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是211吗旅游管理好吗?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_免费论文范文下载_笔杆网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
2、相关背景
2.1、顶岗实习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顶岗实习模式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职业教育训练领域,教师教育引入 顶岗实习是出于两种实际需要,一方面是源于在职教师培训学习的需要,另一方 面则是源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满足这两种需要的背景下,顶 岗实习模式开始在教师教育机构之间不断学习与推广。 (一)在职教师培训学习的需要 在职教师的学历补偿、学历提高、专业发展等需要教师时间和精力上的大量 投入,除去自学时间以外,还应当参与教师教育机构的共同学习和指导,以利于 更好的达到继续教育、进德修业的效果。利用教师的寒暑假期统一上课是教师教 育机构惯常的做法,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教师更主要的任务是保证教育教 学工作,不能空岗,所以继续受教育变成了一种艰辛的负担、附加的工作,致使 本想好好学习的教师疲于奔命甚至望而却步、放弃进修。因此,如何找寻一种更 合理的继续教育时间?如何让教师放下教学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如何 更合理的协调教师进修所带来的空岗现象?此类一系列问题成为中小学校、教师 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共同面对的难题。职业教育中的顶岗实习做法开始 给予教师教育中的这一难题的缓解带来启示。 1.师资短缺与学历补偿对岗位填充的需要 在偏远农村、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师资短缺、学历补偿问题,在90 年代末还依然是一个很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借鉴职业教育中的顶岗实习模式, 利用职前师范生的实习契机,解决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时的空岗问题,成为一 种巧妙的做法,同时也成为教师教育机构扶贫支教的社会服务创新做法。在山西 忻州师范学院,1997年该校便开始推行顶岗实习模式。从一份来自山西省陶行 知研究会的《情况调查》①显示,截止至2006年,忻州师院九年共派出四千名学 生到国定贫困县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解决师资严重短缺问题以及农村学校中民办 教师、代课教师学历补偿问题。 西南大学张诗亚教授于2000年向教育部师范司提交"关于贫困地区基础教 育师资‘更新工程’的建构报告","更新工程"的主要思路是以师范生教育实习 为契机,确保贫困地区师资供应的长期稳定,并解决骨干教师的素质提高问题。 该建构报告的产生则是源于对当时西南地区农村教育现状的忧虑,以及对高校社 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等问题的思考。如何使农村拥有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如何发挥高校的优势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如何让师范院校的学生真正 的与一线的教学结合起来?如何在农村师资和师范生实习之间搭建起一座桥 梁?对如此一系列问题的思考酝酿成这份备受教育部关注的报告,并于2001年 起,以课题的形式开始了"融师范生实习改革与农村师资更新工程于一体"的"小 松树"计划。②经过实践中的探索与西南大学该课题组教师的理性思考,"高校教 育实习‘改制’与农村师资‘更新’一体化工程建设方案"又开始向教育部提交 并得到认可,小松树计划也因此而从一项科研课题演化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师 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农村支教运动。 本着支教的社会责任而尝试推行顶岗实习模式在本世纪初期的教师教育机 构开始多地区呈现,如云南思茅师专、昭通师专、海南师大以及哈尔滨师大等, 不同地区各有特色、各有研究与创新,目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各高校资源、充分体 现地区适切性。从而也使得顶岗实习这一从职业教育中引进的实习模式在教师教 育机构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2.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的岗位置换 当学历补偿与提高的难题还在困扰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时,在职教师 的专业发展研修己成为教育资源发达地区教师们的继续教育主题。教师专业发展 ①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提高山老贫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山西忻州师范 学院九年来派出四千余名学生到六个国定贫困县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情况的调查.生活教育田2007.2在中 国陶行知研究会长方明至国务院陈至立的信中,对这项调查简称为《情况调查》。 ②张诗亚.关于在中国农村地区教育中推进"更新工程"的建议(小松树计划).高校社科研究要报,2003年 第6期,教育部办公厅编.httP://印e.swuedu.c可artiele.PhP?aid=1442&rid=4 既包括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探索与进步,也包括教师教育理论的继续学习与提 升;专业发展的途径既可以来自每天的教学工作行动,也可以来自对自身教育教 学的反思和审视;既可以来自同事之间的业务交流,又可以来自与教育理论研究 者的对话。当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在一种专家指导与引领的氛围中进行时,教师 则能够利用这种环境的相对安静和自主开放而更好地去反思教育教学活动、产生 更多的思考与碰撞。但在我国,由于中小学教师岗位安排中普遍的一一对应性, 要想在一段时间内从一线教学中完全脱离出来走进一个学术环境中进行阶段性 培训学习,对教师与中小学而言,都是一件较难实现的理想。如何从课堂教学活 动中置换出这些有培训需求的教师,给予他们相对集中的学习时间、有专家指导 的徐学习环境?顶岗实习模式开始成为这些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师教育 机构为缓解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职培训的困境的策略。 浙江省教育厅主持的"领雁工程"是一项针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方案,在 区县送出教师参与两个月的脱产培训期间,教师的空岗由杭州师范大学派送师范 生顶岗执教,为领雁工程顺利实施积极创造条件。顶岗师范生均为高年级优秀本 科生或者学科教学论的硕士研究生。 南京晓庄学院于2006年起开始在南京市郊县选择合作小学尝试进行"顶岗 实习置换培训"行动研究。通过与南京市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联系与协议,由 各郊县选择推荐有培训需要的教师到南京晓庄学院参与继续教育学习,该教师的 岗位空缺则由晓庄学院的师范生填充,为期三周或四周。对置换教师的培训形式 为"专家引领、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教师教育机构教师在理论层次、学术水平 上的高度,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诊断和指导,提高他们科研的素养。① 置换研修需要中采取的顶岗实习含义与美国实施的顶岗实习含义类似:实习 学校的教师脱产参加在职培训时学校需要人手的情况下,师范生作为实习学校的 正式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工资。② 从90年代末教师教育机构引进顶岗实习模式起,直至今天,扶贫支教功能 依然一直是顶岗实习模式推广的主要原因,这应当是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资源水 平和师资学历结构相关的。但随着教师教育机构的师资培养,这种结构性矛盾会 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顶岗实习模式的采用与 发展在教育资源发达地区也应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关注。 ①曹慧英,彭小虎.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一种新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探索田.爱满天下,2007,z3 ②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耳2003,5. (二)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教育实践能力作为师范生从业的必备能力,在职前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教育实践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只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 不同院校对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学分比例有着不同的分配观念。教育实 践课程的实施包括教育见实习、教育调查等,教育见实习一般成为培养学生教育 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一种普遍的实践课程实施形式。查阅近几年对教育实 习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我国教育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外乎实习时间较短、内 容形式单一、实习基地缺乏、与实习基地的合作难以深入、实习指导力度不够、 实践课程评价难以量化等方面,如何优化教育实习课程成为一种理性思考、一种 实践探索。 1.改善与实习学校的合作模式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机构与实习学校的合作模式一般是协议形成,多是一些在 实地距离上方便实践活动开展的学校、或是政府辖区共管的教育单位、当地实验 学校、附属学校等、抑或是学生自主联系的教学单位等。利用实习学校实施教育 实践课程的过程虽是协议形成,但通常是实习学校在单方面提供便利,尤其是那 些本年度并没有人才聘用需求的教育教学单位,更是没有直接的动力去指导学生 的实践,也无法热情积极的去提供、去创造更多更真实的实践机会给师范生。这 样的观摩式实习开始流于形式,真正实习的时间短,也很难得到教师的悉心指导。 这种实践课程的开展对学生而言是完成实践课程学分和一次实习经历,对教师教 育机构而言也只是完成一个教学环节,实习的质量不能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因此, 寻找一种双赢互利的合作模式成为改善这一现状的突破口之一。 顶岗实习模式在1997年山西忻州师院实施时,曾经以"411"工程作为这一 实习模式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案。《情况调查》中写到:同时,对照分析了传统的 师范教育 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学术轻实用、重学科轻实践的问题; 毕业生基础理论学习不扎实,实际教学能力差,工作适应期长;学生实习时间短, 多在条件较好的城郊学校实习,登讲台机会少,实习效果差。克服这些弊端,必 须以改革教学实习为突破口,对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411"工程就是在这样 的情况下提出的。 而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的新要求,山老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完成"普九"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 关键在于教师,加强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于是进一步坚 定了实施"411"工程,即扶贫顶岗支教的信心与决心 。①从调查记录中可以 毯「、,杯轰 看出顶岗实习模式在忻州师院实施的背景与动力,将实习学校教师作为自己的继 续教育培训对象是改善合作模式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使师范生得到实践岗 位,受到实习学校欢迎。 2.增强实习期间的实践参与度 在教育实习模式的分类中曾经按照实习的目的分为体验式实习和观摩式实 习,其实这两种实习模式也可以说是按照师范生参与实习的身份和实践参与度来 划分的。观摩式实习的实践参与度较低,表现为实践机会少、不能深入体验实践 活动,仅限于观察学习。很多师范生有过类似的"实习经历",实践课程虽已结 束,实践技能却没有得到提升。究其原因,实习学校合作教师不敢也不愿将教学 任务放手、不愿将学生课堂交给师范生"使用",唯恐影响教学质量考评,或者 使得班级管理出现另外一种管理导向和方式。如何改变这种流于形式的实习方 式。提升实习期间的实践参与度,从而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也是很多院校试行顶 岗实习模式的出发点 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是目前我国将顶岗实习模式较大规模推进的教 师教育机构之一,实习基地已基本覆盖全省,受政府支持,运作顺畅。在河北师 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强教授的《实践的教师教育—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 工作初探》一文中就曾经将河北师大的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实施时的背景加以介 绍:河北师范大学承担着河北人民对高质量基础教育的热切期望。但由于培养模 式缺乏创新,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教育方法和手段严重滞后等原因造成的师范生 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 力培养的倾向。传统教育实习流于形式,练不出学生的真本事,从教技能差已成 为教师人才培养的"短板"。2005年1月,在河北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我们 提出了一份组织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支教的提案。河北省教育厅很快 认可了这个提议和思路,韩清林副厅长热情鼓励,认为"它代表了教师教育的发 展方向"。2006年1月,省教育厅召开专门会议正式进行部署。② ①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提高山老贫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山西忻州师范 学院九年来派出四千余名学生到六个国定贫困县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情况的调查.生活教育[J 120072 ②李建强.实践的教师教育一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初探田.教师教育研究,2007,5.
2.2、研究背景
所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条件,更是高校广大师生的 教学、学习、科研和工作必需的一个的网络环境。 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网络的普及,拥有较好网络基础条件的高 校的原有校内信息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日益需求,由于高校的 校园网能够与互联网直接连接,因此广大师生都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自的所需资 源。随着高校这几年来学生数的增多,出口带宽需求也急剧增加,致使校园网络 运营成本直线上升。因此,在校园内建设共享资源成了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要 一环。 南京晓庄学院最早是在 1999 年进行校园网络建设的。目前学校由两个校区组 成,分别是位于南京市江宁大学城的方山校区和位于莫愁湖畔的莫愁校区,莫愁 校区的网络通过租用的电信光纤连接到方山校区的主干网络中。 (l)方山校区是南京晓庄学院的主校区,也是学校校园网络的核心,学校的 网络管理中心的中心机房位于其中。学校的教学、行政、科研机构以及绝大多数 的全日制在校学生都分布在这个校区。由于该校区离南京市区有一定的距离,交 通不是很方便,学生的出行不是很方便,广大师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比较强,因此 对于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2)莫愁校区地处南京市区,成人教育学生和外国留学生都在这个校区学习, 当然也包含部分专业的学生(约 300-400 人),因为这个校区的人数较少,所以从 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校区的网络只要能够实现正常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就 可以了。 通过在南京晓庄学院的出口流量控制软件统计得出很多资源都是重复下载 的,除传统 FTP、HTTP 下载方式外,有很大一部分师生使用 P2P 下载方式从外网 下载资源,图 1-1 是通过流量控制管理软件截取的某一时刻的出口流量数据图, 据粗略统计得出,全校约 85%的带宽被 30%的使用 P2P 下载的师生所占用。 2 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了让学校网络出口不瘫痪,网络管理中心的管理人员会 将一些常用资源上传至学校的专门服务器,同时也鼓励广大师生上传常用资源到 服务器上。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上传至学校架构的 FTP 服务器和 HTTP 服务器,但 是,这两种模式不但需要独立的硬件服务器,而且当有非常多的用户对服务器进 行请求时,FTP、HTTP 服务器的硬件与带宽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所以 FTP 和 HTTP 服务器在校园网络内运行效率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并设计出其他的文件下载方式是相当必需的。 P2P 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上,由于 P2P 技术 [1,2,3] 最大的优势在于进行文件共 享,对于校园网络来说,用户之间通过 P2P 的访问来进行文件共享的方式有许多 优点,首先是不会有带宽问题,因为大量的文件都是通过广大师生的计算机互相 交换的,不存在集中的服务器的维护问题;其次是共享的文件内容数量可以非常 之多,因为广大师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共享文件,非常方便;再次是无需 考虑校园网络的出口带宽问题,因为所有产生的流量都是在校园网络内部产生的 。 当前,像 eMule、BitTorrent 之类的 P2P 资源共享(文件分发软件)比较多, 不过因为这些软件在开发之初定位的客户群比较广,并不是针对校园网络的实际 状况设计的,因此不完全适用于校园网络,也没有将校园网络的所有网络资源完 全利用起来,这种情况相对基础设施及条件比较好的高校网络是非常可惜的!所 以,本研究课题将 P2P 技术的原理与南京晓庄学院的校园网络实际情况(包括带 宽、学生分布、学生需求等各种因素)相联系,同时不断探索研究,开发实现一 个与南京晓庄学院校园网络特点相吻合的基于 P2P 技术的文件共享系统。 图 1-1 通过流量控制管理软件截取的某一时刻的出口流量数据 3
2.3、背景概述
1、装演及装演专业在中国的发展 "装演美术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在我国现代汉语的词汇中,使用"装演"一词的范围是很广的, 既包括历史和概念,也包括现代的概念。从历史上看,装演最早所指的仅仅是装裱一项,所谓装演, 装即整饰,演即染演。古代有一种染纸的方法,可使纸质坚厚,并且防止虫蛀,它是从属于卷轴书 籍的形式和需要而产生一;待到线装书出现,则专用于书画、碑贴等。及至近代,才以此泛称围绕 商品所进行的美术工作,如商品包装、商标和广告宣传等 "‘。90年代初,在《工业设计全书》一 书中,张道一对装演设计作出了这样的定释:"装演设计"在欧美称之为"Graphic design"或"visual design"。"GraphiC design",有的译为"图形设计"或"平面设计",也有为与中国牙惯的提法对 应,译为"美术设计"或"装演设计","visual design"译名为视觉传达设计 "’。 千百年来,我国的装演美术随着商品的流通和交换逐渐出现在市场上。它的技艺与形式有着丰 厚多彩的民族传统特色,有商标设计、包装设计、路牌设计、报纸设计等多种形式。而这些形式中, 尤以包装设计与宣传)‘告为主。装演美术经历了若干历史阶段,影响较大地应属建国以后。 建国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繁荣,装演事业获得迅速发展,社会对装演设计人 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意识与日俱增。"1964年北京首先成立了包装装演工业公司,70年代后,广东、 上海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包装装演工业公司,还有各有关印刷行业的设计部门,民间的包装装演设计 经验交流活动异常活跃。如文化、商业、轻工等系统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的设计单位, 组织了"十六单位包装装演经验交流活动",1973年召开第一次会议,另一方面,1974年轻工系统 成立的"七省市包装装演设计经验交流活动",从1975年起,分别在杭州、长沙、南京、武汉、福 州召开交流会,由七省发展到十五省、市单位,汇报设计交流活动情况,引起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 视并得到了肯定。这一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支装演设计队伍,为装演设计事业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3 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改革,促使我国的工商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装演设计开始出现新的发展局 面。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的政策落实,国外设计理念的大量引进,大大刺激了我国工商设计 行业。不少城市皆设有美术设计公司,各高等、中等美术院校、轻工业院校,皆设有装演设计专业, 培养设计人才。各省、市纷纷组织了专业学会或协会机构,进行了设计工作经验交流,组织了作品 展览和评比,还出版了专业刊物,在设计、生产、科研、教学各方面都出现了新 的发展局面。"1980年国家经济委员会在重庆成立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中国包装总公司,1981年工 业美协在天津成立了中国工业美协包装装演学会,同年3月在北京成立《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装演设 ,张道一装i黄美术教学商兑〔J」.南艺学报艺苑,1981(l) z张道一主编.工业设计全书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第2158页 ,组代从书编辑部编辑.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Ml.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390一391页 38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计委员会》,创办了《中国包装》刊物,提出了"团结、协作、创新、求实"的口号,进行了一系列 工作,1 982年在北京组织了第一次综合性包装展览,并成立中国广告学会,创办了《中国广告》刊 物 "。’所有这些机构与活动,都有力地促进了装演设计的迅速发展。 设计队伍不断壮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装演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因人才结 构多样化,采取了多种层次、多种规格、多种形式来办学。除各艺术院校和综合类大学设有装演设 计专业外,各地还建立了一批工艺美术技工学校,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短期训练班等。如1985创办的 中国包装装演设计刊授大学,简称"装演刊大"。装演刊大是以专业为主开展专业普及教育的第一所 刊授学校,是在当前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为改进装演设计的面貌,迅速培养人才的需求下创 办起来的。装演刊大的学生构成成份十分广泛,有印刷厂、包装厂、轻工产品生厂、医药厂的设计 人员等等。在教学方面,创办了同名的刊物《装演刊大》,也作为教学所用的教材发行。《装演刊大》 的内容大致是设计理论、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设计欣赏等部分,在此基础上还增设了一些较为新 兴的教学内容,如国外设计理论、设计作品介绍,最新前沿知识信息的传递等。可以说,在课程设 置、教学安排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它的创办丰富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办学机 制,对我国装演设计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蒙蒙翼翻姗姗 装演刊大第3期,1985年设计基础中花卉写生部分章节专业设计中字体设计部分 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看,装演美术早期可追溯为商业美术、书籍装帧。直至1987年国 家统一的专业名称中,才确定了装演设计一词,后又被并入艺术设计这个大范畴中。据有关学者研 究,"早期的装演设计专业是立足于手工业基础上的专长培养教育,当时装演美术教学的重点主要是 为培养对口化的实用技术人才,基础课程围绕绘画展开,有关设计原理、设计方法等课程几乎没有 涉及’,。2伴随着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1 961年文化部首次以国家教育法规的形式对艺术设计教 育的课程计划、课程结构作统一规定。这是一个转折,也是一个契机。 1961年《高等工艺美术教学方案》中各类专业课课时比例(单位:%) 专专业名称 称共同史史专业史史工艺基基造型基础课 课专业设设 (((课程类型)))论课 课论课 课础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计课 课 总 总 总 总 总总 总绘画画图案案雕塑塑制图 图 图 染染织美术 术8 .6 663 .7
陶陶瓷美术 术9.0 003 .2 223 .5 .66627乡乡10.000
书书籍美术 术8 .8 881 1.2 222 .2 7. 22
商商业美术 术8 .8
建建筑装饰 饰9 .2 221 .8 887 .8 88 .111 111 1.8
壁壁画 画8 .4 449 .8 883 .8 885 1.5
,当代丛书编辑部编辑.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390一391页 2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n]:仁博士学位论文].南京艺术学院,2007.第37页 39 第四章一个专业的实验—80届装演班教学改革 关于上述表格,有关学者分析:其一,在课程门类的设置上进行了整合与改进。如表中专业基 础课程开设的科目,集中在绘画、图案、雕塑、制图四门科目上,很显然地,改进了之前课程开设 科目繁而杂的缺点;其二,课时结构上形成了逐年渐进,并在其间建构起相互的联系,即公共基础、 专业基础、专业设计;其三,增加了新课程,兼顾了综合性文化和文艺修养的培养,如艺术概论、 中外美术史、生产组织与管理等课程。虽然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份课程设置表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单一,主要集中在以绘画为主导的训练方式上;课程结构均以专业基础课为主, 基本不涉及其它课程;综合理论与实践技能课程的严重失衡等等。但对当时工艺美术专业设置而言, 是具有示范和参考价值的。 2、南艺装演专业的发展历程 回溯以往,南艺早在1958年已设立装演美术专业。当时教研组的负责人是陈志华、毕颐生。专 业教师由高孟焕、张道一等组成。教学情况是:师资方面大都来自绘画专业,尤其缺少设计人才。 同时,"大跃进"的浪潮,使得学校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生产劳动和政治宣传上,忽视了课堂教学和基 础训练。在教学安排上,基础理论与创作设计没有一个系统联贯的衔接,忽视专业教育的特点,且 没有合理的教学、实践、科研的分配。’ 1 959年初,中央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教研组为适应社会的新要求,抓紧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 进。此时装演专业的课程设置是: 共同必修课:政治、毛泽东文艺思想、文学、外交、体育、中外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 基础课:图案、国画、素描、彩色画、书法 理论课:装饰概论、工艺美术史、绘画技法理论 创作课:书籍装帧设计、商品包装设计、展览会设计、政治宣传画创作 要求学生在专业方面能掌握各种装饰设计的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专业设计的工作能力,又 能联系实际熟悉本专业的一些生产技术。这一阶段教学的另一特点是,除专业教研组外,还有横向 联系的各种研究会,如素描研究会,图案研究会等,深入探讨各科教学内容特点,形成教学组织上 的立体结构。2 直至"文化大革命"中断了教学,到1972年重新恢复招生。此时的教学情况是:一方面比较重 视基础训练;另一方面专业教学内容以商品包装和商品宣传课程为主,除基础图案、装演设计课程 以外,增设美术字、装饰画和美术史论等课程,并且逐年增加专业实习。1 978年后开始招收装演设 计及理论硕士研究生。在高孟焕教授的主导下,先后毕业四名,现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 980年6月,学校确定以装演设计专业为教学改革的试点,以印刷装演为专业重点,其他课程 与教学安排都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并着手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师 资队伍不断优化与加强,开始向更加科学的结构发展,以此带来的教师专业水准与教学质量的大幅 度提高的优势正渐渐开始显示。这一期间主要的师资队伍结构是:美术字任课教师有张道一,沈斌, 印刷工艺任课教师有韩坚强,装饰画任课教师有冯建亲、乌肠烈炎,韩坚强,朱新建,素描任课教师 有冯健亲、毕颐生、苏立群、王纲、张连生,图案任课教师有王小勤、胡国瑞,水粉画任课教师有 王小勤,摄影教师有陈建生,专业设计教师有高孟焕、杨琦英、王道珍、金庚荣,书法教师有胡华 令等。 二、80届装演班教学改革的实施
2.4、研究背景
自动化系统概述1.1.1 办公自动化系统概述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的概念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 D.S.哈 特于 1936 年首次提出。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M.C.Zisman 将其 定义为:办公自动化就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 数据处理技术难以处理的,数量庞大且结构不明确的、包括非数值信息的办公事 务处理的一项综合技术[2]。 我国专家将办公自动化定义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办公业务活 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且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 人——机信息处理系统[3]。 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开始,网络信息化技术开始迅猛发展,利用办公自动化系 统对传统的办公理念和办公模式的变革成为必然。到 70 年代中期,由于西方发达 国家生产力水平急剧上升,办公业务急剧增加,传统的手工办公方式已不能满足 日益增长的信息和业务的需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大量的重复繁琐的劳动, 2 避免处理数据时所产生的人为误差,对办公理念和办公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 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的原动力。人们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办公体系相 结合,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办公自动化 技术[4. 5. 6]。 高校作为规模庞大信息量的载体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场所,其办公自动化的水 平和程度将成为国家评价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准。
2.5、A学院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背景
A学院始建于1956年,以馆藏气象图书为主,至1993年起随着学校招生规 模的增加,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图书馆的馆藏也在发生变化,现以电子、计算 机、气象、环境工程等信息应用类图书为主;1997年新建馆舍,占地面积4000 19 第3章A学院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项g准备 多平方米,馆内设有240座的学生阅览室、70余座的电子阅览室、社会科学借 阅处、自然科学借阅处、过刊借阅室、教师阅览室、九个书库、校史陈列室。 馆藏图书30万余册,其中流通图书28万余册;目前图书馆各部门向全院师生 员工开放。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是师资、实验室和图书馆。师资主要解决的是 知识学习问题;实验室主要解决的是观察研究、技能培养问题;图书馆主要解 决的是:自主学习、性情陶冶、信息交流、压力释解的问题。因而,从功能上 讲图书馆在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形 势下,年轻的心容易浮躁,而图书馆则提供舒适稳定的学习去处和丰富的教育 文化资源,成为慰藉人心、平缓怨气的所在。图书馆的情报服务又对学校的教、 科研等工作起着重要的支援作用。但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尤其是Google、 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年轻的心,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地浏览各种 网络资源,A学院图书馆每月的流通数据正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图书馆提供的各 项服务实用率每况円下。为了打破这一恶劣现象,A学院图书馆与学院其他部门 共同合作,共建学习共享空间,使图书馆成为"读书人的天堂"和"心灵的故 乡,,。
2.6、课题背景
经济时代,是信息技术充满无穷魅力和无限活力的时代。网络和信息 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等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学校的结构、工 作、管理等产生深远影响,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生存环境。如何从战略的角 度把握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为学校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院管理系统是以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 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 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 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在传统校 园基础上构建一个信息空间,以拓展实现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 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 平和效率的目的。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河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是河北省 重点建设的"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设有 9 个系部,开设 34 个专业, 在校生 8900 余名,教师 600 余名,占地 528 亩,学院拥有宽带信息网并建立了学院网 站。 校园网站是学校在互联网上开展对外作为形象宣传与校园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 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主要通道,同时还是提供校内所有软件接口进 行资源整合的系统基础平台。学校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从而实现提 高工作效率、效果和效益。
2.7、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背景
南京市观光农业是在我国发达城市观光农业成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面消费需求的提升以及农村道路交通条件的改 善,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①资料来源于httP:肠aike七aidu.co咖iew/1223n.htm 南京市观光农业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 (一)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南京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己达46.37%,但 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生活空间狭小、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恶化等,加重了人们 的身心压力。农村地区空间广阔、空气清新,优美的环境、新鲜的食物、传统的生产 劳作方式和纯朴的乡村民俗民风,对城市居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城市居民的增 加能为观光农业提供广阔的客源市场。 (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经济基础 2008年南京市人均GDP突破6000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64 元,恩格尔系数也降到34.5%。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观光性 旅游急剧膨胀,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 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就有度假需求。90年代初至今,南京经济一 直保持在7%以上的持续增长速度,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三)精神层面消费需求的提升成为观光农业发展的直接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穿、住这些物质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精神层面 的需求日益强烈。人们渴望从喧嚣的城市中逃脱出来,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观光 农业因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休闲性迎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四)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5年,我国的公路通乡率由99.5%提高到99.8%,公路通行政村率由93%提 高到96%。而城市郊区的交通发展更快,有的地区已经与城市的主要交通网络连接在 一起。而且农业休闲大多数是短途、短时休闲,目前城市私人汽车数量迅速增加,也 为以自驾车为主的城市人到郊区休闲提供了交通条件。
2.8、南京政府经济建设的背景
南京政府初期()的经济政策是在当时的国内发展基础及国际发展环 境等背景下制定的。现将这一背景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政治军事方面。对外方面受到不平等条约及沉重外债的束缚,依附于列强地位 低下,关税权不能自主;国内方面,国民政府先得面对军事上的敌人-以张作霖为 首的北洋军阀,其次共产党成了蒋介石心腹大患并将其排在日本的威胁之前,推行 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另外,国民党内部派系间的斗争一直在持续着,南京国民政 府、蒋介石需要不断的想法巩固自己的地位。 国际经济环境。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国家干预主义盛行于欧美,德国意大利纷纷引入统制经济 体制,苏联的五年计划取得成功。这些事件,都从深层次上影响了当时的政策制定 者的观念。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是入超国家,但入超占进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的财政状况是非常窘迫的。为了赢得列强的支持,继承了历 史留下的巨额债务。 3.2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主要经济政策 南京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设立了一系列机构专门负责规划、实施经济建设。除 12 了财政部、实业部等部门外,还设立了多个委员会其中主要有1928年设立的建设委 员会、1930年设立的实业部、1933年设立的全国经济委员会以及1935年设立的资源 委员会等。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不同的工作重点,对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 影响。
2.9、南京市万人评议机关的背景
南京市万人评议政府活动源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需要。改革开发 20 多年来, 尽管我国地方政府作风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机关作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 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长久以来积存的弊病,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加 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群众评议,建立一种对政府机关进行社会监督的新机制, 从而对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 体而言,请人民评判机关活动客观现实背景主要有:
2.10、"游客满意度"提出背景
Gardozo(1965)提出,被称作"顾客满意度", 随着这一理论的传播,很快在商业营销领域引发了顾客的消费行为的变化,对商品的营 销起到了积极的作业[2]。而随着旅游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以"游客为中心"的游客管 理新理念也受到了学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视[3]。 2".1.2 游客满意度"定义 从现有的文献看,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 "游客满意度",但都是基于 01i[v4]e(1980)提出的"顾客满意度"定义,即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的心理状态,是对 旅游服务和产品满足自己需求程度的判断。如果所提供的商品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认为 满意,否则就认为不满意。 卡迪佐、米勒(1977)等研究认为顾客满意度就是建立在期望差异理论基础上的游 客体验感受程度[5]。匹赞姆(1978)等的定义也建立在期望差异理论基础上,认为游客 满意度就是一种感受之差,这种感受之差源于旅游前的期望和旅游后的实际体验崔 博和施纳斯(1998)等认为,游客满意度是指游客的实地旅游感受满足其之前预想的需 求[7]。 上述专家的观点都认为游客满意度就是在旅游目的地综合各个方面都感受到了和 产品价值相符的服务。 5 广西大学旅游赛理项士学位论文平通古城欧美游客旅游满龙度调查研究 2.1.3 ‘‘满意度"影响因素 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有产品质量、心理期望、顾客消费经历以及顾客需要满足程 度。 安德森(1993)认为产品质量决定游客体验之后的感受,因此感知质量是影响游客满 意度最重要的因素奧利弗(Richard L.Oliver) (1980)认为人的心理期望也影响游 客满意度。有人抱有很高的期望,有人则相对不抱很高的期望,因此,旅游体验结束后, 之前抱有很高期望的人就会感到失望,相反,就会满足[9]。伍德洛夫(Robert B.Woodruff)、卡杜塔(Ernest R. Cadotte)和简金思(Roger L. Jenkins) (1997)认为 顾客消费经历也影响游客满意度。旅游经历丰富的人,就会产生一种对比,容易辨别好 坏。而缺少旅游经历的人则相对不知道怎么比较,没有可比较对象,因此容易感到满足 韦斯卜洛克(Robert Westbrook)和雷利(Michael D.Reilly) (2000)认为顾客需要 被满足程度也影响游客满意度。如果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抱有一些期望,正好旅行都实现 了,他就会感到满足。否则,即使提供的服务和产品都好,但没有满足他预期抱有的需 求,也不会感到满意 2. 2国内"游客满意度"研究 "游客满意度"研究在中国起步晚,研究数量不足且不集中,主要的研究是在吸取 国外研究的优秀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旅游目的地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2.11、对工作背景的满意度分析
员工满意度调查表中关于工作背景满意度调查的题目 NO.1、NO.6、NO.19 的调查 结果在整个调查结果排序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分别处于第 10、6、7 的位置,该三 项的平均满意度值为 0.83。 表 5.12 2012 年员工满意度调查中工作背景方面得分情况 名次 项目序号 项目考查内容 2012 年满意度得分 1 NO.2 与同事工作关系是否融洽 0.95 2 NO.18 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是否充满信心 0.94 3 NO.3 对同事间行为、礼节、礼貌是否满意 0.9 4 NO.5 工作是否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认可 0.9 5 NO.4 员工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 0.85 6 NO.6 工作饱和度及工作压力感受如何 0.85 7 NO.19 目前的工作对自己是否合适 0.83 8 NO.7 公司目前的福利政策是否完善 0.82 9 NO.16 QCC 活动开展效果 0.81 10 NO.1 公司的工作环境如何 0.8 11 NO.15 "安心工程"的开展效果 0.79 12 NO.17 提案活动开展效果 0.79 13 NO.9 公司目前的执行力 0.74 14 NO.13 各生产现场能率是否已经得到充分发挥 0.74 15 NO.10 部门间的沟通情况 0.72 16 NO.12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是否充分 0.72 17 NO.14 "CYM-NYS"工作的开展效果 0.72 18 NO.11 公司内跨部门合作工作配合状况 0.67 19 NO.8 员工待遇的外部公平性如何 0.47 37
版权所有 & 深圳凯恩莱博资讯有限责任公司 www.bigan.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晓庄学院旅游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