解析好&&高解析 我认为都是好的,但声音解析过高和图片锐度过高一样,声音和图片就不自然了! 有一定年份的玩家 对于声音某个特质的偏好和另一个不一样,你心中认为的刚好在他心中就过了,没有对错,喜欢就对!
关于音量 ,认同您说的”大多数随身设备的功率都不会超过耳机的承受范围,所以开到很大的音量也没事“我就是更关心那少数的,就如老崔说”我怎么知道我买的是不是那1%不合格的奶粉“ 我怎么知道看这篇文的人手上的设备推力有多大! 16欧姆的耳机额定功率从3毫瓦到5毫瓦常见&&现在的手持前端输出30+30毫瓦输出或更高是有的 手机和播放器都有!
”对于塑料和金属这个,从成本角度来说如果是大批量生产的话还是金属高一些“ 你说的成本是生产成本,我说的是开发成本 ,两个概念!
如果能大批量生产证明有订单销量好 成本那是既定的 按照订单数量增长成本下降酱紫! 你的观点是金属比塑料贵 这个很好懂! 不管有没有大批量生产单个的金属的壳体都会比单个塑料的壳体贵!
去到k3003这样价格的能拥有的人数量太少了 比IE800还贵&&所以注定不会成为经典 ...
成为经典的要素:在一定时间段保有量要足够大然后得到普遍肯定和认同,等到停产或换代,那么最初的那个规格便能成为经典!
PS:经典不是代表最好,最好的永远在后面,价格太高成为经典可能性低,因为能拥有的人少,但不代表它比经典差,
在于本人来说经典的价值永远比最好的要高!
z1000也是镁铝合金。我正戴着打字。感觉声音还是略暖。是不是说明跟壳体材质关系不大?跟形状之类的关系更大些?
看了下。我是第三等级。
z1000也是镁铝合金。我正戴着打字。感觉声音还是略暖。是不是说明跟壳体材质关系不大?跟形状之类的关系更 ...
首先 z1000 是头戴式 我在这里论及的都是耳塞式,头戴式的声腔和耳塞是不一样的,耳塞式中的平头塞和入耳塞的前声腔又不一样,平头塞的前腔还有mx500那样的胶壳和A8那样的金属滤网之分;z1000的轻质镁铝金属外壳是后腔,声音在那反射很少感觉反馈到耳朵,头戴式前声腔和平头式前腔胶壳类有点像能看到摸到一层胶壳, 由于耳套很厚和耳朵之间由又形成一个腔体,比塞子多很多讨论的空间。
入耳式也有后腔是金属 前腔是塑料的 比如nakamichi 中度的nbe150&&也不觉得冷! 真正冷的是老雷的 “音质神器&
其实只要你能感觉到声音暖 那已经可以说很不错 应该耐听 三频衔接舒缓,没说死金属壳一定是冷,有例外只是较少,塑料也有冷的,重要的是你觉得冷和暖和喜欢的音色是冷还是暖!
可能是我玩电子管的功放太久毛病,不喜欢冷的声音!
感谢斑竹的鼓励,离上一次被加精华有10年了
老玩家哈~~~
本帖最后由 zse4562 于
14:57 编辑
有几个地方我有些不同意见
“个人认为入耳式耳机不高于100db的灵敏度是比较合适的”
灵敏度和入耳非入耳关系不大 你可以关注一下市面上高端入耳 大部分灵敏度都不会低于100db 觉得灵敏度高导致声压大 那就开小点音量就行 声压其实和阻抗也有关系
“解析度好的耳机,在聆听音乐时可以听到更多的细节上耳感觉更好,不过耳机解析度过高听到底噪可能性也会变大,而且也容易听到人声的齿音影响听感,形象点比喻:耳机解析度就如图片的锐度,过了就不自然了!
某些卖家说好耳机是一定能听到底噪的是不完全正确的,只能说解析度过高的耳机比较容易听到底噪和齿音!”
解析和底噪真没必然联系 底噪倒是和灵敏度 前端有直接的关系 就我玩过听过的塞子而言 同一前端下灵敏度高的往往底噪大
至于齿音 也和解析无关 解析差齿音多的塞子比比皆是 比如老铁的ck10 比如gr10 解析高齿音控制的很好的塞子也不少&&齿音和6k到8khz频响曲线的凹凸程度有直接关系 那里决定着一个塞子高频的明亮度 当然也决定了齿音的程度&&除了频响 也和前端有关 如果前端对高频抑制的话 也会削弱齿音 除了前端和塞子本身风格以外 和歌曲录音也有关 有些歌曲混音或是某些歌手本身就会导致齿音的产生 比如梁静茹 丁当之类
耐听度和解析也没必然关系 反而是一个器材本身的调音水平 调音风格决定了其耐听度 特别是干瘪 发薄发刺的声音 不论解析高低 都不耐听&&而且一旦在平衡度上把控的有很大问题的话 也会导致耐听度很成问题
有几个地方我有些不同意见
“个人认为入耳式耳机不高于100db的灵敏度是比较合适的”
1.有道理 不过我后面补充了 如果懂得控制音量 在手持设备上使用的耳机 当然是灵敏度高的占优
2.本来底噪和解析就没关系,底噪又不属于耳机产生的,说了是属于设备和文件的,只是解析过高的时候底噪会更明显
3.你说的对啊 齿音本身就是存在的 只是耳机有没有呈现的很明显 还有使用者的敏感度如何 ;我比较认同解析好齿音不明显的塞子是有不少的!解析度是音乐细节的呈现:齿音,底噪都是有一定水平像你这样的玩家才会注意他们存在的明显和不明显!至于说 “解析差齿音多的塞子比比皆是 比如老铁的ck10 比如gr10” 到说解析高齿音控制的很好的塞子也不少这段就观者自行判断吧
<font color="#.我原话没说耐听度只和解析度有关系啊,反而你说的平衡度和我说的“整体音乐效果是否舒缓顺畅 ”咱俩意思是一样的啊!
1.有道理 不过我后面补充了 如果懂得控制音量 在手持设备上使用的耳机 当然是灵敏度高的占优
2.本来底噪 ...
nion:0013:你就当做是我给你的帖子做个小补充吧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耳机只有音乐声没有人声|数码大家谈 - 数码之家
查看完整版本: [--
赞助商链接
大家好,早几天手机掉下水,吹干之后发现若干问题,其他的都通过买一些配件修好了,剩下耳机插孔没弄好。现在耳机插进去,放歌曲只能听到音乐声,人声。摩托罗拉的耳机插孔,有mic跟线控的那种。拆开来之后看到:插孔有五个针脚,电路板上也有五个触点,跟耳机插孔对应。耳机半插时,有一瞬间可以听到人声,然后就不行。我更换过几个耳机试都是这样之前看过一些大侠说是接地那里开路了,另外有个朋友说既然一瞬间可以肯定是插孔坏了,不知我应该怎么修呢?是在电路板上动手还是插孔上动手呢?在线等回复啊,多谢大家
赞助商链接
啊,怎么会这样啊
赞助商链接
接个蓝牙耳机试下
先换个插孔试试,如果不是插孔有问题,也可能是板子上有问题。
是同一付耳机吗?我用的电信破手机,自带一付耳机,我用它打电话感觉不舒服,特意换了个单元,应该效果很好的,哪知某天把它插itouch上一听,竟然只有音乐无人声,按下mic旁的通话开关就出人声,插回破手机上又正常,这才知道这条耳机是配套破手机的,接线和一般的耳机不同……如果你到某宝买带mic的耳机时,可能会看到“苹果、三星、小米可用”这样的话,那种耳机接线就可以插一般的播放器,但在我这种破手机上mic就不正常。
电路有问题没
下载的电路图是乱码,怎么解决?
耳机没声音是不是主控
只有一个声道了。一般给别人配耳机的时候,如果插孔是三线不带咪的,用四线带咪 的插上去就会出现这情况。
公共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线接触不良所致。
很简单 按住麦克风看看声音正常了不 如果正常了 说明是插孔标准的问题 买个CTIA OMTP 转接线就可以了
公共地线断路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62289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为什么耳机前一段时间唱歌时,还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可后来唱的时候就听不到了?
微信公众账号ZOL问答堂
关注微信,随时随地解答您的疑惑
ZOL问答堂官方微博@ZOL问答堂
关注成功!该问题被回答后,将给您发送站内短信。
您也可以通过关注问答堂微信,及时获得您关注问题的回答。
微信关注问题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