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清重庆小面辣椒油的做法法

【图文】重庆小面的做法_重庆小面的家常做法_重庆小面怎么做好吃_做法步骤,视频_重庆小面-美食天下
所属分类:
“小面在重庆人的日常生活中,其重要性不亚于火锅,甚至比火锅还重要。重庆人喜欢早上吃面,中午吃面,晚上还吃面。今天吃面,明天吃面,后天还吃面。广告里是大宝天天见,重庆人是和小面天天见。天天吃面,也不厌倦。在重庆,小面馆也是遍地开花的,不管是白领还是棒棒,无论老人还是孩童,手捧一碗面条,站也好坐也好,吃得都喷喷香,在小面面前,没有阶级地位的划分,也没有富贵贫穷的讲究, 有的只是渗到骨子里的那种对小面的热爱。中央台还专门为重庆小面拍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嘿,小面》!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找来看看,比较有意思。
小面,并不只有一种,可以称得上是品种繁多的,素的,荤的,不一样的浇头,不一样的口味儿。同样的佐料,一百个人能调出一百个味道来。小面好吃与否,关键还在于佐料。佐料打得好,一碗小面就成功了95%。不同品牌的调料风味不同,味道有差异,哪一种佐料放多少,是需要多加注意、观察、比较、调整,才能得出最佳搭配来,才能让面条具备最好的味道。制作小面的面条一般使用水面,我们家也经常使用挂面,龙须面、韭菜叶子面、细面、宽面都适合,看你喜欢哪一种口感。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猪肉臊子面,是汤汁比较少的一种面条,口味是按酸辣型调的,使用的是龙须挂面。猪肉臊子可以一次多做一点,放冰箱保存,吃多少取多少就可以。小面做好后,调料刚刚好裹在面条上,一筷子下去,夹上蔬菜和面条,哧溜哧溜吃进嘴里,麻辣鲜香带着些香醋的酸甜,非常好吃。一起来看做法。”
重庆小面的做法步骤
1蒜剁成蒜米。
2葱洗净,切葱花。
3将各种调料放进碗里待用。(取大小合适的碗,放入一小调羹酱油, 一调味匙香醋,一调味匙芝麻油,一调味匙花椒油,少许花椒面,蒜米,一调羹红辣椒油、鸡精、味精。可以放些猪油提香,但我们家不放,道理大家都懂。喜欢姜味儿的人,也可以剁些姜末或弄成姜水放一些进去。)。
4猪肉臊子炒好,熬成汤备用。抱歉抱歉,忘了拍照了。做法如下:1. 铁锅洗净,烧热后放入花生油或猪油。2. 油温高的时候,加入生姜、花椒爆锅后,捞出,加入猪肉馅炒散至水汽干、吐油。3. 放入一调羹面酱,炒匀,再加入一调羹酱油,炒干水汽、炒香,火不要太猛,中火就可以。4. 调入一调味匙盐,翻炒均匀后,猪肉臊子就炒好了,将大部分肉臊子盛出,锅里留一大汤勺臊子。5. 倒入一饭碗水,烧开后,中小火熬至汤色发白,即可关火备用
5 锅里放水,宽汤。烧开后,现将蔬菜煮熟。
6捞起放进调好佐料的碗里。
7水烧开后,放面条煮,一个人抽一大拇指粗的挂面就可以了。面条煮软,没有白芯就可以了。
8煮的过程中,筷子要经常搅拌一下面条,途中可以放一次凉水激一下面条,熟得均匀、快一点。
9 将面条盛入面碗。
10浇上猪肉臊子汤。
11,撒上葱花。
12和匀即可食用。
使用的厨具:炒锅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食客围坐一桌,吃小面。
昨日,聚园面庄,市民享受美味的小面。本版图/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原标题:小面大吃
央视纪录片《嘿!小面》带火面馆生意,吃货大出动
晨报记者探访部分面馆,展现重庆小面独特魅力
央视纪录片频道《嘿!小面》有多火?看看昨天重庆各大面馆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重庆的小面有多好吃,看看面馆的&吃货&和外地网友的口水就知道了。昨日,重庆晨报记者探访纪录片《嘿!小面》提到的部分面馆,为你展现重庆小面的魅力。
21日23:30 正宗三姐猫儿面(磁器口)
两名四川游客半夜慕名吃面
纪录片《嘿!小面》:三姐的油辣子采用两种辣椒,一种香而不辣,另一种辣而不香,两两相配,混合比亦随季节与气候的不同有所变化。
作为纪录片中介绍如何制作油辣子的面馆,老板唐三姐自然成了顾客们想要探究的人物。48分钟的片子结束后,不到半个小时,就来了两位四川的游客:&谁是三姐啊?&一听有客人来了,唐易碧立马站起来。
&我们是看了纪录片找过来的。&原来这两位游客被纪录片馋得直流口水,又打听到三姐猫儿面是24小时营业,才打车来到磁器口。
&我一般都只守上半夜,&唐易碧说,&一年365天都通宵营业,你们还是运气好,再晚一点我就回家了。&说着,唐三姐娴熟地拿过两个搪瓷碗打作料,自家制作的油辣子顺着长勺流下。
&果然是香。&游客边吃边拿出手机拍照。
22日11:30 板凳面庄(金岛花园斜对面)
打好作料的搪瓷碗摆了100多个
纪录片《嘿!小面》:每天凌晨,下夜班的出租车师傅成了板凳面庄的第一批客人,也正是他们,将板凳面庄的名号传遍了全城。
昨日上午11点40分,的哥李登科把出租车停在板凳面庄门前,还没走到跟前,李登科用有些沙哑的声音喊道:&老板,三两面,不要花椒。&
板凳面庄这里场地大,摆得开,空地上坐满了食客,一人一张高凳子一张矮凳子,每隔三五个凳子摆放有另外的凳子,上面放上醋、辣椒、纸筒。李登科把钱付了,找了一个空位坐下。
甘晓露和刘杰是看了纪录片慕名而来的,&我们本来想去桥北第一面的,怕找不到,时间又紧,就到这里来了。&甘晓露喜欢和朋友到处找面吃,她觉得《嘿!小面》至少还应该多加两个面馆:希尔顿酒店附近的胖妹面摊、南泉地质队对面的豌杂小面。
老板曾令平一直不停地往搪瓷碗里打作料,这也是他每天唯一干的一件事。从早上5点半到下午2点半,曾令平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打好作料的搪瓷碗有一百多个,摆到一起,颇为壮观。
22日12:30 老太婆摊摊面(杨家坪供电局路口)
20多个电话咨询如何培训加盟
纪录片《嘿!小面》:在儿子的经营下,老太婆摊摊面有了自己的网站,办起了加盟与培训。规模最大的一家开到了机场。店堂干净明亮,颇有现代连锁店的气派。
昨日中午,老太婆摊摊面的地面因雨水显得有些湿,70岁的面店第一代老板廖老太婆不停地提醒着进进出出的顾客。
老板秦云结束一通电话后,终于能聊会天。&电话太多了,都是来咨询加盟和培训的。&他从早上7点到现在,已经接了20多个电话。
节目播出后,不少人才知道,重庆小面50强第一名的老太婆摊摊面也能加盟和接受培训。而这一切的想法都来源于第二代老板秦云,&我想把母亲做出来的味道带到各个地方。&
廖老太婆不时帮着收碗,更多的时候是抿嘴笑着。&我老了,以后店里的发展都要靠年轻人了,&或许她当初开这间连正式门面都没有的面馆时,不会想到现在自己创造出来的小面味道已飘香千里。
22日12:50 聚园面庄(五红路五里店小学旁)
食客们在灶台旁围两三圈等面
纪录片《嘿!小面》:食客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不少人远离故土,定居外地。不过只要回到重庆,总会有人到聚园面庄叫上一碗小面。这碗面下肚,吃的全是故乡的味道。
聚园面庄的食客非常多,他们在门口买好单,就把号牌拿到里面,交给老板。一拨又一拨的食客们在灶台旁围了两三圈,没端到小面,他们的目光不肯离开灶台。
端着冒着热气的小面,随便找个位置,坐下,先拿手机拍一张,好,开吃!从南坪跑过来吃面的时尚美女小蕾说,看了纪录片后她就按捺不住,在网上搜了好几家面馆的位置。昨日趁着午休时间,她打车过来品尝。
今年36岁的微信网友&江北城&拿着相机,在店内不停拍着。&江北城&昨天没有吃面,&我是陪五六个朋友过来的,他们吃完都走了。&&江北城&说,他上初中时,聚园面庄还在字水中学旁,现在那个店面已经不在了,他从学生吃到了中年。&现在里面的桌子、椅子还是以前的,很怀旧。&
&江北城&用手机拍照片发了朋友圈,在北京、深圳等外地工作的同学看了全都眼馋,说他在&拉仇恨&。&江北城&说,同学过年回家,下了飞机就过来吃面。
在门口收钱的老板娘卓大姐说:&今天比昨天多了差不多40%的人,而且主要是新顾客。&自从看了纪录片《嘿!小面》,卓大姐就一直为自家卖的面感到骄傲和自豪。聚园面庄有个特色面叫抄手面,就是抄手和小面放在同一个碗里。
22日14:10重庆桥北第一面(华新街桥北村)
纪录片编导心中最精致的小面
纪录片《嘿!小面》编导曾磊:其实我心中最精致的重庆小面叫&桥北第一面&,每天只卖二十几斤面。
从3号线华新街站2号出口走出,就能看到对面居民楼平层的重庆桥北第一面,这个号称最地道、霸道和巴适的小面,虽然没出现在纪录片中,却吸引了不少顾客。
当记者赶到时,店内顾客已经走完,老板刘树全说,半天他卖了五六十碗,&有些客人看到晨报说导演觉得我家的面很精致,就想来尝尝。&
刘树全介绍,他采用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做调料,以增加小面的香味。他说:&吃了我们的面,保证就忘了其他小面的味道。&不过,由于位置原因,这里不好停车,成了发展的瓶颈。
22日14:30 董小面(三峡广场地下通道入口)
顾客想见制作辣椒油的老董
纪录片《嘿!小面》:每过一段时间,老董都要在这里制作一批作料,由专人送到面馆,再由妻子配置成一碗碗的小面作料。
狭小的店面,四个帮工一站,空间所剩无几,不少客人在店外等着。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仍然不见老板老董的身影。&他们这个辣椒油确实不一般,我们很想找老董学习下秘诀。&谢老师看了《嘿!小面》后,琢磨了一晚上,决定来董小面仔细研究下辣椒油。
老董不在,谢老师有些失望,老板娘一直在后厨忙碌着也搭不上话,谢老师干脆拉着旁边的食客,聊起了辣椒油的做法。
重庆晨报记者 龚小然 王鑫
[责任编辑:PN044]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当前位置:
四川清油火锅料做法,教你如何做四川清油火锅料,家常四川清油火锅
发布时间:12-12
责任编辑:做饭小编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清油,四川本地也称菜籽油,它以选用当年产的油菜花籽压榨出的食用油脂。成品色泽金黄透亮,富含油菜籽的特殊的香气,一般在烹调食用前先炼熟后食用。清油火锅顾名思义,主要原料以菜籽油、糍粑辣椒(后注)、郫县豆瓣、青花椒、红花椒、豆豉、香料、冰糖、醪糟等制作的新派火锅。它犹如当年的鸳鸯火锅一样,在火锅的技术革新与创新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清油火锅,火锅,麻辣味型。烹制法:熬、煮。清油火锅在选料的时候特别讲究,所用调料全部为天然原料,尤其是使用植物油,舍弃香浓的牛油,成品清香,口味自然,食用后不辣肠胃,不油腻,很健康。
那么,清油火锅到底是一种什么火锅呢?在此,笔者(中国餐饮经营)将为您打开清油火锅神秘面纱,并为您解密清油火锅制作绝技!
1、辣椒:清油火锅追求的不是重麻辣味道,所以在辣椒的选择上,以中辣型的辣椒为主,四川的二金条辣椒就是中辣型辣椒的代表,它皮厚,籽少,红亮油润。制作清油火锅前,先将二金条辣椒经过去籽、清洗、煮制等多道工序,制成鲜辣红亮的糍粑辣椒。
2、花椒:应该选用上等的新鲜青花椒,鲜花椒青绿、油润、麻香味浓,再配上精制的糍粑辣椒,使麻辣滋味浓厚而不燥辣。在清油爽滑味道调节下,使得锅底在食用时的麻、辣、鲜、香统一和谐,爽口不腻。
3、底油:要选用菜籽油,油质清淡,香味适中,低成本。
&清油火锅锅底的制作:
原料:二金条糍粑辣椒500&1500克(依据各地口味的不同酌量添加),青花椒100&150克(依据各地口味不同酌量添加),菜籽油3千克,大葱100克,姜片、大蒜各50克,郫县豆瓣100克,香料粉35克,鸡精30克,味精10克,盐5克,高汤1.25千克。
1.先将青花椒用少量料酒泡约6小时,以便将青花椒的麻味更好的挥发出来,料酒与花椒的比例为1:1;
2.将菜籽油入锅,小火烧熟,去菜油腥味,冷却到七成热时下大葱节、姜片、蒜瓣小火炸香,捞出,然后下豆瓣酱、糍粑辣椒,先用中火把油熬开,再用小火慢慢炸半小时左右至香味溢出、干香时捞出,注意炸的时候要用手勺或锅铲不停地翻动,以使原料受热均匀并避免粘锅,接着下青花椒、包有30克香料的香料包小火熬10分钟左右至香,去渣,成老油,入盆冷却;
3.取冷却的老油2.5千克入锅,下高汤搅匀,下鸡精、味精、盐、50克青花椒及香料粉5克(这些香料不用捞出,需磨成粉状),小火熬开,即成锅底,上桌后可以涮食各种原料。
特点:清香、纯麻、不油腻,久吃不上火。
1.糍粑辣椒要用二金条辣椒制成。
2.香料主要作用是提香,不能放太多,否则不香,反而发苦。八角、茴香、白蔻量要多一些,香叶、桂皮、丁香量要少。
3.锅底售价为10元(锅底只能使用一次),如果就餐客人超过5位,免收锅底费用。
&清油火锅与牛油火锅的区别:
清油火锅摆脱了重要的传统火锅原料&牛油&的束缚,采用了纯绿色植物油脂-清油(菜籽油)。正因为这样,才形成了它的卖点:健康饮食,为现时代人绿色健康的饮食观念所受青睐。
从清油火锅的兴起开始,便以绿色、健康、清爽的特点迅速火爆蔓延开来。而它的流行并非偶然,而是迎合时代的发展,迎合大众饮食健康需求的必然产物,也造就了一批走在市场前端的商业(行业、企业)弄潮儿。
清油为植物油,不像牛油这样的动物性油脂有很高的胆固醇。吃起来不油腻,是一种全新绿色健康的新型火锅,加入青花椒后比牛油吃起来更清爽,更容易营养吸收。
要做好清油火锅,首先是原材料的选择。因为要做出高品质的火锅,选上乘的原材料是重要的第一步。原材料犹如火锅的灵魂一般重要。清油火锅制作的原材料主要有菜籽油、辣椒、郫县豆瓣酱、青花椒、红花椒、鲜青花椒、豆豉、醪糟、冰糖、葱姜蒜、洋葱等。
相关烹饪绝技:
1.二金条糍粑辣椒的制作:二金条辣椒去蒂,淘洗干净,清水浸泡20分钟(如急用,可用热水),然后捞出入沸水汆水1分钟左右,捞出加入适量洗净的子姜、蒜瓣一起打成茸,即成糍粑辣椒。
2.香料粉的配制:取八角20克、三奈5克、丁香5克、大茴香15克、桂皮20克、小茴香25克、白蔻15克、香叶5克、草果10克,将以上配料掰成小块或用刀拍破用纱布包起来即可。
辣椒的其他做法
花椒的其他做法
菜籽油的其他做法
Copyright (C)
做饭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油小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