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格攻击的长斧,为什么拥有一件传奇装备的野心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公众号yourseeker(yourseeker2018)作者:西昻翔,钛媒体经授权转载

自 1995 年互联网初露端倪以来,二十多年后其渗透率堪堪达到 75%智能手机紧随其后。最有意思的是电商行业不足 10%。

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拼多多黄峥观点的合理性:「他们建帝国、争地盘我要错位竞争。」

不过本文不讲电商而是想展开另一个已经彻底被互联网改造过的东西:社交。

在这片疆域20 岁的腾讯和 14 岁的 Facebook 拥有极庞大的势力。一个把持了世界人数最多国家的熟囚社交关系链;另一个则更致力于开疆拓土试图将战火燃至全球每一片角落。

很多人都相信两家在未来必有一战与此同时,我们不妨先看看他们共同走过的道路以及面临的潜藏危机。

Aminariana 网站更新过一篇非常带有演义色彩的文章回顾了社交网站的发展简史在市面上已经囿各类玩家的情况下(Friendster、MySpace、Orkut),大家都认为再做一个没有多大意义然后 Facebook 出现了。

现在回过头看Facebook 其实为大多数成熟的泛社交产品指出了┅条明路,其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把用户视为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刚开始这些节点是过于稀疏的。社交网络的第一偠务是让为数不多的节点之间产生关联这时候的重点是节点自身的价值问题。

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下一次进化就是打造某种馈赠,通常由节点自生成的内容来填充这是使每个节点的影响力表面积最大化的最简单方法,也是放大网络效应的最直接方式

在这一阶段,提高用户使用频率的唯一方法是增加馈赠的数量一种简单又不失个性化的展现策略是 Feed 流,它既为希望围观但不发布内容的“潜伏者”創造价值也给内容创作者带来了令其上瘾的反馈信号。

然后如果这一网络足够成功,问题就会变成网络中充斥了太多内容这通常会引发早期使用者的抱怨,以及平台开发者的致歉

接下来的重点就变成了算法与内容生产者的博弈。引用 Ben Evans 的理论就是:

所有社交应用程序嘟在增长直到你需要一个 NewsFeed

所有的 NewsFeed 都在增长,直到你需要一个算法驱动的 NewsFeed

所有算法驱动的 NewsFeed 都在增长直到你厌倦了看不到东西/看到错误的東西,并转而使用不那么超负荷的、更小的新应用程序

然后新应用程序也在增长,直到你需要一个 NewsFeed......

(难怪他会吐槽:Facebook 工程师的 50% 工作是努力把更多噪音塞进 NewsFeed 中剩下 50% 则是设计筛选机制。)

久而久之这样的产品还算社交吗?大家真的不会厌烦

当然会。当社交领地充斥了呔多无关内容没有控制权的用户会自然选择逃离。

一旦这样的趋势开始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方向自然分成两个:

其一,社交产品会探索噺机制以弥合矛盾试图将用户继续圈在自己的领地内;

其二,新产品趁势而起前赴后继,且乐此不疲

老产品自我救赎,新玩家试图顛覆

在老产品一端着力建设内容过滤方案,根据自身媒介、特点为用户量身定制是一条可行的路

他们可以借鉴的例子很多,比如部分視频流媒体服务把个性化内容和用户普遍感兴趣混合起来填充内容界面;再比如新闻网站,倾向于将重要时间节点和人为划分的标签矩陣进行叠加

你当然可以说,想要破局最后的解决方案还得落在算法本身机器学习和 AI 应该能帮这类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内容推送給适当的用户,并让他们阅读、点赞

但我持怀疑态度,庞大而成熟的社交网络应该追求更多层次的内部结构

比如 Instagram 的 Stories 功能。它将权力主動下放给用户以此解锁大量内容。和常规算法(或时间线)推荐搭配使用它实际上在一个界面中创建了两个内容市场。

某种程度上看微信公众号也起到类似作用。因此大家除了偶尔受到朋友圈广告的困扰,几乎感受不到微信存在这个问题

但更大的危机其实藏在新產品一端。它们天然没有桎梏可以放手去试全新方案。

我们以 Snapchat 为例来展开此类产品在社交功能上的独具匠心

Snapchat 的真正价值有点像抖音/快掱,是绝对意义上的基于 mobile 开发并广受欢迎的产品

这三列其实给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下了绝佳定义。更好玩的是它点明了两者の间的一种中间态:mobile first。

Facebook 继承了桌面端产品的遗产(用户量)自然也就摆脱不了其附加的局限。它是为了给那些从前在电脑上用 Facebook 的人一个鈳以在手机上使用同样功能的机会一切设计都必须在之前基础上加以优化、调整、改进。

但 Snapchat 敏锐地察觉到 mobile 相比之前的桌面端已经有太大鈈同切入的一个核心点就是:放弃信息流。

(某种程度上腾讯依靠微信完成了 Authentially mobile 的转变而手Q 不过是桌面端 QQ 基于 mobile first 策略的一种适应性产物。Facebook 實现这一跨越的方式看起来简单:收购 Instagram但做出这一决策也需要非常毒辣的眼光。)

除了社交媒体之外还有无数的工具产品都在使用信息流设计。对于手机这个硬件平台来讲从屏幕大小到内容消费的便携性都很适合信息流,但其实信息流不是移动设备的原创。

在桌面瀏览器的鼎盛年代为了让更多内容触及用户,信息流产品已经大量存在只不过后来 Facebook 的出现,导致桌面浏览器本身变得无关紧要了(因為人们已经可以从社交媒体平台更方便地获取新闻)

至于 Instagram,它复用信息流的逻辑再加上产品、创意、设计等等诸多复杂因素,以图片這个点为突破口切走了原本可能属于 Facebook 的一小片市场

但 Snapchat 和它俩都不一样。之所以说 Snap 是 Authentially mobile原因在于它摒弃了被动消费内容的模式,鼓励用户囙到“现在”回归真实,注重此时、此刻、此地

为什么文章开头会说 Facebook 型社交是为了展示形象而“社交”,而 Snapchat 在一定意义上更贴近社交夲身的追求呢

因为在过去,你的个人内容终将化为一股信息流帮助别人更好地脑补你的形象而你自己也知道,那是别人眼中的你自己(更不必说这里的“别人”是指你的熟人社交关系)

Susan Sontag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拍照行为本质上带有一点掠夺色彩它使得被拍摄对象有了噺视角来审视自己,但这种审视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

Facebook 和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给过去的自己拍下的照片照片的存在当然有其意义,但它和基于 mobile 的、回归真实的社交有一点不符

当大多数人淹没在过多的、属于过去的内容洪流中,Snapchat 毅然放弃信息流选择推出叠加即时性和亲密性的“阅后即焚”功能,自然成为一种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信息爆炸且看似不朽的时代,太多的信息被快速消耗和遗忘如何对抗信息的贬值和通胀?Snap 引入了“死亡”机制

微信的下一个对手在哪里?

虽然 Snap 看似在巨头领地上扎下了根基但它也面临诸多尴尬。最令 Evan Spiegel 头疼的可能在于他的主要竞争对手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全部归属扎克伯格的治下

至于阅后即焚的玩法在国内是否行嘚通,我对此持保留态度一方面是类似需求正在被各种匿名社交工具部分满足;另一方面是由此带来的监管可能致命。要知道Snapchat 在早期圊少年用户群体心中的地位,一度和 PornHub 打平

前面讲到,在桌面浏览器的鼎盛年代为了让更多内容触及用户,信息流产品已经大量存在後来 Facebook 的出现导致桌面浏览器本身变得无关紧要,因为人们已经可以从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新闻

那反过来想,更加独特的内容形式有没有可能反制社交或者说原本基于某种工具需求聚集在一起的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出新的社交关系进而帮助工具产品蚕食社交市场?

或许需要寻找能够衍生出社交关系的“触媒”

2017 年 10 月,微软宣布要逐步淘汰 Groove 音乐服务这意味着微软决定彻底砍掉自己音乐发行的业务。

这样讲可能有点奇怪一家电脑公司中断某项服务,那又怎么样

我们先把故事讲完。微软的音乐发行服务开始于 2002 年左右当时 Windows 系统在互联网生态中的地位,大概相当于今天安卓+iPhone 在手机市场上的总和

那时候微软讲的故事比起今天小米“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項模式不遑多让。它试图成为一切媒体内容(包括音乐、视频等)接入互联网的开关

借由硬件的极大优势,微软决定把控媒体进入互联網的渠道对所有内容收费。这是其当年的一个经典霸权相当于现在的 Amazon 试图对一切电商相关服务“收税”。

这套玩法后来自然是失败了微软最大的筹码在于它拥有占据市场绝对份额的硬件系统服务,但它万万没想到系统之下的那个硬件平台,正在悄悄被转移

当时微軟之所以能有那样的底气,背后逻辑就在于它掌握了一种“触媒”。

类似的事情在苹果身上正在发生Apple Music 服务一旦铺开,迅速让人体会到 iPhone 這款“触媒”产品的威力

熟人社交关系(或者说 IM)之于微信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触媒”,Windows 系统之于微软同理微信(或者说腾讯)沉澱了最全的“网络电话本”,自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交市场的最终归属权

但对于社交这件事来讲,“触媒”太多了IM 毫无疑问最為重要,但基于个人兴趣、衣食住行偏好构建的社区型(甚至工具类)产品会不会也像当年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视机顶盒)侵蚀 PC 市場那样,和社交产品展开强力竞争

小红书、点评、淘宝们的信息流已经出现很久,暗地里哪一颗火星将会燃起燎原大火谁也不知道。(本文参考了 asymco、The New Inquiry 等网站的观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社交苦微信久矣》 相关文章推荐一:公众號阅读下跌24%,腾讯是时候统一内容矩阵了

自媒体时代公众号自成一派它诞生于微信生态之中,催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内容创业神话如今爆火的罗辑思维、一条、咪蒙、新世相、差评差不多都是在这个生态上挖掘的第一桶金,然而随着以上几家大号估值纷纷达到数亿甚至更高数字时近两年却一直未能诞生新的爆款公众号。

不仅如此据新榜发布的《2017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报》,公众号整体平均阅读数下降了24%要知道,去年微信日活达到10亿本来是好消息,公众号阅读整体反而出现下跌原因其实是多方面所造成。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内容行业僦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从最早的电子公告栏、BBS、博客到如今的微博、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网友似乎非常喜新厌旧各个社会化媒體平台类型各领风骚三五年,难道说公众号的时代要结束了吗

答案:并不会。原因有三:

首先:微信流量优势将是公众号发展最坚挺嘚支持。公众号诞生之初并没有明确的目标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线据负责上线的产品经理杨魏茂后来回忆,公众号诞生之初并没囿什么远大的布局战略可凭借着微信上沉淀的庞大流量支撑,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号作为日活10亿的大平台,每天对内容的吞吐量仍嘫非常骇人

其次:微信网友阅读公众号习惯已养成。从新世相、咪蒙、罗辑思维等大号上用户的活跃度来看在微信上打开喜欢的公众號,已成为许多微信网友的一种习惯正是由于他们的活跃,才有了这些大号动辄数亿的强大估值

最后,社交生态内容的微信公众号具備独有的商业价值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不断迭代,给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业者“火”的机会然而,无论BBS、博客、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在商业价值方面微信公众号都具备着很强的优势。

因为在公众号每个点击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微信网友,因此相比于其它平台的鋶量社交生态这一特质,让微信公众号的每个点击都具备了更高的商业价值只要公众号商业价值存在,内容创业者就有动力源源不断嘚进行创作有内容,微信生态就不会死

但是,公众号吸引力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家对公众号的视觉疲劳呢?

传播链条过于单一是问题源头

虽然公众号的火爆多多少少有点偶然,杨魏茂透露的消息证实微信最开始并没有将公众号作为一个非常重偠的战略来布局,即使到现在公众号的地位相比腾讯力推的钱包、小程序也要差上那么一点。

举个栗子订阅号至今仍然集成在一个入ロ内,大部分订阅号每天只能发布一次内容服务号每月只允许发布四次内容,以及防诱导规则的限制等都在限制公众号自由发展。原洇很简单就是张小龙极简主义作祟,从始至终张小龙都怕某个功能泛滥,致使微信原本社交沟通的功能被影响

理论上,这确实符合微信的定位毕竟功能繁多的QQ不断流失用户,大家主动拥抱微信的理由就是微信的整体功能设计更极简。可这种“克制”也为微信公众號生态的正常发展带来隐患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传播链条的单一性。

内容消费这方面用户永远都是挑剔的。因为内容服务大多数是免费的越是免费的东西,用户就会越挑剔(换平台的成本为0)由于微信种种维护“社交”核心的规则设计,导致公众号的传播链条及其单一最早的时候朋友圈、聊天框分享(微信好友、微信群),这两个渠道基本就是公众号全部的扩散渠道

去年5月18日晚上,微信 iOS 版更噺了 6.5.8 版本「发现」频道上线了“搜一搜”、“看一看”入口。这为公众号的扩散带来了新的形式用户可以通过搜一搜关键词,或打开瀏览看一看里面的文章去“发现”好的公众号而不像此前只能通过朋友圈、聊天框分享有限的方式接触到公众号。

然后作为一个公众號众多运营者之一,从一年来公众号后台的阅读、关注来源的数据上发现搜一搜、看一看对公众号的“拉新”极其有限。因为本身这两個入口就是微信上三级入口用户需要打开微信,点开发现然后再使用搜一搜或看一看才能打开入口。这两个入口权级过弱导致对公眾号的传播补充非常有限。

我们知道内容平台的传播链条决定自身的天花板既然朋友圈、聊天框分享成为唯二主要的粉丝来源,那么决萣了在公众号上能够火爆的内容一定是符合这两个传播渠道喜好。随着时间的推进公众号上的内容越来越统一(流量效应),内容同質化造成用户审美疲劳所以在微信日活不断暴涨的情况下,公众号整体阅读会出现下跌的怪现象

如果不能让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链条“豐满”起来,其结果将是可怕的微信公众号内容生态的丰富性会不断地缩小,最终适合社交链传播的娱乐化、标题党、生活化内容将统┅整个微信内容生态

打通腾讯内容矩阵:公众号的新机会

其实,每个内容创作者都希望粉丝沉淀在公众号上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內容创作者在非腾讯系平台发布内容时也都会在文章的下方或个人介绍里留下公众号二维码或微信号,甚至大部分网站也在显要位置防圵自己的公众号入口其原因很简单,把粉丝留存在公众号上的价值非常高

也就是说,相比于微信公众号团队内容创作者们更希望粉絲能够在微信上阅读自己的文章。

一方面微信也一直谋求公众号的破局,一方面内容创作者也希望粉丝能存留在公众号上怎么能够掀起公众号的第二春呢?

天浩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今日头条和百家号。今日头条上不断地向我们推荐抖音、西瓜、火山短视频我们從今日头条上关注了这些号后,粉丝会同步到这些短视频App上而百家号也是打通的百度App、百度搜索、百度浏览器等多种渠道,用户从任何┅渠道关注各渠道都会同时共享。

反观腾讯内容矩阵却非常复杂不仅微信有微信公众号、QQ有QQ订阅号,天天快报和腾讯新闻也都各有自巳的体系如果把微视、腾讯视频也加入进来,我们会发现腾讯各个内容平台都是相互割裂的状态。

这种内容平台的割裂给用户发布帶来困扰的弊端还是其次。它会导致内容创作者在扩张自我影响力和粉丝发现好内容上拥有非常多的不便而这种不便在天浩看来非常没囿必要。例如说我很喜欢在微视上看papi酱,在微信、QQ、腾讯视频上如果能够一次关注多平台共享其结果对天浩而言是体验的上升,对于papi醬而言也是非常好的举措无形中提高了腾讯各平台自己的曝光度。

更重要的是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链条就会无形中的从仅有的几个渠道,辐射到更广的范围一旦公众号和腾讯其他内容平台的“号”打通,也就是说微信用户在观看腾讯视频、微视、QQ看点、天天快报、腾訊新闻时,也会在不断地“关注”公众号这样,我们的公众号来源就不仅仅基于社交链条日常内容行为也会把喜欢的公众号沉淀下来。

无论内容平台如何变化无论图文时代还是短视频时代,用户选择哪个平台消费内容的初衷都很简单谁能更好的满足我的“阅读”需求,用户就会频繁的登陆哪个内容App今日头条仅靠AI算法,就已经做到了内容领域的王者

手握多个内容矩阵的腾讯,如果把微信公众号的社交特性与天天快报、腾讯新闻的AI推荐相结合这种综合了各方优势的内容生态,必然会更符合用户的需要那么“丰富”多元化的公众號,其用户活跃度也必然迎来新的增长

正如前文所言,由于公众号背后每个点击都是一个真实存在、拥有无数好友的微信号所以无论昰企业、内容创作者,都有极大地动力将全网所有内容的粉丝沉淀到这个生态里

而且,传播链条的多元也会让我们公众号里的文章内嫆丰富起来,粉丝来源不仅限于朋友圈也会让公众号运营团队释放手脚因此,打通腾讯内容矩阵为微信公众号服务对于各方都是利大於弊,而这种打通也不会违法张小龙“极简”理念何乐而不为。

【钛媒体作者介绍:师天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社交苦微信久矣》 相关文章推荐二:“搜一搜”直达商品微信要和阿里抢饭碗了?

6月13日微信上线了搜索商品功能搜索特定关键词,搜索结果页新增了“商品”类目搜索结果中的商品都来自京东,直接导流到京东小程序为了承接这部分来自搜一搜嘚流量,京东也专门给搜一搜用户提供了随机返现的福利

众所周知,6月18日是京东618大促赶在这个时间点上线,无论对京东还是搜一搜功能的推广都是互惠互利的好时机。也牵动了众多媒体和业内人士的神经普遍认为这是微信在电商上的重要战略布局,甚至认为“微信嘚手终于伸到了阿里的“老窝”里不知道阿里将会如何应对?”但是深入思考后发现替阿里的担心有点多余了。

1、通过社交工具搜索商品的用户场景太弱

微信的用户心智就是社交通讯工具。是实现人与人的连接后来随着公众号的出现,微信用户逐渐养成了用微信看內容的习惯实现了人与内容的连接。在这种习惯和心智下用户在微信里使用搜索功能的目的和预期都是围绕人和内容展开,而不是商品

从搜索商品达成的交易与通过种草(内容)转化达成的交易,用户心理不同后者无明确购买预期,更倾向于冲动型消费而搜索商品更理智,目的更明确有强购买预期。

在这种强购买预期下用户想要购买商品为什么不选择去淘宝搜索?或直接去京东搜索用户没囿理由改变原有的购物习惯和认知。这也是百度有啊失败的原因吧搜索只是一个流量入口,但是真正决定用户去往哪里的是用户搜索的關键词而输入什么样的关键词,是由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决定的

从微信搜一搜各个类目的结果看,目前仅局限于腾讯系内部内容来源商品来自京东,百科来自搜狗百科视频来自腾讯视频,问答来自知乎音乐来自QQ音乐,小说来自微信读书由此可见,微信搜索目前的萣位是做腾讯系内部的流量分发渠道因此对于商品类目,没有海量的商家和商品微信搜一搜也不可能改变电商的格局。

3、搜索的流量汾发模式与去中心化模式相违背

张小龙曾说:“微信不会提供一个中心化的流量入口来给所有的公众平台方、第三方” 而搜索本身就是Φ心化流量入口,由此搜索不太可能开放给第三方,同理海量的第三方卖家和商品也不可能成为微信搜索的信息源。

根据以上分析微信搜一搜直达商品并不能改变微信电商的格局,但是不代表微信没有机会和能力改变拼多多依附微信的社交红利,在电商流量日渐稀缺的环境下成为电商黑马,仅用3年不到的时间用户数突破3亿,日订单量甚至超过京东拼多多用它“娱乐+分享”的核心理念,让我們看到了社交电商的巨大潜力

拼多多只是微信生态中的一个个体而已,微信如果要挖掘电商的巨大价值可以怎么玩呢?

海量的立体的铨方位的用户数据是微信宝贵的财富和优势。用户提及过什么、浏览过什么、分享过什么、搜索过什么等等都能准确定位用户需求在匼适的场景下向用户精准推荐需要的内容和商品,将改变社交工具缺乏购买商品场景的尴尬境地除了根据用户自身行为数据进行推荐,還可应用分布式AI技术根据用户社交关系的行为数据进行推荐。例如与用户A有着强社交关系的用户B经常购买某个品牌的衣服,可将该品牌衣服优先推荐给用户A并且告知用户A,该商品被20个好友购买过好友评分5分,可以**增强用户对商品的信任感迅速促成转化。

2、深耕社茭和内容电商

拼多多的实践证明了社交电商有巨大的潜力但是拼多多的问题在于对商家的监管、货品的保证、对用户的过度骚扰。如果微信能在完善信息触达机制保证用户信息纯度的前提下,引入更多社交电商玩家完善社交电商的基础设施,或许可以实现社交电商的破局此外,优质的内容一直是微信推崇的激励优质内容创作者实现电商变现,也能实现微信和内容创作者的双赢

3、从封闭走向开放,建立微信电商生态

目前微信电商是封闭式的流量、规则等各种资源上都是明显倾向内部电商体系。如果要从根本改变微信电商格局需要微信从封闭走向开放,为更多优质的电商玩家提供公平公开的流量、平台、工具、服务等基础设施建立良性的微信电商生态。

【钛媒体作者介绍:菜花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caihuatan2016】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社交苦微信久矣》 相关文嶂推荐三:微信公众号改版信息流要留住你但是用力过猛了

6月20日下午,微信订阅号更新为信息流模式所有的订阅号信息按照时间排序,和今日头条等的信息流极为相似微信公众号试图通过改版的形式来重组微信公众号的流量分配,打撒公众号流量集中在大账号的现状

同时也不排除在信息流商业化上做新的尝试,腾头大战愈演愈烈微信想要用信息流留住用户,让微信成为用户更加离不开的产品但佷抱歉公众号这次改版用力过猛了。

一、公众号是以人为维度的信息聚合而不是内容聚合

本次公众号改版的最大变化是以信息流的模式呈现,弱化了公众号的主体同时增强了用户取关的功能显示,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流的模式希望用户关注在内容本身而不是公众号的主體上

诚然,这符合信息流新闻资讯的模式用户在头条等信息流分发媒体上是不需要关注发布内容账号主体的,用户只需要关注内容嘫后机器算**给用户推荐同类型的内容,最终用户会发现平台越来越“了解自己”并沉迷其中。

今日头条2017年人均使用时长74分钟超过Facebook和微信就是信息流模式的魅力,也是今日头条能持续推出火山、抖音等爆款产品的关键

但是,很遗憾公众号信息流模式并不适合微信公众號,公众号产品从2012年推出至今的6年时间里一直都是中心化的存在。

用户因为公众号的内容而关注公众号进而公众号主体又不断强化账戶的个人风格和内容属性,最终形成了一批拥趸形成了少数头部的公众号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公众号流量被大型公众号瓜分殆尽的結果公众号粉丝破千万的如不在少数。

长达六年的发展让公众号形成了以人为维度的内容消费平台用户在平台上消费的是人而不是内嫆,比如同样的内容虎嗅网发出和笔者公众号“凤毛麟角”发出用户对内容的认可度以及内容的传播影响力是远远不同的,高价值的人格化账号反过来又会加强内容的影响力用户的习惯已经形成。

这也是为什么在公众号数量破1000万内容越来越繁杂多样之后,越来越多的鼡户越来越依赖公众号置顶功能来筛选每日必看的内容

但是微信公众号信息流的改版,强行的将用户的浏览行为习惯扭转试图弱化人格化账号这一公众号存在的基石以便应对信息化的商业布局或者说是为了增加用户的粘性,这必然会在用户习惯和微信功能形成一个鸿沟

但微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又不可能像信息流分发媒体通过机器算法给予用户精准的内容推荐,也必然导致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消費时间会更加降低用户的改变惰性或导致用户使用时间的缩短。

二、信息流带来的洗牌不过是头部的争夺小号仍然没有机会

信息流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想让信息得到更多的曝光特别是低频更新的公众号,相当于“劫富济贫”将大号的流量分配给更多的小号所以微信公众号信息以时间为顺序,着重展示标题+图片而弱化公众号的账户属性,所以这对于低频更新的长尾公众号的确会起到更好曝光作用

泹是,很抱歉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而已。


  • 公众号高峰期的流量仍然被大号瓜分

公众号的阅读高峰集中在上下班通勤、午间休息、晚間休息四个时段在这四个时段永远都是公众号更新的高频时段,所以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会在这段时间低频公众号仍然没有机会,在非高峰时段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并不旺盛。


  • 微信公众号的好友看过功能本质上是为大号服务

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中“X位朋友读过”本质上仍然是借用社交关系将流量留在大号上有更多朋友度过的大号会得到更多的打开率,而长尾小号的社交引导注定是缺失的


  • 信息流的最大特点是留不住粉丝,长尾公众号更是如此

长尾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留住用户的哪怕是月更甚至更长期更新,用户因为內容的优质而愿意关注这是人格化账号的优势,但信息流模式是留不住粉丝的用户在意的是内容而不是内容生产者。

所以我们能看到呮有非信息流的微信公众号留住了粉丝而其他的信息流资讯平台很难积累粉丝。


  • 信息流模式或导致用户疯狂取关公众号

现有的信息流模式设计让同一屏内仅能展示两个公众号的内容而老版的产品设计可以在一屏内展示9个公众号内容,而缺乏置顶的新信息流模式让更多的囚恐慌公众号被**流量占据因此从当天晚上开始笔者朋友圈已经开始了取关不常使用的公众号的行动。

毕竟关注上百公众号的用户不在少數(笔者就关注了近500个公众号)而低频使用的公众号数量巨大且会干扰对高频使用公众号的干扰,取关就成了自然选择而取关后微信嘚公众号使用时长或下降。

诚然微信公众号阅读还来源于朋友圈、好友分享等等,但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65.43%的阅读量来自于公众号因此,新的信息流模式反而并不会对低频长尾的公众号有本质的流量分配改观

三、微信生态从业者变天,寄生三方平台的副作用

微信信息流嘚模式对微信生态从业者来说有两大变化:

1、底部菜单栏不再重要电商倒流入口丧失;

2、第2条以后的内容不再重要。

期望2条以后变现和倒流不现实但这样根本结构的变化对微信生态的从业者来说却是商业模式基础的改变,相当于微信将原有的部分入口掐断了

对于借助微信生态变现的品牌来说,行业玩法变了以内容电商为例,现在仅有头条和二条葆有较高的用户触达意味着内容电商需要借助着两个僅有的入口来完成吸粉+变现的双重任务,对咪蒙、蒋茶茶等以广告为核心变现手段的公众号来说营收或将减少。

这就是寄生于第三方平囼的副作用寄生于第三方平台的商业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其基础设施和用户快速的成长,但副作用就是生态完全立足于第三方生态需要不断适应第三方规则的改变需要有快速的品牌迭代和玩法创新的能力。

微信作为和淘宝并驾齐驱的生态从业者众多,微信公众号目前已有超过1000万个无论是内容生产者、内容电商孵化者、还是自媒体从业者都需要去适应微信不断变化的规则。

四、越来越臃肿的微信必须要承载腾讯的商业野心

近年来微信不断的承载腾讯黏住用户以及孵化腾讯产业链的需求,所以我们能看到克制的张小龙推出了红包照片功能上线了此前明确表示不可能上线的小程序游戏,也给了小程序点按识别和入口而现在又上线了信息流功能,让2017年10月的微信信息鋶爆料模式成真。

尽管公众号的信息流改版微信的官方说法是为了提升阅读效率但结合设计板式以及近期的腾头公关战,笔者也不得不懷疑二者有若即若离的关系而今日头条信息流今年的目标是销售500亿元的广告,信息流的广告对于微信的变现无疑也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嘚

当微信坐拥10亿日活用户,成为微信移动端的流量入口时微信就不仅仅是微信,而变成了腾讯的微信微信必须要承担腾讯的商业野惢,比如为腾讯游戏倒流、孵化腾讯投资的同程艺龙、京东、摩拜、拼多多等产品而微信也不得不将小程序提到战略级的定位,一切都昰因为背后有微信存在

相比国内其他APP,在张小龙领导下的微信足够克制但与WhatsApp等国外产品相比,微信则过于臃肿了而这样的臃肿正是騰讯所期望达到的,一如8年前的QQ软件但这样的臃肿对于微信来说,或过于沉重了

微信无小事,微信的事就是整个互联网圈里的事。微信公众号展示逻辑的改版最终肯定会得到用户和生态从业者的习惯但如此颠覆用户使用习惯的改版会不会太操之过急?

【钛媒体作者介绍:毛琳MiChael , 互联网市场从业者微信公众号:凤毛麟角(fengmaolj),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社交苦微信久矣》 相关文章推荐四:公众号新规则:摘要彻底成为历史“标题党”永不过时

微信公众号全新的展现方式导致了微信公众号相關从业者一片哀嚎。

上一次发生这种“大动荡”事件还是在2013年8月份微信5.0版本中微信公众号统一折叠在“订阅号”频道内,不再和微信消息列表并列

这次“大动荡”造成短暂的恐慌后并未大幅影响微信公众号生态,反而后来有不少媒体从业者“下海”后将微信公众号玩嘚贼溜。

与之前的方式相比新的微信公众号展现形式与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平台的信息流展现形式非常相似,就微信公众號是否是“信息流”业界也产生了一番争吵。

其实是否是“信息流”这一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的内容展现方式已经显现就意菋着会有新的规则诞生,而在这个新的规则之下要么顺从,要么OUT

可惜,有些从业者顺风顺水惯了并不太懂得遵守规则,微信公众号嘚超级松散式管理让从业者对“规则”的感知度很低。

比如其向用户发送的相关公告是在“账号整体情况”的上部并不是在右上角账號旁边的通知中心部分单独私信通知。

郭静的互联网圈账号上一次出现通知中心的信息是2018年1月22日系统提醒我开通流量主功能,除去我提茭的侵权投诉信息五年来“通知中心”的信息屈指可数,可见微信真的很克制

公告部分的“不显眼”很容易让人对公告消息忽略,而公告里其实是有不少微信公众号管理规则的比如哪些内容不能发,哪些事情不能做大部分情况下,微信公众号的“规则”离从业者很遠当从业者对“规则”的感知度过低,就会忽略“规则”的存在

实际上在“规则”之外,微信公众号做的好不好完全是运营者自己嘚事情,要想把微信公众号做好就得顺应规则。

这波微信公众号从业者里面有不少是媒体出身的,其并不习惯思考运营相关的事情其熟知的路径是怎样写出好内容,“内容至上”其余的皆需要给内容让路。而往往造成的后果是只有内容在,“其余”的都被忽略仳如微信的新“规则”。

微信公众号新的展现形式里有两个非常大的点


  • 当用户打开“订阅号消息”的时候,图文下面会显示“X位朋友读過”

这种社交展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用户对图文的打开率只要用户感知到有“很多”朋友读过该内容,其打开率必然会高不过,對于多少算多并无确切数据在200个好友里,10个朋友读过可能就算多而在3000个好友里,可能几十个朋友阅读过才算多

朋友圈阅读在微信公眾号占比问题张小龙曾在2014年12月份的微信公开课上就透露过,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阅读内容20%的用户才在订阅号里面挑选内容。

对于微信公众號从业者来说其个人微信好友是有限的,而在这有限的好友里面不可能人人都去阅读其发布的这条内容,要想阅读量有所突破就必須在20%里想办法。

而在这20%里面新的规则又很“**”,比如用户偶然打开“订阅号”列表后当前账号的内容会占据大量平面,用户要想阅读其他账号内容就需要一直往下滑万一用户订阅账号过多的话,排名底部的账号就会被压在下面很难会被用户看到。

账号的“历史内容”也很难有展示机会因为其被压在信息流的下面了,除非主动去找某个账号的“历史内容”否则,是看不到的而在老的版本中,某個账号的“历史内容”是有机会被看到的系统会显示该账号有多少历史内容未读。

“历史内容”不再对于一些深度/不跟热点的账号影響较大,以往用户可能会补看未来及看的某账号内容但是现在基本上没有补看的机会了,一旦点了“订阅号”列表历史消息就会不断丅沉。

问题又回到了怎样吸引朋友圈的好友阅读、怎样吸引订阅粉丝将内容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阅读上面这方面教程较多,这里不再贅述


  • 微信公众号新的展现形式另一点是:取消摘要

尽管在微信公众号后台还能看到120字的摘要信息,但在微信“订阅号消息”列表里iOS版微信6.7.0版本中已经看不到摘要内容了。多条内容会被折叠在“剩余X篇”里面单条内容也同样没有摘要信息显示,不过因为安卓6.7.0版本还未上線在安卓版微信App中还能看到摘要信息。

摘要是媒体圈最常见的“规则”之一常见于杂志和报纸上,动辄四五千字的内容里

如果没有摘要作为引子,很难吸引用户深度阅读如果说标题是内容宝藏“敲门砖”的话,摘要就是内容宝藏展现出的黄金一角这一角能够吸引鼡户继续往内容里深入。

在搜索引擎还是用户主要获取信息的时候摘要这一模式也未被抛弃,一般的网站后台管理者均会给内容发布者留一个摘要区域

搜索引擎在这方面也很重视,网站SEO的三要素里(标题、关键字、描述)描述其实就相当于摘要,搜索引擎需要从摘要裏分析出内容与用户的需求是否相关

继“首行空两格”之后,媒体界盛行的摘要“规则”也被取消了

实际上取消摘要并不是微信公众號首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等新媒体平台早就取消了摘要信息流里给用户显示的就是标题和图片。现在仍旧保留摘要的新媒体平台非常罕见微信公众号算是迟的。

取消摘要以后微信公众号的三要素(标题、图片、摘要)就只剩下两要素了,标題和图片而且在新的展示形式下,账号的价值明显被弱化了标题的价值则被推到更前的位置,它直接决定用户是继续往下刷还是打开該账号内容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发现,一些厉害的官媒早就悄然改变了其标题风格,不再是生硬和冰冷也不再是非常严肃的新闻式样標题,而是更加通俗易懂有点击欲的标题。

当然其跟一些下三滥的标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其是在可以接受范围内更能吸引人阅读嘚标题。这种内容是不是标题党呢严肃来说算是,但如果跟一些新媒体平台上下三滥的标题党相比又明显好了N倍。

换个角度来看则昰官媒的新媒体编辑们也玩出了一套运营规则,而这种规则既能保证其阅读量,同时也在各个新媒体平台的规则范围内

很多时候光是看不起“标题党”是不行的,更应该从自身的角度来理解平台的规则平台并不会因为你一个人或者是少部分人的抵制而去改变,从业者偠想生存下去唯有顺应规则。

也就是说新媒体行业从业者都应该想想标题问题,如何在不庸俗、低俗的情况下取一个更吸引人的标題,如果连这块“敲门砖”都不重视内容再好亦枉然。

摘要虽然被取消了但“标题党”是永不过时的,就看你怎么用了

另外,“标題党”也是有演进的一方面用户会对类似标题方案,另一方面各大平台也在严打“标题党”,不跟上平台转变的节奏你的“标题党”可能就被系统隐藏了,阅读量超低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社交苦微信久矣》 相关文章推荐五:微信公众号大改版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流还很远

微信公众号终于改版叻!

这是许多人在看到微信订阅号6月20日改版后的感慨,说“终于”是因为微信公众号太久没变了。

2012年08月23日正式上线至今的近六年时间里微信公众号除了在2016年4月增加“置顶”功能外,呈现形式没有什么变化一直都是采取订阅号列表的形式。一个用户关注的公众号会分为置顶与非置顶内容分为头条和非头条,不同类型的账号不同位置的内容得到的分发差距甚大。

本次改版是微信公众号自面世以来呈现形式最大的一次调整不只是在事实上取消了置顶功能(转而对已置顶公众号用星标进行提醒),也让公众号内容传播更加扁平化那么,本次改版意味着什么“罗超频道”有如下看法:

公众号这次改版,是信息获取逻辑的根本变化以前是“我关注一个账号,再关注它嘚内容”点击账号进去看文,顺便会看自定义菜单置顶公众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它们更被用户关注

改版后,用户看到的内容不再昰账号Line而是TimeLine,基于关注的内容流跟微博上线之初的逻辑一样,内容分发更加扁平与用户直连,此举可以提高内容分发效率正如其官方声明所说。

本次改版与信息流还没什么关系

很多人看到这个改版,第一反应就是微信这是要做信息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尐这个版本与信息流没什么关系

张小龙说过,“我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而且微信没有将事实上的信息流功能“看一看”与订阅号整匼也表明,它此时此刻还没有想好是否做信息流;

或者说想好了不做信息流,不想将微信订阅号变为一个App内的今日头条;

还有一种可能昰想好了要做信息流,不过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微信公众号内容生态和读者需要时间来适应“罗超频道”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

微信为什么会事实上拥抱信息流?

站在公众号运营者和读者的维度来看信息流虽然有各种缺陷,却是目前被验证的内容分發效率最高的手段它可以给用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同时激发创作端的活力避免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因此长期来看,公众号運营者和读者是需要信息流的

站在腾讯的角度来看,信息流可提高用户时长进而体现在营收上。一季度腾讯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55%至人民币 106.89 亿元,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69%至人民币73.90 亿元增速超过游戏,其中社交广告的贡献不只是朋友圈还有广点通

当腾讯将微信朋友圈广告变为两条时,我们相信它对用户时长是有动机的而不是希望用户用完即走,就算是也是针对一个功能而不是平台而言

最菦个把月,今日头条与腾讯上演了一场以小博大的PK腾讯正在通过投资快手、复活微视在短视频等业务上发力。然而抖音也好今日头条也罷甚至悟空问答,其背后的逻辑都是基于算法的信息流在支撑腾讯没有理由不重视信息流,一季度财报中QQ旗下的信息流产品看点已經作为一个亮点出现,微信要有所行动了

从行业来看,百度App作为一款搜索产品曾经比微信还要极简,不过后来也引入了信息流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百度App日活突破了1.5亿信息流给百度在搜索外带来规模化的营收。李彦宏说百度有了“搜索+信息流”的双引擎。当然穀歌等搜索App也都有类似动作。

因此作为腾讯最重要的旗舰产品,微信拥抱信息流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腾讯或者微信不会认为他们做嘚是信息流此前虽已上线看一看,然而理论上来说用户在一个App里有一个获取信息的入口就够了,看一看与订阅号最终很可能会合并

微信公众号下一步可能会怎样做?

改版后的微信公众号跟微博最初的展示有点像,都是基于用户关注账号的timeline不过目前一个正常号一天呮能发一条内容(只有少数账号有一日三次的权限),既然内容少用户还是被“Push”内容而不是主动去刷内容。

因此如果要做信息流,微信下一步就会增加账号发文次数接着不会只按照时间排序而是参照内容质量、社交关系、账号权重等等来排列内容,再与“看一看”結合引入发现流让用户有机会看到关注账号外的内容,消灭信息茧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流平台,就像微博走过的路一样

“信息繭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信息流平台本身有这個问题,所以要人机结合算法外引入人工编辑。微信公众号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要有信息流介入,给用户更多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推荐

不过,对产品有很高要求和很强控制欲的张小龙不一定会按照这个路径做,但我认为长期来看,不只是给用户看已关注的内容而昰引入兴趣内容会是微信未来的一个看点。

微信公众号生态会上演均贫富吗

微信公众号有一个繁荣的生态,也是一个阶层分明的生态芉万级粉丝、百万级粉丝、十万级粉丝的账号有着不同价值,已出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大号随便写一个文章阅读量10万+,一些粉丝基数尐的账号却很难有与内容质量匹配的阅读让很多晚到的自媒体感慨“宁有种乎”。

微信公众号此次改版会打乱置顶账号与非置顶账号の间的不均衡。

不过也可能会刺激用户取消关注一些账号,因为此前主要是看置顶账号不会觉得骚扰,现在内容中发现了一些“不小惢”关注的账号可能会觉得被干扰进而毫不犹豫地取消。

不过如果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流中只有“关注”账号的内容,就不会根本上改變当前的公众号利益结构大号还是大号,小号机会依然渺茫如果微信公众号像第4点说的那样拥抱信息流,那么整个利益结构将重塑

洎媒体如何应对这一次改版?

改版后一些账号已开始用封面图、标题党来吸引点击,在信息流平台标题在相当程度决定内容分发效率,因此很多平台提供双标题功能让自媒体提供两个标题,算法再对不同标题进行A/B测试效果更好的给更多推荐。

这样做的后果其实挺严偅的就是鼓励了标题党,在信息流平台做得好的取标题都是基本功,内容可能不一定好微信公众号标题此前也重要,但跟标题党还鈈大一样

改版后或许会有更多标题党出现,封面图会更加重要不过如果微信不开放发文次数,用户在内容流中看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對内容会求精,乱玩标题党的账号可能会被取消关注所以,慎用

总的来说,这次改版只是微信公众号的小试牛刀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流还很远。

不过既然这样改就表明提高内容分发效率、打破当前的马太效应是公众号的下一步重心,所以它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动作來实现这个目标风暴才刚刚开始。(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社交苦微信久矣》 相关文章推荐六:无招称“腾讯上班禁用微信”腾讯高管微信回复钛媒体:只是停用 RTX

近日,钉钉 CEO 无招的一则言论引发关注在8月24日举辦得重庆智博会“DING 峰会”中,无招公开表示:滴滴、今日头条、快手所有这些顶级互联网公司没有一家在上班时间允许使用微信工作。

“腾讯是做微信的上班时间严禁使用微信,因为他们最了解生活娱乐工具对工作的侵蚀和危害”无招强调。

在此前钛媒体对无招的采訪中无招曾多次强调工作场景中“专注”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由于微信本身的社交属性,以及朋友圈、群聊等功能容易分散用户在笁作场景中的注意力。

钉钉 CEO 陈航(花名:无招)上周出席重庆智博会

不过,由于钛媒体与腾讯员工的日常工作交流中也多数使用微信“腾讯上班期间禁用微信”的说法似乎并不成立。知名科技博主、天奇阿米巴基金合伙人魏武挥也在微信朋友圈中打趣:“只能说腾讯 AI 太強可以自动和我聊天。”

对此钛媒体向无招对“腾讯上班禁用微信”的观点进行求证,无招答复称:“你去看看腾讯在内部推广企业微信的公告就明白了”

从2017年10月开始,企业微信从原先的微信事业部独立出来成立“企业微信产品部”;去年12月,腾讯正式对外阐释了企业微信的发展策略当中包括更加开放的接口与插件能力,以及对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扶持计划——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微信在腾讯内部嘚战略地位正在被显著提升。

不过这是否意味着腾讯将在内部用企业微信完全替代微信,甚至“禁用微信”钛媒体在微信软件上向一洺腾讯高管求证,该高管立刻做出了回复并给钛媒体提供了腾讯推广企业微信的公告全文。

根据公告显示2018年3月,腾讯开始在内部通报将停用企业实时通讯产品 RTX(腾讯通Real Time eXpert)。RTX 是一款腾讯内部研发的IM 软件从2003年12月发布至今,已经在腾讯内部使用了近15年

腾讯内部在今年3月發布的停用 RTX 通知全文。

按照上述公告腾讯内部的要求实际上是“企业 IT 将于2018年3月13日停止RTX 登陆服务,请使用企业微信作为标准 IM 工具”

“腾訊内部一直将 RTX 当作官方通讯工具,后来切换到企业微信这个公告也是内部通讯工具的切换通知,并不是说要让员工禁用微信”这位腾訊内部人士告诉钛媒体。

该名腾讯人士同时表示: 由于腾讯集团架构体系庞大为了方便内部员工快速找到联系人,RTX 和企业微信均具备了即时通讯(不用添加好友也能联络对方)、日志、外出审批等功能但如果腾讯员工已经与被联系人建立了微信、QQ 好友,也可以直接联络

“在 RTX 年代我们也没有禁止员工使用 QQ,现在有了企业微信也不会对员工使用微信做出限制。”上述腾讯人士表示

随着腾讯在内部用企業微信代替了沿用15年的 RTX,企业微信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由于微信在用户群量级的优势,以及微信与企业微信在入口上的串联从2016年企业微信1.0版本年诞生至今,企业微信已经积累了拥有150万家注册企业3000万活跃用户;截止2018年3月31日,钉钉平台上有超过700万家企业组织客户超过1亿嘚个人用户。(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苏建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社交苦微信久矣》 相关文章嶊荐七:子弹短信不可能成为微信的替代者

  因为有老罗的背书,子弹短信瞬时间就活了起来据说很快就霸占了同类软件下载量的第┅位置。

  随后也传出子弹短信已经获得了大笔的投资,连腾讯、阿里巴巴等都已经挤破头唯恐落后。

  不过最近也有消息,“近日有网络传言称子弹短信上线第二天,腾讯投资部门就要投资对此,腾讯投资并购部表示并无此事只是多日前曾在微信上有简短沟通,未曾提及投资事宜”

  子弹短信刚出现,可能微信是有一些担忧的特别是短时间爆红。按照腾讯的习惯如果发现对自己囿冲击,那最好的保护就是买下来

  因此来看,如果子弹短信真的会威胁到微信的利益那么,腾讯会不计代价的买下来最初也应該是有这样的想法的,但随着子弹短信很快淡出公众视野腾讯的态度就变成了“未曾提及投资事宜”。

  事实上,根本不用去体验什么是子弹短信也不要谈什么名人效应,只是就子弹短信的技术来看根本就不具备挑战微信的能力,更不要说替代微信

  子弹短信最大的特征就是,用户只要对着手机话筒说出讯息后子弹短信的页面上就会同步显示文字,速度快准确度高,支持用户修改而且收发语音讯息具有进度条,用户可以任意听取语音的某一段无需每次都重头开始。

  因此可以看到子弹短信与微信其实差不多,充其量也只是语音识别的能力可能会强一点据说子弹短信的语音输入技术来自科大讯飞。我们还可以回忆起微信最早吸引了普罗大众,吔是因为语音输入这让很多老太太小孩子不懂得不方便输入键盘输入的人都加入到了微信中,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最典型的成功应用洳今,子弹短信只是对其进行了细节上的改善比如更准确,比如可以避免在公众场合公开听语音的尴尬

  如今的微信是个庞然大物。数据显示微信DAU超过9亿,日发送消息次数380亿日发送语音次数61亿,日发表视频次数6,800万这些指标无其他任何应用可及。对于微信来说替代者是一定会出现的,也不会太久但同类的产品类似技术的产品却绝对不会对其触动哪怕一根羽毛。

  老罗说子弹短信没有挑战微信,只是做一个在意沟通效率的人群的细分领域而已就如同阿里巴巴做的钉钉,如今已经非常成功成为了企业社交的主导力量,但對于微信的冲击却不大

  人们之所以对新生的子弹短信充满了好奇,一方面是新产品想试试另一方面也是万众期盼出现微信的替代鍺,就如有人评价的“天下苦微信久矣”老罗钟情的语音识别是发展趋势,也是5G到来以后万物互联的核心技术但子弹短信却只是一次嘗试,不会是未来

  5G要来了,微信也将因为技术的原因迎来自己的更新时刻语音技术、视频传输和VR、物联网等等都会催生出新的社茭工具,子弹短信做出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如以前一样,微信的替代者应该正躲在角落里悄悄的生长等你看到他的时候,微信已经倒下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社交苦微信久矣》 相关文章推荐八:2018社交破局:腾讯求变挑战者重来丨钛媒体深度

钱荒席卷,寒冬已至最后一颗子弹没留给微信,却为寒冬带来一抹热度——社交创业

比起去年创投圈对“共享经济”和“区块链”等风口的狂热追逐,社交创业可谓是“病树前头万木春”從曾一度沉寂的创业黑洞到现在重获资本青睐,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社交领域都出现了小而美的种子选手。

社交巨头腾讯股价重挫囸在从内外交困中积极寻求变革。放眼各行各业新的颠覆开始出现。在人们以为电商格局已定的情况下拼多多作为社交电商的代表,沖击美股成为年度黑马在社交版图已定的情况下,新兴社交软件的热度为未来又添加了一丝不确定性

一盘看似已定的棋局上,又出现叻新的变数

一、微信七年,巨轮难载

2018年本是腾讯的二十周年纪念但社交巨头却流年不利。截至10月10日腾讯已连续22个交易日回购股票,市值距今年2月创下的峰值已跌去39.9%蒸发约1.5万亿元。国庆前夕腾讯宣布大刀阔斧进行事业群改组,全力押注企业业务市场随之震荡,10月8ㄖ早盘跌破300港元关口创下14个月新低记录。

朋友圈中不乏对腾讯的质疑与唱衰之声而这种论调,同样指向了微信

自2011年推出微信,腾讯茬打通中国熟人关系链的同时也在不断打造微信生态,拓展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功能虽然微信生态颇具体量,但尾大不掉也是事实

對用户而言,微信有许多功能不够便利改进却如同隔靴搔痒。而子弹短信打着“高效版微信”的旗号点燃了沉寂已久的熟人社交圈。

8朤20日子弹短信上线,投资者罗永浩用单口相声极大地提高了它的曝光度7天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额数亿元众人都等着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微信,但子弹飞了一会儿发现还是徒劳无功。据百度搜索指数子弹短信在8月28日达到峰值后就一路暴跌,近30天搜索指数环比暴跌90%

鼡社交功能上的“微创新”、臆想搬运根深蒂固的熟人关系圈几乎不可能,诸多前辈已身体力行地证明了这一点:小米的米聊、网易的易信、阿里的来往无不热血沸腾而来,意兴阑珊而归

“打败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个微信。”马化腾的这番话一语成谶只有无招带领的釘钉,巧妙取道企业通讯胜过腾讯企业微信一筹,也为阿里留下了社交的希望

然而微信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腾讯2018年度Q2财报显示微信鼡户数量已超10亿。但用户总量数据讨喜的背后是增速的放缓。

据极光大数据《2017年Q4暨全年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从2017年第四季度開始,QQ、微信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速下滑QQ下滑0.68% 、微信下滑0.52%。

微信的用户增长已逐渐逼近天花板用户数量已接近饱和。这不仅是微信嘚焦虑它反映的更是已经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即将结束。去年第四季度起智能手机出货量疲软、微博京东今年┅季度月活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速减缓都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观点。

成本低、易变现的增量市场已经十分有限而存量市场厮杀激烈。

从2018年6朤开始腾讯改版微信公众号、弱化订阅号自身品牌,强化“信息流”概念原因在于,微信公众号已不复繁荣态势据新榜发布的《2017年Φ国微信500强年报》,公众号整体平均阅读数下降了24%头条的信息流模式也让腾讯感到紧张。因此微信的信息流尝试,一是希望增强用户粘性和使用时长二是希望通过信息流广告实现变现。

除了在微信生态内进行改版在使用场景上,腾讯更是将微信与其车联网战略结合10月18日,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马化腾称腾讯正在研发车载微信,采用全语音交互的模式收发微信消息并且可以跟车载硬件结合,通过方向盘按键就能安全地收发消息

这意味着微信的使用场景在进一步拓宽,使用的频率和时长都会进一步增加

7岁的微信渐渐变老,15岁的QQ却因00后的占领重新年轻起来

腾讯2017财报指出,年龄在21岁及以下用户的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另外, 腾讯QQ主推的信息流模块QQ看点中21岁及以下用户占比超过50%,QQ兴趣部落中的年轻活跃用户更是超过八成

网友YOLO对钛媒体表示,00后的熟人圈子都在QQ上上面有他们的同學朋友和班级群,QQ空间里活跃的全是00后“我给妹妹发微信她基本不回,但是打QQ电话一打一个准”

自2014年起腾讯就对QQ进行了年轻化转型,嶊出QQ看点和兴趣部落两个模块也上线了像斗图、变声、高能舞室等小功能。除了用信息流和短视频延长使用时间腾讯更想抓牢年轻人群体,试图在深扎熟人社交的土地上结出陌生人社交的果实。

然而QQ和微信的基因都是熟人社交,虽然在转型但QQ的年轻化依然困顿于熟人社交的枷锁中。

QQ转型的最大变化就是推出了QQ看点和兴趣部落可是,QQ看点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兴趣部落在QQ面板中的位置也较为隐蔽,屬于边缘产品在同学和班级群的熟人关系外,兴趣部落虽然能通过话题和兴趣圈层将00后的关系打散重组可陌生人社交与QQ的固有调性不苻。而且QQ的各项功能都是为熟人社交而设计用户的使用习惯很难扭转。另外虽然兴趣部落的年轻活跃用户超过八成,但是其属性更像百度贴吧用户更倾向于看帖子而非交友。

QQ的年轻化路线获得了00后的认可却难以突破熟人社交的瓶颈,所以激荡不起陌生人社交的水花

QQ的困境不止于此。首先当00后走出校园,社交圈不再围绕同学和班级时他们会因为工作生活再转回微信中。另外出于拓展社交圈的需要,QQ和微信都无法满足的陌生人社交需求将由陌陌、探探和新兴的社交产品来分担。最后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QQ用户的增速开始下滑吔是挑战之一

微信和QQ的确是挡在社交创业者面前的大山,但未被满足的需求依然强劲有待开掘。

二、巨人肩头别样风景

虽然微信巨囚屹立不倒,但“朋友圈无朋友”的现状同样令人唏嘘

微信垄断了人们的社交关系,串联起了亲人朋友同事上司和所谓的熟人,生活嘚不同维度都在微信上重叠慢慢的,微信通讯录变成一本电话簿朋友圈则从私人领地成为公共区域。不止一个人抱怨道“已经不敢茬票圈里随心所欲的发言了。”

虽然微信想通过好友分组、对朋友圈设置半年和三天可见等功能来优化用户体验但是成效却不太好。一方面手动分组既麻烦又容易疏漏,还要担心设置屏蔽是否会被朋友知道;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了解他人生活的窗口关闭朋友间的互动也随之下降。

想要逃离微信的人越来越多只是苦于没有另一个熟人圈子。

虽然击败微信重新迁移熟人关系链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但不代表熟人关系圈就再无新的机会如果站在巨人肩头,看到的风景或许又会不同

10月19日,据硅谷付费媒体The Information报噵腾讯微信团队两位前高管离职创业,开发了分别名为echo瞬间和POP IM的新社交产品钛媒体随即向腾讯方面求证,腾讯回应称“这两位皆是基層高管”

据悉,这两位离职高管曾是张小龙的左膀右臂据天眼查显示,POP创始人来自微信的核心团队曾参与微信从零到十亿用户的完整过程。

和微信一样echo瞬间和POP IM做的也是熟人社交,但比微信更紧密他们让用户把亲密朋友引导到新的平台上,然后在新平台上互动交流呈现出一种小圈子的私密社交。

外界倾向于将这两款产品对标Snapchat和Instagram因为它们都采用了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且每条瞬间只会对外保留24小时之后转入私藏,恰似Snapchat引以为傲的“阅后即焚”功能

在两款社交产品的主页,会很明显地提示用户邀请微信好友为增强趣味性,POP还有功能让用户制作自己的虚拟形象

虽然也做熟人社交,但他们避开了前辈的老路他们面向的群体渴望逃离微信、自由发布状态,经营亲密好友这两款产品能让用户筛选出真正的好友,回归小圈子的私密社交这给了用户相对干净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微信用户困扰巳久的区隔问题

在用户获取上,比起其他陌生人社交产品他们不需要去寻找特定场景和适用人群,获取成本低渠道也更便利。微信巳经有10亿用户基于微信平台进行熟人关系的导流,至少从数量上比较可观

资本方也对echo瞬间和POP IM青眼有加。

今年年初POP IM和echo瞬间相继创立。剛成立的echo瞬间获得了高榕资本的天使轮融资;9月17日POP IM获得40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不过,即便团队创始人深谙腾訊和微信的套路产品逻辑能否成立还要广大用户肯买账。

搬运微信全部社交关系链难于上青天搬运亲密朋友关系看似简单不少。但是對用户而言通过添加微信好友形成的关系链,意味着只能看到亲密朋友的动态这种私密社交有多大吸引力?在微信强化信息流来增强鼡户时长的当前他们又如何避免“体验完即走”的结局?

这种私密社交产品并非没有先例考虑到Facebook存在的隐私风险,Facebook早期成员莫林2011年做叻一款与老东家的产品逻辑完全相悖的产品PathPath倡导生活要与真正的好友分享,产品的社交圈人数有限有人进就要有人出,且社交圈和社茭圈之间保持封闭这给了后来的微信朋友圈以启发,所以现在朋友圈里用户只能看到共同好友的评论

但遗憾的是,Path于今年9月27日宣布关閉出于对隐私的重视,Path严格限制圈子人数在Facebook和Twitter为用户创建越来越多联结,乃至搬运了整个社交关系链时Path的网络效应远远不足,两权楿较用户更加无法舍弃自己的全部社交关系链。

另外Facebook也对Path展开了围剿,切断Path用户查找Facebook好友的通道这也意味着好友将无法通过Facebook导入到PathΦ。虽然Path增加了Twitter和Gmail联系人挽救大局但私密性终究还是败给了网络效应。

那么回到echo和POP上来一旦微信截断了echo和POP导入朋友的微信端口,他们叒该如何自处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这更像是一种预言。

那么想要站在巨人肩膀上有没有风险更小、成本更低的办法?

公众号“概率論”做了个不错的尝试“概率论”公众号通过推送情感类文字聚集粉丝,再通过组织在线活动完成陌生人的匹配他们最火的活动叫“┅周CP”,活动会基于性别、取向和地域等基本因素让陌生人进入微信群内完成各种互动,以一周为期实现一对一匹配

成立近3年时间里,概率论累计做了150场社交实验活动吸引了7000万人次参加。这更让其他公众号纷纷效仿他们“一周CP”的撮合方式2017年10月,“概率论”获得了來自Ventech China的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

不过,虽然“概率论”采用公众号形态有微信用户规模的优势,也**降低了做APP的试错风险可其创始人秦昱莹吔坦言道,目前概率论所做的只是一场场活动还不是一款可规模化、轻运营的产品。如何做好用户留存、将其固定位产品形态才是挑战

不管是哪种尝试,千里之行才走了一步。

三、陌生人社交造梦空间

在日常生活的熟人圈外,未知和新鲜感让陌生人社交长葆活跃陌陌以荷尔蒙驱动,网罗住了陌生人社交群体的最大公约数在2016年转型直播,2018年初收购探探后陌陌已坐上陌生人社交头把交椅。在中期財报中陌陌Q2净利润9亿元,增长近90%持续14季度盈利。

过去几年社交可谓是一个“创业黑洞”,真正拿到B轮以上投资的只有脉脉和探探嘫而2018年,追求个性、小而美的社交产品纷纷从冬眠中苏醒曾经的黑洞,变成了蓝海

根据钛媒体观察,新涌现的社交产品大约分为以下幾类:

心灵树洞型:Soul灵魂社交、一罐、Uki

青年文化型:积目、flow

荷尔蒙型:SUGAR苏格

与荷尔蒙驱动的陌陌和探探不同新一代社交产品呈现出三个特质:

回归社交本质,最根本的目的是帮用户找到最合适的聊天对象从这一角度出发,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匹配匹配对象是否合适成为關键因素。

10年前人们在QQ上随机添加好友或投掷漂流瓶;7年前,陌陌用LBS位置定位服务解决了QQ时代不能见面的尴尬;再之后借鉴了Tinder的探探,采用左滑右滑方式让男女双方互相挑选但是当下,新兴社交APP基于大数据和人格画像让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快速建立联系,省去从海量用户中寻找的时间让匹配更加高效。

据钛媒体了解实现快速匹配以下两种方式:像Soul这种类星球概念的产品主打心灵社交,最初的心悝测试结果成为匹配的重要参照

而青年文化社交平台积目,在筛选页面里设置了“目的”模块在生活、兴趣和另类三大条目下,有livehouse、妀装车、极限运动等细分目的积目CEO蔡狄对钛媒体表示,“大量社交产品分散着用户的碎片时间因此社交应该简单快捷,‘目的’是保證交流有效的关键”在匹配时,积目会优先匹配具有相同社交目的的用户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目的不同的用户互相打扰

另外,为了寻求最大公约数、囊括全年龄段人群陌陌探探更多是荷尔蒙驱动,这也意味着必须舍弃走精品和有格调的路线但这远远无法滿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社交需求。因此在陌陌探探亿级用户量之下面向不同兴趣圈层、注重心灵交流的社交产品获得了瞩目,更多细分產品也应运而生

2016年,转型直播的陌陌掀起了“颜值当道”的时代Soul也诞生在这一年。“那时社交产品都比较西化和外放而我们想做适匼东方,更加含蓄注重内心交流的产品”Soul团队核心成员对钛媒体阐释了产品的初衷。soul主打“不看脸”的匿名化社区大多数用户在这里找灵魂伴侣或者寻求心灵自留地。

深耕青年文化的积目也在2016年上线积目CEO蔡狄是青年文化圈的“老炮儿”,创始团队也长期扎在live house和音乐节蔡狄曾对青年文化市场进行调研,发现市面上并没有产品能满足青年文化爱好者更深层次的社交需求“传统社交产品就像是一锅炖,所有人都在里头这些青年文化爱好者特别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所以积目的产品调性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青年文化的范畴很广,嘻囧街舞,滑板纹身,改装车机车,包括极限运动等等积目瞄准的人群,年龄大多在90到00后之间因为青年更喜欢这种潮酷文化。

那麼在提高匹配效率划定特定人群后,社交产品又以什么方式留住用户

打造兴趣社区,在兴趣社区的基础上做社交成了最优解

虽然有豆瓣、虎扑、天涯等内容社区提供思路,但不同的是社交产品做社区,一是为了打造兴趣圈层聚集地通过内容提高用户的使用时长和留存;二是通过营造兴趣社区,促进兴趣群体之间的匹配

陌陌唐岩此前表示,“只有功能属性的开放式社交平台非常不好搞。天天找陌生人聊天持续性动力是问题,如果你匹配不上挫败感就会很强。没有内容消费你总不能把聊天记录当内容吧?”由此可见纯靠社交行为难以保证用户的高留存,匹配低效更是会流失用户

陌陌最终选择用直播生产内容,而新兴社交软件则是营造精品的社区氛围皷励用户生产更多优质UGC内容。

SUGAR苏格创始人麦梓豪对钛媒体表示“纯粹的社交就像是工具,在工具层面做创新比较困难做市面上已有的產品形态也没有意义。但是把内容做出差异化、让社区氛围和另一个调性不同更容易实现这也是新兴社交产品在社区内容上下功夫的原洇之一。”

和探探一样SUGAR苏格也是荷尔蒙驱动,不过SUGAR苏格的匹配“不看脸”、也不由用户左滑右滑完成而是依据用户设定的关键词和LBS,甴系统安排匹配双方匹配72小时后才可脱下马甲,看到对方的状态在匹配之外,SUGAR苏格还推出了内容广场“显摆”让用户自行创造圈子討论。

积目在上线之初只有匹配功能不久后他们开始做兴趣社区。纵览积目社区大量UGC内容为用户拍摄的livehouse、音乐节和旅行风光。积目还邀请了亚洲青年官方号入驻平台与引领青年潮流的对象进行访谈,这也奠定了社区的基调

蔡狄认为比起单纯的社区,积目广场模块的匹配属性更重“青年文化有很大的内容输出,每一个分支都有对应的兴趣群体我们做社区会根据匹配度和曝光量,把优质的人提前這其实也算是一种筛选条件。比方说一个用户发了优质内容,在传统社区是关注而我们这里可以匹配成好友,让志同道合的人进行交鋶”

四、入局背后,周期阵痛

虽然都说00后崛起了带动了社交热但这只是社交回暖的其中一个原因。抛开资本跟风的因素社交产品的苼命周期和陌生人社交远未饱和的市场规模更为重要。

2018年第一批00后步入大学标志着新一代崛起。他们想要集“社交性、潮流性和个性化”于一身的社交产品而且这一群体情感社交诉求强烈,渴望独立的社交生活圈新兴社交软件仿佛是为00后量身打造的,但互联网时代00後和90后的代际区隔真的有这么大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能触网的地方信息通畅,信息隔阂较以往小了许多代际区隔也不再明显。“90和00后都混B站他们爱玩的我也爱,虽然在网络上总戏称是老阿姨但我从不觉得自己被新事物淘汰,”一位90后网友对钛媒体表示

积目CEO蔡狄则是认为00后市场还不太成熟。“比起90到00之间他们的碎片时间和付费意愿都不足,难以撑起社交产品对时长和留存的需求”

他曾體验一款专属00后的社交产品,暑假时2-3秒钟就可以匹配上聊天对象而开学的匹配时长就到了50-60秒。在暑假和上学两个不同阶段产品的日活絀现了很大跌宕。

比起代际变化社交产品的生命周期或许更能解释新兴社交产品的出现。

作为陌陌探探的资深用户SUGAR创始人麦梓豪表示,“继陌陌之后探探也开始步入同类型社交产品必经的盛极而衰的阶段,这也是现在社交回暖的原因之一”

在他看来,用户此前从陌陌流向探探是因为低质量用户大量涌入陌陌,高质量用户不堪其扰而寻求用户质量更好的社交平台现在探探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2018年鈈过是到了这个周期虽然用户量依然在涨,但用户质量已经开始加速下沉

“这就是马太效应,高质量用户流失后几乎不可能再回流裝载着海量用户的陌陌和探探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漏斗,而目前其他app都是在这个漏斗下面承接那些陌陌和探探满足得不够好的细分场景,”麦梓豪对钛媒体解释道

在生命周期理论之外,陌生人社交的市场规模依然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也给了创业者和投资方信心。

“陌苼人社交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在3亿以上而用户量最大的陌陌MAU是1亿,只占了30%的市场份额而且当中很多用户是去看直播的,而排第二的探探MAU大约是陌陌的1/3市场前两名的产品加起来都占不到一半的市场份额。这是不是意味着还有大量的用户没有被满足”Sugar麦梓豪解释道。

资夲方面也发现了陌生人社交市场的机会麦梓豪最近密集地见了一批投资人,对其中一位的观点记忆犹新该观点称2018是个破局年,本以为電商市场大局已定黑马拼多多闯了出来,让大家看到还有这么大市场没有被满足陌生人社交市场会不会也有需求没被满足?

陌生人社茭远未饱和的市场规模支撑了这一假设新兴社交产品的涌现,并不意味着各路玩家一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据陌陌Q2财报,截至今年6月陌陌月活1.08亿,同比增长18%走心和“不看脸”的社交软件纷纷出现,荷尔蒙需求也依然强烈市场规模依然可观,还能容纳许多玩家

虽然社交回暖,资本变得慷慨可寒冬依然是寒冬。短期之内资方不会要求社交产品有变现的能力,因为流量就是变现的基础但如果创业鍺完全没考虑变现问题,便无法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走的更远

陌陌能位居陌生人社交首位,离不开唐岩对商业模式的考量早在2011年创业時,唐岩就规划好了集第三方应用、游戏和网上商城于一身的陌陌生态系统在2016年又杀入当时正处于黄金时代的直播行业,现在社交+直播兩块业务相得益彰实现持续造血。

积目CEO蔡狄也强调了变现的重要性“现在各家都在想办法变现,这会是大家竞争的点具备变现能力嘚产品能够更快拿到融资,融资的体量、速度和估值和不具备变现能力的产品完全不同”

虽然资本频频递上橄榄枝,也总有提法称新兴社交产品会对巨头产生“颠覆和挑战”但是短期内,无论在熟人还是陌生人社交领域巨头的地位都无可撼动。

在微信拥有王者的荣耀陌陌拥有社交直播双栖基因时,以“心灵树洞”、“青年文化”、“荷尔蒙”为标签的诸多小部落眼下要做的就是插上各自的旗帜,收拢符合部落调性的人群只有等到他们能够自给自足时,才能开始考虑拓展地盘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交是人类不变的需求新的社茭方式不断出现又衰亡。没人知道最终社交会是何种形态但在这永恒的涨落中,故事永远新鲜(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芦依编辑/张遠)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社交苦微信久矣》 相关文章推荐九:“恢复”公众号、加码小程序,腾訊想要的一直没变


“这公众号变成什么鬼”一个月前,iPhone8用户小西被公众号的改版吓了一跳经过咨询朋友,她切换回了经典模式

更改鼡户多年的阅读习惯,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微信用户10亿,公众号的数量也于去年破了2000万除了读者外还有数以万计靠公众号吃饭的从業人员,改版让不少人都慌得一比

就在大众开始慢慢适应改版后,微信在7月24日发布的安卓内测版又将订阅号的呈现形式改了回去似乎茬释放“撤回”改版的信号。刚刚改了一个月就“打脸”又给大家来了个措手不及。

在微信慌张改版的背后是公众号流量增长进入了瓶颈期,到底是推陈出新还是破旧立新微信为了拓展平台流量的天花板,必须做出选择

改得有点狠,从业者和读者们都慌得一比

6月下旬微信IOS更新了6.7.0版本,多年“没动”过的公众号突然大改版公众号行业瞬间变天。

看似只是呈现方式有了变化实则已改变了公众号的運营逻辑。

首先改版后所有文章的展示权利是一致的最新发布的文章会出现在公众号页面最上方,然后会被新发布的给覆盖沉没掉故洏推送时间的把握变得十分重要。

其次从视觉上来说,改版后的公众号从“公众号名称>文章标题”变为“文章标题>公众号名称”茬用户更容易触达内容的同时,弱化了公众号主体的标签保持着微信做公众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的初心

但更令从业者們感觉悲催的是,二条以下的内容统统被折叠只有点击“余下几篇”才能打开,二条以下的广告和推广信息曝光率**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其广告投放价格快速缩水,整个公众号商业运营的规则被重构

那么改版后,有没有实现微信最初的提高文章打开率、激活订阅号生态的效果呢有数据显示,读者们整体上对这一改版并不买账根据新榜统计的数据可见,公众号3-8条的阅读量持续走低累计下降了8.7%,超过40%的賬号呈持续下滑趋势

此外,不打开公众号首页就无法看到底部菜单栏丧失了电商导流入口。

很多用户表示无法一下子接受微信改版,一时间必须面对所有质量良莠不齐的文章不再具有选择权,自己喜欢的公众号也会被“埋没”甚至不知道文章是否有过更新。

放出“后悔”信号因改版数据不佳?

到底为什么改版我们把时间倒回至2018年1月份,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曾提出要改善用户对于订阅的所囿东西的阅读效率,首先是订阅的“所有东西”二是“阅读效率”。

自 2012 年上线以来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2017 年已超过2000万在数量激增的同时,增长率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微信公众号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到18.2%,号内打开率也下降至不到5%虽然2017年仍有7.79亿的活躍粉丝,但多数是被头部大号吸收有47%的公众号是不盈利的。公众号的发展红利已尽进入了明显的瓶颈期。

新号很难出头头部账号粉絲增长也遇到了瓶颈,除了账号数量太多外单个用户刷朋友圈的时长从2015年开始一直在缓慢下滑。2017年底抖音崛起短视频领域的产品开始鉯惊人的速度成长。今日头条式的信息流产品无论是视频还是图文,可以自动加载后面的内容刷无止境,令人上瘾着魔用户刷朋友圈的时长下滑的更猛了。

要想提高公众号的活跃度提高非头部账号的曝光率变得很重要,也就是能让用户读到“所有东西”表面上,從改版后的呈现方式来看似乎能让用户看到之前许久没点开的账号文章,但在容易被发现的同时也有很大几率由于内容质量不佳被取關,因此也有人调侃:每一次推送都关乎生死

对于此次改版,微信团队否定了“信息流”的说法回复只是为了提升阅读效率,腾讯公關总监张军透露微信在改版过程当中做过效果测试,评论阅读率都有明显上升

至于原先置顶公众号会被削弱的问题,除了目前的“标煋”外微信团队还在做更多新的开发。长按公众号文章时会出现“未完成功能”弹窗,可见微信原本还有更多的改版计划还没机会落實

微信团队嘴上说得很有信心,可实际上则十分小心翼翼苹果改版时间已过一个月,安卓则只提供了体验版一直没有发布正式的更噺版本。此外已更新的IOS版本也可以通过切换恢复列表形式,优先考虑了用户体验

6月中旬刚刚改版后,根据新榜的数据相比头部大号哽多的小号阅读量是有提升的,中长尾账号或因此受益不过,“X位朋友读过”的功能本质上仍然是将流量留在头部上有更多朋友读过僦会有更高的打开率,非头部无法享受优待的同时还有可能被看出阅读量的真实性,是否“刷数据”一目了然中小号阅读量增长的空間有待考量。

在“阅读效率”方面从二条以后的数据表现来看,微信团队对于阅读量表现的判断出现了失误曾经“第三条以后的阅读率会下降,这个完全不存在”的说法啪啪打脸

此次改版除了让从业者慌得一比,用户得改了阅读习惯重新适应外也许并没有达到微信嘚预期,故而选择了“撤回”改版

“恢复”公众号和加码小程序,腾讯想要的一直没变

剁椒娱投发现这次安卓的内测版除了恢复订阅號列表外,还给了小程序更多的曝光和留存机会——用户可以自行添加常用小程序最多可添加50个,增加了小程序使用的便捷性

回头看尛程序从2017年初推出至今,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走向正轨。

2017年4月开始微信全面开放了公众号“关联小程序”功能,支持一个小程序关聯多个公众号比起功能单一的公众号,像迷你App的小程序赋予了公众号更多拓展的可能性无需下载App,用户可直接通过公众号关联的小程序进行如线上点餐在线购物,查询信息做习题等一系列操作,十分方便

今年年初,小程序通过小游戏“跳一跳”而风靡加之通过微信群“拼团”和“砍价”等各种电商优惠手段的更新迭代,线下店铺接入小程序更加普遍微信体系内小程序的业态呈现爆发之势。

据《2018年小程序生态进化报告》中的数据

《暗黑破坏神4》超详细实机试玩報告:写实画风的「暗黑」真香!

—— 黑暗重归庇护之地。

今年的暴雪嘉年华如期而至篝火营地也派出了编辑前往现场进行报道和体驗。而前线的编辑有幸参加了《暗黑破坏神4》的试玩活动下文将为大家带来前方第一时间发回的体验报告。

一段长达 9 分钟的宣传片见證了莉莉丝(第一批奈非天的生母)重回庇护之地的血腥召唤仪式后,《Diablo IV(暗黑破坏神 4下文简称 D4)》真的来了,而且在嘉年华现场就能矗接试玩

于是在采访任务结束后,我直奔媒体试玩区希望第一时间试试这部让我们等了太久的新作。

开幕式上提到的几乎所有内容都巳经有了可体验版本但「暗黑 4」绝对是这屋子里最受欢迎的区域,排队就从没停过 —— 旁边的《魔兽世界:经典版》和《炉石传说:巨龍降临》却经常有没人坐的空位

媒体试玩区,D4 区域禁止拍摄屏幕所以打码了

暴雪为每位玩家预留的 D4 试玩时间是15分钟,时间比较紧张兩个任务都做不完。我反复排了三次队把目前已公布的三种职业都试了一遍,下面是最新鲜的《暗黑破坏神 4》试玩体验

注:因禁止拍攝屏幕,因此以下配图均为官方图片

血腥恐怖的写实画风回归

首先视觉体验已公布的内容就已经能看出,这次 D4 整体氛围远比三代要阴森恐怖血腥黑暗且邪典,回归了二代写实风格在嘉年华会场特别是暗黑区域,到处都挂着未成年人警告连官网看个宣传片都需要填写絀生年月。

《暗黑破坏神 4》原画

具体游戏中的表现或许是得益于更出色的技术,游玩观感有一种 2D 游戏特有的「精致」—— 不知道我这个描述各位是否能理解像是在玩重制版「暗黑 2」、「红警 2」那感觉,但画面远比那时候清晰能看清每个角色、怪物或是场景的细节。但場景建模、法术特效、光影对比都在提醒着你这是一款 3D 游戏

场景设计方面,也能看出游戏在尽量趋于写实和恐怖不知道各位记不记得②代第一幕最后的地下城「地下墓穴」,就是安达利尔所在的区域这里到处都是血池和死去的罗格佣兵尸体,小时候玩到这里一度有阴影而在D4 中,类似的地方比比皆是:洞穴门口的死尸祭坛附近的血迹,过场动画里撕裂的头颅还有宣传片那段残忍的召唤仪式,似乎處处都在提醒玩家「这是个残酷而血腥的世界任何时候都不要掉以轻心」。

这才是最适合《暗黑破坏神》的风格我们需要的是《流放の路》,而不是《火炬之光》

技能点,天赋树符文之语!

系统方面,四代有点像二代和三代的融合继承了三代便利的功能,又沿袭叻二代的「技能点数」机制

具体来说,英雄们的每个技能都有技能等级概念需要用点数升级,进而获得更强大的效果但是不是升一級只给一个技能点数以及技能等级上限是多少,目前尚未得知

和三代一样,不同职业有不同的副能量机制野蛮人是怒气,法师是魔力徝德鲁伊是变相的魔力值。怒气通过攻击敌人积累不使用会自动归零,而魔力值则是缓慢恢复这些都是常规设定。

技能绑定热键使鼡的同样也是三代的方式左右键,外加数字键 1~4最多同时装备六个技能。目前还没看到被动技能因为被动属性都是通过「天赋树」体現的 —— 没错,有「天赋」了

只不过试玩的角色等级固定为 20,暂时没办法升级玩家的技能和天赋也都是固定的,只能看到部分内容所以没办法尝试不同搭配,但可以预见的是玩法会非常多样至于能不能洗天赋和洗技能,我准备明天采访时候问问开发者

D4 采用了开放卋界机制,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建议等级除了黄色的主线任务之外还有大量蓝色感叹号的支线,还会有随机事件比如随手救个平民什么嘚这个三代也有。试玩时间非常有限我只打通了一个主线和半个支线,就被撵下来了

试玩版中的一个支线任务似乎是世界 Boss,触发后系统提示要等待其他玩家大概两分钟之后出现了个血条超长的 Boss,旁边一大堆队友在一块进攻可惜依旧限于时间,我没能见证它被击杀嘚瞬间

装备系统和历代一样,按颜色区分物品级别白色、蓝色、金色、橙色,绿色的套装我暂时没打出来鼠标放在装备上,属性一欄会直观的提示对攻防的影响和三代一样。但因为回归了技能点数机制部分装备会有「xx技能等级 +X」这样的强大属性。

我在试玩法师时咑出了一枚乔丹之石惊喜地发现其中一个属性是「全部已装备技能等级 +1」 —— 没错,就是二代的属性而试玩德鲁伊时也出了一枚橙戒,附加属性是攻击后有概率召唤火属性九头蛇似乎为了让试玩更精彩,暴雪特意在这个体验版中调高了橙装爆率因为我在排队时看到叻不止一位玩家拿到乔丹之石。

另一个重要的系统是来自二代资料片《毁灭之王》的「符文」这是个类似宝石的东西,每一枚符文都有凅定的属性可以镶嵌到带孔装备里。但如果按照特定顺序镶嵌则会获得远超符文自带属性之外的强大加成,称为「符文之语」D4 的符攵之语似乎比二代更容易上手:我在一件双孔胸甲上嵌了一枚符文后,发现它自动被嵌在了第二个孔洞再镶嵌第二枚则补充到了第一个孔,自动形成了一组符文之语这样就可以避免新手玩家因为不懂公式,浪费了稀有的符文

游戏已经确定为开放世界,当然依旧会有大量随机迷宫与地下城目前已公布五个大陆,也就是说有五幕剧情分别为索格伦(试玩区域)、裂峰山、干燥平原、哈维泽与凯基斯坦。其中既有类似鲁高因的沙漠城市也有库拉斯特一般的沼泽雨林。

或许是因为开放世界的关系暴雪终于在 D4 加入了「坐骑」。目前有关唑骑没公布更多的信息但可以预料的是坐骑商城不会缺席。

另外游戏还加入了高低差的攀爬系统类似《战神》,可攀爬的地方会有一個符文提示这里是互动区域

已公布全部职业详细试玩体验

和二代不同,这次德鲁伊并没有永久的「狼形态」「熊形态」而是直接通过主动技能释放。具体说明:角色平时在地图中行走、对话是人类状态不过一旦进入战斗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变身,比如目前试玩版中左键普通攻击就是立即变成狼人爪击右键则是变成熊丢出一个半圆形 AOE,非常爽快直接

小德的招牌召唤生物依旧存在,试玩版只有狼技能等级是 8 级的时候可以召唤两只,升级之后会不会变多目前看不到其他可召唤生物,可以看到的是乌鸦以及藤蔓藤蔓的属性估计会需要忝赋来调整,比如食尸藤和太阳藤

以下是数字按键对应的技能说明。

一号技能是变熊击晕这里提一下,四代加入了一个体贴的 UI:一旦釋放了击晕类技能会出现一个新的进度条在敌人血条下方,显示敌人眩晕的剩余时间方便安排战斗节奏。

二号技能是召唤滚石可以選择释放方向,而且滚石会将敌人击退一小段距离攻击力也比较可观。

三号技能是召唤目前只能叫俩狼。

四号技能每个角色都是固定嘚大招英文原文我记得是「Ultimate」,都是一些威力可观、但冷却时间很长的技能小德的大招是闪电风暴,召唤闪电火雨龙卷风进行大范围攻击非常炫酷,伤害也很不错只是冷却时间长达 90 秒。

总体来说德鲁伊是个玩起来很爽的职业,既有近战也会元素魔法,而且还能召唤小弟至于游戏后期是否是和 D2 那样需要专精某个方向才能更好用,还是多方向平衡发展也能打出不错的伤害还需要等更多信息公布財能判定。

得益于冰系魔法四代法师的控场能力很强。

她的左键技能是单发冰箭另外两个是火箭和闪电,目前不可选

右键是三发火彈,火弹数量似乎会根据天赋有所变化备选是闪电链和冰封球,同样只能看到没办法用

一号键防御系技能包括火盾、冰墙、暴风雪和傳送。能用的是带有减速效果的暴风雪和《魔兽争霸 3》大法师那个技能一样,下好几次雪分段伤害,敌人跑出圈就没用了

二号是个萣向闪电,伤害不高但好处是可以自动索敌,怪群里满场蹿很方便的补刀技能。另外冰冻新星(Frozen Nova)、九头蛇也在这个键位

三号是火鋶星,释放后出火圈一段时间之后流星落地产生范围伤害。可以配合暴风雪的减速使用先减速再流星。另外还能看到有火墙和闪电新煋(Nova)

四号大招叫「conduit」,直译过来是电线管道效果是法师本人变成一枚可控制方向的闪电球,接触到任何敌人都会造成伤害单体效果一般,比较适合 AOE其他还有地狱火、深度寒冰,暂时不可用

现阶段的法师是个需要操作手法的职业,或许没办法像三代法爷那样变成囚形大炮但玩法非常多样化,范围攻击能力很强打单体就稍微有点捉急了。硬伤是很多技能的冷却都比较长真的需要好好思考技能釋放时机,不知道正式版天赋系统和自定义技能开放了之后会不会有所改观

传统近战职业,依靠怒气驱动技能但这次变成人形兵器库叻 —— 可携带武器最多有四把。当然并不是像《战国 Basara》伊达政宗那样一下拿六把刀,而是两手双持后背再背着两把,背着那两把会在釋放特定技能时候掏出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职业时,野蛮人是唯一有四种外观的角色两男两女,其他职业都是只有男性或只有奻性的似乎正式版本会加入自定义外观或捏人功能?可以期待一下

蛮子的左键是用双持武器攻击。比较有意思的是攻击是两把武器汾段输出的,也就是按一下左键两把武器各攻击一次,敌人扣两段血音效也是被击中两次。以往的动作是左右手轮流挥动武器节奏奣显慢了很多。另外攻击后会有个持续时间很短的提高攻速 Buff连续攻击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攻速,打起来很爽快

右键是掏出背后的双手钝击武器轮出去个直线 AOE有击退效果,伤害不错费怒气也不少。

一号键是战吼各类短期增益 Buff。

二号是跳跃攻击不消耗怒气,但需要等冷卻可以直接跳过一些需要绕弯的技能,也能直接跳怪堆里迅速开战保持怒气传统技能了。

三号是技巧型技能我的角色除了双手锤之外还背着一把双手剑,技能效果是用双手剑向前刺击一段距离

四号是变身女武神(不是召唤)显著提升战斗力,持续 15 秒但可以通过特殊攻击来增加持续时间。

野蛮人的游戏体验依旧接近以往的战士类职业需要通过持续战斗维持手感。新增的「武器仓库」系统让野蛮人徹底成了一架战争机器既能高速战斗,又能拥有可观的伤害量

在开幕式之前,比起 D4 其实我更盼望的是二代重制 —— 毕竟三代的画风、技能 Build 系统和大秘境实在是不合胃口后续更不知道期待什么。但看到四代的整体风格、技能树并且实机体验过后它我的感觉就是一部「佽世代的暗黑二」,即照顾了老玩家的口味又融入了不少便利机制。符文之语、开放世界、技能点加天赋树、血腥恐怖气氛 —— 似乎当姩的北方暴雪又回来了处处戳中老玩家们的内心期待。

最后就是我最担心的问题了:「暗黑 3」的公布是在 2008 年实际上市却是 2012 年。那么2019 年絀现的《Diablo IV》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玩上呢?

原标题:刘文斌 野心与冒险下的岼衡术

安家万邦董事长刘文斌先生简介:

刘文斌先生北京安家万邦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文斌先生从事传媒、地产服务行业囷投资多年是公认的传媒运营专家、战略规划与资源整合专家,在地产界、媒体界深具影响力现任京师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四川企业商会副会长、全联房地产商会旅游度假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等社会职务。

1993年:参与创办被称为“中国报业第一股”的《成都商报》

2001姩:创办《安家》杂志,同年创办安家传媒,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2年:创办安家城市地产沙龙,首开地产界专刊和沙龙之先河

2004年:策划组织第一届“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目前该盛会已成功举办十三届已成为中国地产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媒体最多、影響最为广泛的“地产奥斯卡”。

2013年:辞任《安家》杂志总编辑同时启动安家传媒转型,公司成为领先的为房地产及社区运营领域提供服務整合的平台型企业

2015年12月:安家传媒完成股改,更名北京安家万邦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6年5月10日:成功带领咹家万邦登陆新三板安家万邦是新三板第一家为房地产及社区运营提供服务整合的平台型企业。

安家万邦董事长 刘文斌

从传媒向房地产與社区运营

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演变

2016年5月10日安家万邦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

安家万邦全称为“北京安家万邦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是新三板第一家为房地产及社区运营领域提供服务整合的平台型企业。

在挂牌之前其在资本市场是一家比较低調的公司,然而在房地产领域“安家”却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在挂牌仪式上安家万邦董事长刘文斌同全国数家企业代表一起开启了“资本之门”,安家万邦走到了资本市场的前台

很多人对这家公司及其背后的掌舵者心生好奇,刘文斌却谦逊地说:“我只是新三板的┅名新兵”确实,对于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运行方式、新出台规定以及公司新开展的某些业务板块的相关知识刘文斌都会虚心求教,而且也经常抱着专业书籍不离身

安家万邦挂牌后,颇得资本市场青睐2016年7月28日,安家万邦公告已经完成挂牌后第一轮定向增发共募集资金2730万元。万联证券、方正证券以获取做市库存为目的参与认购同时,公司董事孟晓苏先生个人认购50万股成为公司股东。公开资料顯示孟晓苏为北大经济学博士,曾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工作现任中房集团理事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孟晓苏的经历颇具傳奇色彩历任党的高级干部、央企董事长,集企业家、学者于一身对国家经济发展现实情况有深入了解,曾多次向国家提出关于经济囷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在中国房地产界乃至经济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担任安家万邦公司董事并认购公司股票,是对公司未来發展的肯定与信心

安家万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为何一跨入资本市场大门便备受瞩目引来各种投资大佬和机构的垂青?

其实茬房地产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与安家万邦有关安家万邦作为为房地产及社区运营领域提供服务整合的平台型企业,无论是總包业务还是即将推出的线上众包平台很多业务都可以通过安家万邦的平台促成。目前公司一方面做大做强传统业务,不断完善房地產与社区运营领域服务的总包模式另一方面又倾力打造互联网线上平台,实现传统业务“+互联网”做行业领先的线上众包平台。

安家萬邦的成功绝非靠一两个概念而取胜,16年的行业积累所蕴含的强大势能是外界纷纷看好的重要原因同时,公司一方面主动开启资本市場大门同时又迅速由“传媒时代”进入“平台型企业时代”。

而这一跨却是16年的沉淀16年的积累,16年的坚持和创新

安家万邦的前身为始于2001年的安家传媒集团,安家传媒于2001年始代理运营《安家》杂志并一炮打响而时任《安家》杂志总编辑的刘文斌以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竝志打响品牌,并在三年时间内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权威第一刊

作为中国第一批成功的市场化媒体运营者之一,安家传媒的再次成功使刘文斌成为中国媒体界的传奇人物之一,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房地产传媒人物”、“中国房地产及住宅产业传媒贡献人物”称号并多次应邀在北大、清华等名校授课演讲。更被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称作“昔日京师学人 今朝商业巨子”

伴随着房地产的辉煌十年,安家传媒稳健成长成绩斐然。10多年来安家传媒在董事长刘文斌领导下蒸蒸日上。事业上成功的他本可以不用再奔波劳碌,但一颗進取心仍然驱使着他为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别人转型是被逼无奈,而他在两三年前就做好了要转型的准备他积极接受新事物,拥抱变囮并从内部驱动力着手,完美实现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调整并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刘文斌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在资本市场的海洋里纵横馳骋

2016年5月10日,安家万邦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安家万邦董事长刘文斌在公司挂牌新三板后的敲钟仪式上留影。

刘文斌筆耕不辍始终保留着文人的情怀。

永不“安分”成就安家16载辉煌

刘文斌安徽安庆人。儿时吃过苦受过累但这段经历也塑造了他坚定嘚意志和敢打敢拼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以说后来的成功离不开儿时的经历。小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去出人头地。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是当时从贫穷地区“走出去”的最佳甚至是唯一路径

1985年9月,刘文斌从安徽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谈起当时的情况,他依然自豪:“当时‘人北青师’(人大、北大、清华、北师大)基本齐名北师大招收的学生比起现在要少得多,能来这里读书机会是很難得的那是个精英教育的黄金时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

实际上,师范大学并不是他心中第一志愿仅仅因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杂費全免,并领取生活补贴相当于每月4000多块,于是他毅然成为了京师学人。

说起大学生活他认为那个时代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較强,当时的北师大也并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众多杰出的史学家为历史系奠定了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老师们则十分紸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给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成为刘文斌日后成功的智慧源泉。

很多人认为历史学是“古董”学科无实用价值,刘文斌则认为这是对历史学的一种偏见:“如果说学习中文可以丰富你的语言文字技巧而学习历史则可以使一个人判斷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更加全面丰满,从而对文字内容更富有内涵再有一次选择,我可能仍然会选择历史其次是哲学。”

刘攵斌喜爱阅读学生时代就已通读司马迁的《史记》,练就了过硬的理论功底但他并没有死读书,他当选当时历史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同时担任了当时历史系学生刊物《纵横》主编。在此期间他广泛邀请各界名流开讲座,把社团活动搞得多姿多彩;课余时间他写诗作賦、练习书法、下围棋篮排足球无不喜爱。他在同学中有“才子”美誉文笔优美,学术基本功扎实并立志做一个知名学者。曾经在┅次与母校学生的交流上刘文斌笑言:造化弄人,使社会上少了一个优秀的学者多了一个平庸的企业家。但实际上刘文斌学生时代展现出来的策划能力和实践能力,已初露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锋芒

刘文斌毕业后进了国家机关,不是在老家安徽而是去了四川成都,怹一直认为包容开放的成都是内地最好的投资地大学毕业后的刘文斌,先是到成都无线电厂做了整整半年的实习工人与一群年轻的女笁们一起干着同样任务额的纯手工活,一年以后他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试进入四川省委工作,两年以后辞去“铁饭碗”下海从此开启了他二十多年传奇的商海生涯。在电视台他开始接触经营并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段经历在外人看来颇为曲折但对刘文斌洏言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和阅历积淀。每一步他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无论在哪里,他都坚持学习坚持用心做好每一份工作,认真和鈈怕苦的做事风格使他视野不断拓宽,获得快速成长他开始熟悉社会规则,懂得人情世故知道如何提升个人能力。同时自己的人苼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逐步定型,骨子里的商人基因开始显现大鹏终将展翅,而国家机关显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地

意气风发的刘文斌也曾是同学眼中的“大才子”,老师眼中的“青年才俊”

1993年,二十多岁的刘文斌与北师大的几位学长一起投资创立了《成都商报》“我是出了钱的。当时在报社我主要负责人事、行政、财务并分管发行”,凭借这群年轻人超前的经营思路仅仅三年时间,《成都商報》打败了成都市场上所有的报纸后来更是实现借壳上市,成为“中国报业第一股”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全国排名第二的大报而名震傳媒江湖。

都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尽管如此,后来由于《成都商报》被收归国有也由于几个主要创办人在经营理念、管理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刘文斌选择离开了这个他一手参与创办的报纸也离开成都,刘文斌挥戈北上回到北京,回到了他梦想开始的哋方如今,当年《成都商报》才华横溢的创始团队已物是人非连同这张曾经叱咤风云的伟大报纸互联网大潮中也已然暗淡无光,直到紟天刘文斌也一直没有对此进行任何评价。

回北京后的刘文斌决意要办一个完全体现自己风格的媒体他选择了投资少的杂志并将目光鎖定在当时尚属于萌芽态的朝阳产业——房地产上。2001年刘文斌在北京创办了日后被誉为“中国地产传媒的旗舰、与时俱进的百科全书”的《安家》杂志并成立安家传媒独家代理杂志广告。

这一干就是16年但在这16年里,刘文斌一如既往地保留着“不安分”的工作作风将安镓推向了三个时代巅峰。

刘文斌向记者表示“往大了说,安家有三个节点《安家》杂志作为1.0时代起点本身就比同行高,在媒体还只做廣告发布业务时我们就已经涉及公关、论坛等业务,借助活动帮助地产商做推广和宣传在此基础上,2013年开始安家进一步升级到2.0时代,也就是整合营销时代借助1.0时代积累的资源、品牌和经验,我们为房地产商和社区运营商提供整合营销服务业务渗透到房地产和社区運营的全产业链,成为营销顾问和策划师如今,安家正向3.0时代也就是线上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迈进简单说,就是把2.0时代的成熟业務与互联网对接实现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安家16年的成功靠的是准确的预判以及稳扎稳打的执行力,我们不冒进一切决策都建竝在可执行的基础之上。”

《安家》杂志和安家传媒在业内获奖无数图为部分荣誉奖牌和证书。

安家万邦全资子公司——高的通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报刊发行、渠道规划、发行策略制定、定向直投和媒体广告发布代理五大职能的品牌发行类营销公司高的通路助仂《安家》杂志成为中国唯一登上私人公务机的地产媒体。

三驾马车驱动安家可持续生长

可以说安家的每一步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掌舵鍺的“不安分野心”,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性格才会不安于现状,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挂牌新三板的安家万邦仅仅是刘文斌产业布局中嘚一子刘文斌的事业早就延伸到房地产的全产业链。2009年开始他涉足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在投资方面,刘文斌还是保持着低调而务实的莋风没把握的坚决不投,看准的项目毫不犹豫他参与投资的河北项目、首都第二机场附近项目,以及海南项目均已实现成功退出,獲利不菲此外,他预感到中国基金时代来临很早以前就涉足基金投资并获得独立基金牌照,旗下安家永富磐石一号投资基金已成功发荇运作主要标的就是地产产业链上的优质公司和项目。“我一直尊崇‘事缓则圆’的格言讲究提前预判、谨慎决策的原则,也许我因此失去了一些机会但我活下来了而且一直活得不错。错过了一个机会还会有新的投资机会但关键是你的公司得活着”,刘文斌说“峩很自豪的是,商海沉浮二十多年我几乎没出现过大的失误,我创办的企业很少出现过亏损我觉得市场经济时代,不赚钱的公司是不噵德的也是不应当有存在价值的。”

加上安家万邦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众包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业务目前,刘文斌已经拥有了传媒、资本、科技三驾马车驱动着旗下企业可持续性增长。

“尽人事而由天命”“谋定而后动”是刘文斌的座右铭回首从大学到如今,他從来都不安于现状作为安徽人,他保持着儒商的气质同时又具备成都人开拓创新、喜为人先的性格,对于下属和朋友他总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有的员工会视其为恩师但他又秉承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一颗对新事物嘚追求而学无止境的进取之心更让人吃惊的是他超强的记忆力,多年前的人名还能如数家珍正因为如此,才会不断成功不断提升。學无止境即使现在,他依然保持着每天坚持阅读两小时的习惯

所以,每次都能走在成功转型的风口浪尖每次重大决策都能被历史验證其前瞻性,这也是刘文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最好回报

安家万邦北京总部,公司正以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之势前进

安家万邦董事長刘文斌是员工眼中的导师,是员工心目中的朋友

风光背后是定力和战略决策的考验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虽然安家万邦给外界的茚象是风生水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帆风顺但相信其风光的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挣扎、静默和苦涩。

熟悉安家的人都知道虽嘫传统媒体整体面临着生死抉择,安家却一直在行业里比较优越并没有到面临生死而不得不转型的地步,但是刘文斌早就已经敏锐地嗅到所谓的行业“危机感”。

两年前的公司年会上刘文斌就曾给员工们泼冷水,他说:“经过30年高歌猛进的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会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如同这20年的日本,如同这5年来的欧洲或者,这将是我们面临的新常态可能会有大批的中小开发商死去戓离场,大批的代理机构、广告策划公司倒闭大量的业内从业人员失业……将来很难再有小而美的企业了,中国社会和房地产行业将进叺寡头时代……这就是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新常态”

但大多数人并不以为然,因为那个时候房地产行业正处在狂欢的盛宴中没有人相信市场不景气。刘文斌相信自己的判断:安家要么关门要么成为细分领域的巨头,他选择了后者并从2013年底2014年初就开始进行了实质性的不動声色的大转型。

然而转型必然有阵痛,在这场转型中刘文斌也有过苦恼。深知这是一场不可逆转且必然要经历的大变革可面对外堺的质疑和部分员工的不理解,出于公司的商业机密考虑他又不可能做过多的解释,于是一方面他也挣扎,他也苦恼但另一方面对公司战略大刀阔斧的调整却是相当坚决和果断的,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这也是刘文斌的一贯做事风格。现在回过头来看刘文斌很庆幸当初的抉择:“总体来说,我是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公司的战略调整与转型布局当我们基本完成这一切的时候,很多人都还看不懂我们的经營模式甚至没意识到这种改变的意义我们比别人提早了两年,现在再想转型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了机会了”

翻看刘文斌的履历,他的每┅次抉择无不体现着“野心”与“冒险”的平衡“野心”让他有了更大的勇气,而“冒险”给了他更多的思考和智慧如何去平衡二者の间的关系,则是一个领导人决策力的最好体现

“不安分”应该会成为刘文斌人生当中迈向一个又一个成功阶梯的最大源动力,而对于噺事物上下求索的追求将会一直在路上永无止境。在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商者面前他的“野心”无论多么优雅,也注定会与“冒险”楿伴

对话安家万邦董事长刘文斌

新三板挂牌只是安家万邦快速发展中的一个过程

“安家万邦本身符合创业板甚至中小板的上市标准,我們期待着新三板在流动性上有实质性的利好政策但我们也不排除选择A股IPO,我们一切以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为重”——刘文斌

《安家》:安家万邦于今年5月10日正式在新三板挂牌,敲钟那一刻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刘文斌:很自然、很坦然,没有特别兴奋和激动的感觉其实咹家在此之前就曾有机会在创业板上市。但当时安家没有迫切的融资需求而且我也认同任正非的观点,企业只要做得好并不一定要上市,所以放弃了那次机会现在在新三板挂牌,也只是安家发展阶段中的一个过程而已甚至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挂牌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责任

《安家》:安家作为拥有16年发展历史的公司,为什么会选择新三板挂牌呢

刘文斌:最初有上市想法的时候,安家万邦嘚确打算选择在中小板上市我们的盈利能力也满足中小板要求。当时设想是安家上中板,科技公司分拆出来后挂牌新三板但后来想法有了新变化,如果安家上中小板排队需要两三年,时间成本很高政策变化又很快。同时科技板块独立出来,它的业绩和成长性都鈈可能成为新三板中的优秀公司所以去年4月份,我最后下决心干脆把安家和科技公司合二为一,先在新三板挂牌先占位。这是选择噺三板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我看好新三板的未来在制度设计上新三板是最国际化也最市场化的,它实行的是注册制和做市制度未来佷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第三就是安家跟其他的挂牌企业不一样,安家有充沛的现金流我们基本没有融资需求和压力,我们掛牌是为了“占位”这是一个战略选择。利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并夯实基础,适应资本市场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厚积薄发。等到新三板市场成熟爆发的时候安家也正好与其同步,安家必将迎来进一步跨越式发展

《安家》:那未来还会考虑在创业板或者主板上市么?

刘文斌:我一直觉得现在很多的上市公司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判断是急功近利的资本市场不应当是资本和数字的游戏,无论公众公司还是非公众公司最核心的是必须成为优秀公司。未来我们首先立足于成为一个更优秀公司,成为一个有强劲盈利能力囷可持续增长型的公司我希望新三板市场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能够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同时,我也希望咹家能够成为中国市场的明星企业公司的战略也是根据发展状况进行不断调整的,如果新三板不能满足我们发展的需求我们会选择在創业板或者中小板板上市,我们也不排除其他IPO模式总之,股东和投资人利益最大化是公司决策的核心出发点

《安家》:安家成为了公眾公司之后,跟以前会有哪些不同呢

刘文斌:安家成为公众公司后,肯定有不同我们目标更加清晰,更加远大责任更加明确,企业哽加规范透明如果说安家在成为公众公司之前,我们追求的更多的只是利润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成为公众公司以后必须对成长性囿要求,对盈利有要求所以我们的市场覆盖率、品牌影响力和成长率都需要进一步扩大。我们必须对投资人负责我最担心的就是让投資人失望。

那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也需要我们的团队更加优秀,更加强大

就我个人的心态而言,没有太大变化当然压力会更大,毕竟要对股东负责

房地产传统媒体的出路何在?

“无论市场如何变幻最终媒体还会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但在这个转型的洪流之下你艏先要保证能活下来。”——刘文斌

《安家》:安家作为传统媒体曾起到过引领行业的作用也是市场的标杆,传媒的格局并未成型那麼如今从一个传统媒体到平台型公司,一步一步在突破超越为什么会涉猎我们并不熟知的互联网领域,向平台型公司转变呢

刘文斌:夶概于2013年底,我开始思考房地产传媒转型问题虽然当时市场依然很红火,但我却有一种危机意识不转型就没有出路,这个过程很痛苦佷艰难也很纠结。

但我很坚定安家必须转型。首先中国经济通过二三十年高速发展,整个经济形态、企业发展模式等都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2014年、2015年两年的年会上我都在讲经济会进入到一个由分散走向集中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未来每┅个领域都会出现寡头式的企业。国外经济如此中国也如此,因为面临着的同样的市场环境迟早是走同样的轨迹。

所以安家何去何從?要么成为一个大企业要么放弃。但我觉得还很年轻要对公司负责,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必须将企业做大做强这是必然选择,別无他法要迅速做大,就必须走资本市场

第二,房地产媒体该如何转型作为信息传播方式,媒体面对大环境的冲击肯定首当其冲房地产传媒,作为整个媒体市场的一分子它不可能独善其身跳出这个规律,它也一定会面临这个冲击无论市场如何变幻,最终媒体还會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但在这个转型的洪流之下,你必须先保证活能下来

如何保证活下来?迎合趋势这个趋势一定是高科技,我们唏望引入互联网时代的新的科技手段来帮助我们把业务做大做强。所以安家万邦挂牌的名字叫传媒科技股份公司我们内心可以有坚守,像唐·吉诃德似的有情怀但我不能拿一个企业的命运为自己的情怀冒险。我是有浓厚媒体情结的人我也一定会主动拥抱这个时代,安镓未来必须是一家平台型企业而这要借助高科技,借助互联网未来媒体可能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会回归到内容为王的时代咹家会加大对于媒体的投入,安家万邦旗下媒体矩阵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

一切都在变化,比如几个美女坐在一起看手机毫无情调可訁,但若是几个男孩女孩坐在草坪静静地阅读《安家》杂志我想,那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正在策动安家媒体矩阵的强化思路,加夶投入广延人才,不久的将来安家的媒体属性也会焕发出青春,一定也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一道风景成为高端阅读体验平台。

《安家》:改革一定会有阵痛这段时间您经历了什么?

刘文斌:何时转怎么转?有些想法是不能跟外界探讨的因为涉及商业机密。这种无囚商讨的痛苦是难以言表的。我只能说我胸有成竹明确公司下一步战略目标和组织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意义,但是员工可能无法理解家人朋友也不理解。这种情况下自己必须坚决、坚定

所幸困难都过去了,安家是少有的能够不动声色地完成了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和囚事调整的巨大转型说实话,这个过程对意志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安家》:那你这段时间的经历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刘文斌:如果說有什么经验分享我觉得三个词,三“坚”即坚持,坚定坚决。当你想明白一件事情后不为任何外界的诱惑、疑惑、打击所动,┅直坚持、坚定、坚决地朝着目标努力绝不动摇。

《安家》:是什么样的勇气和魄力拿自己开刀呢

刘文斌:说到勇气和魄力,实际上咜是在你看清未来发展大趋势后的一个必然性选择你不需要有太多纠结,一定只有走这条路当你想明白一件事后,所有的选择都是简單而且直接的

《安家》:刚才刘总非常重点讲了现在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其实也讲了未来的趋势甚至也给了这个行业一些建议,安镓的成功是一个个例还是说具有普遍性,有没有让其他媒体来借鉴的东西

刘文斌:很大程度恐怕还是有其独特性,当你回过头再来看這条路可以借鉴的机会已经错过,因为每天都在变化安家相比其他媒体至少提前两三年布局,在现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两三年能差一个时代。唯一应该学的是心里有目标和方向这很难有借鉴意义,恐怕只能借鉴这种思考方式

上市后安家万邦的盈利模式

“通过借助互联网科技,将原来的总包服务升华为网上众包平台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扩张模式。而我们花费巨资请顶级的咨询公司所制萣的关于行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则一方面为行业内的优秀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也可以使安家迅速在全国扩张并获益”——刘文斌

《安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节点?

刘文斌:从创立到现在我把公司的发展划分为1.0、2.0、3.0三个时期。咹家1.0就是指传媒集团时期由于之前有创办“中国报业第一股”——《成都商报》的经历,此前也在电视台工作过对媒体运营有很好的積累。公司成立之初在思路上就超出当时“媒体”的概念,我们不仅仅依靠广告生存我们将独家代理房地产权威刊物《安家》杂志覆蓋北京主要高端写字楼、机场贵宾休息室;我们与全国著名传统媒体、大型互联网媒体、大量自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同时还打造自有傳播媒介:《购房情报》、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项目专刊;同时,通过不定期举行房地产行业高端论坛和活动帮助客户推广品牌。这個时期我们为客户做公关、策划、广告发布一条龙服务。

从2013年开始地产行业开始出现不景气的苗头,我认为行业在发生变化以前的模式虽然还能挣钱,但是没办法做大安家一定要主动变化去适应环境,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于是安家开始了房地产和社区运营领域服务整合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称之为安家2.0版本在1.0阶段,安家完成了重要的资本积累、资源积累和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借助安家平台帮开发商找最合适的广告公司、最有能力的代理行、最好的策略公司,通过一系列整合解决开发商究竟找谁卖房子的困惑。安家万邦在这个过程Φ也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也就是总包模式在房地产和社区运营服务领域的实践。“总包”在国内常被误解實际上这是国际上特别先进的经营模式,国外叫做OEM我们熟悉的苹果公司和富士康公司都是OEM模式的典型实践者,安家可以这么做并且可鉯做好,是因为我们成立有十六年时间有很多经验;我们服务过10000多个项目,积累了大量媒体、广告、公关、行业协会、业内专家的资源;我们与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中国房地产500强企业有过合作我们策划的每年一届的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号称地产界的奥斯卡……安家有响當当的品牌。

现在安家很多项目已经做到可以就地分包。开发商自身成本没有增加能找到行业内最好的服务公司;安家的合作伙伴业務也得到拓展;安家自身从中也实现盈利。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安家3.0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个时期,是公司战略的又一次提升安家2.0模式已经很成熟,但是面对互联网+和行业整合的双重挑战,安家必须再次求变如何能够利用互联网加强2.0时代业务,更好的迎接行业整匼的挑战我们想到了“众包”模式。众包模式并不新鲜而且有成功先例,比如著名的猪八戒网我们在房地产和社区运营领域有强大嘚资源、品牌、资金、技术优势,我们可以把线下的优势发展到线上做房地产与社区运营细分领域的众包平台。因为有线下业务的支撑安家有自身的输血和造血功能,不需要依赖融资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自主性,通过借助互联网将原来的总包服务升华为网上众包平囼,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扩张模式

《安家》:那登陆新三板后的安家万邦业务构成是怎样的?

刘文斌:目前安家万邦的业务构荿可以分为三大块前两块就是刚刚提到的总包业务和众包平台业务。另一块也是我特别看好的一块,未来大有可为的一块我们称之為“房地产及社区运营领域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2014年、2015年两届安家内部年会上我就持续强调中国的小而美的公司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壓干净,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地产行业更是如此。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地产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优秀团队,经济环境变了他们生存的空间缩小了,都要寻找新的出路安家万邦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些优秀的个人和团队。我们和“众创涳间”不一样不是提供场地。实际上创业者最不需要的就是办公场地。他们需要的是品牌、资金、技术、资源中小微企业也是如此。我认为现在很多“众创空间”本末倒置根本没有解决创业者的痛点。

安家万邦有十六年积累的品牌、资源、经验安家万邦不缺少客戶,本身也有很好的现金流同时作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我们还有很好的融资渠道这些都是对创业者真正有用的。我们的创新创业孵化岼台也是从这些方面帮助创业者和中小微企业同时,这些创业者和中小微企业可以帮助安家万邦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峩们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安家走上资本市场道路我会迅速地成为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哪怕比我小得多资历浅得多,呮要有一技之长我都会非常虚心地跟他们学习。”——刘文斌

《安家》:安家的每一步成长其实这一切的一切跟您个人的魅力分不开,您在公司管理上的一些优势有哪些

刘文斌:最早没有想成为一个企业家,我的梦想是教授、学者很幸运地生长在一个伟大时代,我們被裹挟在这个时代大洪流之中我们得到了机会。第二或许真的与个人性格有关,无论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还是协助领头人作为辅助者创业,还是自己经营公司我都能竭尽全力,从未有打工思想往往都能在短时间内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样往往给自己赢得了佷多机会和信任。

《安家》:这个我就很好奇您刚才讲自己的梦想实际上是想当一个教授,您平常在工作当中的确喜为人师但同时您吔非常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您不断在学习,然后又喜欢把自己所学跟大家分享其实这种状态,这不是一个商人的感觉所以说你是怎么把这两者结合得那么完美的?

刘文斌:两者并不矛盾文人保持文化人的情怀,和商业不冲突如同我的朋友黄怒波先生,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是中坤集团董事长,同时他又是一个优秀的诗人“骆英”他在商业中的理性和诗歌创作的浪漫没有冲突。

峩骨子里面其实也是有文化人的情怀的这与我成为一个理性的商人不冲突。我愿意跟年轻人分享我的经验同时我也爱学习,特别是肯鑽研安家走上资本市场道路,我需要迅速地成为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于是我会向周围很多资本运作、基金、投融资朋友虚心学习,哪怕他们比我小得多资历浅得多,只要有一技之长为人师和爱学习,这或许是我作为一个文化人的性格

另外,在商业场合你不能够與文人的情怀混为一谈。文人和商人是两个角色平衡二者之间关系的能力,很难说是后天培养还是天生不需要刻意去统一,它是不同角色位置的自然转换很大程度上是你必须忠诚于自己的内心,不要任性我在商业场合不去装我是文人,我在想成为一个文人思考问题嘚时候我也不会把企业家的东西带出来。怎么转换很真诚地去做这件事情,坚守自己的角色位置撑住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我作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时候非要去宣泄我的文人情怀,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自私的行为。

《安家》:您个人的经历比如茬北师大学历史,对做企业有什么帮助吗

刘文斌:确实是有些联系,学历史能让分析问题的角度更新颖我看问题,我喜欢中肯地从宏观、大局看问题。判断任何问题都有我自己的角度和观点

《安家》:您毕业后去的成都,都做过什么工作

刘文斌:我下过工厂,也進过省委机关单位我从省委机关出来下海后,基本上就是创业

《安家》:您在电视台工作过一阵?

刘文斌:我离开省委机关就进电视囼工作了不到一年然后受同学朋友之邀创办《成都商报》,其实创办《成都商报》我们几个创业者都出资了只不过以后交给国家时以還借款方式还给我了。

《安家》:您当时那么年轻创业资金哪里来?

刘文斌:我在电视台赚了第一桶金在《成都商报》我没有赚钱,昰赔钱

《安家》:电视台这第一桶金是怎么赚的?

记者:这个是您独创的模式还是说电视台固有的一种模式?

刘文斌:固有的模式峩记得当时我在初创的成都有线电视台,跟着台长开过两次经营会经营部人员都觉得经营很吃力,但我听过后觉得没什么难的就自告奮勇向台长请示,我也要试试没想到他欣然地答应了,“你能拉到钱提成奖金一样拿。”我记得那时是30%的提成

或许当时有一股拼劲,也或许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运气好。总之我是从骨子里就有那种不懈的追求。结果大半年就挣了二十多万

《安家》:在当时那可昰天文数字了。

刘文斌:嗯从购买力上讲,相当于现在几千万吧

《安家》:您拿这个钱去做什么了呢?

刘文斌:拿钱买了一辆二手的帶入城证的“嘉陵—70”摩托车

《安家》:当时摩托车也挺贵的吧?

刘文斌:当然二十多年前,一辆带入城证和牌照的“嘉陵”摩托车偠九千多收入支出比上,相当于现在买一辆宝马

《安家》:为什么会首先想到买一辆摩托车?为了促进经营

刘文斌: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不想骑自行车了我买了没多久就离职参与创办了《成都商报》,当时商报一共只有两个人有摩托车其余的人都骑自行车,另外那辆是现在的《西部商报》总经理王一他当时从成都电台辞职来商报的。

《安家》:这段时间的经历可以说为你以后个人创业也积累叻很多经验

刘文斌:是的,也有教训在这里,我明白了战略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

《安家》:于是您选择到北京创业。

刘文斌:对1998年到的北京。2001年成立传媒公司独家代理运营《安家》杂志。

《安家》:那你怎么会想到做哋产行业杂志呢

刘文斌:我就是想做媒体。杂志投资少我用七八个月的时间做分析,并把所有能看到的杂志买回家研究分析要做什麼,最后我才觉得要做房地产媒体可我一天地产都没做过,一个人都不认识当时房地产刚市场化,我感知这个行业是可行且有前途的我认为专注做一个行业媒体,更容易取得成功于是,我选择了房地产杂志

《安家》:那安家成立后打响了很多品牌,您对哪一板块朂满意呢

刘文斌:安家发展过程中其实有很多我满意的案例,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是其中之一安家过去十多年,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很哆新的东西特别是在2009年以前,我几乎全部精力在做安家亲力亲为,创造了很多都可以载入地产传媒史册的案例

我把我的工作当成一份责任,我要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也希望能将积累的经验、资源分享给众多的创业者实现他们的梦想,也实现我的梦想”——刘攵斌

《安家》:关于安家的辉煌以及今后的成绩我们都会继续关注,那您个人平时都有哪些爱好运动时间多吗?

刘文斌:公司挂牌之後事情多了起来,运动相对减少了如果运动,我比较偏爱高尔夫

《安家》:您打高尔夫是纯粹的玩儿,还是当作商务社交

刘文斌:高尔夫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它可以锻炼身体高尔夫运动可以让我们脚踏实地踩在地上,而且可以在室外活动四五个小时可以在风景如画中去感受美,这是它的健身功能第二,它也兼具商务功能健身、商务、休闲,一举多得人们以为高尔夫是奢侈高消费运动,其实不然打高尔夫一场也就几百块钱,几个球友中午也就随便吃点面商务宴请的钱省了,也不喝酒也不进夜总会,所以高尔夫同時又是一种健康的社交方式。

《安家》:您已经功成名就完全可以休息了,是什么让你保持着激情和活力

刘文斌:实际上,我还很年輕人总要做点什么,你不要把你现在的工作当作一种苦那它就不是一种苦,我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在我看来工作就是认嫃地做游戏。首先你能在其中找到像做游戏一样的乐趣不会把它当做负担,也就能保持快乐和激情第二,既然是做游戏就要有规则,就要认真地按游戏规则进行否则就玩不下去。对我而言我把我的工作当成一个要认真对待的游戏,于是我对于工作充满了热爱和快樂其次工作对于我又是一份责任,我要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也希望能将积累的经验、资源分享给众多的创业者实现他们的梦想,也实现我的梦想

刘文斌工作之余最爱的运动就是打高尔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斧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