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的书中世界 走近《七月与安生 安妮宝贝》的作者 安妮宝贝是谁

  摘 要:苏童和安妮宝贝是两位风格迥异的作家,在女性书写方面各有所长。本文以《另一种妇女生活》和《七月与安生》为例,试析"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从《七月与安生》管窥安妮宝贝的女性书写
2014年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苏童和安妮宝贝是两位风格迥异的作家,在女性书写方面各有所长。本文以《另一种妇女生活》和《七月与安生》为例,试析两人在写作视角、女性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些许异同。 中国论文网 /1/view-6585848.htm  关键词:苏童;安妮宝贝;女性书写;对比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0-01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苏童的作品低调冷静,客观深刻,并有十足张扬的想象力装点文章细节。安妮宝贝是从网络走出的新生代作家,文字华丽冷傲,行文风格独特,常以丰沛的感情走势结构文章框架。两人均以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见长。本文以苏童的《另一种妇女生活》和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为例,管窥两人的女性书写。   一、写作视角的对比   作家的写作视角与成长经历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作品的人物塑造与价值取向。   (一) 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的区别   苏童习惯从中性角度看待女性,没有掺杂明确的性别意识,相对客观、中立,能深入到女性的人性内核,叙述冷静,充满思辨的理性光芒。但身为男性作家,有时难免以男性视角居高临下,描述女性的痛苦挣扎。   而女性作家在为文时往往以情感的流动结构全篇。安妮笔下的女性,往往聪明、自知、独立,虽知无法掌控命运,却不盲目依从,即使看不清目标依然艰辛探寻。行文偏向真情流露的自叙传风格,但情感倾向过于明显,有时难免带有自恋的成分。   (二) 女性书写与自身经历的关系   南方文化的秀美、优雅、精致,使苏童的作品沾染了难以磨灭的唯美与感伤。苏童的生活环境带给他繁多的写作素材,他曾表示:“一条老街,房子是平房,东家走到西家,连门都不要敲,家家门户洞开。你就是不想观察,只要留心,就能记住无数个活灵活现带着大蒜气味的女人和女孩儿。对这些女性,我真的能做到所谓的信手拈来。”①对酱园三个女店员之间的纠葛精准生动的描绘,正得益于此。   安妮寂寞孤独的童年经历令她笔下的女性往往身心游离于主流之外,灵魂深处弥漫着自由而脆弱的因子,正如以流浪为爱的方式的安生。安妮大学毕业后,拥有七月一样的安定生活,但安生却是安妮内心深处的涌动,促使她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精神世界。七月与安生是安妮灵魂的自我互诉。   二、女性情感书写的对比   女性的亲情、爱情、友情在苏童的《另》和安妮宝贝的《七》中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情感表述。   (一) 亲情:不同空间格局的相对缺失   亲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稳定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世界最有力的支撑。但在苏童和安妮笔下,女性在亲情方面均有所缺失。   《另》中父母双亡的简氏姐妹在狭小的阁楼中离群索居,相依为命。简少芬多年的压抑在顾雅仙的启蒙下爆发释放,致使她从“只相信姐姐”到“对姐姐的话半信半疑”,愈见深重的嫌隙使姐妹间出现不可弥补的裂痕,最终导致简少芬出嫁,简少贞自杀身亡。   《七》中的安生“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常年旅居国外的母亲只为“摆平安生惹下的祸”出现过一次。父亲角色的缺席和母亲的冷漠使安生充满不安全感,她向七月家的每一个人撒娇,“会说俏皮话”,却仍然“不可以做七月,只能做安生”。   亲情的缺失使简少贞把对妹妹的病态控制作为情感依托,让安生选择为爱远走。苏童把简氏姐妹封锁在一个闭塞的空间,注重对亲人间互相折磨的病态描绘;而安妮以安生宽敞的房间映衬其内心的空洞无依,倾向对安生孤独感的剖白。   (二) 友情:嫌隙争斗与惺惺相惜   苏童把女性的情感体验上升到“人”的高度,暴露女性之间或敏感细微或干戈大动的矛盾冲突,女性友情被苏童描绘为互相利用的工具。而在安妮笔下,女性间的友情纯粹、美好,以超越爱情、甚至生命的姿态存在。   《另》中的三个酱园女店员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而多变的,三个女人互相不睦”。看似无害的顾雅仙实际常是矛盾的发起者,却能在矛盾爆发时退居事外,隔岸观火。三人之间只有赤裸的利益得失,毫无真情实感可言。   而《七》中的安生与七月因灵魂的契合走到一起,相知相伴,毫无利益牵绊。“安生是七月心里的潮水,疼痛的,汹涌的”,七月为安生的漂泊心痛,却始终不知道能给她什么;安生最孤独无依的时候,即使“不愿意”,但第一个想起的仍是七月――她们才是彼此爱上的第一个人。   女性间的友情在苏童笔下寡淡而肃杀,充满算计、欺诈、离间、背叛。而安妮赋予它浓烈的色彩,于其中坚守自己纯真的信仰,给予读者一个梦想的乌托邦。   (三) 爱情:潜意依附与自由追寻   “覆盖在男权文化下的女性生命流程,不外乎两级:顺从,便成为牺牲;反叛,亦是一种献祭。”②苏童笔下的女性爱情倾向于前者,女性迫于外界诱因或自身欲望,往往和不爱的男子完成婚姻的使命。而安妮视自由的爱情为对社会规则的反叛,把矛头直指庸常无为的男性角色。   在男权文化浓厚、不婚不义的时期,简氏姐妹的阁楼独居着实需要勇气。而顾雅仙的怂恿唤醒了简少芬对正常生活的渴望,长时间的性压抑和对重复无味生活的厌倦使她最终走出阁楼,做出了依附社会规则、屈从男性权威的选择,与章老师结婚。   安生明知家明是七月的男朋友,却还是对他一见钟情,在七月和家明结婚之前与他同居,心甘情愿怀有他的孩子,爱得透彻坦荡。相比之下,家明对七月和安生的感情始终暧昧不明――这个庸常的男子,在两个女子光芒万丈的感情面前,黯然失色。   苏童在女性爱情描写上偏重暴露女性在男权社会下被动选择的集体无意识。在安妮笔下,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们往往脆弱但独立,甚至不惜以破碎为代价坚持自我。   三、艺术特色的对比   苏童和安妮都擅长以无羁的诗性文字结构全篇,但二者在表达方式的应用与语言的使用上又各具特色。   (一) 表达方式的对比   苏童偏向哲理化的客观描写,以意象化的意境营造见长;安妮趋向意识流式的情感流淌,制造出一种疏离化的鬼魅冷峭。   苏童对人物的刻画常与对环境的描述融为一体,达成互为映像的双关与互文,精妙至极。如“梅雨季节好像快要过去了,雨水一天天地稀落,阳光则一天天地强硬起来”,映衬了顾雅仙“这回媒人又做成功了”的喜悦,也呼应了简少芬生活和心境的变化。他还十分注重对意象的借喻,如对“淡黄的镶有红彩的桃子”的喜爱正暗合了简少芬内心压抑许久的情思。   安妮表达上的最大特色是有意识的重复。如对情景的重复,《七》中安生爬上树后对七月呼唤的场景反复出现,从开始的白描式叙述到后来七月伤痛的回忆,让读者也与两个女孩一同体会痛彻心扉的爱与纪念。   (二)语言特色的对比   苏童大胆颠覆常规的语言规则,甚至自创新词,给人以疏离化的陌生感与新鲜度;并长于用跳荡的诗性文字营造诡秘的气氛。   安妮在段落结构安排上非常灵活,跳跃式的短句运用读来轻松自然,间接引语和句号的大量使用,又增加了文章的叙述意味。种种因素凝结为安妮文章特有的音韵美与力量感。   总的来说,苏童和安妮宝贝虽然在写作视角、女性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两人在女性书写方面各有所长,在各自的领域为读者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现实镜像与梦想群落,作为两种不同风格的代表,在当今文坛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   注释:   ① 姜广平、苏童:《留神听着这个世界的动静――与苏童对话》,见汪政、何平编:《苏童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169页   ② 杨匡汉,孟繁华.共和国文学50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安妮宝贝赞七月与安生:没想到能拍这么好
安妮宝贝赞七月与安生:没想到能拍这么好
《七月与安生》放映结束后,表示:“其实我的作品还挺难改编成电影剧本的。没想到你们拍的那么好。”安妮宝贝微博有一种友情叫七月与安生《七月与安生》定档海报8月9日晚,女作家庆山(安妮宝贝)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网络热议。安妮宝贝透露已受邀观看了小范围私下播放的电影《七月与安生》:“之前没有参与,无所知,终场后心生感动。是十八年前写下的早期故事,也是曾经动荡与对抗的一段人生。觉得制作诚恳、演得认真。谢谢所有人的因缘聚合,这第一部成型的由作品改编的电影是很好的缘起。正式放映时会去影院重看一次。”这是安妮宝贝首度在个人微博上提及《七月与安生》这部个人早期代表作的相关信息。影片由、许月珍监制,执导,、主演,将于9月14日在国内公映。这是安妮宝贝首部搬上大银幕的作品。
热门文章HOT NEWS
《我是歌手》本周将播出新一轮的补位赛,场上歌手们激烈火拼,场下似乎也不乏撕逼的精彩戏码。据网上爆料,韩红似乎看不起张靓颖
HOT ARTICL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月与安生 安妮宝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