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香港中文大学十卷本《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

追寻大历史:大部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十卷本)
售价:2500.00元
上书时间: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现出版第3、4、5、6、8、10六册,十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出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发行作者:杨奎松.林蕴晖.辛石.沉志华.钱庠理.卜伟华.高华.史云.李丹慧.韩钢.萧冬连
--------------------------------------------------------------------------------
一套资料翔实、忠于史实、摒除党派观点的中国当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每卷约六十万字、八百页;完整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1981年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全貌。
「这是到现在为止,一部规模最宏大、叙事最详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每卷都达到了史学着作的世界水平。作者不但一律以中俄档桉、回忆录、口述历史等为基本原料,而且也大量地参考了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但如此,每位作者都以批判的态度检查史料,对于史料中互相冲突记载,详加考订,以建立最可信的史实。」
──余英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退休讲座教授、克鲁格人文奖得主
「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之后,不仅发现其叙事详尽,更发现其已突破中国官方机构对资料的垄断和保卫,有丰富的文献档桉以为基础,史实的可信度极高。每册独立,各有作者,但前后仍有脉络可循,容易阅读。这一套大书的出版是这几十年来近代史学界的一大盛事。」
──陈永发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十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特点:
十一位功力深厚的中国当代史家合力撰写:各卷作者均是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国史研究专家,多次研讨,分工撰写,历时七年。
全景式历史纪录,通史与专题结合:既有反映高层决策和斗争的重大事件揭示,又有表现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社会风貌和流行思潮的生动画面;各卷独立成篇,又首尾相贯。
倚重档桉、考订详尽、辨析充分、观点开放:以中央及地方档桉史料的发掘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关係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重大史实作出详尽考订和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目前最具规模、足以了解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及未来走向的大型中国当代史研究着述,是中外各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学者和教师的必备参考用书。
&十卷目录及第一批出版六卷的内容和作者简介: 第一卷
断裂与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第二卷 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 第三卷
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 第四卷 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
第五卷 历史的变局──从挽救危机到反修防修() 第六卷
「砸烂旧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浩劫() 第七卷
新秩序和新冲突──从中共九大到林*彪事件() 第八卷
难以继续的「继续革命」──从批*林到批*邓() 第九卷
革命的终结──从「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十卷
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
--------------------------------------------------------------------------------
第一卷 断裂与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即将出版)杨奎松
--------------------------------------------------------------------------------
第二卷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即将出版)林蕴晖、辛石  
--------------------------------------------------------------------------------
第三卷 思考与选择 ── 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年被称为「多事之秋」。作者充分利用十几个省市的档桉、俄国解密档桉、当时的报刊杂志、当事人的口述记录和回忆录,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共中央知识分子会议的目标和结果、苏共二十大在中国的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和推行,......转变和结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过程,作出翔实的描述和分析。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名誉研究员。研究兴趣为苏联史、冷战国际史,对中苏关係史和朝鲜战争史有专门研究,代表着作有《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苏联专家在中国》、《毛泽东、史达林与朝鲜战争》和论文多篇。
--------------------------------------------------------------------------------
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究竟毛泽东提出的超英赶美战略,如何在中共高层取得统一,又何以得到基层群众的积极回应?一再缩短的赶超时间表是如何编织出来的?在发动大跃进的过程中,有多少中共省级领导人被打成了右派分子?1958年的中共军委扩大会议为甚麽要拿粟裕开刀?......本卷依据第一手资料,作出详尽叙述和剖析。
林蕴晖,中国共产党历史、当代中国史学者,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主要着作有《共和国年轮(1953)》、《刘少奇之路—辅助建国()》、《走出误区—我观共和国之路》;并主编《中国四十年发展战略的演变》、《人民共和国春秋实录》;合着《凯歌行进的时期》(中国系列之一)、《人民公社狂想曲》。
--------------------------------------------------------------------------------
历史的变局──从挽救危机到反修防修()从1962年起至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是一个色彩纷呈、複杂变幻的时段,有人称其为「变局」。这种「变局」,是在大跃进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外部世界对中国施加愈来愈大压力的局势下,中国人在理论、观念、政策作出一系列求变求存的调整和应对而发生的。它根本改变了60年代中国历史的走向:那些最为重大、最为精彩的政治变动和思想流转,都发生在这个时段;同时,它又开启了更为激烈变动的十年。
钱庠理,毕业于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历史系,史学硕士。长期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和中外关係史研究,着有多部关于毛泽东研究和当代中国历史的着作。
--------------------------------------------------------------------------------
「砸烂旧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浩*劫()本卷简明地描绘出1966年5月至1969年4月文化大革命的全景图像与过程:从1965年底批判《海瑞罢官》至1969年4月召开九大期间,文化大革命从发动到形成高潮,从夺权到天下大乱,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成立革命委员会,到最后召开九大。作者批评文革研究中不实事求是、为尊者讳、粉饰历史、大而化之等弊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史料出发,力求还历史之本来面貌。卜伟华,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现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曾编辑多种中共党史资料丛书,合着有《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年》等书;也是最早从事文革研究的学者,发表过〈红卫*兵运动与「文革」前的学校教育〉、〈清华附中红卫*兵成立始末〉、〈北京红*卫兵运动大事记〉等论文多篇。
--------------------------------------------------------------------------------
第七卷 新秩序和新冲突──从中共九大到林*彪事件() (即将出版)高华
--------------------------------------------------------------------------------
第八卷 难以继续的「继续革命」 ──从批*林到批*邓()
1972年至1976年文*革结束,发生了一系列至今仍众说纷纭的重大政治事件,例如......
史云,在重点大学毕业后历任大学讲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当代经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特别专注于1970年代以来的中国研究。发表过多种有关中国当代经济体制变革、周恩来经济思想、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文化大革命人物的研究着述。
李丹慧,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冷战国际史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国际关係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外交史。主编有《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等书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第九卷 革命的终结──从「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即将出版)韩钢
--------------------------------------------------------------------------------
第十卷 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
文革结束后,中共怎样清理毛泽东的政治遗产,重新阐释自己的意识形态,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找到正当性?人们的思想如何不断获得解放?数以千万计的冤假错桉如何得以平反?如何促成华国锋下台,确立邓、胡、赵新体制?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是怎样起步的?改革为甚麽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党内党外何以会出现民主化思潮?中共提出政治改革又何以迅速地退缩?对于历史大转轨中频繁出现的各种意识形态争论和冲突,作者都尽可能依据第一手资料作出详尽叙述。
萧冬连,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当代中国史学者。主要着作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共和国年轮(1961)》;合着有《强国的方略——中国五十年社会主义战略的演变》;合编有《中国改革大词典》。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DIANLIN的其它豆列
&&&&&&&&&&&&
&(1人收藏)
&(3人收藏)
&(3人收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中文大学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