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纪录片《成为巴菲特的纪录片》

收藏级纪录片 |《成为巴菲特》讲了哪些投资道理?
内容来源:钱耳朵
  Becoming Warren Buffet  《成为巴菲特》是HBO出品的一部关于巴菲特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的特点之一就是真实的还原了巴菲特的成长过程。为我们讲述了巴菲特经商生涯的伟大成就,让我们了解到“巴菲特是如何成为巴菲特的”。  纪录片里讲述了巴菲特早期创业的尝试——每天送500份报纸,每份赚1美分、11岁时学会炒股、16岁时就靠着股票成功赚到了53000美元。他对数字的热爱和从小就有的对股市的兴趣,是成就他成为“巴菲特”的源头。  另外,巴菲特还在纪录片了讲述了他如何找到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并且从他那里学到了“捡雪茄屁股”的价值投资方法——有些企业就算快要倒闭了,但其市值仍然是被低估的,因此仍然可以从其身上赚到钱,就好像你见到一个雪茄屁股,仍然还能抽最后一口一样。  最后,影片里还讲述了他和查理-芒格的合作历程。巴菲特评价说,“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因为芒格帮助巴菲特从只买股价被低估的公司股票的投资逻辑,转向到买一些公司优秀但是股价尚可的股票,这“使哈撒韦公司规模快速扩大”。——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可口可乐公司。而这一投资观念转变也成了巴菲特积累巨额财富的基础。  微信原文地址#$$#http://mp./s?__biz=MzI2ODM2MDA0Mw==&idx=2&mid=&sn=bdc6c0aa61#$$#
[精彩推荐]如何评价纪录片《成为巴菲特》——(Becoming Warren Buffet) ? - 知乎68被浏览5671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从纪录片看巴菲特是如何成为巴菲特的
从纪录片看巴菲特是如何成为巴菲特的
核心提示:HBO新制作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得到巴菲特及其家庭的大力配合,展示了巴菲特身为商人和投资者的一面。不过,它的真正主题是巴菲特本人更鲜活的一面,以及他和自己最爱的人之间复杂又纠结的关系。
在HBO新制作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Becoming Warren Buffett)的片尾曲中,巴菲特用沙哑的嗓音不太协调地着唱《飞越彩虹》。这个场景呼应了片子刚开始时,巴菲特的女儿苏茜说自己很喜欢这首歌,因为父亲在她小时候经常唱这首歌给她听。虽然对于一部记录了全球最著名投资人的影片来说,这种结尾似乎有些古怪,但事实上这一安排非常到位。这部纪录片得到了巴菲特及其家庭的大力配合,展示了巴菲特身为商人和投资者的一面。不过,它的真正主题是巴菲特本人更鲜活的一面,以及他和自己最爱的人之间复杂又纠结的关系。
影片依然为我们讲述了巴菲特经商生涯的伟大成就。这里有他早期的创业尝试&&挨家挨户卖苏打水和口香糖,一天送500份报纸&&他对数字的热爱以及从小就有的对股市的兴趣。巴菲特在纪录片了讲述了他如何找到价值投资之父本-格雷厄姆(Ben Graham),并从他那里学到了&捡雪茄屁股&的价值投资方法&&有些企业虽快要倒闭但仍市值依然是被低估的,因而仍能从其身上赚钱,(就像你发现一个雪茄屁股,还能抽最后一口一样)。影片里还清楚讲述了他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合作历程。芒格帮助巴菲特从以便宜的价格购买经营不善的企业,转向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蓝筹公司的股票&&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可口可乐公司。这一投资观念转变也成了巴菲特积累巨额财富的基础。
但《成为巴菲特》远非简单的大师传记。影片里更有趣的地方在于对巴菲特私人生活的探究,尤其是他与第一任妻子苏珊的关系。人际关系不是巴菲特能轻松驾驭的事情。片中,他坦言&我对现实世界不是很开窍&,同样他对情感世界也不是很了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巴菲特在社交方面像个笨拙的孩子(他把自己日后的成功归功于年轻时听了人际关系大事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的公共演讲课程)。可以说,这部纪录片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认为金融问题&很简单&而人才是&最难懂&的大师形象。
有时,巴菲特会很典型的心不在焉,深陷在自己的思绪中,经常忘掉周围的情况。(比如他不记得卧室或客厅墙壁的颜色。)对他身边的人来说,这并不是好事。在接受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查理-罗斯(Charlie Rose)采访时,苏珊曾说,&巴菲特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孩子们也有同感,他的儿子霍华德觉得很难和父亲进感交流,因为&那不是父亲的常规运转模式&。女儿苏茜觉得和他说话时必须用简短的字节,因为如果说的太多,会发现&他已经又不知道在想什么宏伟大业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巴菲特理智内向的性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从纪录片来看,巴菲特的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可能增强了他性格中的这一面。他的父亲为人亲切且富有感召力。巴菲特至今仍把父亲的肖像悬挂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办公室的墙上,&我收到最好的礼物,就是有这样的一位父亲。&但才华横溢且雄心勃勃的母亲则是另一风格。她被慢性头痛困扰,据巴菲特回忆,&她犯病时会大喊大叫,你根本不想呆在她身边。&巴菲特的姐姐多丽丝要更率真一些,直言自己曾被母亲&吓坏了&。在她的记忆里,&早晨醒来后要听一下妈妈的声音。通过她的声音来判断接下来的一天是好还是糟。&很有可能,巴菲特在情感上的保守在某种程度上与家里的混乱有关。
多年以来,巴菲特一直在摆脱自己的内向。在这部纪录片里的他努力尝试、虽然笨拙但最终成功地向全世界敞开心扉并不断接受更多的事物。巴菲特把这种尝试几乎全部归功给第一任妻子:&我是一个不平衡的人,她把我重新摆正。&苏珊在1977年离开奥马哈(巴菲特在那里生活了六十多年),但两人的关系仍很亲密(而且从未离婚)。苏珊撮合了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蒙克斯(Astrid Menks)。---在苏珊去世后,巴菲特与后者结婚。从某种意义来说,苏珊才是这部纪录片的真正主人公&&她一直是推动巴菲特成长为一个真正男人的力量。她带动巴菲特关注公民权利和女权,推着他成为公众人物,鼓励他在自己有生之年把更多钱捐赠出去。(凭借对复利的热爱,巴菲特累计了大量财富,并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后把钱捐出去。)跟片名《成为巴菲特》相悖的是,为了成为那个慈爱、谦逊、公开反驳特朗普的公众人物&巴菲特&,巴菲特本人必须在很多方面不做自己,或者不展现自己最本性的一面。
片子里还能看出巴菲特身上的另一个悖论:让他怵头人际关系的性格,恰恰是让他成为一名出色投资者的品质。比起简单地用对数字的痴迷来解释他的成功,这一性格因素要隐藏的更深。事实上,他真正的天赋并不只是挑出被低估的企业,还在于他能在市场不可避免的波动中能坚持持有这些企业。那不仅仅和眼光有关,更需要在其他人都不理性时能让理性战胜感性,在其他人都害怕时能让自己保持镇定。
伯克希尔办公区的墙上挂着被裱起来的不同市场恐慌时期的头版报道,像1929年的金融大崩溃时期等。巴菲特想借此警示员工不要被一时的激情左右。所有的投资者都知道应该做到这一点。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很难真能够做到在其他人尖叫卖出时买入,在每个人要买入时保持克制。但巴菲特做这些就像呼吸那么自然。不过,显然这种让自己跟周遭一切分离开的&超理性&或许会让生活里的日常交往变得很难。生来注定成为投资大师的巴菲特却不得不努力让自己搞定日常生活。(米娜)
[责任编辑:王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为巴菲特纪录片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