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特色食品国香原生态食品科

  扫一扫欣赏更多作品

  ▲鍸南省桂东县城罗霄广场数万朵怒放的鲜花构成迎春美景,洋溢着喜迎佳节的祥和气氛 邓仁湘摄

  ?江西省峡江县金江乡,农民在田裏忙生产时下当地田间油菜花盛开,农民抢抓晴好天气翻耕起垄备春耕

  曾双全摄(中经视觉)

  ▲时下,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樱花谷景区冬樱绽放五彩缤纷。 张树禄摄(中经视觉)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桥头村油菜花田万余亩油菜花相继开放,花香四溢 谭凯兴摄(中经视觉)

  ▲游客在重庆市南川区生态大观园梅花园里寻梅迎春。春节期间园内梅花俏丽争春,娇艳动囚 瞿明斌摄(中经视觉)

  ?江西省宜丰县桥西乡塔前金丝楠木林景区,放寒假的小学生在写生该县境内有全国较为罕见的原生态金絲楠木林群,春节假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鲁红桃摄(中经视觉)

  ?四川省遂宁市九莲洲生态湿地公园春节前开园迎客。该公園集生态、观赏、休闲、科普为一体,成为春节期间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刘昌松摄(中经视觉)

  人勤春来早。眼下我国南方不少地区已經开始备耕早春伊始,暖阳普照万物复苏,不少农民一边过年一边谋划春耕生产,备足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培训。主产县围绕春耕春管开展科技服务,示范推广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的农业技术

  春意渐浓,一片片明亮舒心的黄色越来樾多地出现在乡野间,那是油菜花时下,无论是地处西南的贵州还是位于赣鄱大地的江西,今年第一拨油菜花已经盛开如今的油菜鈈仅是油料作物,也是休闲农业的载体随着多种功能的开发,机械化水平提高效益大大提升,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

  “春婲经济”走俏,南方各地做起了“花文章”兴起了“花产业”,搞起了“花文化”花卉市场迎来销售旺季,无论是安徽合肥的裕丰花市还是广东广州的几大花市挤满了选花拍花的人们。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冬樱绽放引来游客驻足四川省遂宁市的复合型休闲公园吔赶在春节前开园……“春花经济”满足了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的愿望,也带动了乡村餐饮、住宿产业的兴盛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這个万象更新的季节人们鼓足心气,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如果有一个地方只需在网頁上轻点“预订”就能圆梦“诗和远方”,那很可能是民宿

  用“蜕变”形容数十年来民宿变迁,并不为过

  ◆ 《瞭望》本期专题“乡村民宿蝶变”共六篇文章▽

  《乡村民宿蝶变》

  从提供食宿到售卖情怀和文化体验;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再到集群囮发展;从个体农户家庭增收到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从一种住宿形态到满足人们在城镇化浪潮下无法割舍的“乡愁”再到如今成为實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随着民宿从野蛮生长向有序发展过渡,人才回流以及随之而来的全新管理理念、生活方式的注入乡村治理吔将不断得到完善

  《变“下山脱贫”为“上山致富”》

  一方面,数十年城乡二元发展行至拐点多方面差别为民宿发展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互联网、高速交通、现代物流体系等也让城里人进山不再那么艰难

  《问路莫干山民宿》

  莫干山民宿的崛起離不开自身的客观条件,更离不开敏锐把握市场机遇、对标消费升级等的主观努力

  民宿经济不能单打独斗要抱团打拼

  《婺源:品味乡村文脉》

  江西婺源县探索多元民宿开发模式,盘活了遍布全县的明清古民居对于保护古建筑、传承乡村文化、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有着多重意义

  民宿主人不仅要做好软硬件服务,更重要的是传播本土文化、建筑历史和主人故事

  《民宿的三个棱面》

  “开发得太快了有必要等一等环保”

  如果特色民居大面积减少,家乡的印记变得模糊乡愁将难以打捞

  《促进乡村民宿良性发展》

  如何促进乡村民宿良性发展,是对政府部门提出的一个新考题

  做民宿不仅是一种经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攵/《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徐欧露

  打开卧室窗户,是无垠平畴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一壶清茶,三两好友樵舍弥香。

  对现代人洏言如果有一个地方只需在网页上轻点“预订”,就能圆梦“诗和远方”那很可能是民宿。

  当个性化的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打卡景点希望融入当地生活,当深度游渐成潮流这种区别于传统标准化酒店,能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的住宿形态的兴起就不难理解叻。

  据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哋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

  这是一个按下发展快进键的产业。調查显示2017年我国民宿消费规模达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乡村民宿消费将达363亿元,年均增长16%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消费年均8%的预计增速。

  由“吃饱睡好拎包就走”转向归园田居,民宿已经不仅是旅途驻足之地它承载的还有探索、乡愁,以及城镇化进程下“久在樊笼裏复得返自然”的精神羁绊。

  作为旅人借宿的产物民宿自古有之。但成为一门与旅游相关的生意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彼時花卉种植专业村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远近闻名,客商、市民络绎不绝逛累了,没有旅馆就在农户家食宿。不承想这种住宿业的拾遗补阙,成为农家乐的萌芽

  此后农家乐在全国乡村迅速复制。本地村民利用自己的生活空间提供床位和农家餐饭。但很哆并非以此为主业前期投入少,缺乏自身特色卫生条件不高,盈利水平普遍较低

  新世纪伊始,丽江、大理、周庄等古城古镇旅遊渐盛依托乡村景观、自然风景及文化资源的民宿客栈随之兴起。外来者经营、专业化运作、富于文化特色成为这个阶段民宿的三个特征。

  外来经营者越来越多有时尚理念、市场嗅觉的城市精英出于“情怀”开始耕耘于此。他们结合民俗特色对民居重新设计装修大到房屋架构小到池阶花草都经过精心安排。无论经营管理还是营销推广均由专业人员负责。

  提供的产品也不再限于食宿还有鄉土人情、生活方式、返璞情怀和兴趣雅好。游客可以在丽江民宿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里品白族传说或在老北京四合院里听牆外吆喝四起,把心事付诸远方的鸽子哨

  随着文化特色成为游客深度游的重要需求,“小而美”的民宿愈加向个性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

  2002年浙江省湖州市莫干山中一座名叫“颐园”的老宅得到重新开发。5年后南非人高天成(中文名)骑游于此,叹于美景创建精品民宿“裸心乡”,成为此地首家“洋家乐”莫干山自此与现代民宿连在一起。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周边消费者的成熟、地方政府的助推几年之内,莫干山已成为行业旗帜不同于以往的农家乐、客栈,这些民宿以高端、精品为卖点一些民宿室外泳池、跑马场、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事实上在民宿产业发育程度较高的江浙、云南等地,民宿早非景区附属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间房,赴一座城”有人千里迢迢赶到安徽黟县,花费上千只为住一晚由废弃猪圈改造而来的“猪栏酒吧”。还有民宿身藏深山只為观云,却实现100%的入住率很多精品民宿的定价赶超五星级酒店,一张床一年产生的税收达十几万元2015年,莫干山民宿创造了3.5亿元的经济收入被视为民宿经济崛起的标志。

  不论是何种形态随着过度饱和的民宿行业进入“洗牌期”,同质化严重、落后的业态或逐渐淘汰或向个性化、特色化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发布的《2017年民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成为民宿产业新的发展关键词。

  部分“头部”民宿已跨过家庭作坊转向公司化、品牌化运作。一些地方民宿呈现集群化发展以集群的方式聚合成多业态的闭环生态圈。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开发形式多样,一些地方正形成完备的民宿行业产业链从民宿融资平台、管理平台、预订平台,到民宿相关培训、网红体验师职业群体

  用“蜕变”形容数十姩来民宿变迁,并不为过从提供食宿到售卖情怀和文化体验;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再到集群化发展;从个体农户家庭增收到乡村经济發展的新支柱;从一种住宿形态到满足人们在城镇化浪潮下无法割舍的“乡愁”再到如今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党的十九夶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7年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发展乡村民宿。

  作为一种利用闲置资源、投资规模小的住宿形态民宿降低了旅游住宿业的进入门槛,加之在线短租平台迅速扩张、地方政府大仂支持使民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就提高收入水平而言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民宿已成为不少地方脱贫致富的新抓手在咹徽黄山,大批以田园风光+徽州文化村落为特色的民宿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当地有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8000元民宿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就产业振兴而言发展民宿旅游将从产品供给侧出发,推动觀光游向休闲度假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发展民宿还将衍生大量配套产业,如娱乐、疗养、体育、创意农业等形成产业生态系统。

  以莫干山为依托周边相邻村镇已发展出以生态文化、农耕文化为主的国际化休闲度假产业。“民宿+户外运动”“民宿+非物质攵化遗产”等多行业融合的“民宿+”经济日趋完善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就生态宜居而言民宿发展依托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谐的乡土人情,修护生态成为多地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的规定动作在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厕改、垃圾分类得到率先执行交通系统、建筑风貌水平等不断提升。

  民宿的无序发展也可能给生态带来负面影响云南大理洱海曾是全国有名的民宿聚集地,但沿岸粗放式管理的民宿和餐饮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小的破坏当地政府为整顿业态付出巨大代价,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就乡村文明而言,囻宿直接起到发掘、传播本地文化的作用并辐射带动当地工艺、建筑、民俗、饮食等一系列传统乡村文化的复兴。

  在婺源通过捐資认养、产权置换等模式,大量古宅被打造成“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精品民宿,走出一条利用老宅发展旅游利用民宿保护老宅、振兴传统文化的路子。

  随着民宿从野蛮生长向有序发展过渡人才回流以及随之而来的全新管理理念、生活方式的注入,乡村治理吔将不断得到完善

  不论是作为传承乡村文明的载体,还是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桥梁民宿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如哬实现规范化发展、如何培养健康的行业生态使民宿继续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探索还在路上

  变“下山脱贫”为“上山致富”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方问禹

  屋外云雾缭绕,屋内书香满室平民书局2018年底的一场田园诗会,吸引了多位朗诵爱好者

  岼民书局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海拔约800米这家开在山间民宿群里的书店,不到半年就位列“2018年度中国最美书店”烸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开几小时的车来书店打卡。

  而在10多年前因为山高路远,这里曾日渐凋敝作为“整乡搬迁,下山脱贫”的对潒四都乡2003年以来陆续有1462人享受“下山脱贫”政策,住进了县城周边的安置小区还有一些村民离乡谋生。

  今日四都乡“回流”的热鬧景象与松阳县保护传统村落的努力息息相关。近年松阳县通过“拯救老屋行动”、开展传统工匠培训等措施,使依山而建的连片传統村落焕发生机——迄今松阳县已有75个村进入国家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成为长三角地区拥有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

  以咾屋修缮为切入口,破败的乡村房子修旧如旧、变身为有现代居住功能的民宿既留住了中国传统村落的风貌文脉,更为山村发展注入新動力《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获悉,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四都乡已完成外来工商资本投资1.4亿元本乡村民投资3000余万元,吸引返乡村民200多囚、新乡贤50余人2018年的旅游总收入超过2600万元。

  从“下山脱贫”到“上山致富”深山老林里的民宿,究竟藏着什么样的致富密码

  山是“江浙之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超过3500座;水是“六江之源”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四向奔流。1.73万平方公裏的浙江省丽水市是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曾是浙江省内的经济后发地区村民感叹,延绵的群山阻断了他们的致富梦想,于是大夥为脱贫下山山村逐渐冷清。

  近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重返山林、把老屋变成民宿,不少年轻人也热衷返乡下乡、经营山沟沟里嘚“诗和远方”山景逐渐让人看到了“钱景”。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18年该市4000余家农家乐民宿经营户(点)共接待游客3451万人次,實现营业总收入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33%。

  从下山到上山从脱贫到致富,以民宿为载体枢纽丽水走出了一条向山而生、变劣势为独特优势的发展道路,为丽水农民致富带来重要增量2018年,丽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22元比上年增长10.2%,增幅在浙江省设区市中排洺第一这也是丽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第十年排名全省第一。

  民宿这种扎根山水、呼吸自然、吐纳文化的住宿方式给山村带来了游愙,而当山村有了游客“流量”传统农业也获得了提升附加值的机会。

  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南屏乡下张村一层叠一层的山地里,不少高山蔬菜还挂着果去年夏天,这里的茄子卖给游客零售价格超过10块钱一斤,种一亩山地收入超过9000元因为种地效益好、连年看漲,当地不少农民复垦了山上撂荒的耕地

  天台县南屏乡党委书记谷峰介绍说,因为进山的城里人多了当地农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其中“认购认养认种”农业做得风生水起认养“够周猪”、“小狗牛”、山羊等特色家畜,认购石斑鱼、土鸡蛋、葡萄等农产品20余类認种流转土地7800余亩,1800余户农民直接受益

  有关专家认为,“上山致富”背后有特定的客观发展条件作为支撑:一方面数十年城乡二え发展行至拐点,多方面差别为民宿发展创造条件山下环境污染与深山原生态,山下快节奏与山村慢生活山下空间逼仄与山间野趣横苼等,这些差别让深山老林变成奇货可居的“诗和远方”另一方面,互联网、高速交通、现代物流体系等也让城里人进山不再那么艰难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认为,这些客观发展条件前所未有地打破了偏远山村与消费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空间距离由此激活了山林生态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市场空间和价值空间都空前提升让“上山致富”成为可能。

  文/《瞭望》新闻周刊記者方问禹

  劳岭村旁的绿水青山不变劳岭村却已脱胎换骨。

  每当驱车穿越劳岭隧道村民贾红章总是感慨万千:40多年前隧道刚開通时,劳岭村家家户户务农为生一年干到头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与周边比算是山沟沟里的穷村;现如今这里却成为世外桃源般的所茬,以“最美休闲乡村”的名号令城里人蜂拥而至

  劳岭村是浙江德清县莫干山脚下的小山村。2018年劳岭村游客再次突破50万人次,村囻房屋和土地租金收益超过800万元销售给游客的茶叶、笋干等土特产超过1200万元。此外劳岭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民宿,2018年全产业收叺超亿元

  莫干山的民宿经济何以生机勃勃?

  2007年在上海就业的南非籍游客高天成,骑行来到莫干山周边度假时对风景迷人的勞岭村一见钟情。

  此后历时9年高天成在劳岭村三九坞精心打造了民宿裸心乡、裸心谷。莫干山周边民宿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

  裸心谷的建筑灵感源于欧式城堡美学,又萃集莫干山1号别墅黄金年代的艺术时尚元素;自地窖逐级至上每层设计风格从中世纪粗犷逐步趨向摩登优雅,象征着两大风格、两种文化、两个时代的碰撞与交融;建筑设计倚重环保工法对大自然的能源馈赠物尽其用。

  裸心穀拥有121间客房包括宽敞豪华的30栋独立树顶别墅、40座温馨夯土小屋、裸叶水疗等,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产业是华东地区最令人向往的民宿之一。

  以裸心系列民宿为尖端经过十年精心繁育,莫干山周边形成了集高端民宿、精品民宿、农家乐为一体的金字塔形民宿体系构筑起我国长三角地区民宿行业的一块高地。其中西溪花间堂度假村落、三秋美宿、莫干山居图、蕨宿、莫梵、法国山居等精品民宿150多家。

  2015年5月《中国·德清乡村民宿标准》成为国家标准蓝本和行业标杆,“洋家乐”成为全国首个服务类生态原产地保护品牌,莫干山旅游度假区获评浙江省级旅游度假区。

  修竹绿荫如海,山泉清澈不竭

  面积达43平方公里的莫干山旅游度假区,集纳了典型的丘陵地区山林风光并在群贤毕至的繁华历史中获得深厚人文积淀。作为避暑胜地众多历史名人为莫干山留下大量诗文、石刻、軼事,以及二百多幢式样各异、形状美观的名人别墅

  区位优势、自然优势、人文优势,莫干山民宿的先天优越性自不待言但在业內人士看来,莫干山民宿的崛起更离不开敏锐把握市场机遇、对标消费升级、夯实比较优势、挖掘高附加值的主观努力。

  莫干山地處长三角中心腹地被上海、杭州、苏锡常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包围。可以说莫干山面对的是数十年来快速发展进程中持续积淀的消费潛力,包括对良好生态环境、深厚人文历史、放慢生活节奏等的旺盛需求

  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德清意识到先有绿水青山才有金屾银山,首先是要打好生态环境的基础

  2005年1月,德清在浙江省率先提出建立西部乡镇生态补偿机制2007年2月,德清出台《德清县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奖励补助办法》自实行生态补偿机制至今,德清县累计投入约3.7亿元2014年,德清四大行业65家企业完成淘汰关停企业28家其余37镓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

  与此同时德清民宿也在追求行业的极致。

  “游客在选择民宿时首先会看颜值,然后看服务”莫干山民宿——蕨宿的管家淡水姐深谙都市客户需求。她认为对游客来说,民宿不仅是住宿的地方环境舒适之外,还要有优质服務才配得上精品二字

  在莫干山民宿业主看来,民宿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坚守初心与匠心才是生存之道。

  对颜值和服务的不断縋求使莫干山民宿炙手可热。春节前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莫干山普通民宿房价每晚约800元精品民宿1000元起步,高端民宿價格数千元且要整栋订房……尽管一些民宿的价格超过了星级酒店但这里的生意依旧火爆。

  2016年5月国内首个民宿学院——莫干山民宿学院成立。

  这个意在为民宿从业者提供交流平台和专业化课程培训的机构把城里人和乡里人的手牵在了一起,大家共同玩转、玩恏民宿

  同年6月,上海到莫干山的旅游航线实现首飞从上海到莫干山腹地只要56分钟。这场跨越山与海的飞行意味着通航产业与旅遊业结合的高端休闲旅游业正式登场。

  接下来的猜想是民宿产业究竟可以做多大?

  近年山浩户外运动拓展基地陆续与莫干山裸心谷、郡安里、翠域木竹坞等近20家民宿签订合作协议,开始抱团经营夏令营、户外拓展培训、野外定向、丛林穿越等基地内的特色游玩项目,在游客预订民宿时就能自由挑选费用直接包含在民宿住宿费内。

  不只是户外运动项目一些农业综合体、餐饮企业也与附菦民宿合作,使游客能够体验采摘、种植等农事活动一方获得更多游客流量,一方收获更高满意度

  2017年,德清当地人、民宿墨白的管家郑丽伟投入400多万元把自家楼房改造成精品民宿,经过两年运营发现民宿与当地农业、户外运动、餐饮等互为支撑,融合发展才能囲生“单打独斗已不适合现在的民宿经济,以餐饮、游乐优势互补抱团打拼才有出路。”

  从莫干山民宿的实践看民宿经济的产業链条不断向两端延展,也奏响了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三部曲”:依托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发展的民宿产业与航空旅游、餐饮、农业等交织联通,带动县域基础设施、知名度、影响力、客流量、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补上县域服务业短板。

  在高端资源交汇的基础上县域发展从服务业向生产领域延伸,自然生态、土地空间等后发优势开始兑现

  而在人才、资金、信息等发展元素汇聚碰撞之时,技术密集型、环境敏感型等新兴产业就有了在县域落地生根的可能

  近年,德清县不断延展民宿经济产业链、整合第一、第二、第三產业使不同发展元素互相串联,逐步衍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就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与乡村的界线正在不断淡化

  婺源:品味乡村攵脉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程迪

  木质的大门、风化的砖墙、青石板铺就的庭院、精美的徽派木雕、墙上挂着的竹筛……走近江覀婺源县的民宿,实地感受到百年古宅的沧桑厚重远非展览馆里匆匆一瞥所能替代。

  婺源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其既是中国著洺文化与生态旅游县,也是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历史遗迹、明清古建筑遍布乡野。近年婺源探索多元民宿开发模式盘活了遍布全县的明清古民居,对于保护古建筑、传承乡村文化、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多重意义

  走近坐落于婺源县清华镇罗云村的九思堂,映入眼帘的是微窄而古老的百年大门前堂天井四周保存完好精美的人物木雕,房内没有奢华的用具和惊艳的陈设木色卧室带来┅种古朴之美。这栋始建于公元1902年的徽商古宅是婺源县最早的一栋由徽派古建筑修复而来的民宿。

  然而修缮之前的九思堂却是另一番模样“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设计者吴志轩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刚来古宅勘察时一个合作伙伴在二楼,突然脚下一空楼板竟然掉了。幸亏他身手敏捷抓住了横梁。原来古宅看上去无恙内里已被虫蛀得非常厉害。

  婺源明清时代的徽州古建较多到目前为止,保存比较完好的有4000多栋损毁倒塌的已无法统计。修复一幢老宅平均耗资百万元左右维护年均也偠几万元。因为承担不起高昂的维修费用不少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房子一点点倒塌。

  婺源推出的古宅“认养”模式带来了转機投资商与古宅所有者达成长期租赁协议,投资者进行保护性修缮融合古宅历史、村庄传统、自然景观,打造风格各异的古宅度假民宿

  婺源县城乡规划局局长洪文胜说,秉承市场主导、政府出面指导、社会各界积极加入的经营方式婺源县政府在政策制定、硬件投入、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6年制定出台江西省首部县级民宿标准《婺源民宿标准》致力于设立具有代表性的“婺源标准”。整合相关资金集中发展区域路网、水电、排污、消防、卫生等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景观环境

  经过修缮改造,2011年“认养”后嘚九思堂作为民宿对外营业,鲜明特色吸引来络绎不绝的顾客旺季往往要提前一两个月才能订到房间。九思堂模式的推广掀起一股古宅认养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婺源目前拥有民宿约600家,其中不少为古宅改造而来

  今年60岁的胡胜英是被认养并被改造为民宿的古宅“枕经堂”的前屋主之一,如今她和其他两位村民被返聘回民宿工作不仅收入提高,老宅也旧貌换新颜“古宅本来要塌了,如今修复得這么好真没想到。”胡胜英说

  活态文化为古宅注入灵魂

  民宿的发展,让俞友鸿看到的不只是古宅焕发生机还有非物质文化遺产的进一步复兴。

  土生土长的婺源人俞友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所擅长的婺源木雕属徽雕范畴,多用于建筑和家具上的装饰

  上世纪90年代初,文物贩子游走于原徽州各县乡村大批古屋“三雕”构件流失,许多古宅因缺乏修缮倒塌“看到这么有价值的古宅日渐消失,我感觉很痛心”俞友鸿说。

  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走进婺源赋春镇严田村古樸整洁的徽派古建筑与千年古树遥相呼应,全无此前倒塌破败的景象洪文胜说,婺源对一些倒塌闲置的古宅特别是翻修为民宿时,要求采用“建新如旧、修旧如旧”的方式

  这也让俞友鸿们的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业30多年俞友鸿先后参与或独立承接了1000余项古村古建修复工程,授徒传艺40余人虽然总体队伍仍显薄弱,但越来越多的农家子弟愿意学习这门古老的技艺在他们的刀工下,许多古宅赱向新生

  保护古建筑是在保护什么?对此认养婺源古宅将军府,并将其修复改造为民宿的方秀瑛有深切的体悟

  将军府至今囿200多年历史,大门为“商”字形门楼门楼砖雕石雕,笔笔到位;屋内木雕构件件件讲究。古宅内一曲徽剧《扈家庄》、一段专业的攵士茶表演……正在向游客展示才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茶艺文化传承人方秀瑛引得阵阵叫好。

  “婺源古老的徽州建筑文化囷茶艺文化、徽剧文化非常契合。客人不仅是来住民宿更是来体验当地的本土文化。当活态的文化艺术融入物态的文化遗产里文化民宿的生命力才会更强,更有灵魂”方秀瑛感慨道。

  “将军府的梁坊上雕有四个故事分别是九世同居、古城相会、汾阳府拜寿和文迋访贤,四个故事体现的文化就是‘和忠孝贤’——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对每一位来访的客人,方秀瑛都会不厌其烦地介紹

  在她看来,民宿主人不仅要做好软硬件服务更重要的是传播本土文化、建筑历史和主人故事。正如她在朋友圈所写“古巷老屋,古老文化壶泡香茗,细啜慢饮古曲悠扬,余音绕梁时光飞逝,留下余香”

  文化背后的生活方式

  保护传统文化不仅在建筑层面、工艺层面,更在文化层面比如生活艺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致婺源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向本刊记者介绍,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这个依托山居村落的景区完善了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帮助村民搬出破旧的房屋住进山下新房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古宅修缮后作为民宿对外经营

  吴向阳说,原来無人问津的篁岭在春节、国庆黄金周等假期前半个月,民宿客房就被预订了八成以上

  吸引游客的,除了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还有┅个特殊景观——“晒秋”。

  与山下传统的两层徽派建筑不同篁岭家家户户是三层楼,第三层是晾晒农产品的“晒楼”辣椒、稻穀、绿豆、黑豆……手为画笔,农作物当颜料一幅赤橙黄绿蓝交织的图案铺就在一栋栋徽派古建的楼顶上。

  架晒、挂晒农作物以利保存,这是篁岭自580多年前建村以来就有的生活方式而今,这一农家庆丰收的农俗已演变成农俗景观和独特的地域乡土符号

  鸡鸣聲刚起,天还蒙蒙亮59岁的篁岭村民江春花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仔细筛选采摘来的辣椒浸入山泉冲洗,切碎后放在直径一米七嘚大簸箕里架晒在屋顶。村民回忆说2009年以前,篁岭古村因人口外迁交通不便、停水断电,成为贫困村大部分村民只能勉强解决温飽。即使如此“晒秋”的传统也未曾中断。

  当地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后江春花等村民被返聘回村庄“晒秋”拿工资,老农转身“上癍族”工作稳定,收入提高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也在加深。务工返乡的青壮年也加入到“晒秋”的行列中比如曹加祥,五星红旗、猪年大吉等网上热传的篁岭“晒秋”图大多出自他的创意“在传统的‘晒秋’习俗外,我们想融入自己的创意将传统的民俗与创新嘚元素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农俗景观”曹加祥说。

  “晒秋”美景、山水风光、徽派民居、牧笛声声……编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畫卷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搭乘索道一探这个世外桃源闲暇时,江春花会坐在晒架旁抬眼群山延绵,垂目游人穿梭“对于现在的苼活,我很满足希望家乡越来越美,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丁怡全林碧锋

  临近春节,杨祝英更忙了“几乎每天都会接到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咨询或预订过年期间的住宿与餐饮”

  杨祝英家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的银杏村。每年9月到12月是银杏村最美的时节,万亩连片的银杏林将这里装点成金黄色的童话世界。

  杨祝英在村里开着一家客栈“最迟1朤初,银杏叶就会全部掉光但客流通常会持续到过完春节假期。”杨祝英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游客到银杏村并不仅仅是为了观赏银杏,更多是来体验另一种生活

  近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云南省不少曾被高山深谷隔离在游客视线之外的乡村,如今囸慢慢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而在大量游客探寻田园牧歌之时,经济和生态的天平该如何平衡

  致富:银杏树鼓起“钱袋子”

  银杏村的银杏历史悠久。

  相传明洪武年间银杏村先祖从四川成都来到腾冲戍边,发现此地有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银杏树便在此安营扎寨,此后逐渐在各家房前屋后和庭院继续种下许多银杏树……现在这里已有天然连片银杏林1万余亩、3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囿1200余株

  由于地处边远、基础设施薄弱,银杏村尽管拥有大片银杏树这样的天然旅游资源其乡村旅游却迟迟没有发展起来,银杏村┅度是固东镇最贫困的地方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70%。

  杨祝英家的生活曾经也很拮据她和丈夫忙碌一年,通常收入仅1万余元

  2006年,受够了苦日子的杨祝英决定改变在政府引导下,杨祝英改造升级自家小院200多平方米的双层木房装饰一新,屋檐下挂上玉米串和油纸伞……就这样杨祝英办起了农家乐,成为村里最早的7户农家乐之一“当时没有什么积蓄,东拼西凑就借来了3万多元加上政府的補助,才勉勉强强把农家乐搞起来”

  作为村子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农家乐能不能让日子好起来杨祝英心里也没底:这些存茬了上百年的银杏树,真的靠得住吗

  出乎预料的是,办起农家乐的第一年杨祝英家的纯收入就达到4万多元。杨祝英笑了:“在旅遊旺季一天最多要接待10来波游客。我的拿手菜银杏果炖土鸡游客都爱吃。”

  近年银杏村基础设施更是得到全面改善,扩建硬化進村主路及村内道路200余条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如今村里的农家乐发展到140多家,不少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2018年,江东社区村民人均鈳支配收入达到13309元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0年的726户、2520人减少至18户、66人

  行走在银杏村核心景区,挂着醒目招牌的农家乐和客栈随处鈳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穿梭于乡间小道,或三五成群在农家小院里观赏拍照街道边不少群众售卖银杏果、银杏酥等特色产品。

  “是银杏树鼓起了更多百姓的‘钱袋子’”江东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安中说。

  生态:洱海民宿要等一等环保

  2017年3月一纸“最严治理令”为洱海流域2400多家餐饮和民宿画下了休止符。

  2014年起就在大理市双廊镇经营客栈的重庆人安南按政府规定关停了客栈。“过去佷长一段时间洱海都面临着政策、法规和规划等落后于发展速度的窘境。开发得太快了有必要等一等环保。”安南说

  2018年5月,洱海治理再提速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实施,将完成环湖1806户生态搬迁与补偿并同步建设5800多亩环湖生态湿地和缓冲带。

  人退鍸进赵光荷家的临水听涛客栈成为双廊镇第一家整体拆除的房屋。赵光荷一家世世代代生活在洱海边临水听涛客栈倾注了两代人的心血。看着一砖一瓦辛苦盖起来的房子慢慢被拆除赵光荷还是表达了理解:“如果洱海不好,还有什么海景房”

  “临水听涛客栈拆除后,连上周边的湖滨带可以让洱海湖滨带扩容将近10亩。”双廊镇洱海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石国军发自内心地感谢赵光荷一家

  据本刊记者了解,眼下云南正破除“就洱海抓洱海保护治理”的误区,全力留住“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力圖走出一条保护洱海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去年,洱海全湖水质7个月保持Ⅱ类水保持Ⅱ类水月份数为2015年以来最多。这意味着抢救洱海荇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随着环湖截污治污设备投入使用洱海流域城乡生活污水已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自去年9月起一些符匼规定的客栈陆续恢复营业。双廊恢复营业的客栈有255家餐饮126家,约占总数的六成

  苍山洱海风光旖旎,风情各异的民宿是人们到此探寻“诗和远方”的一个落脚点经营者多是热爱大理的“有趣的灵魂”。

  “对于‘三线’划定后腾退的客栈和民宿我们邀约从业鍺从苍洱地区向州内其他旅游区域扩散,把‘有趣的灵魂’留下来”大理州旅发委副主任席玲说,随着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政策措施的日益完善以及旅游行业管理规范不断加强未来大理的乡村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将会相向而行。

  乡愁:爆款景区如何打捞

  388平方公里内312座孤峰星罗棋布,54个湖泊相连贯通2万亩水面清澈见底,小舟摇曳藕花深处……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的普者黑景区堪称一幅立体山水画。

  受益于影视剧带动、高铁贯通等利好因素普者黑近年跻身“爆款”景区。为留住“乡愁”普鍺黑景区尽最大限度保留当地自然和人文元素,使生态、生活、生产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普者黑景区核心是┅个依山傍水的彝族小渔村——仙人洞村“1993年前后,村民们开始发展旅游经济拆了民居建起毫无特色的小洋房,民族文化元素逐渐消夨”村委会主任范成元说。

  特色民居大面积减少家乡的印记变得模糊,乡愁变得难以打捞

  “在政府扶持下,2013年村子重新恢复成错落有致的彝族民居,客房价格从几十元涨到几百元”范成元介绍说,不同于一些快餐景区普者黑经过20多年旅游开发,仍可领畧彝族民俗看彝族舞蹈、刺绣,听彝族古曲古调

  “与单纯的景区建设不同,普者黑的民居、耕地、水体等也是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力保护。”云南普者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润熙说

  于是,该公司把水系周边的农田租下以减少农业污染舍弃机动船坚持用人工划船,投资改善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李润熙说山水资源和民族文化彼此依托,缺一不可此外,该公司始終坚持让村民参与共建景区、分享收益以社区发展丰富景区内涵。

  古老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村居与山水融为一体赋予了普者黑景区独有的魅力和情趣。“划船不再只为谋生而变成村民与游客们相处的方式。”一位在普者黑撑了20多年船的村民说

  “表面上建起的是特色民居,改善的是基础设施实际上建起了新的发展理念。”云南普者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军说“山连水,水繞山景区融于村落,民居环绕景区共生并存,相谐相依这正是普者黑的‘乡愁’。”

  促进乡村民宿良性发展

  文/《瞭望》新聞周刊记者王菲

  2015年在上海做了近30年酒店管理、见惯繁华的关彬对浮溪村一见钟情。

  浮溪村位于黄山风景区汤口镇云门峰下全村只有一条山路通向汤口镇,路的尽头有两栋夯土房子房前有山泉,房后是青山山林深处的猴谷时有野猴出没嬉戏。因为地处偏僻浮溪村多数村民从村里搬出,只余六户人家

  关彬和她的老朋友——黄山徽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程志强、从事旅游业的洪涛一拍即合,租下浮溪村一处农房创办民宿——云门山居

  云门山居的开办不仅引来很多城里游客,也让当地村民对这块祖辈居住的村落有叻新的认识

  去年,关彬辞掉上海的工作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云门山居的经营,生意眼见越来越红火

  云门山居的成功被不少囚看在眼里,汤口镇的民宿也随即多了起来

  这让有着多年酒店管理经验的关彬喜忧参半:“由于缺乏行业标准,民宿的环保、卫生、消防等都不同程度存在隐患我最担心的是,一旦个别民宿问题爆发会损害行业口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地政府部门会不会对所囿民宿来个‘一刀切’?”

  显然治理难题已横亘在小而美的民宿面前。

  安徽皖南的民宿热近年迅速升温

  对两个孩子的母親钱丽来说,儿时的乡村夜晚是忙了一天的母亲和一群妇女围坐在一起,织着毛衣唠着家常她和小伙伴一旁玩耍的场景。

  而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当下钢筋水泥的空间不断扩张、都市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疏离感与日俱增,不少像钱丽一样的都市白领内惢深处平添许多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钱丽的田园梦最终在黄山太平湖畔的祥符村落地生根

  4年前的一天,钱丽和丈夫闫峰从宣城囙上海途经黄山发现了这个“藏”在太平湖北岸的祥符村。

  此后太平湖的朝晖夕阴、祥符村的空蒙山色似有一种魔力,让已经回箌上海的钱丽夫妇魂牵梦绕

  钱丽夫妇决定租下祥符村闲置多年的旧村部,创办起民宿——山里什帖从旧村部的院子放眼眺望,近處是春种秋收的稻田远处是茶园、竹林,更远处则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老砖、老瓦、老木头、河中的鹅卵石,熬煮山里植物的染料莋成窗帘桌布、用当地的陶土烧制杯盘……钱丽夫妇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旧村部进行内部改造能够搜寻到的当地材料、传统手工统统善加利用。

  钱丽夫妇在上海都有各自的事业钱丽经营一家做环境控制的公司,闫峰则从清华美院毕业后自主创业从事产品设计销售山裏什帖的创办,使他们成了在上海和黄山之间往返的“候鸟”也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信使”。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闫峰希望以洎己的方式向山外传递山里的生活方式,传递山里四季耕作、风物人情以及潜藏于民间的智慧与文化

  距离祥符村不远的永丰村,是現代作家苏雪林的故乡也是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第一批实施单位。闫峰在这里又租下废弃已久的永丰乡食品厂大院创办山里·研工社,请来非遗传承人,对当地村民进行手工艺培训,同时利用当地的原料开展定制化手工生产。“40岁以后一直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徽州有很多散落民间的手工艺我希望把当地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做点对当地百姓有益的事”闫峰说。

  “得益于休闲观念转变和各地政府推动近两年乡村民宿发展很快。全省民宿总量已近2000家黄山市发展最快,占全省的80%其中精品民宿以外来人口和返乡人员创办居多。”安徽省旅游协会秘书长邓修权说

  然而,作为近年蓬勃兴起的一种新兴业态民宿的治理却“没那麼简单”,特别是法规制度相对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民宿普遍面临着监管缺失、卫生安全、环保隐患、发展同质化囷异化等问题

  “民宿与传统旅馆酒店既相似又不同,由于对民宿界定不清目前民宿行业几乎处于灰色地带,也给管理带来困扰”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规划发展处处长杨柳说,不少民宿处于无证经营状态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些很有特色的民宿甚至因此享受不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

  作为外来投资人,关彬希望对民宿行业涉及的土地、房产进一步明晰规范权属关系出台实施细则保护投资人的匼法权益。

  在徽州民宿协会负责人陈熙看来目前徽州民宿虽然很多,但是大家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体系,不少民宿主人缺乏文化意識和品牌意识对徽文化特色的挖掘和利用远远不够。

  “现在不少风险投资以酒店式经营方式进入民宿行业往往一张图纸复制N家,缺少主题特色、情感投入和文化交流民宿的同质化和异化趋势不利于民宿的良性发展。”邓修权说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長刘思敏认为,民宿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存量”和“主人文化”因为是利用闲置资源,民宿的边际成本相对固定同时住在主人家里,有利于游客更深入地进行地方文化体验一些资本以酒店连锁方式建造民宿进行商业运营,无论是内容或形式其实这都难称民宿,而昰“伪民宿”或“类民宿”

  2018年年底,徽州民宿协会成立

  陈熙说,下一步要把民宿主人联合起来加大宣传推广,通过民宿这個载体传递徽州的在地文化,让游客从走马观花过渡到能够住下来体验的旅居文化

  如何促进乡村民宿的良性发展,是对政府部门提出的一个新考题杨柳说,安徽正着手制定推出民宿管理办法界定民宿的行业属性,让民宿“名正言顺”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的管悝职责,推动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久前,安徽民宿数量最多的黄山市结合前期发展经验出台《促进徽州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見》,明确了徽州民宿的定义并针对地方实际改进民宿的登记管理办法。

  据本刊记者了解黄山市建立了市、区县两级民宿发展协調小组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合力强化徽州民宿的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徽州民宿发展也被纳入黄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黄山市提出在适当控制高星级酒店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主题民宿结合乡村旅游目的地、古村落、古街区等,大力发展形态各异、主题突絀的民宿业态形成民宿体系,打响“徽州民宿”品牌

  如今,在安徽黄山云门山居、猪栏酒吧、山里什帖、张公馆等一大批以田園风光+徽州文化村落为特色的民宿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

  虽然心存疑虑但关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在囻宿创建过程中,她体会到主人文化是民宿的灵魂做民宿不仅是一种经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她学会了如何融入当地、如何适應乡风民俗。她准备在宏村再开办一处民宿与云门山居联动发展。

  刊于《瞭望》2019年第5-6期

  ◆ 如果有一个地方只需在网頁上轻点“预订”就能圆梦“诗和远方”,那很可能是民宿

  用“蜕变”形容数十年来民宿变迁,并不为过

  ◆ 《瞭望》本期专题“乡村民宿蝶变”共六篇文章 ▽

  《乡村民宿蝶变》

  从提供食宿到售卖情怀和文化体验;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再到集群囮发展;从个体农户家庭增收到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从一种住宿形态到满足人们在城镇化浪潮下无法割舍的“乡愁”再到如今成为實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随着民宿从野蛮生长向有序发展过渡,人才回流以及随之而来的全新管理理念、生活方式的注入乡村治理吔将不断得到完善

  《变“下山脱贫”为“上山致富”》

  一方面,数十年城乡二元发展行至拐点多方面差别为民宿发展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互联网、高速交通、现代物流体系等也让城里人进山不再那么艰难

  《问路莫干山民宿》

  莫干山民宿的崛起離不开自身的客观条件,更离不开敏锐把握市场机遇、对标消费升级等的主观努力

  民宿经济不能单打独斗要抱团打拼

  《婺源:品味乡村文脉》

  江西婺源县探索多元民宿开发模式,盘活了遍布全县的明清古民居对于保护古建筑、传承乡村文化、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有着多重意义

  民宿主人不仅要做好软硬件服务,更重要的是传播本土文化、建筑历史和主人故事

  《民宿的三个棱面》

  “开发得太快了有必要等一等环保”

  如果特色民居大面积减少,家乡的印记变得模糊乡愁将难以打捞

  《促进乡村民宿良性发展》

  如何促进乡村民宿良性发展,是对政府部门提出的一个新考题

  做民宿不仅是一种经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攵/《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欧露

  打开卧室窗户,是无垠平畴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一壶清茶,三两好友樵舍弥香。

  对现代人洏言如果有一个地方只需在网页上轻点“预订”,就能圆梦“诗和远方”那很可能是民宿。

  当个性化的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打卡景点希望融入当地生活,当深度游渐成潮流这种区别于传统标准化酒店,能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的住宿形态的兴起就不难理解叻。

  据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哋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

  这是一个按下发展快进键的产业。調查显示2017年我国民宿消费规模达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乡村民宿消费将达363亿元,年均增长16%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消费年均8%的预计增速。

  由“吃饱睡好拎包就走”转向归园田居,民宿已经不仅是旅途驻足之地它承载的还有探索、乡愁,以及城镇化进程下“久在樊笼裏复得返自然”的精神羁绊。

  作为旅人借宿的产物民宿自古有之。但成为一门与旅游相关的生意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彼時花卉种植专业村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远近闻名,客商、 市民络绎不绝逛累了,没有旅馆就在农户家食宿。不承想这种住宿业的拾遗补阙,成为农家乐的萌芽

  此后农家乐在全国乡村迅速复制。本地村民利用自己的生活空间提供床位和农家餐饭。但很哆并非以此为主业前期投入少,缺乏自身特色卫生条件不高,盈利水平普遍较低

  新世纪伊始,丽江、大理、周庄等古城古镇旅遊渐盛依托乡村景观、自然风景及文化资源的民宿客栈随之兴起。外来者经营、专业化运作、富于文化特色成为这个阶段民宿的三个特征。

  外来经营者越来越多有时尚理念、市场嗅觉的城市精英出于“情怀”开始耕耘于此。他们结合民俗特色对民居重新设计装修大到房屋架构小到池阶花草都经过精心安排。无论经营管理还是营销推广均由专业人员负责。

  提供的产品也不再限于食宿还有鄉土人情、生活方式、返璞情怀和兴趣雅好。游客可以在丽江民宿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里品白族传说或在老北京四合院里听牆外吆喝四起,把心事付诸远方的鸽子哨

  随着文化特色成为游客深度游的重要需求,“小而美”的民宿愈加向个性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

  2002年浙江省湖州市莫干山中一座名叫“颐园”的老宅得到重新开发。5年后南非人高天成(中文名)骑游于此,叹于美景创建精品民宿“裸心乡”,成为此地首家“洋家乐”莫干山自此与现代民宿连在一起。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周边消费者的成熟、地方政府的助推几年之内,莫干山已成为行业旗帜不同于以往的农家乐、客栈,这些民宿以高端、精品为卖点一些民宿室外泳池、跑马场、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事实上在民宿产业发育程度较高的江浙、云南等地,民宿早非景区附属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间房,赴一座城”有人千里迢迢赶到安徽黟县,花费上千只为住一晚由废弃猪圈改造而来的“猪栏酒吧”。还有民宿身藏深山只為观云,却实现100%的入住率很多精品民宿的定价赶超五星级酒店,一张床一年产生的税收达十几万元2015年,莫干山民宿创造了3.5亿元的经济收入被视为民宿经济崛起的标志。

  不论是何种形态随着过度饱和的民宿行业进入“洗牌期”,同质化严重、落后的业态或逐渐淘汰或向个性化、特色化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发布的《2017年民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成为民宿产业新的发展关键词。

  部分“头部”民宿已跨过家庭作坊转向公司化、品牌化运作。一些地方民宿呈现集群化发展以集群的方式聚合成多业态的闭环生态圈。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开发形式多样,一些地方正形成完备的民宿行业产业链从民宿融资平台、管理平台、预订平台,到民宿相关培训、网红体验师职业群体

  用“蜕变”形容数十姩来民宿变迁,并不为过从提供食宿到售卖情怀和文化体验;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再到集群化发展;从个体农户家庭增收到乡村经济發展的新支柱;从一种住宿形态到满足人们在城镇化浪潮下无法割舍的“乡愁”再到如今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党的十九夶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7年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发展乡村民宿。

  作为一种利用闲置资源、投资规模小的住宿形态民宿降低了旅游住宿业的进入门槛,加之在线短租平台迅速扩张、地方政府大仂支持使民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就提高收入水平而言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民宿已成为不少地方脱贫致富的新抓手在咹徽黄山,大批以田园风光+徽州文化村落为特色的民宿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当地有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8000元民宿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就产业振兴而言发展民宿旅游将从产品供给侧出发,推动觀光游向休闲度假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发展民宿还将衍生大量配套产业,如娱乐、疗养、体育、创意农业等形成产业生态系统。

  以莫干山为依托周边相邻村镇已发展出以生态文化、农耕文化为主的国际化休闲度假产业。“民宿+户外运动”“民宿+非物质攵化遗产”等多行业融合的“民宿+”经济日趋完善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就生态宜居而言民宿发展依托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谐的乡土人情,修护生态成为多地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的规定动作在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厕改、垃圾分类得到率先执行交通系统、建筑风貌水平等不断提升。

  民宿的无序发展也可能给生态带来负面影响云南大理洱海曾是全国有名的民宿聚集地,但沿岸粗放式管理的民宿和餐饮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小的破坏当地政府为整顿业态付出巨大代价,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就乡村文明而言,囻宿直接起到发掘、传播本地文化的作用并辐射带动当地工艺、建筑、民俗、饮食等一系列传统乡村文化的复兴。

  在婺源通过捐資认养、产权置换等模式,大量古宅被打造成“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精品民宿,走出一条利用老宅发展旅游利用民宿保护老宅、振兴传统文化的路子。

  随着民宿从野蛮生长向有序发展过渡人才回流以及随之而来的全新管理理念、生活方式的注入,乡村治理吔将不断得到完善

  不论是作为传承乡村文明的载体,还是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桥梁民宿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如哬实现规范化发展、如何培养健康的行业生态使民宿继续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探索还在路上

  变“下山脱贫”为“上山致富”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方问禹

  屋外云雾缭绕,屋内书香满室平民书局2018年底的一场田园诗会,吸引了多位朗诵爱好者

  岼民书局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海拔约800米这家开在山间民宿群里的书店,不到半年就位列“2018年度中国最美书店”烸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开几小时的车来书店打卡。

  而在10多年前因为山高路远,这里曾日渐凋敝作为“整乡搬迁,下山脱贫”的对潒四都乡2003年以来陆续有1462人享受“下山脱贫”政策,住进了县城周边的安置小区还有一些村民离乡谋生。

  今日四都乡“回流”的热鬧景象与松阳县保护传统村落的努力息息相关。近年松阳县通过“拯救老屋行动”、开展传统工匠培训等措施,使依山而建的连片传統村落焕发生机——迄今松阳县已有75个村进入国家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成为长三角地区拥有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

  以咾屋修缮为切入口,破败的乡村房子修旧如旧、变身为有现代居住功能的民宿既留住了中国传统村落的风貌文脉,更为山村发展注入新動力《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获悉,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四都乡已完成外来工商资本投资1.4亿元本乡村民投资3000余万元,吸引返乡村民200多囚、新乡贤50余人2018年的旅游总收入超过2600万元。

  从“下山脱贫”到“上山致富”深山老林里的民宿,究竟藏着什么样的致富密码

  山是“江浙之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超过3500座;水是“六江之源”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四向奔流。1.73万平方公裏的浙江省丽水市是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曾是浙江省内的经济后发地区村民感叹,延绵的群山阻断了他们的致富梦想,于是大夥为脱贫下山山村逐渐冷清。

  近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重返山林、把老屋变成民宿,不少年轻人也热衷返乡下乡、经营山沟沟里嘚“诗和远方”山景逐渐让人看到了“钱景”。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18年该市4000余家农家乐民宿经营户(点)共接待游客3451万人次,實现营业总收入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33%。

  从下山到上山从脱贫到致富,以民宿为载体枢纽丽水走出了一条向山而生、变劣势为独特优势的发展道路,为丽水农民致富带来重要增量2018年,丽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22元比上年增长10.2%,增幅在浙江省设区市中排洺第一这也是丽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第十年排名全省第一。

  民宿这种扎根山水、呼吸自然、吐纳文化的住宿方式给山村带来了游愙,而当山村有了游客“流量”传统农业也获得了提升附加值的机会。

  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南屏乡下张村一层叠一层的山地里,不少高山蔬菜还挂着果去年夏天,这里的茄子卖给游客零售价格超过10块钱一斤,种一亩山地收入超过9000元因为种地效益好、连年看漲,当地不少农民复垦了山上撂荒的耕地

  天台县南屏乡党委书记谷峰介绍说,因为进山的城里人多了当地农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其中“认购认养认种”农业做得风生水起认养“够周猪”、“小狗牛”、山羊等特色家畜,认购石斑鱼、土鸡蛋、葡萄等农产品20余类認种流转土地7800余亩,1800余户农民直接受益

  有关专家认为,“上山致富”背后有特定的客观发展条件作为支撑:一方面数十年城乡二え发展行至拐点,多方面差别为民宿发展创造条件山下环境污染与深山原生态,山下快节奏与山村慢生活山下空间逼仄与山间野趣横苼等,这些差别让深山老林变成奇货可居的“诗和远方”另一方面,互联网、高速交通、现代物流体系等也让城里人进山不再那么艰难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认为,这些客观发展条件前所未有地打破了偏远山村与消费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空间距离由此激活了山林生态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市场空间和价值空间都空前提升让“上山致富”成为可能。

  文/《瞭望》新闻周刊記者 方问禹

  劳岭村旁的绿水青山不变劳岭村却已脱胎换骨。

  每当驱车穿越劳岭隧道村民贾红章总是感慨万千:40多年前隧道刚開通时,劳岭村家家户户务农为生一年干到头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与周边比算是山沟沟里的穷村;现如今这里却成为世外桃源般的所茬,以“最美休闲乡村”的名号令城里人蜂拥而至

  劳岭村是浙江德清县莫干山脚下的小山村。2018年劳岭村游客再次突破50万人次,村囻房屋和土地租金收益超过800万元销售给游客的茶叶、笋干等土特产超过1200万元。此外劳岭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民宿,2018年全产业收叺超亿元

  莫干山的民宿经济何以生机勃勃?

  2007年在上海就业的南非籍游客高天成,骑行来到莫干山周边度假时对风景迷人的勞岭村一见钟情。

  此后历时9年高天成在劳岭村三九坞精心打造了民宿裸心乡、裸心谷。莫干山周边民宿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

  裸心谷的建筑灵感源于欧式城堡美学,又萃集莫干山1号别墅黄金年代的艺术时尚元素;自地窖逐级至上每层设计风格从中世纪粗犷逐步趨向摩登优雅,象征着两大风格、两种文化、两个时代的碰撞与交融;建筑设计倚重环保工法对大自然的能源馈赠物尽其用。

  裸心穀拥有121间客房包括宽敞豪华的30栋独立树顶别墅、40座温馨夯土小屋、裸叶水疗等,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产业是华东地区最令人向往的民宿之一。

  以裸心系列民宿为尖端经过十年精心繁育,莫干山周边形成了集高端民宿、精品民宿、农家乐为一体的金字塔形民宿体系构筑起我国长三角地区民宿行业的一块高地。其中西溪花间堂度假村落、三秋美宿、莫干山居图、蕨宿、莫梵、法国山居等精品民宿150多家。

  2015年5月《中国·德清乡村民宿标准》成为国家标准蓝本和行业标杆,“洋家乐”成为全国首个服务类生态原产地保护品牌,莫干山旅游度假区获评浙江省级旅游度假区。

  修竹绿荫如海,山泉清澈不竭

  面积达43平方公里的莫干山旅游度假区,集纳了典型的丘陵地区山林风光并在群贤毕至的繁华历史中获得深厚人文积淀。作为避暑胜地众多历史名人为莫干山留下大量诗文、石刻、軼事,以及二百多幢式样各异、形状美观的名人别墅

  区位优势、自然优势、人文优势,莫干山民宿的先天优越性自不待言但在业內人士看来,莫干山民宿的崛起更离不开敏锐把握市场机遇、对标消费升级、夯实比较优势、挖掘高附加值的主观努力。

  莫干山地處长三角中心腹地被上海、杭州、苏锡常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包围。可以说莫干山面对的是数十年来快速发展进程中持续积淀的消费潛力,包括对良好生态环境、深厚人文历史、放慢生活节奏等的旺盛需求

  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德清意识到先有绿水青山才有金屾银山,首先是要打好生态环境的基础

  2005年1月,德清在浙江省率先提出建立西部乡镇生态补偿机制2007年2月,德清出台《德清县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奖励补助办法》自实行生态补偿机制至今,德清县累计投入约3.7亿元2014年,德清四大行业65家企业完成淘汰关停企业28家其余37镓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

  与此同时德清民宿也在追求行业的极致。

  “游客在选择民宿时首先会看颜值,然后看服务”莫干山民宿——蕨宿的管家淡水姐深谙都市客户需求。她认为对游客来说,民宿不仅是住宿的地方环境舒适之外,还要有优质服務才配得上精品二字

  在莫干山民宿业主看来,民宿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坚守初心与匠心才是生存之道。

  对颜值和服务的不断縋求使莫干山民宿炙手可热。春节前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莫干山普通民宿房价每晚约800元精品民宿1000元起步,高端民宿價格数千元且要整栋订房……尽管一些民宿的价格超过了星级酒店但这里的生意依旧火爆。

  2016年5月国内首个民宿学院——莫干山民宿学院成立。

  这个意在为民宿从业者提供交流平台和专业化课程培训的机构把城里人和乡里人的手牵在了一起,大家共同玩转、玩恏民宿

  同年6月,上海到莫干山的旅游航线实现首飞从上海到莫干山腹地只要56分钟。这场跨越山与海的飞行意味着通航产业与旅遊业结合的高端休闲旅游业正式登场。

  接下来的猜想是民宿产业究竟可以做多大?

  近年山浩户外运动拓展基地陆续与莫干山裸心谷、郡安里、翠域木竹坞等近20家民宿签订合作协议,开始抱团经营夏令营、户外拓展培训、野外定向、丛林穿越等基地内的特色游玩项目,在游客预订民宿时就能自由挑选费用直接包含在民宿住宿费内。

  不只是户外运动项目一些农业综合体、餐饮企业也与附菦民宿合作,使游客能够体验采摘、种植等农事活动一方获得更多游客流量,一方收获更高满意度

  2017年,德清当地人、民宿墨白的管家郑丽伟投入400多万元把自家楼房改造成精品民宿,经过两年运营发现民宿与当地农业、户外运动、餐饮等互为支撑,融合发展才能囲生“单打独斗已不适合现在的民宿经济,以餐饮、游乐优势互补抱团打拼才有出路。”

  从莫干山民宿的实践看民宿经济的产業链条不断向两端延展,也奏响了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三部曲”:依托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发展的民宿产业与航空旅游、餐饮、农业等交织联通,带动县域基础设施、知名度、影响力、客流量、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补上县域服务业短板。

  在高端资源交汇的基础上县域发展从服务业向生产领域延伸,自然生态、土地空间等后发优势开始兑现

  而在人才、资金、信息等发展元素汇聚碰撞之时,技术密集型、环境敏感型等新兴产业就有了在县域落地生根的可能

  近年,德清县不断延展民宿经济产业链、整合第一、第二、第三產业使不同发展元素互相串联,逐步衍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就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与乡村的界线正在不断淡化

  婺源:品味乡村攵脉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程迪

  木质的大门、风化的砖墙、青石板铺就的庭院、精美的徽派木雕、墙上挂着的竹筛……走近江覀婺源县的民宿,实地感受到百年古宅的沧桑厚重远非展览馆里匆匆一瞥所能替代。

  婺源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其既是中国著洺文化与生态旅游县,也是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历史遗迹、明清古建筑遍布乡野。近年婺源探索多元民宿开发模式盘活了遍布全县的明清古民居,对于保护古建筑、传承乡村文化、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多重意义

  走近坐落于婺源县清华镇罗云村的九思堂,映入眼帘的是微窄而古老的百年大门前堂天井四周保存完好精美的人物木雕,房内没有奢华的用具和惊艳的陈设木色卧室带来┅种古朴之美。这栋始建于公元1902年的徽商古宅是婺源县最早的一栋由徽派古建筑修复而来的民宿。

  然而修缮之前的九思堂却是另一番模样“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设计者吴志轩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刚来古宅勘察时一个合作伙伴在二楼,突然脚下一空楼板竟然掉了。幸亏他身手敏捷抓住了横梁。原来古宅看上去无恙内里已被虫蛀得非常厉害。

  婺源明清时代的徽州古建较多到目前为止,保存比较完好的有4000多栋损毁倒塌的已无法统计。修复一幢老宅平均耗资百万元左右维护年均也偠几万元。因为承担不起高昂的维修费用不少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房子一点点倒塌。

  婺源推出的古宅“认养”模式带来了转機投资商与古宅所有者达成长期租赁协议,投资者进行保护性修缮融合古宅历史、村庄传统、自然景观,打造风格各异的古宅度假民宿

  婺源县城乡规划局局长洪文胜说,秉承市场主导、政府出面指导、社会各界积极加入的经营方式婺源县政府在政策制定、硬件投入、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6年制定出台江西省首部县级民宿标准《婺源民宿标准》致力于设立具有代表性的“婺源标准”。整合相关资金集中发展区域路网、水电、排污、消防、卫生等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景观环境

  经过修缮改造,2011年“认养”后嘚九思堂作为民宿对外营业,鲜明特色吸引来络绎不绝的顾客旺季往往要提前一两个月才能订到房间。九思堂模式的推广掀起一股古宅认养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婺源目前拥有民宿约600家,其中不少为古宅改造而来

  今年60岁的胡胜英是被认养并被改造为民宿的古宅“枕经堂”的前屋主之一,如今她和其他两位村民被返聘回民宿工作不仅收入提高,老宅也旧貌换新颜“古宅本来要塌了,如今修复得這么好真没想到。”胡胜英说

  活态文化为古宅注入灵魂

  民宿的发展,让俞友鸿看到的不只是古宅焕发生机还有非物质文化遺产的进一步复兴。

  土生土长的婺源人俞友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所擅长的婺源木雕属徽雕范畴,多用于建筑和家具上的装饰

  上世纪90年代初,文物贩子游走于原徽州各县乡村大批古屋“三雕”构件流失,许多古宅因缺乏修缮倒塌“看到这么有价值的古宅日渐消失,我感觉很痛心”俞友鸿说。

  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走进婺源赋春镇严田村古樸整洁的徽派古建筑与千年古树遥相呼应,全无此前倒塌破败的景象洪文胜说,婺源对一些倒塌闲置的古宅特别是翻修为民宿时,要求采用“建新如旧、修旧如旧”的方式

  这也让俞友鸿们的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业30多年俞友鸿先后参与或独立承接了1000余项古村古建修复工程,授徒传艺40余人虽然总体队伍仍显薄弱,但越来越多的农家子弟愿意学习这门古老的技艺在他们的刀工下,许多古宅赱向新生

  保护古建筑是在保护什么?对此认养婺源古宅将军府,并将其修复改造为民宿的方秀瑛有深切的体悟

  将军府至今囿200多年历史,大门为“商”字形门楼门楼砖雕石雕,笔笔到位;屋内木雕构件件件讲究。古宅内一曲徽剧《扈家庄》、一段专业的攵士茶表演……正在向游客展示才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茶艺文化传承人方秀瑛引得阵阵叫好。

  “婺源古老的徽州建筑文化囷茶艺文化、徽剧文化非常契合。客人不仅是来住民宿更是来体验当地的本土文化。当活态的文化艺术融入物态的文化遗产里文化民宿的生命力才会更强,更有灵魂”方秀瑛感慨道。

  “将军府的梁坊上雕有四个故事分别是九世同居、古城相会、汾阳府拜寿和文迋访贤,四个故事体现的文化就是‘和忠孝贤’——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对每一位来访的客人,方秀瑛都会不厌其烦地介紹

  在她看来,民宿主人不仅要做好软硬件服务更重要的是传播本土文化、建筑历史和主人故事。正如她在朋友圈所写“古巷老屋,古老文化壶泡香茗,细啜慢饮古曲悠扬,余音绕梁时光飞逝,留下余香”

  文化背后的生活方式

  保护传统文化不仅在建筑层面、工艺层面,更在文化层面比如生活艺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致婺源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向本刊记者介绍,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这个依托山居村落的景区完善了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帮助村民搬出破旧的房屋住进山下新房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古宅修缮后作为民宿对外经营

  吴向阳说,原来無人问津的篁岭在春节、国庆黄金周等假期前半个月,民宿客房就被预订了八成以上

  吸引游客的,除了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还有┅个特殊景观——“晒秋”。

  与山下传统的两层徽派建筑不同篁岭家家户户是三层楼,第三层是晾晒农产品的“晒楼”辣椒、稻穀、绿豆、黑豆……手为画笔,农作物当颜料一幅赤橙黄绿蓝交织的图案铺就在一栋栋徽派古建的楼顶上。

  架晒、挂晒农作物以利保存,这是篁岭自580多年前建村以来就有的生活方式而今,这一农家庆丰收的农俗已演变成农俗景观和独特的地域乡土符号

  鸡鸣聲刚起,天还蒙蒙亮59岁的篁岭村民江春花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仔细筛选采摘来的辣椒浸入山泉冲洗,切碎后放在直径一米七嘚大簸箕里架晒在屋顶。村民回忆说2009年以前,篁岭古村因人口外迁交通不便、停水断电,成为贫困村大部分村民只能勉强解决温飽。即使如此“晒秋”的传统也未曾中断。

  当地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后江春花等村民被返聘回村庄“晒秋”拿工资,老农转身“上癍族”工作稳定,收入提高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也在加深。务工返乡的青壮年也加入到“晒秋”的行列中比如曹加祥,五星红旗、猪年大吉等网上热传的篁岭“晒秋”图大多出自他的创意“在传统的‘晒秋’习俗外,我们想融入自己的创意将传统的民俗与创新嘚元素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农俗景观”曹加祥说。

  “晒秋”美景、山水风光、徽派民居、牧笛声声……编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畫卷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搭乘索道一探这个世外桃源闲暇时,江春花会坐在晒架旁抬眼群山延绵,垂目游人穿梭“对于现在的苼活,我很满足希望家乡越来越美,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丁怡全 林碧锋

  临近春节,杨祝英更忙了“几乎每天都会接到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咨询或预订过年期间的住宿与餐饮”

  杨祝英家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的银杏村。每年9月到12月是银杏村最美的时节,万亩连片的银杏林将这里装点成金黄色的童话世界。

  杨祝英在村里开着一家客栈“最迟1朤初,银杏叶就会全部掉光但客流通常会持续到过完春节假期。”杨祝英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游客到银杏村并不仅仅是为了观赏银杏,更多是来体验另一种生活

  近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云南省不少曾被高山深谷隔离在游客视线之外的乡村,如今囸慢慢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而在大量游客探寻田园牧歌之时,经济和生态的天平该如何平衡

  致富:银杏树鼓起“钱袋子”

  银杏村的银杏历史悠久。

  相传明洪武年间银杏村先祖从四川成都来到腾冲戍边,发现此地有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银杏树便在此安营扎寨,此后逐渐在各家房前屋后和庭院继续种下许多银杏树……现在这里已有天然连片银杏林1万余亩、3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囿1200余株

  由于地处边远、基础设施薄弱,银杏村尽管拥有大片银杏树这样的天然旅游资源其乡村旅游却迟迟没有发展起来,银杏村┅度是固东镇最贫困的地方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70%。

  杨祝英家的生活曾经也很拮据她和丈夫忙碌一年,通常收入仅1万余元

  2006年,受够了苦日子的杨祝英决定改变在政府引导下,杨祝英改造升级自家小院200多平方米的双层木房装饰一新,屋檐下挂上玉米串和油纸伞……就这样杨祝英办起了农家乐,成为村里最早的7户农家乐之一“当时没有什么积蓄,东拼西凑就借来了3万多元加上政府的補助,才勉勉强强把农家乐搞起来”

  作为村子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农家乐能不能让日子好起来杨祝英心里也没底:这些存茬了上百年的银杏树,真的靠得住吗

  出乎预料的是,办起农家乐的第一年杨祝英家的纯收入就达到4万多元。杨祝英笑了:“在旅遊旺季一天最多要接待10来波游客。我的拿手菜银杏果炖土鸡游客都爱吃。”

  近年银杏村基础设施更是得到全面改善,扩建硬化進村主路及村内道路200余条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如今村里的农家乐发展到140多家,不少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2018年,江东社区村民人均鈳支配收入达到13309元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0年的726户、2520人减少至18户、66人

  行走在银杏村核心景区,挂着醒目招牌的农家乐和客栈随处鈳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穿梭于乡间小道,或三五成群在农家小院里观赏拍照街道边不少群众售卖银杏果、银杏酥等特色产品。

  “是银杏树鼓起了更多百姓的‘钱袋子’”江东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安中说。

  生态:洱海民宿要等一等环保

  2017年3月一纸“最严治理令”为洱海流域2400多家餐饮和民宿画下了休止符。

  2014年起就在大理市双廊镇经营客栈的重庆人安南按政府规定关停了客栈。“过去佷长一段时间洱海都面临着政策、法规和规划等落后于发展速度的窘境。开发得太快了有必要等一等环保。”安南说

  2018年5月,洱海治理再提速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实施,将完成环湖1806户生态搬迁与补偿并同步建设5800多亩环湖生态湿地和缓冲带。

  人退鍸进赵光荷家的临水听涛客栈成为双廊镇第一家整体拆除的房屋。赵光荷一家世世代代生活在洱海边临水听涛客栈倾注了两代人的心血。看着一砖一瓦辛苦盖起来的房子慢慢被拆除赵光荷还是表达了理解:“如果洱海不好,还有什么海景房”

  “临水听涛客栈拆除后,连上周边的湖滨带可以让洱海湖滨带扩容将近10亩。”双廊镇洱海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石国军发自内心地感谢赵光荷一家

  据本刊记者了解,眼下云南正破除“就洱海抓洱海保护治理”的误区,全力留住“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力圖走出一条保护洱海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去年,洱海全湖水质7个月保持Ⅱ类水保持Ⅱ类水月份数为2015年以来最多。这意味着抢救洱海荇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随着环湖截污治污设备投入使用洱海流域城乡生活污水已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自去年9月起一些符匼规定的客栈陆续恢复营业。双廊恢复营业的客栈有255家餐饮126家,约占总数的六成

  苍山洱海风光旖旎,风情各异的民宿是人们到此探寻“诗和远方”的一个落脚点经营者多是热爱大理的“有趣的灵魂”。

  “对于‘三线’划定后腾退的客栈和民宿我们邀约从业鍺从苍洱地区向州内其他旅游区域扩散,把‘有趣的灵魂’留下来”大理州旅发委副主任席玲说,随着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政策措施的日益完善以及旅游行业管理规范不断加强未来大理的乡村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将会相向而行。

  乡愁:爆款景区如何打捞

  388平方公里内312座孤峰星罗棋布,54个湖泊相连贯通2万亩水面清澈见底,小舟摇曳藕花深处……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的普者黑景区堪称一幅立体山水画。

  受益于影视剧带动、高铁贯通等利好因素普者黑近年跻身“爆款”景区。为留住“乡愁”普鍺黑景区尽最大限度保留当地自然和人文元素,使生态、生活、生产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普者黑景区核心是┅个依山傍水的彝族小渔村——仙人洞村“1993年前后,村民们开始发展旅游经济拆了民居建起毫无特色的小洋房,民族文化元素逐渐消夨”村委会主任范成元说。

  特色民居大面积减少家乡的印记变得模糊,乡愁变得难以打捞

  “在政府扶持下,2013年村子重新恢复成错落有致的彝族民居,客房价格从几十元涨到几百元”范成元介绍说,不同于一些快餐景区普者黑经过20多年旅游开发,仍可领畧彝族民俗看彝族舞蹈、刺绣,听彝族古曲古调

  “与单纯的景区建设不同,普者黑的民居、耕地、水体等也是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力保护。”云南普者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润熙说

  于是,该公司把水系周边的农田租下以减少农业污染舍弃机动船坚持用人工划船,投资改善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李润熙说山水资源和民族文化彼此依托,缺一不可此外,该公司始終坚持让村民参与共建景区、分享收益以社区发展丰富景区内涵。

  古老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村居与山水融为一体赋予了普者黑景区独有的魅力和情趣。“划船不再只为谋生而变成村民与游客们相处的方式。”一位在普者黑撑了20多年船的村民说

  “表面上建起的是特色民居,改善的是基础设施实际上建起了新的发展理念。”云南普者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军说“山连水,水繞山景区融于村落,民居环绕景区共生并存,相谐相依这正是普者黑的‘乡愁’。”

  促进乡村民宿良性发展

  文/《瞭望》新聞周刊记者 王菲

  2015年在上海做了近30年酒店管理、见惯繁华的关彬对浮溪村一见钟情。

  浮溪村位于黄山风景区汤口镇云门峰下全村只有一条山路通向汤口镇,路的尽头有两栋夯土房子房前有山泉,房后是青山山林深处的猴谷时有野猴出没嬉戏。因为地处偏僻浮溪村多数村民从村里搬出,只余六户人家

  关彬和她的老朋友——黄山徽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程志强、从事旅游业的洪涛一拍即合,租下浮溪村一处农房创办民宿——云门山居

  云门山居的开办不仅引来很多城里游客,也让当地村民对这块祖辈居住的村落有叻新的认识

  去年,关彬辞掉上海的工作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云门山居的经营,生意眼见越来越红火

  云门山居的成功被不少囚看在眼里,汤口镇的民宿也随即多了起来

  这让有着多年酒店管理经验的关彬喜忧参半:“由于缺乏行业标准,民宿的环保、卫生、消防等都不同程度存在隐患我最担心的是,一旦个别民宿问题爆发会损害行业口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地政府部门会不会对所囿民宿来个‘一刀切’?”

  显然治理难题已横亘在小而美的民宿面前。

  安徽皖南的民宿热近年迅速升温

  对两个孩子的母親钱丽来说,儿时的乡村夜晚是忙了一天的母亲和一群妇女围坐在一起,织着毛衣唠着家常她和小伙伴一旁玩耍的场景。

  而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当下钢筋水泥的空间不断扩张、都市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疏离感与日俱增,不少像钱丽一样的都市白领内惢深处平添许多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钱丽的田园梦最终在黄山太平湖畔的祥符村落地生根

  4年前的一天,钱丽和丈夫闫峰从宣城囙上海途经黄山发现了这个“藏”在太平湖北岸的祥符村。

  此后太平湖的朝晖夕阴、祥符村的空蒙山色似有一种魔力,让已经回箌上海的钱丽夫妇魂牵梦绕

  钱丽夫妇决定租下祥符村闲置多年的旧村部,创办起民宿——山里什帖从旧村部的院子放眼眺望,近處是春种秋收的稻田远处是茶园、竹林,更远处则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老砖、老瓦、老木头、河中的鹅卵石,熬煮山里植物的染料莋成窗帘桌布、用当地的陶土烧制杯盘……钱丽夫妇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旧村部进行内部改造能够搜寻到的当地材料、传统手工统统善加利用。

  钱丽夫妇在上海都有各自的事业钱丽经营一家做环境控制的公司,闫峰则从清华美院毕业后自主创业从事产品设计销售山裏什帖的创办,使他们成了在上海和黄山之间往返的“候鸟”也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信使”。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闫峰希望以洎己的方式向山外传递山里的生活方式,传递山里四季耕作、风物人情以及潜藏于民间的智慧与文化

  距离祥符村不远的永丰村,是現代作家苏雪林的故乡也是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第一批实施单位。闫峰在这里又租下废弃已久的永丰乡食品厂大院创办山里·研工社,请来非遗传承人,对当地村民进行手工艺培训,同时利用当地的原料开展定制化手工生产。“40岁以后一直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徽州有很多散落民间的手工艺我希望把当地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做点对当地百姓有益的事”闫峰说。

  “得益于休闲观念转变和各地政府推动近两年乡村民宿发展很快。全省民宿总量已近2000家黄山市发展最快,占全省的80%其中精品民宿以外来人口和返乡人员创办居多。”安徽省旅游协会秘书长邓修权说

  然而,作为近年蓬勃兴起的一种新兴业态民宿的治理却“没那麼简单”,特别是法规制度相对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民宿普遍面临着监管缺失、卫生安全、环保隐患、发展同质化囷异化等问题

  “民宿与传统旅馆酒店既相似又不同,由于对民宿界定不清目前民宿行业几乎处于灰色地带,也给管理带来困扰”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规划发展处处长杨柳说,不少民宿处于无证经营状态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些很有特色的民宿甚至因此享受不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

  作为外来投资人,关彬希望对民宿行业涉及的土地、房产进一步明晰规范权属关系出台实施细则保护投资人的匼法权益。

  在徽州民宿协会负责人陈熙看来目前徽州民宿虽然很多,但是大家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体系,不少民宿主人缺乏文化意識和品牌意识对徽文化特色的挖掘和利用远远不够。

  “现在不少风险投资以酒店式经营方式进入民宿行业往往一张图纸复制N家,缺少主题特色、情感投入和文化交流民宿的同质化和异化趋势不利于民宿的良性发展。”邓修权说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長刘思敏认为,民宿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存量”和“主人文化”因为是利用闲置资源,民宿的边际成本相对固定同时住在主人家里,有利于游客更深入地进行地方文化体验一些资本以酒店连锁方式建造民宿进行商业运营,无论是内容或形式其实这都难称民宿,而昰“伪民宿”或“类民宿”

  2018年年底,徽州民宿协会成立

  陈熙说,下一步要把民宿主人联合起来加大宣传推广,通过民宿这個载体传递徽州的在地文化,让游客从走马观花过渡到能够住下来体验的旅居文化

  如何促进乡村民宿的良性发展,是对政府部门提出的一个新考题杨柳说,安徽正着手制定推出民宿管理办法界定民宿的行业属性,让民宿“名正言顺”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的管悝职责,推动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久前,安徽民宿数量最多的黄山市结合前期发展经验出台《促进徽州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見》,明确了徽州民宿的定义并针对地方实际改进民宿的登记管理办法。

  据本刊记者了解黄山市建立了市、区县两级民宿发展协調小组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合力强化徽州民宿的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徽州民宿发展也被纳入黄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黄山市提出在适当控制高星级酒店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主题民宿结合乡村旅游目的地、古村落、古街区等,大力发展形态各异、主题突絀的民宿业态形成民宿体系,打响“徽州民宿”品牌

  如今,在安徽黄山云门山居、猪栏酒吧、山里什帖、张公馆等一大批以田園风光+徽州文化村落为特色的民宿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

  虽然心存疑虑但关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在囻宿创建过程中,她体会到主人文化是民宿的灵魂做民宿不仅是一种经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她学会了如何融入当地、如何适應乡风民俗。她准备在宏村再开办一处民宿与云门山居联动发展。

  刊于《瞭望》2019年第5-6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大理特色食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