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影《爱乐之城 电影》为例,分析媒介营销成功的策略有哪些

  一.差异化营销:不回避不强化歌舞元素,主打爱情牌  国内推广的策略——主打“爱情片”。  在北美,《爱乐之城》侧重定位为歌舞爱情电影,以一轮轮扩大影响的发行方式来进行的。既然歌舞属性已经被外媒宣传得很充分,国内的话不会去回避但也没必要强化。  首先,影片定档情人节,档期的选择也强调了这部影片的爱情属性。同时它给观众传达的一个信息是,歌舞只是加分项,影片打段的歌舞只有几处而已,更多的还是像一个正常的爱情故事。  为了使其中的歌舞元素更加接地气、本土化,避免给普通观众造成曲高和寡的印象,片方还举办了全国范围内的主题曲翻唱大赛,为其再添一把火。    二.点映带来口碑营销  1月24日,《爱乐之城》在中国内地20个城市举办超前观影,除中国一线城市外,当日的点映城市还包括山西太原、山东淄博、河北保定等中国二三线城市。  从各地点映的效果来观,不管是普通观众还是专业影评人,普遍反映影片极具感染力,画面美音乐又好听,这无疑为后面的高票房奠定了口碑基础。  三.200个奖项为影片背书  影片在国内上映几周前,《爱乐之城》在第74届金球奖上,赢得了打破纪录的7座奖杯,囊括了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与最佳女主在内的奖项。  在奥斯卡奖狂揽14项提名,而且放映前该片基本提前锁定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营销氛围很足。    四.主题曲让诠释电影的浪漫  作为一部歌舞影片,音乐自然是电影的亮点。《爱乐之城》中的所有配乐都出奇的好听,主题曲《City Of Stars 》更是被迅速传播。  网易云音乐中,该电影原声带的专辑有2566人评论,7022人分享。官方微博@电影爱乐之城 也重力推广这首主题曲,话题#爱乐之城主题曲#截至目前已有1762万阅读量,还有无数大V对其进行翻唱改编。  身边也有朋友对《爱乐之城》不感冒,但无一不赞许该片音乐之美。恐怕以后每次听到其中的旋律,他们都不可避免地忆起洛杉矶的星辰与灯火了。  几乎每个人心里都藏有几支“爱城之乐”——那些承载了我们对一座城的恋慕的乐曲。    五.周边产品拉近粉丝距离  从世界范围内看,优质的影视作品,尤其是偶像剧,都有配套的周边产业,韩剧中常常会细化到女主角的唇膏、项链、一个定情的毛绒玩具,几乎在剧集大热的同时总会推出限量的周边产品。  《爱乐之城》作为一部优质的爱情歌舞剧,周边产品自然也备受期待。《爱乐之城》发行方也做了大量明星片、海报等等精美周边,并以创意活形式赠送给影迷,无疑是拉近粉丝与电影距离,造福剧迷粉丝们,用最直接、最客观的方式让粉丝们参与进来。    六.注重社交媒体营销  《爱乐之城》发行方十分注重社交媒体账号的运营。在国外,发行方早就注册了Instagram,并积极维护。  日本发行方则找来颇受欢迎的Ins女王渡边直美,反串电影的女主角,制作了一个宣传视频。这则视频推出之后被不断转发。电影发行方的用意,也许是想用这一种反差萌,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并且给大家带来更“清新”的感觉。  国内发行方也积极投入电影的社交媒体宣发。12月6日起开通官方账号@电影爱乐之城,并保持一日一更的状态。账号除了传统的宣传海报、预告片发布,该账号还会发布一些适合粉丝传播的内容。#爱乐之城#微博话题更是达到了5.3亿的阅读量。  七.下沉式营销:选择三、四线城市先铺开宣传  上映之前片商邀请主创来华宣传,同时开启全国范围内20场超前观影活动。除中国一线城市外,点映城市还包括太原、淄博、保定等中国三四线城市,采用从一线、三四线城市到二线的“两头包中间”的市场宣传策略。  现在一二线城市观影人群趋于饱和,三四线发展势头强劲。《爱乐之城》让三四线城市先看,无非是让证明给市场和院线看,《爱乐之城》并非“小众电影”,并且他们是喜欢这部影片的。再充分释放主流人群的口碑,同时把三四五线城市下沉的工作做到位。  学习更多电影营销,互联网运营干货,欢迎加入办办学苑,立即获取相关资讯。
楼主发言:1次 发图: | 更多
  可能你对好莱坞歌舞片并不是很了解!另外如果你还觉得乐曲也不好听那真的只能说明你没啥音乐细胞了!一句话,是的!你就不该去看这部电影!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爱乐之城》与“造”乐之法
第06版:纵横
从文豪笔下的“雾霾”读出什么
《爱乐之城》与“造”乐之法
一个甘于寂寞的诗人
《爱乐之城》与“造”乐之法
        《爱乐之城》的电影海报  作为金球奖的新晋“大满贯”得主和已获今年奥斯卡14项提名的作品,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用简单的情节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活和艺术、爱情和梦想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梦想,一切看似疯癫不羁,却真诚、纯粹、勇敢、执着。那份“用爱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朴素情怀,总在不经意间撩动内心。在这个充斥着大场面、大动作、大投入的时代,《爱乐之城》选择在“走视(觉)”的电影市场中另辟蹊径,靠“走心”去捕获观众,带予观众一部明亮、浪漫、灵动的作品,这或许是该片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所谓题如门楣,音乐和舞蹈是《爱乐之城》的双翼,带着观众飞进一个五光十色的梦,爵士乐(jazz)则是双翼中一枚独特而绚丽的羽毛。男主人公对爵士乐的梦想和追求过程,正是电影的主线之一。作为一种广为人知的音乐风格,爵士乐虽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对其起源至今尚未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根据学者的考证,爵士乐与非洲黑人或者说是美国的黑人语言有关(有一种观点认为,词根jaz是非洲的一种含义不明的俚语),是由历史上美国南部非洲黑奴表达生活和情感的音乐形式(或称之为彼时黑奴发自内心唱出的劳动号子)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爵士乐既有非洲音乐的渊源,又是美国黑人创作的一种音乐。美国南部城市新奥尔良历史上亦曾是大量黑奴的集聚地,现在被普遍认为是爵士乐的发源地。  可见,爵士乐在形成初期,主要是一种下层民众的表达方式。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爵士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爵士乐的灵魂人物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也是生活在这个时期),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密切相关。吉姆·克劳法泛指1877年至1968年间美国南部各州对有色人种特别是非裔美国人实行种族隔离的法律。吉姆·克劳原是1799年出现在波士顿舞台剧中一个黑人角色的名字,19世纪30年代,一位美国演员专门以此为艺名来表演讽刺和侮辱黑人的节目,久而久之,吉姆·克劳一词就成了美国白人嘲笑和藐视美国黑人的代名词,吉姆·克劳法则成了这类侮辱黑人尊严的法律的统称。吉姆·克劳法的出现,迫使美国南部黑人(含混血黑人)重新组合在一起,并因此在不经意间,促进了不同黑人族群之间音乐风格的融合,特别是“拉格泰姆”(Rag鄄time)钢琴风格和作为黑人民间演唱形式的“布鲁斯”(Blues)的结合,进而推动了爵士乐的蓬勃发展,并发展出了自由爵士、摇滚爵士等众多的风格,直至影响了世界现代音乐的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恶法”的吉姆·克劳法,却在无意中“造就”了今天风靡全球的爵士乐。  而为何吉姆·克劳法存在于美国南部各州,对此还得从美国的历史说起。  历史上,北美大陆的开发过程和野蛮的黑奴贸易息息相关,特别是北美南部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十分适合棉花、烟草的大面积种植,从非洲贩卖来的黑奴作为廉价劳动力,长期被视为白人种植园主的私人财产。1776年费城制宪会议时,为换取南方对建立联邦的支持,北方自由州作出妥协,同意南方蓄奴州保留奴隶制,所以,即使是著名的1789年美国宪法中,也专门规定了“一个黑奴等于五分之三的白人”“国会不得立法禁止进口奴隶的贸易”“逃亡奴隶被抓获后须归还原主继续为奴”等在今天看来极其荒唐的内容。后来,南北双方在新加入的州中是否保留奴隶制的问题上分歧渐深。而1857年,在“Scott v. Sandford”案中,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则成了一份引发战争的判决。  该案中,最高法院裁决黑奴不是美国公民,并以违宪为由,废除了旨在限制奴隶制扩张的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这对本已尖锐的南北废奴矛盾起到了严重的激化作用,是引发南北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时至今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向参观者介绍该院历史时,都会提及该案。  南北战争结束后,尽管在1865年至1869年间,美国国会陆续通过了联邦宪法第13至15条修正案,明确宣布奴隶制非法、承认黑人的联邦公民地位、保证黑人的选举权等,但在1877年南方重建结束、联邦军队全部撤回北方之后,南方各州又开始出现白人种族主义者针对黑人的大规模的暴力活动,黑人在重建时期所获得的各项权利逐渐丧失。特别是在1896年“Plessy v. Ferguson”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裁决路易斯安那州等地在列车上将白人与黑人隔离的法律并不违宪,由此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承认了南方种族隔离制度的合宪性。美国南方各州利用这一原则制定了系统的种族隔离法律即吉姆·克劳法,在学校、医院、汽车等各种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在种族主义者那里,爵士乐甚至被视为是原始的和落后的音乐。  到今天,爵士乐在黑白人种之间的发展屏障已经消除,爵士乐不仅从街头走向了剧院,也从传统走向了现代、从美国走向了世界。  如此看来,爵士乐的产生和发展背后,折射着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影子,正如有的音乐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不同时期的爵士乐反映了美国不同的社会状况,包括黑人传统、战争灾难、贫民生活、经济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也体现了法律对音乐的潜在影响力。有了这样的视角,《爱乐之城》与“造”乐之法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却也存在着可以令人娓娓讲述的个中关系。当然,在这个商业化的电影时代,观看一部影视作品纯属休闲,但话说回来,若能发现一种新的欣赏角度,亦会有别样的观影乐趣,不是吗?《爱乐之城》赢了奥斯卡、火了情人档凭得是什么?
& 在刚刚结束的第 89 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好莱坞歌舞片《爱乐之城》一骑绝尘,拿下了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和最佳原创歌曲等六项重大奖项,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在此之前,《爱乐之城》就以上映首日累计票房突破 8000 万和一路飙升的口碑,成为今年情人节档期的一批黑马,受到众人瞩目。作为《爱乐之城》国内引进方的卓然影业,也在业内声名鹊起,收获了一片好评。许多业内人士谈到卓然引进《爱乐之城》时,都喜欢用冒险、赌赢等字眼,但只有张进和卓然宣发团队知道,他们这么做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卓然自身宣发能力的自信,这也是真正让狮门心动的原因。在张进看来,卓然的优势就是能够整体去做宣发,与那些宣传需要外包的公司不同,卓然可以随时启动和调整宣传计划,即使档期没有确定,也可以很灵活地进行宣传预热,尤其是卓然与“黑马专业户”猫眼电影的紧密联手合作,又为业内增添了一个精彩的电影宣发案例。大片模式下的宣发配置瞄准“情人节”《爱乐之城》在国内上映前,已经是身披各项大奖,在国外的口碑也一路高涨,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3%,IMDb的评分也维持在8. 5 分以上。对于这样一部高口碑高热度的电影,卓然从一开始就以“大片思路”在制定总体宣发计划,后期落地执行时同样也是大片宣发配置。与北美地区的宣传策略最大的不同就是,影片在北美的宣传策略是针对音乐剧的核心粉丝,随后通过口碑的影响进一步辐射到更多的群体。而卓然进一步考虑了歌舞类影片在中国市场目前的现状后,以更加本土化的方式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另一方面,在上映前的宣传中,卓然影业决定主推爱情向内容,并将影片定位为“继《泰坦尼克号》之后感动全世界的爱情电影”。同时在猫眼电影、微博、微信等各个渠道同步电影获奖情况及口碑状态,逐渐将影片向普通观众渗透,并不断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因为前期宣传中的爱情定位,卓然也将影片定档到情人节档期,张进称:“最初买下《爱乐之城》的版权就是为情人节定制的,因为我们看到中国一两年之内都没有一部很好的爱情电影了,而情人节是需要一部好电影的。”最终《爱乐之城》在上映首日拿到了20.8%的排片。上映后,影片主打内容由“爱情”逐步扩张到“梦想”,利用技术解析、口碑矩阵、话题争议来维持影片热度。宣传把握两大节点四大阶段做足口碑说到宣传,前身为广告公司的卓然影业自有一套秘诀。张进认为,“做宣发其实就是做市场,这个领域的进入门槛是相对较低的,而这种情况后面主要强调的是管理和执行。”在影片上映前,卓然影业已经制定了“两大节点四大阶段”的宣传计划,猫眼电影作为卓然重要合作伙伴也利用自身优势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上映前
,通过主创来华开启“ 520 浪漫倒计时”,引起普通观众对电影的兴趣,通过业内超前观影,推动意见领袖优质影评逐步渗透,并且通过大规模点映直观带动受众兴趣和认知,为口碑的大规模爆发蓄力。尤其是猫眼专业评分作为业内影评人最集中的平台,专业评委们对于《爱乐之城》的超高评价给予这部影片较强的口碑势能。在猫眼专业评分平台上, 54 位专业评委给出《爱乐之城》独立评分,最终影片得到7. 4 分高分,桃桃淘电影、木卫二、陈世亚等影评人甚至独立打出 9 分、 10 分的超高分。影评人的赞许为影片的高口碑传播奠定了基础。在内容方面,发布各类方向的技术帖引导观众去理解电影,弥补受众因“知沟”而引起的观感差异。这其中,猫眼电影作为卓然影业《爱乐之城》的重要宣发合作伙伴,凭借其巨大的用户流量和全面的资讯专题,为影片宣传造势,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注意力,单单《爱乐之城》一支终极预告片在猫眼平台的观看量就达到 176 万次。同时猫眼电影也根据不同的宣传节点上线相关专题内容,例如瑞恩·高斯林和导演达米安·沙泽勒的独家专访、影片取景地特辑等专题,这些内容一经上线引发了用户积极互动和热烈讨论。上映时,为了结合情人节档期,卓然影业主打“情人节首选”影片概念。同时,并没有刻意回避
“情人节不适合带对象去看《爱乐之城》”、“前任和现任如何选择?”等争议性话题,而是积极引导这些自然话题的发酵,进一步点燃影片热度。一时之间,猫眼电影平台上的讨论数激增,大家纷纷针对观影后的感受发布长、短评,而幕后花絮、经典台词、剧照等UGC内容量也不断刷新。猫眼上有 2 万用户发表了观后影评、9. 28 万用户参与评分,给出了8. 6 分的高分评价。这些影片口碑又进一步带动更多观众的注意力,形成马太效应,引发口碑进一步扩散,拉动观影消费推高票房。上映后,卓然影业通过猫眼电影的用户画像分析,进一步明晰目标用户主打 25 岁以下女性群体。因此将卓然影业将宣传营销重点从爱情转移到梦想,更加重视校园渠道的推广和口碑发酵。同时,借由奥斯卡临近之际,宣传主要内容又回归“好品质好电影”本身,借力奥斯卡效应回归文艺、歌舞、爱情本质,引导观众欣赏一部值得观看及有品味的“好电影”。点映与异业双管齐下拓展发行深度与广度当大部分影视公司考虑向行业上游转型,发展投资、制作等方面的业务,卓然却选择更加深入发行业务。目前发行团队已超 60 人。此次,《爱乐之城》的发行更是做的可圈可点。在前期的规划中,发行计划与宣传“以一线为中心向外全面扩散”的策略相对,采用大规模看片策略。首先卓然影业将影片的影响力辐射到院线方,通过多层次的看片推荐会,扭转了“歌舞片小众”、“叫好不叫座”的固有认识,进一步争取上映后的排片空间。而在辐射普通观众的认知时,卓然影业采用了超前大规模全国点映的策略,提前扩散地方影迷的舆论热度,同时点映也带动了情人节的预售票房,在上映前一天就达到了 3000 万元人民币,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在前期看片和点映的带动下,预售上座率和二线城市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影片上映时,发行动作依然配合宣传中“情人节首选”的概念。情人节当天《爱乐之城》联合全国万达、金逸、大地、CGV、卢米埃、嘉禾、中影、星美等全国二十余条主流院线和影管旗下几百家影院进行节日活动,把“情人节看《爱乐之城》”做成了当天全国影院最主要的节日活动。为了进一步下沉全国市场,发行营销组在全国范围内精选符合影片目标人群和受众的上千家酒店、商超、咖啡馆、KTV等多种渠道的异业合作,为影片的下沉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卓然影业通过这一系列的宣发动作将《爱乐之城》推向“叫好又叫座”的位置,这不单单是一部影片的成功,更为国内歌舞类型片开拓了新的市场可能。即使业内对此出现的评价大都是“押对宝”、“赌赢”、“运气好”,但谁又能否认,好运气其实来自自身的实力。《爱乐之城》过后,张进和卓然影业又将开始新的探索,他们将凭借实力带来的好运开拓出更多市场可能,而猫眼电影也将发挥平台优势持续协助卓然等电影新力军的取得成功。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爱乐之城》是部啥神片?_凤凰资讯
《爱乐之城》是部啥神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以《爱乐之城》揭幕。当时《爱乐之城》之前的试映反响并不很好。不知是什么原因,观众对这部讲述一对情侣在好莱坞追梦,在105高速路的车顶跳舞,唱着歌漫步于格里菲斯天文台的复古歌舞片,不是很感冒。
原标题:《爱乐之城》是部啥神片?《爱乐之城》是部啥神片?
以上均为《爱乐之城》剧照。
解剖台前幕后
冬天认识,春天相爱,夏天热恋,秋天分手,五年重逢……又是一个又唱又跳的爱情故事
《爱乐之城》(《La La Land》)非常聪明而应景地选择了2月14日(情人节)在中国上映。
这是一个好莱坞式的浪漫、爱情、歌舞片。等一下,不要听到“歌舞片”三个字就摇头好吗?我知道,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多数非歌舞片迷每次听到演员们莫名地唱起来,跳起来,尴尬症就犯了。但《爱乐之城》只需用一个开篇歌舞秀——洛杉矶高速公路的大堵车,就能把你乖乖摁在椅子上两个小时舍不得动弹。最神奇的是,影片结束时,还会莫名其妙的眼泪掉下来。
不久前的第74届金球奖,结果“任性”得令人合不拢嘴吧,《爱乐之城》横扫最佳导演、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最佳剧本等7座重量级奖杯。而即将在2月底颁奖的第89届奥斯卡,《爱乐之城》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重要奖项在内的14项提名。这在近90年的奥斯卡历史中极为少见。
上次有幸获得如此殊荣的还是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泰坦尼克号》。
试映反响不佳
导演一度恐慌
来,时间拉回到去年的8月31日,威尼斯。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以《爱乐之城》揭幕。当时《爱乐之城》之前的试映反响并不很好。不知是什么原因,观众对这部讲述一对情侣在好莱坞追梦,在105高速路的车顶跳舞,唱着歌漫步于格里菲斯天文台的复古歌舞片,不是很感冒。
所以威尼斯电影节首映的时候,31岁的导演达米安&沙泽勒闭着眼睛观看了整整半个小时的电影:“当时我的感觉就像‘天啊,我要完了,’脑子一团乱,既迷茫又惊恐。”可出乎意料的是,当天上午,它就已成为全城焦点。相对于晚上的全球首映礼,白天的媒体场放映来的都是各国记者,个个见多识广、口味挑剔。但影片开始后才10分钟,第一场戏(一个由单镜头完成的华丽歌舞段落)才刚结束,全场便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影片结束后又是掌声雷动,如此令人惊艳的开幕片在威尼斯电影节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而今,《爱乐之城》在烂番茄上有94%的新鲜度、IMDb评分8.9分。
《爱乐之城》的英文原名“La La Land”在英语中是一句俗语,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入无人之境的时候,人们就会说:看啊,他已进入了“啦啦之地”。“La La Land”后来也被用来指代洛杉矶和好莱坞,因为这里距离现实总是显得那么遥远、充满了梦想和幻想。中文翻译特别好,叫做《爱乐之城》。
影片里瑞恩&高斯林(中国影迷戏称为“高司令”),在片中饰演爵士钢琴音乐家塞巴斯蒂安。他恃才自傲又充满魅力。为了糊口,他在一家破旧的酒吧演奏,期待有朝一日得到伯乐挖掘。艾玛&斯通(中国影迷戏称为“石头姐”)在片中饰演一个充满抱负的女演员米娅,她从家乡来到这里发展,渴望成为明星,但面对一个充满竞争的陌生世界,她有些孤独和绝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个人相遇了。两颗寂寞的心碰撞在一起,很快塞巴斯蒂安和米娅就陷入了热恋,他们沉醉在自己的“啦啦之地”中。然而,要梦想还是要爱情,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摆在了两人面前。
《爱乐之城》分成四个季度:两人在冬天认识,春天相爱,夏天热恋,秋天分手,5年后的冬天再次重逢。有趣的是,洛杉矶一年四季如春,是季度特别不明显的一个城市。但《爱乐之城》用每个季度代表了主人公的心情变化,在大银幕上制造了情感四季。这是导演的巧妙之处。
而这仅仅是达米安导演的第三部长片,他的上一部作品《爆裂鼓手》在去年的奥斯卡上大放异彩,入围六项提名,并斩获三项大奖,他也因此扬名立万,得到了拍摄《爱乐之城》的机会。
拍摄异常辛苦
团队合作给力
要成就一部惊世之作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在每年量产几百部电影的好莱坞。达米安&沙泽勒导演是个完美主义者,电影的主角原本是两个初到洛杉矶的毕业生,由于高司令和石头姐的加盟,他不得不提高主角的年龄。达米安的同班同学贾斯汀&赫维茨,也是《爱乐之城》和《爆裂鼓手》的作曲人,只好继续重新编曲,从序曲“Anotherday of the sun”到二重唱“A lovely night”再到民谣“The fools who dream”。
这真的是相当痛苦的过程。赫维茨将一首忧伤的电影主旋律《众星之城》(City of Stars)前后修改了31稿才让沙泽勒满意。两人还需要学习如何随着电影里的六首原创歌曲边唱边跳。从2015年5月初起的三个月,达米安和他的演员们都在洛杉矶特华德村一组相邻的仓库内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高斯林在一个房间里练习钢琴,斯通和舞蹈指导曼迪&摩尔(Mandy Moore)在另一间,服装设计师玛丽&索福瑞斯也有一方自己的工作室。
文章开头提到,影片那惊艳的开场秀,从2015年8月就开拍了。序曲响起时,几十名表演者需要迅速从交通停滞的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内出来。该场面原计划设在地面公路上,但后来导演却相中了105-110立交桥,这座拱桥离地100英尺。“我原本担心可能会有人不小心失足掉下去。”美术指导大卫&威斯克说。
在仓库排练后,导演和团队接到在桥上拍摄的许可,在立交桥禁止交通的48小时内拍摄团队可以尽情使用,结果这两天都是大热天,温度达到37摄氏度以上。剩余40天分别到洛杉矶60多处地方进行拍摄,从市中心电车到好莱坞山庄的住所,其中许多场戏都是一条就搞定了。
摄影指导李纳斯&桑哥伦说,“整部电影看起来应该让人觉得神奇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
不仅如此,达米安&沙泽勒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和剪辑师汤姆&克罗斯待在剪辑室,主要是为了将影片氛围调整得恰到好处,斯通表示这是团队所有人都比较关心的。“如何将原本在爵士俱乐部交流的我们和下一秒就漫步在空中这两个场景自然的衔接,又让人觉得剧情连贯?”她说。“这种担心在进入拍摄的前两个星期都困扰着我,然后我意识到我不能再想了,我要相信团队能处理好这点。”
唯美背景音乐 迷妹纷纷陷落
在最新的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中,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的原声大碟在上榜四周之后终于获得冠军,成为自2013年 的《 悲 惨 世 界(Les Miserables)》之后第一张在英国流行音乐专辑榜中登顶的电影原声唱片。作为一部歌舞片,怎能少了精彩的歌舞秀跟动人的歌声呢?
《爱乐之城》有几十首歌曲,很多是唯美的背景音乐,为这部音乐剧电影增添了很多情调。在预告片里,我们看到高斯林自弹自唱《City of Stars》,艾玛斯通演唱《audition》,鲜少展歌喉的男神女神这次难得开金嗓,一次在电影中让观众大饱耳福,就连雷恩高斯林的钢琴画面也是他亲自上阵。尤其让迷妹们纷纷陷落的,那首贯穿始终的歌曲——《City of Stars》,它是作曲家贾斯汀&赫维茨为本片创作的诸多原创歌曲中的一首,由高司令亲自演唱(包括最初和最后轻快的口哨)。
男主角是爵士钢琴音乐家,影片中自然少不了悦耳的爵士乐曲,有乐评人特别点赞了里面的爵士配乐。爵士不同于低沉或严肃的爵士乐作品,选择了阳光开朗的歌词和高昂激进的编曲,较少的使用管弦乐描绘主旋律吧,而是使用更多的钢琴、打击乐和低音贝斯,佐以少量的号角乐器。
最高兴的应该是负责音乐创作的贾斯汀&赫维茨吧,他终于靠《爱乐之城》一举拿下两项重要的音乐奖项,分别是:金球奖最佳原创配乐奖和卫星奖最佳原创音乐奖,奥斯卡也有最佳配乐、最佳原创歌曲提名在手。其实,《爆裂鼓手》的主题曲制作人也是贾斯汀&赫维茨,他与达米安&沙泽勒在上学的时候就是好友,一起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后来就共同制作了《爆裂鼓手》和《爱乐之城》这两部和爵士乐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作品。
好莱坞歌舞片的“黄金年代”
歌舞片一直好莱坞影片重要的类型之一。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问世,该片就是一部歌舞片,随后,歌舞片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盛行起来,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主流。那时的人们对歌舞片的喜爱,就如同今天的影迷对科幻大片的热衷,一系列经典歌舞片由此诞生,其中就包括中国观众熟悉的《绿野仙踪》《四十二号街》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歌舞片达到鼎盛时期,诸如《出水芙蓉》《窈窕淑女》《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西区故事》《音乐之声》等卖座的影片均诞生在这一时期,这些影片都有赏心悦目的歌曲和舞蹈,堪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那段时期,也是爵士乐流行的时代,好莱坞的歌舞片自然也都以爵士歌曲和音乐为主,舞蹈也多以爵士乐伴奏,芭蕾和美式踢踏舞多有出现。
然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超人》《星球大战》等超越想像和具有视觉冲击的科幻片兴起,夺走了原本属于歌舞片的吸引力,歌舞片产量日渐减少。尤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影技术日益发达,银幕上的世界也越来越光怪陆离,各种技术手段纷纷登场,赋予电影全新的视觉效果,科幻片、魔幻片、动作片、灾难片等类型,皆将视觉效果做到极致。
相比之下,往昔依靠歌舞来营造视听享受的歌舞片,渐呈落寞之势。就在2001年,由妮可&基德曼和伊万&麦克格雷格主演的《红磨坊》上映,这部影片将妮可&基德曼捧到了她此前从未企及的盛名之中,也让歌舞片重回大众视野。到了2002年,由罗伯&马歇尔执导,凯瑟琳&泽塔&琼斯和芮妮&齐薇格主演的《芝加哥》不仅有出众的歌舞表演,还有深刻思想,这使它在第75届奥斯卡奖中一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凯瑟琳&泽塔&琼斯)、最佳音响等六个奖项,是新千年后歌舞片的大赢家。
在奥斯卡近90年的历史中,有10部歌舞片曾获得最佳影片大奖,包括《音乐之声》《歌舞大王齐格飞》《与我同行》《西区故事》,还有咱们比较熟悉的《芝加哥》。近十几年来这类型逐渐没落,值得一提的无非是2012年的《悲惨世界》了。
本版采写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伍翩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609311
播放数:212081
播放数:47728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影爱乐之城百度云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